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志全 戴芳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55-1458,1476,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57例,男性79例,女性78例,其中分为合并骨质疏松组(OP)74例,未合并骨质疏松组(NOP)83例。分析比较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57例,男性79例,女性78例,其中分为合并骨质疏松组(OP)74例,未合并骨质疏松组(NOP)83例。分析比较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羟基维生素D的差异。结果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性别、病程、BMI、HBA1c、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25羟基维生素D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而Ca、P、ALP、FBG、Tg、Tc、HDL-C、LDL-C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BMI、HBA1c、25羟基维生素D与OP有关。结论病程、BMI、HBA1c、25羟基维生素D是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25羟基维生素D 相关因
下载PDF
血清25(OH)D和骨转换标志物与老年髋部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范吉星 李宁 +2 位作者 龚晓峰 伊辰 贺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1-1456,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25(OH)D和骨转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33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和331例非骨折患者分别作为骨折组和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25(OH)D和骨转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33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和331例非骨折患者分别作为骨折组和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吸烟史以及饮酒史,测定血清25(OH)D、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terminal extension propeptide of type-I collagen,P1NP)、骨钙素(osteocalcin,OC)、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I collagen,CTX)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25(OH)D在骨折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骨折组患者年龄、血清P1NP、OC、CTX和PT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与PTH、P1NP、OC和CTX呈明显负相关(P<0.05)。对差异显著的参数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血清25(OH)D、CTX与PTH是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urve,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清25(OH)D和CTX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19、0.802和0.666,对预测髋部骨折具有一定的意义。结论高龄、维生素D缺乏以及血清CTX水平升高提示发生老年髋部骨折的风险增高,对于此类患者应警惕髋部骨折的发生,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25羟基维生素D 骨转换标志物 老年人
下载PDF
早产儿出生时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呼吸窘迫综合征关系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余仁强 陈道桢 +2 位作者 郝小清 蒋世宏 周勤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34-1137,共4页
目的研究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新生儿病房住院的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早产儿112例分为RDS组(n=72)和对照组(n=40)。收集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 目的研究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新生儿病房住院的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早产儿112例分为RDS组(n=72)和对照组(n=40)。收集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以及母妊娠期糖尿病和产前激素使用情况。采集患儿的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5(OH)D水平与RDS发生的关系。结果 RDS组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及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窒息(OR=2.633,95%CI:1.139~6.085)、维生素D缺乏(OR=4.064,95%CI:1.625~10.165)是导致早产儿RD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RDS发病风险增加有关,母孕期合理补充维生素D可能降低早产儿RDS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原文传递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白介素-6、25羟基维生素D、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变化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毕潇文 李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25羟基维生素D[25(OH)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MP感染将所有患...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25羟基维生素D[25(OH)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MP感染将所有患儿分为感染组(65例)和非感染组(55例),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IL-6、25(OH)D、TNF-α水平、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L-6、25(OH)D、TNF-α与支气管哮喘合并MP感染的关系,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IL-6、25(OH)D、TNF-α对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的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且非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25(OH)D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且非感染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非感染组和对照组的FVC、PEF、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IL-6、25(OH)D、TNF-α水平是支气管哮喘合并M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结果显示,IL-6、25(OH)D、TNF-α的ACU均高于0.7,对支气管哮喘合并MP感染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感染组的TNF-α与IL-6呈正相关(r=0.969,P<0.001),TNF-α与25(OH)D呈正相关(r=0.984,P<0.001),IL-6与25(OH)D呈正相关(r=0.920,P<0.001)。结论:IL-6、25(OH)D、TNF-α与支气管哮喘合并MP感染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支气管哮喘合并MP感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肺炎支原体 白介-6 25羟基维生素D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青娥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和骨硬化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欣燕 刘建红 黄显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的观察青娥丸(QEW)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和骨硬化蛋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门诊和住院PMOP患者随机分为QEW组(给予钙片和青娥丸),ALF组(给予钙片和阿法骨化醇)和对照组(给予钙片)(每组... 目的观察青娥丸(QEW)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和骨硬化蛋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门诊和住院PMOP患者随机分为QEW组(给予钙片和青娥丸),ALF组(给予钙片和阿法骨化醇)和对照组(给予钙片)(每组n=40),随访期为1年。测量基线和治疗1年后血清骨硬化蛋白、25羟维生素D和骨转换标志物(β-CTX,N-MID和T-PINP)的水平。结果QEW组和ALF组治疗后1年血清骨硬化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QEW组和AL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QEW组和ALF组血清β-CTX,N-MID和T-PINP水平均降低,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QEW组和ALF组血清β-CTX,N-MID和T-PI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QEW调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的机制可能与QEW增加硬化蛋白表达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硬化蛋白 青娥丸 25羟基维生素D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下载PDF
孕妇维生素D缺乏对母体及子代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名旭 李磊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60-64,共5页
维生素D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所必须的一类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缺乏在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孕妇作为一个特殊人群,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孕妇体内维生素D水平对母体、胎儿、新生儿以及婴幼儿的健康都有着重... 维生素D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所必须的一类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缺乏在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孕妇作为一个特殊人群,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孕妇体内维生素D水平对母体、胎儿、新生儿以及婴幼儿的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预防和治疗孕妇体内维生素D缺乏,监测和补充维生素D十分必要。本文对孕妇维生素D缺乏与补充作一综述,以更好地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 妊娠 子代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浆肾素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7
作者 赫连曼 蒋玲 +1 位作者 王浩 赵海鹰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浆肾素活性(PR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血清25(OH)D水平。根据...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浆肾素活性(PR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血清25(OH)D水平。根据25(OH)D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维生素D缺乏组[25(OH)D<50 nmol/L(20 ng/mL),n=123]和维生素D非缺乏组[25(OH)D≥50 nmol/L,n=93]。利用Endo-PAT 2000内皮功能检测仪器测定反应性充血指数(RHI),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的RHI值低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1.53±0.30比1.78±0.17,P<0.05),而立位PRA高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3.86±0.78)比(3.35±0.47)μg/(L·h),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维生素D水平与RHI值呈正相关,与立位PRA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5(OH)D和总胆固醇是RHI的独立影响因素(β=0.505、-0.173,P<0.01)。25(OH)D和24 h平均心率是立位PRA的独立影响因素(β=-0.565、0.293,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维生素D缺乏者血管内皮功能低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而立位PRA高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25(OH)D是血管内皮功能及立位PRA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25羟基维生素D 反应性充血指数 血浆肾活性
原文传递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其与Th1/Th2细胞失衡的关系 被引量:19
8
作者 沈萃萃 吕萌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VD)缺乏在慢性荨麻疹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的正常人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25HVD、IL-4、干扰素-γ(IFN-γ)以及免疫球蛋白E(Ig E...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VD)缺乏在慢性荨麻疹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的正常人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25HVD、IL-4、干扰素-γ(IFN-γ)以及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25HVD、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Ig 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清25HVD水平与IL-4呈正相关(r=0.711,P<0.05),与IFN-γ呈负相关(r=-0.682,P<0.05),与Ig E无相关性(r=-0.241,P>0.05)。结论 25HVD缺乏可促进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发展,介导Th1/Th2细胞功能失衡可能为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25羟基维生素D 白细胞介4 干扰Γ 免疫球蛋白E
下载PDF
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彦霞 董进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9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内分泌科门诊2014年6~12月间骨质疏松症患者64例、骨量低下患者113例以及健康对照组75例,男女不限。在所有研究对象中选取女性237例,其中已绝经女性138例,未...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内分泌科门诊2014年6~12月间骨质疏松症患者64例、骨量低下患者113例以及健康对照组75例,男女不限。在所有研究对象中选取女性237例,其中已绝经女性138例,未绝经女性99例,检测各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等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骨质疏松组与骨量低下组P1NP、OC、腰椎BM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与骨量低下组比较,OC、腰椎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与未绝经女性比较,P1NP、OC、腰椎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些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骨代谢变化,各项指标可综合评价骨质疏松症各阶段,在诊断以及评价骨质疏松治疗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血清骨钙 甲状旁腺激 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 25羟基维生素D
下载PDF
血浆25羟基维生素D、性激素结合蛋白、Kiss肽在早期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性患儿中的表达及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双全 李学超 +1 位作者 吴春青 王建忠 《中国性科学》 2021年第10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25羟基维生素D[25(OH)D]、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Kiss肽(kisspeptin)在早期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性患儿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 目的探讨血浆25羟基维生素D[25(OH)D]、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Kiss肽(kisspeptin)在早期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性患儿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2月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43例早期ICPP女性患儿(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GnRHa治疗。另选取同期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45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浆25(OH)D、SHBG和kisspept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25(OH)D、SHBG较对照组明显降低,kisspeptin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25(OH)D、SHB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kisspeptin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25(OH)D与身高、体重、骨龄(BA)、预测成年身高(PAH)呈明显正相关,与骨龄成熟速度骨龄和实际年龄差值比值(△BA/△CA)、线性生长速度(GV)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后促性腺激素水平呈负相关;SHBG与GnRH激发试验后促性腺激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与体重呈正相关;kisspeptin蛋白与GnRH激发试验后促性腺激素水平、身高、体重、PAH、BA均呈明显正相关,与△BA/△CA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ICPP女性患儿的血浆25(OH)D、SHBG水平明显降低,kisspep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与女童ICPP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血浆25(OH)D、SHBG、kisspeptin蛋白可作为判断GnRHa治疗效果的指标,治疗前检测其表达水平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促性腺激释放激类似物 25羟基维生素D 性激结合蛋白 Kiss肽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及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晓云 刘蕊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及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CR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50例正常对照者及150例CRC患者血清25(OH)D、CEA、CA19-9等指标;收集CRC患者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及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CR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50例正常对照者及150例CRC患者血清25(OH)D、CEA、CA19-9等指标;收集CRC患者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RC患者血清25(OH)D水平[(33.17±15.75)nmmol/L]低于正常对照者[(41.18±11.59)nmmol/L],P〈0.01;CEA及CA19-9水平[分别为3.67(2.14,7.20)ng/m L、8.10(3.10,18.90)U/m L],高于正常对照者[分别为2.26(1.75,3.09)ng/m L、4.82(2.90,7.35)U/m L],P〈0.01;CRC患者血清25(OH)D及CEA水平一致性较差,(Kappa=0.174,P〈0.05);肿瘤大体类型为非溃疡型、细胞为高中分化、临床分期为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的CRC患者血清CEA水平均低于大体类型为溃疡型、肿瘤细胞为低分化、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及发生淋巴结转移者(P〈0.05),但血清25(OH)D水平在各组间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血清25(OH)D与肿瘤标志物浓度,对早期诊断CRC及评估病情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25羟基维生素D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表达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5
12
作者 邹玮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serum 25 hydroxyvitamin-D3,25-(OH)D3]表达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为观察组,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腹泻组(33例...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serum 25 hydroxyvitamin-D3,25-(OH)D3]表达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为观察组,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腹泻组(33例)和病毒性腹泻组(47例),根据25-(OH)D3缺乏程度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37例)和维生素D缺乏组(43例);同时按照随机数表法选取同期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25-(OH)D3及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分析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与各免疫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观察组25-(OH)D3缺乏率高于对照组(P=0.000)。观察组血清IgG、血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感染类型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及IgG、IgA、IgM、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维生素D缺乏组血IgG、CD3^+、CD4^+、CD4^+/CD8^+水平低于维生素D正常组(P均<0.05),血IgM水平高于维生素D正常组(P=0.001)。观察组血清25-(OH)D3水平与血IgG、CD3^+、CD4^+、CD4^+/CD8^+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IgM水平呈负相关(P=0.000)。结论感染性腹泻患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和免疫功能降低现象,是感染性腹泻发生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25羟基维生素D_3 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吉亚京 王晓丽 +1 位作者 钱盼盼 邹小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0-436,共7页
背景目前医学领域对于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钙稳态和骨代谢、炎性反应、糖脂代谢和免疫等方面,25-(OH)-D水平与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研究尚少。目的测定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发... 背景目前医学领域对于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钙稳态和骨代谢、炎性反应、糖脂代谢和免疫等方面,25-(OH)-D水平与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研究尚少。目的测定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肾脏损害及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老年科病房住院及门诊就诊的60~79岁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2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单纯高血压组68例、单一靶器官损害组124例(包括左心室肥厚组29例、肾脏损害组44例、颈动脉硬化组51例)、复合靶器官损害组133例;根据25-(OH)-D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25-(OH)-D充足组25例、25-(OH)-D不足组58例及25-(OH)-D缺乏组242例。根据不同分组情况,分别比较三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单纯高血压组、单一靶器官损害组、复合靶器官损害组的年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依次升高,25-(OH)-D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5-(OH)-D充足组比较,25-(OH)-D缺乏组的三酰甘油水平明显增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5-(OH)-D水平与三酰甘油水平呈负相关(r=-0.12,P<0.05)。左心室肥厚组、肾脏损害组、颈动脉硬化组25-(OH)-D水平分别低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19,P=0.003;t=2.660,P=0.009;t=2.437,P=0.016)。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高血压病程长、收缩压高、舒张压高、25-(OH)-D水平低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0、1.06、1.12、1.07、0.94,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常见25-(OH)-D缺乏,25-(OH)-D水平与三酰甘油水平呈负相关。年龄大、高血压病程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病 靶器官损害 25羟基维生素D
下载PDF
骨代谢标志物与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黄象维 丁陈颖 +1 位作者 徐霞 王慧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评估骨代谢标志物在糖尿病患者中引发骨质疏松症中变化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10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测定腰椎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症组(57例)和非骨质疏松组(47例)。然后分别进行血清总I型前胶原氨基... 目的评估骨代谢标志物在糖尿病患者中引发骨质疏松症中变化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10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测定腰椎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症组(57例)和非骨质疏松组(47例)。然后分别进行血清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N端骨钙素(N-MID)、25羟维生素D[25-(OH)-VD]、血清Ca、P、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检测。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8项骨相关标志物与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组腰椎总密度和腰椎(L1~L4)均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T-P1NP、β-CTX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骨质疏松组的T-P1NP、β-CTX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0.204、-0.274,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T-PINP、β-CTX两项指标可有助于评价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各阶段,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血清骨钙 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 25羟基维生素D
原文传递
妊娠早期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韩懿 司徒文慈 雷巧茹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76例妊娠早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第12~18孕周的血清25(OH)D水平分为25(OH)D充足组(181例)、不足组(90例)、轻度缺乏组(58例)和严重...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76例妊娠早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第12~18孕周的血清25(OH)D水平分为25(OH)D充足组(181例)、不足组(90例)、轻度缺乏组(58例)和严重缺乏组(47例),比较各组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采集孕妇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实验室检查、临床资料等信息,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376例孕妇中共有88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为23.40%(88/376)。随着血清25(OH)D水平的降低,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或0.01)。正常妊娠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的年龄、孕前BMI、孕早期血清25(OH)D水平、妊娠期高血压家族史和孕期负性情绪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孕早期血清25(OH)D水平、孕前BMI、妊娠期高血压家族史和孕期负性情绪是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0.01)。结论孕早期高水平血清25(OH)D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妊娠期高血压 严重程度 影响因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联合25羟基维生素D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 被引量:13
16
作者 雷凯 高校奇 +1 位作者 金雷 祁亚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603-606,共4页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联合25羟基维生素D[25(OH)D]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73例作为结直肠癌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7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CEA、CA125、CA19-9和25(O...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联合25羟基维生素D[25(OH)D]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73例作为结直肠癌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7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CEA、CA125、CA19-9和25(OH)D水平,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特征与血清25(OH)D水平的关系;计算肿瘤标志物、25(OH)D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探讨血清25(OH)D水平与肿瘤标志物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细胞分化、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检测对结直肠癌诊断的临界值为14.26 nmol/L,灵敏度为53.80%,特异度为66.72%,曲线下面积(AUC)为0.666(0.625~0.705)。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25(OH)D检测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最大,分别为78.51%、83.83%、86.25%。血清25(OH)D高水平组CEA、CA125和CA19-9水平显著低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25(OH)D检测对于结直肠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25羟基维生素D 结直肠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静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3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省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省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54例早产儿,根据患儿是否有BPD分为BPD组(46例)和非BPD组(例108),收集两组基础资料,包括孕妇年龄、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等产科因素,胎龄、出生体重、有创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剂使用率等早产儿资料以及血清25(OH)D、IL-6水平。结果154例早产儿中BPD发生率为29.87%(46/154),CT检查显示肺透亮度降低6例(占13.04%),囊泡影27例(占58.70%),肺内线网状密度增高影13例(占28.26%)。BPD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以及血清25(OH)D表达水平均小于非BPD组,BPD组患儿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率、吸入高浓度氧、肺表面活性剂使用率以及血清IL-6水平均高于非BP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有创机械通气、吸高浓度氧、血清25(OH)D及IL-6的表达情况是导致早产儿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着BPD病情的加重,患儿胎龄、出生体重、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率、吸入高浓度氧率以及血清IL-6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25(OH)D缺乏以及IL-6水平高也是导致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25羟基维生素D 白细胞介-6 危险因
下载PDF
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宏霞 陈晓锐 +1 位作者 吴春远 庄哈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11期1894-1897,共4页
目的通过对哮喘患儿血清中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拟探讨25-(OH)-VD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本院门诊随诊的40例哮喘患儿为哮喘组,健康体检的儿童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儿血清25羟... 目的通过对哮喘患儿血清中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拟探讨25-(OH)-VD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本院门诊随诊的40例哮喘患儿为哮喘组,健康体检的儿童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采用DNA测序技术检测两组患儿VDR基因位点rs2228570、rs7975232、rs11574114、rs1544410、rs731236、rs757343有无多态性存在。结果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VD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8,P<0.001)。VDR基因序列rs7975232(ApaI)基因型GG、GT,rs731236(TaqI)基因型TT、TC,rs11574114基因型GG、GC、CC,rs1544410(Bsm I)基因型GG、GA,rs757343(Tru9I)基因型GG、GA、AA,在两组间基因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异(P<0.01或P<0.05)。结论哮喘患儿存在血清25-(OH)-VD不足或缺乏,VDR基因多态位点rs7975232、rs1544410、rs731236、rs11574114、rs75734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两组间存在差异,其多态性可能与哮喘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哮喘 25羟基维生素D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脂蛋白(a)、25(OH)D水平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杨亮 沈瑞 朱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49-1552,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po)-A、脂蛋白(Lp)(a)、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AMI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治疗后1年内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po)-A、脂蛋白(Lp)(a)、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AMI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治疗后1年内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23例和无MACE组75例。所有纳入患者检测血清Apo-A、LP(a)、25(OH)D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po-A、LP(a)、25(OH)D水平与老年AMI患者发生MACE的关系,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Apo-A、LP(a)、25(OH)D水平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MACE组血清Apo-A、25(OH)D水平显著低于无MACE组,LP(a)水平显著高于无MACE组(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po-A、LP(a)、25(OH)D水平均为影响老年A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Apo-A、LP(a)、25(OH)D水平对老年AMI患者发生MACE有良好预测价值(均P<0.05)。结论血清Apo-A和25(OH)D水平降低、LP(a)水平升高为老年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老年AMI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载脂蛋白A 脂蛋白(a) 25羟基维生素D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健康体检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金华 鲁翠红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为脂肪肝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1 430例受试者纳入研究,按照有无非酒精性...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为脂肪肝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1 430例受试者纳入研究,按照有无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健康对照组(NC组) 420例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AFLD组) 1 010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腹部超声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浓度,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基本特征[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代谢指标[尿酸(UA)、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证实25(OH)D与NAFLD的相关性。此外,将NAFLD组按照病变程度分为轻度NAFLD组(750例)及中+重度NAFLD组(260例),将其与NC组25(OH)D水平比较。结果两组受试者的WC、SBP、DBP、UA、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受试者的BMI、TG、LDL-C、FBG水平均高于NC组,血清25(OH)D及HDL-C水平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受试者肥胖、腹型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高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水平与NAFLD呈显著负相关(r=-0.091,P=0.004)。与NC组相比,轻度NAFLD组及中+重度NAFLD组的25(OH)D水平均下降,中+重度NAFLD组25(OH)D水平低于轻度NAF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FLD患者存在25(OH)D缺乏,且低25(OH)D水平与NAFLD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25羟基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糖尿病 胰岛抵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