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2,5-二巯基-1,3,4-噻二唑共聚物摩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叶文玉 程铁峰 +3 位作者 郭新勇 于丽 张治军 党鸿辛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87-889,共3页
在大分子主链中引入S、N等具有抗磨活性的杂原子,可改善聚合物作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在四球摩擦试验机上考察了该聚合物作为高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钢球摩擦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较... 在大分子主链中引入S、N等具有抗磨活性的杂原子,可改善聚合物作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在四球摩擦试验机上考察了该聚合物作为高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钢球摩擦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极压抗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醇-2 5-巯基-1 3 4-噻 共聚物 摩擦性能 研究
下载PDF
聚苯胺对DMcT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催化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红 马文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聚苯胺 (PAn)对 2 ,5 二巯基 1,3 ,4 噻二唑 (DMcT)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催化作用及其DMcT/PAn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PAn膜电极在含饱和DMcT电解质溶液中不仅可以形成DMcT/PAn复合物 ,而且复合...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聚苯胺 (PAn)对 2 ,5 二巯基 1,3 ,4 噻二唑 (DMcT)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催化作用及其DMcT/PAn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PAn膜电极在含饱和DMcT电解质溶液中不仅可以形成DMcT/PAn复合物 ,而且复合物电极呈现的氧化还原的峰电位差较电极未修饰前明显减少。DMcT/PAn复合物电极和PAn电极在 1.0mol/LHCl溶液中呈现相似的复数平面图 ,但在开路电位下在高频段的半圆的直径前者大于后者 ,而在 1.0V电位下则前者小于后者。因此认为在DMcT/PAn复合物中 ,DMcT是主要的电活性物质 ,PAn则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复合物的导电性和电荷传递速度 ,对DMcT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2 5-巯基-1 3 4-噻 电催化作用 循环伏安法 电化学阻抗谱 DMcT 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 隔板
下载PDF
2,5-二苯腙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钱建华 刘琳 +2 位作者 邢锦娟 赵珅 王道林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0-162,共3页
以2,5-二巯基-1,3,4-噻二唑为原料,与水合肼反应制得2,5-二肼基-1,3,4-噻二唑,再将其与取代苯甲醛缩合,得到了6种新的2,5-二苯腙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H NMR及质谱等方法所证实.6种噻二唑衍生物对喷气... 以2,5-二巯基-1,3,4-噻二唑为原料,与水合肼反应制得2,5-二肼基-1,3,4-噻二唑,再将其与取代苯甲醛缩合,得到了6种新的2,5-二苯腙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H NMR及质谱等方法所证实.6种噻二唑衍生物对喷气燃料银片腐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巯基-1 3 4-噻 水合肼 苯甲醛 苯腙 合成 抗腐蚀
下载PDF
2,5-二巯基-1,3,4-噻二唑合成方法改进 被引量:6
4
作者 吕军文 曹顺安 +1 位作者 楼台芳 谢学军 《化学工程师》 CAS 2003年第5期15-16,27,共3页
本文采用三乙胺作为催化剂的方法 ,合成了DMTD (2 ,5 -二巯基 - 1,3,4 -噻二唑 ) ,将产率从传统工艺的 82 .5 0 %提高至 90 .0 1% ,并探讨了三乙胺的催化机理。通过试验得到了该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为 80℃ ;配料摩尔比为n(水... 本文采用三乙胺作为催化剂的方法 ,合成了DMTD (2 ,5 -二巯基 - 1,3,4 -噻二唑 ) ,将产率从传统工艺的 82 .5 0 %提高至 90 .0 1% ,并探讨了三乙胺的催化机理。通过试验得到了该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为 80℃ ;配料摩尔比为n(水合肼 )∶n(二硫化碳 )∶n(氢氧化钾 ) =1.0∶3.5∶2 .0 ;每摩尔水合肼需加三乙胺 4 0mg。同时用红外光谱仪鉴定了产物的结构 ,并进行了氮元素的分析及熔点的测定 ,结果均与理论值相符。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采用的合成方法是可行的 ,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巯基-1 3 4-噻 合成方法 技术改进 水合肼 三乙胺 催化剂
下载PDF
新型含席夫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奇龙 朱兴城 朱必学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54-1258,共5页
以乙二胺、1,2-丙二胺、乙酰丙酮和2,5-二巯基-1,3,4-噻二唑为原料,经缩合、溴代和成环作用得到了两个新型席夫碱大环化合物6a和6b.用元素分析,1HNMR,IR和质谱进行表征,同时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两个中间体的晶体结构.
关键词 乙酰丙酮 2 5-巯基-1 3 4-噻 大环化合物 晶体结构
下载PDF
一种加速多硫化锂转化动力学的Li-S电池添加剂研究
6
作者 刘宜霖 尤樱樱 +3 位作者 倪峻泽 蔡盈盈 王志华 张汉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76,共4页
锂硫(Li-S)电池作为下一代储能系统的候选者之一,具有高能量密度的优势。然而,多硫化锂(LiPSs)中间体缓慢的氧化还原动力学很大程度上阻碍其实际应用。通过引入电解液添加剂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调节了LiPSs的分子轨道能级,以... 锂硫(Li-S)电池作为下一代储能系统的候选者之一,具有高能量密度的优势。然而,多硫化锂(LiPSs)中间体缓慢的氧化还原动力学很大程度上阻碍其实际应用。通过引入电解液添加剂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调节了LiPSs的分子轨道能级,以提高Li-S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原位锂化的DMcT(DMcT^(2-))和LiPSs通过可逆的离子-偶极作用实现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与LiPSs相比,配位化合物具有更高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和更低的最低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因此表现出更强的氧化还原活性。采用DMcT的Li-S电池不仅在2C倍率下提供703mA·h/g的容量,在0.2C倍率下100次循环后仍保持768mA·h/g的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巯基-1 3 4-噻 多硫化锂 动力学 锂硫电池
下载PDF
三乙胺催化合成2,5-二巯基-1,3,4-噻二唑 被引量:2
7
作者 聂国朝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03年第5期32-34,共3页
采用三乙胺作为催化剂 ,由二硫化碳和水合肼合成了 2 ,5 二巯基 1,3,4 噻二唑 ,产率从传统工艺的 82 5 0 %提高至 90 0 1% ,并探讨了三乙胺的催化机理。通过试验得到了该反应的优惠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为 80℃、n(水合肼 )∶n(二硫... 采用三乙胺作为催化剂 ,由二硫化碳和水合肼合成了 2 ,5 二巯基 1,3,4 噻二唑 ,产率从传统工艺的 82 5 0 %提高至 90 0 1% ,并探讨了三乙胺的催化机理。通过试验得到了该反应的优惠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为 80℃、n(水合肼 )∶n(二硫化碳 )∶n(氢氧化钾 ) =1.0∶3 5∶2 0、每摩尔水合肼需加三乙胺 4 0mg。同时用红外光谱鉴定了产物的结构 ,并进行了氮元素分析及熔点测定 ,结果均与理论值相符。实验结果表明 ,该合成方法是可行的 ,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巯基-1 3 4-噻 硫化碳 水合肼 合成
下载PDF
2,5-二巯基-1,3,4噻二唑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吴保安 陈白珍 +2 位作者 肖立新 胡拥军 袁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5-310,共6页
以水合肼、二硫化碳为原料,三乙胺为催化剂,氢氧化钠为转换剂,硫酸为酸化剂,在85℃乳液聚合得到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用红外光谱鉴定产物的结构;采用交流阻抗法研究PAn,PMOT和CuC2O4对DMcT的电催化作用,测试PAn/DMcT复合正极... 以水合肼、二硫化碳为原料,三乙胺为催化剂,氢氧化钠为转换剂,硫酸为酸化剂,在85℃乳液聚合得到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用红外光谱鉴定产物的结构;采用交流阻抗法研究PAn,PMOT和CuC2O4对DMcT的电催化作用,测试PAn/DMcT复合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n(二硫化碳):n(氢氧化钠):n(水合肼)=3.5:1.5:1,酸化pH值控制在0.6~1.0,此时,产率达到92%;PAn对DMcT的电催化作用明显,使其阻抗从1.28kΩ减小至270Ω;PAn/DMcT复合正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25mA·h/g,与DMcT的135mA·h/g相比,放电比容量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巯基.1 3 4噻 乳液聚合 交流阻抗 充放电性能
下载PDF
噻二唑类导电聚合物膜修饰玻碳电极对镉的测定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会 赵常志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584-587,595,共5页
以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TD)为导电聚合物,利用循环伏安法制备导电聚合物膜修饰玻碳电极。并以此为工作电极,建立了以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镉的电化学分析法。优化了检测镉的条件,最后确定在0.1mol.L-1 pH 5.5的NaAc/HAc缓冲溶液... 以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TD)为导电聚合物,利用循环伏安法制备导电聚合物膜修饰玻碳电极。并以此为工作电极,建立了以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镉的电化学分析法。优化了检测镉的条件,最后确定在0.1mol.L-1 pH 5.5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电压-1.2V富集300s为最佳条件。Cd2+的浓度与溶出峰电流在0.5~100μ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0×10-8g.L-1。实验结果表明,玻碳电极经DMTD导电聚合物膜修饰后检测灵敏度显著地提高。该法已用于实际水样中痕量镉的测定,回收率在97.4%~10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巯基-1 3 4-噻 电聚合 阳极溶出伏安法
下载PDF
2,5-二巯基-1,3,4-噻二唑的合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付蕾 刘琳 钱建华 《辽宁化工》 CAS 2004年第12期694-696,共3页
对DMTD合成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 ,以期得到更高收率。以三乙胺和季铵盐为复合催化剂合成了 2 ,5 -二巯基 - 1,3,4 -噻二唑 ,通过试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为 :原料配比为 n(NH2 NH2 ) /n (CS2 )∶n (NaOH) =1∶3.5∶0 .8;适宜的反应温... 对DMTD合成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 ,以期得到更高收率。以三乙胺和季铵盐为复合催化剂合成了 2 ,5 -二巯基 - 1,3,4 -噻二唑 ,通过试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为 :原料配比为 n(NH2 NH2 ) /n (CS2 )∶n (NaOH) =1∶3.5∶0 .8;适宜的反应温度为 80℃ ;最佳时间为 1.5h。同时用NMR谱图和IR谱图鉴定了产物结构 ,结果均与理论值相符。试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合成方法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巯基-1 3 4-噻 DMTD 合成
下载PDF
三乙胺催化合成2,5-二巯基-1,3,4-噻二唑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聂国朝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04年第1期7-9,共3页
采用三乙胺作为催化剂的方法,合成了DMTD(2,5-二巯基-1,3,4-噻二唑),将产率从传统工艺的82.50%提高至90.01%,并探讨了三乙胺的催化机理。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为80℃;配料物质的量的比为n(水合肼)∶n(二硫化碳)∶n(氢氧化钾)=1.0∶3.5∶2... 采用三乙胺作为催化剂的方法,合成了DMTD(2,5-二巯基-1,3,4-噻二唑),将产率从传统工艺的82.50%提高至90.01%,并探讨了三乙胺的催化机理。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为80℃;配料物质的量的比为n(水合肼)∶n(二硫化碳)∶n(氢氧化钾)=1.0∶3.5∶2.0;每摩尔水合肼需加三乙胺40mg。用红外光谱仪鉴定产物的结构,并进行氮元素的分析及熔点的测定,结果均与理论值相符。实验结果表明,标题物的合成方法是可行的,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胺 催化 合成 2 5-巯基-1 3 4-噻 硫化碳 水合肼
下载PDF
2,5-二巯基-1,3,4-噻二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金亮 肖静晶 +1 位作者 曲肖彦 刘广义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693-1698,共6页
介绍了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TD)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详述了它们在电极材料、金属防腐、金属离子检测、生物医药和润滑油添加剂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DMTD及其衍生物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2 5-巯基-1 3 4-噻 衍生物 合成 应用
下载PDF
含羟基功能基1,3,4-噻二唑硫醚大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泽利 吴庆 +2 位作者 胡庆红 张铭钦 钟永科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2-295,共4页
报道以2,5-二巯基-1,3,4-噻二唑、2-羟基-1,3-二氯丙烷和氢氧化钾为原料,成功合成了新型含羟基功能基1,3,4-噻二唑硫醚大环化合物。并探讨了合成目标大环化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以无水乙醇做溶剂,在强碱和高度稀释条件下原料投料比(摩尔... 报道以2,5-二巯基-1,3,4-噻二唑、2-羟基-1,3-二氯丙烷和氢氧化钾为原料,成功合成了新型含羟基功能基1,3,4-噻二唑硫醚大环化合物。并探讨了合成目标大环化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以无水乙醇做溶剂,在强碱和高度稀释条件下原料投料比(摩尔比)为1∶1∶4,于75~80℃条件下反应18 h的产率达到45.3%。产品通过元素分析、1H NMR、IR和MS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巯基-1 3 4-噻 大环化合物 合成
下载PDF
聚3-甲氧基噻吩对二巯基噻二唑的电化学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敬华 其鲁 +2 位作者 舒东 杨立红 张晓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8-21,共4页
研究了聚3-甲氧基噻吩(PMOT)膜电极在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溶液中电化学处理或浸泡后的循环伏安(CV)曲线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一定量的PMOT对DMcT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MOT膜电极在DMcT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或浸泡... 研究了聚3-甲氧基噻吩(PMOT)膜电极在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溶液中电化学处理或浸泡后的循环伏安(CV)曲线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一定量的PMOT对DMcT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MOT膜电极在DMcT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或浸泡过程可使DMcT进入PMOT膜内部与PMOT形成复合物。PMOT对DMcT的电化学催化作用可能和二者之间形成的电子给体-受体复合物有关.该复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不同于PMOT和DMcT,其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和可逆性均优于DMcT,且经过PMOT催化改性后,DMcT的放电容量得到了增加,循环性能有了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甲氧基噻吩 膜电极 2 5-巯基-1 3 4-噻 电化学催化作用
下载PDF
噻二唑修饰β-环糊精及其C u(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青 叶文玉 张四秀 《化学研究》 CAS 2005年第3期17-19,37,共4页
合成了噻二唑修饰β-环糊精及其铜(Ⅱ)配合物,用元素分析、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修饰环糊精 2 5-巯基.1 3 4-噻 Cu(Ⅱ)配合物
下载PDF
水溶性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建华 张文田 尚培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2-106,共5页
合成一种新型水溶性噻二唑衍生物,采用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其在三乙醇胺水溶液中的摩擦学性能,采用表面轮廓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斑表面形貌。SRV摩擦实验结果表明,该添加剂能显著改善三乙醇胺基... 合成一种新型水溶性噻二唑衍生物,采用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其在三乙醇胺水溶液中的摩擦学性能,采用表面轮廓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斑表面形貌。SRV摩擦实验结果表明,该添加剂能显著改善三乙醇胺基础液的抗磨减摩性能,并能有效避免疲劳磨损;XPS结果显示,添加剂通过与摩擦副表面的摩擦反应生成FeS及Fe2O3等反应膜,起到极压抗磨的效果;同时该添加剂还具有很好的抑制铜片腐蚀的性能,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多功能润滑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巯基-1 3 4-噻 水基润滑剂 摩擦学
下载PDF
含2,5-二巯基-1,3,4-噻二唑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方亮 《安徽化工》 CAS 2010年第4期17-19,共3页
噻二唑杂环化合物在农药、医药合成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主要介绍了含2,5-二巯基-1,3,4-噻二唑其衍生物形成的配合物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这类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及配位方式。
关键词 2 5-巯基-1 3 4-噻 配合物 配位方式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法测定2,5-二巯基-1,3,4-噻二唑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金中 刘波 +1 位作者 马家海 张伟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46-49,共4页
利用在氨性条件下2,5-二巯基-1,3,4-噻二唑对焦性没食子酸-H2O2-Co(II)体系的化学发光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建立了测定2,5-二巯基-1,3,4-噻二唑的流动注射分析方法,该法线性范围为1.0×10-3-1.0×10-4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3.6%;检... 利用在氨性条件下2,5-二巯基-1,3,4-噻二唑对焦性没食子酸-H2O2-Co(II)体系的化学发光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建立了测定2,5-二巯基-1,3,4-噻二唑的流动注射分析方法,该法线性范围为1.0×10-3-1.0×10-4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3.6%;检出限为5.8×10-6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巯基—1 3 4—噻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峰相对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岭 沈健 +1 位作者 郁清 孟庆金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用近红外傅立叶变换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研究了 2 ,5_二巯基_1,3,4_噻二唑 (DMTD)在银表面的吸附与键合行为 .峰的相对强度随温度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2 5-巯基-1 3 4-噻 吸附 键和 相对强度 温度
下载PDF
2,5-二巯基-1,3,4-噻二唑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凌峰 陈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9-41,共3页
以二硫化碳和水合肼为原料合成了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并采用元素分析、Raman光谱和红外(IR)光谱对DMcT的结构进行了表征。DMcT的循环伏安曲线表明,在室温下DMcT的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很慢,且酸碱条件对DMcT氧化还原反应有很大... 以二硫化碳和水合肼为原料合成了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并采用元素分析、Raman光谱和红外(IR)光谱对DMcT的结构进行了表征。DMcT的循环伏安曲线表明,在室温下DMcT的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很慢,且酸碱条件对DMcT氧化还原反应有很大的影响。加入三乙胺之后,DMcT的氧化反应更加容易,还原峰电流增大,但对还原峰电位的影响不大;相反,当甲磺酸存在时,DMcT的氧化反应更难进行,而还原反应变得更加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巯基-1 3 4-噻 电化学性能 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