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8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 被引量:582
1
作者 张小曳 孙俊英 +8 位作者 王亚强 李卫军 张蔷 王炜罡 权建农 曹国良 王继志 杨元琴 张养梅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178-1187,共10页
通过分析雾和霾与气溶胶的联系、维持机制、污染物构成及如何治理等问题,指出我国现今雾-霾问题的主因是严重的气溶胶污染,但气象条件对其形成、分布、维持与变化的作用显著.二次气溶胶(通常占我国小于10μm气溶胶质量浓度的一半以上)... 通过分析雾和霾与气溶胶的联系、维持机制、污染物构成及如何治理等问题,指出我国现今雾-霾问题的主因是严重的气溶胶污染,但气象条件对其形成、分布、维持与变化的作用显著.二次气溶胶(通常占我国小于10μm气溶胶质量浓度的一半以上)形成与变化受气象条件影响大,导致我国霾呈区域性分布的特点.在我国霾最为严重的华北区域,新粒子形成和老化阶段均有有机气溶胶的贡献,与有机物混合后的气溶胶潮解点提前,吸湿增长因子变小.干气溶胶粒子吸湿增长会使在高相对湿度下观测的PM2.5质量浓度"虚高";有约70%的气溶胶粒子与其他类型气溶胶内混合,高浓度矿物气溶胶与污染气体发生非均相化学反应使更多二次气溶胶形成,也使我国雾-霾问题更为复杂.还发现受气溶胶影响的低云较高云中云滴数多但有效半径小,高浓度气溶胶影响的云雾形成机制明显不同于低污染状况,在低过饱和条件下大量大于150nm粒子活化为云雾凝结核,且化学组成对活化有明显影响.由于我国气溶胶浓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较高,仅次于南亚城市,远高于欧洲和美洲的城市与城郊区域,且具有上述变化特点并与云雾的相互作用复杂,导致我国当今的雾和霾都已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人为气溶胶粒子不仅对霾有贡献,还作用于云雾的形成.雾-霾形成后会使到达地面的辐射减少,大气层节稳定度增加,有利于气溶胶不断积聚、凝结和增长,在达到过饱和状况下还产生更多云雾滴,形成"恶性循环"的持续性雾-霾.异常的静稳天气和居高的气溶胶浓度共同造成了2013年1月6~16日我国中东部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对治理雾-霾污染的长期与艰巨性要有充分的科学判断,建议政府对能源结构调整作出抉择,且要不遗余力地对近期可以削减的污染源加大控制力度.污染控制需要区域共同参与,应有国家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气溶胶化学组成 污染来源 控制对策
原文传递
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 被引量:424
2
作者 马丽梅 张晓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31,共13页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中国31个省份本地与异地之间雾霾污染的交互影响问题以及经济变动、能源结构影响。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污染的高聚集区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以及与...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中国31个省份本地与异地之间雾霾污染的交互影响问题以及经济变动、能源结构影响。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污染的高聚集区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以及与这两大经济增长极相连接的中部地区,本文认为产业转移是其重要原因,产业转移加深了地区间经济与污染的空间联动性,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显现。建立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回归模型,发现污染水平与能源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变动息息相关。此外,雾霾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倒"U"型关系并不存在或还未出现,即随人均GDP的持续增长,污染水平不断上升。综合实证分析得到,邻近地区的产业转移所换取的环境质量改善仅仅是短期的。由于污染溢出的存在,环境规制更严格的地区,如北京、天津等地不能获得其规制的全部利益。治理雾霾,区域间联防联控势在必行。长期看,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优化产业结构是治理雾霾的关键,而短期看,减少劣质煤的使用是较为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结构 PM2 5 空间溢出效应 产业转移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冬春PM_(2.5)和PM_(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360
3
作者 赵晨曦 王云琦 +2 位作者 王玉杰 张会兰 赵冰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8-427,共10页
北京2012~2013年的冬春多次出现雾霾天气,可吸人颗粒物(PM10)污染严重.而PM2.5作为PM10中粒径较小的部分,在PM10中所占比重越高,污染越严重.因此,本研究选取了能够覆盖北京所有区县的30个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监测点,对该地... 北京2012~2013年的冬春多次出现雾霾天气,可吸人颗粒物(PM10)污染严重.而PM2.5作为PM10中粒径较小的部分,在PM10中所占比重越高,污染越严重.因此,本研究选取了能够覆盖北京所有区县的30个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监测点,对该地区的PM2.5和PM10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其空间差异特征和时间性变化特征.普通克里格插值(OriginalKriging)法得到的北京地区冬、春季颗粒物浓度分布图显示,颗粒物浓度从北部山区到南部地区逐渐递增,在中心城区处,西部高于东部,且局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颗粒物浓度月变化曲线呈单峰单谷型,1月最高,4月最低;逐日变化反映了PM2.5和PM10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日变化呈双峰趋势.本文选取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级)、降水量(mm)等气象因子,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各个气象因子对大气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北京冬季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分别与气温、相对湿度正相关,与风速负相关,风速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PM10 污染水平 时空分布 气象条件
原文传递
雾霾重污染期间北京居民对高浓度PM_(2.5)持续暴露的健康风险及其损害价值评估 被引量:261
4
作者 谢元博 陈娟 李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开展短期内高浓度空气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以及健康经济损失研究,对推进城市大气污染防控,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研究选择2013年1月发生的北京市雾霾重污染事件,采用泊松回归模型评价全市居民... 开展短期内高浓度空气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以及健康经济损失研究,对推进城市大气污染防控,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研究选择2013年1月发生的北京市雾霾重污染事件,采用泊松回归模型评价全市居民对10~15日高浓度PM2.5 暴露的急性健康损害风险,并采用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估算人群健康损害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短期高浓度PM2.5 污染对人群健康风险较高,约造成早逝201例,呼吸系统疾病住院1056例,心血管疾病住院545例,儿科门诊7094例,内科门诊16881例,急性支气管炎10132例,哮喘7643例.相关健康经济损失高达4.89亿元(95%CI:2.04~7.49),其中早逝与急性支气管炎、哮喘三者占总损失的90%以上.建议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健康终点的健康风险进行健康预警并开展及早医学干预,以降低类似空气重污染事件给居民健康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居民 高浓度暴露 PM2 5 健康风险 损害价值评估
原文传递
中国PM_(2.5)跨区域传输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37
5
作者 薛文博 付飞 +4 位作者 王金南 唐贵谦 雷宇 杨金田 王跃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1-1368,共8页
基于CAMx空气质量模型的颗粒物来源追踪技术(PSAT)定量模拟了全国PM2.5及其化学组分的跨区域输送规律,建立了全国31个省市(源)向333个地级城市(受体)的PM2.5及其化学组分传输矩阵.基于此传输矩阵,从区域、省、城市3个空间尺度解析了PM2.... 基于CAMx空气质量模型的颗粒物来源追踪技术(PSAT)定量模拟了全国PM2.5及其化学组分的跨区域输送规律,建立了全国31个省市(源)向333个地级城市(受体)的PM2.5及其化学组分传输矩阵.基于此传输矩阵,从区域、省、城市3个空间尺度解析了PM2.5及其主要组分,包括一次PM2.5、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的空间来源.结果表明,跨区域传输对重点区域、省及京津冀典型城市的PM2.5污染均有显著贡献,其中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及成渝城市群PM2.5年均浓度受区域外省市的贡献分别达到22%、37%、28%、14%;海南、上海、江苏、浙江、吉林、江西等省PM2.5年均浓度受省外源贡献超过45%;北京、天津、石家庄PM2.5年均浓度受省外源影响分别达到37%、4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CAMX PSAT 传输矩阵
下载PDF
大气PM_(2.5)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1
6
作者 郭新彪 魏红英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171-1177,共7页
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模式的转变,大气PM2.5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的首要污染物.目前,国内外对大气颗粒物健康影响的研究重点也逐渐以粒径较小且毒性较大的PM2.5为主.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大气PM2.5的健康影响进行概述,以加深公众对大气PM2.5健康... 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模式的转变,大气PM2.5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的首要污染物.目前,国内外对大气颗粒物健康影响的研究重点也逐渐以粒径较小且毒性较大的PM2.5为主.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大气PM2.5的健康影响进行概述,以加深公众对大气PM2.5健康危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大气污染 健康影响 机制
原文传递
1992-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200
7
作者 安传艳 李同昇 +1 位作者 翟洲燕 付强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86-1200,共15页
借助CiteSpace软件,选取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对1992-2016年间中国乡村旅游研究文献分析发现:虽然乡村旅游研究文献众多,但尚未形成紧密的学术团队,学者相互认可度较低;研究机构学术合作网络较... 借助CiteSpace软件,选取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对1992-2016年间中国乡村旅游研究文献分析发现:虽然乡村旅游研究文献众多,但尚未形成紧密的学术团队,学者相互认可度较低;研究机构学术合作网络较为松散。在时间序列上,25年来中国乡村旅游研究可划分为萌芽阶段(1992-1998年)、初步多元化阶段(1999-2005年)、快速多元化阶段(2006-2012年)和深入研究阶段(2013年-)。在研究内容上,政策导向性明显,研究主题紧跟国家政策变化呈现多样性;经济视角是主线,发展对策、模式类研究成果较多;生态理念贯穿始终,学界对乡村生态旅游一直较为重视。整体来说,学科研究呈现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农学等多学科参与的特征;研究价值诉求从以消费者为主逐步转向社区居民,全面人文关怀凸显;最近几年,学者结合现实问题对乡村旅游发展及研究反思增多。今后,从问题出发开展多学科、多技术和多机构合作,对乡村旅游存在的哲学基础和基本理论,产业转型升级及土地利用等现实问题,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地社会空间问题以及多样化发展的对策探索等方面的研究将成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研究特征 主题演变 CITESPACE 5.0 中国
原文传递
成都城区PM_(2.5)季节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53
8
作者 张智胜 陶俊 +5 位作者 谢绍东 周来东 宋丹林 张普 曹军骥 罗磊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947-2952,共6页
于2009—2010年各季节典型月在成都城区采集了大气PM2.5样品,对PM2.5的质量浓度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含碳组分、水溶性无机离子和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成都城区PM2.5平均质量浓度高达(165.1±85.1)μg·m-3,是国家环境空气质... 于2009—2010年各季节典型月在成都城区采集了大气PM2.5样品,对PM2.5的质量浓度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含碳组分、水溶性无机离子和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成都城区PM2.5平均质量浓度高达(165.1±85.1)μg·m-3,是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年均PM2.5限值的4.7倍.OC、EC和水溶性二次离子(SO2-4,NO-3和NH+4)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2.6±10.2)μg·m-3,(9.0±5.4)μg·m-3和(62.8±44.3)μg·m-3,分别占PM2.5浓度的13.7%、5.5%和38.0%.PM2.5及其主要化学成分浓度季节特征明显,即秋冬季高于春夏季.利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PMF)对成都城区PM2.5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土壤尘及扬尘、生物质燃烧、机动车源和二次硝酸盐/硫酸盐的贡献率分别为14.3%、28.0%、24.0%和31.3%.就季节变化而言,生物质燃烧源贡献率在四个季节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土壤尘及扬尘的贡献率在春季显著提高;机动车源的贡献率在夏季中表现突出;而二次硝酸盐/硫酸盐的贡献率在秋冬季中则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PM2 5 碳气溶胶 水溶性无机离子 源解析
原文传递
京津冀大气霾污染及控制策略思考 被引量:150
9
作者 王跃思 姚利 +3 位作者 刘子锐 吉东生 王莉莉 张军科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年第3期353-363,共11页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大气霾污染问题同时凸显,尤其是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典型区域。文章以北京2013年1月霾污染过程为案例,分析了京津冀大气霾污染的现状、形成机制以及来源组成,并从政治智慧、管理创...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大气霾污染问题同时凸显,尤其是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典型区域。文章以北京2013年1月霾污染过程为案例,分析了京津冀大气霾污染的现状、形成机制以及来源组成,并从政治智慧、管理创新、科学支撑和全民参与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控制途径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霾污染 PM2 5 形成机制 控制
原文传递
京津冀区域大气霾污染研究意义、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45
10
作者 王跃思 张军科 +5 位作者 王莉莉 胡波 唐贵谦 刘子锐 孙扬 吉东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8-396,共9页
频发的霾污染是目前京津冀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合理快速发展与防止大气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对国内外典型大气污染事件的产生及治理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结合我国当前霾污... 频发的霾污染是目前京津冀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合理快速发展与防止大气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对国内外典型大气污染事件的产生及治理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结合我国当前霾污染问题产生的特殊性,分析了京津冀区域霾污染研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气候和环境变化、人体健康和区域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阐述了京津冀霾污染现象频发的主要客观要素和内在原因,并分析了当前研究工作中的不足。最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推测了京津冀及东亚地区未来大气污染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霾污染 PM2 5 大气环境
原文传递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路线与协同脱除 被引量:136
11
作者 史文峥 杨萌萌 +2 位作者 张绪辉 李水清 姚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308-4318,4513,共11页
文中首先综述了高效烟气脱硝、脱硫和颗粒物脱除技术的发展。考虑到各个烟气净化单元设备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在超低排放路线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兼顾考虑各个污染物装置的协同机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3种现行的超低排放路线,分别是以低低... 文中首先综述了高效烟气脱硝、脱硫和颗粒物脱除技术的发展。考虑到各个烟气净化单元设备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在超低排放路线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兼顾考虑各个污染物装置的协同机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3种现行的超低排放路线,分别是以低低温电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和电袋除尘器为核心可达到"超低排放"的技术路线,已有结果表明在合理配置污染物控制设备的条件下超低排放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PM_(2.5) 超低排放 协同脱除 低低温电除尘器 湿式电除尘器 电袋除尘器
下载PDF
霾天气下南京PM_(2.5)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31
12
作者 杨卫芬 银燕 +1 位作者 魏玉香 陈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7,共6页
2007年6月13日至2008年5月29日期间,对南京大气中PM2.5进行了连续采样,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测定了PM2.5中K、Al、Ca、Pb等30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对比分析了这些元素在霾日与非霾日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PM2.5污染水平较高,年... 2007年6月13日至2008年5月29日期间,对南京大气中PM2.5进行了连续采样,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测定了PM2.5中K、Al、Ca、Pb等30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对比分析了这些元素在霾日与非霾日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PM2.5污染水平较高,年质量浓度均值达103μg/m3.霾日PM2.5质量浓度水平是非霾日的2.35倍.春季霾日前后PM2.5中元素变化特征不明显,秋冬季节霾日元素浓度基本大于非霾日.平均而言,整个采样期间Cu、Se、Hg、Bi等人为污染元素的富集因子均较高,且霾日明显大于非霾日.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霾日PM2.5主要来源于土壤尘、冶金化工尘、化石燃料燃烧、垃圾焚烧及建筑扬尘,贡献率依次为29.21%、20.15%、27.15%、7.09%和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大气细颗粒物(PM2 .5) 元素 因子分析
下载PDF
细颗粒物(PM_(2.5))与植被关系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22
13
作者 赵晨曦 王玉杰 +1 位作者 王云琦 张会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03-2210,共8页
细颗粒物即PM2.5,粒径小,沉降困难,危害严重,植被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颗粒物污染。本文从阐述PM2.5的沉降机理出发,分析PM2.5与植被之间的相互作用。植被的阻滞吸收作用对大气颗粒物移除存在积极影响,而过多的空气颗粒物滞留对植物... 细颗粒物即PM2.5,粒径小,沉降困难,危害严重,植被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颗粒物污染。本文从阐述PM2.5的沉降机理出发,分析PM2.5与植被之间的相互作用。植被的阻滞吸收作用对大气颗粒物移除存在积极影响,而过多的空气颗粒物滞留对植物生长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但以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移除为主导作用。以此为基础,从林分尺度-环境特性、单木尺度-树种特性和叶片尺度-颗粒物种类和分布特性这3个角度出发,结合外界影响因素(气象学要素、空气动力学要素、大气颗粒浓度水平、植物物候变化)、气室实验以及滞留颗粒物特征等阐述植被林冠、枝干及叶片等对移除PM2.5的影响。最后,文章指出今后的研究应当向定量化方向发展,注重不同树种移除PM2.5能力的对比分析及系统研究,并针对研究区域确定防治大气PM2.5污染的优势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机理 相互作用 移除 多尺度 PM2 5
原文传递
中国大范围雾霾期间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11
14
作者 吕效谱 成海容 +1 位作者 王祖武 张帆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为分析我国2013年1月份大范围雾霾成因及特点,在收集相关污染物与气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及相关性分析,对雾霾期间我国8个重点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粒径分布,时空变化规律,雾霾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以及雾霾期间各城市大气污... 为分析我国2013年1月份大范围雾霾成因及特点,在收集相关污染物与气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及相关性分析,对雾霾期间我国8个重点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粒径分布,时空变化规律,雾霾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以及雾霾期间各城市大气污染指标的主成分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雾霾期间8个城市PM2.5平均超标2.34倍,11~14号超标最为严重,PM2.5/PM10浓度比值平均为0.72,高湿、逆温、低压、静风等气象条件有利于雾霾的形成,PM2.5与SO2,NO2等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多数城市表现出明显的复合污染特征.此次雾霾是以特殊气象条件为主导的机动车尾气及煤烟型复合污染引起的大范围污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PM2 5 气象条件 机动车尾气 复合污染
原文传递
雾霾污染与人体健康 被引量:112
15
作者 陈仁杰 阚海东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2-344,共3页
近年来,中国多次爆发大面积的雾霾事件,雾霾对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PM2.5污染是导致雾霾的根本原因,从PM2.5及其化学成分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癌症、生殖与神经系统的影响出发,简要回顾了近年来PM2.5及其成分与人体健... 近年来,中国多次爆发大面积的雾霾事件,雾霾对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PM2.5污染是导致雾霾的根本原因,从PM2.5及其化学成分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癌症、生殖与神经系统的影响出发,简要回顾了近年来PM2.5及其成分与人体健康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雾霾健康危害的敏感人群,并对防护雾霾健康危害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PM2 5 健康
下载PDF
上海市PM2.5重金属污染水平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10
16
作者 胡子梅 王军 +1 位作者 陶征楷 陈振楼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99-3406,共8页
为了解上海市大气环境中PM2.5及其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于2012年5~10月对上海市普陀区(PT)、闵行区(MH)和崇明岛(CM)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重金属(Cd、Cr、Cu、Pb、Zn)含量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PM2.5质量浓度介于13.66~143.52μg... 为了解上海市大气环境中PM2.5及其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于2012年5~10月对上海市普陀区(PT)、闵行区(MH)和崇明岛(CM)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重金属(Cd、Cr、Cu、Pb、Zn)含量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PM2.5质量浓度介于13.66~143.52μg·m-3之间,其中,普陀和闵行大气中PM2.5的含量高于崇明岛,且于5月、9月和10月超出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4 h均值75μg·m-3).3个监测点PM2.5中重金属含量的时间分布规律与PM2.5一致;崇明岛PM2.5中Cd、Cu、Pb、Zn的含量整体上低于普陀和闵行,而Cr的含量则较高.5种重金属元素对成年男性的健康风险最大,其次是成年女性,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风险则最小;其中,Cd和Cr的风险指数要高于Cu、Pb、Zn的风险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重金属 污染水平 健康风险评价 上海
原文传递
青岛环境空气PM10和PM2.5污染特征与来源比较 被引量:104
17
作者 吴虹 张彩艳 +4 位作者 王静 宣肇菲 楚翠娟 冯银厂 徐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3-589,共7页
2011—2012年分别在青岛设6个和2个采样点采集PM10和PM2.5样品,分析二者质量浓度及颗粒物中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质量浓度,以研究PM10及PM2.5的污染特征.采用CMB-iteration模型估算法,确定一次源类及二次源类对PM10和PM... 2011—2012年分别在青岛设6个和2个采样点采集PM10和PM2.5样品,分析二者质量浓度及颗粒物中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质量浓度,以研究PM10及PM2.5的污染特征.采用CMB-iteration模型估算法,确定一次源类及二次源类对PM10和PM2.5的贡献,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PM10和PM2.5的污染源.结果表明:青岛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季节变化显著,表现为春、冬季高,夏、秋季低;Na、Mg、Al、Si、Ca和Fe元素主要富集在PM10中,SO42-、NO3-、EC和OC主要富集在PM2.5中;城市扬尘、煤烟尘、建筑水泥尘及海盐粒子等粗粒子在PM10中的分担率较PM2.5中的高,分担率分别为28.7%、17.2%、7.16%及4.47%;二次硫酸盐、二次硝酸盐、机动车尾气尘及SOC(二次有机碳)等在PM2.5中的分担率较PM10中的高,分担率分别为19.3%、8.97%、13.7%及6.07%;由PM10与PM2.5化学组分的分歧系数可见,春、秋季PM10和PM2.5化学构成存在一定差异,而冬、夏季二者的化学构成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 5 源解析 CMB-iteration模型 富集因子 分歧系数
下载PDF
PM_(2.5)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概述 被引量:105
18
作者 孙志豪 崔燕平 《环境科技》 2013年第4期75-78,共4页
主要阐述了我国此次雾霾天气的原因及国内PM2.5监测进展、PM2.5的化学组成和致病机理,以及国内外在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PM2.5较粒径大的颗粒能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质,并越过人体防御屏障进入体内,造成更大的危害。流行病... 主要阐述了我国此次雾霾天气的原因及国内PM2.5监测进展、PM2.5的化学组成和致病机理,以及国内外在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PM2.5较粒径大的颗粒能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质,并越过人体防御屏障进入体内,造成更大的危害。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表明,PM2.5浓度上升能够引起人体心肺疾病发生率、死亡率的显著增加;毒理学相关研究表明,PM2.5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均有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PM2 5 监测 健康 流行病学 毒理学
下载PDF
我国大中型城市秋冬季节雾霾天气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03
19
作者 潘本锋 汪巍 +2 位作者 李亮 李健军 王瑞斌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年第1期33-36,共4页
雾霾天气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秋冬季节的常见天气现象,通过对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相对湿度、风速、气温等气象要素以及PM2.5质量浓度等环境要素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雾霾天气是由气象要素和环境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较高的相对湿度和静风是... 雾霾天气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秋冬季节的常见天气现象,通过对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相对湿度、风速、气温等气象要素以及PM2.5质量浓度等环境要素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雾霾天气是由气象要素和环境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较高的相对湿度和静风是雾霾天气形成的基本气象条件,在此条件下容易使空气中水汽出现过饱和而凝结成雾;另一方面容易使颗粒物迅速累积,由于颗粒物对可见光的散射消光作用,造成能见度下降,则形成霾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PM2 5 成因
下载PDF
武汉市城区大气PM_(2.5)的碳组分与源解析 被引量:99
20
作者 成海容 王祖武 +3 位作者 冯家良 陈宏玲 张帆 刘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74-1579,共6页
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碳组分(OC,EC)是影响大气能见度、气候变化以及人体健康的重要污染物,研究大气颗粒物及其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各类典型污染源对大气细颗粒物及碳组分的贡献,对于认识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状况,控制细颗粒物的污染,... 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碳组分(OC,EC)是影响大气能见度、气候变化以及人体健康的重要污染物,研究大气颗粒物及其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各类典型污染源对大气细颗粒物及碳组分的贡献,对于认识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状况,控制细颗粒物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利用大流量PM2.5采样器采集武汉市大气细颗粒物样品并对其碳组分进行测定。武汉市城区大气中PM2.5、OC和EC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27±48.7)、(19.4±10.5)和(2.9±1.48)μg·m-3。其PM2.5的浓度处于我国主要城市的中等偏高水平,而OC、EC的浓度则属中等偏下水平,但均高于国外城市。武汉市大气PM2.5质量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呈现出秋季>冬季>夏季的趋势,是气象因素和污染源排放综合影响的结果。OC浓度和EC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69),表明二者存在来源联系。OC/EC的比值为6.7,指示武汉市大气中OC和EC的来源受汽车尾气排放和生物质燃烧的共同影响。SOA的平均质量浓度值为12.5μg·m-3约占PM2.5平均质量浓度的9.8%,表明SOA对武汉市城区大气PM2.5具有重要贡献。结合PM2.5所含的水溶性离子、微量元素组成,利用正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对武汉市城区大气PM2.5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来源及贡献率分别为机动车源(27.1%)、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26.8%)、工厂排放(26.4%)和生物质燃烧(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PM2 5 OC EC 源解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