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irostane Steroidal Saponins from the Undergroud Parts of Tupistra chinensis 被引量:4
1
作者 GuangXuWU XiaoYiWEI WeiXinCHE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7期911-914,共4页
Two new spirostanol saponins, (25S)-spirostane-1β,3β,5β-triol 3-O-β-D-glucopyrano- side 1 and rhodeasapogenin 3-O-β-D-glucopyranosyl-(1 → 4)-β-D-glucopyranoside 2, together with a known saponin, rhodeasapogenin... Two new spirostanol saponins, (25S)-spirostane-1β,3β,5β-triol 3-O-β-D-glucopyrano- side 1 and rhodeasapogenin 3-O-β-D-glucopyranosyl-(1 → 4)-β-D-glucopyranoside 2, together with a known saponin, rhodeasapogenin 3-O-β-D-glucopyranoside 3, were isolated from the underground parts of Tupistra chinensis Bak..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pistra chinensis Bak. LILIACEAE steroidal saponins (25S)-spirostane-1β 3β 5β-triol 3- o-β-D-glucopyranoside rhodeasapogenin 3-o-β-D-glucopyranosyl-(1 4)-β-D-glucopyranoside.
下载PDF
新鲜黄山药中C_(27)甾体皂苷的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耿勇 谭宁华 +1 位作者 周俊 孔令义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研究黄山药 (DioscoreapanthaicaPrainetBurkill)的化学成分 ,寻找新的活性物质。结果 :分离鉴定了 3个C2 7甾体皂苷 ,其结构分别鉴定为 2 6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2 5R) 呋甾烷 5 烯 3β,2 2 ξ ,2 6 三醇 3 O α L 吡喃鼠... 目的 :研究黄山药 (DioscoreapanthaicaPrainetBurkill)的化学成分 ,寻找新的活性物质。结果 :分离鉴定了 3个C2 7甾体皂苷 ,其结构分别鉴定为 2 6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2 5R) 呋甾烷 5 烯 3β,2 2 ξ ,2 6 三醇 3 O α L 吡喃鼠李糖基 (1→ 2 )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protobiosideⅠ ) ,2 6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2 5R) 呋甾烷 5 烯 3β ,2 2 ξ ,2 6 三醇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4 ) [α L 吡喃鼠李糖基 (1→ 2 ) ]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deltosideⅡ ) ,2 6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2 5R) 呋甾烷 5 烯 3β ,2 2 ξ ,2 6 三醇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3)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4 ) [α L 吡喃鼠李糖基 (1→ 2 ) ]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Ⅲ )。 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与文献报道的从该植物中分到的化合物进行比较 ,认为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可能为药材久放后的酶解产物或提取分离过程中的人工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药 C27甾体皂苷 化学成分 中药
下载PDF
胭脂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被引量:12
3
作者 曲功霖 欧阳捷 +1 位作者 孔德云 杜树山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300-1304,共5页
目的研究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胭脂花(Primula maximowicziiRegel)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胭脂花全草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为:山柰酚3-O-β-D-葡萄... 目的研究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胭脂花(Primula maximowicziiRegel)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胭脂花全草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1),山柰酚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半乳糖苷(2),槲皮素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半乳糖苷(3),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4),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5),杨梅素3-O-β-D-半乳糖苷(6),山柰酚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8),樱草苷(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胭脂花中分离得到,同时本实验将化合物9的13C-NMR数据补充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花 黄酮醇苷 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
下载PDF
类叶牡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国玉 徐娜 +3 位作者 刘晓燕 武震 吕邵娃 匡海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31-1436,共6页
目的对类叶牡丹Caulophyllum robustum根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类叶牡丹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 目的对类叶牡丹Caulophyllum robustum根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类叶牡丹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刺囊酸-3-Oβ-D-葡萄吡喃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葡萄吡喃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2)、HN-saponinH(3)、ciwujianosides A1(4)、glycoside L-K1(5)、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leonticin F(7)、3-O-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刺囊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leonticin A(9)、莫诺苷(10)。结论化合物10是环烯醚萜类,其余化合物为皂苷类;化合物1、10首次从红毛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9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叶牡丹 刺囊酸-3-o-β-D-葡萄吡喃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 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葡萄吡喃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 HN—saponin H 莫诺苷
原文传递
朝鲜白头翁抗炎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长福 孙世芹 +1 位作者 王有志 辛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508-2514,共7页
目的 筛选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cernua的抗炎有效部位并研究其化学成分。方法 将朝鲜白头翁干燥根以70%乙醇回流提取,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洗脱,依次得到水及30%、50%、95%乙醇洗脱组分,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以确定... 目的 筛选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cernua的抗炎有效部位并研究其化学成分。方法 将朝鲜白头翁干燥根以70%乙醇回流提取,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洗脱,依次得到水及30%、50%、95%乙醇洗脱组分,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以确定其抗炎有效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分离纯化抗炎有效部位中的化合物,根据理化特征并结合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朝鲜白头翁根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50%乙醇洗脱组分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对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8-羟基松脂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1)、3, 4:3′, 4′-bis (methylenedioxy)- 9′-hydroxyl-lignane-9-methyl-O-β-D-glucopyranoside(2)、prinsepiol-4-O-β-D-glucopyranoside(3)、(+)-环合橄榄树脂素-6-O-β-D-葡萄吡喃糖苷(4)、6-O-(E)-feruloyl-β-glucopyranoside(5)、6-O-(E)-feruloyl-α-glucopyranoside(6)、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7)、常春藤苷基-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 (1→3)-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8)和常春藤苷基-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9)、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0)、刺囊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1)和羽扇豆醇(12)。结论 朝鲜白头翁50%乙醇洗脱组分为其抗炎有效部位,该部位中得到的化合物2~4、6、8和9为首次从白头翁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白头翁 抗炎 (+)-环合橄榄树脂素-6-oβ-D-葡萄吡喃糖苷 常春藤苷基-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 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 羽扇豆醇
原文传递
油茶枯饼中1个新的三萜皂苷 被引量:5
6
作者 熊磊 付辉政 鄢庆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4375-4380,共6页
目的研究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枯饼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MPLC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油茶枯饼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5α,16α,22... 目的研究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枯饼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MPLC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油茶枯饼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5α,16α,22α,28-五羟基-22-O-当归酰基-齐墩果-12-烯-3-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基(1→2)-β-D-木糖基(1→3)]-β-D-葡萄糖醛酸甲酯苷(1)、gordonoside R(2)、gordonoside Q(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油茶皂苷Ab,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油茶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枯饼 3β 1 1 22α 28-五羟基-22-o-当归酰基-齐墩果-12-烯-3-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基(1→2)-β-D-木糖基(1→3)]-β-D-葡萄糖醛酸甲酯苷 油茶皂苷Ab gordonoside R gordonoside Q
原文传递
乌骨藤总苷H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沈利君 周建设 +1 位作者 李晓誉 陈金文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5-588,共4页
目的研究乌骨藤总苷H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和HPLC技术对乌骨藤总苷H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骨藤总苷H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nacissoside A(1)、tena-cissoside B(2)、te... 目的研究乌骨藤总苷H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和HPLC技术对乌骨藤总苷H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骨藤总苷H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nacissoside A(1)、tena-cissoside B(2)、tenacissoside C(3)、tenacissoside D(4)、marsdenoside K(5)、11-α-O-乙酰基-12-β-O-惕各酰基tenacigenin B 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6-去氧-3-O-甲基-β-D-阿洛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苷(6)。结论化合物6是新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骨藤 11-α-o-乙酰基-12-β-o-惕各酰基tenacigenin B 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6-去氧-3-o-甲基-β-D-阿洛吡喃 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苷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骨碎补中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的NMR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彭双 韩立峰 +2 位作者 刘二伟 张祎 王涛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0-147,共8页
从骨碎补(Drynaria fortunei)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结合其理化性质,并通过ESI-MS,IR,1 H NMR,13 C NMR,1 H-1 H COSY,HSQC,HMBC等多种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鉴定化合物1和2分别为山奈酚-3-O-β-D-6″′-乙... 从骨碎补(Drynaria fortunei)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结合其理化性质,并通过ESI-MS,IR,1 H NMR,13 C NMR,1 H-1 H COSY,HSQC,HMBC等多种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鉴定化合物1和2分别为山奈酚-3-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及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并对二者的1 H NMR化学位移信号进行了全归属,纠正了文献中C-5和C-9的归属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2D NMR 山奈酚-3-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 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 骨碎补 归属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杜仲叶中4种黄酮 被引量:5
9
作者 唐鹏 何兵 +1 位作者 刘盼 田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5-701,共7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杜仲叶中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的含有量。方法杜仲叶5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Thermo 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杜仲叶中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的含有量。方法杜仲叶5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Thermo 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以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苷为内标,计算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他3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再测定其含有量。结果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分别在5.37~161.00(r=0.999 9)、0.43~12.84(r=0.999 9)、1.58~47.33(r=0.999 8)、0.42~12.65(r=0.999 7)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7%、96.10%、95.30%、96.72%,RSD分别为1.90%、1.12%、1.07%、1.37%。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接近于外标法。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杜仲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苷 芦丁 异槲皮苷 紫云英苷 一测多评法
下载PDF
藏药甘青乌头化学成分研究
10
作者 卢晨娜 杨悦 +6 位作者 陈倩雯 刘婷 王智民 冯伟红 刘晓谦 谢胡敏 李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757-5769,共13页
目的对甘青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抗炎活性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阐明其清热解毒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炎症模型,以NO释放量为评价指标考察甘青乌头各部位的抗炎活性,确定活性部位,然后... 目的对甘青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抗炎活性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阐明其清热解毒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炎症模型,以NO释放量为评价指标考察甘青乌头各部位的抗炎活性,确定活性部位,然后采用多种现代色谱技术对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经过光谱技术以及与文献值比对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甘青乌头乙醇提取物上大孔吸附树脂后的30%乙醇洗脱部位抗炎活性最好,从该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是香草酸(1)、七聚己内酰胺(2)、榜嘎苷D(3)、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基-(1→3)-α-L-(4-O-反式-对香豆酰基鼠李糖基)-(1→6)]-β-D-甘露糖基-7-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甘露糖基-7-O-α-L-鼠李糖苷(5)、4-二羟基苯乙氧基-8-O-β-D-[6-O-(4-O-β-D-吡喃葡萄糖基)-阿魏酰基]-吡喃葡萄糖苷(6)、榜嘎苷C(7)、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基-(1→6)]-β-D-甘露糖基-7-O-α-L-鼠李糖苷(8)、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1→6)-β-D-甘露糖基-7-O-α-L-鼠李糖苷(9)、榜嘎苷A(10)、2-甲氧基-4-羧基-苯基-O-β-D-[6-O-(4-O-β-D-吡喃葡萄糖基)-阿魏酰基]-吡喃葡萄糖苷(1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半乳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苷(12)、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4-O-反式-咖啡酰基)-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半乳糖基]-7-O-α-L-吡喃鼠李糖苷(13)。结论化合物11~13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榜嘎酸A、榜嘎苷E、榜嘎苷F;化合物8为首次从甘青乌头中分离得到,研究结果不仅部分阐明了甘青乌头清热解毒的药效物质基础,而且丰富了天然产物的结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乌头 抗炎 榜嘎酸A 榜嘎苷E 榜嘎苷F 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基-(1→6)]-β-D-甘露糖基-7-o-α-L-鼠李糖苷
原文传递
宾川獐牙菜中苷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兆云 郭艳华 +2 位作者 郭云胶 李龙星 肖怀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8-540,共3页
目的研究宾川獐牙菜的化学成分。方法常规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现代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宾川獐牙菜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7-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 目的研究宾川獐牙菜的化学成分。方法常规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现代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宾川獐牙菜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7-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氧基酮(1),3-O-β-D-吡喃葡萄糖-1,8-二羟基-5-甲氧基酮(2),7-O-β-D-吡喃葡萄糖-1,8-二羟基-3-甲氧基酮(3),当药苦酯苷(4),羟基当药苦酯苷(5)。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宾川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川獐牙菜 环烯醚萜苷 7-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 8-二羟基-3-甲氧基酮 3-o-β-D-吡喃葡萄糖-1 8-二羟基-5-甲氧基酮 7-o-β-D-吡喃葡萄糖-1 8-二羟基-3-甲氧基酮
原文传递
A new triterpene saponin from Panax japonicus C.A.Meyer var major(Burk.) C.Y.Wu et K.M.Feng 被引量:4
12
作者 Hong Zhao Lin Shi +3 位作者 Jia Qing Cao Wei Li Xia Wen Yu Qing Zhao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1216-1218,共3页
One new Iriterpene saponin was isolated from Panaxjaponicus C. A. Meyer var major (Burk.) C. Y. Wu et K. M. Feng, and established as oleanolic acid 3-O-[β-D-glucopyranosyl-(1 →2)-β-D-glucuronopyranosyl-6'-O-n-... One new Iriterpene saponin was isolated from Panaxjaponicus C. A. Meyer var major (Burk.) C. Y. Wu et K. M. Feng, and established as oleanolic acid 3-O-[β-D-glucopyranosyl-(1 →2)-β-D-glucuronopyranosyl-6'-O-n-butyl ester] which showed mod- erate antitumor activities against the A2780 cells and OVCAR-3 cells. Its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spectral data, particularly NMR, including HSQC and HMBC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eanolic acid 3-o-[β-D-glucopyranosyl-(1 2)-β-D-glucuronopyranosyl-6'-o-n-butyl ester] Antitumor Panax japonicus C. A.Meyer vat major (Burk) C Y wu et K. M Feng Triterpene saponin
下载PDF
瓜子金皂甙丙和丁的化学结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方乍浦 尹国江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89年第9期708-712,共5页
自草药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地上部分又分离得到两种皂甙,即瓜子金皂甙丙和皂甙丁,它们的分子式均为 C_(42)H_(68)O_(15),为同分异构物。两者酸水解均得瓜子金皂甙元和 D-葡萄糖,但碱水解时,只有皂甙丁可被水解,产物和酸水... 自草药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地上部分又分离得到两种皂甙,即瓜子金皂甙丙和皂甙丁,它们的分子式均为 C_(42)H_(68)O_(15),为同分异构物。两者酸水解均得瓜子金皂甙元和 D-葡萄糖,但碱水解时,只有皂甙丁可被水解,产物和酸水解相同。经~1HNMR,^(13)CNMR,MS 推定它们的结构式,瓜子金皂甙丙为3-O-[β-D-葡萄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瓜子金皂甙元;而瓜子金皂甙丁为28-O-[β-D-葡萄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瓜子金皂甙元。上述两种皂甙均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子金 皂甙丙 皂甙丁 化学结构
下载PDF
太白楤木三萜皂苷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琛 张严磊 侯宝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5-1290,共6页
目的研究太白楤木Aralia taibaiensis中的齐墩果酸型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1D/2D-NMR、MS、IR等波谱技术解析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共分离得到了8个齐墩果酸型三... 目的研究太白楤木Aralia taibaiensis中的齐墩果酸型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1D/2D-NMR、MS、IR等波谱技术解析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共分离得到了8个齐墩果酸型三萜皂苷,分别鉴定为太白楤木皂苷IX(1)、竹节参皂苷1(2)、竹节参皂苷IVa(3)、丝瓜苷H(4)、银莲花苷(5)、楤木皂苷A(6)、araliasaponin II(7)和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和8为首次从太白楤木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楤木 三萜皂苷 太白楤木皂苷IX 丝瓜苷H 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
原文传递
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yl-(4→1)-α-L-rhamnoside metabolites in the rat using UPLC-Q-TOF/MS 被引量:1
15
作者 YAO Xin ZHOU Gui-Sheng +4 位作者 TANG Yu-Ping SHANG Er-Xin GUO Jian-Ming QIAN Da-Wei DUAN Jin-Ao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9期705-711,共7页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 and the MetabolynxTM software, combined with mass defect filtering, were applied to identity the metabolites of quercet...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 and the MetabolynxTM software, combined with mass defect filtering, were applied to identity the metabolites of 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yl-(4→1)-α-L-rhamnoside(QGR) in rats aft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MSE was used for simultaneous acquisition of precursor ion information and fragment ion data at high and low collision energy in one analytical run, which facilitated the rapi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eight metabolites in rat plasma, urine and bil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ethylation and glucuronidation were the major metabolic pathways of QGR in vivo.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metabolism of QGR which will be useful for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is compound. Furthermore, this work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of the UPLC-Q-TOF/MS approach using Metabolynx for rapid and automated research of the metabolites of natural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copyranosyl Quercetin-3-o quercetin methylation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collision simultaneous acetonitrile automated
原文传递
中药三白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人久 任丽娟 陈玉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79-481,共3页
目的:寻找中药三白草的活性成分。方法:三白草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进行色谱分离,理化数据和光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所得化合物鉴定结构为马兜铃内酰胺AⅡ(Ⅰ)、胡萝卜甙(Ⅱ)、金丝桃甙(Ⅲ)、异槲皮甙(Ⅳ)、槲皮甙(Ⅴ)、... 目的:寻找中药三白草的活性成分。方法:三白草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进行色谱分离,理化数据和光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所得化合物鉴定结构为马兜铃内酰胺AⅡ(Ⅰ)、胡萝卜甙(Ⅱ)、金丝桃甙(Ⅲ)、异槲皮甙(Ⅳ)、槲皮甙(Ⅴ)、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甙(Ⅵ),鞣花酸(Ⅶ)和柯里拉京(Ⅷ)。结论:除Ⅲ,Ⅳ和Ⅴ外,其它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白草 马兜铃内酰胺 中药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异叶败酱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雷海民 朱蓉 魏璐雪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71-273,共3页
目的:对异叶败酱(PatriniaheterophylaBg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ole... 目的:对异叶败酱(PatriniaheterophylaBg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I),异叶败酱皂苷A(oleanolicacid3OβDglucopyranosyl(1→4)αLarabinopyranoside,Ⅱ)和异叶败酱皂苷B(oleanolicacid3OβD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Ⅲ)。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叶败酱 齐墩果酸 化学成分 中药
下载PDF
Synthesis of propyl O-(α-L-rhamnopyranosyl)-(1→3)-[2,4-di-O-(2s-methylbutyryl)-α-L-rhamno-pyranosyl]-(1→2)-(3-O-acetyl-β-D-glucopyranosyl)-(1→2)-β-D-fucopyranoside,the tetrasaccharide moiety of Tricolorin A
18
作者 卢寿福 欧阳琴琴 +2 位作者 郭忠武 俞飚 惠永正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8-89,共12页
Propyl O-(α-L-rhamncpyranosyl)-(1→3)-[2,4-di-O-(2s-methylbutyryl)-α-L-rham-nopyranosyl]-(1→2)-(3-O-acetyl-β-D-glucopyranosyl)-(1→2)-β-D-fucopyranoside (1), the tetrasac-charide moiety of Tricolorin A, was synt... Propyl O-(α-L-rhamncpyranosyl)-(1→3)-[2,4-di-O-(2s-methylbutyryl)-α-L-rham-nopyranosyl]-(1→2)-(3-O-acetyl-β-D-glucopyranosyl)-(1→2)-β-D-fucopyranoside (1), the tetrasac-charide moiety of Tricolorin A, was synthesized in total 23 steps with a longest linear sequence of 10 steps, and overall yield of 3.7% from D-Glucose. The isomerization of the dioxolane-type berzyli-dene in the presence of NIS/AgOTf was observed. Tetrasaccharide 1 exhibited no activity against the cultured P388 cell as Tricolorin A d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yl o-(α-L-rhamnopyranosyl)-(13)-[2 4-di-o-(2s-methylbutyryl)-α-L-rham-nopyranosyl]-(1→2)-(3-o-acetyl-β-D-glucopyranosyl)-(1→2)-β-D-fucopyranoside synthesis dioxo-lane-type benzylidene Tricolorin A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