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10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娟 崔明亮 +3 位作者 高蕾 杨希 陈雷 金淼 《大型铸锻件》 2021年第1期20-22,共3页
通过对410不锈钢进行热压缩试验,分析了不同变形温度及变形速率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发现相同应变速率的真应力应变曲线,温度越大,真应力越小。不同应变速率的流变曲线,低应变速率下,应力达到... 通过对410不锈钢进行热压缩试验,分析了不同变形温度及变形速率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发现相同应变速率的真应力应变曲线,温度越大,真应力越小。不同应变速率的流变曲线,低应变速率下,应力达到峰值后,将出现下降趋势;而高应变速率下,应力将一直升高,直到达到最大应变量时达到最高。分析热加工图发现在较高的变形温度及较大的应变速率下,材料可加工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0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下载PDF
AISI 410钢膏剂渗硼工艺渗层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石铭霄 王雄栋 +3 位作者 李敬勇 杨志东 茅卫东 倪慧锋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5-250,共6页
通过膏剂渗硼工艺对AISI 410钢进行表面强化,分析了渗硼层的组织形貌,并测试了其硬度、耐磨损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渗硼层主要由FeB、Fe_(2)B相组成,渗硼层/母材的结合界面较平坦;渗硼层外渗区硬度达1400 HV0.5以上,内渗区硬度... 通过膏剂渗硼工艺对AISI 410钢进行表面强化,分析了渗硼层的组织形貌,并测试了其硬度、耐磨损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渗硼层主要由FeB、Fe_(2)B相组成,渗硼层/母材的结合界面较平坦;渗硼层外渗区硬度达1400 HV0.5以上,内渗区硬度达1100 HV0.5以上;渗硼处理后试样表面摩擦因数和截面磨痕面积显著减小,耐磨损性能得到改善;在电化学腐蚀试验中,渗硼试样自腐蚀电位大于母材试样、自腐蚀电流密度小于母材试样,说明渗硼处理降低了AISI 410钢表面的腐蚀倾向,其表面耐蚀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 410 膏剂渗硼 摩擦磨损 电化学测试
原文传递
SUS410半马氏体不锈钢厚壁无缝管内表面裂纹缺陷分析及工艺改进 被引量:2
3
作者 唐科 彭俊 +3 位作者 付克刚 朱萍 向鑫 廖凯 《特殊钢》 2021年第5期46-48,共3页
SUS410半马氏体不锈钢(0.08%~0.15%C,12.5%~13.5% Cr)在生产热轧厚壁无缝钢管时极易产生内表缺陷。通过对Φ139.7 mm × 38.1 mm管内表面裂纹缺陷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裂纹附近δ-铁素体大量析出造成钢的热塑性下降,在变形过程中,... SUS410半马氏体不锈钢(0.08%~0.15%C,12.5%~13.5% Cr)在生产热轧厚壁无缝钢管时极易产生内表缺陷。通过对Φ139.7 mm × 38.1 mm管内表面裂纹缺陷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裂纹附近δ-铁素体大量析出造成钢的热塑性下降,在变形过程中,由于两相区变形不协调,最终在奥氏体和δ-铁素体相界出现裂纹。根据Schaeffler相图,对化学成分进行重新设计,将Cr当量/Ni当量比值由原来缺陷管的4.51降至≤3.0,管坯加热温度由1 200~1 300 ℃降至1 180~1 280 ℃,内表面裂纹缺陷得到有效解决,超声探伤合格率提高至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410 半马氏体 Δ-铁素体 Cr当量/Ni当量
下载PDF
410S21钢高温拉伸性能研究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仙凤 金杰 《上海金属》 CAS 2008年第3期30-34,共5页
对410S21钢进行400℃、500℃、600℃、650℃、700℃温度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高温力学性能试验。利用试验得出的400℃、700℃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数据,在DEFORM-3D平台上对其它温度点进行拉伸试验数值模拟。结果直观地显示了各阶段应... 对410S21钢进行400℃、500℃、600℃、650℃、700℃温度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高温力学性能试验。利用试验得出的400℃、700℃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数据,在DEFORM-3D平台上对其它温度点进行拉伸试验数值模拟。结果直观地显示了各阶段应力应变分布及试样的变形过程,仿真屈服强度、最大抗拉强度等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利用数值模拟可以节省材料,提高效率,节约试验成本。随着有限元软件的不断发展,数值模拟有望部分替代拉伸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0S21 高温拉伸试验 DEFORM-3D平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AISI 410SS钢Ф200mm锻材轴心晶间裂原因分析与工艺改进
5
作者 张军 李造宇 +3 位作者 杨玲 郑振宇 杨娥 伍伟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54,共3页
规格Φ200 mm的AISI 410SS钢生产流程为20t电弧炉冶炼→LF→VD→3t铸锭→锻造。通过对轴心晶间裂的微观形貌、形成机理进行综合分析,钢液凝固过程中心部位置冷却慢导致成分偏析而形成的铁素体增加和夹杂物聚集,最终导致锻材轴心晶间裂... 规格Φ200 mm的AISI 410SS钢生产流程为20t电弧炉冶炼→LF→VD→3t铸锭→锻造。通过对轴心晶间裂的微观形貌、形成机理进行综合分析,钢液凝固过程中心部位置冷却慢导致成分偏析而形成的铁素体增加和夹杂物聚集,最终导致锻材轴心晶间裂。通过对成分进行调整,奥氏体形成元素分别由原0.11C-0.16Ni-0.55Mn增加至0.14C-0.45Ni-0.78Mn和铁素体形成元素由原12.84Cr-0.46Si-0.20Mo-0.0022 Nb减少至11.81Cr-0.31Si-0.10Mo-0.005Nb,铁素体由4%降至0.5%,轴心晶间裂由0.5级降至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 410SS 轴心晶间裂 铁素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