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储存过程中乳酸菌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倩倩 刘芸 +3 位作者 刘波 刘丹莹 朱育菁 曹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574-577,共4页
以嗜热链球菌FJAT-7928、干酪乳杆菌FJAT-7929为菌株,以黄豆为基质,发酵得到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研究其在4℃保存条件下菌落数以及酸度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保存30d内,两菌种混合发酵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的乳酸菌可高达到3.5×109... 以嗜热链球菌FJAT-7928、干酪乳杆菌FJAT-7929为菌株,以黄豆为基质,发酵得到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研究其在4℃保存条件下菌落数以及酸度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保存30d内,两菌种混合发酵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的乳酸菌可高达到3.5×109 cfu.mL-1,高于单独发酵的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中的活菌数。混合发酵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的最终酸度为109.0°T,pH值为3.58;FJAT-7929单独发酵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最终酸度为114.0°T,pH值为3.65;FJAT-7928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酸度为60.0°T,pH值4.09。4℃保存3种发酵处理的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30d内乳酸菌活菌数和酸奶的理化性质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 4℃储藏 乳酸菌数 pH值 酸度
下载PDF
即食海参4℃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 被引量:2
2
作者 于笛 傅志宇 +5 位作者 姜鹏飞 李龙 刘煜珺 方梓蓥 李双双 郑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13-220,共8页
即食海参冷藏过程中极易产生品质劣变,该研究以即食海参为对象,测定4℃贮藏过程中质量损失率、水分含量、pH、菌落总数、组织蛋白酶L活力、胶原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质构和挥发性成分以及微观结构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贮藏6 d后,即... 即食海参冷藏过程中极易产生品质劣变,该研究以即食海参为对象,测定4℃贮藏过程中质量损失率、水分含量、pH、菌落总数、组织蛋白酶L活力、胶原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质构和挥发性成分以及微观结构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贮藏6 d后,即食海参体积缩小明显,质量损失率达21.85%;贮藏期间水分含量不断下降但始终在93%以上;菌落总数前2 d约为6×105 CFU/g,14 d时增加到3.7×10^(6) CFU/g;pH值从初始的8.73降到6.88;组织蛋白酶L活力缓慢降低且始终低于150 U/mg;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与贮藏时间总体呈负相关,弹性和内聚性则呈正相关;即食海参在贮藏前6 d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无机硫化物,而后含甲基类化合物、无机硫化物和醇类、酮类物质逐渐增多,氮氧化合物则相应减少;胶原蛋白含量在27.27%~31.15%,贮藏时间对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氨基酸总量变化不大;游离氨基酸种类前6 d有7~9种,12 d后达到16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即食海参的纤维主要以凝胶状和片状结构为主,变化不显著。即食海参在4℃贮藏6 d后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品质下降明显。即食海参体壁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作用,其次是水分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海参 4℃贮藏 菌落总数 变化规律
下载PDF
不同水分含量鲜腐竹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秋艳 裴琪 +4 位作者 郭星星 宋莲军 黄现青 马燕 张平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11-221,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初始水分含量下鲜腐竹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确定适宜鲜腐竹冷藏的初始水分含量。方法将鲜腐竹干燥至水分含量分别为50%、45%、40%后,4℃冷藏。利用色差计、质构仪(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扫描电镜(scanning e... 目的探究不同初始水分含量下鲜腐竹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确定适宜鲜腐竹冷藏的初始水分含量。方法将鲜腐竹干燥至水分含量分别为50%、45%、40%后,4℃冷藏。利用色差计、质构仪(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测定鲜腐竹的色泽、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和水分分布状态;采用化学分析手段测定鲜腐竹的可溶性肽含量、过氧化值、蒸煮损失率,并对鲜腐竹进行感官评分和菌落总数测定,探究冷藏过程中鲜腐竹的品质变化规律以及水分含量对鲜腐竹冷藏品质的影响机制。结果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鲜腐竹的L^(*)呈下降趋势,a^(*)、b^(*)呈增加趋势,鲜腐竹感官品质劣变,蒸煮损失率、可溶性肽含量、菌落总数增加。初始水分含量下降,腐竹色泽L^(*)降低,a^(*)增加;40%和45%水分含量的腐竹,冷藏过程中的硬度、胶黏性、咀嚼性较高,45%水分的腐竹弹性最大,且质构特性更为稳定;冷藏过程中,鲜腐竹感官品质劣变,降低水分含量至45%和40%时,可使鲜腐竹在第8 d时感官评分在60分以上,其对感官品质中的质地和气味改善最大;40%的初始水分含量,腐竹的蒸煮损失率最低,但与45%的水分含量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降低水分含量,可延缓鲜腐竹最大过氧化值出现的时间,降低蛋白质网络结构的破坏程度。冷藏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水分迁移现象,鲜腐竹的硬度、咀嚼性、弹性、胶黏性受可溶性肽含量影响最大,与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初始水分含量显著影响鲜腐竹的冷藏品质,降低水分含量对于延长鲜腐竹保质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腐竹 品质变化 4℃冷藏 初始水分含量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热灭活咽拭子及热灭活后提取核酸样本在4℃保存的稳定性研究
4
作者 喻晶 吴夏枫 +1 位作者 刘晓翌 纪玲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32-134,共3页
目的研究56℃30 min热灭活后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咽拭子及提取的核酸在4℃保存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一例COVID-19患者的咽拭子样本,56℃30 min热灭活后进行COVID-19双靶点(ORF1ab和N基因)核酸检测,把原始... 目的研究56℃30 min热灭活后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咽拭子及提取的核酸在4℃保存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一例COVID-19患者的咽拭子样本,56℃30 min热灭活后进行COVID-19双靶点(ORF1ab和N基因)核酸检测,把原始咽拭子样本及提取的核酸保存在4℃,分别于24,48,72和96h再次检测咽拭子样本及提取核酸中新冠病毒核酸的含量(Ct值),分析热灭活后咽拭子样本及提取核酸在4℃保存的稳定性。结果COVID-19患者的咽拭子样本,56℃30 min热灭活后核酸检测结果为ORF1ab和N基因双阳性,Ct值分别为31.27和30.64,咽拭子样本4℃保存24,48,72和96h后再次检测ORF1ab和N基因的结果为24h(31.41和30.68),48h(34.13和34.28),72h(34.06和34.11)和96h(36.22和40.02)。提取的核酸4℃保存24,48,72和96h后的检测结果为24h(31.64和30.06),48h(31.62和29.95),72h(31.72和29.75)和96h(31.36和30.09)。56℃30 min热灭活的咽拭子样本在4℃保存24h后,对COVID-19核酸的检测无明显影响(偏倚<1%),但4℃保存48~72h,ORF1ab基因核酸降解约7倍,N基因降解约11倍,4℃保存96h,ORF1ab和N基因核酸分别降解30.91倍和666.29倍。但是提取的核酸4℃保存24~96h后,对核酸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偏倚均小于3%)。结论研究结果表明56℃30 min热灭活后提取的核酸的稳定性比原始咽拭子样本好,热灭活后的咽拭子样本可在4℃保存2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热灭活 咽拭子样本 提取核酸 4℃保存
下载PDF
SOD对骨髓造血祖细胞在4°C条件下保存损伤的防护作用
5
作者 刘秀珍 马恩普 +2 位作者 韩颖 刘明东 吕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19-321,共3页
为了探讨抗氧化剂对造血干细胞在低温条件下损伤的防护作用,将小鼠骨髓细胞置于4℃条件下保存,观察在保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u、Zn、SOD对细胞死伤的防护效果和马血清对细胞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20%的马血清保养液... 为了探讨抗氧化剂对造血干细胞在低温条件下损伤的防护作用,将小鼠骨髓细胞置于4℃条件下保存,观察在保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u、Zn、SOD对细胞死伤的防护效果和马血清对细胞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20%的马血清保养液中加入SOD1.65U或0.165U/ml,保存3天,CFU-GM、CFU-E、BFU-E、CFU-Meg、CFU-Mix的产率分别为对照组(不加SOD)的6.2、2.6、2.9、4.0和5.1倍,明显提高了造血祖细胞的活存率,其中CFU-GM和CFU-Mix达到保存前水平。SOD的有效作用机理不是对造血祖细胞增殖调控作用,而是防护了细胞的死亡。这可能与其清除过氧自由基的抗氧化作用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骨髓 造血细胞 低温保存
下载PDF
沙糖桔采后生理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任文彬 汪薇 +1 位作者 陈海光 黄彩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5-106,121,共3页
研究了沙糖桔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室温贮藏时,沙糖桔于7 d后开始腐坏,失重明显,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均是先上升后下降,总糖含量则明显下降,贮藏时间较短;4℃冷藏时,沙糖桔在贮藏第10 d开始... 研究了沙糖桔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室温贮藏时,沙糖桔于7 d后开始腐坏,失重明显,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均是先上升后下降,总糖含量则明显下降,贮藏时间较短;4℃冷藏时,沙糖桔在贮藏第10 d开始出现冷害,贮藏初期重量有所上升,第12 d后开始失重,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均是先上升后下降,总糖含量下降较为平稳,贮藏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糖桔 室温 4℃冷藏
下载PDF
4℃液态保存对奶山羊精子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韩亚雯 赖贞霖 +2 位作者 张梦美 赵慧英 刘腾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4-971,共8页
旨在探究4℃液态保存中奶山羊精子超微结构变化,为阐明影响奶山羊精子液态保存质量的相关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采集关中奶山羊精液进行4℃液态保存,伊红染色检测保存至0、24、48、72、96、120和144 h的精子活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0... 旨在探究4℃液态保存中奶山羊精子超微结构变化,为阐明影响奶山羊精子液态保存质量的相关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采集关中奶山羊精液进行4℃液态保存,伊红染色检测保存至0、24、48、72、96、120和144 h的精子活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0、48、96 h的精子超微结构。伊红染色检测结果发现,精子活率随液态保存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超微结构显示,0 h时,精子形态结构正常、顶体完整光滑、精子尾部线粒体鞘结构完整,线粒体排列规则、形态大小正常;48 h时,部分精子出现尾部断裂卷曲、核膜膨胀折叠和线粒体肿胀等结构损伤;96 h时,部分精子出现顶体破损、主段断裂、核崩解碎裂、线粒体缺失和排列混乱等损伤。48与96 h均有部分精子出现典型凋亡形态特征,如:核表面针状突起、囊性空泡和凋亡小体。以上结果表明,4℃液态保存过程中,奶山羊精子出现结构损伤,部分精子具有典型凋亡形态特征,精子活率逐渐下降,提示奶山羊精子结构损伤导致活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山羊 精子 4℃液态保存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