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数据中心电气系统协同设计难点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成光 《建筑电气》 2019年第1期35-39,共5页
通过对大型数据中心相关案例的分析,从电气系统协同设计的角度,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多专业协同设计对电气系统以及数据中心整体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协同设计 容错 冗余 2n架构 n+1架构 冷水机组 精密空调 ATS末端切换
下载PDF
DotNET平台的WEB开发框架体系的分析和研究
2
作者 王军 查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年第5X期3594-3597,共4页
文章介绍了在.NET Framework下开发WEB应用系统中常用的框架,以及这些开发框架的结构、技术特点和主要应用的领域。通过合理的选择开发框架可以有效了提高开发效率、降低代码的耦合度和系统结构更加清晰。
关键词 WEB开发框架 三层框架 2n层框架 MVC框架 Web服务 LInQ和LInQ Entity framework WCF+SILVERLIGHT
下载PDF
MIL-101(Cr)/GO复合吸附剂的O2/N2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洋 夏潇潇 +1 位作者 谭媛元 李松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0-255,共6页
变压吸附(PSA)制取O2的核心是吸附剂.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MOFs)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吸附剂.通过水热法制备了MIL-101(Cr)/氧化石墨烯(GO).结果表明,MIL-101(Cr)/GO-15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3486m2·g-1)和更大的孔体... 变压吸附(PSA)制取O2的核心是吸附剂.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MOFs)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吸附剂.通过水热法制备了MIL-101(Cr)/氧化石墨烯(GO).结果表明,MIL-101(Cr)/GO-15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3486m2·g-1)和更大的孔体积(2.39cm3·g-1),因此也表现出更高的O2吸附量(0.54mmol·g-1).进一步根据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预测了其在O2/N2体积比为1:4混合气体中的O2/N2选择性为1.2,相比MIL-101(Cr)提高了17.65%.同时,MIL-101(Cr)/GO-15的循环利用性能更佳,经过三次O2吸脱附循环后,依然拥有高达80%的O2吸附量,具有较好的循环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n2分离 金属有机骨架 MIL-101(Cr)/GO 循环再生性能
原文传递
双金属沸石咪唑酸酯骨架基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CO_(2)/N_(2)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万超 康雪婷 +3 位作者 金腾 张春芳 董亮亮 白云翔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93,共5页
以Cu^(2+)、Zn^(2+)为配位金属,合成了双金属沸石咪唑酸酯骨架纳米粒子Cu-Zn-ZIF。将其与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2533)共混,制备了混合基质膜PEBA/Cu-Zn-ZIF,用于CO_(2)/N_(2)分离。实验结果表明,随Cu-Zn-ZIF纳米粒子的加入,混合基质膜的... 以Cu^(2+)、Zn^(2+)为配位金属,合成了双金属沸石咪唑酸酯骨架纳米粒子Cu-Zn-ZIF。将其与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2533)共混,制备了混合基质膜PEBA/Cu-Zn-ZIF,用于CO_(2)/N_(2)分离。实验结果表明,随Cu-Zn-ZIF纳米粒子的加入,混合基质膜的CO_(2)渗透性能大幅增加,而CO_(2)/N_(2)选择性则先增加后降低。当Cu-Zn-ZIF添加量为15%时,混合基质膜的CO_(2)渗透性能达到320Barrer,CO_(2)/N_(2)选择性能达到47,比相同添加量下的PEBA/ZIF-8混合基质膜分别提高了36%和38%,接近Robeson分离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沸石咪唑酸酯骨架 混合基质膜 聚醚嵌段共聚酰胺 CO_(2)/n_(2)分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协同强化混合基质膜的CO_(2)分离 被引量:2
5
作者 裴仁花 王永洪 +1 位作者 张新儒 李晋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904-3914,共11页
为了实现混合基质膜中CO_(2)的高效分离,设计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NT)和氨基化β-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β-CD MOF)双填料(CM),并将其引入磺化聚醚醚酮(SPEEK)基质中,在膜内同时构建CO_(2)扩散通道和亲和位点,增强了混合基质膜的分离性... 为了实现混合基质膜中CO_(2)的高效分离,设计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NT)和氨基化β-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β-CD MOF)双填料(CM),并将其引入磺化聚醚醚酮(SPEEK)基质中,在膜内同时构建CO_(2)扩散通道和亲和位点,增强了混合基质膜的分离性能。采用FTIR和BET表征了CM的化学结构和孔结构,借助膜的SEM、FTIR和力学性能表征了填料-聚合物界面相互作用。研究了CM的合成比例、含量、压力、温度和混合气等因素对混合基质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M与SPEEK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为气体分子提供了快速的传递通道。在改性CNT与MOF的质量比为5∶5、添加量为7%(质量)以及0.1 MPa和25℃的条件下,混合基质膜的分离性能最优,CO_(2)渗透性为844 Barrer,CO_(2)/N_(2)选择性为84,与纯SPEEK膜相比,分别提升了178%和163%,超过2019年上限。羧基化CNT的直孔通道缩短了CO_(2)的扩散路径,同时改性β-CD MOF表面的氨基载体提升了CO_(2)的溶解性,两者协同提高了混合基质膜的分离性能。此外,负载双填料的膜比单独负载相同含量的羧基化CNT或氨基化MOF的膜具有更好的分离性能。在360 h的测试过程中,混合基质膜保持较好的分离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基质膜 磺化聚醚醚酮 β-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 碳纳米管 CO_(2)/n_(2)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