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维地理信息中3D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
作者 樊文平 刘荣 宋富林 《地理信息世界》 2005年第5期37-41,共5页
介绍了当代3维地理信息系统中3D模型研究的发展状况。主要涉及3DGIS的发展现状、3DGIS空间数据模型的研究进展和有待研究的3DGIS模型理论与技术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3维地理信息系统 3D数据模型 3D建模 可视化模型
下载PDF
三维数据模型的逆向设计及实现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克骄 《自动化与仪表》 2018年第8期104-108,共5页
智能制造促使高性能加工中心、3D打印、增材制造、快速成型技术迅猛发展,CAD/CAM技术也由二维逐步转向三维。三维数据模型的逆向建模技术以其设计高效、研发周期短、设计成本低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该文对逆向建模的实现方法进... 智能制造促使高性能加工中心、3D打印、增材制造、快速成型技术迅猛发展,CAD/CAM技术也由二维逐步转向三维。三维数据模型的逆向建模技术以其设计高效、研发周期短、设计成本低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该文对逆向建模的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特别针对逆向建模依靠实物外表面特征建模的特点及实现方法进行了深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据模型 三维扫描 领域组 曲面建模 逆向建模
下载PDF
室内外一体化的三维GIS原型系统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3
作者 翟月昊 苗立志 张朋东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3年第11期2535-2540,共6页
目前,在全球卫星系统、立体视觉技术的支持下,室外场景三维地图的漫游导航功能已高度完善,对于卫星无法覆盖但场景更加复杂的室内场景,其三维地图的绘制和路径规划等功能的实现则相对落后,无法满足用户室内寻址的要求。因此,构建室内三... 目前,在全球卫星系统、立体视觉技术的支持下,室外场景三维地图的漫游导航功能已高度完善,对于卫星无法覆盖但场景更加复杂的室内场景,其三维地图的绘制和路径规划等功能的实现则相对落后,无法满足用户室内寻址的要求。因此,构建室内三维地图并与室外地图结合实现市内外一体的三维GIS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南京邮电大学校园为实验区域,基于Skyline平台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应用Web GIS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室内外一体的三维GIS原型系统。该系统中,基于遥感图像、CAD数据和相关属性数据,建立了校园建筑三维模型,并构建了室外和室内一体的三维校园,实现了直观的室内外三维漫游,同时具备了三维测量和分析、室内外一体化路径规划等功能,能够使用户快速熟悉校园空间信息,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GIS SKYLINE 室内外一体化 三维数据建模 室内路径规划
下载PDF
3维矿山建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耿丽艳 金玉玲 +1 位作者 李香莉 马雪琴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3年第8期112-114,共3页
3维矿山建模是"数字矿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建模范围主要包括地表、地物、建筑、植被等。随着3维GIS、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成熟,3维矿山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 3维矿山 3维数据模型 建模
下载PDF
基于傅氏变换有限差分的三维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并行算法
5
作者 熊高君 彭更新 +3 位作者 贺振华 高宏亮 肖又军 黄德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11-414,366-367,共4页
傅氏变换有限差分(即FFD)混合波场延拓法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精度高,但三维FFD因其计算复杂、数据存储巨大而难以推广。这里提出三维FFD一步法正演模拟并行算法,把一个串行的大规模频率循环分割成并行的多个小规模频率循环,并发执行多个波... 傅氏变换有限差分(即FFD)混合波场延拓法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精度高,但三维FFD因其计算复杂、数据存储巨大而难以推广。这里提出三维FFD一步法正演模拟并行算法,把一个串行的大规模频率循环分割成并行的多个小规模频率循环,并发执行多个波场延拓来提高运算速度,并通过由给定的资源设定并行数,以及适时重排三维数据,大大增强了算法的适应性和时效性。通过对比并行和非并行正演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FD混合延拓 三维数据重排 三维正演模拟 频率循环 并行算法
下载PDF
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在数字矿山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赖朝辉 刘修国 +1 位作者 花卫华 李丰丹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1-134,138,共5页
介绍了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和数字矿山的概念,并通过作者参与开发的全国产矿业软件——"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与三维矿体建模可视化系统"实例来说明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在矿体表面建模、品位块体模型、品位等值曲面生成中... 介绍了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和数字矿山的概念,并通过作者参与开发的全国产矿业软件——"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与三维矿体建模可视化系统"实例来说明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在矿体表面建模、品位块体模型、品位等值曲面生成中的实际应用,最后展望了体绘制技术在数字矿山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据场可视化 矿体表面建模 块体模型 体绘制
下载PDF
一种真三维地下管线井室自动建模方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思 杨艳梅 +1 位作者 王明洋 陈勇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0-404,共5页
针对城镇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中对大批量井室高效建模的要求,提出了地下管线井室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真三维井室三维数据模型和自动化建模方法,并将该方法与传统3DMax建模方法在效率与效果上做了对比实验。实验表明,真三维... 针对城镇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中对大批量井室高效建模的要求,提出了地下管线井室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真三维井室三维数据模型和自动化建模方法,并将该方法与传统3DMax建模方法在效率与效果上做了对比实验。实验表明,真三维井室自动化建模方法能极大提高井室三维建模的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管线 井室 三维数据模型 自动建模 索引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植物建模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智慧 赵元棣 +1 位作者 郭新宇 魏学礼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24,共7页
基于实测数据的植物建模是数字植物研究的基础问题。为此,较系统地介绍了基于图像和真三维两种实测数据的植物形态建模方法。通过对基于单幅图像、多幅图像以及基于数字化仪、三维扫描仪等4种典型方法的优缺点的详细分析,对该领域中仍... 基于实测数据的植物建模是数字植物研究的基础问题。为此,较系统地介绍了基于图像和真三维两种实测数据的植物形态建模方法。通过对基于单幅图像、多幅图像以及基于数字化仪、三维扫描仪等4种典型方法的优缺点的详细分析,对该领域中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总结。最后,对基于实测数据的植物形态建模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植物 实测数据 基于图像的建模 基于真三维数据的建模
下载PDF
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庭姣 《粘接》 CAS 2022年第3期182-185,191,共5页
介绍了三维和大数据场景的可视数字化矿山技术和三维数字模拟矿山的基本概念,以“液态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及三维矿体建模可视化系统”为一范例,阐述了三维品位数据场景的可视性优化处理技术在品位矿体的表面模型建模、品位的块体处理模型... 介绍了三维和大数据场景的可视数字化矿山技术和三维数字模拟矿山的基本概念,以“液态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及三维矿体建模可视化系统”为一范例,阐述了三维品位数据场景的可视性优化处理技术在品位矿体的表面模型建模、品位的块体处理模型和包含品位块体等值的表面模型生成过程中的实际综合应用;概述了三维和大数据场景的可视性优化分析技术在我国石油勘探行业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据场可视 石油勘探 三维矿体建模
下载PDF
三维地震资料在古应力场反演和裂缝预测中的应用——以胜利油田富台潜山为例 被引量:17
10
作者 童亨茂 郑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57,共13页
针对古构造应力场反演计算中建立“古构造模型”和“约束条件”时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古构造应力场反演的思路和方法,并以富台潜山为例,阐述了如何用三维地震资料来解决古构造应力场研究的“定时”、“定向”... 针对古构造应力场反演计算中建立“古构造模型”和“约束条件”时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古构造应力场反演的思路和方法,并以富台潜山为例,阐述了如何用三维地震资料来解决古构造应力场研究的“定时”、“定向”和“定量”问题。胜利油田富台潜山研究的实践表明:三维地震资料可以用来较好地解决古构造应力场研究中的“三定”问题,其结果的可靠性总体可以得到保障。因此,据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而进行的古应力场数值反演是古应力场研究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裂缝的预测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构造应力场 裂缝 三维地震资料 反演 胜利油田
下载PDF
三维数字矿山信息集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履华 孙在宏 +1 位作者 曾洪云 曾微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0,167,共6页
以数字矿山的三维可视化和虚拟环境为平台,利用三维GIS、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将矿山地上地下场景、采矿过程及其引起的相关现象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在真三维环境中集成矿山开发与运行的相关信息,解决数字矿山建设过程... 以数字矿山的三维可视化和虚拟环境为平台,利用三维GIS、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将矿山地上地下场景、采矿过程及其引起的相关现象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在真三维环境中集成矿山开发与运行的相关信息,解决数字矿山建设过程中基础信息不足、信息孤岛和可视化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建立三维数字矿山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实现对矿山开发与运行的科学预测、规划、控制和监测,对提高矿山企业的运作效率、安全生产水平,增强矿山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矿山 虚拟现实 集成管理 三维GIS数据建模
下载PDF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肖富森 冉崎 +6 位作者 唐玉林 马波 应丹琳 张光荣 陈骁 廖奇 陈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73,共7页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寒武系及震旦系埋藏深度大,地震反射信号弱,同时储层受沉积相及岩溶作用的双重控制,基质物性差,缝洞发育,非均质性强,地震预测难度极大。为此,针对该类储层,通过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联合攻关,开展了...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寒武系及震旦系埋藏深度大,地震反射信号弱,同时储层受沉积相及岩溶作用的双重控制,基质物性差,缝洞发育,非均质性强,地震预测难度极大。为此,针对该类储层,通过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联合攻关,开展了三维宽方位地震采集,地震资料二、三维连片处理,构造精细解释,低孔渗储层定量预测,缝洞体识别,烃类检测等技术攻关,逐步建立起一套适用于该区深层碳酸盐岩古老气藏的地震勘探技术系列,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高精度的地震预测成果有力地支撑了该区油气勘探部署和天然气三级地质储量的提交,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极大地提升了天然气勘探成效,促进了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勘探的突破和大型气田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三维地震 连片处理 正演 储集层预测 缝洞体识别
下载PDF
三维体元拓扑数据模型的改进与实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侯恩科 赵洲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16,共4页
在简要介绍三维体元拓扑数据模型建模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三维体元拓扑数据模型的不足,并从处理含夹层地质体和由非平行剖面构建地质体两个方面,改进了三维体元拓扑数据模型的建模条件和数据结构。实验表明,改进后的数据模型更加适合基... 在简要介绍三维体元拓扑数据模型建模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三维体元拓扑数据模型的不足,并从处理含夹层地质体和由非平行剖面构建地质体两个方面,改进了三维体元拓扑数据模型的建模条件和数据结构。实验表明,改进后的数据模型更加适合基于剖面的三维地质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三维体元拓扑数据模型 改进 建模实验
下载PDF
面向城市地质信息平台的3维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修国 朱良峰 +1 位作者 尚建嘎 花卫华 《地理信息世界》 2005年第2期26-30,35,共6页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个集城市地表、地上、地下多维、动态空间信息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空间信息平台是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地质问题的关键, 3维地质建模及其前后处理问题是平台建设面临的主要技术瓶颈。本文简述了城...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个集城市地表、地上、地下多维、动态空间信息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空间信息平台是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地质问题的关键, 3维地质建模及其前后处理问题是平台建设面临的主要技术瓶颈。本文简述了城市地质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与功能特征,探讨了平台建设中的3维技术瓶颈,如3维空间数据模型、3维地质建模和3维地质数据的可视化表达与分析, 同时介绍了作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最新成果,指出了下一步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 3维空间数据模型 面向 现代信息技术 空间信息平台 平台建设 地质建模 可视化表达 地质问题 城市发展 主要技术 前后处理 功能特征 建设目标 地质数据 研究进展 技术难题 型综合 新成果
下载PDF
三维地震资料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美辰 程冰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6-11,共6页
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地震成像目前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野外采集阶段是获得高品质地震成像的一个关键阶段,而主要的采集参数设计得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质量的好坏。其中,三维地震资料观测系统设计... 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地震成像目前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野外采集阶段是获得高品质地震成像的一个关键阶段,而主要的采集参数设计得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质量的好坏。其中,三维地震资料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主要包括:横向分辨率、纵向分辨率、采样间隔、道间距、最大炮检距、面元尺寸、覆盖次数、炸药量、偏移孔径等。四川盆地龙门山中段地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但该地区由于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剧烈,部分构造受损,激发、接收条件较差,勘探难度很大,前期勘探的地震资料信噪比较差。因此,对于该地区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基于四川盆地龙门山中段某探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及测井资料,构建了与实际目标储层近似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获得了自激自收的地震波场记录,模拟结果与前期勘探获得的地震资料较好地吻合,从而验证了所构建的地球物理模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以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地震资料采集为目标,针对目标探区的地质情况,对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的道间距、较小的面元、较高的覆盖次数、近似勘探目标埋深的最大炮检距是得到高品质地震资料的关键。因此,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的论证及优选,能从根本上改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从而为后续勘探中的复杂地质体高精度成像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资料 采集参数 观测系统 正演模拟 关键参数
下载PDF
全波形反演在复杂地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以HQ工区为例
16
作者 杜鑫 李奇伟 +1 位作者 刘沛然 潘薪羽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36-41,共6页
由于HQ工区目的层埋深浅,受复杂地表影响存在较大范围的空炮段,故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常规速度建模方法得到的速度模型精度低、成像效果差。通过总结分析全波形反演数据准备与常规数据处理的差别,将基于armousi模型的全波形反演技术于H... 由于HQ工区目的层埋深浅,受复杂地表影响存在较大范围的空炮段,故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常规速度建模方法得到的速度模型精度低、成像效果差。通过总结分析全波形反演数据准备与常规数据处理的差别,将基于armousi模型的全波形反演技术于HQ工区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进行测试应用,并开展应用效果评价。应用结果表明,全波形反演技术可以准确还原复杂地表条件下地下介质的结构和性质,建立较高精度的地下速度模型,对应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具有明显提高。研究结果证实了全波形反演技术的优越性,对于全波形反演技术于复杂地表地区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三维地震 速度建模 叠前深度偏移 全波形反演
下载PDF
浅谈可视化3维GIS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杭 孙芳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9年第4期131-132,共2页
根据目前3维GIS的相关发展情况,从3维可视化的表现形式、数据组织、关键技术等,简要介绍了3维GIS可视化技术。
关键词 3维地理信息系统 3维空间数据获取 3维建模 可视化
下载PDF
一种基于三维扫描数据的人脸建模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炎辉 樊养余 董卫军 《现代电子技术》 2011年第21期79-82,共4页
三维扫描仪可以准确获取人脸的几何形状与纹理,但原始的人脸扫描数据仅为一张连续曲面,不符合实际的人脸结构,无法用于人脸动画。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由三维扫描数据进行人脸建模的方法,将一个具备完整结构的通用人脸模型与扫描数据... 三维扫描仪可以准确获取人脸的几何形状与纹理,但原始的人脸扫描数据仅为一张连续曲面,不符合实际的人脸结构,无法用于人脸动画。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由三维扫描数据进行人脸建模的方法,将一个具备完整结构的通用人脸模型与扫描数据进行初步适配,再采用细节重建技术恢复特定人脸的表面细节和皮肤纹理。实验表明,该方法建立的三维人脸模型真实感强,结构完整,可生成连续自然的表情动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扫描数据 人脸建模 通用人脸模型 细节重建
下载PDF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智慧校园三维重建建模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萍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7-171,共5页
在智慧校园三维重建建模中,往往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建模,但构建模型的精度却较低,设计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智慧校园三维重建建模方法。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智慧校园三维重建建模数据。对于扫描仪无法测量的区域,采用钢尺或架设... 在智慧校园三维重建建模中,往往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建模,但构建模型的精度却较低,设计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智慧校园三维重建建模方法。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智慧校园三维重建建模数据。对于扫描仪无法测量的区域,采用钢尺或架设全站仪的方式实施数据补充采集。设计基于主元分析法的点云配准算法,对采集的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实施配准处理,实现多站数据坐标系的统一。对于规则的智慧校园实体模型,使用特征线提取建模方法实施建模。对于不规则的智慧校园实体模型,使用的建模方法为多尺度CS-RBF算法。利用设计方法实施某高校的校园三维建模,测试该方法的建模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对于新老校区的建模时间分别为96 h、47 h,时间较短,同时玻璃缺失面积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数据 主元分析法 智慧校园 多尺度CS-RBF算法 三维建模
下载PDF
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孙月成 李永飞 孙守亮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41-248,共8页
为了充分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数据蕴含的有关地下岩性、物性和流体的空间分布信息、进一步提高三维地质模型精度、改善油藏数值模拟效果,探讨了提高叠前地震道集质量、改善井震匹配关系及多学科一体化研究的新方法。通过不同偏移距地震道... 为了充分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数据蕴含的有关地下岩性、物性和流体的空间分布信息、进一步提高三维地质模型精度、改善油藏数值模拟效果,探讨了提高叠前地震道集质量、改善井震匹配关系及多学科一体化研究的新方法。通过不同偏移距地震道的频谱均衡对地层吸收作用和动较拉伸效应造成的远偏移距地震数据波形畸变现象进行了校正;通过构建高精度的三维数据体时深转换速度模型提高了地震数据体在深度域与测井曲线深度的一致性;并采用岩石物理、地震反演、地质建模和油气藏数值模拟多学科一体化的研究方法对多学科研究进行循环反馈,不断优化三维地质模型的准确性、提升油藏模拟吻合度。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偏移距地震道的频谱均衡技术的应用消除了远偏移距地震波形畸变现象,使地震波能量集中到有效频带范围内;将地质统计学反演的高分辨率速度体与层间网格自动剖分技术相结合建立的三维时深转换新方法保障了深度域的三维地震数据体与测井曲线的精细匹配,时深转换后的深度域地震反演数据体与测井曲线在深度和数值两方面一致性都很好;同时基于新建地质模型得到的数值模拟数据与实际生产数据吻合度高、生产历史拟合效果好,重新计算的地质储量与动态储量的差异大大缩小,解决了某气田长期存在的三维地质模型精度不高、动静储量差异大等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道集 频谱均衡 三维时深转换 精细地质建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