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胶渗透色谱柱去脂-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人血清中新型卤系阻燃剂 被引量:10
1
作者 何松洁 李明圆 +4 位作者 金军 王英 何畅 卜云洁 田旸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19-1523,共5页
建立了凝胶渗透色谱(GPC)去脂,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源-质谱(GC-NCI-MS)法测定人血清中2,2',4,4',5,5'-六溴联苯(BB-153)、1,2-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BTBPE)和德克隆(Dechlorane plus,DP,包括syn-DP和anti-DP)的方法。... 建立了凝胶渗透色谱(GPC)去脂,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源-质谱(GC-NCI-MS)法测定人血清中2,2',4,4',5,5'-六溴联苯(BB-153)、1,2-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BTBPE)和德克隆(Dechlorane plus,DP,包括syn-DP和anti-DP)的方法。人血清样本加入内标13C12BB-153和13C10syn-DP,经蛋白质变性、脂肪提取、GPC去脂、酸性硅胶柱净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源-质谱法测定样品中BB-153,BTBPE,syn-DP和anti-DP,监测离子分别为m/z 627.5,629.5,m/z 79,81以及m/z 652,654。结果表明,13 C12 BB-153和13 C10syn-DP的血清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5%±8.9%和92.3%±8.1%,检出限为0.6~1.2 ng/g脂肪。应用本方法对人血样品进行测定,BB-153和BTBPE在所有样本中均未检出,syn-DP和anti-DP的浓度范围分别是0.7~9.2 ng/g脂肪和0.6~2.0 ng/g脂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渗透色谱 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源-质谱法 2 2 4 4’ 5 5’-六溴联苯 1 2-二(2 4 6-三溴苯氧基)乙烷 德克隆
下载PDF
环境介质中十溴二苯乙烷和1,2-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分布特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森 张兆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7-417,455,共12页
十溴二苯乙烷(DBDPE)和1,2-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BTBPE)作为新型溴系阻燃剂,因具有亲脂性和持久性而易于在环境介质中累积。总结了DBDPE和BTBPE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介质中的分布特征。DBDPE和BTBPE易与固相紧密结合,土壤、污泥和粉... 十溴二苯乙烷(DBDPE)和1,2-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BTBPE)作为新型溴系阻燃剂,因具有亲脂性和持久性而易于在环境介质中累积。总结了DBDPE和BTBPE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介质中的分布特征。DBDPE和BTBPE易与固相紧密结合,土壤、污泥和粉尘中的浓度远高于其他环境介质中。DBDPE和BTBPE在生物中的分布与生物种类、器官组织等有一定关系,并且在人体母乳、血液和头发中也有检出。商业化DBDPE和BTBPE的生产和使用以及电子垃圾拆解活动是DBDPE和BTBPE在环境中的主要来源。未来需对DBDPE和BTBPE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行为、生物效应的分子机制进一步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介质 十溴二苯乙烷(DBDPE) 1 2-双(2 4 6-三溴苯氧基)乙烷(BTBPE) 分布特征
下载PDF
Oxidation reactivity of 1,2-bis(2,4,6-tribromophenoxy)ethane(BTBPE)by CompoundⅠmodel of cytochrome P450s 被引量:2
3
作者 Zhongyu Wang Zhiqiang Fu +1 位作者 Qi Yu Jingwen Che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1-21,共11页
Alternative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 have become prevalent as a consequence of restrictions on the use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these alternatives, knowledge of the... Alternative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 have become prevalent as a consequence of restrictions on the use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these alternatives, knowledge of their metabolism via cytochrome P450 enzymes is needed.We have previously proved tha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is able to predict the metabolism of PBDEs by reveal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reactivity of 1,2-bis(2,4,6-tribromophenoxy)ethane and structurally similar chemicals with the Compound I model representing the active site of P450 enzymes was investigated. The DFT calculations delineated reaction pathways which lead to reasonable explanations for products that were detected by wet experiments, meanwhile intermediates which cannot be determined were also proposed. Results showed that alkyl hydrogen abstraction will lead to bis(2,4,6-tribromophenoxy)ethanol, which may undergo hydrolysis yielding2,4,6-tribromophenol, a neurotoxic compound. In addition, a general pattern of oxidation reactivity regarding the 2,4,6-tribromophenyl moiety was observed among several model compounds. Our study has provided insights for convenient evaluation of the metabolism of other structurally similar BF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bis2 4 6-tribromophenoxy)ethane(BTBPE) Alternative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Metabolic reactivity P450 Compound
原文传递
单溶剂体系中六硝基联苄的合成工艺研究
4
作者 周芙蓉 李文苗 王志远 《化工中间体》 2013年第10期24-25,50,共3页
针对双溶剂体系中生产六硝基联苄环境污染严重、产率低的问题,研究了以2,4,6-三硝基甲苯(TNT)为原料在单深剂体系——甲醇中,通过氧化偶联反应合成六硝基联苄的工艺条件。实验以有效氯大于10%的次氯酸钠为氧化剂,重点考察了次氯酸钠pH... 针对双溶剂体系中生产六硝基联苄环境污染严重、产率低的问题,研究了以2,4,6-三硝基甲苯(TNT)为原料在单深剂体系——甲醇中,通过氧化偶联反应合成六硝基联苄的工艺条件。实验以有效氯大于10%的次氯酸钠为氧化剂,重点考察了次氯酸钠pH对反应产率的影响。通过平行实验结果得出最佳的pH为12.93,对应的六硝基联苄产率为72.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硝基联苄 TNT 甲醇 PH
下载PDF
2,2-双(2-噁唑啉)与苯酐联用改性回收PET的动态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蔡长庚 唐峰 贾德民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3-66,40,共5页
以扩链剂2,2 双(2 噁唑啉)(BOZ)与苯酐(PA)联用改性回收PET,系统地考察了增黏改性后回收PET动态流变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OZ与PA联用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单用BOZ改性回收PET体系;但因扩链剂的加入,在PET分子链中引入的... 以扩链剂2,2 双(2 噁唑啉)(BOZ)与苯酐(PA)联用改性回收PET,系统地考察了增黏改性后回收PET动态流变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OZ与PA联用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单用BOZ改性回收PET体系;但因扩链剂的加入,在PET分子链中引入的柔性链段而导致聚合物弹性模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双(2-噁唑啉) 苯酐 PET 改性技术 测定方法 聚酯
下载PDF
2,2-双(2-噁唑啉)改性回收PET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唐峰 蔡长庚 贾德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84,共4页
以扩链剂 2 ,2 -双 ( 2 -唑啉 )对回收PET进行扩链增粘 ,从特性粘度和羧值的变化考察了其扩链效果 ,并用DSC法研究了不同添加量唑啉对PET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双唑啉对PET有一定的扩链效果 ,且影响PET的冷结晶行为。
关键词 2 2-双(2-噁唑啉) 回收PET 扩链 结晶
下载PDF
发光配合物1,2-二(2-吡啶甲酰胺基)苯锌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叶开其 吴英 +2 位作者 郭建华 孙迎辉 王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6,共4页
合成了发光配合物 1 ,2 -二 (2 -吡啶甲酰胺基 )苯锌 (1 )及其双分子 -4,4′-联吡啶复合物 (2 ) .用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方法得到了配合物 2的单晶结构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 a=0 .962 5 1 (6)nm,b=1 .5 0 1 2 2 (9) ... 合成了发光配合物 1 ,2 -二 (2 -吡啶甲酰胺基 )苯锌 (1 )及其双分子 -4,4′-联吡啶复合物 (2 ) .用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方法得到了配合物 2的单晶结构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 a=0 .962 5 1 (6)nm,b=1 .5 0 1 2 2 (9) nm,c=1 .642 5 2 (1 2 ) nm,α=1 0 6.95 8(2 )°,β=1 0 5 .3 62 (3 )°,γ=1 0 2 .978(2 )°,V=2 .0 685 (2 ) nm3,Z=2 ,Dc=1 .5 63 g/cm3,F(0 0 0 ) =1 0 0 0 ,R1 =0 .0 3 67,w R2 =0 .0 898.研究表明 ,晶体 2由 1个 4,4′-联吡啶通过配位键连接 2个化合物 1分子构成 .晶体 2是由沿晶体学 b和 c轴方向的一维分子柱堆积而成 .考察了配合物 1的发光性质 ,配合物 1可作为发光材料效率很高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1 2-双(吡啶酰胺基)苯配合物 电致发光
下载PDF
Co(Ⅱ)与双苯并咪唑基苯配合物的合成、圆二色性和荧光性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卓渊 林香凤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9年第11期7-10,53,共5页
本文合成了Co(Ⅱ)与1,2-双(2-苯并咪唑基)苯(OBMB)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UV、IR、摩尔电导率等进行了表征。圆二色性研究结果发现,配合物在216nm处呈负科顿效应,而在226nm处呈正科顿效应。荧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特征荧光发射... 本文合成了Co(Ⅱ)与1,2-双(2-苯并咪唑基)苯(OBMB)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UV、IR、摩尔电导率等进行了表征。圆二色性研究结果发现,配合物在216nm处呈负科顿效应,而在226nm处呈正科顿效应。荧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特征荧光发射峰出现在581nm和631nm处,荧光寿命τ581和τ631分别为1.72ns和1.79ns。Co(Ⅱ)配合物可发射白色荧光,是良好的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双(2-苯并咪唑基)苯 Co(Ⅱ)配合物 合成 圆二色性 荧光性质
下载PDF
抑制IP3R-Ca^(2+)途径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及其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王婷 宋育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7-1081,共5页
目的探讨抑制肌醇-1,4,5-三磷酸受体(IP3R)-Ca^(2+)途径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所致肝损伤及其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s)的影响。方法4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IP3R抑制剂(2-APB)组、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 目的探讨抑制肌醇-1,4,5-三磷酸受体(IP3R)-Ca^(2+)途径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所致肝损伤及其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s)的影响。方法4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IP3R抑制剂(2-APB)组、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组,每组10只。模型组、2-APB组、BAPTA-AM组单次腹腔注射APAP(300 mg/kg)。注射APAP前30 min,2-APB组腹腔注射2-APB(20 mg/kg),BAPTA-AM组腹腔注射BAPTA-AM(2.5 mg/kg)。腹腔注射APAP 24 h后处死各组小鼠。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中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及MAMs变化;测定肝组织匀浆中的Ca^(2+)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中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1,4,5-三磷酸肌醇受体1(IP3R1)、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及AST水平有所升高(P<0.01),肝脏组织病理学可见肝细胞排列紊乱,并出现肝细胞变性、小叶中心性坏死;透射电镜示线粒体嵴断裂、消失,内质网肿胀断裂,MAMs数量增加;肝组织匀浆中Ca^(2+)含量增加(P<0.01);MFN1、MFN2蛋白表达降低(P<0.01),IP3R1及GRP75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2-APB组和BAPTA-AM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下降(P<0.01),肝脏病理变化明显改善,MAMs减少,肝组织匀浆中Ca^(2+)含量减少(P<0.01),MFN1、MFN2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IP3R1及GRP75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抑制IP3R-Ca^(2+)途径可以保护APAP所致的肝损伤,其机制与降低肝脏Ca^(2+)水平、减少MAMs数量、调节MAMs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肝损伤 2-氨基乙酯二苯基硼酸 1 2-双(2-氨基苯氧基)-乙烷-N N N′N′-四乙酸 肌醇-1 4 5-三磷酸受体 钙离子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
下载PDF
1,2-二(2-吡啶甲酰胺基)苯的合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晓亮 赵颖俊 吾国强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0-442,共3页
以2-吡啶甲酸与邻苯二胺为原料,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研究表明,亚磷酸三苯酯法具有操作简便、所得产品纯度高等特点。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3h,n(亚磷酸三苯酯):n(2-吡啶甲酸)=0.67... 以2-吡啶甲酸与邻苯二胺为原料,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研究表明,亚磷酸三苯酯法具有操作简便、所得产品纯度高等特点。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3h,n(亚磷酸三苯酯):n(2-吡啶甲酸)=0.67:1,收率为82.5%。产品经HPLC分析,含量99.7%。化合物结构经MS、IR、1HNMR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吡啶甲酸 1 2-二(2-吡啶甲酰胺基)苯 亚磷酸三苯酯 合成
下载PDF
二异丁腈肼母液残留丙酮氰醇的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子英 《当代化工》 CAS 2013年第3期368-369,372,共3页
以丙酮氰醇和水合肼为原料缩合生成二异丁腈肼,结晶母液一般作为废水处理。通过对二异丁腈肼结晶母液特殊处理,用配位滴定法测定了丙酮氰醇的残留量,并对母液中水合肼的含量作出推算,为优化偶氮二异丁腈工艺,进行清洁工艺设计提供相关... 以丙酮氰醇和水合肼为原料缩合生成二异丁腈肼,结晶母液一般作为废水处理。通过对二异丁腈肼结晶母液特殊处理,用配位滴定法测定了丙酮氰醇的残留量,并对母液中水合肼的含量作出推算,为优化偶氮二异丁腈工艺,进行清洁工艺设计提供相关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丁腈肼 母液 丙酮氰醇 残留量 测定
下载PDF
聚酰胺62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淑秀 杨婷婷 +1 位作者 高远博 何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共6页
为了适当降低聚酰胺62(PA62)的熔点,改善其熔融加工性能,采用胺酯缩合聚合法将1,2–双(2–氨基乙氧基)乙烷(BAE)作为二胺共聚单元导入PA62主链,制备PA62/BAE2共聚物.使用核磁共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动态扫描量热、热重分析、广角X... 为了适当降低聚酰胺62(PA62)的熔点,改善其熔融加工性能,采用胺酯缩合聚合法将1,2–双(2–氨基乙氧基)乙烷(BAE)作为二胺共聚单元导入PA62主链,制备PA62/BAE2共聚物.使用核磁共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动态扫描量热、热重分析、广角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对PA62/BAE2共聚物的结构、热性能、结晶性能、吸水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PA62/BAE2系列共聚物,通过引入BAE链段有效降低PA62熔点、改善加工性能,同时共聚物整体呈现优异的热稳定性(T5≥385℃)和结晶性(XC≥26%).此外,PA62/BAE2饱和吸水率随BAE含量增加而逐渐增大,最高为7.9%,但仍低于PA6(10%).PA62/BAE2共聚物的综合性能良好,有望在汽车零部件等耐高温领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2 1 2-双(2-氨基乙氧基)乙烷 聚草酰胺 胺酯缩合
下载PDF
Cu(Ⅱ)与双苯并咪唑基苯配合物的合成、圆二色性和荧光性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卓渊 林香凤 《安徽化工》 CAS 2020年第2期19-22,共4页
合成了Cu(Ⅱ)与1,2-双(2-苯并咪唑基)苯(OBM B)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UV、IR、摩尔电导率等进行表征.圆二色性研究发现,配合物在212 nm处呈正科顿效应,而在223 nm处呈负科顿效应.荧光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特征荧光发射峰出现在594 nm... 合成了Cu(Ⅱ)与1,2-双(2-苯并咪唑基)苯(OBM B)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UV、IR、摩尔电导率等进行表征.圆二色性研究发现,配合物在212 nm处呈正科顿效应,而在223 nm处呈负科顿效应.荧光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特征荧光发射峰出现在594 nm、609 nm和745 nm处,荧光寿命τ594、τ609和τ745分别为3.83 ns、3.36 ns和3.37 ns.Cu(Ⅱ)配合物可发射白色荧光,是良好的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双(2-苯并咪唑基)苯 Cu(Ⅱ)配合物 合成 圆二色性 荧光性质
下载PDF
双(2-苯并咪唑基)乙烷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戴卫东 李泉 钱礼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5-278,共4页
以邻苯二胺和丁二酸为原料,在多聚磷酸存在下微波辐射得到双(2-苯并咪唑基)乙烷,考查了原料配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胺酸物质的摩尔比为2.2∶1、酰化反应温度180℃、酰化反应时间3.5 h、微波辐射时间10 min是... 以邻苯二胺和丁二酸为原料,在多聚磷酸存在下微波辐射得到双(2-苯并咪唑基)乙烷,考查了原料配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胺酸物质的摩尔比为2.2∶1、酰化反应温度180℃、酰化反应时间3.5 h、微波辐射时间10 min是最适宜的反应条件,其产率可达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胺 丁二酸 双(2-苯并咪唑基)乙烷 工艺条件 微波辐射
下载PDF
两种苯并咪唑超分子化合物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及光谱学性质
15
作者 酒明衍 乔占平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49-2554,共6页
利用水热反应合成了两种超分子化合物1,2-二(2-苯并咪唑基)乙烷硫酸盐[(C16H16N4).(HSO4)2.(H2O)2](1)和5-(2-苯并咪唑基)-1,3-苯二甲酸[C15H10N2O4](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 利用水热反应合成了两种超分子化合物1,2-二(2-苯并咪唑基)乙烷硫酸盐[(C16H16N4).(HSO4)2.(H2O)2](1)和5-(2-苯并咪唑基)-1,3-苯二甲酸[C15H10N2O4](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两个化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超分子化合物(1)的晶格参数:Mr=494.48,a=0.7089(2)nm,b=1.7922(5)nm,c=0.8584(2)nm,β=106.250(4)°,V=1.0471(5)nm3,Z=2,Dc=1.562g/cm3,F(000)=512,μ=0.318mm-1,GOF=1.046,R1=0.0518,wR2=0.1710;超分子化合物(2)的晶格参数:Mr=282.23,a=1.4345(3)nm,b=1.6748(4)nm,c=1.0628(2)nm,β=93.364(4)°,V=2.5490(10)nm3,Z=8,Dc=1.460g/cm3,F(000)=1152,μ=0.109mm-1,GOF=1.098,R1=0.0473,wR2=0.1341。两个化合物分子间通过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相互形成三维网状超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2-苯并咪唑基)乙烷 5-(2-苯并咪唑基)-1 3-苯二甲酸 超分子化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光谱性质
原文传递
超分子化合物(C_(16)H_(16)N_4)(H_2PO_4)_2(H_2O)_2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
16
作者 陈书阳 焦志峰 王雷博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3-66,72,共5页
利用水热反应合成了超分子化合物1,2-二(2-苯并咪唑基)乙烷磷酸盐(C16H16N4)(H2PO4)(2H2O)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0.703 1(5)nm,b=1.774 3(13)nm,c... 利用水热反应合成了超分子化合物1,2-二(2-苯并咪唑基)乙烷磷酸盐(C16H16N4)(H2PO4)(2H2O)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0.703 1(5)nm,b=1.774 3(13)nm,c=0.846 9(7)nm,β=106.351(9)°,V=1.013 9(13)nm3,Z=2,Dc=1.619 g/cm-3,F(000)=516,μ=0.281 mm-1,GOF=1.043,R1=0.051 3,wR2=0.166 8.单胞分子间通过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相互形成三维网状超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2-苯并咪唑基)乙烷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下载PDF
1,2-双(2-氨基-1,3,4-噻二唑-5基)乙烷的合成工艺研究
17
作者 贺双艳 陈宝泉 +1 位作者 罗振华 李迎辉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1,共3页
实验以氨基硫脲和丁二酸为原料,在多聚磷酸催化下合成了1,2-双(2-氨基-1,3,4-噻二唑-5-基)乙烷,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收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n(多聚磷酸)∶n(丁二酸)=2.1∶1,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0h,n(丁二酸)∶n(氨基硫脲)=1∶2.2... 实验以氨基硫脲和丁二酸为原料,在多聚磷酸催化下合成了1,2-双(2-氨基-1,3,4-噻二唑-5-基)乙烷,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收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n(多聚磷酸)∶n(丁二酸)=2.1∶1,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0h,n(丁二酸)∶n(氨基硫脲)=1∶2.2,收率74.6%。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1 H-NMR及ESI-MS等方法进行了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双(2-氨基-1 3 4-噻二唑-5-基)乙烷氨基硫脲丁二酸多聚磷酸合成
下载PDF
注射用BAPTA-AM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胆汁排泄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枫 刘文英 魏伟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58-862,共5页
目的研究1,2-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四乙酰氧甲基酯(BAPTA-AM)脂质体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胆汁排泄。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24只,每组6只,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BAPTA-AM脂质体注射液3.0 mg.kg-1。给药... 目的研究1,2-二(2-氨基苯氧基)乙烷-N,N,N',N'-四乙酸四乙酰氧甲基酯(BAPTA-AM)脂质体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胆汁排泄。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24只,每组6只,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BAPTA-AM脂质体注射液3.0 mg.kg-1。给药后10 min、1.5 h、9 h各处死一组动物,采集各组织制作匀浆,测定各组织中的BAPTA-AM浓度。另一组大鼠收集给药后12 h内各时间段内胆汁,测定胆汁中的BAPTA浓度。结果大鼠静脉注射BAPTA-AM脂质体3.0 mg.kg-1后,药物在组织中浓度显著高于血浆中浓度,主要分布在肺、肝、脾和肾。大鼠静脉注射BAPTA-AM脂质体后BAPTA胆汁排泄较为缓慢,12 h后仍未达平台期。结论大鼠注射BAPTA-AM脂质体后大量分布在组织中,以水解产物BAPTA的形式排出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氨基苯氧基)乙烷-N N N' N'-四乙酸四乙酰氧甲基酯 脂质体 大鼠 组织分布 胆汁排泄
原文传递
1,2-双(2-乙氧基硫醇)乙烷及二氯三甘醇的合成
19
作者 王坤堂 钟占文 +1 位作者 王文彬 张淑琴 《化学与粘合》 CAS 1999年第2期98-99,共2页
本文综述了1,2-双(2-乙氧基硫醇)乙烷及二氯三甘醇的各种合成路线。并扼要叙述了1。
关键词 固化剂 二氯三甘醇 乙氧基硫醇 乙烷 BWEOE
原文传递
1,2—双(2-乙氧基硫醇)乙烷的合成研究
20
作者 王坤堂 李红宇 +3 位作者 钟占文 王文彬 梁西良 刘培 《化学与粘合》 CAS 1998年第4期212-214,共3页
本文报导了由三甘醇和亚硫酰氯反应合成二氯三甘醇以及由二氯三甘醇和硫化钠反应合成1,2—双(2—乙氧基硫醇)乙烷的方法,并讨论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溶剂、滴加速度对反应过程和产物收率的影响。
关键词 固化剂 合成 乙氧基硫醇乙烷 BMEO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