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套双频段三维全闪电定位系统及其初步观测结果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恒毅 董万胜 +3 位作者 蔡力 李良福 覃彬全 杨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561-3568,共8页
介绍了一套同时工作在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VHF)和甚低频/低频(very-low/low frequency,VLF/LF)频段的三维闪电定位系统,并给出了初步观测结果。系统使用到达时间差法对2个频段的闪电辐射源进行定位,能连续地给出雷暴过程中闪电... 介绍了一套同时工作在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VHF)和甚低频/低频(very-low/low frequency,VLF/LF)频段的三维闪电定位系统,并给出了初步观测结果。系统使用到达时间差法对2个频段的闪电辐射源进行定位,能连续地给出雷暴过程中闪电活动空间位置,并详细给出单次闪电的发展路径,在使用2个频段辐射波形参数进行定位的同时还可以保存原始波形用于深入研究。VHF、VLF/LF 2个频段闪电定位结果的时间分辨率分别为100?s和1ms,定位精度在站网覆盖范围可优于200m。2个频段的定位结果都能很好地描述雷暴中的闪电活动,但表现出的特征有一定差异。两频段定位结果对单个闪电发生路径进行描绘时,VLF/LF频段的大部分定位结果能与VHF定位结果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系统 三维闪电定位 VHF闪电定位 VLF/LF闪电定位 全闪电定位
下载PDF
基于卫星资料的大连地区强对流天气闪电活动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邹耀仁 王赟 +1 位作者 王淑一 徐丹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4期128-133,共6页
利用FY-4卫星云顶亮温(Cloud Top Temperature,CTT)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2019年6—9月大连地区的闪电活动特征,重点分析了该地区2019年9月4日的一次强对流天气闪电活动特征与雷达回波及CT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雷暴起... 利用FY-4卫星云顶亮温(Cloud Top Temperature,CTT)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2019年6—9月大连地区的闪电活动特征,重点分析了该地区2019年9月4日的一次强对流天气闪电活动特征与雷达回波及CT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雷暴起始于大连东南方向。在雷暴初始阶段,以云闪为主,云闪高度主要集中在7—12 km。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在雷达回波强度>30 dBz的区域,对应的云顶高度超过了8 km。闪电活动与FY-4卫星CTT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闪电主要发生在CTT为240—250 K左右区域。对2019年5—8月大连地区雷达与闪电活动进行量化分析,发现闪电活动主要集中于雷达组合反射率39.38 dBz附近区域,对应的云顶高度为8.21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雷电定位 雷达回波 云顶亮温
下载PDF
海南一次雷暴过程闪电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尧 孙豪 +3 位作者 杨敢 姚年鹏 戴炳哲 张其林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96,共8页
利用海南省三维闪电定位资料、SA波段雷达资料及云顶亮温资料对2019年9月9日的一次强天气过程进行闪电特征、雷达回波特征以及云顶亮温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雷暴起始于海南的东北部,整个过程一直向西南方向发展。云闪始发高度在5.5 km... 利用海南省三维闪电定位资料、SA波段雷达资料及云顶亮温资料对2019年9月9日的一次强天气过程进行闪电特征、雷达回波特征以及云顶亮温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雷暴起始于海南的东北部,整个过程一直向西南方向发展。云闪始发高度在5.5 km左右,雷暴发展期间高度维持在4~6 km。利用自主研发的磁天线对6次云闪和6次地闪进行分析,云闪上升沿时间、下降沿时间、半峰值宽度均在1~10μs区间;地闪半峰值宽度在10~25μs区间。闪电的电流强度在雷暴初期极不稳定,起伏较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于稳定。雷暴旺盛发展阶段,闪电的雷达回波强度>30 dBz,部分超过了50 dBz;云顶亮温与闪电频次的相关性较好,闪电发生在190~230 K的冷云区中,云顶高度大概为14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闪电定位 磁天线 雷达回波 云顶亮温
原文传递
基于VLF/LF三维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北京闪电特征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郭润霞 王迎春 +1 位作者 张文龙 李京校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3-400,共8页
利用北京地区VLF/LF三维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数据资料,分析北京地区总闪、云闪和地闪的时空分布和电流强度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闪电主要发生在6—9月,峰值出现在7月;一天中闪电高发时段在15时—次日02时,... 利用北京地区VLF/LF三维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数据资料,分析北京地区总闪、云闪和地闪的时空分布和电流强度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闪电主要发生在6—9月,峰值出现在7月;一天中闪电高发时段在15时—次日02时,总闪频数的日变化存在3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5、20时和次日02时。(2)北京地区总闪密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1)门头沟区中南部至昌平区中西部山前一带;(2)密云、顺义和平谷三区交界的山前一带。云闪和地闪密度的大值区也基本出现在这两个区域。(3)云闪高度主要集中在9 km以下,且3~6 km的云闪频数最多;云闪高度约在15 km以下时,平均雷电流强度随云闪高度的增大而增大,而超过15 km的平均雷电流强度随云闪高度增大而减小。(4)闪电雷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5~50k A,雷电流强度大于100 k A的闪电很少发生;闪电频数高的时段平均雷电流强度较小,闪电频数低的时段平均雷电流强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闪电监测 闪电频数 云闪高度 雷电流强度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三维和二维系统闪电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成勤 张科杰 +2 位作者 刘俊 夏羽 毛成忠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6-408,共13页
利用三维(ADTD-2C)和二维(ADTD)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比分析了湖北省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两套系统闪电活动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过程中地闪多于云闪,二者均以负极性为主。(2)三维系统正地闪在地闪中的占比低于正云闪在云闪中的占比,... 利用三维(ADTD-2C)和二维(ADTD)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比分析了湖北省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两套系统闪电活动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过程中地闪多于云闪,二者均以负极性为主。(2)三维系统正地闪在地闪中的占比低于正云闪在云闪中的占比,高于二维系统正地闪在地闪中的占比。(3)三维系统雷电流幅值集中分布在0~30 kA,较二维系统(10~50 kA)更集中,三维系统的雷电流累积概率较湖北省多年统计结果明显偏小,二维系统的雷电流累积概率略高于统计值。(4)两套系统总地闪和负地闪活跃时段基本一致。(5)两套闪电定位系统地闪密集区基本一致,且和云闪密集区基本重合,闪电分布集中程度高,主要分布在槽前正涡度平流区。三维系统地闪密度大于二维系统,最大值分别为5.78 fl/(km^(2)·d)和2.39 fl/(km^(2)·d)。三维系统中正、负闪电交错分布,二维系统中正、负地闪局部存在空间分离现象。(6)云闪密度大小与二维地闪相当、水平分布特征与三维地闪一致。垂直方向上,云闪主要发生在10 km以下,其中2~4 km云闪分布密集,占总云闪的47.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闪电定位系统 二维闪电定位系统 闪电频数 闪电密度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基于VLF/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大兴安岭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伟克 舒立福 +6 位作者 苑尚博 宋佳军 李威 司莉青 赵凤君 王亚惠 王明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30,共10页
【目的】分析大兴安岭闪电发生规律,为雷击火监测预警和防范扑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大兴安岭2019—2021年VLF/LF三维闪电监测数据,分析大兴安岭闪电(云闪、地闪、负闪、正闪)数量、峰值电流强度、云闪高度以及时空分布规律。【... 【目的】分析大兴安岭闪电发生规律,为雷击火监测预警和防范扑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大兴安岭2019—2021年VLF/LF三维闪电监测数据,分析大兴安岭闪电(云闪、地闪、负闪、正闪)数量、峰值电流强度、云闪高度以及时空分布规律。【结果】1)2019—2021年,大兴安岭共探测到闪电710487次(其中,黑龙江大兴安岭321667次,内蒙古大兴安岭388820次),平均每年236829次。大兴安岭闪电以负地闪为主,其中云闪∶地闪比例和正闪∶负闪的比例均大致为1∶5。大兴安岭正、负闪峰值电流强度的范围分别为4.5~371kA和-501.7~-4.5kA,大多数闪电峰值电流强度的绝对值集中在4.5~50kA之间。大兴安岭平均云闪高度为4.72 km,其中88.09%的云闪高度在10 km以下;2)大兴安岭平均闪电日数为每年127天,闪电从4月末开始至10月中下旬结束,多发生于5—8月,其中7月是集中高发期。闪电发生单日呈单峰变化规律,10:00起闪电开始增多,12:00—17:00是高发时段,18:00后闪电数量逐渐减少,午夜至凌晨阶段闪电总量明显减少;3)大兴安岭闪电呈空间聚集性分布,整体看黑龙江大兴安岭闪电密度明显高于内蒙古大兴安岭。高密度闪电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大兴安岭的呼中、塔河、韩家园、新林、南瓮河自然保护区和加格达奇等地;4)低强度负地闪这类容易引发雷击火的闪电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大兴安岭的西林吉和图强南部,塔河大部及呼中北部,南瓮河自然保护区以及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满归北部和汗马、金河等小部分地区。【结论】大兴安岭闪电发生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基于闪电发生规律和易引发火灾的特定类型闪电开展针对性的监测预警和提前部署,是防范重大雷击火灾发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三维闪电定位系统 云闪和地闪 正闪和负闪 时空分布 雷击火
下载PDF
一次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和闪电特征分析
7
作者 张丹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文章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ECMWF ERA5再分析资料、三维闪电定位资料及雷达资料对乌兰察布市2021-07-05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低空环流形势、地面形势场和物理量场的演变特征,以及强对流天气... 文章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ECMWF ERA5再分析资料、三维闪电定位资料及雷达资料对乌兰察布市2021-07-05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低空环流形势、地面形势场和物理量场的演变特征,以及强对流天气发生时,雷达回波特征和闪电特征,为本地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提供有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闪电定位资料 强对流天气 雷达回波特征 闪电特征
下载PDF
基于VLF/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广西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卢炳夫 植耀玲 +2 位作者 黄伊曼 覃章 郭媛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1年第2期65-71,共7页
利用广西2016-2019年三维闪电监测资料,分析广西闪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天气学初探,得到以下结论:①广西雷电活动主要发生在4-9月,日变化季节性、区域性差异显著,月变化主要表现为桂中及桂南单峰型、桂西北和桂南双峰型及桂东北多... 利用广西2016-2019年三维闪电监测资料,分析广西闪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天气学初探,得到以下结论:①广西雷电活动主要发生在4-9月,日变化季节性、区域性差异显著,月变化主要表现为桂中及桂南单峰型、桂西北和桂南双峰型及桂东北多波动型等三种类型,空间分布表现为桂南、桂东南、桂西北及桂东北四个雷电活动频繁区域。②广西雷电活动云地闪较云闪偏多,闪电的极性以负闪为主,云闪高度较为集中在0~1km及2~7km高度上,2~7km高度上闪电频次年际、季节性、区域性差异显著。③春季印缅槽和亚洲经向环流偏强有利于广西雷电发生,反之则不利;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平均脊线位置较常年(26.3°N)略微偏南(25.5~26°N)时有利于雷电发生,异常偏南或偏北则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闪电监测定位系统 时空分布 云闪高度
下载PDF
3-D Lightning Location Solution and Precision Analysis of Cloud Flash 被引量:5
9
作者 ZHANG Ping1,2, ZHAO Wenguang2,3?, HU Zhixiang2,3, WEN Yinping2,3 1.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2.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3.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Control Structur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9年第3期241-244,共4页
Using the spatial coordinates of detection stations and the time of arrival of lightning wave, the observation equations can be expressed. For the large lightning detection network,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is used to ... Using the spatial coordinates of detection stations and the time of arrival of lightning wave, the observation equations can be expressed. For the large lightning detection network,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is used to process the adjustment of observation data to find the most probable value of lightning position, and the result is assessed by the mean error and dilution of precision. Lightning location precision is affected by figure factor. The conclusion can be used in the design of location network, data processing, and data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lightning location cloud flash detection solution model dilution of precision figure factor
原文传递
基于VLF/LF三维闪电探测系统的贵州省全闪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丁旻 刘波 陈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36期110-115,共6页
为进一步加强云闪分布特征分析,增强对雷暴云内物理过程的认识,利用2015—2017年VLF/LF三维闪电探测系统的数据资料对贵州省闪电特征进行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云闪还是地闪,均以负闪为主;闪电发生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 为进一步加强云闪分布特征分析,增强对雷暴云内物理过程的认识,利用2015—2017年VLF/LF三维闪电探测系统的数据资料对贵州省闪电特征进行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云闪还是地闪,均以负闪为主;闪电发生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闪电最少,闪电月际分布主要为单峰型,仅冬季Z比率大于1;闪电主要发生时段为16时至次日凌晨2时,Z比率与全闪频数随时间的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618;全省闪电密度整体呈西高东低趋势,年均闪电密度为5.07次/(a·km^2);云闪主要发生在高度2k^7 km,全年云闪高度呈下降趋势;雷电强度主要分布在5k^45 kA,平均陡度为7.34 kA/μs。本研究有利于对闪电特征开展更全面的探究和分析,同时对强对流天气监测和预警也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全闪定位系统 云闪 地闪 频数 密度 陡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