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治疗大肠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刘华顶 王世亮 +2 位作者 武四化 俞敏 吴静 《腹部外科》 2005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索预防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新途径。方法24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根据肿瘤分期和淋巴引流途径,分多点植入缓释5-Fu,观察植药后药物动力学特征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h外周血即可测到5-Fu;72h达峰值,Ca为(0.56±0.23)μg·ml... 目的探索预防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新途径。方法24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根据肿瘤分期和淋巴引流途径,分多点植入缓释5-Fu,观察植药后药物动力学特征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h外周血即可测到5-Fu;72h达峰值,Ca为(0.56±0.23)μg·ml-1,并持续维持20天以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术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大肠癌根治术中植入缓释5-Fu安全可靠,是术后局部区域性化疗的有效途径,可望预防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氟尿嘧啶治疗 临床研究 缓释 植入 术中 术后局部复发 5-Fu 不良反应 动力学特征 根治术后 淋巴引流 肿瘤分期 术后复查 肝肾功能 安全可靠 外周血 24h 72h 血常规 区域性 预防
下载PDF
缺血及三七总皂甙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2
2
作者 顾国嵘 黄培志 +4 位作者 葛均波 童朝阳 姚晨玲 施东伟 樊帆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07-309,共3页
关键词 缺血-再灌流损伤 三七总皂甙 心肌 缺血预处理 延迟保护作用 免疫组织化学 药物预处理 临床意义 保护机制 药物替代 72h 24h 形态学
原文传递
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溶血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26
3
作者 陈新梅 陈娇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2-363,共2页
总结502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9 例溶血的观察和护理体会,重点在于术后72h内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24h内,包括精神状态、尿液颜色、尿常规和血常规等,并及时送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处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经导管封堵 溶血 患儿 护理体会 封堵术后 观察病情 精神状态 尿液颜色 72h 24h 血常规 尿常规
原文传递
复方苦参注射液与5-氟尿嘧啶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冼沛中 康旭 +1 位作者 李明意 王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25-826,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与5氟尿嘧啶对大肠癌LoVo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台盼蓝染色法测定药物对LoVo细胞抑制作用与时间和剂量的关系,用荧光显微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对细胞凋亡进行检测。结果台盼蓝实验表明,经40μg/L复方...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与5氟尿嘧啶对大肠癌LoVo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台盼蓝染色法测定药物对LoVo细胞抑制作用与时间和剂量的关系,用荧光显微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对细胞凋亡进行检测。结果台盼蓝实验表明,经40μg/L复方苦参注射液单独处理细胞,LoVo细胞增殖的抑制率24h,12.8%;48h,25.4%;72h,42.2%。12.5mg/L5Fu单独处理的LoVo细胞,其增殖抑制率24h,16.3%;48h,23.1%;72h,29.3%;而当两者合用时,对LoVo细胞增殖的抑制率24h,26.8%;48h,72.3%;72h,84.6%。复方苦参注射液和5Fu对LoVo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诱导发生凋亡。实验范围内其细胞凋亡成时间与剂量依赖关系。并且复方苦参注射与低浓度的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可产生较强的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复方苦参注射具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并且具有增强5Fu化疗药物作用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5-氟尿嘧啶 癌细胞凋亡 LoVo细胞增殖 琼脂糖凝胶电泳 细胞生长抑制 细胞抑制作用 台盼蓝染色法 剂量依赖关系 抑制细胞增殖 5-FU化疗 荧光显微镜 增殖抑制率 抗肿瘤作用 24h 72h 诱导凋亡 协同作用 化疗药物
原文传递
全身多发伤合并肺挫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8
5
作者 徐善明 钮海弟 +2 位作者 钟金龙 卢正兴 陈喜云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1-212,共2页
目的:总结全身多发伤合并肺挫伤后早期诊治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0月~2004年10月收治的118例全身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06例;死亡12例.伤后24h内死于失血性、创伤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8例;伤后72h内死... 目的:总结全身多发伤合并肺挫伤后早期诊治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0月~2004年10月收治的118例全身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06例;死亡12例.伤后24h内死于失血性、创伤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8例;伤后72h内死于ARDS 2例;死于其它并发症2例.结论:早期胸部CT检查可明确诊断;及时、正确地使用呼吸机;合理补液、运用激素、利尿剂等是治疗肺挫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多发伤 肺挫伤 诊断与治疗 早期 2000年10月 多脏器功能衰竭 胸部CT检查 2004年 创伤性休克 诊治方法 治疗效果 回顾分析 伤患者 失血性 24h 72h 并发症 呼吸机 利尿剂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在脊髓急性外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劲松 宦怡 +4 位作者 孙立军 赵海涛 葛雅丽 常英娟 杨春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4-468,共5页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脊髓急性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急性脊髓外伤18例,在72 h内行常规MRI和DWI(Philips 1.5 T MR仪),其中2例行单次激发DWI(ssh-DWI),16例行多次激发DWI(msh-DWI).结果 2例行ssh-DWI者,均显示为脊髓病灶局部明...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脊髓急性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急性脊髓外伤18例,在72 h内行常规MRI和DWI(Philips 1.5 T MR仪),其中2例行单次激发DWI(ssh-DWI),16例行多次激发DWI(msh-DWI).结果 2例行ssh-DWI者,均显示为脊髓病灶局部明显高信号,但图像质量较差,无法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其余16例均行msh-DWI,图像质量明显改善,按照损伤程度和DWI表现不同分为3型:(1)水肿型:本组10例,损伤病灶呈不同程度DWI高信号,损伤部较正常部ADC值有明显减低(t=7.515,P<0.01),但本组急性期(72 h)内ADC值在24 h内(4例)和25~48 h(5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4,P>0.05);(2) 混合型:4例,病灶混合出血与水肿,DWI呈混杂高信号;(3)出血型:2例,病灶以出血为主,DWI呈低信号,相应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T1WI低信号.结论 DWI为脊髓外伤的超早期诊断、帮助判断脊髓传导功能的完整性和脊髓压迫损伤的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出血等提供了新的客观手段,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急性外伤 表观扩散系数 脊髓外伤 图像质量 ADC值 常规MRI DWI 超早期诊断 高信号 应用价值 单次激发 损伤程度 不同程度 T2WI T1WI 脊髓压迫 传导功能 临床研究 低信号 病灶 72h 水肿型 统计学 组间差 24h
原文传递
一次性心电电极片不同更换时间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于艳青 郭莉莉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年第5期12-13,共2页
一次性心电电极片在临床使用十分广泛,因其具有使用方便、不必消毒、粘贴牢固、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特点而受到特别重视。经调查,国内一次性心电电极片的更换时间为24~72h,但患者常会出现皮肤过敏及监测效果不理想等现象。更换过于... 一次性心电电极片在临床使用十分广泛,因其具有使用方便、不必消毒、粘贴牢固、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特点而受到特别重视。经调查,国内一次性心电电极片的更换时间为24~72h,但患者常会出现皮肤过敏及监测效果不理想等现象。更换过于频繁,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使用时间过长,则会影响监测效果,引起皮肤过敏。为了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保障心电监测效果真实有效,2005年4-5月,我院进行了有关一次性心电电极片更换时间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心电电极片 更换时间 监测效果 皮肤过敏 经济负担 临床使用 交叉感染 72h 患者
原文传递
黄皮酰胺对高血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cl-2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蒋祝昌 毕桂南 石胜良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9-292,i002,共5页
目的观察黄皮酰胺对肾性高血压大鼠(RHR)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75只RHR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和黄皮酰胺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不造... 目的观察黄皮酰胺对肾性高血压大鼠(RHR)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75只RHR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和黄皮酰胺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不造成缺血。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分别观察缺血2h后再灌注6、12、24、48和72h脑细胞Bcl-2蛋白表达和凋亡细胞数。结果①再灌注6h即可见Bcl-2蛋白表达较多,24h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黄皮酰胺组Bcl-2蛋白表达于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②再灌注6h后有较多凋亡细胞,于72h达高峰。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再灌注6-24h黄皮酰胺组凋亡细胞均显著减少(P均<0.01),但再灌注48h后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均>0.05)。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的非缺血侧无Bcl-2阳性细胞,仅见0-2个凋亡细胞。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表达显著增高,细胞凋亡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黄皮酰胺能显著上调Bcl-2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并可能与Bcl-2协同抑制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黄皮酰胺脑保护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蛋白表达 细胞凋亡 黄皮酰胺 局灶性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性高血压大鼠 脑保护作用机制 脑缺血一再灌注 TUNEL法 凋亡细胞 免疫组化法 抑制作用 阳性细胞 72h 24h
下载PDF
脑出血大鼠脑组织ICAM-1的表达与脑含水量的变化及药物对其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兆孔 梁志刚 +2 位作者 郇英 毕延萍 崔元孝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炎性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方法健康Wister大鼠72只随机分成脑出血模型组、假手术组、麝香组,分别于3h、24h、72h、7d取血肿周围脑组织检测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表达及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炎性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方法健康Wister大鼠72只随机分成脑出血模型组、假手术组、麝香组,分别于3h、24h、72h、7d取血肿周围脑组织检测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表达及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组ICAM-1从3h起即有表达,72h达高峰,持续7d仍有表达(P<0.05)。脑含水量在24h后明显增加(P<0.01),7d时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CAM-1在血肿周围的高表达推测是脑出血后水肿形成和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ICAM-1的表达和脑含水量推测是复方麝香注射液的药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AM-1 脑含水量 大鼠脑组织 WISTER大鼠 细胞间黏附因子 复方麝香注射液 药物 脑组织含水量 血肿周围 脑出血模型 显著性差异 缺血性损伤 炎性损伤 组织检测 水肿形成 药理机制 24h 72h 手术 表达及 高表达
原文传递
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及bcl-x、bax和e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孟东 陈樱 +4 位作者 刘德敏 卫丽君 马金荣 张怡 于德民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影响,及其与bcl-x、bax和eNOS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培养成功的HUVEC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孵育72h,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Q-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bcl-x、bax以及e...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影响,及其与bcl-x、bax和eNOS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培养成功的HUVEC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孵育72h,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Q-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bcl-x、bax以及eNOS表达。用吖啶橙/溴乙锭(AO/EB)荧光染色法进行内皮细胞凋亡定性。结果:高浓度葡萄糖(33.3mmol)可诱导HUVEC凋亡增加(P<0.01),eNOS及bcl-x表达减弱。HUVEC凋亡与eNOS表达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状态下高血糖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可能与bcl-x及eNOS表达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凋亡 BCL-X NOS表达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高糖 BAX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高浓度葡萄糖 荧光染色法 不同浓度 总RNA eNOS BAX 相关性 72h 溴乙锭 吖啶橙 负相关 高血糖 糖尿病 减弱
下载PDF
分级不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丛海 刘德华 李淼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HuntHessⅢ级和Ⅲ级以上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技巧,以提高分级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6例分级不良的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SAH后72h内)27例,间期手术... 目的探讨HuntHessⅢ级和Ⅲ级以上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技巧,以提高分级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6例分级不良的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SAH后72h内)27例,间期手术组(SAH后72h至14d)12例和延期手术组(SAH14d后)51例。疗效以随访1年以上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定。结果HuntHessⅢ级90例,手术治疗79例,随访62例。早期手术、间期手术和延期手术组的预后不良比分别为5/17、3/9和11.11%(4/36),P<0.001。未手术11例,均在22d内死亡。Ⅳ级16例,手术治疗8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到4例,早期手术的2例中GOS4分1例,GOS1分1例;延期手术者2例,均GOS4分。Ⅴ级10例,早期手术3例,其中GOS3分1例、2分1例、1分1例;未手术7例,均为GOS1分。结论对于HuntHessⅢ级患者,延期手术的结果优于早期手术和间期手术,其中间期手术最差。对于Ⅳ级患者,积极的手术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早期手术虽可挽救部分Ⅴ级患者的生命,但预后均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疗效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动脉瘤性SAh 早期手术 手术治疗时机 hESS hunt 延期手术 术后早期死亡 回顾性分析 治疗效果 手术时机 预后不良 72h Ⅲ级 随访 手术者 生存率 间期
下载PDF
复方中风醒脑口服液干预急性脑出血治疗时间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建文 何迎春 陈绍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55-259,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AICH)可能存在的治疗时间窗及中药复方中风醒脑口服液(ZFXN)的干预作用。方法按照接受治疗时间,分层合并分析1988~2003年两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资料共3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181例)及对照组(187...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AICH)可能存在的治疗时间窗及中药复方中风醒脑口服液(ZFXN)的干预作用。方法按照接受治疗时间,分层合并分析1988~2003年两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资料共3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181例)及对照组(187例)。治疗组服用中药复方中风醒脑口服液,30ml/次,1次/6h,口服或鼻饲;对照组使用中药安慰剂。选用患者发病0~6h,6~24h,24~48h及48~72h4个时间段,疗效评价终点选用治疗后30、60、90d的病死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格拉斯哥量表(GO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结果在0~72h的时间窗内,ZFXN可以降低AICH患者30、60d的病死率,改善90d的生活能力。在48~72h的时间窗内,ZFXN可以降低AICH患者60d病死率,改善90d生活能力。不同的治疗时间窗对治疗的结局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①在设计AICH临床方案时,72h是可以接受的时间窗。②ZFXN在48~72h的时间窗内,可以降低AICH患者60d病死率,改善90d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醒脑口服液 治疗时间窗 急性脑出血 临床研究 BARThEL指数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时间窗内 生活能力 中药复方 脑出血患者 2003年 病死率 72h 干预作用 试验资料 随机对照 疗效评价 临床方案 对照组 治疗组 安慰剂 24h
下载PDF
肝癌切除术后转移过程中炎性递质的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白莉 毛高平 +1 位作者 曹传平 张映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507-1509,共3页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肝癌术后复发过程中的影响. 方法:615小鼠脾包膜下接种肝癌H22腹水瘤细胞,同时进行2/3肝切除(PH)或假手术(Sham),术后不同时间采集肝脏标本提取mRNA,测定肝组织中TNF-α,IL-1β,IL-6 和VCAM-1的表达水平.为观测...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肝癌术后复发过程中的影响. 方法:615小鼠脾包膜下接种肝癌H22腹水瘤细胞,同时进行2/3肝切除(PH)或假手术(Sham),术后不同时间采集肝脏标本提取mRNA,测定肝组织中TNF-α,IL-1β,IL-6 和VCAM-1的表达水平.为观测肝内肿瘤转移程度,动物被饲养11 d,断颈处死,计数肝脏表面瘤结节数量. 结果:PH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接受肝切除的动物肝内转移瘤明显增多,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 087). 肝组织内TNF-α、IL-1β、IL-6和VCAM-1 mRNA 的表达明显增高,其峰值分别在96、72、48和72 h.其中TNFαmRNA在PH后4 h迅速升高,在术后4 d内升高呈线性关系.IL-1β在术后72 h达到峰值后迅速降至正常水平.IL-6 mRNA表达的峰值时间为PH后48 h, 下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也较迅速.VCAM-1 mRNA的表达在正常组织含量甚微,几乎观测不到,但在术后升高有两个峰值,分别为4和72 h,可达到正常水平3-6倍. 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尤其是TNF-α的表达与转移瘤有明显的正相关,可能对肿瘤转移有一定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递质 转移过程 切除术后 TNF-α IL-1β 肝内肿瘤转移 VCAM-1 IL-6 mRNA表达 炎性细胞因子 腹水瘤细胞 肝癌h22 615小鼠 显著性差异 IL-1B 72h 术后复发 脾包膜下 同时进行 肝脏标本 不同时间 线性关系 峰值时间 组织含量
下载PDF
雌、孕激素和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陆叶 于丽 +1 位作者 陈春玲 廖秦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了解雌、孕激素和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Hec 1B, 分为对照组、雌激素组、雌孕激素联合组、雌孕激素和米非司酮联合组,在24, 48, 72, 96h测定各... 目的:了解雌、孕激素和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Hec 1B, 分为对照组、雌激素组、雌孕激素联合组、雌孕激素和米非司酮联合组,在24, 48, 72, 96h测定各组细胞生长趋势的变化。结果: 雌激素作用72hIshikawa细胞生长显著高于对照组,Hec 1B细胞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激素作用72h对Ishikawa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 96h后对Hec 1B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在雌、孕激素基础上加入米非司酮96h后Ishikawa细胞明显增生, 48h后Hec 1B细胞明显增生。结论:雌激素可以刺激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孕激素在雌激素基础上抑制内膜癌细胞的生长。米非司酮有拮抗孕激素的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米非司酮 癌细胞生长 雌孕激素 抑制作用 雌激素作用 对照组 B细胞 体外培养 抗孕激素 72h A细胞 中分化 高分化 统计学 增生
下载PDF
高血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Survivin及Bcl-2表达 被引量:6
15
作者 蒋祝昌 毕桂南 石胜良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研究肾性高血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Survivin、Bcl- 2表达和细胞凋亡,探讨其意义。方法:体重2 90~3 10g肾性高血压Wistar大鼠5 0只随机分成2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及B组(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 目的:研究肾性高血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Survivin、Bcl- 2表达和细胞凋亡,探讨其意义。方法:体重2 90~3 10g肾性高血压Wistar大鼠5 0只随机分成2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及B组(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不造成缺血。用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分别观察再灌注6、12、2 4、48和72h脑组织Survivin、Bcl- 2表达和凋亡细胞。结果:在缺血再灌注组中:①再灌注6h时较多Survivin表达,到72h仍见强烈表达;②再灌注6h即可见Bcl -2表达较多,2 4h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③再灌注6h后已出现较多凋亡细胞,在72h达高峰。假手术组及再灌注组的非缺血侧未见Survivin、Bcl- 2阳性细胞,但见0~2个凋亡细胞。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Survivin、Bcl- 2表达显著增高,细胞凋亡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BCL-2表达 Survivin表达 Wistar大鼠 肾性高血压大鼠 TUNEL法 凋亡细胞 细胞凋亡 再灌注模型 免疫组化法 再灌注过程 72h 后脑组织 阳性细胞 其意义 手术 线栓法 24h 高峰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患者核因子-κB激活的检测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文亮 王选 +2 位作者 韩曙光 武世荣 朱镭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激活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中的表达与时间关系.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20例,对照组1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核因子-κB激活.结果胰腺炎组各时段(<24 h、24~48 h、48~72 h、>72 h核因子-κB激活明显高于对照...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激活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中的表达与时间关系.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20例,对照组1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核因子-κB激活.结果胰腺炎组各时段(<24 h、24~48 h、48~72 h、>72 h核因子-κB激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4 h内核因子-κB明显激活(54.07±18.17)%;24~48 h达高峰(70.03±5.62)%,48 h以后逐渐减弱,一周后NF-κB激活向正常水平接近.对照组各时段核因子-κB激活不明显(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外周血中NF-κB 明显激活.可望应用NF-κB抑制剂抑制NF-κB激活,控制急性胰腺炎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急性胰腺炎 患者 NF-ΚB激活 NF-ΚB抑制剂 流式细胞术检测 对照组 时间关系 0.05 外周血 72h 24h 时段
原文传递
SARS-CoV的培养和灭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松乐 马丽娟 +3 位作者 田光 张良艳 张雪颖 王希良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5-137,i001,共4页
目的 研究SARS CoV的大量培养和灭活方法,为制备马抗SARS免疫球蛋白制剂提供安全的病毒。方法 使用SARS CoV感染Vero、Vero E6和2BS细胞株,筛选对SARS CoV较敏感的细胞株和最佳病毒感染量;在2 5℃、33℃和37℃培养条件下,检测SARS Co... 目的 研究SARS CoV的大量培养和灭活方法,为制备马抗SARS免疫球蛋白制剂提供安全的病毒。方法 使用SARS CoV感染Vero、Vero E6和2BS细胞株,筛选对SARS CoV较敏感的细胞株和最佳病毒感染量;在2 5℃、33℃和37℃培养条件下,检测SARS CoV的最适培养温度。在室温下,使用1∶2 0 0 0~1∶2 0 0 0 0的β丙内酯浓度灭活SARS CoV ,观察最佳灭活时间和效果。结果 SARS CoV对Vero和Vero E6细胞株比较敏感。在37℃、5 %CO2 孵箱中培养72h ,细胞病变达75 %以上。1∶4 0 0 0的β丙内酯能够完全灭活SARS CoV。将灭活后的病毒液在2℃~8℃作用16h ,37℃水浴2h能够完全使β丙内酯的毒性水解。结论 用Vero或Vero E6细胞培养SARS CoV ,在37℃、5 %CO2 孵箱中培养72h ,病毒滴度最高。用1∶4 0 0 0的β丙内酯浓度加入病毒液中,作用1h能够完全灭活SARS C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和 SARS-COV感染 Vero-E6 β-丙内酯 免疫球蛋白制剂 SAILS 37℃水浴 细胞株 灭活方法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 灭活时间 细胞病变 细胞培养 病毒滴度 72h CO2 病毒液 2BS 感染量 最佳 敏感 浓度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血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东斌 孙家邦 +5 位作者 李非 张淑文 孙海晨 崔叶青 刘爽 刘大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333-335,共3页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血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影响。方法应用3.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大鼠胰胆管,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6h、24h、48h、72h动物模型,对胰腺病理损伤评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胰腺Bcl-2表达情况;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血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影响。方法应用3.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大鼠胰胆管,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6h、24h、48h、72h动物模型,对胰腺病理损伤评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胰腺Bcl-2表达情况;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造模后,随时间延长胰腺损伤加重,以24h为最;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实验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在24h、48h、72h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制模后6h、24h、48h、72h与实验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胰腺内分泌有较大影响,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内分泌功能损伤的同时,机体可能存在一定的保护机制,Bcl-2可能参与了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高血糖素 实验研究 放射免疫分析法 血清胰岛素水平 正常对照组 免疫组化方法 牛磺胆酸钠 Bcl-2 胰腺内分泌 24h 72h 方法应用 动物模型 病理损伤 表达情况 胰腺损伤 时间延长 大鼠血清 功能损伤 保护机制
下载PDF
幼年大鼠内毒素血症对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及PC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秀清 王虹 +2 位作者 孙梅 吕庆杰 周卓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幼年大鼠内毒素血症对小肠细胞凋亡与增生的影响,为抗凋亡或促增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内毒素(4 mg/kg大肠杆菌脂多糖)ip制备幼年大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同等量生理盐水ip为对照组,分别在注射后0 h(只限于对照组)或死后10 min... 目的:探讨幼年大鼠内毒素血症对小肠细胞凋亡与增生的影响,为抗凋亡或促增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内毒素(4 mg/kg大肠杆菌脂多糖)ip制备幼年大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同等量生理盐水ip为对照组,分别在注射后0 h(只限于对照组)或死后10 min(只限于内毒素组),2,4,6,24,72 h取4 cm远端回肠, HE染色观察小肠绒毛的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小肠上皮的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 结果:内毒素组各时间点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7.4±7.1,44.1±9.3,46.6±8.2, 54.7±9.0,45.3±7.2,33.9±6.1 vs 0.02±0.01, P<0.01),PC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注内毒素后2 h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随着时间延长, 逐渐增加,于24 h达高峰,72 h恢复到6 h的水平;PCNA 的表达于2 h(30.2±8.3 vs 74.6±16.2,t=6.874, P<0.01)明显降低,4 h(21.4±6.7 vs 74.6±18.7, t=7.566,P<0.01)和6 h(23.9±14.7 vs 73.6±13.7, t=6.999,P<0.01)达最低水平,24 h(35.8±11.4 vs 76.3±11.8,t=7.010,P<0.01)恢复到2 h的水平, 72 h(59.6±18.0 vs 78.7±16.9,t=2.185,P= 0.046<0.05)仍未达到正常.死亡组细胞凋亡指数(33.9±6.1)和PCNA表达(20.2±9.2)分别与注内毒素后2 h 和4 h的接近.将同一时间点的PCNA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的比值进行比较发现,内毒素组的比值(分别为0.8±0.3,0.5±0.1,0.5±0.3,0.6±0.2,1.3±0.3,和0.6±0.2)明显低于正常[(3.2±0.8)×103- (3.7±0.7)×103](P<0.01),死亡组比值与注内毒素后4,6,24 h的接近,近于最低点. 结论:幼年大鼠内毒素血症时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 PCNA表达降低,细胞凋亡与细胞增生之间的平衡破坏是严重感染时肠屏障破坏的病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表达 内毒素血症 上皮细胞凋亡 幼年大鼠 细胞凋亡指数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大肠杆菌脂多糖 原位末端标记法 增生细胞核抗原 小肠绒毛 对照组 72h 生理盐水 病理变化 染色观察 小肠上皮 时间延长 表达降低 病理机制 严重感染
下载PDF
依达拉奉(MCI-186)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丹 朱浩佳 梁焯辉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0-341,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MCI 186)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 h内的ACI患者72 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静脉给药,剂量为30mg,2次/d,共计14d,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前后对患...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MCI 186)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 h内的ACI患者72 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静脉给药,剂量为30mg,2次/d,共计14d,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测定。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SSS由治疗前的(20.83±11.36)下降到治疗后的(7.83±8.72),具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SSS由治疗前的(21.56±10.27)下降到治疗后的(12.56±7.36),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ADL由治疗前的(35.36±23.45)上升到治疗后的(68.46±28.43),具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ADL由治疗前的(33.53±20.70)上升到治疗后的(52.72±24.81),具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临床观察 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后 治疗组 无不良反应 对照组 临床疗效 静脉给药 治疗前后 SSS ADL ACI 72h 患者 下降 相比 上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