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动力在咽喉反流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马进玉 齐颖 +1 位作者 邸岩 苗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3543-3546,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动力在咽喉反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怀疑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22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LPR组)和存在典型食管反流症状(反酸烧心)却没有咽喉炎症状的2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GERD组)进行食管压力测定和24h食管pH监测.结果:LP... 目的:探讨食管动力在咽喉反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怀疑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22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LPR组)和存在典型食管反流症状(反酸烧心)却没有咽喉炎症状的2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GERD组)进行食管压力测定和24h食管pH监测.结果:LPR组的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P)和距食管下括约肌(LES)8cm处的食管收缩力明显低于GERD组(41.23±19.61mmHgvs55.82±20.51mmHg;58.77±30.84mmHgvs77.40±36.12mmHg,P=0.009,0.035),2组的食管上括约肌长度(UESL)、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和食管其余各段(距LES3、13、18cm)的收缩力无明显差异.LPR组病理性酸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ERD组(χ2=3.979,P=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ESP和食管下段的收缩力在阻止咽喉反流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 咽喉反流 食管测压 24-小时食管ph监测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与胃食管返流的症状相关性 被引量:25
2
作者 朱礼星 马洪明 钟南山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39-743,共5页
目的 探讨胃食管返流 (GER)与成人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症状相关性 ,了解 2 4h食管pH监测对哮喘合并GER的诊断价值及抗返流治疗对合并GER的哮喘患者症状的影响。方法 对 2 6例常规治疗后仍有顽固性咳嗽等症状的成人哮喘患者进行 2 4h... 目的 探讨胃食管返流 (GER)与成人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症状相关性 ,了解 2 4h食管pH监测对哮喘合并GER的诊断价值及抗返流治疗对合并GER的哮喘患者症状的影响。方法 对 2 6例常规治疗后仍有顽固性咳嗽等症状的成人哮喘患者进行 2 4h食管pH监测 ,严格记录监测期间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 ,每小时记录 1次呼气峰流速 (PEF)。筛选出适当病例分组抗返流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2 6例中有 15例DeMeester总积分≥ 14 72 ,2例虽DeMeester总积分 <14 72 ,但咳嗽与返流的症状相关概率 (SAP)≥ 95 % ,共筛选出 17例。将 1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9例 )和对照组 (8例 )。经抗返流治疗后 ,治疗组咳嗽、胸闷和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2 4hPEF波动率治疗前 [(3 8± 8) % ]、后 [(16± 3 ) %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较高的GER发生率 (5 8% )。 (2 ) 2 4h食管pH监测有助于了解哮喘患者的症状与GER的相关性。 (3 )对于有GER并与哮喘症状密切相关的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返流 哮喘 24小时食管ph监测 症状相关概率
原文传递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症状严重度与胃食管反流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唐素萍 刘艳琳 +6 位作者 高虹 董李 林东如 陈燊 张丹云 张灵玲 潘娟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34-538,共5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症状严重度与胃食管反流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6年12月就诊于福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专科门诊慢性咳嗽患儿共174例进行现况研究,采用食管24 h pH值动态监测方法检测胃酸反流指标,将高于正...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症状严重度与胃食管反流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6年12月就诊于福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专科门诊慢性咳嗽患儿共174例进行现况研究,采用食管24 h pH值动态监测方法检测胃酸反流指标,将高于正常值的患儿按反流严重度分为轻、中、重三组;按年龄段分为婴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4-6岁)、学龄组(〉7岁);按夜(日)间咳嗽症状评分严重度分为轻、中、重三组。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分别分析咳嗽严重程度与胃食管反流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74例慢性咳嗽患儿中男115例、女59例;年龄(8.5±2.3)岁,年龄范围为1-15岁;平均病程(1.6±0.8)年。监测各项食管酸反流指标均高于正常值者有129例(74.1%),未见明显病理性胃食管反流45例(25.9%)。在129例胃食管酸反流患儿中,重度37例(28.7%)、中度23例(17.8%)、轻度69例(53.5%)。不同年龄组的胃食管反流轻、中、重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婴幼儿组45.0%(9/20)、25.0%(5/20)、30.0%(6/20),学龄前组53.3%(32/60)、16.7%(10/60)、30.0%(18/60),学龄组57.1%(28/49)、16.3%(8/49)、26.5%(13/49), χ2=1.204,P=0.877],年龄分组及胃食管反流程度无关联(r=-0.065, P=0.489)。夜间咳嗽的严重程度与食管远端(CH1)的pH≤4总时间百分比,卧位pH≤4时间百分比和百分比DeMeester记分(〈14.72)高低均成正相关关系(r=0.689、0.621、0.707, P均〈0.05)。夜间咳嗽症状严重程度与立位pH≤4时间百分比的相关性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r=0.113,P〉0.05),日间咳嗽严重程度与所有胃食管反流指标的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夜间咳嗽症状严重度与胃食管反流程度相关,应引起临床儿科医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食管反流 24小时食管ph监测
原文传递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残余食管与胸腔胃的功能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刘俊峰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55-758,共4页
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时,不仅切除食管大部、食管胃结合部甚至切除近端胃,而且切断支配胃的神经,胃的全部或大部由正压的腹腔移至负压的胸腔,术后患者出现食后胀满、反酸等不适,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食管测压、24小时食... 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时,不仅切除食管大部、食管胃结合部甚至切除近端胃,而且切断支配胃的神经,胃的全部或大部由正压的腹腔移至负压的胸腔,术后患者出现食后胀满、反酸等不适,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pH监测、放射性核素食管及胃排空等食管功能检查的应用,研究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残余食管和胸腔胃的病理生理和功能变化成为可能。因此,了解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患者上消化道的病理生理变化,对于改善其术后症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贲门癌 术后残余 功能变化 胸腔胃 24小时食管ph监测 病理生理变化 术后生活质量 食管胃结合部
原文传递
24小时食管pH监测电极定位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悦 夏志伟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2年第3期187-189,共3页
24h食管pH监测(24hesophageal pH monitoring)被广泛用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disease,GERD)的诊断与评价。pH监测电极置放的标准位置是距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近端边缘5cnl处。研究... 24h食管pH监测(24hesophageal pH monitoring)被广泛用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disease,GERD)的诊断与评价。pH监测电极置放的标准位置是距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近端边缘5cnl处。研究表明,pH电极定位的准确程度与监测结果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现有pH电极定位的方法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各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食管ph监测 电极定位 定位方法 24H食管ph监测 应用 食管反流病 食管括约肌 监测结果
原文传递
24小时胃食管动态双pH监测技术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树成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7-341,共5页
24小时食管动态p H监测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胃食管反流诊断的金标准,临床上广为应用,但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单通道p H监测技术主要是针对病理性酸反流设计的,对酸反流的诊断比较准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胃... 24小时食管动态p H监测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胃食管反流诊断的金标准,临床上广为应用,但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单通道p H监测技术主要是针对病理性酸反流设计的,对酸反流的诊断比较准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胃食管反流都是酸反流,还有可能是混合型反流或者碱反流,单通道p H监测对于后两者的诊断是不准确的,因此,具有一定的误诊率。24小时胃食管动态双p H监测技术恰恰解决了这一技术困扰,不仅可以诊断酸反流,还可以发现十二指肠胃反流,对混合型反流或者碱反流也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显著提升了诊断准确率,现已广泛用于成人和年长儿胃食管反流相关疾病的诊断,但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少见,由于新生儿的胃食管发育与年长儿不同,解剖结构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该文仅对24小时胃食管动态双p H监测技术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注意事项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 24小时食管动态ph监测技术 ph 新生儿
原文传递
胃食管反流病24小时食管pH监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军 《西南军医》 2008年第6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24小时食管pH的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的诊断价值及内镜阴性患者是否存在反流。方法对95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进行24小时pH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得出Johnson DeMeester计分。用pH<4.0的总时间百分比J、ohnson DeMeester计分进... 目的探讨24小时食管pH的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的诊断价值及内镜阴性患者是否存在反流。方法对95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进行24小时pH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得出Johnson DeMeester计分。用pH<4.0的总时间百分比J、ohnson DeMeester计分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黏膜酸暴露pH<4.0的总时间百分比越长J、ohnson DeMeester计分越高,临床症状及食管炎程度就越重;Johnson DeMeester计分内镜阳性(食管炎)组明显高于内镜阴性组(P<0.05)内镜阴性组食管黏膜酸暴露异常仅为36.59%(15/41)。结论食管炎患者有明显的胃食管反流,且反流症状的发生、程度、镜下食管炎表现与食管酸反流密切相关,部分内镜阴性患者反流症状的发生不伴有酸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病 24小时食管ph监测 食管
下载PDF
超声和24小时食管动态pH监测对新生儿胃食管反流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清华 高艳灵 《交通医学》 2023年第2期204-206,21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和24 h食管动态pH监测对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GER患儿150例为GER组,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行胃肠超声检查及24 h食管动态pH监测。比较两组胃肠超声及24 h食管动态pH监测结果,采用受... 目的:探讨超声和24 h食管动态pH监测对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GER患儿150例为GER组,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行胃肠超声检查及24 h食管动态pH监测。比较两组胃肠超声及24 h食管动态pH监测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监测指标对新生儿GER的诊断价值。结果:GER组His角(96.39±8.78)°,5 min内反流次数2.02±0.44次,5 min内反流时间3.05±0.75 s,pH<4反流次数76.06±15.06次,pH<4时间百分比(6.01±1.58)%,最长反流时间6.29±1.42 min,反流持续时间>5 min次数2.14±0.56次,Biox-Ochoa综合评分5.70±1.19分,分别大于对照组的(87.20±7.23)°、1.14±0.30次、1.25±0.55 s、43.03±8.09次、(3.02±0.71)%、1.52±0.37 min、0.36±0.10次和1.02±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is角、5 min内反流次数、5 min内反流时间、pH<4反流次数、pH<4时间百分比、最长反流时间、反流持续时间>5 min次数、Biox-Ochoa综合评分对新生儿GER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813、0.817、0.836、0.842、0.832、0.818、0.819、0.837,P<0.01),超声指标联合诊断新生儿GER的AUC为0.918(P<0.01),24 h食管动态pH监测指标联合诊断新生儿GER的AUC为0.885(P<0.01),均高于各单项检测指标。结论:超声检查和24 h食管动态pH监测均可作为新生儿GER诊断手段,超声检查简单易行,利于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 新生儿 胃肠超声 24小时食管动态ph监测
下载PDF
胃食管返流对稳定期COPD病人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朱礼星 钟南山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 探讨胃食管返流 (GER)对稳定期COPD病人症状的影响 .方法 对 36例有症状的稳定期COPD病人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 2 4小时食管pH监测、症状相关性分析和抗返流治疗验证 .结果  5 2 .7%病人 (19/36 )De meester总积分≥ 14 .72 .... 目的 探讨胃食管返流 (GER)对稳定期COPD病人症状的影响 .方法 对 36例有症状的稳定期COPD病人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 2 4小时食管pH监测、症状相关性分析和抗返流治疗验证 .结果  5 2 .7%病人 (19/36 )De meester总积分≥ 14 .72 .4 7.2 % (17/36 )病人咳嗽与返流有较高相关性 (SAP≥ 75 % ) ,81% (13/16 )病人返流症状与返流有较高相关性 (SAP≥ 75 % ) .抗返流治疗后 ,治疗组 10 0 %病人反胃嗳气、胸骨后烧灼感消失 ,6 6 .7% (8/12 )病人咳嗽消失 ,83.3% (10 /12 )病人咳嗽好转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①有症状的稳定期COPD病人GER发生率较高 .②GER是导致稳定期COPD病人症状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抗返流治疗可显著减少稳定期COPD病人部分症状 ,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食管返流 24小时食管ph监测 症状相关性概率
下载PDF
食管测压及24小时食管pH监测在老年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及相关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雅菲 方立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年第7期811-813,共3页
目的研究食管测压及24 h食管pH监测在老年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及相关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0岁以下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食... 目的研究食管测压及24 h食管pH监测在老年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及相关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0岁以下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食管测压及24 h食管pH监测,比较各组食管压力水平及24 h食管pH水平。结果观察组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下括约肌压力(8.84±2.09)mmHg,下括约肌松弛率(107.32±30.67)%,与其它各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指标各组间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pH<4总时间百分比(16.73±6.82)%,持续反流超过5 min次数(12.06±4.37)次,与其它各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指标各组间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胃食管反流病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食管压力及食管pH方面均有较明显异常,采用食管测压及24 h食管pH监测能够明确检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测压 24小时食管ph监测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 作用 特点
下载PDF
雷贝拉唑对非糜烂性反流病的疗效研究
11
作者 唐毅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1330-1331,共2页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对非靡烂性反流病(NERD)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8例NERD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24小时食管pH监测,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予雷贝拉唑10mg、日2次、治疗4周,B组48例、予法莫替丁20mg、日2次、治疗4周,观察其对NERD临床症...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对非靡烂性反流病(NERD)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8例NERD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24小时食管pH监测,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予雷贝拉唑10mg、日2次、治疗4周,B组48例、予法莫替丁20mg、日2次、治疗4周,观察其对NERD临床症状的改善,24小时食管pH的变化及疗效。结果:经雷贝拉唑治疗4周后,NERD的烧心、反酸、胸痛、反食症状较法莫替丁治疗4周后有明显的改善(P<0.05),24小时食管pH监测显示,pH<4时间百分比、DeMeester评分的变化雷贝拉唑钠组较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A组治疗NERD的有效率为88%、较B组治疗的有效率62.5%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雷贝拉唑钠可显著改善NERD的临床症状,对NERD有较佳的治疗效果,是临床治NERD首选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靡烂性反流病 雷贝拉唑 24小时食管ph监测
原文传递
其他
12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 2005年第2期172-173,共2页
食管动力学及24小时食管pH监测在胸痛诊断中的意义;搏动性导管泵的研究与临床应用(综述);160例70岁以上高龄普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处理;侵犯胸椎的胸部肿瘤六例临床分析;利尿剂的给药方式对心内直视手术后婴儿血液动力学影响;经听诊... 食管动力学及24小时食管pH监测在胸痛诊断中的意义;搏动性导管泵的研究与临床应用(综述);160例70岁以上高龄普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处理;侵犯胸椎的胸部肿瘤六例临床分析;利尿剂的给药方式对心内直视手术后婴儿血液动力学影响;经听诊三角的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胸内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体外循环中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其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氨茶碱在体外循环中对肺的保护作用;手术矫治Poland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食管ph监测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 POLAND综合征 70岁以上高龄 S-100蛋白 胸内巨大肿瘤 炎性细胞因子 体外循环 食管动力学 围术期处理 血液动力学 临床应用 手术患者 临床分析 胸部肿瘤 心内直视
下载PDF
咽喉反流与嗓音疾病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严森 徐文 +2 位作者 李赟 郑莉 张玉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与嗓音疾病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03例疑有LPR相关症状的成年患者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反流体征计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24小时双探头食管pH值监... 目的探讨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与嗓音疾病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03例疑有LPR相关症状的成年患者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反流体征计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24小时双探头食管pH值监测,其中伴有嗓音疾病患者89例,分别为声带接触性肉芽肿组18例,慢性喉炎组19例,声带息肉组15例,声带白斑组21例,声带任克水肿组16例,余14例无嗓音疾病(对照组)。结果 103例患者中诊断为LPR的阳性率为46.6%(48/103),89例嗓音疾病患者LPR阳性率为48.30%(43/89),其中声带任克水肿组LPR阳性率(75%,12/16)、声带白斑组LPR阳性率(71.4%,15/21)显著高于对照组(35.7%,5/14)(P=0.030,P=0.036)。慢性喉炎组、声带任克水肿组RSI得分(13.5±7.2、13.9±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1±2.9分)(P=0.019,P=0.020);声带任克水肿组RFS得分(12.6±2.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6±2.9分)(P=0.009)。声带白斑组立位酸反流次数、卧位酸反流次数、总酸反流次数、立位酸反流时间、总酸反流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P=0.004,P=0.015,P=0.034,P=0.027);声带任克水肿组立位酸反流次数、总酸反流次数、立位酸暴露百分比、总酸暴露百分比、立位酸反流时间、总酸反流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5,P=0.039,P=0.041,P=0.030,P=0.012,P=0.011)。结论声带白斑、声带任克水肿与LPR相关性较高,两种疾病患者的咽喉部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表现为反流次数多、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反流 嗓音疾病 24小时双探头食管ph监测 反流症状指数量表 反流体征计分量表
下载PDF
食管测压联合食管PH-阻抗监测对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古岳 雷鸽 范筱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2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对非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以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150例(病例组),对照组1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病例组其中...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对非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以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150例(病例组),对照组1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病例组其中糜烂性食管炎(EE)组32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118例,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均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收集纳入患者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比较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检测对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及评估价值。结果三组收缩前沿速度(CFA)、远端收缩积分(DIC)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E组、NERD组CFA、DI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E组CFA、DIC低于N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组、NERD组、对照组pH<4次数/次、最长反流时间指标中上、下电极参数均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E组、NERD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EE组各指标参数均明显高于N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EE组+NERD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联合检测法(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诊断试验评估,灵敏度=83.58%、特异度=90.36%,准确率=87.33%,kappa值=0.743。结论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对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且优于单用传统DH-Meester积分法分析24小时PH-DeM,且一定程度上辅助性的提高了对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的准确性,为非典型症状GERD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 GERD 24小时ph-DeM法
下载PDF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1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Ekumi ivo otte 陈志芬 《医学新知》 CAS 2016年第3期207-211,F0004,共6页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1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并文献复习。方法经过单倍与双倍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大于12周,反流相关症状未缓解。服用埃索美拉唑进行24小时食管阻抗-pH监测和胃镜进一步确诊胃食...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1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并文献复习。方法经过单倍与双倍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大于12周,反流相关症状未缓解。服用埃索美拉唑进行24小时食管阻抗-pH监测和胃镜进一步确诊胃食管反流病。确诊后更换质子泵抑制剂并增加剂量(埃索美拉唑,40mg,bid)联合用莫沙必利(5mg,tid)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的症状。结果予埃索美拉唑(40mg,bid)联合用莫沙必利(5mg,tid)治疗8周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随访4个月,症状未复发。结论更换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并增加剂量,联合用莫沙必利疗法有利于提高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PPIS 24小时食管阻抗-ph监测 反酸 烧心
原文传递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现
16
作者 陶可胜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22期6-6,共1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以烧心和反流为主要症状。诊断主要依靠症状、24小时食管pH监测以及胃镜检查等。部分GERD患者常常伴有食管外症状,而且这些症状对患者的影响超过食管本身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以烧心和反流为主要症状。诊断主要依靠症状、24小时食管pH监测以及胃镜检查等。部分GERD患者常常伴有食管外症状,而且这些症状对患者的影响超过食管本身症状,使得患者常常到呼吸科、耳鼻喉科就诊,因得不到病因治疗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最终经抗酸治疗后取得明显疗效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病 食管外表现 24小时食管ph监测 不适症状 胃内容物反流 治疗效果 食管外症状 胃镜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