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泌体分泌在1,4-苯醌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中起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倩倩 张梦妍 +3 位作者 陆方方 高家昊 杨新军 闫洪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4-349,共6页
慢性苯暴露损害造血系统,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膜泡,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苯及其代谢产物对外泌体分泌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苯的活性代谢产物1,4-苯醌(... 慢性苯暴露损害造血系统,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膜泡,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苯及其代谢产物对外泌体分泌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苯的活性代谢产物1,4-苯醌(1,4-benzoquinone,1,4-BQ)能否引起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外泌体分泌量的变化以及外泌体释放在1,4-BQ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应用不同浓度1,4-BQ处理细胞24 h,超高速离心法提取细胞培养基中的外泌体,结果发现1,4-BQ能促进外泌体分泌,呈剂量反应关系。进一步应用外泌体抑制剂GW4869抑制外泌体分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抑凋亡蛋白质Bcl-2、凋亡通路关键蛋白质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探讨外泌体分泌对1,4-BQ所致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4-BQ单独处理组的凋亡率、Bcl-2、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而1,4-BQ+GW4869组的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质的表达均显著高于1,4-BQ单独处理组(P<0.05),表明抑制外泌体分泌可增加1,4-BQ诱导的细胞凋亡。综上表明,1,4-BQ能促进外泌体分泌,并在1,4-BQ诱导的细胞凋亡中起保护作用。本研究为了解苯的毒性效应和毒性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苯醌 外泌体 细胞凋亡 HL-60细胞
下载PDF
Camk 2b低表达对1,4-苯醌致K 562细胞线粒体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虹 王彤 +5 位作者 王坤 王博深 章梦莹 周燕华 浦跃朴 张娟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19年第4期261-267,共7页
目的:探讨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β(Camk2b)低表达对1,4-苯醌(1,4-BQ)致K562细胞线粒体毒性的影响,初步揭示Camk2b对于细胞抗氧化损伤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检测在1,4-BQ染毒后K562细胞Camk2bmRNA的表达,选择Camk2b抑制剂KN93的适宜浓... 目的:探讨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β(Camk2b)低表达对1,4-苯醌(1,4-BQ)致K562细胞线粒体毒性的影响,初步揭示Camk2b对于细胞抗氧化损伤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检测在1,4-BQ染毒后K562细胞Camk2bmRNA的表达,选择Camk2b抑制剂KN93的适宜浓度,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blot法验证Camk2b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Camk2b低表达K562细胞。在0、10、20μmol/L 1,4-BQ染毒后,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活性氧实验、ATP生成量实验、线粒体膜电位实验、钙离子检测实验及细胞凋亡实验,检测Camk2b低表达K562细胞和对照细胞的增殖、活性氧、ATP、线粒体膜电位、凋亡率的改变。结果:1,4-BQ染毒后K562细胞Camk2bmRNA的表达下降。与对照细胞相比,Camk2b低表达细胞ATP生成量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钙离子浓度升高,凋亡率上升(P均<0.01)。1,4-BQ染毒后,与相同浓度1,4-BQ染毒对照细胞相比,Camk2b低表达细胞ROS水平升高,ATP生成量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钙离子浓度升高,凋亡率上升(P均<0.05或0.01)。结论:1,4-BQ染毒后,K562细胞Camk2bmRNA的表达降低。与对照细胞相比,Camk2b低表达细胞在1,4-BQ染毒后出现更明显的线粒体损伤,Camk2b对于细胞的抗氧化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β 1 4-bq 线粒体损伤 K562细胞
下载PDF
1,4-苯醌抑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opine 1、copine 3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敏 朱丽瑾 +5 位作者 余珉 贾振宇 陈钧强 赵允武 张幸 肖芸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体外培养系统,检测1,4-苯醌(1,4-BQ)对hBM-MSCs中copine 1、copine 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流式细胞技术分离、鉴定hBM-MSCs;10、25、50μmol/L1,4-BQ染毒24 h后,实时定量PCR技术和...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体外培养系统,检测1,4-苯醌(1,4-BQ)对hBM-MSCs中copine 1、copine 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流式细胞技术分离、鉴定hBM-MSCs;10、25、50μmol/L1,4-BQ染毒24 h后,实时定量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hBM-MSCs中copine 1、copine 3 mRAN和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 hBM-MSCs稳定表达CD29、CD44,几乎不表达CD34、CD45;实时定量PCR的结果证实,在mRNA水平1,4-BQ染毒剂量在10μmol/L即可引起copine 1表达降低,25μmol/L可引起copine 3表达水平降低。蛋白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证实1,4-BQ为25μmol/L和50μmol/L分别引起copine 1和copine 3表达降低。结论 1,4-BQ可在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抑制hBM-MSCs中copine 1和copine 3的表达,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苯及其代谢物1,4-BQ的血液毒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苯醌 copine 1 copine 3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
原文传递
1,4-苯醌对V79细胞毒性及DNA损伤效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凤 周建华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6-340,共5页
目的研究1,4-苯醌(1,4-benzoquinone,BQ)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的毒性作用及DNA损伤效应,探讨BQ遗传毒作用机制及毒作用剂量范围。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BQ作用不同时间对V7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单细... 目的研究1,4-苯醌(1,4-benzoquinone,BQ)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的毒性作用及DNA损伤效应,探讨BQ遗传毒作用机制及毒作用剂量范围。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BQ作用不同时间对V7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不同浓度BQ处理V79细胞后DNA损伤的差异。结果在2h处理过程中,当BQ终浓度在0.025~0.05mmol/L范围内,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当浓度≥0.1mmol/L时,各染毒组吸光值下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存在剂量-反应和时间一反应关系。SCGE结果显示,在0.0125~0.10mmol/LBQ作用后,彗星细胞拖尾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彗星尾长、Olive尾矩和彗尾DAN%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BQ浓度的增加,损伤呈上升趋势。结论BQ能明显抑制V79细胞的增值,并在较低浓度下可以引起DNA单链断裂,说明遗传物质的损伤发生在细胞损伤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苯醌(bq) V79 细胞毒性 DNA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