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on of the next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pandemic that can cause illness in humans
1
作者 Zhong-Wei Zhang Ting Liu +5 位作者 Jian Zeng Yang-Er Chen Ming Yuan Da-Wei Zhang Feng Zhu Shu Yuan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SCIE 2015年第1期411-419,共9页
Background:In recent years,avian influenza viruses(AIVs)have seriously threatened human health.Questions such as:why do AIVs infect humans?,how quickly can an AIV become pandemic?,and which virus is the most dangerous... Background:In recent years,avian influenza viruses(AIVs)have seriously threatened human health.Questions such as:why do AIVs infect humans?,how quickly can an AIV become pandemic?,and which virus is the most dangerous?cannot be sufficiently answered using current bioinformatic studies.Method:Secondary structures and energies of representative 5′-untranslated region(UTR)of the HA gene were calculated.Then their secondary structures and energies were re-calculated after one or two nucleotide substitution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HA 5′-UTR.Phylogenetic trees on the basis of hemagglutinin(HA)and polymerase basic protein 2(PB2)amino acid sequences and HA 5′-UTR nucleotide sequences were constructed.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nergy and translation efficiency of 5′-UTR was confirmed by in vitro coupled transcription/translation assay.Results:The simplicity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the 5′-UTR of the HA gene determines the overall virus replication rate and transmission potential.Point mutation assays show that the 5′-UTR sequences of the HA gene in the influenza subtypes H2N2,H3N2,and H7N9 have greater variation potentials than other virus subtypes.Conclusion:Some high-virulent strains of avian influenza might emerge in the next two to three years.The H2N2 subtype,once disappeared in humans,may stage a comeback.The current outbreak of H7N9 may become pandemic and cause even more deaths,if one or two bases are substituted in the 5′-UTR sequence of the HA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HEMAGGLUTININ Point mutation Translation efficiency 5′-untranslated region
原文传递
脱氧核酶在转基因肝癌细胞中对HCV5′-非编码区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5
2
作者 于乐成 王升启 +3 位作者 顾长海 陈忠斌 毛青 刘鸿凌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 观察特异性脱氧核酶 (DRz)在丙型肝炎病毒 (HCV) 5′ 非编码区 (5′ NCR)转基因肝癌细胞株中对靶RNA的抑制活性。方法 采用 5′ GGCTAGCTACAACGA 3′基序为活性中心 ,分析HCV 5′ NCR中符合 5′…R↓Y… 3′(R =A/G ,Y =U/C)特... 目的 观察特异性脱氧核酶 (DRz)在丙型肝炎病毒 (HCV) 5′ 非编码区 (5′ NCR)转基因肝癌细胞株中对靶RNA的抑制活性。方法 采用 5′ GGCTAGCTACAACGA 3′基序为活性中心 ,分析HCV 5′ NCR中符合 5′…R↓Y… 3′(R =A/G ,Y =U/C)特征的位点及 5′ NCR的二级结构以确定靶位 ,设计并合成HCV靶向性脱氧核酶DRz 2 32、DRz 12 7、DRz 84、DRz1以及对应的两端被硫代修饰的DRz(TDRz)和活性中心区人工突变的硫代DRz(MDRz)。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导入HCV 5′ NCR及部分C区 (5′ NCR C)的转基因肝癌细胞株HepG2 .970 6 中 ,作用一定时间后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 ,计算抑制率。选择抑制率较高者进行时效关系的观察和不同浓度抑制效果的比较。结果 各DRz和对应TDRz的活性无明显差别。DRz 12 7/TDRz 12 7和DRz1/TDRz1的抑制活性相对较高 ,终浓度为 0 .5 μmol/L作用 2 4h抑制率分别达 5 3.2 % / 5 0 .6 %和 4 4 .7% / 4 3.3%。各DRz/TDRz的抑制率均高于对应的MDRz ,其中DRz 12 7/TDRz 12 7与MDRz 12 7(4 1.2 % )相比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在 0 .2 5~ 0 .75 μmol/L范围 ,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高。在所观察的时间点中 ,加药后 2 4h抑制率最高 ,3d后抑制率显著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酶 转基因肝癌细胞 HCV5′ 非编码区 抑制活性 基因疗法 肝癌
原文传递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Echovirus 19 Isolated From an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in Shandong Province of China 被引量:22
3
作者 ZHEN ZHU WEN-BO XU +6 位作者 AI-QIANG XU HAI-YAN WANG YONG ZHANG LI-ZHI SONG Hui-LiYANG YANLI FENGJI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21-328,共8页
To elucidate the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and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Echovirus 19 (El9) isolates collected from an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in Tai'an city of Sha... To elucidate the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and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Echovirus 19 (El9) isolates collected from an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in Tai'an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of China from July to September, 2003. Methods Thirty seven Echovirus 19 isolates were isolated from stool specimens and throat swabs collected during the outbreak, then major capsid (VP1) genomic sequence was determined, and phylogenetic tree was done based on the VP1 sequences among these 37 and other El9 viruses deposited in the Genbank. Also a representative strain named CHN-SD03-TN12 was selected for sequencing of 5′-untranslated regions (5′-UTR). Results The identity rate was about 98.9%-100% among all these 37 El9 viruses.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37 El9 isolates and other strains reported were also depicted. The identity rate was about 78.4%-78.9% compared with El9 reference strain Burke. The substitutions in the sequence of 5′-UTR resulted in changes in the conjectural properties of 5′-UTR of El9 viruses. Condusion The genetic features of El9 viruses isolated during the outbreak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2003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 genetic and antigenic drift that changes the virulence of the Shandong isolates, but the molecular changes in Shandong El9 viruses contributing to their phenotype remain to be further illuminated. However, the sequence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substantiate the changes taken place in capsid VPI and 5′UTR regions. These substitutions may contribute to their tropism and virulence, and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erovirus 19(E19)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Molecular epidemiology 5′ untranslated regions(5′-UTR) B-C loop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周晓燕 朱伟萍 +4 位作者 张太明 李小妹 金爱萍 孙孟红 朱雄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 观察中国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中bcl 6基因 5′非编码区的突变情况 ,并探讨其作用。方法 选用bcl 6基因 5′非编码区的高频突变区 2对引物 ,对 3 8例DLBCL、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5例滤泡性淋巴瘤及 5例T细胞淋巴瘤标... 目的 观察中国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中bcl 6基因 5′非编码区的突变情况 ,并探讨其作用。方法 选用bcl 6基因 5′非编码区的高频突变区 2对引物 ,对 3 8例DLBCL、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5例滤泡性淋巴瘤及 5例T细胞淋巴瘤标本 ,于显微镜下提取淋巴瘤细胞 ,做聚合酶链反应 (PCR)、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在 2例淋巴结反应增生的边缘区、5例T细胞淋巴瘤及 5例滤泡性淋巴瘤中均未发现有该范围内的突变 ,1例反应性增生的生发中心细胞中有突变 ,3 8例DLBCL中 7例 ( 18.4% )有突变。突变类型主要是碱基替代和点插入。结论 在中国人DLBCL中bcl 6非编码区的突变阳性率较低 (与国外资料比较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BCL-6基因 基因突变 化疗 PCR
原文传递
奶牛乳脂性状候选基因EEF1D突变位点功能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蒋秋斐 蔡正云 +3 位作者 黄增文 冯小芳 张娟 顾亚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55-1159,共5页
提高乳脂含量、提升奶质已成为当前奶牛业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前期经GWAS方法研究发现,EEF1D基因5′非翻译区(5′-UTR)的G/A突变与乳脂率极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对候选基因EEF1D的突变位点进行功能分析,首先通过人工合成获得了EEF1D基... 提高乳脂含量、提升奶质已成为当前奶牛业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前期经GWAS方法研究发现,EEF1D基因5′非翻译区(5′-UTR)的G/A突变与乳脂率极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对候选基因EEF1D的突变位点进行功能分析,首先通过人工合成获得了EEF1D基因突变型与野生型片段,并在细胞水平上对其开展了功能验证实验。研究发现,EEF1D基因5′-UTR的G/A突变引起Sp3转录起始位点后移33 bp,并且突变型的活性大约是野生型的3倍。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可改变转录因子的转录起始位点,从而使EEF1D的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含量 EEF1D基因 5′非翻译区(5′-UTR) SP3 突变型
下载PDF
小麦抗逆相关基因TaSAP1的5′非翻译区内含子功能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常建忠 董春林 +7 位作者 张正 乔麟轶 杨睿 蒋丹 张彦琴 杨丽莉 吴佳洁 景蕊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11-1318,共8页
逆境相关蛋白(stress associated protein,SAP)是植物中一类具有A20/AN1锌指结构域的蛋白,而A20/AN1锌指蛋白主要参与植物逆境响应。小麦中TaSAP1基因参与植株对各种逆境的响应,其5′非翻译区含有2个内含子(5'untranslated region i... 逆境相关蛋白(stress associated protein,SAP)是植物中一类具有A20/AN1锌指结构域的蛋白,而A20/AN1锌指蛋白主要参与植物逆境响应。小麦中TaSAP1基因参与植株对各种逆境的响应,其5′非翻译区含有2个内含子(5'untranslated region intron,5UI)。本研究利用重叠PCR,构建了TaSAP1的2个5UI缺失突变的表达载体,并转化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通过分析GUS活性,研究TaSAP1启动子及其5UI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TaSAP1启动子P1可受干旱、低温和外源ABA胁迫上调表达,表达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0、6和4倍。TaSAP1基因2个5UI对启动子活性至关重要,2个5UI同时突变可致P1失活;Intron-1缺失突变导致P1活性降低约2.7倍(P<0.05),但不影响P1对逆境胁迫的响应;Intron-2缺失突变导致P1失去对干旱、低温和外源ABA的响应能力。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TaSAP1 5UI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改善作物抗逆性提供了重要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5′非翻译区内含子 启动子 GUS定量分析
下载PDF
人类珠蛋白相关基因上游开放阅读框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叶宇华 张倩倩 +4 位作者 钟建美 黎倚红 张立 喻秋霞 徐湘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240,共9页
β-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珠蛋白生成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γ珠蛋白基因的开放表达和胎儿血红蛋白的合成,是缓解β地中海贫血病人临床表型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针对202个血红蛋白相关调控基因或mi RNA,对1802个β-地中海贫血症... β-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珠蛋白生成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γ珠蛋白基因的开放表达和胎儿血红蛋白的合成,是缓解β地中海贫血病人临床表型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针对202个血红蛋白相关调控基因或mi RNA,对1802个β-地中海贫血症患者进行了目标区域捕获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检测出了所有捕获区域内的突变。进一步对位于5′端非编码区(5′untranslated region,5′UTR)的突变进行系统扫描,共计寻找到41个影响u ORF(upstream open reading frame,u ORF)有或无的功能性突变。从中选取了CHTOP基因(chr1:153606541 C>T)和TGFB1基因(chr19:41859418 G>A)的两个突变,通过定点诱变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在体外证实这两个突变均可显著地改变下游基因的表达。该研究结果为β-地中海贫血症临床表型的精确诊断提供了潜在的筛查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突变 5′端非编码区 上游开放阅读框
下载PDF
深圳地区手足病肠道病毒5′端非编码区部分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寿斌 廖华 +2 位作者 黄呈辉 李婉华 谭庆瑜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 :分析深圳地区手足口病病人肠道病毒 (EV) 5′端非编码区 (5′UTR)部分基因序列 ,了解本地区手足口病病人EV感染的基因型。方法 :设计特异性引物 ,建立检测EV的RT PCR方法 ,对临床疑诊为EV感染的病人的粪便和 /或咽拭子、脑脊液标... 目的 :分析深圳地区手足口病病人肠道病毒 (EV) 5′端非编码区 (5′UTR)部分基因序列 ,了解本地区手足口病病人EV感染的基因型。方法 :设计特异性引物 ,建立检测EV的RT PCR方法 ,对临床疑诊为EV感染的病人的粪便和 /或咽拭子、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 ,并对 5例典型手足口病病人中分离株的PCR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 :分离出的 5株EV 5′UTR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85 .5 %~ 99.3% ,与EV71BrCr原株、CVA9、CVA16和CVB3同源性为 86 .3%~ 93.3%。结论 :深圳地区手足口病EV 5′UTR与几种常见的肠道病毒血清型同源性均较高 ,提示可能存在多种基因型的肠道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 手足口病 5′端非编码区 序列分析 分子生物学 深圳市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食管癌患者血浆凝血酶活性及病理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1 位作者 张利利 韩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7-444,共8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基因3′非翻译区G20210A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5′非翻译区C399T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食管癌患者血浆凝血酶活性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依据TNM分期,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食管...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基因3′非翻译区G20210A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5′非翻译区C399T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食管癌患者血浆凝血酶活性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依据TNM分期,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食管癌TNMⅠ期~Ⅳ期及TNM 0期患者各198例,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凝血酶活性,并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的凝血酶原基因3′非翻译区G20210A和TFPI基因5′非翻译区C399T多态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估算凝血酶原基因3′非翻译区G20210A和TFPI基因5′非翻译区C399T与食管癌浸润与转移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并分析二者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血浆凝血酶活性和食管癌浸润与转移的影响。结果Ⅰ期组G20210A(GA)、G20210A(AA)、C399T(CT)和C399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4.24%、26.77%、24.24%和25.76%,Ⅱ期组分别为34.34%、37.37%、34.85%和36.36%,Ⅲ期组分别为39.90%、42.93%、40.41%和41.92%,Ⅳ期组分别为45.45%、46.97%、45.35%和46.46,对照组分别为13.64%、14.14%、13.13%和13.64%,各分期组与0期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G20210A(GA)和G20210A(AA)基因型患者的食管癌浸润与转移的风险均显著增加,C399T(CT)和C399T(TT)基因型者食管癌浸润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G20210A(AA)/C399T(TT)基因型者各分期组和0期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07%、14.14%、18.18%、21.71%和1.52%,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G20210A(AA)/C399T(TT)基因型者食管癌浸润与转移的风险显著增加,且两基因型在食管癌浸润与转移中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γ均>1),此外,G20210A(GA)和C399T(TT)之间、G20210A(GA)和C399T(CT)之间及G20210A(AA)和C399T(CT)之间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γ均>1)。各分期患者血浆凝血酶活性明显高于0期组,且各分期组患者之间也有明显差异(P<0.01)。突变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凝血酶原基因3′非翻译区G20210A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5′非翻译区C399T 凝血酶活性 多态现象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基因组5'非编码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晓晶 温红玲 +6 位作者 高峰 许洪芝 司鲁莹 王东旭 宋艳艳 赵丽 王志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7-132,共6页
目的了解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分离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基因组5'非编码区(5'UTR)序列特征,探讨基因组中引起神经毒性作用的候选位点。方法从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EV71,运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8个病毒株的5'... 目的了解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分离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基因组5'非编码区(5'UTR)序列特征,探讨基因组中引起神经毒性作用的候选位点。方法从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EV71,运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8个病毒株的5'UTR区,运用DNAstar和MEGA 4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8个病毒株5'UTR区核苷酸为741~745 nt,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97.0%~99.9%,8个病毒株的5'UTR区与C4亚型的同源性最高。序列比对发现,在5'UTR区第265 nt及703 nt处出现了核苷酸的突变(G265A,G703T)。遗传进化分析显示,8个病毒株序列与C4亚型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结论此8个病毒株为C4亚型,核苷酸突变(G265A,G703T)可能与EV71的致神经毒性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5'非编码区 遗传进化分析 神经毒性
原文传递
细胞信号肽酶复合体亚基1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复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慧君 董文丽 +5 位作者 郭妍婷 袁圆圆 陈俊贞 杨莉 冉多良 付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70-1876,共7页
旨在探明信号肽酶复合体亚基1(signal peptidase complex subunit 1,SPCS1)影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复制的作用。使用Benchling和CHOPCHOP等平台设计靶向SPCS1基因的sgRNA,克隆至慢病毒载体lentiCRISPR ... 旨在探明信号肽酶复合体亚基1(signal peptidase complex subunit 1,SPCS1)影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复制的作用。使用Benchling和CHOPCHOP等平台设计靶向SPCS1基因的sgRNA,克隆至慢病毒载体lentiCRISPR v2,连同包装质粒pSPAX2和pMD2.G转染至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包装慢病毒并感染MDBK细胞,用嘌呤霉素筛选5代后获得敲低SPCS1蛋白后稳定表达的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SPCS1蛋白表达的情况;使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分析检测BVDV感染SPCS1蛋白敲低细胞不同时间后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mRNA的水平和双链RNA(double-stranded,dsRNA)积累,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BVDV致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情况,根据Reed-Muench方法测定病毒滴度变化情况。结果:Western blot检测SPCS1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成功构建SPCS1敲低(knockdown,KD)细胞;BVDV感染SPCS1 KD细胞后与对照Scramble相比,BVDV 5′UTR mRNA水平和dsRNA量均显著性降低(P<0.01),CPE现象推迟并减弱,子代病毒滴度显著性下降(P<0.01),最高降低95.8%。SPCS1敲低后显著性影响BVDV复制,为BVDV防控新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肽酶复合体亚基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5′非翻译区 双链RNA 复制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5′非翻译区一茎环结构的功能解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嘉琦 高飞 +1 位作者 刘萍 袁世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28-1434,共7页
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北美株感染性克隆为平台进行反向遗传操作,利用突变PCR将5′非翻译区(5′UTR)中部分一级序列进行系列突变,以改变5′UTR二级结构中的一保守茎部结构,从而解析PRRSV5′UTR中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通过DNA转... 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北美株感染性克隆为平台进行反向遗传操作,利用突变PCR将5′非翻译区(5′UTR)中部分一级序列进行系列突变,以改变5′UTR二级结构中的一保守茎部结构,从而解析PRRSV5′UTR中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通过DNA转染MARC-145细胞观察突变体克隆的感染性,并通过免疫荧光及Northern blot来研究拯救后突变病毒的复制、转录特性,以及通过空斑形态学分析突变病毒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PRRSV5′UTR中保守茎部结构的二级结构与病毒的拯救无直接关系,但其一级核苷酸序列却是PRRSV病毒复制所必需的,作者还找到直接调控病毒复制的核心位点。由此证实了5′UTR中调控PRRSV复制过程的必需序列,为进一步解析PRRSV复制过程的调控元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5′UTR 高级结构与功能 病毒复制 基因表达调控
下载PDF
郑州与北京地区HCV5′-非编码区酶切基因分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青田 李新月 +2 位作者 熊飞升 杜绍财 陶其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770-1772,共3页
目的 探讨郑州与北京地区丙型肝炎病毒 (HC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分别对郑州地区的 90例抗 -HCV阳性献血员及北京地区 2 6 9例肝炎患者血清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RT- nested- PCR)进行 HCV RNA检测 ,其中郑州地区 80例呈 HCV... 目的 探讨郑州与北京地区丙型肝炎病毒 (HC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分别对郑州地区的 90例抗 -HCV阳性献血员及北京地区 2 6 9例肝炎患者血清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RT- nested- PCR)进行 HCV RNA检测 ,其中郑州地区 80例呈 HCV RNA阳性 ,北京地区 5 6例呈 HCV RNA阳性 ,并对两地区病例的阳性 PCR产物进行5′-非编码区 (5′- NCR)酶切基因分型。结果 郑州地区 HCV 型感染 5 5例 (6 8.8% ) ,HCV 型感染 2 1例 (2 6 .2 % ) ,HCV / 型混合感染 4例 (5 .0 % )。北京地区 HCV 型感染 4 9例 (87.5 % ) ,HCV 型感染 7例 (12 .5 % ) ,无 HCV / 型混合感染。结论  HCV 型感染是郑州地区的优势株 ,其次是 HCV 型 , / 型混合感染较少见。而北京地区主要以 HCV 型为主 ,HCV 型感染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 北京 HCV5′-非编码区 基因分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丙型肝炎病毒 酶切法
下载PDF
骨桥蛋白在肝癌细胞中转录后调控的研究
14
作者 秦宝山 张金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3548-3550,共3页
目的分离鉴定在肝癌细胞HepG2和Hep3B中与骨桥蛋白(OPN)5′非翻译区(5′-UTR)结合后在转录后水平调节OPN mRNA的稳定性的mRNA结合蛋白。方法利用亲和纯化的方法分离和纯化OPN 5′UTR结合蛋白,质谱分析消化后的片段以鉴定蛋白;Hep3B细胞... 目的分离鉴定在肝癌细胞HepG2和Hep3B中与骨桥蛋白(OPN)5′非翻译区(5′-UTR)结合后在转录后水平调节OPN mRNA的稳定性的mRNA结合蛋白。方法利用亲和纯化的方法分离和纯化OPN 5′UTR结合蛋白,质谱分析消化后的片段以鉴定蛋白;Hep3B细胞瞬时转染真核细胞翻译延长因子1A(EF1A)siRNA抑制EF1A,HepG2细胞瞬时转染(pcDNA3.1+EF1A)质粒过表达EF1A,Western blot检测OPN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OPN mRNA半衰期的变化。结果质谱分析法确认此结合蛋白为EF1A。在HepG2细胞中过表达EF1A能通过加速OPN mRNA的降解而降低OPN表达;在Hep3B细胞中利用siRNA技术下调EF1A的表达能增强OPN mRNA的稳定性,进而增强OPN的表达。结论 EF1A作为一个去稳定因素作用于OPN 5′UTR,至少部分决定了Hep3B和HepG2细胞中OP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5′非翻译区 肽链延伸 翻译 RNA稳定性 骨桥蛋白
下载PDF
中国不同地区庚型肝炎病毒5′非编码区基因异质性分析
15
作者 闻守宾 谭文杰 +1 位作者 伊瑶 詹美云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9-113,共5页
为分析庚型肝炎病毒(HGV)5′非编码区(5′UTR)基因的异质性,确定中国不同地区HGV主要流行株的特点及其分布,本研究对来自江西、湖南、河南、河北、甘肃等地9株HGV5′UTR区进行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通过对5′... 为分析庚型肝炎病毒(HGV)5′非编码区(5′UTR)基因的异质性,确定中国不同地区HGV主要流行株的特点及其分布,本研究对来自江西、湖南、河南、河北、甘肃等地9株HGV5′UTR区进行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通过对5′UTR区154个核苷酸区段的序列进行分析,并与文献报导的其它25株(16株中国HGV、9株国外代表株)相应区段进行比较与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不同地区HGV5′UTR区基因存在一定异质性,但不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2)对34株HGV5′UTR区的系统树分析,可分为3组,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3)绝大多数(除1株外)中国HGV分离株皆分在第三组,并可分为二个亚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型肝炎病毒 5'非编码区 异质性
下载PDF
2a型丙型肝炎病毒5′非编码区的RACE扩增及二级结构的分析
16
作者 秦兆习 丛旭 +3 位作者 蒋栋 哈明昊 陈红松 魏来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 获得真全长中国大陆 2a型丙型肝炎病毒 (HCV) 5′非编码区 (5′UTR)cDNA ,并分析其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 ,为进一步研究其在HCV复制、翻译中的调控机制、开发新的抗HCV药物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联... 目的 获得真全长中国大陆 2a型丙型肝炎病毒 (HCV) 5′非编码区 (5′UTR)cDNA ,并分析其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 ,为进一步研究其在HCV复制、翻译中的调控机制、开发新的抗HCV药物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联合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初步筛选出 1例 2a型HCV感染者 ,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 (RACE)扩增出一条约 80 0bp的cDNA片段 ,A T克隆 ,用RFLP与PCR鉴定重组子 ,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定插入子序列 ,RNAdraw预测二级结构。结果 RACE法获得真全长 2a型HCV 5′端序列。 5个克隆中 ,3个克隆含全长 5′UTR序列 ,与HCV 1,HC C2 ,HC J6 ,HC J8相比 ,同源性分别为 93.6 %~ 94 .4 % ,92 .1%~ 93.0 % ,98.8%~99 .7% ,96 .2 %~ 96 .5 % ,与 2a型标准株HC J6相比 ,2 1,170 ,2 2 2 ,2 4 7,339位不同 ,分别为G ,A ,C ,C ,T ,但这些突变不影响其二级结构。另外 2个克隆为 5′端缺失突变株 ,分别缺失 5 4bp和 14 4bp。结论 RACE技术快速、有效、实用 ,可有效获得病毒基因组的末端序列 ;依此获得中国大陆 2a型HCV的 5′UTRcDNA ;在感染者血液中存在 5′端部分缺失的HCV基因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型丙型肝炎病毒 二级结构 丙型肝炎 5'非编码区 序列分析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 一级结构
原文传递
茶尺蠖小RNA病毒5′端非编码区的克隆和测序及与哺乳动物小RNA病毒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小纯 张珈敏 +3 位作者 蒋洪 俞海洋 谭莉 胡远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3-578,共6页
用Trizol从纯化的茶尺蠖Ectropisoblique小RNA病毒 (EoPV)中提取病毒基因组RNA ,逆转录后加poly(dT) ,然后进行两步PCR扩增基因组 5′端。克隆测序后 ,对其 5′端非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 ,发现具有哺乳动物小RNA病毒的 5′端非编... 用Trizol从纯化的茶尺蠖Ectropisoblique小RNA病毒 (EoPV)中提取病毒基因组RNA ,逆转录后加poly(dT) ,然后进行两步PCR扩增基因组 5′端。克隆测序后 ,对其 5′端非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 ,发现具有哺乳动物小RNA病毒的 5′端非编码区的一些特征 :A T含量丰富、起始密码子上游AUG和小顺反子多。利用mfold预测了EoPV 5′端非编码区的二级结构 ,存在4个茎环结构 ,有哺乳动物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IRES)的保守区域 ,即含保守基序GNRA的茎环A和A C丰富的环B及多聚嘧啶区域。据此推测EoPV基因组翻译采用IRES起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小RNA病毒 哺乳动物小RNA病毒 5’端非编码区 结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