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期血浆应用于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现状及其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前景 被引量:45
1
作者 杨晓明 侯继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41-245,共5页
随着康复期血浆(convalescent plasma,CP)被成功地用于治疗多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独到的治疗技术优势越来越受到肯定和认同。新近在中国武汉发现并鉴定一种命名为2019-nCoV(SARS-CoV-2)的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暂无特异性治疗其感染的有... 随着康复期血浆(convalescent plasma,CP)被成功地用于治疗多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独到的治疗技术优势越来越受到肯定和认同。新近在中国武汉发现并鉴定一种命名为2019-nCoV(SARS-CoV-2)的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暂无特异性治疗其感染的有效手段。本文就CP应用于埃博拉、大流行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的现状作一综述,并对其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前景作一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期血浆 大流行流感病毒 埃博拉病毒 sars冠状病毒 MERS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原文传递
化学发光和胶体金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5
2
作者 唐鹏 赵自武 +5 位作者 刘颖娟 陈雅文 彭定辉 王冬 李一荣 谢文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517-520,共4页
目的: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胶体金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特异性抗体,比较两种方法抗体检出率的差异,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2月16日至2月29日就诊于武汉雷神山医院确诊和疑似COVID-19患者,... 目的: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胶体金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特异性抗体,比较两种方法抗体检出率的差异,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2月16日至2月29日就诊于武汉雷神山医院确诊和疑似COVID-19患者,共191例,根据入院及抗体测定时核酸检测结果分为2019-nCoV持续阳性组、2019-nCoV阳转阴组及2019-nCoV疑似组。并另外收取27例排除COVID-19患者作为对照组,用以检测测量方法的特异性。采集血清样本,分别用胶体金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IgM+IgG总抗体及IgM抗体。使用SPSS 24.0比较两种方法抗体检出率差异。结果:胶体金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2019-nCoV特异性抗体临床特异性为100%。持续阳性组胶体金法和化学发光法无明显差异。阳转阴组和疑似组化学发光法检测总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胶体金法(95.2%vs 76.2%,94.9%vs 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法检测IgM在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COVID-19的诊疗过程中,抗体的检测可以辅助弥补咽拭子核酸检测的不足,化学发光法测定总抗体优于胶体金法,化学发光法检测IgM适用于疾病各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胶体金法 化学发光法 总抗体 IGM
原文传递
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3
作者 梁颖 曾斯敏 +1 位作者 刘(王亭) 伍仕敏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693-696,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血清特异性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36例COVID-19确诊患者和79例疑似患者的血清,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各组2019-nCoV总抗体、IgM和IgG抗体,实时荧...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血清特异性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36例COVID-19确诊患者和79例疑似患者的血清,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各组2019-nCoV总抗体、IgM和IgG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019-nCoV核酸。结果:在236例COVID-19确诊病例中,两种检测试剂的阳性率分别为86.02%(203/236)和84.32%(199/236);在79例疑似病例中,两种试剂的阳性率分别为78.48%(62/79)和70.89%(56/79)。两种试剂检测特异性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6.02%和84.32%,96.61%和96.61%,99.02%和99.00%,63.33%和60.64%,88.14%和86.78%,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种试剂的检测效能无明显差异(P>0.05)。COVID-19确诊组IgM、IgG的阳性率分别为73.31%(173/236)和85.59%(202/236),COVID-19疑似组IgM、IgG的阳性率分别为12.66%(10/79)和65.82%(52/79),两组IgM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2019-nCoV抗体对COVID-19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特别是IgM抗体阳性对于核酸检测阴性的疑似COVID-19病例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胶体金法 总抗体 IGM IgG 诊断
原文传递
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永卓 王晶 +4 位作者 傅博强 黄翔 董莲华 牛春艳 杨佳怡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3-398,共6页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应对突发病毒疫情事件,加快病毒检测并提高检测准确性变得非常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规定了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作为...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应对突发病毒疫情事件,加快病毒检测并提高检测准确性变得非常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规定了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作为确诊病例的方法,检测结果是对潜伏期人群、疑似病例人群和隔离期人群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进行确诊的重要依据。对实时荧光RT-PCR检测、数字PCR检测及基因测序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后续监控和生物安全测量(生物计量)标准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数字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测序
下载PDF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家庭防控 被引量:19
5
作者 庹虎 刘芳 +7 位作者 王军陵 叶静萍 夏利平 牛萍 张海菊 邓巍 姚宝珍 方成志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357-361,共5页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感染的爆发及蔓延,儿童感染者也有较明显的增多趋势,甚至已经出现重症感染病例及新生儿病例报道。为遏制疫情蔓延,了解儿童2019-nCoV感染临床表现,加强传染病防控三大环节的家庭防护及日常儿...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感染的爆发及蔓延,儿童感染者也有较明显的增多趋势,甚至已经出现重症感染病例及新生儿病例报道。为遏制疫情蔓延,了解儿童2019-nCoV感染临床表现,加强传染病防控三大环节的家庭防护及日常儿童保健,对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在儿童中的传播和流行至关重要。本文在总结部分儿童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诊断标准和防护措施,重点就儿童病例的临床表现、处置流程、家庭防护及日常保健等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儿童 临床特征 家庭防控
原文传递
73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核酸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晟 刘兴态 +1 位作者 秦军 李树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血常规结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11-23日某定点隔离酒店内738例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医学观察人员,采集其鼻咽拭子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血常规结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11-23日某定点隔离酒店内738例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医学观察人员,采集其鼻咽拭子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并观察至隔离期结束。结果 738例医学观察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0例(9.49%),阴性664例(89.97%),可疑4例(0.54%),其中首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2例,可疑28例,阴性658例;对28例结果可疑者隔日重新采样检测,18例阳性,6例阴性,4例仍可疑(二次采样后观察期结束转至指定隔离观察点)。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及可疑医学观察人员,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均正常,仅2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在第一个14 d观察期内,738例医学观察人员40例(5.42%)发病,其中70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42.86%(30例)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664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者,1.51%(10例)出现症状。所有确诊病例转至定点医院继续治疗;第一个观察期结束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未转阴者、结果仍可疑者送至指定隔离点继续观察。继续观察期中4.54%(2/44)出现症状被确诊,随即转至定点医院治疗;余下观察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全部转阴。整个集中隔离期发病率为5.69%(42/738)。结论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中,潜伏期感染者所占比例较高,亦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应尽早识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无症状感染者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抗体检测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原 陈川 王晶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3-517,共5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入侵人体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新冠病毒的检测对疫病诊断尤为重要。免疫分析技术作为核酸检测的辅助手段,...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入侵人体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新冠病毒的检测对疫病诊断尤为重要。免疫分析技术作为核酸检测的辅助手段,主要用于对疑似病例和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人员的筛查。免疫诊断技术包括抗体和抗原检测,通过检测感染部位或者血液样本中是否含有病毒本身的蛋白或是由病毒引起免疫反应而产生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携带病毒。对目前用于新冠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的免疫分析方法着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新型冠状病毒 2019冠状病毒病 抗原 抗体 免疫分析 检测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热炎宁合剂抗COVID-19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梅 唐志书 +6 位作者 刘妍如 宋忠兴 周瑞 许洪波 于金高 赵梦利 周建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4期484-491,共8页
目的:探讨热炎宁合剂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行性,并对其中具有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作用的活性成分进行虚拟筛选。方法:首先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类药性原则(DL),对热炎宁合剂成... 目的:探讨热炎宁合剂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可行性,并对其中具有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作用的活性成分进行虚拟筛选。方法:首先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类药性原则(DL),对热炎宁合剂成分进行初步筛选,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通过靶点的相互作用、生物信息学注释对热炎宁合剂参与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预测其干预COVID-19的可能性。然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对2019-nCoV 3CL水解酶有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结果:基于成分筛选原则和方法,热炎宁合剂中有29个成分与35个冠状病毒肺炎及急性呼吸症状的靶点互作。关联网络分析结果显示,热炎宁合剂中的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于CD40配体(CD40LG)、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干扰素γ(IFNG)、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15个重要靶点,参与调控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和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半枝莲和虎杖是作用的主要中药。分子对接结果将芹菜素、白杨素甲醚和儿茶素等7个化合物作为潜在的抗2019-nCoV成分。结论:热炎宁合剂可能通过抗炎、抗病毒复制等过程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热炎宁合剂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中西医不同角度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学的认识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觉 刘安国 +1 位作者 马重兵 蔺盛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71-73,共6页
2019年12月以来,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中心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现多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且传播规模迅速增大,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也尚无特效药物,故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 2019年12月以来,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中心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现多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且传播规模迅速增大,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也尚无特效药物,故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是当务之急。要做好疫情防控就要对其病因有明确的认识,该文尝试从中医《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温病条辨》《瘟疫论》等典籍结合中医五运六气学说,阐述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时间、发病地点以及易感人群等病因学相关内容;从西医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结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阐述分析其病毒特性、传染源、传播途径等病因学相关内容,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肺炎 病因学
下载PDF
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小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妍如 唐志书 +6 位作者 宋忠兴 周瑞 许洪波 于金高 张君威 王昌利 马虎强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4期492-503,共12页
目的:探索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小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物质基础和潜在机制。方法:本研究以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小儿COVID-19的可行性为切入点,首先对四季抗病毒合剂的临床用药进行meta分析,然后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抗炎成分、... 目的:探索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小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物质基础和潜在机制。方法:本研究以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小儿COVID-19的可行性为切入点,首先对四季抗病毒合剂的临床用药进行meta分析,然后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抗炎成分、靶点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对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有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四季抗病毒合剂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具有治疗COVID-19潜力的复方。通过构建的“中药-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筛选得到与干预COVID-19相关的活性成分88个,相关靶点24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酮类成分是四季抗病毒合剂中主要的抗病毒成分。结论:综合结果预测,四季抗病毒合剂可通过调控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缓解病毒感染诱发的全身免疫反应和炎症效应,达到“治标”作用;还可能通过抑制3CL水解酶,达到干扰病毒复制的“治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四季抗病毒合剂 META分析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计量保障工作的几点思考
11
作者 赵才贤 张相山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0年第3期47-50,共4页
本文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所涉及的计量器具类别,以及对其进行检定、校准、检测等量值保障活动所适用的技术规范。围绕计量工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文章重点从体温筛查、设备消毒、病毒检测、临床诊断... 本文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所涉及的计量器具类别,以及对其进行检定、校准、检测等量值保障活动所适用的技术规范。围绕计量工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文章重点从体温筛查、设备消毒、病毒检测、临床诊断、医疗救治、科学研究等方面分析了计量工作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技术支撑和量值保障作用。为各疫情防控单位和医疗机构判断防控设备测量结果是否准确、可靠等问题是提供解决路径,也为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和广大计量工作者针对疫情防控建立相关计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防控 计量技术 量值保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