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CT重建技术在单束ACL解剖重建术后检查中的应用
1
作者 吴志钧 张理选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研究三维-CT(3D-CT)重建技术在单束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术后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ACL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关节镜下单束ACL解剖重建术治疗,术后进... 目的研究三维-CT(3D-CT)重建技术在单束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术后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ACL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关节镜下单束ACL解剖重建术治疗,术后进行3D-CT重建图像,术后12个月按照Lysholm评分分为优良组71例和不良组29例。采用X线片及3D-CT测定胫骨和股骨骨道位置,并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比较优良组与不良组患者采用3D-CT测定的胫骨和股骨骨道内口位置及移植物情况。结果3D-CT测量的胫骨骨道内口位置为(46.83±2.15)%,明显大于X线的(40.18±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T测量的股骨骨道内口位置为(37.95±2.17)%,明显小于X线的(43.75±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优良组与不良组患者的3D-CT测定的股骨骨道内口位置分别为(38.09±2.19)%、(37.61±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组患者的3D-CT测定的胫骨骨道内口位置为(50.85±2.49)%,明显大于优良组的(45.19±2.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患者3D-CT测定的移植物长度为(27.68±2.67)mm,明显短于优良组的(32.19±3.84)mm,矢状位夹角为(52.37±5.11)°,明显小于优良组的(56.01±5.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冠状位夹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重建术能够为单束ACL解剖重建术后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评价,清晰显示移植物和骨道情况,指导手术方案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重建技术 单束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术 骨道定点 关节镜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