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性肌萎缩症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76
1
作者 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 北京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 +6 位作者 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 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 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 熊晖 宋昉 袁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460-1467,共8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由于脊髓前角及延髓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近端肢体和躯干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神经变性病。尽管SMA可由多种基因突变引起,但一般特指由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urvival motor ne...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由于脊髓前角及延髓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近端肢体和躯干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神经变性病。尽管SMA可由多种基因突变引起,但一般特指由于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urvival motor neuron,SMN1)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该病在欧美人群存活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10000,携带者频率为1/40~1/50[2],位居2岁以下儿童致死性遗传病的首位。目前中国尚无发病率的确切数据,中国人群中的携带者频率约为1/4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肌萎缩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学科管理 常染色体隐遗传病 专家 中国人群 基因突变 神经元变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实践指南 被引量:35
2
作者 潘建延 +3 位作者 谭虎 周妙金 梁德生 邬玲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63-268,共6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为最常见的婴幼儿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由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所致,新生儿发病率为1/10000〜1/6000,人群携带率约为1/72〜1/47,且具有种族差异性。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为最常见的婴幼儿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由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所致,新生儿发病率为1/10000〜1/6000,人群携带率约为1/72〜1/47,且具有种族差异性。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以肢体近端为主的肌无力和肌萎缩,根据发病时间与临床表型又分为Ⅰ〜Ⅳ型。约95%的SMA患者是由于SMN1基因第7外显子的纯合缺失所致。患者表型差异大、SMN1基因拷贝数变化多、存在假基因干扰、人群携带率高等因素,给SMA的早期诊断、遗传咨询、治疗和预防造成了较大的闲难。本指南总结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指南共识,并结合中国人群的实际情况,介绍了SMA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总结了诊断与遗传咨询等方面的相关经验,期望对临床医师及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以促进SMA的规范诊治,降低患儿的出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肌萎缩 SMN1基因 诊断 遗传咨询 实践指南
原文传递
中国上海地区4719名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 被引量:32
3
作者 龚波 章莉 +5 位作者 侯雅萍 胡荷宇 李海川 谭美玉 陈劲 俞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0-672,共3页
目的对中国上海地区4719名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的筛查,为遗传咨询及进一步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重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SMN1及SMN2基因拷贝数的检测,筛查出SMN1拷贝数为1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结果在4... 目的对中国上海地区4719名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的筛查,为遗传咨询及进一步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重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SMN1及SMN2基因拷贝数的检测,筛查出SMN1拷贝数为1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结果在4719份样品中共检测出SMA携带者90例。女性携带者频率为1.9%,其中SMN1杂合缺失占1.2%。由SMN1基因转换成SMN2基因者占0.6%。结论确定上海地区女性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的频率可为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并降低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出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肌萎缩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SMN1基因 SMN2基因 携带者筛查
原文传递
广西柳州地区4931例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突变携带者的筛查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29
4
作者 谭建强 张旭 +4 位作者 王远流 罗世强 杨芳华 刘百灵 蔡稔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67-470,共4页
目的对广西柳州地区4931例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突变携带者筛查,了解本地区人群SMN1基因拷贝数异常的携带率。方法联合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目的对广西柳州地区4931例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突变携带者筛查,了解本地区人群SMN1基因拷贝数异常的携带率。方法联合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和多重PCR技术对孕妇进行SMN1基因的拷贝数检测,判断其是否为携带者,并计算携带者的频率。对携带者的配偶进行筛查,并为双方均为阳性者提供产前诊断。结果在4931例孕妇中,共检出SMN1拷贝数为1的携带者61例,检出率为1.2%。诊断SMNl纯合缺失胎儿1例。结论广西柳州地区SMA突变的携带率略低于中国南部其他地区。DHPLC可有效筛查SMA突变的携带者,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脊髓肌萎缩 SMN基因 携带者筛查
原文传递
云南地区3049名育龄人群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章印红 王蕾 +8 位作者 贺静 郭晶晶 靳婵婵 唐新华 章锦曼 陈红 张杰 苏洁 朱宝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目的对云南地区3049名育龄人群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携带者筛查,探讨本地区人群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SMN)的拷贝数情况及携带频率。方法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 目的对云南地区3049名育龄人群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携带者筛查,探讨本地区人群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SMN)的拷贝数情况及携带频率。方法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SMN1及SMN2基因第7外显子的拷贝数进行检测,筛查出SMN1基因第7外显子拷贝数为1的SMA携带者。对双方均为携带者的夫妇提供产前诊断。结果在3049名育龄人群中,共检测出SMA携带者62例,携带率为1/49(2.03%)。男性携带率为1.91%(40/2094),女性携带率为2.30%(22/955),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N1杂合缺失占1.30%(41/3049),由SMN1转换为SMN2者占0.69%(21/3049)。SMN1等位基因的平均拷贝数为1.99。检出双方均为SMA携带者的夫妇2对,通过产前诊断避免了1例患病胎儿的出生。结论云南地区SMA男女携带者的频率无显著差异,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阐明SMA携带者的频率和SMN基因的拷贝数情况,可为遗传咨询和产前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肌萎缩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携带者筛查 拷贝数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原文传递
江苏地区5776例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菁菁 王玉国 +4 位作者 马定远 刘刚 罗春玉 胡平 许争峰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对江苏地区5776例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携带者筛查,确定本地区SMA的携带频率,通过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减少SMA患儿的出生。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MN1基因第7和第8外显子的拷贝数,筛查SMA携带者,并通过多重连接依赖... 目的对江苏地区5776例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携带者筛查,确定本地区SMA的携带频率,通过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减少SMA患儿的出生。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MN1基因第7和第8外显子的拷贝数,筛查SMA携带者,并通过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对16549例孕妇进行SMA携带者筛查的宣教,其中5776例孕妇自愿接受携带者筛查,接受率约为34.9%。5776例孕妇中,共筛查到100例孕妇(100/5776,1.73%)携带SMN1基因E7单拷贝或E7和E8单拷贝,其中E7和E8单拷贝的孕妇有93例,单纯E7单拷贝有7例,携带者频率为1∶58。经遗传咨询,100例携带者中,91例配偶(91/100,91%)接受SMA筛查,结果提示3对夫妇同时为SMA携带者,并且对3例高风险胎儿进行了产前诊断,最终提示这3个胎儿均为SMN1基因单拷贝,即SMA携带者。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适用于大样本量的人群携带者筛查,确定了江苏地区人群的SMA携带频率,并且对于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避免SMA患儿的出生,对出生缺陷的防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肌萎缩 定量PCR SMN1基因 携带者筛查 产前诊断
下载PDF
6616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及高风险胎儿产前诊断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徐盈 黎昱 +4 位作者 宋婷婷 詹瑛 郭芬芬 陈必良 张建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多重PCR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PCR-DHPLC)技术和Sanger测序法对6616例孕妇(早孕产检孕妇6609例和具有SMA阳性家族史孕妇7例)进行SMN1、SMN2基因筛查与诊断...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多重PCR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PCR-DHPLC)技术和Sanger测序法对6616例孕妇(早孕产检孕妇6609例和具有SMA阳性家族史孕妇7例)进行SMN1、SMN2基因筛查与诊断,并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基因分析。结果:①在6609例早孕产检孕妇中发现123例孕妇(检出率1.86%)可能是SMA的携带者,其中由于SMN1缺失形成的携带者84例(1.27%),SMN1转换成SMN2基因形成的携带者35例(0.53%),SMA携带者为SMN1∶SMN2=1∶0的样本4例(0.06%)。另外,丈夫同为SMA携带者21例(SMN1缺失形成的携带者14例,SMN1转换成SMN2基因形成的携带者7例)。②7例SMA阳性家族史孕妇中发现:2例先证者明确为SMN1基因exon7纯合缺失;4例先证者通过父母基因型推测可能为SMN1基因exon7纯合缺失;另1例SMA先证者通过PCR-DHPLC技术检测出SMN1基因exon7拷贝数为1,同时通过Sanger测序法发现该SMA先证者样本在SMN1基因上也存在c.570 G>A(p.Trp190*)杂合突变,为复合杂合突变。③对28例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分析,其中SMN1基因型异常胎儿6例,胎儿可能为SAM携带者13例,胎儿基因型正常者9例。SMN1基因型异常胎儿6例均引产,16例出生后随访生长发育未见异常,4例继续妊娠,2例失访。结论:PCR-DHPLC技术可以对大部分人群和SMA患者进行筛查与诊断,且能对SMN1和SMN2拷贝数进行鉴定,少数复合杂合突变病例需要结合Sanger测序方法。对高风险家系孕妇行介入性产前基因诊断,对于优生优育、有效预防SMA胎儿的出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肌萎缩 携带者筛查 多重PCR联合变高效液相色谱法 产前基因诊断
下载PDF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快速基因诊断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柠 吴志英 +1 位作者 慕容慎行 林珉婷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近端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外显子的缺失情况,探讨其快速基因诊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酶切法检测26例确诊的SMA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SMN基因的第7... 目的研究我国近端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外显子的缺失情况,探讨其快速基因诊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酶切法检测26例确诊的SMA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SMN基因的第7、8号外显子的缺失情况。结果在26例及25例患者中,分别发现缺失了端粒SMN基因(SMN1)的第7和8号外显子,缺失率达100%(26/26)和96%(25/26),而正常对照及患者的家系成员均未发现外显子缺失。结论应用PCR-酶切法检测SMN1基因缺失从而进行SMA患者的基因诊断,具有准确、简便和快速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肌萎缩 PCR 基因诊断
下载PDF
广东佛山地区19297名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成 宋春林 +3 位作者 黄湘 陈淑芬 巫福娟 杨兴坤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年第2期241-245,共5页
目的对广东佛山地区19297名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突变的携带者筛查,探讨佛山地区人群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SMN1)突变的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9297名孕妇进行SMN1基因第7和第8外显子(E7、E8)缺失检测,对结果为阳... 目的对广东佛山地区19297名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突变的携带者筛查,探讨佛山地区人群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SMN1)突变的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9297名孕妇进行SMN1基因第7和第8外显子(E7、E8)缺失检测,对结果为阳性的孕妇配偶进行基因缺失检测,为双方同为携带者的夫妇进行产前SMN1基因分析,并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胎儿基因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19297例孕妇中,共检出SMA携带者286例(SMN1基因E7、E8杂合缺失258例,单纯E7杂合缺失28例),携带者频率为1.48%。检出双方同为SMA携带者的夫妇6对,经产前诊断基因分析,最终检出SMN1基因E7、E8纯合缺失胎儿1例,SMN1基因E7、E8杂合缺失胎儿4例,正常基因型胎儿1例,与MLPA复核结果一致。结论阐明广东佛山地区SMA突变的携带频率可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并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介入性产前基因诊断,可有效预防SMA患儿的出生,对出生缺陷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肌萎缩 SMN1基因 携带者筛查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症遗传学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蕾 颉小玲 +3 位作者 李娟 柴晓静 朱俊芳 李燕平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32-635,共4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化引起的神经肌肉性疾病,新生儿患病率约为1/6 000~1/10 000,全球不同人群的基因携带频率为1/40~1/50,是造成婴幼儿死亡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SMA这一称谓主要指由SMN1基因突...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化引起的神经肌肉性疾病,新生儿患病率约为1/6 000~1/10 000,全球不同人群的基因携带频率为1/40~1/50,是造成婴幼儿死亡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SMA这一称谓主要指由SMN1基因突变所致的SMN1依赖性SMA。由于基因检测的无创性和特异性,使其逐渐发展成为诊断SMA的金标准。SMA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除了常规的神经营养、肌肉锻炼等方法外,当前研究的热点,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抑制剂类药物为迄今为止唯一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的药物。此外,小分子SMN增强剂、诱导多能干细胞(i PSC)技术、反义寡核苷酸纠正SMN2的剪接错误等治疗方法,目前尚处于体外实验阶段。文章就SMA近年的遗传学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肌萎缩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冯艺杰 毛姗姗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58-861,共4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也是导致2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的最主要神经肌肉罕见病。近年来,SMA的药物治疗取得极大进展,反义寡核苷酸、基因治疗及口服小分子药物已相继获批上市,另有数种药物处于临床研发...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也是导致2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的最主要神经肌肉罕见病。近年来,SMA的药物治疗取得极大进展,反义寡核苷酸、基因治疗及口服小分子药物已相继获批上市,另有数种药物处于临床研发阶段。实现可及药物治疗是罕见病精准治疗的关键,现就SMA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实现SMA的精准治疗提供合理依据及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肌萎缩 罕见病 精准治疗 运动神经元病 反义寡核苷酸 神经 婴幼儿死亡 小分子药物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护理 被引量:10
12
作者 章毅 陈朔晖 +6 位作者 罗飞翔 潘丽丽 夏雨 姜丽华 陈晓飞 沈倩倩 毛姗姗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09-1412,共4页
总结4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进行仿真模拟演练优化鞘内注射流程,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护理、完成多学科团队个体化评估;术中做好药物复温护理配合;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4例患... 总结4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进行仿真模拟演练优化鞘内注射流程,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护理、完成多学科团队个体化评估;术中做好药物复温护理配合;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鞘内注射,于术后第2天出院,随访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肌萎缩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 鞘内注射 儿科护理学
原文传递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快速诊断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英文)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万金 吴志英 +2 位作者 王柠 林珉婷 慕容慎行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介绍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在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PCR扩增25名正常人、1份标准样品及25例SMA患者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 目的介绍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在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PCR扩增25名正常人、1份标准样品及25例SMA患者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motorneuron,SMN)第7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域,PCR产物变性、复性后直接上样于DHPLC系统。通过改变A、B缓冲液的比例来分离各种DNA成份。结果各种不同DNA成份以色谱峰的形式表现出来。23名正常标本呈现3个峰,依次为SMN1/SMN2异源双链峰、SMN2同源双链峰、SMN1同源双链峰。2名正常标本及1份标准品只有SMN1峰,表明缺失了SMN2。22例SMA患者只有SMN2峰,表明缺失了SMN1。另3例SMA患者呈现3个峰,表明无SMN1或SMN2缺失。结论DHPLC诊断SMA具有敏感、准确、快速、简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快速诊断 儿童 脊髓肌萎缩 运动神经元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症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 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委会 +3 位作者 徐开寿 肖农 黄真 何璐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83-887,共5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可致死致残,长程规范的康复管理可延缓SMA疾病进展、预防或减少SMA患儿肌肉萎缩及骨骼畸形、改善其生活质量。随着疾病修正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SMA出现了与其自然病程不同的新表型,其康复管理也面临新挑战。中华医...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可致死致残,长程规范的康复管理可延缓SMA疾病进展、预防或减少SMA患儿肌肉萎缩及骨骼畸形、改善其生活质量。随着疾病修正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SMA出现了与其自然病程不同的新表型,其康复管理也面临新挑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联合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委会成立专家组,根据新近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讨论并提出脊髓性肌萎缩症康复管理专家共识,以期规范和指导SMA患儿的康复评估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康复管理 脊髓肌萎缩 专家共识 疾病进展 骨骼畸形 萎缩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症髋关节和脊柱畸形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海冰 夏雨 +3 位作者 叶文松 徐静芳 杨溢 毛姗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26-932,共7页
目的观察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患儿髋关节和脊柱畸形发生的临床特点,为SMA的骨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SMA多学科门诊的SMAⅡ型和SMAⅢ型患儿共32例,其... 目的观察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患儿髋关节和脊柱畸形发生的临床特点,为SMA的骨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SMA多学科门诊的SMAⅡ型和SMAⅢ型患儿共32例,其中SMAⅡ型25例,SMAⅢ型7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2岁9个月至19岁3个月,平均年龄为8.7岁。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分析患儿的临床随访资料,影像学检查评估相应畸形,髋关节畸形采用Hipscreen软件测量股骨头外移指数,脊柱畸形和骨盆倾斜根据脊柱拼接X线正侧位片测量Cobbs角和骨盆倾斜角,初步分析髋关节和脊柱畸形的临床特点。结果SMAⅡ型患儿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发生率为68%(17/25),脊柱侧弯发生率为60%(15/25),其中"C"形弯曲有12例;1例SMAⅢ型患儿发生髋关节半脱位,2例发生脊柱侧弯。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显示SMAⅡ型患儿Cobbs角和年龄呈线性正比关系(R=0.9,P=0),平均每年进展8.4°。SMAⅡ型患儿中21例患儿出现骨盆倾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MAⅡ型患儿Cobbs角和骨盆倾斜角相关(R=0.8,P=0)。结论作为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疾病,SMA患儿极易合并髋关节异常和脊柱侧弯,SMAⅡ型患儿脊柱侧弯发生早、进展快,多数呈"C"形弯曲伴骨盆倾斜,充分掌握其临床特点,有助于个体化骨科管理方案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脊髓肌萎缩 脊柱侧弯 骨盆倾斜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东铃(综述) 阮毅燕(审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4-209,共6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特征为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该病是导致患儿在婴幼儿期死亡的首要遗传病。SMA治疗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部分相关治疗药物已经成功获批...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特征为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该病是导致患儿在婴幼儿期死亡的首要遗传病。SMA治疗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部分相关治疗药物已经成功获批上市。该文以SMA近年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肌萎缩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诺西那生钠治疗症状前5q脊髓性肌萎缩症1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罗智强 路新国 +1 位作者 刘丽琴 廖建湘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8-211,共4页
为探讨诺西那生钠治疗症状前5 q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临床疗效,回顾性收集1例症状前5 q SMA患儿的临床资料、药物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并结合国外病例报道进行分析。患儿为女性,10月龄,因存在SMA家族史出生后常规MLPA检测发现SMN1基因7... 为探讨诺西那生钠治疗症状前5 q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临床疗效,回顾性收集1例症状前5 q SMA患儿的临床资料、药物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并结合国外病例报道进行分析。患儿为女性,10月龄,因存在SMA家族史出生后常规MLPA检测发现SMN1基因7、8号外显子纯合缺失,SMN2基因2个拷贝数。患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运动功能良好,确诊为症状前5 q SMA。按计划予诺西那生钠鞘内注射治疗,目前已完成5剂治疗,无不良反应,运动发育里程碑基本正常。提示5 q SMA患儿于症状前开始接受诺西那生钠治疗获益最大,其运动发育里程碑有望达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q脊髓肌萎缩 诺西那生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江门地区14378例育龄妇女的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携带者筛查情况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秋丽 石海弘 +4 位作者 孙淑湘 冯建江 谭淑明 李智明 杨应松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年第3期509-511,共3页
目的 对广东省江门地区育龄妇女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携带者筛查,为疾病遗传咨询及进一步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方法 采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对筛查者SMN1基因第7、8外显子进行扩增并对拷贝数进行相对... 目的 对广东省江门地区育龄妇女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携带者筛查,为疾病遗传咨询及进一步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方法 采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对筛查者SMN1基因第7、8外显子进行扩增并对拷贝数进行相对定量检测,筛查SMA携带者。结果 广东省江门地区的14378例育龄妇女中,236例为SMN1基因第7、8外显子杂合缺失携带者,15例为SMN1基因第7外显子杂合缺失携带者,携带率约为1/57(1.75%)。结论 开展携带者筛查、统计人群携带率对后续遗传咨询、疾病预防及减少出生缺陷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肌萎缩 SMN1基因 杂合缺失 出生缺陷
原文传递
盐城地区4429例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庆娥 郑建丽 +4 位作者 李敏 董晶晶 周月云 刘建兵 胡苏玮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734-736,741,共4页
目的对盐城地区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携带者筛查,并对携带者夫妇的胎儿行产前诊断,探讨该地区SMA携带者的携带频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33560例表型正常的孕妇为研究对... 目的对盐城地区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携带者筛查,并对携带者夫妇的胎儿行产前诊断,探讨该地区SMA携带者的携带频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33560例表型正常的孕妇为研究对象。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第7、8外显子(E7、E8)拷贝数,筛出SMA携带者夫妇。然后通过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其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33560例孕妇中4429例自愿接受携带者筛查,接受率约为13.2%。4429例孕妇中共筛查到携带SMN1基因E7单拷贝或E7和E8单拷贝73例,其中67例E7和E8单拷贝,6例单纯E7单拷贝,携带频率1/61。73例携带者经过遗传咨询,60例配偶接受SMA筛查,结果提示2对夫妇同时为SMA携带者,并对2例高风险胎儿行产前诊断,最终提示SMN1基因E7和E8双拷贝胎儿1例(正常),继续妊娠;SMN1基因E7和E8零拷贝胎儿1例(SMA患儿),终止妊娠。结论通过筛查明确了盐城地区人群的SMA突变的携带频率,联合运用MLPA对高危胎儿行产前诊断,可避免SMA患儿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肌萎缩 荧光定量PCR SMN1基因 携带者筛查 产前诊断
下载PDF
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烨荣 张菁菁 吕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2-56,59,共6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儿童致死性神经系统疾病,按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Ⅰ~Ⅳ型。SMA发病迅速、存活期短、治疗代价高昂且人群携带率较高,因此开展人群SMA携带者筛查、对高风险夫妇提供产前诊断以避免SMA患儿的...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儿童致死性神经系统疾病,按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Ⅰ~Ⅳ型。SMA发病迅速、存活期短、治疗代价高昂且人群携带率较高,因此开展人群SMA携带者筛查、对高风险夫妇提供产前诊断以避免SMA患儿的出生尤为重要。目前已报道的SMA携带者筛查技术众多,包括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荧光定量PCR以及数字PCR等技术。DHPLC技术快速方便、灵敏度好,但稳定性差,常需联合其他方法使用;MLPA技术高效、特异但试剂耗材非国产化,价格昂贵、操作繁琐;荧光定量PCR操作简单、高通量但其稳定性待改进;数字PCR技术准确性高、操作简便,但其软件分析系统还在逐渐成熟中。该文对SMA的主要临床特征、发病机理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并主要总结了目前临床采用的几种SMA筛查技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肌萎缩 携带者 筛查技术 产前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