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12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现今地应力测量结果分析 被引量:67
1
作者 陈群策 丰成君 +2 位作者 孟文 秦向辉 安其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23-3932,共10页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开展了6个钻孔的原地应力测量工作.测量钻孔分别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上下两盘的平武、北川、江油和广元等地.钻孔孔深在200~500m之间,共取得了72个测试段的地应力测量数据,以及其中33个测...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开展了6个钻孔的原地应力测量工作.测量钻孔分别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上下两盘的平武、北川、江油和广元等地.钻孔孔深在200~500m之间,共取得了72个测试段的地应力测量数据,以及其中33个测段的印模定向试验数据,由此获得了每个测点处地应力的赋存状态,包括地应力量值随孔深的变化以及地应力作用方向.根据库仑准则,结合Byerlee定律对各测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龙门山断裂带上盘现今地应力的作用强度高于下盘.其上、下两盘现今地应力赋存状态特征及其差异性显示出该区域处于不均衡的应力环境,容易导致断裂失稳而产生新的活动;印模定向试验数据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的北川、江油、平武的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向为NEE向;广元附近为NWW或近东西方向.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初步得到龙门山断裂带现今地应力作用方向的分段性特征,即大致以北川为界,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应力方向显示了与西南段不同的特征.其西南段现今地应力的优势作用方向为北西方向,而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自江油、北川、平武一带至广元、青川附近,其现今地应力的最大水平主压应力的优势作用方向呈现了NEE→NWW的赋存状态和变化趋势.本文获得的研究结果对于认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动力学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12汶川大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水压致裂 地应力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与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59
2
作者 周洁萍 龚建华 +5 位作者 王涛 汪东川 杨荔阳 赵向军 洪宇 赵忠明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7-884,共8页
介绍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纠正、配准及可视化管理的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论文设计无人机影像获取及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包括航迹规划、无人机影像获取、影像预处理及三维可视化4个子系统;讨论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无人... 介绍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纠正、配准及可视化管理的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论文设计无人机影像获取及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包括航迹规划、无人机影像获取、影像预处理及三维可视化4个子系统;讨论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无人机影像配准、无人机影像的空间索引管理、基于四叉树的影像金字塔及细节层次模型等关键技术。基于自主研发的虚拟地理环境数字地球平台(VGE-3DG lobeEarth),构建了汶川地震应急三维可视化遥感影像管理系统,在"5.12"汶川地震的救援与次生灾害应急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同时该系统可继续服务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信息共享管理、发布以及空间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影像 配准 三维可视化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地震对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 被引量:50
3
作者 吴宁 卢涛 +1 位作者 罗鹏 朱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810-5819,共10页
地震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难之一,其对于自然生态系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地震往往会导致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尤其自身比较脆弱的山地生态系统。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系统总结了山区地震的基本特点,综述了地震对于典型山地生态系统、生... 地震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难之一,其对于自然生态系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地震往往会导致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尤其自身比较脆弱的山地生态系统。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系统总结了山区地震的基本特点,综述了地震对于典型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山地景观以及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地震对于山地生态系统可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损毁动植物、破坏栖息地、改变水文过程),也可能产生间接的影响(污染环境、改变动植物习性、影响生物化学循环)。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影响,都是以地震对山地生态系统地形地貌的改变为主导。山区由于地震而引发的次生灾害对于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建议应该加强有关地震对山地生态系统影响方面的研究,并指出了围绕此次5.12汶川大地震,应该重点开展的几个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山地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景观 生态安全 影响
下载PDF
框架结构在汶川5.12大地震中的震害分析及抗震启示 被引量:40
4
作者 王威 薛建阳 +3 位作者 章红梅 周颖 谢启芳 李方圆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135,共5页
列举了框架结构在汶川5.12大地震中的典型震害现象,重点调查了框架柱、梁柱节点,强梁弱柱及填充墙的震害特点,分析了框架结构未能实现强柱弱梁机制的原因,指出了提高框架柱抗震能力的措施及减轻填充墙地震破坏的对策。
关键词 框架结构 5.12汶川地震 震害教训 抗震设计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geohazards triggered by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被引量:31
5
作者 HUANG RunQiu LI WeiLe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810-819,共10页
As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as of high magnitude and shallow seismic focus, it caused great dam- age and serious geohazards. By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mote-sensing infor- mation after the ... As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as of high magnitude and shallow seismic focus, it caused great dam- age and serious geohazards. By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mote-sensing infor- mation after the earthquake and by using means of GIS technology, the distribution of geohazards triggered by the earthquake are analyzed and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earthquake geo- hazards showed the feature of zonal distribution along the earthquake fault zone and linear distribution along the rivers; (2) the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geohazards had a marked hanging wall effect, for the development density of geohazards in the hanging wall of earthquake fault zone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foot wall and the width of strong development zone in the hanging wall was about 10 km; (3) the topographical slope was a main factor which controlled the development of earthquake geo- hazards and a vast majority of hazards were distributed on the slopes of 20° to 50°; (4) the earthquake geohazards had a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elevation and micro-landform, for most hazards happened in the river valleys and canyon sections below the elevation of 1500 to 2000 m, particularly in the upper segment of canyon sections (namely, the turning point from the dale to the canyon). Thin ridge, isolated or full-face space mountains were most sensitive to the seismic wave, and had a striking amplifying effect. In these areas, collapses and landslides were most likely to develop; (5) the study also showed that different lithologies determined the types of geohazards, and usually, landslides oc- curred in soft rocks, while collapses occurred in hard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SEISMOGENIC GEOHAZARD DISTRIBUTION REMOTE-SENSING information hanging wall effect GIS analysis
原文传递
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后心理援助的探索与挑战 被引量:31
6
作者 刘正奎 吴坎坎 张侃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64,共9页
我国是灾害多发的国家,重大灾害事件不仅导致人民巨大的生命伤亡和经济财产的损失,而且也给亲历灾害的幸存者带来了严重的个体、家庭和集体的心理创伤。本文重点回顾了5.12汶川大地震、4.14玉树地震和8.8舟曲特大泥石流三大自然灾害后,... 我国是灾害多发的国家,重大灾害事件不仅导致人民巨大的生命伤亡和经济财产的损失,而且也给亲历灾害的幸存者带来了严重的个体、家庭和集体的心理创伤。本文重点回顾了5.12汶川大地震、4.14玉树地震和8.8舟曲特大泥石流三大自然灾害后,我国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的历程,分析了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意义,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在重大自然灾害后心理援助的主要经验与贡献,同时,对我国灾后心理援助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自然灾害 心理援助 5.12汶川地震 4.14玉树地震 8.8舟曲泥石流
下载PDF
目的地特殊自然灾害后游客的认知研究——以“5.12”汶川地震后的九寨沟为例 被引量:29
7
作者 李敏 张捷 +3 位作者 董雪旺 钟士恩 蔡永寿 上官筱燕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95-1706,共12页
灾后理解旅游者是目的地减少灾害事件带来经济损失的基础工作。本研究着力于探究国内游客的风险认知、灾害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满意度、忠诚度之间的关系,在"5.12"汶川地震发生约一周年后,以灾区中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为案... 灾后理解旅游者是目的地减少灾害事件带来经济损失的基础工作。本研究着力于探究国内游客的风险认知、灾害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满意度、忠诚度之间的关系,在"5.12"汶川地震发生约一周年后,以灾区中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为案例地,对正在景区游览的572位国内游客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证实:旅游者的风险认知水平越低,对灾害给目的地旅游带来负面影响的感知水平越弱,对目的地的满意度水平越高,忠诚度也越强,反之亦然。研究还发现,直接影响旅游者满意度的是旅游者对灾害给旅游带来负面影响的感知水平,而不是旅游者风险认知水平。处于灾后恢复期间的目的地与正常时期一样,旅游者满意度正向影响忠诚度。研究也显示,不同性别或不同年龄游客群体在风险认知和满意度、忠诚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灾害对旅游负面影响的感知上差异不显著。研究最后为灾区旅游地的市场恢复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认知 灾害对旅游的影响感知 灾后恢复重建 5.12”汶川地震 国内游客 九寨沟
原文传递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成灾特点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23
8
作者 崔云 孔纪名 吴文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是山地灾害链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地震作用后,灾害单体之间的连锁作用强烈,成灾机理更加复杂,防治难度大增,因此只针对灾害单体的减灾思想,很难对灾害链整体进行遏制,而必须从灾害链的各个关联环节着手,建立新的减... 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是山地灾害链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地震作用后,灾害单体之间的连锁作用强烈,成灾机理更加复杂,防治难度大增,因此只针对灾害单体的减灾思想,很难对灾害链整体进行遏制,而必须从灾害链的各个关联环节着手,建立新的减灾框架。从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的成灾特点和防治思路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针对成灾规律特征,提出了5种山地灾害链的断链防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链 地震次生山地灾害 5.12”汶川大地震
下载PDF
地震压埋人员分布评估方法初探 被引量:16
9
作者 余世舟 张令心 杨明儒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有效地评估地震压埋人员的分布,是科学、有序应急处置和救援的基础。本文利用5.12汶川8.0级地震的资料,在已有的人员伤亡评估方法基础上,考虑了地震初期灾情信息以及影响地震人员压埋率的主要参数,如行政区域等级、设...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有效地评估地震压埋人员的分布,是科学、有序应急处置和救援的基础。本文利用5.12汶川8.0级地震的资料,在已有的人员伤亡评估方法基础上,考虑了地震初期灾情信息以及影响地震人员压埋率的主要参数,如行政区域等级、设防烈度、搜救影响等,对这些影响参数进行系统研究,初步构建了地震初期压埋人员分布的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GIS平台,集成了基于公里网单元的基础数据作为算例,对5.12汶川8.0地震、4.20芦山7.0地震、4.14玉树7.1地震进行了压埋人员分布评估,评估结果与地震实际人员伤亡情况进行了对比,表明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为地震应急救援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埋人员 分布 评估 GIS 5.12汶川地震
下载PDF
成都市避震疏散公园绿地面积指标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古琳 陈辉 +3 位作者 黎燕琼 郑绍伟 刘军 慕长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876-5883,共8页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避震疏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5.12汶川大地震灾害对成都市中心城的影响为例,通过计算地震后避难人数和避震疏散所需公园绿地面积,从而探讨研究区现有公园绿地面积是否满足避震疏散需求...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避震疏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5.12汶川大地震灾害对成都市中心城的影响为例,通过计算地震后避难人数和避震疏散所需公园绿地面积,从而探讨研究区现有公园绿地面积是否满足避震疏散需求。研究结果显示,成都市中心城区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长期避难人数为30.92万人,所需紧急、固定避震疏散场所总面积分别为441.82hm2、77.31hm2,所需紧急、固定避震疏散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300.85hm2、46.26hm2。研究区现有不同规模的公园绿地表现出景观分布格局差异。除高新区和武侯区外,其余4个区的公园绿地面积均不能满足紧急避震疏散需求,而6个区可作为固定避震疏散公园绿地的面积均能满足长期避震需求。研究结果体现了避震疏散公园绿地面积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此作为城市建设和公园绿地规划的参考,在提高城市绿地率的同时也满足避震疏散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大地震 避震疏散场所 公园绿地 面积指标
下载PDF
汶川县渔子溪地震地质灾害特征及灾害链成生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宁 王运生 +1 位作者 蒋发森 苟富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0-349,共10页
渔子溪下游耿达乡-映秀镇河段是汶川地震触发震害最为严重、灾害链效应最为显著的河段之一。本文通过详细的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分析,力求揭示该河段地质灾害的特征及灾害链的成生过程、成生条件。依据震害特征,将地质灾害划分为斜坡中... 渔子溪下游耿达乡-映秀镇河段是汶川地震触发震害最为严重、灾害链效应最为显著的河段之一。本文通过详细的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分析,力求揭示该河段地质灾害的特征及灾害链的成生过程、成生条件。依据震害特征,将地质灾害划分为斜坡中上部强风化岩土体失稳坠落、块状岩质边坡滑移式垮塌及局地暴雨启动型泥石流3类,并分析震害发育规律。调查表明,灾害点的空间展布受控于发震断裂,且北岸发育密度更大,茂汶断裂两侧差异显著。对51个崩塌点及17条泥石流研究发现,地震崩塌灾害主要发生在40°以上斜坡,主要分布在斜坡中上部(0.4倍坡高以上)及地貌突出部位,且大纵比降的壮年期沟谷易发泥石流。同时,诱发因素的转变致使地质灾害向降雨主导的小规模单体崩塌、泥石流方向发展。区内主要存在2种地质灾害链:(1)内动力地质灾害链"地震→崩塌→压迫河道、毁路或形成堰塞湖",其成生过程经历高速启动、滑移运动、堵河3个阶段;(2)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地质灾害链"地震→崩塌、震裂山体→暴雨→泥石流→压迫河道、毁路或形成堰塞湖",成生过程可划分为启动、堵塞(沟谷后)溃决、铺床、堵河4个阶段。灾害链的成生条件概括为:脆弱的地质环境;强烈地震动震垮、震裂高陡斜坡(>50m,>40°);强降雨及适宜的堵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8·13强降雨 地震地质灾害 成生过程 成生条件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中四川可移动文物及其建筑受损情况调查 被引量:13
12
作者 巩梦婷 韦荃 +2 位作者 冯萍莉 张孜江 杨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47,共8页
四川省文博单位所藏大量可移动文物在5.12汶川地震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其受损原因极具研究价值。采用文物受损信息调查表、实地调查与再核实、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方法,针对受损可移动文物所处大环境、小环境及其存放或展示方式,结合每件... 四川省文博单位所藏大量可移动文物在5.12汶川地震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其受损原因极具研究价值。采用文物受损信息调查表、实地调查与再核实、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方法,针对受损可移动文物所处大环境、小环境及其存放或展示方式,结合每件可移动文物的受损状态进行统计研究。基本探明汶川地震中文博单位建筑和可移动文物受损原因和类型,为提升文博工作者的文物防震保护意识和开展文物防震保护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可移动文物 受损情况 调查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陇东黄土高原崩塌滑坡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姚文波 刘文兆 侯甬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917-5926,共10页
通过对甘肃省庆阳市、平凉市5.12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实地调查,发现此次地震造成的崩塌和滑坡,以小型为主,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现代侵蚀沟边缘部位的断崖和陡坡上。地震在塬面、缓坡丘陵和川台地上所造成的崩塌,与窑洞住宅和采矿业的分... 通过对甘肃省庆阳市、平凉市5.12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实地调查,发现此次地震造成的崩塌和滑坡,以小型为主,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现代侵蚀沟边缘部位的断崖和陡坡上。地震在塬面、缓坡丘陵和川台地上所造成的崩塌,与窑洞住宅和采矿业的分布基本一致。此次地震虽未造成大中型崩塌和滑坡,但对该地环境的影响不能忽视——可改变微地貌、使未来几年内的土壤流失量有所增加等。认为在黄土高原地区,地震烈度到达Ⅳ度以上,就会引起较为严重的重力侵蚀。对于我国地震高发区之一的黄土高原而言,探讨水土流失的成因时,须要关注地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大地震 陇东黄土高原 土壤侵蚀 环境效应
下载PDF
青川县马鹿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11
14
作者 冯杭建 王兰中 唐小明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21,共7页
5·12汶川地震及次生山地地质灾害给青川县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为加快青川灾后重建规划的步伐、科学编制规划,为灾后选址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相关要求,由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青川县马鹿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任务。在充... 5·12汶川地震及次生山地地质灾害给青川县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为加快青川灾后重建规划的步伐、科学编制规划,为灾后选址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相关要求,由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青川县马鹿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任务。在充分收集遥感影像、区域地质、环境地质、气象水文等资料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地质灾害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认为规划用地现状地质灾害规模小,不会直接威胁规划用地内工程的安全;规划用地内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规划地块作为马鹿乡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用地是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恢复重建 规划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
下载PDF
安岳石窟经目塔5.12汶川大地震后抢救性修缮——兼论三维激光扫描、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运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荣 李贞娥 徐世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年第2期40-47,共8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安岳石窟所属的孔雀洞经目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破坏。本次勘察修缮设计目标是修复经目塔震后的直接残损,对其结构进行必要的加固,减缓风化对塔体的影响,由于破坏的突然性及抢救工作的迫切性要求,从勘察...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安岳石窟所属的孔雀洞经目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破坏。本次勘察修缮设计目标是修复经目塔震后的直接残损,对其结构进行必要的加固,减缓风化对塔体的影响,由于破坏的突然性及抢救工作的迫切性要求,从勘察到设计仅仅1个多月时间,勘察设计方在工作之初便决定引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并在评估及设计过程使用计算机模拟复原技术,力求准确翔实的得出经目塔震后的评估结论,及为震落构件找到准确的原有位置。作为最终修缮设计的依据。并通过结构计算,最终确定经目塔的修缮方案。本次勘察设计过程中引入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石质文物勘察设计中均具有突破性进展,为今后石质文物的科技保护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窟 经目塔 5.12汶川特大地震 三维激光扫描 计算机模拟技术 抢救性修缮
下载PDF
5·12地震灾后四川和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类型的对比 被引量:9
16
作者 许燕 王芳 贾慧悦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50,共5页
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会受到重大社会事件的影响。5.12汶川大地震以其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性特征成为影响价值观的可能因素之一。该研究以青年大学生为对象,以"价值观类型量表"为工具,关注地震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特... 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会受到重大社会事件的影响。5.12汶川大地震以其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性特征成为影响价值观的可能因素之一。该研究以青年大学生为对象,以"价值观类型量表"为工具,关注地震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特点,并对比北京、四川两地大学生价值观特点的异同。结果发现:1)灾后北京和四川两地大学生的价值观整体排位从高到低依次是:社会型、实用型、信仰型、科学型、政治型、审美型。2)社会型价值观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且四川大学生更为重视。3)北京和四川大学生在震后的价值观系统均包含四个层次,其中在北京大学生的价值系统中,社会型是第一层次,实用型是第二层次,信仰型是第三层次,审美型、政治型和科学型合并为第四层次;而在四川大学生的价值系统中,社会型是第一层次,实用型和信仰型合并为第二层次,科学型是第三层次,政治型和审美型合并为第四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值观 5·12汶川地震 大学生
下载PDF
避灾露营对城市公共绿地土壤呼吸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庞学勇 丁建林 +3 位作者 吴福忠 王红梅 吴宁 包维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884-5891,共8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后,城市居民大规模在公共绿地上露宿避灾,而这些强人为干扰活动对绿地植被和土壤影响的科学研究却十分少。选择不同时间露营点和出入帐棚必经的践踏区域,测量土壤CO2通量的变化及相关环境因子...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后,城市居民大规模在公共绿地上露宿避灾,而这些强人为干扰活动对绿地植被和土壤影响的科学研究却十分少。选择不同时间露营点和出入帐棚必经的践踏区域,测量土壤CO2通量的变化及相关环境因子(空气温湿度、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微生物生物量等)。结果发现土壤CO2通量明显地受露营和人为践踏的影响,露营和人为践踏区土壤CO2通量明显地低于对照区。随着露营的增加,土壤CO2通量呈现先降低(大约10d后)后略有增加(大约20d后),后期又下降的趋势(大约25d后)。在露营区,土壤紧实和遮荫是土壤CO2通量减少的两个主要过程,在早期,严重遮荫后引起根系呼吸下降是主要过程,而在后期,随着人入睡帐棚次数的增加,土壤紧实是控制土壤CO2通量的主要过程;而在践踏区,踩踏引起土壤紧实是土壤呼吸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地震露营避灾后退化草坪恢复的一个关键措施是松土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大地震 土壤呼吸 土壤CO2通量 公共绿地 踩踏 露营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引发的对图书馆精神的丰富、拓展和升华 被引量:6
18
作者 尚庄 《当代图书馆》 2009年第1期21-25,29,共6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图书馆界广泛动员,迅速行动,给予了灾区图书馆和图书馆人前所未有的同行相助。大地震震出了全国图书馆人空前的行业认同感和对图书馆精神的深刻体悟。在抗震救灾中,图书馆人得到了一次大爱的洗礼,完成了一次对...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图书馆界广泛动员,迅速行动,给予了灾区图书馆和图书馆人前所未有的同行相助。大地震震出了全国图书馆人空前的行业认同感和对图书馆精神的深刻体悟。在抗震救灾中,图书馆人得到了一次大爱的洗礼,完成了一次对大道的守护,图书馆精神也因此得到了丰富、拓展和升华。如何将这种"非常态"的图书馆精神变成"常态"继续保持下去,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抗震救灾 图书馆人 图书馆精神
下载PDF
5·12地震后一般灾区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调查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龙 景璐石 +12 位作者 贺伟 李琴 李瑞 杨彪 左显会 何静 黄国娇 冯文静 范方敏 张帅 贾雪 庞敏 曹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第6期730-732,共3页
目的调查"5·12"汶川地震后,一般灾区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救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成都某医学院校3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目的调查"5·12"汶川地震后,一般灾区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救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成都某医学院校3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自编)、事件影响量表(IES)进行集体施测。结果 PTSD症状的发生率为8.52%(23/270)。经单因素分析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相关的影响因素有:震后家人情况(2χ=44.502,P=0.00)、震后亲戚/朋友情况(χ2=44.690,P=0.00)、家乡受灾情况(χ2=47.192,P=0.00)、震后房屋受损状况(χ2=31.193,P=0.00)、震后财产受损状况(χ2=26.433,P=0.00)5个因素。经非条件逐步Log istic回归筛选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因素有:震后家人情况(t=4.326,P=0.00)、震后亲戚/朋友情况(t=5.240,P=0.00)、家乡受灾情况(t=-5.805,P=0.00)。结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一般灾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特别是家在重灾区,有家人或亲戚、朋友伤亡的学生更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般灾区 调查研究 大学生 5·12地震
下载PDF
逆冲断裂的视走滑位移分析及其在5·12汶川大地震同震破裂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智慧 刘静 +5 位作者 许强 文力 孙杰 邢秀成 胡古月 刘延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23-1732,共10页
逆冲走滑断裂中走滑分量大小的确定是判断断裂性质和应力场方向的重要参数,在野外主要依靠被断裂错开的标志线来判断。标志线的恰当选择,直接影响断裂走滑性质的判断及大小的测定。本文在对5.12汶川大地震同震破裂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逆冲走滑断裂中走滑分量大小的确定是判断断裂性质和应力场方向的重要参数,在野外主要依靠被断裂错开的标志线来判断。标志线的恰当选择,直接影响断裂走滑性质的判断及大小的测定。本文在对5.12汶川大地震同震破裂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在同震逆冲断裂上所观察到的位移特征,指出当地表标志线与断裂斜交时,逆冲运动伴随的地表水平缩短将造成标志线产生沿断裂走向上的视走滑位移现象,并给出了基于不同地震陡坎模式的计算视走滑位移量的公式。根据视走滑位移计算公式,对实测走滑结果进行了计算、校正。校正结果显示彭灌(安县-灌县)断裂同震破裂带基本无走滑运动,为近纯逆冲性质;小鱼洞断裂和彭灌断裂上各自相隔数米的两个标志线分别出现左旋和右旋视走滑的例子进一步说明影响视位移误差的主要因素是水平缩短量,而非断裂走向的局部变化。本文的分析表明,野外测定逆冲走滑断裂的走滑位移时需尽量选择与断裂直交(垂直)的标志线,或注明标志线与断裂的夹角等几何关系;只有经视走滑位移校正后的测量才能代表断裂本身的真实走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同震破裂 视走滑位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