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画眉和白腰文鸟端脑新生神经细胞的起源和分布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学博 黄鑫欣 +3 位作者 孙颖郁 熊朝阳 曾少举 左明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DNA,ABC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成年画眉(Garrulax canorus)和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端脑神经前体细胞的产生和分布特点.结果如下:1)胸肌注射BrdU短时程组(存活1~5d),在端脑室带区... 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DNA,ABC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成年画眉(Garrulax canorus)和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端脑神经前体细胞的产生和分布特点.结果如下:1)胸肌注射BrdU短时程组(存活1~5d),在端脑室带区外侧壁(LVZ)有大量的新生标记细胞,并在纹状体腹侧的室带区(VZ)形成标记细胞增殖热点;2)注射BrdU长时程组(存活15~30d),在画眉高级发声中枢(HVe)、HVc壳、高位发声运动中枢——古纹状体栎核(RA)内有一些新生标记细胞,在端脑靠近I。VZ的区域有较多的标记细胞,但在白腰文鸟的HVc、HVc壳、RA内未见到标记细胞.结果表明:1)新生神经细胞起源于端脑VZ;2)画眉每天都有一些新生神经前体细胞迁移到HVc和RA内,而白腰文鸟成年后HVc和RA很少有新生神经细胞代替旧的神经元,这与白腰文鸟成年后不需要学习新语句的行为是一致的.推测在画眉HVc和RA内能不断地产生新生标记细胞,这可能与它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鸣啭语句有关,而且这些新生的细胞在雄、雌画眉中可能具有同样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眉 白腰文鸟 5--2-脱氧尿嘧啶 新生神经前体细胞 端脑
下载PDF
胚胎期X线照射致大鼠皮质下异位细胞团形成和胼胝体缺失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洪鹏 吕良英 +2 位作者 川野仁 吕永利 佟晓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6-260,共5页
为探讨胚胎期大鼠受X线照射后皮质下异位细胞团形成与胼胝体缺失的相关性,本研究将妊娠14d(E14)大鼠经X线全身照射(剂量为1.0Gy),在照射前2h及照射后2d(E16)经尾静脉注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用以标识E14及E16的神经细胞的发生。取... 为探讨胚胎期大鼠受X线照射后皮质下异位细胞团形成与胼胝体缺失的相关性,本研究将妊娠14d(E14)大鼠经X线全身照射(剂量为1.0Gy),在照射前2h及照射后2d(E16)经尾静脉注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用以标识E14及E16的神经细胞的发生。取不同时期(E14~P3)胚脑用于Nissl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显示:(1)胚胎期经X线照射的新生大鼠可见新皮质变薄,胼胝体缺失,以及皮质板下的异位细胞团形成;(2)在X线照射前2h注射BrdU:大鼠经照射后6h(E14~6h),侧脑室内可见大量BrdU阳性细胞;在E16和E18时,BrdU阳性细胞表达于皮质边缘带及下板层,但数目远少于未接受X线照射的对照组;(3)X线照射后2d即E16时注入BrdU:大鼠在E20和P1时,BrdU阳性细胞与对照组同样分别表达于皮质板的上层及下层,但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可见大脑皮质第II、III层细胞大部分缺损以及由BrdU弱阳性细胞聚集在皮质板最下层形成的异位细胞团。本实验结果证明:X线照射可损伤多数正处于分裂期的神经上皮细胞,且后续发生的部分神经细胞不能正常移动到他们的目的地(皮质板第II、III层)而聚集在皮质板下成为异位细胞团。由于胼胝体主要由大脑皮质第II、III层细胞的轴突构成,我们推测异位细胞团的形成可导致胼胝体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照射 5--2-脱氧尿嘧啶 异位神经细胞团 皮质板 胼胝体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皓云 管英俊 +1 位作者 杜红梅 袁丽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2,共5页
本研究应用BrdU注射技术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正常大鼠发育中脊髓内BrdU、PCNA、nestin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胚胎12.5d(E12.5)时,BrdU阳性细胞分布于神经管全层,阳性标记率最高。随胚龄增加,大鼠脊髓内BrdU阳性细胞标记率降低... 本研究应用BrdU注射技术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正常大鼠发育中脊髓内BrdU、PCNA、nestin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胚胎12.5d(E12.5)时,BrdU阳性细胞分布于神经管全层,阳性标记率最高。随胚龄增加,大鼠脊髓内BrdU阳性细胞标记率降低。PCNA阳性细胞分布和变化规律与BrdU阳性细胞一致。正常成体动物脊髓内较难检测到增殖细胞。胚胎发育早期脊髓脑室带、套层、缘层均可检测到nestin阳性细胞。随大鼠脊髓发育成熟,nestin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本研究结果提示,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布有时空规律性。随大鼠脊髓发育的逐渐成熟,增殖细胞减少,干细胞标记逐渐消失,因此在E12左右分离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脊髓 5--2-脱氧尿嘧啶 大鼠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对小鼠肾小管发育中细胞增殖的影响
4
作者 李晓明 马云胜 +1 位作者 奥瑞芳 郭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8-760,共3页
目的:观察小鼠肾小管发育中细胞增殖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特征,探讨EGF对小鼠肾小管发育中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增殖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技术并结合体视学方法检测生后1、3... 目的:观察小鼠肾小管发育中细胞增殖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特征,探讨EGF对小鼠肾小管发育中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增殖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技术并结合体视学方法检测生后1、3、5、6、7、14、21、28、40d小鼠肾小管BrdU阳性细胞和EGF的表达。结果:EGF于生后6d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之后随着日龄的增加表达渐增;BrdU阳性细胞于生后1d表达,14d达高峰,之后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减少;生后14d之后EGF与细胞增殖表达趋势完全相反。结论:推测EGF在生后小鼠肾发育中对肾小管的分化和成熟起重要作用,但并不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5--2-脱氧尿嘧啶 肾小管 小鼠
下载PDF
成年雌雄八哥端脑室带区新生细胞增殖的差异比较
5
作者 张玉娜 张学博 +1 位作者 曾少举 张信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雌雄成年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端脑内的新生细胞,实验鸟注射BrdU后存活2h,通过ABC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方法进行染色,观察成年雌雄八哥端脑鸣唱中枢弓状皮层粗核(RA)、端脑高级发声中枢(HVC)、前... 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雌雄成年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端脑内的新生细胞,实验鸟注射BrdU后存活2h,通过ABC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方法进行染色,观察成年雌雄八哥端脑鸣唱中枢弓状皮层粗核(RA)、端脑高级发声中枢(HVC)、前脑基底神经节中纹状体的X区(Area X)冠状切面室带区(VZ)内的新生细胞增殖差异.结果如下:1)在RA、HVC和X区冠状切面整段VZ内雄鸟新生细胞增殖能力高于雌鸟,具有明显的性双态性;2)HVC和X区冠状切面分段VZ内雄鸟的新生细胞增殖能力高于雌鸟,RA冠状切面雌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成年八哥端脑VZ不断的产生新生细胞,并且雌雄八哥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与雄性更善于鸣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哥 新生细胞 室带区 5--2-脱氧尿嘧啶 鸣禽
下载PDF
胚胎期X线照射致大鼠皮质-纹状体区异常的研究
6
作者 李洪鹏 白旭东 +1 位作者 川野仁 佟晓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探讨胚胎期X线照射致大鼠皮质-纹状体区的异常,本研究选取妊娠14d(E14)大鼠接受X线(剂量为1.0Gy)照射。照射前2h经尾静脉注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用以标识E14的神经细胞的发生。取不同时期(E14-E18)胚脑用于HE染色、BrdU免疫组... 为探讨胚胎期X线照射致大鼠皮质-纹状体区的异常,本研究选取妊娠14d(E14)大鼠接受X线(剂量为1.0Gy)照射。照射前2h经尾静脉注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用以标识E14的神经细胞的发生。取不同时期(E14-E18)胚脑用于HE染色、BrdU免疫组化染色及Fluoro Jade B(FJB)染色观察。结果显示:HE染色观察到E14大鼠受X线照射后背侧端脑有大量细胞脱落入侧脑室并在2d后被完全清除,而腹侧的皮质-纹状体区在照射后2d形成空洞并于4d后修复。BrdU标识显示腹侧端脑的外侧节隆起的神经细胞移动类似于正常对照组,2d后阳性细胞分布在皮质-纹状体区形成的空洞周围,4d后移动到腹侧皮质板。Fluoro Jade B染色显示照射后1d在皮质-纹状体区有大量阳性细胞,2d后显著减少。本实验结果提示:E14大鼠受X线照射引起外侧节隆起的神经细胞在移动过程中死亡并导致皮质-纹状体区形成空洞,从而引起内囊发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照射 外侧节隆起 皮质-纹状体区 5--2-脱氧尿嘧啶 FLUORO JADE B 大鼠
下载PDF
BrdU体外标记移植许旺细胞在构建人工神经中的应用
7
作者 代秀松 肖玉周 周建生 《华中医学杂志》 2007年第6期477-478,共2页
目的探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在人工神经移植体中许旺细胞的体外标记情况,为观察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中许旺细胞的转归提供方法。方法取胎兔许旺细胞培养后(2×106/ml)微注入法植入2cm长去细胞神经桥接体,在含BrdU的培养液(25mg/... 目的探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在人工神经移植体中许旺细胞的体外标记情况,为观察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中许旺细胞的转归提供方法。方法取胎兔许旺细胞培养后(2×106/ml)微注入法植入2cm长去细胞神经桥接体,在含BrdU的培养液(25mg/ml)培养1周后,抗BrdU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许旺细胞的标记和在神经桥接体中的分布。结果在神经桥接体中有染色阳性细胞,细胞分布均匀。结论BrdU可作为许旺细胞移植的标记物,观察其在体外神经桥接体中的迁徙、分布,为探讨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中许旺细胞的转归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旺细胞 移植 5--2-脱氧尿嘧啶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Wistar大鼠海马GFAP和BrdU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旭芹 曹云涛 段淼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长素(EPO)对新生Wistar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海马DG区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HIBD模型组、EPO实验组,另设假... 目的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长素(EPO)对新生Wistar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海马DG区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HIBD模型组、EPO实验组,另设假手术组24只;通过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8%O2加92%N2低氧混合气体2h制作HIBD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三组新生鼠制模术后14d、21d、28d海马CA1区GFAP表达、以及DG区BrdU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术后14d、21d,三组新生Wistar大鼠海马CA1区GFAP以及DG区BrdU阳性细胞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以EPO实验组最多,HIBD模型组其次,假手术组最少;术后28d,三组间GFAP表达以及DG区BrdU阳性细胞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不同时间(术后14d、21d、28d)之间比较,CA1区GFAP以及DG区BrdU阳性细胞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以术后14d表达最多,21d表达次之,28d表达最少。结论早期给予外源性EPO治疗可促进新生鼠HIBD后海马CA1区GFAP表达增多,DG区BrdU阳性细胞增加,表明EPO可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增殖、再生;EPO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5--2-脱氧尿嘧啶核苷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鼠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段淼 曹云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337-2339,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颗粒下带(SGZ)5-溴-2-脱氧尿嘧啶(Brd U)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制备新生鼠HIBD动物模型,按照体重将新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EPO实验组...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颗粒下带(SGZ)5-溴-2-脱氧尿嘧啶(Brd U)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制备新生鼠HIBD动物模型,按照体重将新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EPO实验组(EPO 5 U·g-1·d-1×14 d)。在术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动态检测海马SGZ区Brd U阳性细胞数。结果海马SGZ区Brd U阳性细胞表达:3组新生大鼠在术后第14至28天,Brd U阳性细胞数随着新生鼠日龄增加而明显减少(P<0.01);在术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3组新生大鼠的海马SGZ区Brd U阳性细胞数以EPO实验组最多,其次为HIBD模型组,假手术组最少。在术后第21天,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EPO实验组的海马SGZ区Brd U阳性细胞数分别为8.08±1.62,25.71±4.18,32.21±8.63。在术后第14天、第21天,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28天,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鼠HIBD早期给予EPO干预治疗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 5--2-脱氧尿嘧啶核苷
原文传递
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有效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史贵秀 孙丽华 张跃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7-21,共5页
背景:深入准确地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增殖、分化的规律,寻找安全、有效、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的标记活细胞的方法至关重要。目的:探索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有效性及对其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背景:深入准确地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增殖、分化的规律,寻找安全、有效、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的标记活细胞的方法至关重要。目的:探索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有效性及对其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扩增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第3代。将细胞以5×107L-1浓度接种于96孔板中,掺入法加入终浓度为0,10,20,50μmol/L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分别在培养24,48和72h检测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细胞的阳性率、标记后的细胞形态,并绘制标记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与结论:各浓度组标记率均随标记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各时间点标记率随标记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其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10μmol/L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72h即可获得良好的标记率。标记前后各组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均呈"S"形。说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应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体外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效,不影响细胞的增殖,且10μmol/L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72h即可获得良好的标记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标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 体外培养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赟 张祥迅 +4 位作者 史瑾瑜 陈涛 龙洋 陶世彬 田浩明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0-515,共6页
目的观察植入糖尿病大鼠体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否分化为可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或者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来自同种异体大鼠的MSCs,移植前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 目的观察植入糖尿病大鼠体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否分化为可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或者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来自同种异体大鼠的MSCs,移植前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大鼠对照组(DM组);经左心腔注射移植MSCs糖尿病大鼠组(MSCs组);经左心腔注射移植MSCs并行环孢霉素A灌胃的糖尿病大鼠组(MSCs+CsA组)。分别于造模前、成摸时和移植细胞后7、14、28天时检测OGTT和体重;每周固定时间测一次随机血糖;处死大鼠前从心脏取血测胰岛素;移植细胞后7、14和28天时,取各组大鼠胰腺组织行增殖细胞核抗原和Brdu免疫组化。结果移植MSCs后7天和14天都可在MSCs组和MSCs+CsA组大鼠胰腺的血管内及其周围、胰腺外分泌组织和/或胰岛内发现Brdu阳性细胞。移植MSCs后14天MSCs+CsA组OGTT的2h血糖值较DM组有下降趋势(P=0.069);三组糖尿病大鼠间胰岛素水平和体重无明显差异;移植MSCs未使MSCs和MSCs+CsA组胰岛中增殖细胞明显增多。结论通过左心室注入的大鼠MSCs可以迁移到损伤的胰腺组织中,植入的MSCs使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下降不显著,不能证明能分化为可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也未促进胰岛细胞增殖;在胰岛损伤高峰期移植细胞,很难达到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尿 5--2-脱氧尿嘧啶核苷 增殖细胞核抗原
原文传递
Edu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慢性输卵管炎模型中的分布与定位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文娟 唐欣然 +2 位作者 李小毛 李田 薛耀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2-357,共6页
目的:观察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 MSCs)在小鼠慢性输卵管炎模型中的分布与定位。方法:用Mo Pn衣原体感染液阴道内注射建立小鼠输卵管炎模型,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10μmol/L Edu培养... 目的:观察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 MSCs)在小鼠慢性输卵管炎模型中的分布与定位。方法:用Mo Pn衣原体感染液阴道内注射建立小鼠输卵管炎模型,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10μmol/L Edu培养液对huc MSCs孵育不同时间(0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进行标记,同时检测标记组和未标记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感染后4周随机分成huc MSC治疗组及PBS对照组,感染后8周,亚甲蓝通水试验观察小鼠输卵管有无积水、阻塞等慢性输卵管炎表现,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Edu标记的huc MSCs移植治疗在小鼠输卵管中的分布与定位情况。结果:实验成功建立了小鼠慢性输卵管炎模型,Edu标记前后的huc MSCs的形态无明显差别,均为成纤维样细胞,细胞增殖及凋亡未见明显影响,细胞生长状态良好。10μmol/L Edu标记huc MSCs孵育48小时即可获得良好的阳性细胞标记率(45.53±1.19)%。Edu标记阳性的huc MSCs主要分别在输卵管间质中。huc MSCs治疗能够缓解输卵管积水、阻塞情况,减轻慢性炎症。结论:在小鼠慢性输卵管炎模型中可观察到Edu标记的阳性huc MSCs,Edu标记技术可用于huc MSCs在小鼠慢性输卵管炎模型中定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输卵管炎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体移植对大鼠肝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贵秀 孙丽华 +2 位作者 张跃新 杨艳 孟令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8期2827-2833,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扩增原代SD大鼠骨髓干细胞,传代培养,形态学、生长曲线及免疫表型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致肝衰竭大鼠,观察干预治疗后1d、3d、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扩增原代SD大鼠骨髓干细胞,传代培养,形态学、生长曲线及免疫表型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致肝衰竭大鼠,观察干预治疗后1d、3d、5d、7d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肝组织PCNA蛋白、CyclinDlmRNA表达量。结果原代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后,形态较均一,为梭形或纺锤形,高表达CD90(94.3%),CD29(99.4%),不表达CD11b/c(5.7%),CD45(3.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减轻肝脏组织病理损伤(P〈0.05)。BMSCs治疗组PCNA的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不同时间点治疗组细胞周期蛋白D1的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1.182±0.248VS0.468±0.053、0.858±0.114vs0.218±0.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减轻肝脏病理损伤,上调细胞周期蛋白DlmRNA的表达,促进肝再生,对急性肝衰竭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 急性肝衰竭 移植 增殖
下载PDF
“综合修复法”在BrdU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14
作者 陈余朋 王行富 何观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最佳修复方法。方法采用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酶修复,pH6.0柠檬酸盐缓冲液高压修复或微波修复,pH 9.0 Tris-EDTA高压修复或微波修复,以及0.1%Triton X-100/0.1%柠檬酸钠渗透及胰酶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冷0... 目的探讨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最佳修复方法。方法采用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酶修复,pH6.0柠檬酸盐缓冲液高压修复或微波修复,pH 9.0 Tris-EDTA高压修复或微波修复,以及0.1%Triton X-100/0.1%柠檬酸钠渗透及胰酶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冷0.1mol/L盐酸去除染色体组蛋白、2mol/L盐酸使DNA双链变性、四硼酸钠重建碱性环境的"综合修复法",对小鼠BrdU标记的嗅上皮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经"综合修复"后,免疫组化染色敏感性较其他修复方法明显增强,并且准确定位优于其他方法(P<0.01)。结论在BrdU的免疫组化染色中,"综合修复法"是较理想的抗原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2-脱氧尿嘧啶核苷 抗原修复 免疫组化
下载PDF
DEN诱发大鼠肝癌变的病理形态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新立 史景泉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肝癌变的形态演变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DEN诱发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 ,对病变细胞的形态进行测量 ,以PCNA和BrdU免疫组化结果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形态测量证实卵圆细胞是一大小仅为正... 目的 探讨大鼠肝癌变的形态演变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DEN诱发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 ,对病变细胞的形态进行测量 ,以PCNA和BrdU免疫组化结果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形态测量证实卵圆细胞是一大小仅为正常肝细胞的 1 /8、核浆比却大 6倍、形态不规则的增生小细胞 ;增生灶 /结节嗜碱性肝细胞形态参数与肝癌细胞相似 ;PCNA和BrdU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癌前增生灶及肝癌组织中 ;并且病变形态与细胞增殖活性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变 细胞增殖活性 增殖细胞核抗原 脱氧尿嘧啶 二乙基亚硝胺 DEN 大鼠
下载PDF
应用BrdU免疫组化标记技术的体会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欣 赵秀兰 古强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460-461,共2页
关键词 5-2-脱氧尿嘧啶核苷 免疫组化 标记 技术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5-氟尿嘧啶及其活性代谢物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的浓度 被引量:5
17
作者 黎远冬 梁宁生 +1 位作者 韦劲松 陆益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4-496,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5-氟尿嘧啶及其活性代谢物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浓度的HPLC法。方法:以肌苷为内标,血浆样品用硝酸银(10%)沉淀蛋白质,采用C_(18)柱,检测波长为266nm,流动相:0.01mol·L^(-1)磷酸盐(用2mol·L...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5-氟尿嘧啶及其活性代谢物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浓度的HPLC法。方法:以肌苷为内标,血浆样品用硝酸银(10%)沉淀蛋白质,采用C_(18)柱,检测波长为266nm,流动相:0.01mol·L^(-1)磷酸盐(用2mol·L^(-1)氢氧化钠溶液调pH为7.0)-甲醇(96∶4),流速1.0mL·min^(-1),柱温为45℃。结果:5-氟尿嘧啶和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分别在0.1~20μg·mL^(-1)(r=0.9997)和0.2~40μg·mL^(-1)(r=0.9997)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5和10ng·mL^(-1),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2%~101.2%、99.5%~102.3%,日内、日间RSD均小于6%。结论:方法灵敏、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上测定5-氟尿嘧啶及其活性代谢物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5-氟尿嘧啶 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 血药浓度
下载PDF
S-亚硝基谷胱苷肽对内皮素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18
作者 任利群 李艳志 寿伟璋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观察脂溶性一氧化氮(NO)前体药物S亚硝基谷胱苷肽(GSNO)对内皮素(ET)诱导的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用ET诱导增殖,用不同浓度的GSNO干预,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法、5溴2脱氧尿... 目的观察脂溶性一氧化氮(NO)前体药物S亚硝基谷胱苷肽(GSNO)对内皮素(ET)诱导的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用ET诱导增殖,用不同浓度的GSNO干预,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法、5溴2脱氧尿嘧啶(BrdU)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掺入量测定其对增殖的影响,并以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细胞增殖周期的改变。结果ET对VSMC的DNA合成和增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浓度的GSNO干预后,吸光度(A值)和BrdU掺入量与单纯ET诱导对比均明显下降(P<0.05);S期及G2/M期细胞百分值明显低于ET组,而G0/G1期的细胞百分值增高(P<0.05),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显著。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GSNO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ET诱导大鼠VSM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 内皮素 S-亚硝基谷胱苷肽 5--2脱氧尿嘧啶
下载PDF
应用组织工程血管移植物修补兔腹主动脉部分缺损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肖荣冬 翁国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胶原/透明质酸膜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移植物在兔体内的抗张能力和耐血流冲刷能力。方法将24只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实验组:用种植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胶原/透明质酸膜作为修补材料,修补人工腹主动脉缺损;对照组:用胶原/... 目的探讨应用胶原/透明质酸膜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移植物在兔体内的抗张能力和耐血流冲刷能力。方法将24只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实验组:用种植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胶原/透明质酸膜作为修补材料,修补人工腹主动脉缺损;对照组:用胶原/透明质酸膜作为修补材料修补人工腹主动脉缺损。应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细胞标记胶原/透明质酸膜法鉴定组织工程补片材料在体实验后的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片状组织工程移植物并进行BrdU细胞标记。实验组可见BrdU标记阳性细胞,而对照组则未见BrdU标记阳性细胞。实验组腹主动脉腔内光滑,无肉眼血栓形成,补片内侧有内膜样组织形成,材料表面凹陷;而对照组补片内侧表面粗糙,仅在与自体动脉接触的部位有内膜样组织形成,有少量小血栓形成。结论应用胶原/透明质酸膜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补片具有一定的抗张强度,种植的细胞经过血流的冲刷,在体内形成了一定意义的组织工程血管样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补片 5-2-脱氧尿嘧啶核苷 胶原/透明质酸组织工程膜
下载PDF
痫性发作后的神经再生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听松 蒋莉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58-60,64,共4页
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缺乏再生能力,创伤和癫痫等病理过程引发的神经元丢失等病理改变无法逆转。一些细胞增殖标记物如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mnmo-dexyuridine,BrdU)及逆转录病毒的应用,使得人们发现在啮齿类动物的中枢... 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缺乏再生能力,创伤和癫痫等病理过程引发的神经元丢失等病理改变无法逆转。一些细胞增殖标记物如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mnmo-dexyuridine,BrdU)及逆转录病毒的应用,使得人们发现在啮齿类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至少有两个区域存在神经再生(neurogenesis)能力: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区(Subgranular Zone,SGZ)和侧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5-2-脱氧尿嘧啶核苷 发作后 中枢神经系统 细胞增殖标记物 齿状回颗粒细胞 逆转录病毒 再生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