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2.0 MaBP南海南部深海沉积物孢粉记录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9
1
作者 袁金红 罗运利 +1 位作者 徐兆良 孙湘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5-81,共7页
为了探索和揭示2.5 MaBP前后东亚季风演变历史及植被演替对气候演化的响应,对南海南部大洋钻探ODP1143站(9°22'N、113°17'E)深海柱状样的上部135~95 m(3.0~2.0 MaBP)共146个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时间分辨率为7 ... 为了探索和揭示2.5 MaBP前后东亚季风演变历史及植被演替对气候演化的响应,对南海南部大洋钻探ODP1143站(9°22'N、113°17'E)深海柱状样的上部135~95 m(3.0~2.0 MaBP)共146个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时间分辨率为7 ka/样,孢粉谱显示沉积率变化显著,以2.6 MaBP为界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与前一阶段3.0~2.6 MaBP相比,2.6~2.0 MaBP时段各类型花粉及孢子沉积率均有显著提高.该结果表明2.6 MaBP南海海平面有显著下降,可与北半球冰盖形成、东亚季风增强相对应.2.6 MaBP以后,各类型孢粉沉积率高低变化揭示南海海平面有多次上升和下降,代表了多次冰期-间冰期旋回.该结果与深海氧同位素分期相对应.频谱分析表明3.0~2.0 MaBP存在0.1 Ma(偏心率)和46.9 ka(斜率)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沉积率 3.0~2.0 MaBP ODP1143 南海南部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MRI图像的耳软骨模型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晓芳 赵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1-718,共8页
构建高保真的耳软骨支架一直是耳廓再造的研究核心。传统成像方法对耳软骨和周围组织的区分度较低,为探究可用于耳软骨成像的MRI扫描序列,为耳软骨3D生物打印提供高精度模型,提出超短回波时间(UTE)成像和3D_T2成像序列相结合的扫描方案... 构建高保真的耳软骨支架一直是耳廓再造的研究核心。传统成像方法对耳软骨和周围组织的区分度较低,为探究可用于耳软骨成像的MRI扫描序列,为耳软骨3D生物打印提供高精度模型,提出超短回波时间(UTE)成像和3D_T2成像序列相结合的扫描方案。实验共收集40位健康志愿者单侧外耳廓数据。首先,两位有经验的评估者分别根据UTE图像逐层勾勒出耳软骨大致形状,并根据3D_T2图像进一步去除耳垂等其他组织,以此构建耳软骨模型。每名评估者独立重复3次。然后,分析评估者内和评估者间耳软骨分割结果的体积(Cg.V)、表面积(Cg.S)和厚度(Cg.Th)的相关性,以评价不同评估者是否可以定义相同的感兴趣区域。结果显示,评估者内手动分割结果的精度误差分别为:Cg.V≤3.05%,Cg.S≤1.80%,Cg.Th≤3.43%,评估者间分别为:Cg.V=2.39%,Cg.S=3.75%,Cg.Th=3.37%;Cg.V、Cg.S和Cg.Th的组内相关性分别高于0.95、0.97、0.77,组间相关性分别为0.97、0.89和0.69;Dice相似性系数(DSC)均高于80%。这表明,超短回波时间和3D_T2成像序列结合能够表征耳软骨的形态学差异,是适合耳廓再造研究的扫描方案,可为3D生物打印提供高精度的耳软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软骨分割 超短回波时间 3D-T2 3D生物打印模型构建
下载PDF
不对称二羟化反应制备(2R,3S)-2,3-二羟基-3-苯丙酸乙酯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惠 罗晶 +1 位作者 赵安东 孙晓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26-528,共3页
合成了两种可回收利用的小分子配体,并在两种不同体系的Sharpless不对称二羟化反应中用于催化肉桂酸乙酯,以合成紫杉醇的重要中间体(2R,3S)-2,3-二羟基-3-苯丙酸乙酯。结果表明,两种配体在叔丁醇-水(1∶1)和丙酮-水(10∶1)体系中的催化... 合成了两种可回收利用的小分子配体,并在两种不同体系的Sharpless不对称二羟化反应中用于催化肉桂酸乙酯,以合成紫杉醇的重要中间体(2R,3S)-2,3-二羟基-3-苯丙酸乙酯。结果表明,两种配体在叔丁醇-水(1∶1)和丙酮-水(10∶1)体系中的催化性能均良好,收率85%~95%,ee可达95%以上,且重复使用3次后收率和ee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R 3S)-2 3-二羟基-3-苯丙酸乙酯 Sharpless不对称二羟化反应 手性配体 不对称催化 紫杉醇 中间体 合成
下载PDF
二噻并苯并二噻吩基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明娇 郭鹏智 同军锋 《广州化工》 CAS 2017年第4期1-7,共7页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因制备过程简单、质量轻、成本低廉和可制成柔性器件而备受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青睐。增大重复单元的共轭面和共轭长度可明显增大π重叠、提高π-π堆积改善电荷迁移率,还可降低共轭体系重组能以利于光生激子拆分为自...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因制备过程简单、质量轻、成本低廉和可制成柔性器件而备受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青睐。增大重复单元的共轭面和共轭长度可明显增大π重叠、提高π-π堆积改善电荷迁移率,还可降低共轭体系重组能以利于光生激子拆分为自由电荷。相比苯并[1,2-b:4,5-b']二噻吩(BDT),二噻并[2,3-d:2',3'-d']苯并[1,2-b:4,5-b']二噻吩(DTBDT)具有更大共轭面和共轭长度,且有与BDT相似的最高分子占据轨道(HOMO)能级,给电子能力相近。二维的DTBDT共聚物和小分子材料相比一维的表现出优异的光伏性能,尤其是宽带隙共聚物PDBT-T1与改进的"合金"富勒烯或非富勒烯受体的效果显著。基于DTBDT优异的光伏特性和本课题组近年的研究工作,在此对含DTBDT单元的光伏给体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噻并苯并二噻吩(DTBDT) 有机太阳能电池 给体 研究进展
下载PDF
3-[(2,3-二氢噻吩并[3,4-b]-1,4-二噁英-2-基)甲氧基]-丙酸的合成工艺改进
5
作者 马晓莉 刘春晖 +1 位作者 江志波 郭鑫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6-258,共3页
报道了一种合成标题化合物的新工艺。以噻吩并[3,4-b]-1,4-二噁英-2-甲醇为起始原料,与丙烯酸叔丁酯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中间体化合物3-[(2,3-二氢噻吩并[3,4-b]-1,4-二噁英-2-基)甲氧基]丙酸叔丁酯。将得到的中间体在碱性条件下进... 报道了一种合成标题化合物的新工艺。以噻吩并[3,4-b]-1,4-二噁英-2-甲醇为起始原料,与丙烯酸叔丁酯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中间体化合物3-[(2,3-二氢噻吩并[3,4-b]-1,4-二噁英-2-基)甲氧基]丙酸叔丁酯。将得到的中间体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然后采用盐酸进行酸化,最终经过干燥、减压浓缩、洗脱等后处理得到合格的标题化合物,总产率为71.2%,标题化合物及中间体经^(1)HNMR确认结构。路线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产品质量可控,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 3-二氢噻吩并[3 4-b]-1 4-二噁英-2-基)甲氧基]-丙酸 丙烯酸叔丁酯 合成 工艺 改进 迈克尔加成反应
下载PDF
A new free recoverable and reusable mono-alkaloid-type ligand and its use in preparation of ethyl(2R,3S)-2,3-dihydroxy-3-phenylpropionate
6
作者 Qiao Feng Wang Hui Chen Yan Zhao Xiao Ye Li Sheng Yong Zh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7期763-766,共4页
A new free recoverable and reusable mono-alkaloid-type ligand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method. With highly polar groups, the ligand can be recycled and reused eight times to prepare ethyl (2R,3S)-2,3-dihydro... A new free recoverable and reusable mono-alkaloid-type ligand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method. With highly polar groups, the ligand can be recycled and reused eight times to prepare ethyl (2R,3S)-2,3-dihydroxy-3-phenylpropionate with high yield and ee via asymmetric dihydroxylation (AD) reaction. C 2009 Sheng Yong Zhang. Published by Elsevier B.V. on behalf of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chona alkaloid Recoverable and reusable ligand Ethyl 2R 3S)-2 3-dihydroxy-3-phenylpropionate
下载PDF
A series of dithienobenzodithiophene based small molecules for highly efficient organic solar cells 被引量:1
7
作者 Huanran Feng Miaomiao Li +6 位作者 Wang Ni Bin Kan Yunchuang Wang Yamin Zhang Hongtao Zhang Xiangjian Wan Yongsheng Che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552-560,共9页
Three acceptor-donor-acceptor (A-D-A) small molecules DCAODTBDT, DRDTBDT and DTBDTBDT using dithieno[2,3-d:2',3'-d']benzo[1,2-b:4,5-b']dithiophene as the central building block, octyl cyanoacetate, 3-octylrhod... Three acceptor-donor-acceptor (A-D-A) small molecules DCAODTBDT, DRDTBDT and DTBDTBDT using dithieno[2,3-d:2',3'-d']benzo[1,2-b:4,5-b']dithiophene as the central building block, octyl cyanoacetate, 3-octylrhodanine and thiobarbituric acid as the end group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s donor materials in solution-processed photovoltaic cells (OPVs). The impacts of these different electron withdrawing end groups on the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energy levels, charge carrier mobility, morphologies of blend films, and their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OPVs device based on DRDTBDT gave the best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PCE) of 8.3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ased on DCAODTBDT (4.83%) or DTBDTBDT (3.39%).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ather dedicated and balanced consideration of absorption, energy levels, morphology, mobility, etc. for the design of small-molecule-based OPVs (SM-OPVs) and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s are highly needed to achieve high performance for SM-OP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eptor-donor-acceptor dithieno[2 3-d:2 3'-d']benzo[1 2-b:4 5-b']dithiophene solution-processed photovoltaic cells endacceptor moieties
原文传递
Deep-sea Pollen Record during 3.0-2.0 Ma B.P. from ODP Site 1143 and Its Respons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s 被引量:1
8
作者 袁金红 罗运利 +1 位作者 徐兆良 孙湘君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06年第1期1-10,共10页
In order to study vegetation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around 2.5 Ma B.P., a total of 146 pollen samples with an average time resolution of 7 000 years were analyzed in the deep-sea record at the depth of 13... In order to study vegetation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around 2.5 Ma B.P., a total of 146 pollen samples with an average time resolution of 7 000 years were analyzed in the deep-sea record at the depth of 135 - 95 m (in composition depth) from ODP Site 1143 (9° 22' N, 113° 17' E)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len influx has a distinct change. During 2.6 - 2.0 Ma B.P., the average value of pollen influx increased evident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3.0 - 2.6 Ma B.P. It shows that the sea level of SCS dropped dramatically around 2.6 Ma B.P., correspon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ce-sheet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The pollen influx variations reflect the glacial-interglacial cycles corresponding with the deep-sea oxygen isotope curve and indicate that the sea level of SCS rose and dropped many times after 2.6 Ma B.P. The spectrum analysis results of pollen influx show that there are cycles at 0.1Ma (eccentricity) and 46.9 ka (obliquity) during 3.0 - 2.0 Ma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len influx 3.0 - 2.0 Ma B.P. ODP Site 1143 the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钯(Ⅱ)与二溴对甲基偶氮甲磺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寇明泽 孔艳玲 +1 位作者 张伏龙 寇宗燕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1-42,共2页
钯(Ⅱ)与二溴对甲基偶氮甲磺在硝酸介质中形成组成比为1:2的绿蓝色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2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20=4.2×104L·mol-1·cm-1,钯的质量浓度在0.00~0.80mg·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常温... 钯(Ⅱ)与二溴对甲基偶氮甲磺在硝酸介质中形成组成比为1:2的绿蓝色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2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20=4.2×104L·mol-1·cm-1,钯的质量浓度在0.00~0.80mg·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法常温下可在水相中直接测定微量钯,并应用于废钯催化剂回收液中钯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溴对甲基偶氮甲磺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最新可视化三维图像生成软件3D-IT2.0
10
作者 滨鹏 《电脑》 1997年第1期15-16,共2页
提到三维图像,您可能会马上想到两种3D画:一种是由3DS、AutoCAD等软件制作的,这种三维图像由于采用了着色、采光、视角等特殊处理,表面上看给人一种立体的错觉,但其实图像仍是二维的;另一种是曾风靡世界的电脑三维立体画,它利用了人眼... 提到三维图像,您可能会马上想到两种3D画:一种是由3DS、AutoCAD等软件制作的,这种三维图像由于采用了着色、采光、视角等特殊处理,表面上看给人一种立体的错觉,但其实图像仍是二维的;另一种是曾风靡世界的电脑三维立体画,它利用了人眼的特殊机理对图像进行处理,生成的图像从表面上看密密麻麻、乱作一团,但一旦用特定方式观看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的图像象浮雕一样三维化了,立体纵深感很强,但由于只是原图像的凸凹,还不是接近于真实生活的三维图像.不知您是否留意到了目前市场上非常流行的“恐龙画册”,里面尤其吸引儿童的就是它的恐龙立体画和立体眼睛.不过这种立体画与上面谈到的两种3D画完全不同,它从表面上看就能分辨出物体,但画面重影模糊,一旦带上特制的立体眼镜,立刻就会呈现出与现实世界逼近的三维效果,好象里面的物体活生生地就在眼前.说到这,也许您会想起大约七、八年前我国曾上映过的立体电影,在进入影院前每人都要在门口领取一副立体眼镜,之后的一个多小时真象在另一个世界里畅游了一番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IT2.0 可视化 三维图像 应用 软件
下载PDF
幂指数异速生长机制模型综述 被引量:119
11
作者 韩文轩 方精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51-960,共10页
个体大小对生物的各种生理属性有重要意义,描述个体大小和生理属性关系的规律叫做异速生长。生物的异速生长通常以幂函数的形式表示,在众多的异速生长关系中,Kleiber定律所描述的新陈代谢率和个体大小的3/4幂指数关系最为重要和基本,解... 个体大小对生物的各种生理属性有重要意义,描述个体大小和生理属性关系的规律叫做异速生长。生物的异速生长通常以幂函数的形式表示,在众多的异速生长关系中,Kleiber定律所描述的新陈代谢率和个体大小的3/4幂指数关系最为重要和基本,解释此有充分数据支持的定律的机理也最具挑战性。围绕该著名的3/4幂指数异速生长关系,该文回顾历史上主要的有关模型假说,并重点介绍1990年代中期以来,由West等提出的分形分配网络模型和由其它研究人员建立的代表性模型:最少载体网络模型、多因理论、最小总熵理论、构造理论、细胞优化生长理论和能量消耗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速生长模型 相关生长 分形分配网络 新陈代谢率 最大效率 3/4和2/3幂律
下载PDF
CaCO_3-CO_2-H_2O岩溶系统的平衡化学及其分析 被引量:72
12
作者 刘再华 W.Dreybrodt +1 位作者 韩军 李华举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4,共14页
在介绍了CaCO3-CO2-H2O岩溶系统平衡化学的原理后,对平衡化学的控制因素,包括温度、CO2分压、体系的开放程度、离子强度效应、同离子效应、酸效应、碱效应、离子对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与CaMg(CO3)2-CO2-H2O岩溶系统平衡化学作了对比。结... 在介绍了CaCO3-CO2-H2O岩溶系统平衡化学的原理后,对平衡化学的控制因素,包括温度、CO2分压、体系的开放程度、离子强度效应、同离子效应、酸效应、碱效应、离子对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与CaMg(CO3)2-CO2-H2O岩溶系统平衡化学作了对比。结果显示,天然开放的岩溶系统的平衡pH值范围为6.80~8.40,在此pH值范围内,水中的碳组分主要以HCO-3形式存在;与开放系统相比,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封闭系统的平衡pH值较高,而平衡[Ca2+]和平衡[HCO-3]较低,特别是在低CO2分压时,两者的差异更明显;在封闭系统条件下,两种不同的纯CaCO3-CO2-H2O饱和溶液相混合,将导致溶液对CaCO3重新具有侵蚀性;离子强度效应、酸效应和离子对效应使方解石的溶解度增加,而同离子效应和碱效应使方解石的溶解度降低;与方解石溶解平衡相比,其它条件相同时,白云石溶解平衡pH较高,在温度<70℃时溶解度较大,但在温度>70℃时溶解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溶解平衡 饱和溶液 系统平衡 条件 分压 效应 增加 开放程度 范围
下载PDF
Fe^(3+)掺杂的TiO_2纳米复合粒子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9
13
作者 苏碧桃 张彰 +1 位作者 郑坚 苏致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936-1940,共5页
利用酸催化的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Fe3 + 掺杂量的TiO2 纳米复合粒子 .用XRD ,TEM ,UV vis等技术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掺杂量范围内 (xB=0 .0 0 0 5~ 0 .10 0 0 ) ,未发现有铁氧化物的晶相生成 ;Fe3 + 的掺杂可以... 利用酸催化的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Fe3 + 掺杂量的TiO2 纳米复合粒子 .用XRD ,TEM ,UV vis等技术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掺杂量范围内 (xB=0 .0 0 0 5~ 0 .10 0 0 ) ,未发现有铁氧化物的晶相生成 ;Fe3 + 的掺杂可以实现TiO2 由锐钛矿 (anatase)结构向金红石 (rutile)结构的低温转化 ,随着Fe3 + 掺杂量的增大 ,对光的吸收发生红移 ,吸收强度增大 .掺杂适量的Fe3 + 可以使TiO2 纳米微粒的光催化活性得以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TIO2 纳米复合粒子 合成 表征 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剂 光催化活性 三价铁离子
下载PDF
Fe^(3+)-TiO_2/SiO_2薄膜催化剂的结构对其光催化性能影响 被引量:42
14
作者 付宏刚 王建强 +4 位作者 任志宇 闫鹏飞 于海涛 辛柏福 袁福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671-1676,共6页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不同量Fe^(3+)的TiO_2光催化剂(Fe^(3+)-TiO_2/SiO_2),以氙灯为光源,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3+)-TiO_2/SiO_2比TiO_2纳米粉有更好的催化活性,Fe^(3+)的最...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不同量Fe^(3+)的TiO_2光催化剂(Fe^(3+)-TiO_2/SiO_2),以氙灯为光源,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3+)-TiO_2/SiO_2比TiO_2纳米粉有更好的催化活性,Fe^(3+)的最佳掺入量为0.03%。罗丹明B在粉体和膜催化剂的作用下遵循不同的光催化反应机理。根据XRD,SEM,Raman,XPS和FTIR的表征结果可认为,TiO_2在SIO_2表面薄膜化和Ti-O-Si键的形成是催化活性提高和降解机理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TiO2/SiO2薄膜 催化剂 结构 光催化性能 溶胶-凝胶法 制备 二氧化钛
下载PDF
纳米粒子改性硼酚醛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车剑飞 肖迎红 +1 位作者 陆怡平 宋晔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5-16,共2页
采用原位生成法对硼酚醛树脂进行了纳米粒子填充改性 ,研究了纳米粒子填充改性对树脂分子结构、耐热性、冲击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改性对结构无影响 ;能显著提高树脂的耐热性 ,提高起始分解温度约 15 0℃ ;当填充量为质量分... 采用原位生成法对硼酚醛树脂进行了纳米粒子填充改性 ,研究了纳米粒子填充改性对树脂分子结构、耐热性、冲击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改性对结构无影响 ;能显著提高树脂的耐热性 ,提高起始分解温度约 15 0℃ ;当填充量为质量分数 5 %时 ,用TiO2 改性的冲击强度可提高到普通酚醛树脂冲击强度的 2 31%;在 8%质量分数时 ,TiO2 填充树脂仍有较低的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酚醛树脂 改性 纳米粒子 二氧化钛 二氧化铅 二氧化硅
下载PDF
构造-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以渤海南部莱州湾凹陷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55
16
作者 辛云路 任建业 李建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2-308,共7页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恢复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构造-古地貌特征,分析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沙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可划分为8个构造-古地貌单元,包括东部断坡带、东北斜坡带、北部斜坡带、西部斜...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恢复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构造-古地貌特征,分析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沙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可划分为8个构造-古地貌单元,包括东部断坡带、东北斜坡带、北部斜坡带、西部斜坡带、南部斜坡带、中央凸起带、北部洼陷带和南部洼陷带,西部和南部斜坡带存在明显沟谷。受构造-古地貌控制,沙三段沉积时期莱州湾凹陷的东部发育扇三角洲,西部和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主体发育部位明显受次洼的控制。受东部断坡控制形成的扇三角洲砂体,受西部和南部缓坡及沟谷控制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特别是受西部缓坡控制在北部洼陷发育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貌 沉积体系 古近系 沙三段 莱州湾凹陷
下载PDF
Fe^(3+)/TiO_2/SiO_2复合纳米微粒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NO_2^- 被引量:51
17
作者 金华峰 李文戈 +1 位作者 向纪明 唐吉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36-639,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 Ti O2 / Si O2 和不同浓度 Fe3+掺杂的 Fe3+ / Ti O2 / Si O2 复合纳米粉末 ,并利用XRD、BET、UV-vis等手段研究了 Ti O2 / Si O2 及掺铁形成的 Fe3+ / Ti O2 / Si O2 复合微粒的表面结构形态变化 ,以及对污染物...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 Ti O2 / Si O2 和不同浓度 Fe3+掺杂的 Fe3+ / Ti O2 / Si O2 复合纳米粉末 ,并利用XRD、BET、UV-vis等手段研究了 Ti O2 / Si O2 及掺铁形成的 Fe3+ / Ti O2 / Si O2 复合微粒的表面结构形态变化 ,以及对污染物 NO- 2 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结果表明 ,Fe3+ / Ti O2 / Si O2 (ω( Fe3+ ) =1 .5 % ,m( Ti)∶ m( Si) =2∶ 1 )具有最佳活性 ,样品呈晶化度较低的锐钛矿结构 .Fe3+ 掺杂导致晶粒的增大 ,稳定性降低 ,大大提高了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 ,有利于对低浓度 NO-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TiO2/SiO2 TIO2/SIO2 复合微粒 光降解 NO2- 纳米粉末 催化活性 环境污染物 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 铁掺杂 亚硝酸根
下载PDF
铁硅系添加剂对型煤燃烧时硫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9
18
作者 肖佩林 李书年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7-102,共6页
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AX)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现代物理分析技术,从形态、化学组成和结构三方面入手,研究了型煤燃烧时,添加铁、硅、锶等以钙为主的几种固硫剂后,灰渣的物相变化及硫的走向.结果表明,钙系化合... 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AX)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现代物理分析技术,从形态、化学组成和结构三方面入手,研究了型煤燃烧时,添加铁、硅、锶等以钙为主的几种固硫剂后,灰渣的物相变化及硫的走向.结果表明,钙系化合物在型煤燃烧时,煤中的硫以硫酸钙的形式进入渣中;硫酸钙被高融点硅酸盐矿物所包裹是高温下硫酸钙不易分解的重要原因.添加少量碳酸锶的钙系固硫剂,硫元素除了形成硫酸钙和硫酸锶以外,还形成了一种在高温下难以分解的复合相,大大提高了固硫率,在钙系化合物中添加SiO2和Fe2O3的固硫剂,起到在高温下稳定含硫物相的作用,从而维持较高的固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煤 添加剂 固硫率 燃烧 铁硅系添加剂
下载PDF
还原糖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9
19
作者 张永勤 王哲平 +2 位作者 宋雨梅 栾东磊 薛长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1-323,326,共4页
采用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MBTH)法、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和铁氰化钾法分别测定了葡萄糖、木糖、岩藻、阿拉伯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六种还原糖。通过对测定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MBTH法测还原糖的精密度和回收率与DNS法... 采用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MBTH)法、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和铁氰化钾法分别测定了葡萄糖、木糖、岩藻、阿拉伯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六种还原糖。通过对测定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MBTH法测还原糖的精密度和回收率与DNS法和铁氰化钾法相近;MBTH法测还原糖的灵敏度最高,铁氰化钾法次之,DNS法最低。因此,MBTH法特别适合还原糖的微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糖 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MBTH) 3 5-二硝基水杨酸(DNS) 铁氰化钾
下载PDF
离子型共聚单体用于高固含量无皂乳液聚合的研究——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无皂乳液聚合体系 被引量:30
20
作者 唐广粮 郝广杰 +1 位作者 宋谋道 张邦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7-270,共4页
该文采用自行合成的一种带亲水性磺酸离子基团及羟基的可共聚单体 3 烯丙氧基 2 羟基丙磺酸钠(AHPS)用于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IBMA/MMA/BA)无皂乳液聚合体系 .对乳胶粒粒径大小、乳液流体力学行为、共聚物... 该文采用自行合成的一种带亲水性磺酸离子基团及羟基的可共聚单体 3 烯丙氧基 2 羟基丙磺酸钠(AHPS)用于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IBMA/MMA/BA)无皂乳液聚合体系 .对乳胶粒粒径大小、乳液流体力学行为、共聚物的动态力学性质、拉伸行为及耐水性进行了研究 ,并对乳胶粒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 .实验结果表明 ,带亲水性离子基团可共聚单体AHPS的加入可获得 0 6μm左右的乳胶粒 ,乳液固含量可达 60 % ,表现粘度测定结果表明乳液呈Bingham流体 .三元共聚物在动态粘弹谱图上只出现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峰 ,是完全的无规共聚物 ,拉伸强度明显大于常规乳液聚合方法得到的聚合物 ,耐水性也得到显著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丙烯酸酯类 AHPS IBMA/MMA/B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