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2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 40/CD 40L与血栓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曹鸿霖 涂传清 《血栓与止血学》 2008年第4期188-190,共3页
动脉血栓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管壁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各种炎症因子共同参与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症(AS)密切相关,而免疫和炎症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近研究发现,CD40与CD40L是一种... 动脉血栓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管壁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各种炎症因子共同参与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症(AS)密切相关,而免疫和炎症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近研究发现,CD40与CD40L是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作为免疫和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信号转导系统,在AS炎症调节中的作用已日益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40/CD 40l 血栓性疾病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及脑梗死的痰证患者血浆sCD 40L水平及单核细胞CD 40表达的研究
2
作者 何小琦 张霄霖 罗承锋 《血栓与止血学》 2010年第5期216-218,221,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肾病及脑梗死的痰证患者血浆sCD 40L水平及单核细胞CD40表达的研究,探讨痰证与炎症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病例,分为糖尿病肾病(DN)痰证组及非痰证组,脑梗死(C1)痰证组及非痰证组,健康对照组,各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肾病及脑梗死的痰证患者血浆sCD 40L水平及单核细胞CD40表达的研究,探讨痰证与炎症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病例,分为糖尿病肾病(DN)痰证组及非痰证组,脑梗死(C1)痰证组及非痰证组,健康对照组,各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sCD 40L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 40的表达。结果无论是脑梗死患者还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其非痰证组与痰证组血浆sCD 40L水平及单核细胞CD 40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脑梗死与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痰证组血浆sCD 40L水平及单核细胞CD 40表达较非痰证组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0L/CD 40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是形成脑梗死与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之一,但无法肯定CD 40L/CD 40介导的炎症是辨证痰证的微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脑梗死 SCD 40l CD 40 痰证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普伐他汀治疗对血浆CD40L、金属蛋白酶-9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00
3
作者 李江 赵水平 +2 位作者 彭道泉 许竹梅 胡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 观察较大剂量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d后金属蛋白酶 9(MMP 9)、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 40配体 (sCD40L)及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 ,以了解短期普伐他汀治疗对斑块稳定和免疫炎症抑制的影响。方法  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目的 观察较大剂量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d后金属蛋白酶 9(MMP 9)、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 40配体 (sCD40L)及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 ,以了解短期普伐他汀治疗对斑块稳定和免疫炎症抑制的影响。方法  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无服用任何调脂药物 ,17例 )和普伐他汀组 ( 40mg/d ,18例 )治疗 ,测定治疗前后sCD40L、MMP 9、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二组治疗前后血脂各组成分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 ,而普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sCD40L、MMP 9及CRP水平分别降低 38%、48%、33%,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在普伐他汀治疗组 ,sCD40L、MMP 9的降低与TC(r =0 0 9,P =0 5 7;r =0 15 ,P =0 38)、LDL C(r =0 0 8,P =0 87;r= 0 0 3 ,P =0 83)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予以 3d的普伐他汀治疗 ,可明显减低血浆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普伐他汀 治疗 CD40l 金属蛋白酶-9 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sICAM-1、sCD40L的影响 被引量:50
4
作者 孙静 寇进 +1 位作者 胡建库 黄辉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肺功能、血清s ICAM-1、sCD40L指标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分别为(50.04±3.38)mm、(40.51±3.24)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96±3.01)mm、(48.26±3.70)mm,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8.64±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2±2.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第一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分别为(1.60±0.43)L、(73.07±6.35)%、(3.74±1.10)L/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9±0.37)L、(64.72±5.88)、(3.02±0.83)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ICAM-1和s CD40L分别为(0.79±0.13)μg/L、(14.53±1.26)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4±0.15)μg/L、(17.06±1.3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4%,略低于对照组的8.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肺功能,调节血清sICAM-1、sCD40L水平,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缬沙坦 慢性心力衰竭 肺动脉高压 心功能 肺功能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D40L变化及其与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关系 被引量:37
5
作者 彭道泉 赵水平 +3 位作者 李毅夫 周宏年 聂赛 李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CD4 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管性黏附分子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CD4 0L(sCD4 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CD4 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管性黏附分子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CD4 0L(sCD4 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浓度。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CD4 0L水平 (3 17± 2 84 )ng/ml显著高于对照 (1 19± 1 0 5 )ng/ml,P <0 0 1和稳定性冠心病患者 (1 6 1± 1 4 6 )ng/ml,P <0 0 5。sCD4 0L水平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呈显著正相关 (r=0 4 13,P <0 0 1)。sCD4 0L水平受甘油三酯 (r =0 2 3,P =0 0 4 1)、载脂蛋白B(r =0 2 4 8,P =0 0 2 7)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因素影响 (r=- 0 2 5 3,P =0 0 2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sCD4 0L水平升高 ,提示其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CD4 0L可能通过上调黏附分子表达而促发急性冠脉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浆 CD40l 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 冠心病
原文传递
针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及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李梦 蔡荣林 +4 位作者 孙旭 胡玲 汪克明 何璐 彭传玉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探讨CD 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针刺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电针组、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及腹腔注射VD3法复制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CD 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针刺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电针组、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及腹腔注射VD3法复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模型。电针组在模型复制成功后针刺"内关""心俞"穴,每日1次,药物组以阿托伐他汀混悬液0.25mg.kg-1.d-1灌胃给药,均治疗2周;电针预处理组在模型复制开始时针刺"内关""心俞"穴,隔日1次,共12周。实验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冠状动脉组织CD 40L、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含量明显升高,HDL含量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组织中CD 40L、MMP-9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1);针刺预处理、药物及针刺治疗均能明显降低血清TC、TG、LDL含量及冠状动脉组织中CD 40L、MMP-9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血清HDL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善TC、TG、LDL含量及CD 40L、MMP-9蛋白表达方面,电针预处理组优于药物组(P<0.01,P<0.05),电针预处理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预防和治疗均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大鼠血清TC、TG、HDL、LDL含量及冠状动脉组织CD 40L、MMP-9蛋白表达,针刺对CD 40L、MMP-9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血脂 冠状动脉T细胞 CD40l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联合比阿培南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炎性因子及血清CD40L和VAC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付明倜 王月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52-2555,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比阿培南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炎性因子及血清CD40L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C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6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81例与对照组81例。对照组给予比阿培南治疗,观...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比阿培南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炎性因子及血清CD40L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C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6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81例与对照组81例。对照组给予比阿培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炎症因子、CD40L和VACM-1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12%)明显高于对照组(71.60%,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t=44.261、39.598,对照组:t=28.403、21.92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和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t=13.158、22.044,均P<0.05)。两组治疗后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高呼气流速(P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t=26.071、40.552、18.710,对照组:t=13.245、15.182、7.400,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和PEF明显高于对照组(t=10.028、25.338、13.200,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和降钙素原(P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t=35.776、37.455、44.854,对照组:t=23.156、20.954、26.018,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IL-6和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9.345、21.422、18.618,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D40L和VACM-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t=38.026、26.998,对照组:t=19.998、14.20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D40L和VAC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6.379、19.200,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比阿培南对重症肺炎患者疗效显著,患者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得到明显改善,且患者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可下调血清CD40L和VACM-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比阿培南 重症肺炎 肺功能 血气分析 炎性因子 CD40l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冠心病相关的炎症新指标OX40L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燃燃 彭道泉 赵水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10-1112,共3页
关键词 OX40l 冠心病患者 慢性炎症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状动脉事件 正常对照血浆 激活T细胞 转基因技术
原文传递
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对血清NF-κB、CD40L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李延辉 陈瑶 +1 位作者 黄莺 郝艳丽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34-338,共5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对血清NF-κB、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辽宁省金秋医院心内四科收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对血清NF-κB、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辽宁省金秋医院心内四科收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每个疗程7 d,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水平、校正QT离散度(QTc)和心率、血清炎性因子、血清NF-κB、CD40L、生命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67%vs.73.33%,χ~2=4.711,P=0.031);QTc高于对照组(t/P=3.023/0.003),心率低于对照组(t/P=3.546/0.001);抗β1、抗β2、抗α1抗体阳性病例明显低于对照组(χ~2/P=5.481/0.019、17.861/0.000、 3.881/0.049);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NF-κB、CD40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P=21.498/0.000、9.146/0.000、 3.959/0.000、18.635/0.000、 4.761/0.000);观察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P=7.275/0.000、10.346/0.000)。结论胺碘酮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血清NF-κB、CD40L表达水平,下调肾上腺素抗体α1、β1及β2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胺碘酮 心律失常 室性 校正QT离散度 核转录因子κB 人可溶性CD40配体
下载PDF
血清sCD40L联合NT-pro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春伟 李轶鹏 +2 位作者 秦文艳 王占胜 刘士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5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联合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52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组。所有研究对...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联合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52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晨起时抽取其空腹状态下静脉血3.0 ml,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sCD40L、NT-proBNP水平进行测定。对比两组血清sCD40L、NT-proBNP水平、不同病变支数与血清sCD40L、NT-proBNP水平间关系及不良心血管事件与血清sCD40L、NT-proBNP水平间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sCD40L(10.54±1.04)ng/ml、NT-proBNP(700.85±631.62)ng/L显著高于对照组[(7.46±0.61)ng/ml、(57.35±37.2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NT-proBNP(831.28±514.11)ng/L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468.02±414.09)ng/L、三支病变组NT-proBNP(1213.51±511.51)ng/L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sCD40L相互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者血清sCD40L(11.44±0.87)ng/ml、NT-proBNP(1050.74±747.86)ng/L明显高于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者[(10.41±1.02)ng/ml、(610.74±576.8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CD40L、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其表达水平与心衰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联合检测两项指标可有效诊断、评估患者病情,预测病情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SCD40l NT-PROBNP 心力衰竭 诊断价值 预后评估
下载PDF
血浆sCD40L、sICAM-1及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细胞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薛峰 颜源 何攀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3期464-46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白细胞分化抗原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及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细胞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BMI、检测孕周等临床一般资料相匹配的重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以及健... 目的探讨血浆白细胞分化抗原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及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细胞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BMI、检测孕周等临床一般资料相匹配的重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以及健康孕妇(对照组)各4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sCD40L、sICAM-1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祖细胞(EPC)、血管生成性T细胞(Tang)含量,比较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子痫前期组的血浆sICAM-1、sCD40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重度子痫前期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及轻度子痫前期组EPC、Tang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上述指标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健康对照组孕妇血浆EPC细胞含量与Tang细胞含量、血浆sICAM-1水平与sCD40L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EPC细胞含量和Tang细胞含量呈正相关(r=0.654,P<0.05),且两组孕妇血浆sICAM-1水平与sCD40L水平也呈正相关(r=0.624;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EPC和Tang细胞含量明显降低,而血浆sICAM-1、sCD40L水平显著升高,二者可能通过诱发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影响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血浆sCD40L、sICAM-1及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细胞水平变化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 可溶性CD40配体 T淋巴细胞亚群 内皮祖细胞 子痫
下载PDF
CD40L、TNF-a、hs-CRP在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12
作者 胡克诚 孙先义 +1 位作者 朱新庆 李丕宝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CD40配体(CD40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变化以及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并住院接受...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CD40配体(CD40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变化以及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并住院接受治疗的ACS患者167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53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65例。比较不同类型ACS患者外周血CD40L、TNF-α和hs-CRP的表达量以及不同LOWNS分级患者外周血CD40L、TNF-α和hs-CRP表达的差异,探讨外周血CD40L、TNF-α和hs-CRP表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NSTEMI 患者外周血CD40L、TNF-α和hs-CRP表达水平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TEMI患者和UA患者(p<0.05)。经ROC曲线分析,CD40L、TNF-α和hs-CRP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7%,87.6%,AUC为0.909。随着LOWNS分级越高,患者外周血CD40L、TNF-α和hs-CRP表达水平越高(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ACS患者室性心律失常LOWNS分级与外周血CD40L、TNF-α和hs-CR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914,0.823,0.876,p<0.05)。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CD40L、TNF-α和hs-CRP表达水平越高,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越大,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或预后的辅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室性心律失常 lOWNS分级 炎性因子 外周血CD40配体
下载PDF
OX40/OX40L的生物学特征及功能 被引量:16
13
作者 孙建军 施勤 张学光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38,共3页
OX4 0 /OX4 0L是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一对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 ,参与了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迁移 ,以及生发中心的形成和DC的分化成熟 ,在介导肿瘤免疫应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就OX4 0 /OX4
关键词 OX40 OX40l 生物学特性 生物学功能
原文传递
CD40-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周启林 田国平 《心脏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39-241,共3页
本文介绍了CD40与CD40L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分布、来源、信号转导机制。综述了CD40-CD40L与慢性炎症、免疫调节、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的相关性,提示抗CD40L治疗是未来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 CD40 CD40l 冠脉综合征 急性 抗CD40l抗体
下载PDF
CD40/CD40L基因及其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5
作者 吴甜 郭韧 张毕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3-418,共6页
CD40/CD40配体(CD40L)是一对互补的跨膜糖蛋白,表达于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血小板等多种细胞上,参与免疫、炎症、高凝等多种病理生理状态的调控。大量研究表明: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CD40与CD40L结合活化后进入细胞,激活包... CD40/CD40配体(CD40L)是一对互补的跨膜糖蛋白,表达于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血小板等多种细胞上,参与免疫、炎症、高凝等多种病理生理状态的调控。大量研究表明: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CD40与CD40L结合活化后进入细胞,激活包括核转录因子NF-κB在内的下游信号通道,上调促炎和促血栓形成基因的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斑块破裂诸多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CD40/CD40L是沟通免疫、炎症、高凝状态三者间的桥梁,可能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CD40l 动脉粥样硬化 单核苷酸多态性 疾病易感性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马巧红 徐清斌 +2 位作者 张波涛 陶明莉 马萍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服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后血清sCD40L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6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95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67例],正常对照者28例。SAP患者分为A、B组,分别给予氯吡格雷75 mg/d、150 mg/d;...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服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后血清sCD40L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6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95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67例],正常对照者28例。SAP患者分为A、B组,分别给予氯吡格雷75 mg/d、150 mg/d;NST-ACS患者均给予300 mg负荷量氯吡格雷后分为C、D组,分别序贯维持量氯吡格雷75 mg/d、150 mg/d;正常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分别于服药前、服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24 h、服用氯吡格雷第5天取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sCD40L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浓度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SAP患者服药前血清sCD40L浓度高于服用氯吡格雷后第5天血清sCD40L浓度(P<0.01),且A、B组间血清sCD40L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ACS患者服药前血清sCD40L浓度高于服用300 mg负荷量氯吡格雷24 h后血清sCD40L浓度(均P<0.05),同时高于序贯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第5天血清sCD40L浓度(均P<0.01),但C、D组间第5天sCD40L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浓度高于正常人群,氯吡格雷可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不同剂量 氯吡格雷 可溶性CD40配体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和MMP-9的变化及相关性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江 赵水平 +1 位作者 彭道泉 周宏年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可溶性CD4 0配体 (sCD4 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金属蛋白酶 9(MMP 9)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9例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 0L ,MMP 9的...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可溶性CD4 0配体 (sCD4 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金属蛋白酶 9(MMP 9)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9例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 0L ,MMP 9的浓度。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CD4 0L水平 [在不稳定心绞痛 (UAP)和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分别为 (1.96± 0 .84 )ng/ml,(2 .2 3± 0 .99)ng/ml]显著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 (1.2 0±0 .76 )ng/ml(P <0 .0 5 ) ,而在UAP和AMI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sCD4 0L水平与MMP 9呈显著正相关 (r =0 .4 0 1,P <0 .0 1)。sCD4 0L水平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 (r =0 .2 5 4 ,P =0 .0 39) ,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 0 .2 34,P =0 .0 3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清sCD4 0L和MMP 9水平升高 ,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的标志 ,CD4 0L可能通过促使MMP 9的表达而促发急性冠脉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D40l MMP-9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心病患者 血清 UAP AMI 水平 负相关 表达
下载PDF
薤白皂苷化合物对CD40L表达及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区文超 钟赟 +1 位作者 刘本荣 刘世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33-835,共3页
目的探讨薤白皂苷化合物对血小板表面CD40L表达及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和中性粒细胞,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玫瑰花结计数的方法检测经不同浓度薤白化合物单体预处理后血小板表面CD40L的表达及其与中性粒细... 目的探讨薤白皂苷化合物对血小板表面CD40L表达及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和中性粒细胞,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玫瑰花结计数的方法检测经不同浓度薤白化合物单体预处理后血小板表面CD40L的表达及其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的黏附性。结果在6个薤白皂苷单体化合物中,化合物1、4、6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血小板CD40L的表达,并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的黏附。结论薤白皂苷化合物可能具有抗血小板相关炎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薤白 皂苷 血小板 CD40l 黏附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Lp-PLA2、IL-18、OX40L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南楚 黄爱玲 +3 位作者 陈维萍 刘怡伽 董超前 苏丹颖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Lp-PLA2、IL-18、OX40L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9月-2022年1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病区及门诊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Lp-PLA2、IL-18、OX40L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9月-2022年1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病区及门诊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5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及瑞舒伐他汀(1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再予以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根据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90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基础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Lp-PLA2、IL-18、OX40L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90 d后,两组NIHSS评分、Lp-PLA2水平均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并且治疗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NIHSS评分高分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高于低分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治疗前后IL-18、OX40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00%和16.0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且降低血清Lp-PLA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软胶囊 瑞舒伐他汀 lP-PlA2 Il-18 OX40l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分化抗原40诱导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敏 陈桢月 +1 位作者 陆国平 吴春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4-237,共4页
为研究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 ,3 羟 3 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即他汀类药物 )对细胞因子诱导的细胞分化抗原 4 0表达的影响 ,采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 30 4 ,联合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γ作为刺激剂 ,用不同浓度辛... 为研究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 ,3 羟 3 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即他汀类药物 )对细胞因子诱导的细胞分化抗原 4 0表达的影响 ,采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 30 4 ,联合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γ作为刺激剂 ,用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干预 ,并用流式细胞仪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细胞分化抗原 4 0的表达。结果发现 ,联合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 10 0kU L和干扰素γ 15 0 0kU L ,可使ECV 30 4细胞株细胞分化抗原 4 0的表达明显增加 ,并有一定的时效关系 ,单独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或干扰素γ则效果不明显 ;辛伐他汀可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γ所诱导的细胞分化抗原 4 0的表达 ,随着辛伐他汀药物浓度增加 (0~ 10 μmol L) ,细胞分化抗原 4 0表达逐渐减少 ,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由此提示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抗炎和抗免疫机制中可能有细胞分化抗原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干预 流式细胞术 细胞分化抗原40 辛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