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u-MOF-Based Fluorescent Ratiometric Sensor by Detecting 3,4,5-Trihydroxybenzoic for Fingerprint Visualization on Porous Objects
1
作者 Muwen LIANG Yabin ZHAO +5 位作者 Yaping LUO Bin DU Wei HU Bing LIU Xihui MU Zhaoyang TONG 《Photonic Sensor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85-98,共14页
Latent fingerprints(LFPs)at the crime scene are served as important clues to locate the trajectory of criminal behavior and portr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spect.Therefore,visualizing LFPs is of considerable sign... Latent fingerprints(LFPs)at the crime scene are served as important clues to locate the trajectory of criminal behavior and portr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spect.Therefore,visualizing LFPs is of considerable significance.In this work,the europium metal-organic framework(Eu-MOF)sensor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gallic acid(3,4,5-trihydroxybenzoic acid,GA)and visualization of the sweat LFPs.The boric-acid-modified Eu-MOF was prepared by using the simple one-pot solvothermal method using Eu as the metal i ion center and 3,5-dicarboxybenzeneboronic acid(BBDC)as the organic ligand.The sensor showed desirable photoluminescent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chelating of BBDC with Eu3+.The sensor exhibited the satisfactory linear relationship to GA in the range of 1 nM to 20 nM with a low detection limit of 0.34 nM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The prepared sensor with ideal selectivity to GA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visualizing LFPs on porous substrates with the high contrast and superior stability.Given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sensor,all fingerprint images obtained from 1200 samples presented clear friction ridges and met the identification criteria.Notably,the sensor had less impact on the subsequent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detection,displaying a promising perspective for applications in extracting physical evidence of site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ropium metal-organic framework(Eu-MOF) photoluminescence 3 4 5-trihydroxybenzoic latent fingerprints(LFPs)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Supramolecular Assemblies in Salts of 2,2'-Biimidazole with 5-Sulfosalicylic Acid and 3,4,5-Trihydroxybenzoic Acid
2
作者 李彦萍 杨频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715-1721,共7页
Supramolecular assemblies of 2,2'-biimidazole with 5-sulfosalicylic acid and 3,4,5-trihydroxybenzoic acid,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methods. Both the two proton-tran... Supramolecular assemblies of 2,2'-biimidazole with 5-sulfosalicylic acid and 3,4,5-trihydroxybenzoic acid,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methods. Both the two proton-transfer compounds of 2,2'-biimidazole with 3-carboxy-4-hydroxybenzenesulfonic acid (5-sulfosalicylic acid, 5-SSA) [namely bis(2-(2-1H-imidazolyl)-1H-imidazolium) 4-hydroxybenzene-3-carboxylate-1-sulfonate monohydrate, 2(C6HTN4)^+· CTH4068^2-.H2O, (Ⅰ)] and 3,4,5-trihydroxybenzoic acid [namely 2,2'-bi-1H-imidazolium bis(3,4,5-trihydroxybenzoate) tetrahydrate, C6H8N4^2+ ·2(C7H5O5)^-·4(H20), (Ⅱ)] feature extensively hydrogen-bonded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structures having significant interlayer n-n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ation and anion species. In Ⅰ, a 5-SSA^2- dianionic species results from deprotonation of both the sulfonic and the carboxylic acid groups, all available O-atom acceptors interact with all cation and water molecule donors by hydrogen bonds. In Ⅱ, the formula unit displays a crystallographic inversion symmetry. Th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two complexes between 2,2'-biimidazole compound and benzenecarboxylic acids obtained in this work will b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rational design of supramolecular organic functional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biimidazole 5-sulfosalicylic acid 3 4 5-trihydroxybenzoic acid hydrogen bonding SUPRAMOLECULAR
原文传递
Antifungal Activity and Toxicity of the 3,4,5-Trihydroxybenzoic and 3,4,5-Tris(Acetyloxy)Benzoic Acids
3
作者 Jéssica Pinto Diego Silva +3 位作者 Joao Honorato Antonio Menezes Eugénia Pinto Plínio Naves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5年第7期517-522,共6页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have been gaining notoriety due to several factors, mainly their increasing incidence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and ...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have been gaining notoriety due to several factors, mainly their increasing incidence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and toxicity of the 3,4,5-trihydroxybenzoic acid (3,4,5-THB) and of its derivative, the 3,4,5-tris(acetyloxy)benzoic acid (3,4,5-TAB). The 3,4,5-THB was purchased and its derivative was obtained by purifying and characterizing performed using semisynthesis reactions (esterification), recrystallization,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infrared analytical techniques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and minimum lethal concentration (MLC) were determin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of the compounds against four clinical isolates and four standard strains of Candida sp. and five clinical isolates of dermatophytes, following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protocols. The toxicity of the compounds was evaluated by determining the lethal dosis (LD50) using lethality assay of Artemia salina. The most sensitive yeasts to the 3,4,5-THB were C. albicans ATCC 10231 and C. krusei ATCC 6258, both presenting a MIC of 128 μg·mL-1. For Trichophyton sp. and Epidermophyton floccosum, the MIC was 32 μg·mL-1. The 3,4,5-TAB showed a lower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Candida and dermatophyte species tested. The LD50 of 3,4,5-THB was 222.60 μg·mL-1 and the 3,4,5-TAB showed 481.69 μg·mL-1 of LD50. In conclusion, the 3,4,5-trihydroxybenzoic acid showed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species of medical importance, mainly dermatophytosis-causing fungi, and the 3,4,5-tris(acetyloxy)benzoic acid showed no increasing antifungal activity and toxicity in relation to the original comp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FUNGAL Toxicity CANDIDA DERMATOPHYTES 3 4 5-trihydroxybenzoic Acid 3 4 5-Tris(Acetyloxy)Benzoic Acid
下载PDF
没食子酸抑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许维国 刘洋 +1 位作者 刘多见 牛凤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没食子酸的体外抑菌活性,为其相关抑菌药物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没食子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蜡样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没... 目的通过测定没食子酸的体外抑菌活性,为其相关抑菌药物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没食子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蜡样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没食子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抑菌环直径依次为9.00、7.50、8.50、9.45 mm,阳性对照组中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抑菌环依次为32.00、18.00 mm;头孢他啶对大肠埃希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的抑菌环依次为36.00、39.50、37.00 mm;两性霉素对白色念球菌的抑菌环直径为15.00 mm,阳性对照效果良好,表明实验结果比较可靠,没食子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经过初次筛选、二次筛选,得到没食子酸对以上4个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0.5、10 mg/mL,其中对肠炎沙门菌抑菌效果最好。结论没食子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具有开发相关抑菌药物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3 4 5-三羟基苯甲酸 纸片扩散法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没食子酸甲酯合成工艺改进 被引量:9
5
作者 李若琦 陈育平 伍焜贤 《贵州化工》 2002年第1期12-13,25,共3页
没食子酸甲酯用对甲苯磺酸代替浓硫酸作催化剂,以庚烷作带水剂进行合成。最佳合成条件为:n(没食子酸):n(甲醇):n(庚烷):n(对甲苯磺酸)=0.055:1.49:0.21:0.0023,在回流温度下反应5h,收率90.4%。
关键词 没食子酸甲酯 合成工艺 技术改进 对甲苯磺酸 催化剂
下载PDF
红景天提取物的结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聂远洋 曹玫 +7 位作者 刘素君 颜亮 江南 张单 张艳 黎伟 杨志荣 赵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62-1965,共4页
目的从大花红景天中分离具有生物活性的多酚类单体化合物,并进行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硅胶柱层析技术,从大花红景天中分离多酚类单体化合物,通过紫外、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谱法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牛津杯法... 目的从大花红景天中分离具有生物活性的多酚类单体化合物,并进行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硅胶柱层析技术,从大花红景天中分离多酚类单体化合物,通过紫外、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谱法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牛津杯法和打孔法研究该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同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还原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该物质的抗肿瘤细胞活性。结果 从大花红景天中分离到一种多酚类化合物,波谱学方法鉴定该物质为3,4,5-三羟基苯甲酸(TBA)。TBA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柑橘绿霉和黑曲霉无显著抗菌活性。TBA对MGC80-3人胃癌细胞体外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拟合曲线,呈线性相关,拟合回归方程为Y=0.0350X+0.0782(r=0.9522),作用48 h后IC50为12.051μg/m l;DAPI染色结果显示,TBA作用后,MGC80-3细胞核出现染色质浓缩、细胞核固缩和核碎裂等;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IC50的TBA作用于细胞24 h后,MGC80-3细胞的凋亡率为13.1%。结论 从大花红景天中分离的多酚类化合物TBA具有显著的抗MGC80-3人胃癌细胞活性,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柑橘绿霉和黑曲霉无显著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核磁共振 3 4 5-三羟基苯甲酸 抗肿瘤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托盘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赵伟 李超 +3 位作者 刘利民 郭安军 李军 李洋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研究托盘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儿茶素(1),3,4,5-三羟基苯甲酸(2),齐墩果酸(3),熊果酸(4),蛇莓苷B(5),去氢双儿茶素A(... 目的研究托盘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儿茶素(1),3,4,5-三羟基苯甲酸(2),齐墩果酸(3),熊果酸(4),蛇莓苷B(5),去氢双儿茶素A(6),β-胡萝卜苷(7),对羟基苯甲酸(8),β-谷甾醇亚油酸酯(9)和野鸭椿酸(10)。结论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盘根 (+)-儿茶素 3 4 5-三羟基苯甲酸 齐墩果酸 熊果酸 蛇莓苷B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酸及其杂质含量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俊 周彩霞 +2 位作者 周小波 何建社 胡先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研究了一种同时测定合成粗产品中丁香酸及其 3,4-二羟基 - 5-甲氧基苯甲酸、3,4,5-三羟基苯甲酸以及 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 ODS- 3色谱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 /36%乙酸 ( 4 0 :60 :2 ,V/V/V) ,检测波长范围为 2... 研究了一种同时测定合成粗产品中丁香酸及其 3,4-二羟基 - 5-甲氧基苯甲酸、3,4,5-三羟基苯甲酸以及 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 ODS- 3色谱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 /36%乙酸 ( 4 0 :60 :2 ,V/V/V) ,检测波长范围为 2 50~ 30 0 nm,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 ,各组份 1 5min内实现基线分离。丁香酸、3,4-二羟基 - 5-甲氧基苯甲酸、3,4,5-三羟基苯甲酸以及 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的检出限分别为 1 .40 ng、1 .1 0 ng、0 .90ng、1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丁香酸 测定方法
下载PDF
3,4,5-三羟基苯甲酸对H_(22)肝癌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文静 牛凤兰 +2 位作者 刘作家 郗艳丽 李广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3,4,5-三羟基苯甲酸(TBA)对H22肝癌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荷瘤小鼠生存时间和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移植性H22肝癌细胞荷瘤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TBA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 目的:观察3,4,5-三羟基苯甲酸(TBA)对H22肝癌小鼠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荷瘤小鼠生存时间和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移植性H22肝癌细胞荷瘤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TBA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0.2mL.10g-1灌胃给药,阳性药对照组CTX20mg.kg-1腹腔注射,TBA低、中、高剂量组TBA溶液0.13、0.25和0.50g.kg-1灌胃给药,每天固定时间给药1次,连续给药10d。检测各组小鼠实体瘤质量、小鼠生存时间、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BA中剂量组和CTX阳性药对照组小鼠平均瘤质量下降(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BA中剂量组和CTX阳性药对照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延长(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BA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活性升高(P<0.05),中剂量组血清MDA水平降低(P<0.05),低、中、高剂量组血清GSH升高(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BA灌胃给药可以不同程度抑制H22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时间;TBA可以清除荷瘤小鼠体内自由基,上调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 5-三羟基苯甲酸 抗肿瘤药 抗氧化剂
下载PDF
微量热法研究漆酶和3,4,5-三羟基苯甲酸的反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望天志 吴鼎泉 +2 位作者 万洪文 屈松生 杜予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86-790,共5页
用LKB-2107型微量热系统,在不同的温度(pH=7.4)条件下,测定了3,4,5-三羟基苯甲酸与漆酶反应的摩尔反应烙、米氏常数、反应速率常数、漆酶的活性并计算了结合能、活化自由能、活化能和活化烟等.在此基础上,应用过渡态理论,... 用LKB-2107型微量热系统,在不同的温度(pH=7.4)条件下,测定了3,4,5-三羟基苯甲酸与漆酶反应的摩尔反应烙、米氏常数、反应速率常数、漆酶的活性并计算了结合能、活化自由能、活化能和活化烟等.在此基础上,应用过渡态理论,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对其催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由活化摘(△S<0)得出酶-底物过渡态的结构较酶-底物复合物更为有序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微量热法 三羟基苯甲酸 热动力学 催化效率
下载PDF
3,4,5-三羟基苯甲酸基水性含磷环氧固化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继亮 张俊珩 +1 位作者 张道洪 李廷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5-391,共7页
先用生物基原料3,4,5-三羟基苯甲酸(GA)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制备了3,4,5-三羟基苯甲酸基环氧树脂(GAE),然后在初始的GAE的环氧基与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的物料摩尔比为2︰1条件下,GAE与DOPO在乙二醇丁醚溶剂中在催化... 先用生物基原料3,4,5-三羟基苯甲酸(GA)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制备了3,4,5-三羟基苯甲酸基环氧树脂(GAE),然后在初始的GAE的环氧基与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的物料摩尔比为2︰1条件下,GAE与DOPO在乙二醇丁醚溶剂中在催化剂(三苯基膦)作用下反应生成了GAE-2DOPO加成物.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量对GAE环氧基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其适宜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是GAE、DOPO质量和的2%、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4 h.再将GAE-2DOPO加成物与自制的长碳链聚醚多胺化合物(TETA-PEGGEAGE)在丙二醇甲醚溶剂中进一步加成反应生成GAE-2DOPO-TETA-PEGGE-AGE加成物,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GAE-2DOPO环氧基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其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7 h.真空蒸馏去除有机溶剂后,将其在水中分散制备出3,4,5-三羟基苯甲酸基水性含磷环氧固化剂.其综合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涂膜透明且机械性能良好,并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阻燃性能.透明的固化膜表明不同组分在膜中均匀分散且相容性良好;其阻燃性比传统的双酚A衍生物类固化剂得到有效提高;LOI值从22.3提高到28.2,达到V1的阻燃等级;其耐热性和残炭率(450~900℃)也得到明显提高:如在800℃下,其残炭率从4.65%提高到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 5-三羟基苯甲酸 环氧固化剂 水性 合成
下载PDF
3,4,5-三羟基苯甲酸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龙德清 唐传球 《辽宁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1694-1697,共4页
3,4,5-三羟基苯甲酸分子中同时含有酚羟基和羧基这两类重要的活性官能团,能够发生醚化、氧化、还原、胺化及杂环化等反应,因此以3,4,5-三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可以合成种类繁多的3,4,5-三羟基苯甲酸的醚、酯、酰氯、酰肼、酰腙及杂环类等化... 3,4,5-三羟基苯甲酸分子中同时含有酚羟基和羧基这两类重要的活性官能团,能够发生醚化、氧化、还原、胺化及杂环化等反应,因此以3,4,5-三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可以合成种类繁多的3,4,5-三羟基苯甲酸的醚、酯、酰氯、酰肼、酰腙及杂环类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大多数具有生物生理活性,在食品、医药、农药、生物及染料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大力开展3,4,5-三羟基苯甲酸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 5-三羟基苯甲酸 有机合成 亲核取代反应
下载PDF
3,4,5-三羟基苯甲酸对钙钛矿薄膜质量和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葛肖瑜 崔灿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1期31-37,共7页
由于MAPbI_(2)钙钛矿薄膜缺陷较多,非辐射复合严重,导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较差。通过向前驱体溶液中加入3,4,5-三羟基苯甲酸(GA)作为添加剂来调控结晶过程,研究GA对钙钛矿薄膜质量和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A中的羧基分散... 由于MAPbI_(2)钙钛矿薄膜缺陷较多,非辐射复合严重,导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较差。通过向前驱体溶液中加入3,4,5-三羟基苯甲酸(GA)作为添加剂来调控结晶过程,研究GA对钙钛矿薄膜质量和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A中的羧基分散到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羧基中的氧原子与CH_(3)NH_(3)^(+)形成强氢键,减缓了钙钛矿的结晶速度,增大了晶粒尺寸,减少了晶界,从而提高了载流子的迁移率,抑制了非辐射复合损失;当GA与PbI_(2)的摩尔比为1.0%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最佳,电池的短路电流为22.48 mA/cm^(2),开路电压为1.09 V,得到了16.84%的光电转换效率,且经过800 h后,电池效率仍能保持在初始效率的87.0%以上。添加了GA后的钙钛矿薄膜具有更高效的光电性能,有望广泛应用于叠层太阳能电池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 5-三羟基苯甲酸(GA) 添加剂 氢键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光电转换效率
下载PDF
三羟基苯甲酸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实验性研究
14
作者 史桂兰 赵兵 卿海燕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3,4,5-三羟基苯甲酸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3.125、6.25、12.5、25、50、100μg/mLTBA对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TBA显著抑制HL-60细胞... 目的观察3,4,5-三羟基苯甲酸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3.125、6.25、12.5、25、50、100μg/mLTBA对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TBA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18.7μg/mLTBA作用HL-60细胞48小时后AO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出现体积缩小,核碎裂、染色质凝集等凋亡形态改变,HL-60细胞凋亡率为(28.24±5.24)%、与对照组(2.53±0.5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BA可能通过诱导HL-60细胞凋亡抑制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 5-三羟基苯甲酸 HL-60细胞 凋亡
下载PDF
3,4,5-三羟基苯甲酸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特性
15
作者 张铁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3,共3页
采用非共价印迹技术,以3,4,5-三羟基苯甲酸(3,4,5-THBA)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乙腈为致孔剂,60℃热引发制备了印迹聚合物P(3,4,5-THBA),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Scatchard作图评价了其选择性结合特性... 采用非共价印迹技术,以3,4,5-三羟基苯甲酸(3,4,5-THBA)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乙腈为致孔剂,60℃热引发制备了印迹聚合物P(3,4,5-THBA),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Scatchard作图评价了其选择性结合特性。结果表明,P(3,4,5-THBA)对3,4,5-THBA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氢键结合在其分子识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其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1=2.4×10-4mol/L,最大结合位点数Qmax1=30.6μmol/g;低亲合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2=2.3×10-3mol/L,最大结合位点数Qmax2=91.1μ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识别 3 4 5-三羟基苯甲酸 Scatchard分析
下载PDF
无带水剂合成没食子酸丙酯新工艺 被引量:4
16
作者 伍贤 李敏谊 +2 位作者 陈琳 郭琼玲 方汉宏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224-227,共4页
本研究采用无带水剂的新工艺,以非氧化性酸替代浓硫酸作催化剂、采用梯度升温法,使正丙醇与没食子酸在较高温度下作用生成没食子酸丙醇,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正丙醇用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 本研究采用无带水剂的新工艺,以非氧化性酸替代浓硫酸作催化剂、采用梯度升温法,使正丙醇与没食子酸在较高温度下作用生成没食子酸丙醇,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正丙醇用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收率达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没食子酸丙酯 制备工艺
下载PDF
云实的酚性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咏梅 汤琤 张思访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660-1663,共4页
目的研究云实[Caesalpinia decapetala (Roth) Alston]中的酚性化学成分。方法通过乙醇提取,石油醚和氯仿萃取,再结合各种柱色谱方法对氯仿部位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并结合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 目的研究云实[Caesalpinia decapetala (Roth) Alston]中的酚性化学成分。方法通过乙醇提取,石油醚和氯仿萃取,再结合各种柱色谱方法对氯仿部位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并结合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酚性类化合物的结构:2,3,5-三羟基苯甲酸甲酯(1),原儿茶酸甲酯(2),N-反式阿魏酰酪胺(3),trichostachine(4),肉桂酰哌啶(5),没食子酸(6),3,4,5-三羟基苯甲酸甲酯(7),3,4,5-三羟基苯甲酸乙酯(8),白藜芦醇(9),3,4,3’,5’-四羟基二苯乙烯(10)和原苏木素A(11)。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报道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实 酚性化合物 2 3 5-三羟基苯甲酸甲酯 原儿茶酸甲酯
原文传递
没食子酸酯合成方法改进及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李敏谊 陈琳 陈翔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12,共4页
没食子酸乙酯、丙酯、丁酯及十二烷醇酯的合成,用对甲苯磺酸替代浓硫酸作催化剂,采用梯度升温法进行合成。乙酯和丙酯的合成还摒弃了带水剂。最佳的合成条件为:丙酯和乙酯:酸、醇、催化剂的摩尔比为0.0825∶0.934∶0.... 没食子酸乙酯、丙酯、丁酯及十二烷醇酯的合成,用对甲苯磺酸替代浓硫酸作催化剂,采用梯度升温法进行合成。乙酯和丙酯的合成还摒弃了带水剂。最佳的合成条件为:丙酯和乙酯:酸、醇、催化剂的摩尔比为0.0825∶0.934∶0.00524,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4h,收率942%和854%。丁酯:酸、醇、催化剂的摩尔比为0.0522∶0.874∶0.00394,反应温度为115~120℃,反应时间5h,收率868%。十二烷醇酯:以1,4二氧六环作溶剂,4A分子筛作吸水剂,酸、醇、催化剂的摩尔比为0.075∶0.091∶0.012,反应温度为124℃,反应时间为14h,收率937%。异丙酯:采用干燥氯化氢作催化剂,没食子酸与异丙醇的摩尔比为0147∶137,加热回流8h,收率881%。十二烷醇酯的抗血小板聚集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酯 合成 抗血小板 聚集作用
下载PDF
纳米纤维包覆3,4,5-三羟基苯甲酸丙二醇酯自修复涂层防腐蚀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庆利 董邯海 +2 位作者 宋立英 徐宁静 李振兴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7,23,共8页
针对海洋环境中防腐涂层微裂缝难以发现、修复不及时而导致涂层服役寿命缩短这一问题,制备了纳米纤维包覆3,4,5-三羟基苯甲酸丙二醇酯(没食子酸酯)的自修复涂层。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在3.5%NaCl溶液中模拟了含... 针对海洋环境中防腐涂层微裂缝难以发现、修复不及时而导致涂层服役寿命缩短这一问题,制备了纳米纤维包覆3,4,5-三羟基苯甲酸丙二醇酯(没食子酸酯)的自修复涂层。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在3.5%NaCl溶液中模拟了含没食子酸酯纳米纤维的涂层在碳钢表面的自修复过程,最终通过电化学测试评价了涂层的自修复性能,并分析了修复机理。结果显示:纳米纤维具有核壳结构,电纺纤维的壳层厚度约为149 nm,芯层厚度约为354 nm。合成的没食子酸酯与基底金属表面铁离子反应,可形成稳定的Fe—O—C化合物,制备的防腐涂层对微裂缝具有一定的自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螯合反应 3 4 5-三羟基苯甲酸丙二醇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