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溶时效深冷复合处理对ZCuAl10Fe3Mn2合金微观组织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赵玲 刘光磊 +3 位作者 张思源 李茂军 刘简宁 李明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3-70,共8页
研究T6处理、深冷处理和T6+深冷处理对ZCuAl 10 Fe 3Mn 2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在室温至450℃下的热疲劳行为。通过XRD,OM,SEM,EDS对合金组织和裂纹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T6+深冷复合处理工艺能够显著改善ZCuAl 10 Fe 3Mn 2... 研究T6处理、深冷处理和T6+深冷处理对ZCuAl 10 Fe 3Mn 2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在室温至450℃下的热疲劳行为。通过XRD,OM,SEM,EDS对合金组织和裂纹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T6+深冷复合处理工艺能够显著改善ZCuAl 10 Fe 3Mn 2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与T6处理相比,其抗拉强度、硬度以及伸长率分别提高了7.28%,16.96%和23.53%;其α相进一步细化且分布更加均匀,位错密度增加,使得合金整体的组织均匀性、致密性更好。综合性能的提高也有效地提高了合金的热疲劳性能,其抗热应力和氧化腐蚀的能力增强。在相同冷热循环次数下,疲劳裂纹长度最短,裂纹生长速率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CuAl 10 Fe 3mn 2合金 T6处理 深冷处理 热疲劳 裂纹生长
下载PDF
RE对Mg-8Zn-4Al-0.3Mn合金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3
2
作者 王迎新 关绍康 王建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16-621,共6页
研究了RE对Mg 8Zn 4Al 0 .3Mn铸造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Mg 8Zn 4Al 0 .3Mn xRE铸造镁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φ(Al2 Mg5Zn2 )相、τ(Mg3 2 (Al,Zn) 49)相和Mg3 Al4 Zn2 RE相组成。随RE加入量的增加 ,合金晶界上... 研究了RE对Mg 8Zn 4Al 0 .3Mn铸造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Mg 8Zn 4Al 0 .3Mn xRE铸造镁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φ(Al2 Mg5Zn2 )相、τ(Mg3 2 (Al,Zn) 49)相和Mg3 Al4 Zn2 RE相组成。随RE加入量的增加 ,合金晶界上三元相的形态由半连续网状改变为颗粒状 ,三元相的分布逐渐变得弥散而均匀。晶界上针状或棒状Mg3 Al4 Zn2 RE相的量也随着RE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加入 1.5 %的RE可显著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 ,晶粒大小由 12 0~ 130 μm减小到 40~ 5 0 μm。合金的显微硬度值随着RE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显微组织 稀土 显微硬度
下载PDF
层状LiCo_(1/3)Ni_(1/3)Mn_(1/3)O_2正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韦旎妮 赖琼钰 +2 位作者 高媛 陈元端 卢集政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99-1003,共5页
采用液相法在800℃空气中烧结20h合成出层状LiCo1/3Ni1/3Mn1/3O2正极材料。通过XRD、IR、SEM、XPS和电化学性能测试考察了产物的组成、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LiCo1/3Ni1/3Mn1/3O2为六方单相,层状结构发育完善;产物... 采用液相法在800℃空气中烧结20h合成出层状LiCo1/3Ni1/3Mn1/3O2正极材料。通过XRD、IR、SEM、XPS和电化学性能测试考察了产物的组成、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LiCo1/3Ni1/3Mn1/3O2为六方单相,层状结构发育完善;产物呈球形且粒度小,分布窄,平均粒径为0.3μm。以1mA·cm-2的电流密度,在2.7 ̄4.3V区间进行充放电测试,前4周的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8/160mAh·g-1、169/162mAh·g-1、165/160mAh·g-1、163/158mAh·g-1,循环性能优良。循环伏安实验表明,该材料在3.9V附近出现了一对对称性好的氧化还原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层状正极材料 液相法 合成 电化学性能 结构
下载PDF
三元材料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上的应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朱广焱 刘雪省 +1 位作者 潘磊 蒋宁懿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7-551,共5页
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电动汽车EV以及混合动力电动车HEV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选用了LiNi1/3Co1/3Mn1/3O2材料制成了12Ah能量型及8Ah功率型动力电池,并对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表明由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制... 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电动汽车EV以及混合动力电动车HEV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选用了LiNi1/3Co1/3Mn1/3O2材料制成了12Ah能量型及8Ah功率型动力电池,并对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表明由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制备的大容量动力电池比能量高,在循环性能、倍率放电性能、低温放电性能、荷电保持能力以及安全性能方面均表现优异,能够满足EV及HEV动力电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锂离子电池 LINI1/3CO1/3mn1/3O2
下载PDF
高温固相法合成LiNi_(1/3)Mn_(1/3)Co_(1/3)O_2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郭瑞 史鹏飞 +1 位作者 程新群 李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87-1392,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Mn1/3Co1/3O2。通过XRD、ICP、SEM和电化学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组成、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的LiNi1/3Mn1/3Co1/3O2具有标准的α-NaFeO2型层状结构,...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Mn1/3Co1/3O2。通过XRD、ICP、SEM和电化学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组成、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的LiNi1/3Mn1/3Co1/3O2具有标准的α-NaFeO2型层状结构,SEM照片显示颗粒粒径大约在500nm左右,粒径分布较窄。以20mA·g-1电流密度放电,充放电电压在2.8~4.4V之间,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0mAh·g-1,4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85.3%。进一步加入石墨导电剂后,同样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变为179mAh·g-1,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89.6%。容量衰减主要发生在前10次循环。XRD和SEM测试表明循环初期容量衰减的原因是由材料本体结构变化和界面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mn1/3Co1/3O2 固相法
下载PDF
Al5TiB对Mg-8Zn-4Al-0.3Mn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迎新 杨明珊 +3 位作者 李立明 关绍康 朱茹敏 王建强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6-39,51,共5页
研究了Al5TiB对Mg 8Zn 4Al 0.3Mn铸造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Mg 8Zn 4Al 0.3Mn铸造镁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由Mg相、(Al2Mg5Zn2)相、τ(Mg32(Al,Zn)49)相组成。加入0.5%的Al5TiB可显著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晶粒大小由120~130μ... 研究了Al5TiB对Mg 8Zn 4Al 0.3Mn铸造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Mg 8Zn 4Al 0.3Mn铸造镁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由Mg相、(Al2Mg5Zn2)相、τ(Mg32(Al,Zn)49)相组成。加入0.5%的Al5TiB可显著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晶粒大小由120~130μm减少到30~40μm。随着Al5TiB加入量的增加,合金的共晶α(Mg)相数量和合金的显微硬度均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8Zn-4Al-0.3mn镁合金 AL5TIB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层状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禹筱元 胡国荣 +2 位作者 彭忠东 肖劲 刘业翔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41-643,697,共4页
首次提出以碳酸盐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1/3Co1/3Mn1/3CO3前驱体,再和锂源混合高温固相合成了锂离子蓄电池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Ni1/3Co1/3Mn1/3CO3前驱体和LiNi1/3Co1/3Mn1... 首次提出以碳酸盐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1/3Co1/3Mn1/3CO3前驱体,再和锂源混合高温固相合成了锂离子蓄电池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Ni1/3Co1/3Mn1/3CO3前驱体和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SEM测试表明LiNi1/3Co1/3Mn1/3O2的形貌近似为球形,且颗粒分布均匀。并对其进行了充放电性能和循环伏安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iNi1/3Co1/3Mn1/3O2在25℃、2.5"4.6V电压范围,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82.97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结构 LINI1/3CO1/3mn1/3O2 循环伏安
下载PDF
报废动力电池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高温氢还原−湿法冶金联用回收有价金属 被引量:20
8
作者 郭苗苗 席晓丽 +5 位作者 张云河 余顺文 龙小林 蒋振康 聂祚仁 许开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5-1426,共12页
通过高温氢还原和湿法冶金联用的方法回收报废动力电池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锰以及锂金属,并对其回收机理及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报废三元正极材料经过高温氢气还原后,在层状镍钴锰酸锂结构中的锂迁移到表面,变成LiOH... 通过高温氢还原和湿法冶金联用的方法回收报废动力电池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锰以及锂金属,并对其回收机理及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报废三元正极材料经过高温氢气还原后,在层状镍钴锰酸锂结构中的锂迁移到表面,变成LiOH、LiOH∙H2O和少量的Li2CO3;镍钴锰由之前的Co^2+、Ni^3+和Mn^4+分别还原成了Co0、Ni0和MnO,其在还原水洗后物料的表面相分别为Ni(OH)2和Co(OH)2及MnO;还原后的LiOH、LiOH∙H2O和少量的Li2CO3经过水浸、酸洗、沉淀后,可得纯度为99.5%的Li2CO3,实现了锂与镍、钴、锰的分离;还原后的镍、钴和MnO经过硫酸酸浸后,镍、钴和锰浸出率分别为96.88%、97.23%和99.78%。浸出后溶液经氧化沉淀及萃取分离,锰沉淀分离率为98.46%,萃取分离后氯化钴和氯化镍溶液杂质含量低于1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锰酸锂 三元正极材料 报废 氢气还原 回收 机理
下载PDF
LiNi_(1/3)Co_(1/3)Mn_(1/3)O_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4
9
作者 胡学山 刘兴泉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3-186,共4页
首次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LiNi1/3Co1/3Mn1/3O2。考察了Li/(Ni+Co+Mn)比值、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成功的合成了LiNi1/3Co1/3Mn1/3O2样品,X射线试验结果发现,预焙烧得到的前驱体具有... 首次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LiNi1/3Co1/3Mn1/3O2。考察了Li/(Ni+Co+Mn)比值、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成功的合成了LiNi1/3Co1/3Mn1/3O2样品,X射线试验结果发现,预焙烧得到的前驱体具有和LiNi1/3Co1/3Mn1/3O2相似的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显示,其粒径小于1mm。充放电结果显示,当电流密度为0.20mA/cm2时,在3.0~4.4V区间内,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46.30mAh/g,循环20次后,仍能保持在136.00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流变相反应法
下载PDF
层状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钟辉 许惠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7-151,共5页
采用共沉淀-喷雾造粒法制备前驱体,于750℃在空气中煅烧20h合成出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并用XRD,SEM,粒度分析和电性能测试考察了所得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本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具有α-NaFeO2结构,... 采用共沉淀-喷雾造粒法制备前驱体,于750℃在空气中煅烧20h合成出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并用XRD,SEM,粒度分析和电性能测试考察了所得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本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具有α-NaFeO2结构,六方晶系,R3m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a=0.2865nm,c=1.4238nm.当材料分别在2.8~4.2,2.8~4.5V间进行充放电时,其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73.5和185.4mAh?g-1,首次充放电效率分别为90%和83.8%,4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6%和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下载PDF
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的制备与倍率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海燕 唐爱东 +2 位作者 黄可龙 荆涛 赵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3-599,共7页
在碳酸盐共沉淀法中引入超声波技术,合成锂镍钴锰前驱体,然后通过高温煅烧制备了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差示量热扫描(DSC)、循环伏安法(CV)及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 在碳酸盐共沉淀法中引入超声波技术,合成锂镍钴锰前驱体,然后通过高温煅烧制备了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差示量热扫描(DSC)、循环伏安法(CV)及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材料在700~1000℃下均能形成六方层状α-NaFeO2结构,其晶体有序化程度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升高。SEM分析显示材料颗粒分散非常均匀,平均粒径约200nm。在2.8~4.3V,0.1C下,900℃煅烧得到的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56.3mAh.g-1。而在1C、2C、5C,10C下,其放电比容量仍分别为137.8、129.3、114.4、95.5mAh·g-1,在前5次循环后容量基本保持不变,在1C下前4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96%。该材料显示了良好的倍率性能。DSC结果表明,在同样充电至4.2V的条件下,LixNi1/3Co1/3Mn1/3O2的热稳定性能优于LixMn2O4和LixCo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1/3CO1/3mn1/3O2 碳酸盐共沉淀法 超声波技术 制备 倍率性能
下载PDF
层状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的多元掺杂改性 被引量:15
12
作者 禹筱元 胡国荣 刘业翔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0-1176,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掺杂型层状LiNi1/3Co1/3Mn1/3-xMxO2(M=Mg、Al、Cr)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充放电实验和交流阻抗实验对LiNi1/3Co1/3Mn1/3-xMxO2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以及动力学参数进行表征。结...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掺杂型层状LiNi1/3Co1/3Mn1/3-xMxO2(M=Mg、Al、Cr)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充放电实验和交流阻抗实验对LiNi1/3Co1/3Mn1/3-xMxO2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以及动力学参数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掺杂量x=0.05时,Mg2+、Al3+掺杂的正极材料在2.8~4.3V、0.1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9.2、151.6mA·h/g,2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8.8%和96.7%;掺杂Mg2+或Al3+均能提高LiNi1/3Co1/3Mn1/3O2的交换电流密度和锂离子扩散系数。结合实验结果和掺杂离子的离子半径和化学稳定性,解释了掺杂离子在LiNi1/3Co1/3Mn1/3O2晶格中的占位及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LiNi1/3Co1/3mn1/3O2 掺杂 改性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掺杂锂镍钴锰氧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0
13
作者 唐爱东 王海燕 +1 位作者 吴晓 黄可龙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59-962,共4页
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合成掺杂Al、Mg的LiNi1/3Co1/3Mn1/3O2系列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伏安法(CV)、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等技术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比较了掺杂元素(Al、Mg)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2.8~4.... 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合成掺杂Al、Mg的LiNi1/3Co1/3Mn1/3O2系列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伏安法(CV)、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等技术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比较了掺杂元素(Al、Mg)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2.8~4.3V,0.1C倍率下未掺杂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71.1mAh/g,循环10次后为152.2mAh/g,掺杂Al、Mg后容量有所下降,但循环性能得到改善,前10次容量衰减分别为2.5%、3.3%。采用Voigt模型对交流阻抗谱进行拟合,比较了电解液阻抗、交换膜阻抗和法拉第阻抗的变化,发现10次循环后电荷传递阻抗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1/3CO1/3mn1/3O2 正极材料 掺杂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废旧锂电池中镍钴锰的回收及正极材料LiCo_(1/3)Ni_(1/3)Mn_(1/3)O_2的制备 被引量:15
14
作者 谌谷春 唐新村 +3 位作者 王志敏 瞿毅 陈亮 肖元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87-1992,共6页
本文以废旧锂电池为原料,经过解体分选、硫酸浸出、除杂净化等一系列工序,回收得到含镍钴锰的混合溶液,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LiCo1/3Ni1/3Mn1/3O2正极材料。分别采用XRD,TG/DSC,SEM对其进行表征,并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循环性能... 本文以废旧锂电池为原料,经过解体分选、硫酸浸出、除杂净化等一系列工序,回收得到含镍钴锰的混合溶液,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LiCo1/3Ni1/3Mn1/3O2正极材料。分别采用XRD,TG/DSC,SEM对其进行表征,并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循环性能测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得到的LiCo1/3Ni1/3Mn1/3O2正极材料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并呈现球形或类球形的形貌。在0.1C,电压范围为2.75~4.3 V的条件下,经恒流充放电测试,它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36.5 mAh.g-1,经过30个循环后,放电容量为124.9 mAh.g-1,容量保持率高达91.5%,表现出较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电池 回收 共沉淀 LiCo1/3Ni1/3mn1/3O2 球形
下载PDF
Oxygen Evolution in Overcharged LixNi1/3Co113Mn1/3O2 Electrode and Its Thermal Analysis Kinetics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海燕 唐爱东 黄可龙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8期1583-1588,共6页
The oxygen evolution behavior in overcharged LiNil/3COl/3Mnl/3Oz-based electrode was investigated by differ- 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thermal gravimetric (DSC/TG). Meantime, its thermal kinetic parameters wer... The oxygen evolution behavior in overcharged LiNil/3COl/3Mnl/3Oz-based electrode was investigated by differ- 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thermal gravimetric (DSC/TG). Meantime, its thermal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by Kissinger's and Ozawa's method. As observed by DSC/TG, two exothermic peaks at 239 and 313℃ in washed cathode (4.6 V), were attributed to two steps of oxygen evolution. More importantly, the temperature of its oxygen release processes decreased obviously compared with that charged to 2.8 V. Activation energy (E)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oxygen evolution, both of which were assumed closely to be the first order reaction, between 200 and 350℃ in Lio.2o4NilnCol/3Mnl/3O2-based electrode were calculated as 113.63 and 158.13 kJ.mo1-1,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sponding Arrhenius pre-exponential factors (A) of 1.05 × 10^11 and 6.46× 10^13 s-1 were also obtained. The different energy barrier of such two steps of oxygen evolution should probably be ascribed to the different bond energy of M--O (M=Mn, Co, 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y LINI1/3CO1/3mn1/3O2 THERMOCHEMISTRY oxygen evolution thermal analysis kinetic
原文传递
废旧锂电池中有价金属回收及三元正极材料的再制备 被引量:16
16
作者 曹玲 刘雅丽 +3 位作者 康铎之 李佳竺 陈湘萍 马宏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99-2505,共7页
探讨了磷酸体系下不同因素对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浸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时间60min,反应温度60℃,磷酸浓度2mol/L,液固比20mL/g,还原剂(H_2O_2)体积分数为4%时,可得最佳浸出效果,Co、Li、Mn、Ni浸出效率分别可达96.3%... 探讨了磷酸体系下不同因素对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浸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时间60min,反应温度60℃,磷酸浓度2mol/L,液固比20mL/g,还原剂(H_2O_2)体积分数为4%时,可得最佳浸出效果,Co、Li、Mn、Ni浸出效率分别可达96.3%、100%、98.8%和99.5%;浸出液添加相应比例金属离子,采用草酸共沉淀法制备前体材料(Ni_(1/3)Co_(1/3)Mn_(1/3))C_2O_4,并得到相应再生磷酸溶液。再生磷酸进行循环浸出实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循环浸出5次之后Li的浸出率仍可保持在90.1%,而Co、Mn和Ni的浸出率在75.0%以上。前体添加锂源Li_2CO_3煅烧合成Li(Ni_(1/3)Co_(1/3)Mn_(1/3))O_2材料,考察了不同温度对Li(Ni_(1/3)Co_(1/3)Mn_(1/3))O_2材料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合成温度为800℃时,得到的材料性能最优良,初次放电容量可达136.4mA·h/g。在0.2C下经过5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电池 回收 浸出 共沉淀 三元正极材料
下载PDF
LiOH-LiNO3低共熔混合锂盐体系合成LiNi1/3Co1/3Mn1/3O2 被引量:13
17
作者 常照荣 陈中军 +2 位作者 吴锋 汤宏伟 朱志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3-519,共7页
利用低共熔组成的0.38LiOH·H2O-0.62LiNO3混合锂盐体系,与钴、镍、锰的氢氧化物在低温下自混合,无需前期研磨和后续洗涤,直接制备出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LiNi1/3Co1/3Mn1/3O2结晶度高,... 利用低共熔组成的0.38LiOH·H2O-0.62LiNO3混合锂盐体系,与钴、镍、锰的氢氧化物在低温下自混合,无需前期研磨和后续洗涤,直接制备出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LiNi1/3Co1/3Mn1/3O2结晶度高,具有规整的层状α-NaFeO2结构,扫描电镜显示产物颗粒均匀,振实密度高达2.87g·cm-3.XPS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中Ni、Co、Mn的价态分别是2+、3+、4+.充放电测试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0mAh·g-1,循环50次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没有明显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盐 正极材料 XPS LINI1/3CO1/3mn1/3O2
下载PDF
高倍率性能锂离子电池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继斌 滑纬博 +3 位作者 郑卓 刘文元 郭孝东 钟本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5-912,共8页
采用改进的碳酸盐共沉淀与高温固相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高倍率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扫描(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 采用改进的碳酸盐共沉淀与高温固相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高倍率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扫描(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α-Na Fe O2型层状结构(R3m(166)),一次粒径平均大小为157 nm,二次颗粒成球形.同传统碳酸盐制备得到的材料相比,该材料具备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在2.7-4.3 V电压范围内,0.1C(1.0C=180 m A?g-1)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6.4m Ah?g-1,库仑效率为81.9%.在较高倍率下,即0.5C、5.0C和20C时,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6.9、111.3、81.3m Ah?g-1.在1C倍率下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2.9%,高于传统共沉淀法得到的材料(8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倍率性能 改进共沉淀法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永欣 马晓华 +3 位作者 邱玮丽 卜源 许海洁 杨清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研究现状。对该材料结构、合成方法、电化学性能及热力学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它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LI(NI1/3CO1/3mn1/3)O2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Co_(1/3)Ni_(1/3)Mn_(1/3)O_2的安全性能 被引量:12
20
作者 钟盛文 李培植 +2 位作者 张骞 初旭光 刘庆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54-956,970,共4页
用LiCo1/3Ni1/3Mn1/3O2(L333)作为正极材料,MCMB(中间相炭微球)作为负极材料,制成AA型锂离子蓄电池。对电池进行了热稳定性、过充、短路、穿钉等安全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L33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优异的耐过充性,在短路和穿钉实验中... 用LiCo1/3Ni1/3Mn1/3O2(L333)作为正极材料,MCMB(中间相炭微球)作为负极材料,制成AA型锂离子蓄电池。对电池进行了热稳定性、过充、短路、穿钉等安全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L33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优异的耐过充性,在短路和穿钉实验中也可以满足安全性的要求。L333正极材料资源丰富、价格较低、高温和安全性能优良,是锂离子动力电池有优势的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LiCO1/3Ni1/3mn1/3O2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