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局部黏着斑激酶基因5′UTR及启动子的克隆鉴定
1
作者 李淑锋 王利祥 +1 位作者 张大鹏 华子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为了研究鸡局部黏着斑激酶(FAK)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运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确定了鸡胚成纤维细胞FAK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并发现FAK基因mRNA的5′非翻译区(5′UTR)存在4种剪切形式。分析这4种剪切形式的5′端序列,发现它们都不影... 为了研究鸡局部黏着斑激酶(FAK)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运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确定了鸡胚成纤维细胞FAK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并发现FAK基因mRNA的5′非翻译区(5′UTR)存在4种剪切形式。分析这4种剪切形式的5′端序列,发现它们都不影响蛋白的编码,但可能影响mRNA的翻译效率。另外,将启动子序列935 bp片段克隆构建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Basic中,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测定启动子的转录活性。通过启动子序列系列缩短的克隆,将核心启动子区定位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662至+7的669 bp片段内,该启动子的典型特征是:没有TATA盒,而富含"GC"碱基。以上结果为FAK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提供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黏着斑激酶基因(FAK) 5′翻译(5′utr) 可变剪切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
下载PDF
奶牛乳脂性状候选基因EEF1D突变位点功能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蒋秋斐 蔡正云 +3 位作者 黄增文 冯小芳 张娟 顾亚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55-1159,共5页
提高乳脂含量、提升奶质已成为当前奶牛业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前期经GWAS方法研究发现,EEF1D基因5′非翻译区(5′-UTR)的G/A突变与乳脂率极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对候选基因EEF1D的突变位点进行功能分析,首先通过人工合成获得了EEF1D基... 提高乳脂含量、提升奶质已成为当前奶牛业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前期经GWAS方法研究发现,EEF1D基因5′非翻译区(5′-UTR)的G/A突变与乳脂率极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对候选基因EEF1D的突变位点进行功能分析,首先通过人工合成获得了EEF1D基因突变型与野生型片段,并在细胞水平上对其开展了功能验证实验。研究发现,EEF1D基因5′-UTR的G/A突变引起Sp3转录起始位点后移33 bp,并且突变型的活性大约是野生型的3倍。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可改变转录因子的转录起始位点,从而使EEF1D的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含量 EEF1D基因 5′翻译(5′-utr) SP3 突变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