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neumo-CT assessing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herapy in esophageal cancer: Imaging-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Marina Ulla Ernestina Gentile +4 位作者 Ezequiel Levy Yeyati Maria L Diez Demetrio Cavadas Ricardo D Garcia-Monaco Pablo R Ro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12期222-229,共8页
Pneumo-computed tomography (PnCT) is a technique primarily developed and used to study stenotic lesions of the esophagus,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nd stom-ach for pre-surgical planning. It helps to define both upper... Pneumo-computed tomography (PnCT) is a technique primarily developed and used to study stenotic lesions of the esophagus,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nd stom-ach for pre-surgical planning. It helps to define both upper and lower borders of neoplasms located in the aforementioned areas. It achieves maximum lumen distension with CO2 highlighting thickened areas of the esophageal wall, thus allowing an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f their extents. Although there are other alterna-tives for distension (oral contrast agents, water and ef-fervescent granules), they may be suboptimal.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have a dismal prognosis despite surgical resection. Therefore, neo-adjuvant treatment strategies using radiation 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were developed to improve sur-vival. Neoadjuvant therapy improves esophageal tumor prognosis in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patients, and the use of imaging techniques is mandatory to detect their response. PnCT combined with virtual endoscopy and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enhances morphologic details in esophageal cancer, and thus would allow animproved assessment of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reat-ment. Therefore, more information could be provided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pre-surgical treatment. We de-scribe the potential use of PnCT to assess the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herapy in esophageal cancer with an imaging pathologic corre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US Cancer 64-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NEOADJUVANT treatment Assess-ment RESPONSE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汝良 白彬 朱敏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获取相关的数据,应用64排螺旋CT工作站相关的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分析,并设无冠...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获取相关的数据,应用64排螺旋CT工作站相关的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分析,并设无冠心病的正常体检者10例为对照组。结果:经统计学R×C表Kappa检验,结果表明经64排螺旋CT检测分析的不同性质斑块在ASC(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中有显著性差别(p<0.05),软斑块、混合斑块与冠心病危险性具有明显的正向相关性。结论:64排螺旋CT能较为准确的对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和成分作出无创性评价,提示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64排螺旋CT 不稳定斑块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多层灌注成像对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冯仕庭 孙灿辉 +3 位作者 彭振鹏 郭欢仪 李子平 孟悛非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RC)的64排螺旋CT(64MDCT)灌注成像时间-密度曲线(TDC)及诸参数与肿瘤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CEA等的关系。方法对33例CRC患者进行64MDCT多层灌注成像检查。绘制所选层面靶动脉、靶静脉及肿瘤感兴...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RC)的64排螺旋CT(64MDCT)灌注成像时间-密度曲线(TDC)及诸参数与肿瘤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CEA等的关系。方法对33例CRC患者进行64MDCT多层灌注成像检查。绘制所选层面靶动脉、靶静脉及肿瘤感兴趣区(ROI)的TDC。CT灌注的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肿瘤按TNM分期,TDC根据形态进行分型。对CT灌注参数与TNM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CEA等诸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C的TDC分为5种类型,TNM分期中各期的TDC可表现为5型中的一种或多种。CRC的灌注参数在各期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V、MTT与浆膜浸润有关(t=2.63和-2.24,P=0.0137和0.0331),Bv与肿瘤大小存在正相关(r=0.41,P=0.02),BF、MTT与肿瘤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CEA等均无关(P〉0.05)。结论MDCT多层灌注成像可反映CRC的血流灌注状况.可能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64排螺旋CT 灌注图像
原文传递
64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长军 李洪松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6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并经临床最后确诊的2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于确诊前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检查图像由影像科...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并经临床最后确诊的2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于确诊前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检查图像由影像科心胸组两位有经验的医师进行非双盲阅片。结果:全部病例CT诊断结果均与临床最后诊断结果相符,其中26例清晰显示ADA的范围及分型、真假腔、内膜片等病变的细微结构显示良好。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夹层动脉瘤的起始和终结部位及破裂口位置,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动脉瘤 64排螺旋CT CT血管成像 图像后处理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剂量对比分析与低剂量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伍保忠 李大圩 施玉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51-853,856,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最有效的方法。方法:对心率<70次/min且心率波动<5次/min的受检者,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对心律不齐或心率>70次/min的受检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并按患者的体重指数(BMI,kg/m2)应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最有效的方法。方法:对心率<70次/min且心率波动<5次/min的受检者,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对心律不齐或心率>70次/min的受检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并按患者的体重指数(BMI,kg/m2)应用不同的管电压。分析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和根据受检者BMI指数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两种方式的图像质量和患者的辐射剂量。以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辐射剂量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23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55例根据受检者BMI指数,变动管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比应用常规回顾性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降低70%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性心电门控:BMI<18kg/m2者,管电压用80kV比用120kV辐射剂量降幅亦55%左右;BMI 18~24kg/m2者,管电压用100kV比用120kV辐射剂量降幅25%左右。结论:根据患者的心率、心律、BMI等参数制定合适的扫描方案,就能在获得高质量冠状动脉图像的同时,使患者的辐射剂量降到最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冠状动脉CT成像 64排螺旋CT
下载PDF
64层多排螺旋CT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林佳伟 李创伟 +3 位作者 张慕冰 姚丹勉 吴先衡 林志钿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33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多排螺旋CT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本院经PSG确诊为OSAHS的患者42例(观察组)及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所有对象分别于平静呼吸、深呼气末、... 目的探讨64层多排螺旋CT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本院经PSG确诊为OSAHS的患者42例(观察组)及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所有对象分别于平静呼吸、深呼气末、闭口堵鼻深吸气、深吸气末4个时相行上气道64层多排螺旋CT扫描。测量各咽部截面面积、横径、矢径,软腭厚度及长度,观察研究对象的上气道阻塞状况。结果观察组的腭后区、舌后区及咽喉部塌陷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软腭长度长于对照组,软腭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42例OSAHS患者中,单点阻塞20例,阻塞长度为7.7~44.1 mm,多点阻塞5例,阻塞长度为34.8~45.1 mm;单时相阻塞19例,阻塞长度为1.3~45.1 mm,多时相阻塞6例,阻塞长度为14.3~38.8 mm间;其中17例未见明显阻塞点。结论 OSAHS患者腭后区、舌后区及咽喉部气道狭窄、堵塞及气道塌陷度提升是导致OSAHS的重要原因,应用64层多排螺旋CT观察OSAHS患者的上气道变化情况准确、快捷,在OSASH的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64层多排螺旋CT 上气道 呼吸时相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直肠癌TNM分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现红 郁万江 +2 位作者 臧金林 柳晓东 周东风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3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CT灌注成像的各项参数对直肠癌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施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直肠癌病人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于术前行CT灌注成像扫描,准确记录血容量(blood volume,BV)、强化峰值(peak enhancement im...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CT灌注成像的各项参数对直肠癌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施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直肠癌病人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于术前行CT灌注成像扫描,准确记录血容量(blood volume,BV)、强化峰值(peak enhancement image,PEI)、强化峰值达到时间即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enhancement image,TTP)、血流量(perfusion,PF),并在术后准确确定TNM分期,并对TNM分期中各CT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T分期中,各组PF、TTP、BV的参数值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EI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各分组中,PF有逐渐减少的趋势,TTP、BV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淋巴结转移分组中,无淋巴结转移组的PF、BV要多于有淋巴结转移组的PF、BV,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PEI无意义(P>0.05),在远处转移组中,同时肝转移组的PEI、PF要少于无远处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TTP、BV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的分化程度分组中,分化程度越高的肿瘤,其血流量越多于分化差的肿瘤,参数表现为PF、TTP渐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淋巴结灌注的表现为转移淋巴结的PF要多于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数据上有统计学的差异(P=0.0001),TTP、BV、PEI无意义(P>0.01),证明被转移的淋巴结其血流量要多于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结论直肠癌患者CT灌注成像中的各项参数对直肠癌进行术前分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使术前分期更加准确,从而采取更合理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64排螺旋CT 灌注图像
下载PDF
MS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敏达 李敏 +3 位作者 顾红梅 曹亮 周康荣 周建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9-373,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将61例肝脏肿瘤患者分为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及肝血管瘤组,进行全肝灌注成像,感兴趣区(ROI)分别选放于病灶内(A点)、病灶周围1 cm处(B点)及正常肝实质(C点),分析...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将61例肝脏肿瘤患者分为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及肝血管瘤组,进行全肝灌注成像,感兴趣区(ROI)分别选放于病灶内(A点)、病灶周围1 cm处(B点)及正常肝实质(C点),分析其灌注彩图、灌注参数及时间-密度曲线(TDC)特点。结果 (1)肝细胞癌、约81%肝转移瘤在肝动脉灌注量(HAP)图上表现为不均匀高灌注,坏死区呈低灌注,门静脉灌注量(HPP)图上呈不均匀低灌注;肝血管瘤边缘结节样强化区域HAP图上呈明显高灌注,HPP图上部分呈低灌注,早期无强化区域在HAP及HPP图上均呈低灌注。(2)肝细胞癌TDC呈速升速降型,在30 s前达到峰值;肝转移瘤TDC一般在30 s前达到峰值,但顶峰多不明显;海绵状血管瘤TDC呈速升缓降型,一般在30 s后才达到高峰。(3)肝细胞癌组及肝转移瘤组B点参数值与A点有相似改变,而血管瘤组B点与C点灌注参数值无差异。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A点HPP值低于肝血管瘤组,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值高于肝血管瘤组。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B点HPP、总肝灌注量(TLP)值低于肝血管瘤组,HPI值高于肝血管瘤组;各组B点间H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灌注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A点HPP、HPI及B点HPP、TLP、HPI灌注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位于0.7~0.9之间。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ROC曲线分析有望用于评价灌注参数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效能,并选择合适的诊断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64排螺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成人头颅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俞琴 冉隆富 +4 位作者 秦菊 韩林梅 袁蓉 丁洁 万笃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成人头颅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常见病种患者90例,全部首次检查均为常规剂量检查(轴扫,400 mAs,CTDI_(vol)为76.71 mGy)。将第一次复查病例随机均分到三个轴扫低剂量扫描组中(240 mAs、200 mAs、16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成人头颅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常见病种患者90例,全部首次检查均为常规剂量检查(轴扫,400 mAs,CTDI_(vol)为76.71 mGy)。将第一次复查病例随机均分到三个轴扫低剂量扫描组中(240 mAs、200 mAs、160 mAs,CTDI_(vol)分别为46.02 mGy、38.35 mGy、30.68 mGy)。选取第二次复查病例40例,随机均分到4组螺旋扫描中。一组采用自动曝光控制技术(AEC),另三组采用固定管电流技术(CCC)(280 m A·0.4 s、250 m A·0.4 s、200 m A·0.4 s)。对CT剂量指数(CTDI_(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及图像主观评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螺旋AEC扫描的辐射剂量与轴扫400 mAs组接近。螺旋扫描112 mAs、100 mAs、80 mAs组的ED分别等同于轴扫中的240 mAs、200 mAs、160 mAs组。轴扫与螺旋CCC扫描的三组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剂量下降率分别为40%、50%、60%。测量中脑、壳核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区的噪声。160 mAs组的中脑噪声明显增大,达5.22±0.78;200 mAs及160 mAs组壳核及白质噪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比较,240 mAs组评价优28例,良2例,200mAs组优15例,良15例,160 mAs组良28例,差2例。但在统计学上三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240mAs组可设为常规扫描。200 mAs组可在患者复查中使用。160 mAs组可在轻度外伤及慢性头痛检查及短期颅内出血复查中使用。螺旋扫描(280 m A·0.4 s组)在需要快速扫描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成人头颅 低剂量扫描
原文传递
64排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及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崔志新 王胜林 +2 位作者 万立野 程艳芬 周志强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同时评价冠状动脉及左心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2例同期行冠状动脉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imensional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2D-TTE)检查,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同时评价冠状动脉及左心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2例同期行冠状动脉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imensional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2D-TTE)检查,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范围及斑块性质,同时获取左心功能数据与2D-TTE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脏CTA检查成功率为96.0%(309/322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253例共649处硬化斑块,狭窄程度平均为40.51±19.33%;64-MDCT测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与2D-TTE检查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64-MDCT通过单次心脏CTA检查可以同时对冠状动脉情况及左心功能进行准确评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季红 李玉明 +3 位作者 李学文 梁国庆 陈少伯 姜铁民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75-978,共4页
目的观察64层螺旋CT诊断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半年后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抑制炎性反应、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协同作用。方法经64层螺旋CT诊断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目的观察64层螺旋CT诊断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半年后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抑制炎性反应、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协同作用。方法经64层螺旋CT诊断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116例,分为单纯治疗组(5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和联合治疗组(6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脑钠肽的水平,半年后复查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观察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联合治疗组较单纯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P<0.01),且联合治疗组较单纯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同时复查64层螺旋CT,脂质斑块明显减小,纤维斑块和混合斑块略有缩小,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较联合治疗组缩小幅度更明显(P<0.05),钙化斑块两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应用他汀类降脂药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加强了抑制炎症反应、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阿托伐他汀 缬沙坦 脑钠肽 高敏C反应蛋白 64层螺旋CT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在气管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陶兆武 赵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4-496,共3页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在气管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气道狭窄患者在行气管支架置入术前,通过64排螺旋CT来确定气道狭窄的位置和狭窄的长度。结果 28例患者行肺部64排螺旋CT检查后,均能准确得出气道狭窄的位置和狭窄的长度。其...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在气管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气道狭窄患者在行气管支架置入术前,通过64排螺旋CT来确定气道狭窄的位置和狭窄的长度。结果 28例患者行肺部64排螺旋CT检查后,均能准确得出气道狭窄的位置和狭窄的长度。其中,21例同支气管镜所见相一致,另7例不宜采用支气管镜测量。结论在气管支架置入术的术前准备中,相对于传统的支气管镜检查,64排螺旋CT能够更好地确定气道狭窄的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狭窄 64排螺旋CT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骨盆64排螺旋CT低剂量检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温琳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的低剂量扫描技术及高级迭代重建技术对实现骨盆低剂量检查的意义。方法将86例需行骨盆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配到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使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低剂量组使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及高级迭代重建技术进行CT扫...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的低剂量扫描技术及高级迭代重建技术对实现骨盆低剂量检查的意义。方法将86例需行骨盆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配到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使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低剂量组使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及高级迭代重建技术进行CT扫描和原始数据重建,检查完毕后对两组所得图像进行成像质量和检查剂量的比较。结果低剂量组的检查辐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组(t=82.34,P<0.05),两组的成像质量没有差别(t=2.17、2.58,P>0.05)。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以低剂量技术进行骨盆CT检查是可行的,可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明显降低检查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64排螺旋CT 低剂量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血管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选择性血管造影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强 黄方炯 +5 位作者 孙东 杨禁非 于建波 刘岳 赖以恒 邹以席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诊断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5 a以上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冠状动脉及移植血管同时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比较分析2种检查结果。结果:...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诊断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5 a以上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冠状动脉及移植血管同时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比较分析2种检查结果。结果:共移植血管58支。以选择性移植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移植血管闭塞诊断的敏感性为77.27%,特异性为97.22%,阳性预测值为94.44%,阴性预测值为87.50%,准确性为89.66%;对于闭塞加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81.48%,特异性为93.55%,阳性预测值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85.29%,准确性为87.93%。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移植血管病变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困难的移植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64排MDCT不同碘对比剂浓度对原发性肝癌血流灌注参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探索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云飞 谢毅 焦成文 《肝脏》 2020年第11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初步分析64排MDCT不同碘对比剂浓度对原发性肝癌血流灌注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影像学结果诊断的进一步精确化及碘对比剂使用的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采用病例抽样的方法抽... 目的初步分析64排MDCT不同碘对比剂浓度对原发性肝癌血流灌注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影像学结果诊断的进一步精确化及碘对比剂使用的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采用病例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及肿瘤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等额分配至不同碘对比剂浓度组[A组为300 mg I/mL(1.90 mL/kg),B组为380 mg I/mL(1.50 mL/kg)]并行多排螺旋CT检查,同时分析不同碘对比剂浓度组CT检测结果及与肝癌血流参数间的关系。结果高碘对比剂浓度组的肝实质门脉期CT值、主动脉动脉期CT值、门静脉门脉期CT值、动脉期检出敏感性均显著高于低碘对比剂浓度组,而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肝动脉灌注量(HAP)均显著低于低碘对比剂浓度组(均有P<0.05)。结论较高碘对比剂浓度[380 mg I/mL(1.50 mL/kg)]组在64排MDCT检测原发性肝癌过程中有更好的敏感性,同时该组对应的血流灌注各项参数提示患者的肝动脉及门静脉的压力值均相对较低,但二者间的因果关系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MDCT 碘对比剂浓度 原发性肝癌 血流灌注参数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低剂量检查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其材 赵全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7期76-78,共3页
目的使用64排螺旋CT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低剂量检查,评价低剂量64排螺旋CT检查在跟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8月于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就诊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配到常规剂量组、低kV组和低mA组以及低剂量组进行64... 目的使用64排螺旋CT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低剂量检查,评价低剂量64排螺旋CT检查在跟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8月于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就诊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配到常规剂量组、低kV组和低mA组以及低剂量组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每组各20例。记录平均容积剂量指数和扫描长度,计算有效剂量,并对图像进行成像质量评分。结果四组间有效剂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53,P〈0.05),常规剂量组、低kV组、低mA组的有效剂量值高于低剂量组,可认为低剂量组的检查辐射剂量低于其他三组;各组问图像质量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24、0.0396、0.0431、0.0387,P〉0.05),可以认为四组的成像质量没有差别。结论以低剂量进行跟骨骨折的64排螺旋CT检查是可行的,在保证了诊断质量的前提下明显降低了检查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64排螺旋CT 低剂量
下载PDF
冠状动脉扩张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小飞 舒政 +4 位作者 葛琛瑾 成建生 向青 邹银鸽 孙凤 《上海医学影像》 201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扩张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12月之间经MDCT诊断为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13例,分析病变发生的部位、大小(横径)、病变范围(长度)、血管腔内有无血栓形成、数目以及是否合并心肌缺血...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扩张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12月之间经MDCT诊断为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13例,分析病变发生的部位、大小(横径)、病变范围(长度)、血管腔内有无血栓形成、数目以及是否合并心肌缺血。结果在13例患者中共有15个节段可以评价,其中病变发生在单支血管者11例,病变发生在两支冠状动脉者2例。弥漫性冠状动脉扩张10例,局限性冠状动脉扩张3例(2例为球形动脉瘤,1例为梭形动脉瘤)。扩张率为1.5~2.8,发生部位为:RCA 7例(7/15),LM 1例(1/15),LAD 3例(3/15),LCX 3例(3/15),Ramus 1例(1/15);9例伴硬化斑块形成,1例缺血性心脏病。结论冠状动脉扩张的多排螺旋CT表现具有其特征性,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扩张的一种良好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扩张 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异常 64排螺旋CT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诊断鼻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吕云罡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3年第6期482-483,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54例有明确鼻部外伤史病人,行64排螺旋CT扫描并后处理重建,重建技术为容积再现技术、多平面重建。结果:54例鼻骨骨折中,23例为单纯性骨折,2例为伴发上颌骨额突骨折,其中粉...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54例有明确鼻部外伤史病人,行64排螺旋CT扫描并后处理重建,重建技术为容积再现技术、多平面重建。结果:54例鼻骨骨折中,23例为单纯性骨折,2例为伴发上颌骨额突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21例,2例在鼻骨横断片上显示欠清,经多平面重建明确显示。结论: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显示鼻骨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鼻骨骨折 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64层螺旋CT的影像差异
19
作者 邓小飞 舒政 +2 位作者 张家美 葛珠瑾 孟文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96-499,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差异。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4月间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30例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35例,均行64层螺旋CT...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差异。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4月间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30例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35例,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其冠状动脉斑块的发生部位、数目、性质、斑块所致的狭窄程度以及伴或不伴有主要冠状动脉血管中断、心肌梗死等方面的影像差异。结果: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单发病变以及单支血管累及率在STEACS组中均高于NSTEACS组(P<0.05),并且心肌缺血以及血管中断发生率较NSTEACS组高(P<0.05);而冠状动脉的钙化斑块、多发病变以及多支血管累及率在NSTEACS组均高于STEACS组(P<0.05)。结论:STEACS及NSTEACS患者的冠状动脉及心肌病变具有各自的特点,这对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 ST段抬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