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机车用51CrV4弹簧失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姜云 梁益龙 +1 位作者 徐军 易艳良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4-246,249,共4页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等分析方法,对铁路机车用51CrV4弹簧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断簧的化学成分、非金属夹杂物级别和金相显微组织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但弹簧的强度、断口处硬度及疲劳源附近残余压应力值偏低,且存...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等分析方法,对铁路机车用51CrV4弹簧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断簧的化学成分、非金属夹杂物级别和金相显微组织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但弹簧的强度、断口处硬度及疲劳源附近残余压应力值偏低,且存在全脱碳层。此外,弹簧支撑圈和工作圈间因反复接触产生的压痕破坏了表面完整性,易于引发应力集中而导致弹簧疲劳裂纹萌生。在这几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弹簧在高频交变应力作用下产生裂纹导致早期疲劳断裂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机车 51cr V4 弹簧 失效分析 压痕
下载PDF
Studies on Activity of NK Cells in Preeclampsia Patients
2
作者 张展 龚非力 +4 位作者 贾莉婷 常彩红 侯磊 杨如镜 郑芳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4年第5期473-475,共3页
The activity of the NK cells in 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 was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of preeclampsia. By using MTT and 51Cr releasing technique, the proliferation and killing ability of the NK cell... The activity of the NK cells in 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 was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of preeclampsia. By using MTT and 51Cr releasing technique, the proliferation and killing ability of the NK cells in maternal and umbilical blood from preeclampsia patients (n=18) and normal third trimester pregnant women (n=18) were detected. The NK-92 cell line was as the positive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K cell counts of umbilical blood in preeclampsia patients and normal third trimester pregnant women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of maternal blood (both P<0.05). Compared with that in normal third trimester pregnant women, the proliferative ability of the NK cells in preeclampsia patients was apparently increased (P<0.05). Compared with that in maternal blood, the proliferative ability of the NK cells in umbilical blood from both preeclampsia patients and normal third trimester pregnant women w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The killing ability of the NK cells in preeclampsia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third trimester pregnant women (P <0.05). It was suggested that both number and function of the NK cells in preeclampsia women were increased, and that in umbilical blood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maternal blood, speculating that the function of the NK cells may affect the maintenance of the maternal and fetal immune tolerance during pregn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ECLAMPSIA NK cell MTT 51cr releasing technique
下载PDF
LDH释放法测NK细胞毒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80
3
作者 王甫厚 陈绍先 +1 位作者 郭彩云 谢少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15-117,共3页
普遍用于检测NK细胞毒的方法是^(51)Cr释放法,此法缺点主要是自然释放率高和同位素的危害等。LDH释放法虽有许多优点,但影响因素甚多,使用者少。我们对LDH释放法应用的最适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该文中我们通过实验认为,效靶细胞比例1... 普遍用于检测NK细胞毒的方法是^(51)Cr释放法,此法缺点主要是自然释放率高和同位素的危害等。LDH释放法虽有许多优点,但影响因素甚多,使用者少。我们对LDH释放法应用的最适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该文中我们通过实验认为,效靶细胞比例10∶1,效应细胞浓度为5×10~6,孵育时间为22小时是测定系统的最适条件。同时认为应设立效应细胞自然释放对照孔,以监测效应细胞的自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乳酸脱氢酶 ^51cr
下载PDF
转染肿瘤mRNA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抗肝癌免疫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彭宝岗 梁力建 +2 位作者 谢斌辉 陈祖兵 何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2-434,共3页
目的 探讨转染原发性肝癌(HCC)mRNA的树突状细胞(DC)能否诱导抗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方法 采用HC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体外刺激分化为DC细胞;从人肝癌HepG 2细胞和3例HCC患者的肝癌组织中体外扩增mRNA。以mRNA转... 目的 探讨转染原发性肝癌(HCC)mRNA的树突状细胞(DC)能否诱导抗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方法 采用HC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体外刺激分化为DC细胞;从人肝癌HepG 2细胞和3例HCC患者的肝癌组织中体外扩增mRNA。以mRNA转染DC细胞,并与PBMC混合培养诱导扩增CTL。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培养细胞中CD3 +、CD4+、CD8+细胞的比例。51Cr释放法测定CTL的杀瘤活性。结果 经扩增人肝癌HepG 2mRNA和2例AFP(+ )患者的AFP(+ )HCCmRNA诱导3周后,CD3 +、CD8+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由诱导前的2 7.8%、2 6.5 %、2 9.6%升高至89.3 %、73 .6%、86.8% ;而经扩增AFP(-)HCCmRNA诱导3周后,CD3 +、CD8+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由诱导前的2 5 .4%升高至5 3 .6%。转染HepG 2细胞和AFP(+ )的患者HCCmRNA的DC诱导的CTL对HepG 2细胞杀瘤活性明显高于AFP(-)的患者,其杀瘤特性由MHC I限制的CD8+T细胞所介导。结论 HCCmRNA体外转染DC能诱导肿瘤特异性CT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MRNA 免疫研究 疫苗诱导 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HepG-2细胞 CD8^+细胞 抗肝癌 ^51cr释放法 CD8^+T细胞 肿瘤特异性CTL CD3^+ 外周血单核细胞 流式细胞计数仪 DC细胞 杀瘤活性 细胞总数 原发性肝癌 RNA转染 CD4^+ MHC-I 体外刺激 体外扩增 肝癌组
原文传递
莨菪类药物对大鼠脑,心肌血流量和心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英鸽 可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法观察了莨菪类药物(HD)对大鼠脑血流量(CBF)、心肌血流量(MBF)和心指数(C1)的影响.结果表明HD明显增加CBF和MBF。减小CI.本文三种药物增加大脑半球 CBF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Ani10~40 mg·kg^(-1)iv增加26~73... 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法观察了莨菪类药物(HD)对大鼠脑血流量(CBF)、心肌血流量(MBF)和心指数(C1)的影响.结果表明HD明显增加CBF和MBF。减小CI.本文三种药物增加大脑半球 CBF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Ani10~40 mg·kg^(-1)iv增加26~73%;东莨菪碱(Sco)1.25~5mg·kg^(-1)iv增加17~38%;阿托品(Atr)2.5~10mg·kg^(-1)iv增加17~64%,HD增加MBF作用远较增加CBF作用强.Ani 10~20 mg·kg^(-1)iv增加128~198%;但40 mg·kg^(-1)iv作用明显减弱;Sco 1.25~5mg·kg^(-1)iv增加5l~116%;Atr 5~10 mg·kg^(-1)iv增加113~137%,三药均可明显减小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东莨菪碱 心肌血流量
下载PDF
参芪扶正对肝癌化疗血浆免疫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徐继 何治军 张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26-2030,共5页
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肝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1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动脉栓塞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动脉栓塞化疗基础上静脉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 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肝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1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动脉栓塞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动脉栓塞化疗基础上静脉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IgA)、G和M蛋白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s细胞亚群数量,”CT释放法测定自然杀伤细胞(naturekill,NK)的活性;疗程结束后,采用RECIST1.1标准评价患者近期疗效,统计总有效率(RR);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进行随访1次,统计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Karnofsky评分为标准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统计总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及NK细胞活性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s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含量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VS56.45%,X2=4.308,P=0.038〈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19.10个月(95%CI:15.418—22.782),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11.20个月(95%CI:9.71~12.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48%VS51.6l%,)(X2=4.308,P=〈0.001)。且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III—IV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显著改善肝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预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免疫比浊法测免疫球蛋白含量 流式细胞仪测淋巴细胞亚群数量 51cr释放法测NK活性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CTL体外杀伤效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郭波 郑萍 +5 位作者 李华 谢佩蓉 杨菲 王磊 吴玉章 邹强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9-171,176,共4页
目的 观察影响CTL体外杀伤效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主要因素。方法 抗原OVA免疫小鼠C5 7BL 6 ,取免疫后小鼠脾细胞 ,先用ELISPOT法检测CTL的活化 ,然后抗原肽OVA2 57- 2 6 4体外刺激免疫后的脾细胞 5d ,51 Cr释放法观察不同因素对CTL... 目的 观察影响CTL体外杀伤效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主要因素。方法 抗原OVA免疫小鼠C5 7BL 6 ,取免疫后小鼠脾细胞 ,先用ELISPOT法检测CTL的活化 ,然后抗原肽OVA2 57- 2 6 4体外刺激免疫后的脾细胞 5d ,51 Cr释放法观察不同因素对CTL的体外杀伤效果的影响。结果 ELISPOT检测结果显示抗原免疫组产生了强CTL应答 ,而PBS免疫组没有应答。游离多肽的存在显著降低杀伤的效率 ,IL 2和Ficoll Hypaque离心去除死细胞可提高体外杀伤的效率。ConA的存在可以使CTL体外非特异的杀伤靶细胞。结论 CTL体外杀伤实验中必需尽量去除游离多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51cr释放法 酶联免疫斑点测定
下载PDF
采用Ni-51Cr焊料高温钎焊SiC陶瓷 被引量:3
8
作者 毛样武 李树杰 韩文波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2-315,共4页
采用Ni-51Cr(含质量分数为51%Cr)焊料高温钎焊再结晶SiC陶瓷,研究了连接温度、保温时间以及焊料量等对接头三点抗弯强度的影响,并对连接界面区域的微观结构及焊料反应产物进行了SEM,EDS及XRD分析。在本试验中,当连接温度为1360℃,保温... 采用Ni-51Cr(含质量分数为51%Cr)焊料高温钎焊再结晶SiC陶瓷,研究了连接温度、保温时间以及焊料量等对接头三点抗弯强度的影响,并对连接界面区域的微观结构及焊料反应产物进行了SEM,EDS及XRD分析。在本试验中,当连接温度为1360℃,保温时间为5min,焊料量为350mg时得到的接头三点抗弯强度最高,为74.2MPa。微观结构结果表明:SiC,Ni和Cr均发生了扩散;在母材SiC与焊料中间层之间,生成了一反应层,反应层的主要成分为Ni2Si和C;而Cr主要分布于焊料中间层中,以Cr23C6,Cr7C3等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钎焊 SIC陶瓷 陶瓷连接 Ni-51cr焊料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尤文肉瘤细胞融合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唐顺 郭卫 +2 位作者 郭义 曲华毅 李大森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03-806,共4页
目的检测尤文肉瘤细胞A673和树突细胞(DC)融合构建的肿瘤疫苗对尤文肉瘤细胞株A673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促融合剂PEG对尤文肉瘤A673细胞和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的树突细胞进行融合。利用细胞因子hGMCSF和hIL4从PBMC诱生DC,并对... 目的检测尤文肉瘤细胞A673和树突细胞(DC)融合构建的肿瘤疫苗对尤文肉瘤细胞株A673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促融合剂PEG对尤文肉瘤A673细胞和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的树突细胞进行融合。利用细胞因子hGMCSF和hIL4从PBMC诱生DC,并对其表型进行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A673细胞,绿色荧光染料PKH67标记DC,应用促融合剂PEG融合后光镜及电镜观察DC细胞和融合细胞形态,FCM检测融合效率,通过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免疫刺激活性。通过IFNγELISA法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量,通过51Cr细胞杀伤试验检测融合细胞对A673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FCM检测出从PBMC成功诱生出CD83、CD80、CD86及HLADR高表达的成熟DC。DCs/A673融合细胞的融合效率达到23%,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DCs/A673融合细胞有很强的免疫刺激活性。IFNγ分泌检测显示DCs/A673融合细胞组较对照组产生CTL水平显著增高。51Cr释放法检测融合细胞体外诱导抗原特异的CTL,融合细胞激活的CTL对肿瘤细胞系A673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DCA673混合组、DC组、A673组的CTL(P<0.05),作用较对照各组显著增强。结论DC与A673细胞融合体外致敏自体T淋巴细胞能生成抗原特异CTL对尤文肉瘤细胞A673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融合 尤文肉瘤 肿瘤免疫应答 树突状细胞 体外研究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51cr释放法 免疫刺激活性 hGM-CSF FCM检测 IFN-γ 杀伤作用 融合细胞 ELISA法 HLA-DR 树突细胞 肉瘤细胞
原文传递
^(51)Cr示踪法研究UDP-Gal在血小板储存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云 刘璐 +2 位作者 黄成垠 尹其华 黄鹰 《同位素》 CAS 2004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用51Cr示踪法对尿嘧啶二磷酸半乳糖(UDP-Gal)在4℃低温储存兔血小板中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研 究。结果显示在血小板中加入UDP-Gal进行储存,回输体内后在肝脏中的破坏率明显减少,寿命延长。表明 UDP-Ga对低温储存的血小板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尿嘧啶二磷酸半乳糖(UDP—Gal) 血小板 储存 ^51cr
下载PDF
冷冻干燥保存兔血小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景汉 张长虹 +2 位作者 周俊 卢发强 杨连贵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63-665,共3页
目的研究冷冻干燥长期冻干保存的血小板制品的方法。方法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在所抽取的兔血小板中添加血小板可逆性激活抑制剂、DMSO和海藻糖等低温保护剂,经过预处理、冷冻、一级干燥、二级干燥等过程冷冻干燥兔血小板,分... 目的研究冷冻干燥长期冻干保存的血小板制品的方法。方法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在所抽取的兔血小板中添加血小板可逆性激活抑制剂、DMSO和海藻糖等低温保护剂,经过预处理、冷冻、一级干燥、二级干燥等过程冷冻干燥兔血小板,分别室温保存1 d(实验1组)、7 d(实验2组)和15 d(实验3组)后经再水化;分别与各自冷冻干燥前的新鲜血小板为对照。并检测血小板回收率和聚集反应功能,并用851Cr示踪法评价血小板体内生存活性。结果3个实验组血小板冷冻干燥后回收率分别为71.68%,68.76%和70.64%,组间无明显差异。实验1、2、3组对凝血酶的最大聚集率(73.20%,77.53%和71.31%)与对照组(86.20%)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ADP和没食子酸诱导的聚集反应率(35.6%和58.0%、36.61%和62.56%,32.65%和60.12%)比对照组低(72.4%和91.0%);冻干后保存兔血小板的1、24和48 h体内生存率分别为70%—79%、52%—56%和32%—4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血小板可逆性激活抑制剂、海藻糖和DMSO后冷冻干燥获得的冻干兔血小板,具有较好的聚集活性和体内存活率,保存活性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血小板 冷冻干燥 ^51cr标记 海藻糖 DMSO
下载PDF
南瓜对叶施铬的吸收、转运和分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德 程永安 吕金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2-115,共4页
以“永安二号”为材料,采用盆栽和51Cr叶片标记的方法,测试南瓜叶施铬的吸收、转运和分配过程。结果表明,南瓜叶片可以吸收51Cr并转运到其它器官,幼果期叶片的吸收和转移量要大于苗期叶片;叶片标记10 d后,除标记叶外,地上部分其它器官中... 以“永安二号”为材料,采用盆栽和51Cr叶片标记的方法,测试南瓜叶施铬的吸收、转运和分配过程。结果表明,南瓜叶片可以吸收51Cr并转运到其它器官,幼果期叶片的吸收和转移量要大于苗期叶片;叶片标记10 d后,除标记叶外,地上部分其它器官中51Cr量的分布顺序为:苗期—叶片>茎>花,幼果期—茎>叶片>果肉>花;此外,苗期植株和幼果期植株主根中51Cr的放射性活度都很高。各叶位叶片和不同茎段51Cr放射性活度高低与其与标记叶的距离有关;幼果期果实中51Cr的分配率为9%,表明叶施可以提高果肉中的铬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51cr同位素标记 吸收转运
下载PDF
海藻糖对液态低温保存血小板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云 刘璐 +2 位作者 黄成垠 尹其华 黄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研究海藻糖对液态低温(4℃)保存血小板的保护作用。方法:采集兔心脏血,按常规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CP),在CP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海藻糖,4℃储存,用51Cr-铬酸钠进行标记后自体回输入兔体内,于回输后1、24、48、72 h抽取兔耳动脉血,测定... 目的:研究海藻糖对液态低温(4℃)保存血小板的保护作用。方法:采集兔心脏血,按常规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CP),在CP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海藻糖,4℃储存,用51Cr-铬酸钠进行标记后自体回输入兔体内,于回输后1、24、48、72 h抽取兔耳动脉血,测定放射性计数率,计算24、48、72 h血小板存活率,同时设常温对照组及单纯4℃储存的低温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加入不同浓度海藻糖各储存组的血小板寿命明显长于低温对照组,并且随着海藻糖浓度的增加而延长。结论:海藻糖可延长4℃液态保存血小板的寿命,对血小板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血小板 液态 储存 4℃ 51
下载PDF
利用γ-^(32)P-ATP、^(51)Cr研究蛋白激酶C对血管内皮细胞CD44表达及内皮粘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郝一文 周文玲 李亚明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6-160,共5页
利用γ-32P-ATP5、1Cr示踪法研究了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对血管内皮细胞CD44分子表达及内皮粘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通过测定外源性底物对γ3-2P-ATP的摄入量确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 利用γ-32P-ATP5、1Cr示踪法研究了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对血管内皮细胞CD44分子表达及内皮粘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通过测定外源性底物对γ3-2P-ATP的摄入量确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PKC的活性;以γ-32P-ATP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CD44分子的磷酸化;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4分子的表达;以51Cr标记血小板测定HUVECs的粘附率。结果表明,用PKC激活剂十四酰佛波醇乙酯(Phorbol-myristate-acetate,PMA)作用人HUVECs 30 min,PKC的活性达到最高,CD44的磷酸化达最大,为4 960±136 min-1.μg-1,CD44分子表达及HUVECs的粘附率也达到最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均<0.001。这说明PKC能通过磷酸化作用上调CD44分子的表达,并增强内皮细胞的粘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32P-ATP ^51cr 血管内皮细胞 蛋白激酶C(PKC) CD44粘附功能
下载PDF
旋锻对Cu-0.51Cr-0.06Zr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伟 龚留奎 +4 位作者 黄实哈 杭平平 邓立勋 张延松 史戈宁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研究旋锻及热处理对Cu-0.51Cr-0.06Zr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影响规律,用SEM、EDS、TEM、HRTEM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铸态Cu-0.51Cr-0.06Zr合金组织的树枝状富Cr相在热锻后球化为颗粒状或棒状,棒状富Cr相尺寸约为5μm,颗粒状富Cr相尺寸在1... 为研究旋锻及热处理对Cu-0.51Cr-0.06Zr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影响规律,用SEM、EDS、TEM、HRTEM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铸态Cu-0.51Cr-0.06Zr合金组织的树枝状富Cr相在热锻后球化为颗粒状或棒状,棒状富Cr相尺寸约为5μm,颗粒状富Cr相尺寸在1μm以下,随旋锻变形方向富Cr相分布呈一定方向性;时效中,纳米级析出相为体心立方结构,为4~7 nm;热锻合金经过旋锻、峰时效和最终旋锻后,抗拉强度和电导率分别为625 MPa、82.7%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0.51cr-0.06Zr 旋锻 抗拉强度 电导率 cr
下载PDF
小鼠AFPcD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体外抗肝癌免疫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斌 卢放根 +5 位作者 刘小伟 羊东晔 方唯意 王健 廖爱军 石巍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32-1337,共6页
背景与目的:探索肝癌细胞的突变基因产物——具有潜在抗原性的异常蛋白质而无法形成有效免疫原的机理,寻找肝癌的特异性抗原,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治疗肝癌的DNA疫苗将对肝癌的免疫学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本实验构建BALB/c小鼠具有分泌性... 背景与目的:探索肝癌细胞的突变基因产物——具有潜在抗原性的异常蛋白质而无法形成有效免疫原的机理,寻找肝癌的特异性抗原,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治疗肝癌的DNA疫苗将对肝癌的免疫学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本实验构建BALB/c小鼠具有分泌性信号肽的AFP1cDNA和去掉信号肽的AFP2cDNA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在小鼠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s)中表达,并观察其在体外抗肝癌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自小鼠肝癌细胞株H22中扩增出具有分泌性信号肽的AFP1cDNA和去掉分泌性信号肽的AFP2cDNA,将该基因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N3中;同时培养经rmGM-CSF、rmIL-4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获取大量DCs,脂质体转染PEGF-N3/AFP1、PEGF-N3/AFP2至DCs进行表达、鉴定。将DCs疫苗与同源小鼠脾淋巴细胞混合培养,ELISA方法测定脾细胞γ-干扰素(IFN-γ)分泌活性,51Cr释放法测定脾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从H22中克隆到AFP1cDNA和AFP2cDNA,经测序完全正确,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N3/AFP1和PEGF-N3/AFP2在小鼠DCs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其中PEGF-N3/AFP2明显刺激T细胞增殖,刺激指数(SI)为5.12±1.46,明显高于空质粒组(1.42±0.73)。AFP2/DC疫苗对H22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88.15±16.47)%]明显高于空质粒组[(12.72±5.45)%]。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N3/AFP1和PEGF-N3/AFP2,编码去掉分泌性信号肽的PEGF-N3/AFP2转染的DC,能够诱导较强的特异性抗肝癌免疫效应。其机制可能为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癌细胞株H22 甲胎蛋白 信号肽 树突细胞 真核基因表达 小鼠 ^51cr释放法
下载PDF
离体红细胞半寿期的测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武和 黄祖汉 钟访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64-67,共4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测定红细胞(RBC)半寿期的新技术。以离体^(51)Cr-RBC和体循环^(51)Cr-RBC新老两法对比,检测了家兔的RBC半寿期(T1/2)。离体组分别为33.79±13.66天,30.10±8.05天:体循环组为9.06±0.51天,8.30±1.03天... 本文报道了一种测定红细胞(RBC)半寿期的新技术。以离体^(51)Cr-RBC和体循环^(51)Cr-RBC新老两法对比,检测了家兔的RBC半寿期(T1/2)。离体组分别为33.79±13.66天,30.10±8.05天:体循环组为9.06±0.51天,8.30±1.03天。前者明显长于后者(P<0.01),T1/2在各组批内相差不显著(P>0.05)。两法相关系数为0.78,相关非常显著(P<0.01)。本技术可能成为一种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观察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离体法 半寿期 测定
下载PDF
牙科合金的细胞毒性以及研究方法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玮 《兰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82-84,共3页
关键词 牙科合金材料 细胞毒性 51cr释放法 组织培养琼脂覆盖法 分子滤过法 细胞增殖度法
下载PDF
IL-21对NK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李登瑞 郭素敏 +7 位作者 李辉 侯宏伟 李晓霞 刘欣燕 杜杰杰 宋利超 高莉 杨永辉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为了研究表达白细胞介素-21(IL-21)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扩增的数量、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扩增培养对象,实验组加入IL-2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使NK细胞大量的扩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表型... 目的为了研究表达白细胞介素-21(IL-21)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扩增的数量、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扩增培养对象,实验组加入IL-2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使NK细胞大量的扩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表型。NK细胞作用到K562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性进行功能分析,^(51)Cr释放实验检测NK细胞对K562细胞杀伤水平的影响。结果 IL-21加入到PBMC后,培养体系经过23 d的刺激后,IL-21诱导PBMC扩增,CD56+CD16+CD3-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增加了2.6倍,对照组CD56+CD16+CD3-细胞的纯度为26.5%±1.7%,实验组扩增后是73.9%±2.1%。细胞毒实验表明,在NK效应细胞:K562靶细胞为10∶1和20∶1时,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以单纯的添加细胞因子IL-21的方法,能够实现NK细胞体外扩增,建立了更优化的NK细胞体外扩增方法,且扩增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较好。本实验对于NK的大量扩增和临床应用具有一点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1 自然杀伤细胞 扩增 51cr释放实验
下载PDF
K652重组表达IL-6基因对NK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李登瑞 杨永辉 +8 位作者 李辉 郭素敏 朱桂云 李秀武 耿书军 赵荣娣 任雪飞 高莉 辛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为了研究表达IL-6的重组K562细胞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扩增数量、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人类IL-6 c DNA的5'端序列,设计PCR引物以K562细胞c DNA文库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表达,转染,在K562细胞上表达IL-6基因,构建重... 目的:为了研究表达IL-6的重组K562细胞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扩增数量、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人类IL-6 c DNA的5'端序列,设计PCR引物以K562细胞c DNA文库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表达,转染,在K562细胞上表达IL-6基因,构建重组的K562工程细胞作为刺激细胞,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扩增培养对象,使NK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得到大量的扩增。流式细胞仪分析NK细胞表型。将NK细胞作用到K562细胞,对其杀伤性进行功能分析,51Cr释放实验检测NK细胞对K562细胞杀伤水平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IL-6的重组K562细胞,和PBMC共同孵育后,培养体系经过21 d的刺激后,IL-6重组K562细胞诱导PBMC扩增,CD56+CD16+CD3-细胞数量比诱导前扩增了(760±18)倍,CD56+CD16+CD3-细胞的纯度从培养前占PBMC的6%±0.4%,扩增后第3组结果比未扩增的多了91%±2%。细胞毒实验表明,在NK效应细胞∶K562靶细胞为5∶1时,扩增的NK细胞的杀伤率达到了92%±2%。结论:本方法以重组K562为刺激细胞,能够实现NK细胞体外的大规模制备,建立了优化的NK细胞体外扩增方法,且扩增的细胞杀伤K562细胞的活性较好。对于NK的大量扩增和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K562 IL-6 自然杀伤细胞 扩增 51cr释放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