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段直光 俞丽云 +2 位作者 陈银朝 贾云琴 莫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0/2013-10在我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6例48眼。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8眼(16.7%),特发性黄斑前膜5眼(10.4%),玻... 目的:探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0/2013-10在我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6例48眼。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8眼(16.7%),特发性黄斑前膜5眼(10.4%),玻璃体积血19眼(39.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VI期8眼(16.7%),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眼(16.7%)。观察手术前和手术后眼压变化情况、手术效果、时间、最佳矫正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术后随访1~12mo。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巩膜切口缝合组和未缝合组间术后1,7d;1mo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手术时间70.12±7.86min;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轻微,术后并发症少见。术中2眼套管滑脱,5眼结膜下出血,3眼结膜下气泡;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将其应用于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 微创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23G硅油取出术后高眼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冲 冯超 吴建华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23G硅油取出术后发生高眼压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行23G硅油取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眼压的变化,探讨术后高眼压的可能原因。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高眼压,分为高眼压组和... 目的观察分析23G硅油取出术后发生高眼压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行23G硅油取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眼压的变化,探讨术后高眼压的可能原因。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高眼压,分为高眼压组和无高眼压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术后低眼压、眼内再出血、联合白内障手术、术前高眼压和合并有高度近视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4例(114只眼)23G硅油取出术后患者中,39例患者出现术后高眼压,术后高眼压发生率34.2%。引起高眼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硅油取出术后早期低眼压(χ~2=22.47,P<0.001)、硅油取出术后眼内再出血发生(χ~2=6.77,P=0.009)。结论 23G硅油取出术后高眼压可能的原因有术后早期的低眼压、术后眼内出血、晶状体摘除、术前高眼压,其中术后低眼压和眼内再出血与术后高眼压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术后需要密切监测眼压,提高手术质量根据病因预防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取出 高眼压 23G
下载PDF
20G 23G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前节形态学变化临床研究
3
作者 禹海 王颖 +3 位作者 李鹤一 曹蕾 张沈夏 高明宏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9期998-1003,共6页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比观察20G及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眼前节的形态学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分析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眼科行初次玻璃体手术治疗成功的131例患者133只眼,分为20G手术组和23G...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比观察20G及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眼前节的形态学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分析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眼科行初次玻璃体手术治疗成功的131例患者133只眼,分为20G手术组和23G手术组,随访3个月.应用UBM观察术后眼前节各种改变,比较两组间眼压、前房深度、房角、虹膜及睫状体形态学变化的差异.结果 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前节UBM的形态学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1)睫状体脱离;(2)房角关闭;(3)巩膜穿刺口玻璃体崁塞;(4)睫状体前增殖膜形成;(5)睫状体萎缩.20G组手术后出现眼前节改变的有46只眼,23G组术后出现眼前节改变的有22只眼.两组相比,巩膜穿刺口崁塞在23G组显著高于20G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03).睫状体脱离在23G组比例也明显高于20G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62)而其余的眼前节改变在两组无显著差别(P =0.098,0.172,1.000).术后1周及3个月20G组的前房深度均深于23G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 =0.162,0.301).术后1周20G组眼压显著高于23G组(P=0.05),至术后3个月,仍高于23G组,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113).睫状体脱离在不同疾病间的发生率有显著不同(P =0.041),PDR和RVO患者术后发病率高于其他患者,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PDR是术后睫状体脱离的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r=0.296 P=0.002).术后前房深度与睫状体脱离间的关系密切(r =-0.344,P=0.026),而房角及眼压与睫状体脱离均无显著相关.结论 睫状体脱离、房角关闭及玻璃体崁塞是PPV术后常见的眼前节改变.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睫状体脱离发生率更高,而巩膜穿刺口玻璃体崁塞及睫状体脱离在23G手术后更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UBM 眼前节 20G 23G
原文传递
空气作为填充物在眼内异物摘出术中应用的效果
4
作者 徐慧艳 吴又凯 +1 位作者 张清 武志峰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870-872,共3页
目的评估过滤空气作为玻璃体填充物在玻璃体切除后段眼内异物摘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连续病例研究。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段眼内异物摘出术17例(17眼),根据病情选择过滤空气或硅油作为玻... 目的评估过滤空气作为玻璃体填充物在玻璃体切除后段眼内异物摘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连续病例研究。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段眼内异物摘出术17例(17眼),根据病情选择过滤空气或硅油作为玻璃体腔填充物,比较两种手术的效果。结果共17例后段眼内异物,均一次摘出成功,过滤空气作为玻璃体填充物者7例,术后随访至少2个月,无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或感染性眼内炎等并发症。硅油作为玻璃体填充物者10例,2例硅油填充期间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导致视网膜脱离。结论后段眼内异物,视网膜裂孔较小而且无视网膜脱离者,以过滤空气作为玻璃体腔填充物可能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异物 后段 填充物 玻璃体腔 过滤空气 玻璃体切除术 23G
原文传递
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鹏飞 廖奇志 +3 位作者 刘淑伟 白领娣 张怀强 刘长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8-881,共4页
目的 研究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伴黄斑前膜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接受三通道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23 G玻璃体手术。手术在曲安奈... 目的 研究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伴黄斑前膜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接受三通道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23 G玻璃体手术。手术在曲安奈德标记、亮蓝染色辅助下23 G玻璃体切割,23 G内界膜镊分层剥离黄斑前膜及内界膜,硅油填充。3个月后取出硅油填充C3F8气体。观察手术时间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裂孔闭合和视网膜脱离复位情况,同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10(6.0±0.2)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80 min;黄斑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率为94.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1-0.04者3眼,0.05-0.10者12眼,0.12-0.25者4眼;术中剥离内界膜时部分视网膜点状出血,用笛针吸除大部分出血,必要时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2眼高眼压,予以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7-13 d眼压平稳恢复正常。余未见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取得了较好疗效,不同程度上改善了视力,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多次染色 黄斑前膜 内界膜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23G玻璃体切割系统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合并后段眼内异物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翔 张五岳 薛洪斌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 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系统在外伤性白内障合并后段眼内异物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39例(39只眼)外伤性白内障合并后段眼内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系统在外伤性白内障合并后段眼内异物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39例(39只眼)外伤性白内障合并后段眼内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白内障摘除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者在直视下取出患者眼内异物。随访观察患者术后1~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情况、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39例(39只眼)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将异物摘除,术后1个月BCVA【0.05者22只眼(56.41%),BCVA≥0.05者17只眼(43.58%);术后6个月,BCVA【0.05者18只眼(46.15%),BCVA≥0.05者21只眼(53.84%)。术后视力提高者28只眼(71.79%),视力不变者8只眼(20.51%),视力下降者3只眼(7.69%)。本组患者术前及术中发现视网膜脱离者12例(12只眼),术中视网膜全部一次性复位,术后C3F8气体填充8例(8只眼),硅油填充4例(4只眼);合并眼内炎症者2例(2只眼)行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及异物摘出后均行硅油填充,术后炎症得到控制。术后1个月4例(4只眼)患者出现PVR,其中前部PVR者3例(3只眼),后部PVR者1例(1只眼),所有患者再次行巩膜外环扎+外垫压+剥膜+光凝+注油术治疗,PVR发生率为10.26%(4/39只眼);术后6个月发现9例(9只眼)患者出现PVR,其中前部PVR者4例(4只眼),后部PVR者5例(5只眼),除两名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再次行巩膜外环扎+外垫压+剥膜+光凝+注油术治疗,PVR发生率为23.08%(9/39只眼)。术后9例(9只眼)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前房积血,患者在对症治疗后积血吸收;7例(7只眼)患者发生一过性低眼压,经包扎处理后眼压均恢复正常;10例(10只眼)患者发生继发性青光眼,经过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及降眼压对症处理后8例(8只眼)患者痊愈,其余2例(2只眼)患者行Ahmed青光眼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异物 外伤性白内障 23G微创玻璃体手术
原文传递
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和二期Ahmed引流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吴敏 薛黎萍 +2 位作者 和丹 胡竹林 肖丽波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及二期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四院眼科收治的有玻璃体积血的Ⅲ期NVG21例(21只眼),接受23G微创玻璃体切...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及二期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四院眼科收治的有玻璃体积血的Ⅲ期NVG21例(21只眼),接受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后10~15天接受二期Ahmed引流阀植入术。术后随访(8.1±1.1)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眼底镜检查、B超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为80.9%(17/21),部分成功19.0%(4/21);末次随访患者BCVA较术前显著提高;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压明显下降,虹膜新生血管大部分消退,AGV植入术后1个月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平均眼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41,P〈0.01),之后眼压保持稳定。除术后前房积血和葡萄膜反应外,未观察到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有玻璃体积血的Ⅲ期NVG患者,选择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PRP和二期AGV植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良好的原发病和眼压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 Ahmed引流阀
原文传递
两步法巩膜穿刺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东林 苏燕 +2 位作者 颜世广 韩彦辉 张春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两步法巩膜穿刺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586例(586眼),手术全部应用23 G玻璃体切割系统,按其所接受的巩膜穿刺方式分为A组(一步法巩膜穿刺组)和B组... 目的探讨两步法巩膜穿刺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586例(586眼),手术全部应用23 G玻璃体切割系统,按其所接受的巩膜穿刺方式分为A组(一步法巩膜穿刺组)和B组(两步法巩膜穿刺组)。A组即应用23 G套管穿刺刀做巩膜穿刺,其他操作同常规手术。两步法巩膜穿刺在用23 G套管穿刺刀之前,预先用0.6 mm巩膜穿刺刀做巩膜穿刺,然后用23 G套管穿刺刀从预穿口进入,其他操作同常规手术。对比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结果 A组平均每套套管穿刺刀使用3次,B组平均每套套管穿刺刀使用95次,B组平均每套使用次数是A组的31.7倍。A组术前、术后3个月视力和B组术前、术后3个月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3个月视力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术后1 d和1周眼压分别为(12.69±5.84)mmH g(1 kP a=7.5 mmH g)和(14.30±4.03)mmH g,B组术后1 d和1周眼压分别为(13.13±5.28)mmH g和(14.80±3.44)mmH g,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 d和1周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两步法巩膜穿刺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23 G套管穿刺刀穿刺的难度,增加了23G套管穿刺刀重复使用次数,节约了手术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23 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更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玻璃体切割系统 玻璃体切割术 两步法巩膜穿刺
下载PDF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敬花 李松峰 卢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67-1069,1073,共4页
目的观察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58例(6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Ⅴ-Ⅵ期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术中情况,根据术毕巩膜... 目的观察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58例(6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Ⅴ-Ⅵ期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术中情况,根据术毕巩膜切口有无缝合分为巩膜切口缝合组和未缝合组两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d、7d、1个月眼压变化情况;观察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并行裂隙灯和间接眼底镜检查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巩膜切口缝合组和未缝合组间术后1d、7d、1个月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内术后1d、7d、1个月眼压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68眼(100%)视网膜均复位,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33眼(48.5%),视力不变12眼(17.6%),视力下降23眼(33.8%),手术前后的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手术时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Ⅴ期(38.25±6.01)mi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79.15±8.34)min,术毕巩膜切口缝合51眼(75%),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轻微,术后并发症少见。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将其应用于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 G 玻璃体切割术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23G TVS在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夏云 邢怡桥 +2 位作者 贺涛 梅海峰 武丽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23GTVS)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2例(43眼)。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16眼(37.2%),特发性黄斑前膜8眼(1... 目的探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23GTVS)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2例(43眼)。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16眼(37.2%),特发性黄斑前膜8眼(18.6%),玻璃体积血19眼(44.2%)。观察手术效果及时间、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术后随访1~10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术后1周矫正视力平均为0.88±0.54,末次随访为0.46±0.2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14.0±4.5)mmHg(1kPa=7.5mmHg),接近术前水平。术中2眼套管滑脱,6眼结膜下轻微出血,3眼结膜下气泡;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23GTVS目前主要应用于黄斑疾病和玻璃体积血,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经结膜无缝合23G玻璃体切除术灌注系统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汪永 李寿玲 赵冰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回顾性分析30例(30只眼)均系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的患者,经结膜无缝合23G玻璃体切除术(23G TSV)灌注系统的支持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视力预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1例患者在行超声乳化时,术中发现... 回顾性分析30例(30只眼)均系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的患者,经结膜无缝合23G玻璃体切除术(23G TSV)灌注系统的支持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视力预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1例患者在行超声乳化时,术中发现后囊膜破裂改行小切口手术。3例患者术后低眼压,其中1例发现是脉络膜脱离所致,另外2例考虑有切口的渗漏,经处理后恢复正常。4例硬核和3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术后出现角膜水肿和前房闪辉。所有患者没有出现巩膜塌陷、晶体核沉入玻璃体腔、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28例患者术后视力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玻璃体切除术后 23-gauge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23GTVS与25GTVS治疗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楠 孙晓萍 +1 位作者 高延庆 孙新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比较23G、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transconjuctival-sutureless vitrectomy system,TVS)治疗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因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我院行23G TVS患... 目的比较23G、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transconjuctival-sutureless vitrectomy system,TVS)治疗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因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我院行23G TVS患者60例(60眼)及25G TVS患者42例(42眼)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手术效果及手术时间、术后眼压及并发症等。结果 102例患者中,仅2例改行传统玻璃体切割术,其余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3G TVS组手术时间为35~70min,平均55min;25G TVS组手术时间为40~65min,平均5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2)。术后第1天23G TVS组眼压为(9.0±6.1)mmHg(1kPa=7.5mmHg),25G TVS组眼压为(10.0±5.6)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0)。23G TVS、25G TVS手术有效率分别为88.3%、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G TVS组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4例,脉络膜脱离1例,玻璃体积血2例,切口渗漏4例;25G TVS组视网膜脱离2例,玻璃体积血3例,切口渗漏7例;两组术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89、0.383),切口渗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在治疗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方面,23G TVS较25G TVS能有效防治切口渗漏的发生,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眼科新进展,2013,33(1):77-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 25G 玻璃体切割术 视网膜脱离 并发症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3G和20G玻璃体手术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薇 张美萍 +2 位作者 崔红平 陈建梅 徐萍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年第5期326-331,共6页
目的 对比观察23G和20G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方法 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PDR 52例(64只眼)纳入本回顾性对比研究.按其所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组(23G组)和20G玻璃... 目的 对比观察23G和20G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方法 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PDR 52例(64只眼)纳入本回顾性对比研究.按其所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组(23G组)和20G玻璃体切除手术组(20G组),分别为32例(40只眼)和20例(24只眼).手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1,3和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比术前有显著提高(χ2=20.32,22.56,18.23,P<0.01).23G组术后第一天的眼压低于术前眼压(t=2.75,P<0.01).23G组的手术时间短于20G组(t=2.71,P=0.01).除23G组有9只眼(22.5%)发生早期术后低眼压(与20G组比较,χ2 =4.56,P=0.03),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PDR的有效性与20G玻璃体切除手术基本相同,两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 增生性 玻璃体切除术 23G 20G 研究 对比
原文传递
23G和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IEM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260-1262,共3页
目的:比较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手术与传统20G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M)的疗效。方法:将2008-03/2011-06在我院诊断为黄斑前膜并需行玻璃体切割的连续病例56例56眼随机分为23G组与20G组,分别行23G及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统计... 目的:比较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手术与传统20G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M)的疗效。方法:将2008-03/2011-06在我院诊断为黄斑前膜并需行玻璃体切割的连续病例56例56眼随机分为23G组与20G组,分别行23G及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统计分析术后1d,1wk,3mo时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及眼部刺激征的严重程度,术后随访5~22(平均16)mo。结果:23G组术后3mo内平均对数视力logMAR逐步提高,三个时间点分别为1.78±0.94,1.51±0.88,1.48±0.91,术后第1d,1wk,3mo视力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3.3917,P=0.003;t=11.1779,P=0.0000;t=4.3424,P=0.0000);20G组术后平均对数视力也逐步提高,三个时间点分别为2.11±1.00,1.93±1.02,1.64±1.00,术后第1wk,3mo视力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2.3578,P=0.033;t=3.5552,P=0.003)。两组术后3mo内三个时间点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582,P=0.34;t=1.2761,P=0.211;t=0.4897,P=0.628)。23G组术后3个时间点眼压分别为11.62±9.7,15.86±6.6,16.84±5.6mmHg,20G组术后3个时间点眼压分别为18.56±7.71,15.33±5.21,14.72±3.56mmHg,两组术后第1d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3G组平均手术时间41.20±7.47分,少于20G组平均手术时间52.28±7.1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复发及眼内炎的发生。23G组术后的炎症反应及刺激症状明显轻于20G组。结论:23GTSV治疗IEM简化了手术步骤,增加了患者舒适度,提高了手术效率和质量,实现了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微创化,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 特发性黄斑前膜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改良23G玻璃体切割系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时倩倩 李玉军 高延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2348-2349,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23G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评估其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8/2010-02行改良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12例112眼。其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3例,牵拉性视网膜脱离59例。观察手术效果和并... 目的:探讨改良23G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评估其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8/2010-02行改良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12例112眼。其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3例,牵拉性视网膜脱离59例。观察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术后随访1~12mo。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改良23G玻璃体切除术广泛适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 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Ahmed valve implantation for neovascular glaucoma after 23-gauge vitrectomy in eyes with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被引量:6
16
作者 Yu Cheng Xiao-Hong Liu +1 位作者 Xi Shen Yi-Sheng Zh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3年第3期316-320,共5页
·AIM: To report on the outcome of Ahmed glaucoma valve (AGV) implant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neovascular glaucoma (NVG) after 23 -gauge vitrectomy for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 ·METHODS: T... ·AIM: To report on the outcome of Ahmed glaucoma valve (AGV) implant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neovascular glaucoma (NVG) after 23 -gauge vitrectomy for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 ·METHODS: Twelve medically uncontrolled NVG with earlier 23 -gauge vitrectomy for PDR underwent AGV implantation. The control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 during the follow-up. ·RESULTS: The mean follow-up was 15.4±4.3 months (9-23 months). Mean preoperative IOP was 49.4±5.1mmHg and mean postoperative IOP at the last visit was 17.5 ± 1.6mmHg. The control of IOP was achieved at the final follow -up visits in all patients, however, 8 of 12 patients still needed anti-glaucoma medication (mean number of medications, 0.8±0.7). The visual acuity improved in nine eyes, and the visual acuity unchanged in three eyes at the final follow -up visits. The complications that occurred were minor hyphema in three eyes, choroid detachment in two eyes, and the minor hyphema and choroid detachments were reabsorbed without any surgical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AGV implanta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that enables successful IOP control and vision preservation in the NVG patients with the history of earlier 23-gauge vitrectomy for P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med glaucoma valve implantation neovascular glaucoma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23-gauge vitrectomy
下载PDF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a mixed 23-gauge infusion and 20-gauge pars plana technique for active silicone oil removal 被引量:6
17
作者 Jian-Qin Lei An-Ming Xie and Qiang Sh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2年第5期600-604,共5页
AIM: To present with a clinical case series of a mixed 23-gauge infusion and 20-gauge pars plena technique for 5,700-centipoise silicone oil removal (SOR), and to discuss its efficacy and safety. METHODS: This is a re... AIM: To present with a clinical case series of a mixed 23-gauge infusion and 20-gauge pars plena technique for 5,700-centipoise silicone oil removal (SOR), and to discuss its efficacy and safety. METHODS: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We performed SOR with 23-gauge infusion and 20-gauge active suction technique on 29 patients 29 eyes from April to October, 2011 (mixed group). During the surgeries, a 23-gauge sclerotomy was made for infusion and a 20-gauge sclerotomy was used for active silicone oil suction. 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was applied for 23-gauge sclerotomy analysis 1 day post-operation. Traditional 20-gauge SOR was performed on another consecutive 29 patients 29 eyes, the control group (20G group). RESULTS: There were 2 eyes (6.9%) in mixed group and 5 eyes (17.2%) in 20G group which had recurrent retinal detachment after surgery. Hopytony (IOP <= 6mmHg) occurred in 8 eyes (27.6%) of mixed group and in 10 eyes (34.5%) of 20G group post-operation, but all of them recovered to the normal level finally.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inal visual acuity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surgery in both groups. Anterior segment OCT images were acquired from 13 eyes of mixed group, and all of them had a proper wound apposition. But local ciliary detachment was found in 9 eyes (69%). It was hard to define the OCT image of the sclerotomies and ciliary body because of the serious conjunctival hemorrhages and chemosis in 20G group. CONCLUSION: This mixed technique is a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way to remove high viscosity silicone oil.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20-gauge SOR, it does not increase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has less conjunctival reactions.. Transient postoperative hypotony is common for this procedure and subclinical ciliochoroidal detachment is a probable ca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e oil removal 23-gauge HYPOTONY
下载PDF
23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对比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彬 张凌 +2 位作者 韩宇 乐原 杜慧斌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23G、25G+经结膜免缝合玻璃体切除术(TVS)治疗玻璃体积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比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因玻璃体积血在我院行两种不同微创玻璃体切除术(23G和25G+)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以及χ~... 目的对比观察23G、25G+经结膜免缝合玻璃体切除术(TVS)治疗玻璃体积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比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因玻璃体积血在我院行两种不同微创玻璃体切除术(23G和25G+)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以及χ~2检验对比观察手术时间、切口闭合情况、术后眼压、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共计45例(47只眼),其中21例(22只眼)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患者术(23G组),24例(25只眼)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25G+组);23G组手术时间为35~94 min,平均55.4 min;25G+组手术时间为30~85 min,平均47.6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23G组、25G+组手术切口自然闭合比率分别为45.5%、80.0%,缝合率分别54.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术后第1天23G组眼压为(9.1±3.8)mmHg,25G+组眼压为(10.2±2.6)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术后第3天23G组眼压为(10.3±4.1)mm Hg,25G+组眼压为(10.9±3.7)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1周23G组眼压为(14.3±6.9)mm Hg,25G+组眼压为(15.7±6.3)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1);23G组术后视力改善情况与25G+组无统计学差异(P=0.807);23G组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1例,切口渗漏1例,复发玻璃体积血3例;25G+组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2例,切口渗漏2例,复发玻璃体积血1例;两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1.000、0.328)。结论 25G+TVS与23G TVS均是有效的玻璃体积血治疗方法,25G+TVS切口自然闭合率更好,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 25G+ 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积血 临床效果
下载PDF
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积血 被引量:6
19
作者 邹玉凌 游志鹏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性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手术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性玻璃体积血患者62例62只眼。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性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手术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性玻璃体积血患者62例62只眼。所有患者均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术中行眼内激光光凝,术毕玻璃体腔填充玻璃体切割灌注液、空气、C3F8或者硅油。术后随访5~23个月,平均16.2个月;观察记录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62例62只眼中有56只眼手术后随访发现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占90.3%,6只眼术后视力保持不变(9.7%)。所有病例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tvo)术后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为指数/20cm~0.25,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3,P〉0.10);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术后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为0.02~0.6,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6,P〈0.01)。所有病例术前眼压为8.4—20.1mmHg,末次随访时的眼压为9.1—19.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2,P〉0.20)。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未见严重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性玻璃体积血具有良好地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23G 视网膜静脉阻塞 玻璃体积血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春燕 李秋明 +2 位作者 王梦华 董洪涛 董淑倩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年第6期428-432,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选择性视网膜光凝(SRP)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效果。方法PDR合并玻璃体积血190例(200眼),均行23GPPV联合视网膜光凝,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Lucentis)及曲安奈德。...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选择性视网膜光凝(SRP)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效果。方法PDR合并玻璃体积血190例(200眼),均行23GPPV联合视网膜光凝,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Lucentis)及曲安奈德。随机分为两组:术中行广泛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者为对照组(102例,108眼);术中行SRP者为观察组(88例,92眼)。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的BCVA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6个月两组间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术后1周及1个月观察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3个月两组间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观察组补充视网膜光凝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复发性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率虽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26,0.470)。结论对PDR伴玻璃体积血患者,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辅助下,微创PPV联合SRP在减轻术后黄班水肿、提高术后早期视力方面效果优于微创PPV联合PR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 增生性 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切除术 23G 光凝 视网膜 选择性 广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