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性多层竞争:对口支援运作机理的一个解释框架 被引量:34
1
作者 钟开斌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共11页
近年来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灾后对口援建,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资源协调和区域互助模式。本文构建一个"控制性多层竞争"分析框架,来解释对口支援的运作机理,并通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个案研究来探讨对口支援的实际运作过程。... 近年来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灾后对口援建,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资源协调和区域互助模式。本文构建一个"控制性多层竞争"分析框架,来解释对口支援的运作机理,并通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个案研究来探讨对口支援的实际运作过程。研究发现,对口支援实质上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控制性多层竞争"过程,即在上级主导下级之间进行多层级的横向竞争。在垂直控制体制下,上级负责设定对口支援的总目标并把任务分配给下级,相互竞争的下级努力实现上级所分配的对口支援任务,下级还可把上级分配的对口支援任务进一步分解至更低的层级,启动更低一级的地方横向竞争。这种可控性多层竞争,通过目标的层层设定和任务的层层分解,确保了对口支援总体任务得以快速高效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支援 灾后重建 垂直控制 地方竞争 汶川特大地震 灾害管理模式
下载PDF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及其对余震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缪淼 朱守彪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9-631,1,共13页
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西南段,距2008年汶川MS8.0地震仅约85km,时间上仅相隔5年.首先计算了汶川地震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对本次芦山地震的影响,得出芦山地震是由汶川地震触发造成的(库仑应力上升了0.012 MPa);... 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西南段,距2008年汶川MS8.0地震仅约85km,时间上仅相隔5年.首先计算了汶川地震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对本次芦山地震的影响,得出芦山地震是由汶川地震触发造成的(库仑应力上升了0.012 MPa);进一步计算了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这两次大地震共同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余震受前面两次大地震的共同影响,而不仅仅是芦山地震单独作用的结果,超过85%的余震发生在两次地震共同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增大的地方,而芦山地震本身触发不了本次的余震序列(仅48.7%的余震位于主震所产生的应力加载区).此外,计算结果表明芦山地震本身对周边断层影响较小,仅龙门山断裂带的东北段受到一定的加载作用;而由于汶川地震的作用,安宁河断裂、大凉山断裂、马尔康断裂、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呈卸载趋势,仅鲜水河断裂东南段和龙门山断裂中段受到加载作用,这均会加速断层上新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3年芦山地震 2008年汶川地震 静态库仑应力变化 余震空间分布
下载PDF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多断裂破裂的近地表同震滑移及滑移分解 被引量:27
3
作者 陈桂华 徐锡伟 +6 位作者 于贵华 安艳芬 袁仁茂 郭婷婷 高翔 杨虎 谭锡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84-1394,共11页
为深入理解汶川地震破裂的构造运动机制,本文选取典型的观测点,利用多种地质地貌标志测绘分析得到了汶川M_s8.0地震发震断裂的近地表三维同震滑移矢量.结果显示,北川映秀断裂上的白水河—高川破裂段北西盘沿88°方位角水平滑移2.58 ... 为深入理解汶川地震破裂的构造运动机制,本文选取典型的观测点,利用多种地质地貌标志测绘分析得到了汶川M_s8.0地震发震断裂的近地表三维同震滑移矢量.结果显示,北川映秀断裂上的白水河—高川破裂段北西盘沿88°方位角水平滑移2.58 m、垂直滑移3.70 m;安县—灌县断裂上的白鹿汉旺破裂北西盘沿134°方位角水平滑移1.63 m,垂直滑移2.00m;小鱼洞破裂带南西盘沿76°~79°方位角水平滑移2.15~2.71 m,垂直滑移1.36~1.51 m.平行的白水河高川破裂段和白鹿—汉旺破裂段合计形成1.72 m右旋走滑和3.49 m垂直断裂带的NW向水平缩短,总滑移方向(106°)与断裂带整体走向(42°)呈64°夹角,整个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处于斜向挤压的构造环境.结合震源过程反演成果的分析显示,斜滑的白水河高川破裂段和逆冲型白鹿汉旺破裂段可能是在汶川地震中最大的一次子事件过程以滑移分解的形式而同时破裂形成的,滑移分解作用使两条断裂以斜滑与逆冲组合的力学性质产生破裂而非相同性质的斜滑破裂.小鱼洞破裂以低角度斜滑为主,可能是安县灌县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以滑移分解形式同时破裂的纽带.小鱼洞断裂是龙门山断裂带长期处于斜向挤压的构造环境的产物,不只是逆冲断裂系中的捩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同震地表变形 滑移分解 北川-映秀断裂 安县-灌县断裂 小鱼洞断裂
下载PDF
区域网GPS观测得到的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前的地壳水平运动 被引量:13
4
作者 顾国华 王武星 +1 位作者 徐岳仁 李文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7-605,共9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31.0°N,103.4°E)MS8.0大地震发生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网GPS观测站相当密集的地区.1000个站的GPS非连续观测区域网分别在1999,2001,2004年和2007年作了4次观测.震前区域网GPS观测站得到的水平位移表... 2008年5月12日汶川(31.0°N,103.4°E)MS8.0大地震发生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网GPS观测站相当密集的地区.1000个站的GPS非连续观测区域网分别在1999,2001,2004年和2007年作了4次观测.震前区域网GPS观测站得到的水平位移表明,汶川大地震主要力源是印度板块向北对中国大陆的挤压,但同时也受到东部与南部板块的挤压.与其它地区相比,震前震中附近水平位移最显著的特点是,汶川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上位移分叉部位,即震中北部明显向东北位移,震中南部明显向东南位移,而震中附近的水平位移则明显小于其北面和南面的水平位移.简要讨论了应变计算结果的精度.为获取地震前的异常信息,分别采用趋势曲面拟合和统计方法研究了汶川地震前(1999—2007年)区域网的应变积累,寻找震中的大致区域.除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大地震震中及其周围地区外,1999—2007年震前区域网的应变积累的趋势曲面拟合表明,汶川地震发生在中国大陆第一剪应变积累大、范围最广的区域的东侧,且在此区域内积累较大的面压缩区的东北边缘.应变分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震前其分布在此区域及其附近同样有明显的异常,剪应变和面膨胀积累均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地壳水平运动 应变积累 GPS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土层结构对汉源烈度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平 薄景山 +2 位作者 齐文浩 刘德东 肖瑞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1-857,880,共7页
汶川MS8.0大地震在远离震中近200km的汉源县县城产生了高烈度异常,其原因比较复杂.为了分析土层结构对汶川大地震中汉源县老县城高烈度异常的影响,在汉源县城震害科学考察基础上,依据地震烈度异常的分布情况,在背后山滑坡前缘地带布设5... 汶川MS8.0大地震在远离震中近200km的汉源县县城产生了高烈度异常,其原因比较复杂.为了分析土层结构对汶川大地震中汉源县老县城高烈度异常的影响,在汉源县城震害科学考察基础上,依据地震烈度异常的分布情况,在背后山滑坡前缘地带布设5个工程地质勘察钻孔,获得了汉源县老县城场地土层结构资料.在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给出了汉源县老县城场地各层土体动力学参数.本文利用汶川地震九襄强震台的强震记录,结合其台站的场地资料反演给出了汉源县老县城的基岩地震动时程,作为地震反应分析的基岩输入地震动.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层地震反应一维等效线性方法对汉源县老县城场地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并将计算所得结果与Ⅵ度区其它强震台站获得的强震记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汉源县老县城土层结构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导致地表地震动异常,是汉源县老县城高烈度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土层结构 烈度异常 地震反应
下载PDF
Static Stress Triggering Effects Related with M_s8.0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9
6
作者 朱航 闻学泽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2-41,共10页
In this article, firstly, w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patterns of Coulomb stress changes induced by a sequ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in Songpan (松藩), Sichuan (四川) Province in 1973 and 1976, an... In this article, firstly, w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patterns of Coulomb stress changes induced by a sequ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in Songpan (松藩), Sichuan (四川) Province in 1973 and 1976,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Ms8.0 Wenchuan (汶川) earthquake of 2008 was epicentered in a relevant Coulomb stress triggering zone. This suggests that the Coulomb stress on the middle and southern segments of the Longmenshan (龙门山) fault zone increased after the Songpan sequ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and the stress increment might cause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having al- ready occurred somewhat ahead of time. Further, w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Coulomb stress changes coinduced by both the Songpan sequence and the Ms8.0 Wenchuan mainshock.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s6.4 Qingchuan (青川) earthquake of May 25, 2008 on the northeastern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was triggered by the Wenchuan mainshock, and that the southwestern segment of the fault zone is also in the stress triggering zone. Besides, the Maoxian (茂县)-Wenchuan fault (i.e., the back-range fault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which extends parallel to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s in a shadow zone of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and therefore, its potential hazard for producing a strong or large earthquake in the near future could be reduced rel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Songpan strong earthquake sequence static stress triggering Coulomb failure stress change seismic hazard.
原文传递
基于最大似然法的地震滑坡信息自动提取及其可靠性检验 被引量:11
7
作者 许冲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3年第3期19-25,共7页
选取汶川地震中北川县经历强烈震动的湔江流域的一部分作为研究区,在ENVI平台下,基于最大似然法与SPOT 5影像开展地震滑坡信息自动提取研究工作。为研究阈值选取对结果的影响,分别选取阈值为0、0.05、0.1、0.2、0.3、0.4、0.5、0.6、0.7... 选取汶川地震中北川县经历强烈震动的湔江流域的一部分作为研究区,在ENVI平台下,基于最大似然法与SPOT 5影像开展地震滑坡信息自动提取研究工作。为研究阈值选取对结果的影响,分别选取阈值为0、0.05、0.1、0.2、0.3、0.4、0.5、0.6、0.7、0.8、0.9共11种情况开展研究。将提取结果与基于高分辨航片与人工目视解译得到的详细滑坡编录图进行定量对比。结果表明阈值为0.05的地震滑坡信息自动提取结果最好,正确率达到35.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年汶川地震 滑坡 最大似然法 自动提取 目视解译
下载PDF
四川省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趋势 被引量:7
8
作者 韩用顺 朱颖彦 +3 位作者 孔亚平 韩军 薛蛟 曾思美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0年第4期14-21,共8页
通过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的实地考察、遥感调查和综合分析,阐述了次生山地灾害类型与特征,分析了次生山地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灾害活动特性,探讨了次生山地灾害的发育趋势,提出了灾区防灾减灾和恢复重建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的实地考察、遥感调查和综合分析,阐述了次生山地灾害类型与特征,分析了次生山地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灾害活动特性,探讨了次生山地灾害的发育趋势,提出了灾区防灾减灾和恢复重建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在极重灾区诱发次生山地灾害逾万处,其分布具有点多面广、类型多样、成灾迅速、危害严重、监测预报困难等特点;(2)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受地震烈度、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的制约,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延续性;(3)利用GIS和遥感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动态监测与灾情评估,从而为防灾减灾管理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次生山地灾害 分布规律 极重灾区 四川省
下载PDF
汾渭断陷带现今垂直形变与近期地震活动性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四新 张希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3-130,共8页
本文针对2008年汶川地震后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出现的小震活跃现象,利用分布于汾渭断陷带不同部位的跨断裂水准资料,分析了其近期的垂直形变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各水准剖面的垂直差异运动幅度基本稳定在±20mm之间,且在小震活动期间... 本文针对2008年汶川地震后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出现的小震活跃现象,利用分布于汾渭断陷带不同部位的跨断裂水准资料,分析了其近期的垂直形变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各水准剖面的垂直差异运动幅度基本稳定在±20mm之间,且在小震活动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形变异常;②鄂尔多斯块体周缘近期小震活跃可能是缘于汶川地震后,青藏块体挤压应力减弱,华北块体对其推挤作用相对增强而造成鄂尔多斯块体的水平挤压应力场的"暂态失稳"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裂水准 垂直形变 地震活动性 汾渭断陷带
下载PDF
高频GPS和强震仪数据在汶川地震参数快速确定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昊 单新建 +5 位作者 张迎峰 屈春燕 王振杰 刘晓东 张国宏 李彦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06-1816,共11页
高频GPS可以实时获取地表位移数据,在地震学中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比如快速获取震中、震级、地震烈度甚至震源破裂过程.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首先利用近场7个GPS台站数据反演震中位置,由于高频GPS和测震学确认的震相不一致,两种震中结... 高频GPS可以实时获取地表位移数据,在地震学中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比如快速获取震中、震级、地震烈度甚至震源破裂过程.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首先利用近场7个GPS台站数据反演震中位置,由于高频GPS和测震学确认的震相不一致,两种震中结果相距约15.7km.然后对高频GPS和强震动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的统计结果表明,尽管由于工作原理不同,高频GPS数据中的地震动峰值与强震记录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但是高频GPS记录的PGA、PGV和PGD同样可以作为计算地震烈度的指标.进而,使用SMBLOC程序对强震记录进行事后的基线偏移校正,得到与实时高频GPS精度相当的地表位移序列.最后,采用移动平均窗口对这些位移数据作平滑,基于最速下降法和OKADA模型,对汶川地震断层破裂的过程进行了回溯性准实时反演.结果表明,汶川地震主断层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破裂,以14∶28∶04为基准,在震后20s提供初始震级MW7.0,震后70s震级稳定在MW7.8,但断层仍在破裂,在震后159s根据位移波形判断事件基本结束.研究表明,实时地表位移数据可以快速准确获取强震震级和破裂方向,从而使得高频GPS将对现有地震预警系统提供很好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表位移 震中位置 破裂过程 震级快速确定
下载PDF
汶川地震同震电离层扰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建辉 张学民 +2 位作者 林剑 王敏 申旭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6-134,共9页
利用中国大陆陆态观测网(CMONOC)的下关、昆明和庐州GPS台站,对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电离层扰动(CID)进行研究。通过对GPS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证实汶川地震存在5个明显的同震电离层扰动(CID)现象。根据GPS TEC时间序列和走时,得到在电离... 利用中国大陆陆态观测网(CMONOC)的下关、昆明和庐州GPS台站,对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电离层扰动(CID)进行研究。通过对GPS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证实汶川地震存在5个明显的同震电离层扰动(CID)现象。根据GPS TEC时间序列和走时,得到在电离层高度CID的水平传播速度为1.1km/s,属于震中区地表抬升引起的声波在电离层中传播速度;同时,也得到次一级CID传播速度接近0.7km/s,认为可能是重力波。在此基础上,利用射线追踪模型寻找震中位置发现,当CID水平传播速度为1000m/s时,发震时刻对应的标准偏差能达到最小值19.55s,相应的CID起源位置是30.8°N,103.15°E,距离实际震中西南方向33.6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TEC 电离层扰动 传播速度 声重波 2008年汶川地震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地震次生崩滑危险性评价——以汶川县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晓璇 马海建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3-70,共8页
地震次生崩滑是震后较长时间内严重危害人们生活的地质灾害之一,对其展开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8年汶川地震的重灾区汶川县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数据,利用GIS技术手段,结合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进行地震次生崩滑危险性评价。... 地震次生崩滑是震后较长时间内严重危害人们生活的地质灾害之一,对其展开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8年汶川地震的重灾区汶川县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数据,利用GIS技术手段,结合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进行地震次生崩滑危险性评价。选取逻辑回归模型,将研究区划分为不危险、轻微危险、较危险、危险和极危险5个等级,实现了基于Logistic模型的区域内地震次生崩滑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滑 危险性 LOGISTIC模型 汶川地震
下载PDF
考虑地形起伏和障碍体破裂的汶川地震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由佳 张国宏 +2 位作者 单新建 尹昊 屈春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53-1862,共10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MW7.9地震,震中位置103.4°E,31.06°N.这次地震造成了以汶川、映秀为中心及其周边地域建筑物的严重破坏和人员的重大伤亡,且因为高山等地形复杂区域抢险救灾的艰巨性,为及时救援造成很大干扰.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MW7.9地震,震中位置103.4°E,31.06°N.这次地震造成了以汶川、映秀为中心及其周边地域建筑物的严重破坏和人员的重大伤亡,且因为高山等地形复杂区域抢险救灾的艰巨性,为及时救援造成很大干扰.为更好理解地形因素对于强地面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建立了包含地形起伏影响及去除地形影响的两类模型.同时,依据震源破裂过程运动学反演结果,建立了包含障碍体破裂过程的震源滑动模型,实现断层分段、空间倾角以及滑移角的动态设定.基于动力学的地震动模拟方法,通过对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数值计算和后处理分析,模拟由地震激发的区域强地面运动过程.结果显示:(1)强震动台站的断层距对地形效应具有放大或抑制作用,距离断层破裂带越近,地形效应越明显,反之,距离越远,则地形效应越微弱;(2)因为地形高差与障碍体的影响,地震造成的峰值可能出现在震中区域之外;(3)考虑地形影响模型的地表峰值速度(PGV)区域位于汶川与北川附近;而未考虑地形影响模型的PGV区域位于灌县—江油断层的后半段,处清平、安县附近;对汶川地震近实时强地面运动波场的模拟、峰值图谱的圈定及未来大地震强地面运动特征的预测都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数值模拟 复杂地形 波形拟合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关于汶川地震遗址遗迹选址保护的若干建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晋川 陈维锋 危福泉 《四川地震》 2010年第3期8-12,共5页
首先简要介绍了四川汶川8.0级地震现场考察的有关情况,然后重点对地震典型遗址、遗迹的选址评估原则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选址评估量表。最后,对北川、白鹿和穿心店等典型地震遗址、遗迹进行了选址评估,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遗址 地震遗迹 选址评估 保护措施
下载PDF
定量分析紫坪铺水库蓄水与汶川地震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钧 赵翠萍 汪荣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61,共11页
为分析紫坪铺水库蓄水与2008年汶川MS8.0地震的关系,通过求解二维孔弹耦合层状介质下解析解形式的扩散孔隙压,获取了汶川地震发生前地震震源处的扩散孔隙压值。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汶川地震发生前,地震震源处以及北川—映秀断裂带断层面... 为分析紫坪铺水库蓄水与2008年汶川MS8.0地震的关系,通过求解二维孔弹耦合层状介质下解析解形式的扩散孔隙压,获取了汶川地震发生前地震震源处的扩散孔隙压值。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汶川地震发生前,地震震源处以及北川—映秀断裂带断层面上应力变化量的计算。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发生前,地震震源处的库仑应力变化量值较小,为-0.001 MPa,表明蓄水对汶川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坪铺水库 2008年汶川MS8.0地震 孔弹耦合介质 扩散孔隙压
下载PDF
利用地震记录基线偏移估算同震地倾斜——以汶川地震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龙飞 章文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9-366,共8页
通过分析地倾斜对加速度记录基线偏移的影响,提出由近场强震加速度记录求取同震地倾斜的方法.应用汶川地震数据,初步确认了方法的正确性,得到汶川地震近场33个台站的同震地倾斜.结果表明,同震倾斜量较大的台站集中于断层周围以及破裂前... 通过分析地倾斜对加速度记录基线偏移的影响,提出由近场强震加速度记录求取同震地倾斜的方法.应用汶川地震数据,初步确认了方法的正确性,得到汶川地震近场33个台站的同震地倾斜.结果表明,同震倾斜量较大的台站集中于断层周围以及破裂前方区域.倾斜方向上并未发现明显的空间规律性.该方法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线偏移 同震地倾斜 2008汶川地震 基线校正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BP网络的空间电场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伟 李忠 +2 位作者 刘海军 安建琴 宋奕瑶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3-180,共8页
空间电场信号异常识别是研究地震引起电离层扰动的重要内容。将空间超低频电场电位数据看作随机数字信号,以均值、均方差、偏度和峰度等四个指标进行描述,采用"5·12"汶川大地震前空间超低频电场电位数据作为原始数据,训... 空间电场信号异常识别是研究地震引起电离层扰动的重要内容。将空间超低频电场电位数据看作随机数字信号,以均值、均方差、偏度和峰度等四个指标进行描述,采用"5·12"汶川大地震前空间超低频电场电位数据作为原始数据,训练改进型BP神经网络,建立了空间电场信号异常分类识别模型,并以SOM神经网络进行验证。计算结果显示,空间超低频电场电位异常信号主要集中在5°~25°N,88°~120°E之间的区域,汶川大地震影响范围内的电离层扰动,可能是汶川地震发生前引起的,这与前人研究一致,说明采用改进型BP神经网络异常分类识别模型研究地震引起的电离层扰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网络 空间电场信号 随机信号特征 汶川大地震
下载PDF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与2008年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比较
18
作者 商璟璐 刘吉夫 +1 位作者 杨孟昀 袁钰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4-188,共5页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是欧洲历史上最具破坏力、最具影响力的地震之一,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典型巨灾,两者灾后恢复重建均产生深远影响和意义.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虽然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理位置和不...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是欧洲历史上最具破坏力、最具影响力的地震之一,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典型巨灾,两者灾后恢复重建均产生深远影响和意义.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虽然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社会性质下,但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却有相似之处,具有一定可比性.本文主要将两者灾后恢复重建的政府主导、整体规划、融资方式和心理干预4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恢复重建中存在的困难和取得的进步,最终得出针对我国恢复重建的相关建议:将"以人为本"根植于政府主导的恢复重建模式;整体规划重点体现整体性、全局性和前瞻性;坚持多种融资方式并存,并严格监管;在专业人才、组织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完善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 2008年汶川大地震 恢复重建
下载PDF
与2008年汶川地震相关的岷江溶解态离子组成变化(英文)
19
作者 WEST A J 金章东 张飞 《地球环境学报》 2010年第2期90-99,共10页
河流化学蕴含着有关化学风化过程、从陆地到海洋物质输移通量以及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信息。虽然河流化学的短时间尺度(月至十年级)变化已得到广泛认识,然而由于大多数观测记录的时间跨度有限,百年及更长时间尺度河流化学的变率还很难直接... 河流化学蕴含着有关化学风化过程、从陆地到海洋物质输移通量以及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信息。虽然河流化学的短时间尺度(月至十年级)变化已得到广泛认识,然而由于大多数观测记录的时间跨度有限,百年及更长时间尺度河流化学的变率还很难直接评估。特别是对于高强度、低频率事件(发生频率大于百年)对河流化学影响更是难以评估,因为它们发生的频次极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为评价这种巨大的、罕见的地质事件对河流系统水化学的影响提供了一次非常珍贵的自然实验场,特别是对于四川省境内的岷江流域。与已发表的2008年以前的数据相比,在地震后2010年上半年收集的岷江河水的溶解态元素组成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来自硅酸盐矿物的阳离子(特别是Na^+和K^+)浓度及Na/Ca和K/Ca比值均有增加,而Si^(4+)及Ca/Si比值变化很小,这表明地震时和地震后山崩/崩塌的粉碎过程形成了新鲜的硅酸盐矿物表面,从而提供易于溶解的离子进入河水。由此造成的河水化学插曲式的变化可能代表了一个以前尚未认识的过程,这对于量化长时间尺度河流溶解态物质输移和理解矿物风化过程均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水化学 2008汶川地震 地表过程 化学风化
下载PDF
东西非正向对挤对剪格局及对剪破裂与汶川8级大震
20
作者 邓天岗 杜平山 +2 位作者 罗安元 陆联康 徐水森 《四川地震》 2009年第2期9-20,共12页
本文循着汶川8级地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结合长期积累的基础工作,对该地震及其必然性做出了解读性认识。认为东、西非正向对挤对剪格局的形成,构造解缚活化,对剪破裂,是该地震发生的根本。即地震发生于早期具有深成、分划而又具推覆右旋... 本文循着汶川8级地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结合长期积累的基础工作,对该地震及其必然性做出了解读性认识。认为东、西非正向对挤对剪格局的形成,构造解缚活化,对剪破裂,是该地震发生的根本。即地震发生于早期具有深成、分划而又具推覆右旋性的"龙门山"大边界构造,也即"南北带"大边界构造的中段上。"新构造运动"时期以来,由于应力作用方式的转变,由正向于构造带的北西向转为东西向,以及介质硬化和脆性破裂的取舍而形成了"岷山—龙门山联合前缘断块",在东、西对峙的块体非正向的对剪作用下,构造解缚,断块活化,右旋活动加剧,长期积累的应变因对剪性破裂,突然释放而发生地震。是构造条件与应力作用方式适合条件的有机统一;还进一步认为,在这一机制中,东侧块体的让位性运动与"不均衡"作用及其深源控制应是主导,相应西侧"联合断块"沿滑脱面或薄弱界面作对剪性"弹性回跳"破裂而引发地震的机理与解释更为合理。这既符合地震发生的基本事实,体现了中国"南北地震带"的本色,也解释了岷山—龙门山一线在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间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为对该区地震活动机理的认识以及地震监测工作,提供战略性依据。而"对剪"、"回跳"破裂机制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且在"南北带"的两端有对称性。更可慰的是,这一地震为揭开地震活动之谜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如能及早将这些基本认识和思路付诸于事件发生之前,对这一大震的潜在危险做出评估不是不可能的。看来在地震监测已进入现代化的今天,重点的基础评价工作,尤以多观点的"碰撞"仍不可少缺,本文又是讨论性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级大震 南北带大边界 对挤对剪格局 新的联合断块 对剪回跳破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