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1.5和2℃温升时的气温和降水变化预估 被引量:51
1
作者 胡婷 孙颖 张学斌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3098-3111,共14页
基于新一代全球气候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结果,评估了全球近地面气温和降水在不同温升时,主要包括1.5和2℃温升时的响应特征.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显示,RCP2.6,RCP4.5,RCP6.0和RCP8.5情景下,全球平均气温相对于工业化前升温1.5℃的时间... 基于新一代全球气候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结果,评估了全球近地面气温和降水在不同温升时,主要包括1.5和2℃温升时的响应特征.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显示,RCP2.6,RCP4.5,RCP6.0和RCP8.5情景下,全球平均气温相对于工业化前升温1.5℃的时间出现在2036,2028,2033和2025年,升温2℃的时间在后3个情景为2049,2056和2039年,而RCP2.6情景在2100年前没有达到2℃温升(尽管有些单个的模式试验可以达到).全球平均气温到达不同温升的时间主要与不同排放路径上达到的辐射强迫和排放浓度有关.不同情景达到1.5℃(2℃)温升时的辐射强迫和CO_2当量浓度值相近,分别为2.9~3.0 W/m^2^(3.7^3.9 W/m^2)以及450.6~454.1 ppm(523.0~539.1 ppm).因此,基于不同组合的排放路径选择决定了温升阈值出现的时间,1.5℃温升目标的实现可能需要开发更低的排放路径组合.利用气候敏感度为指标对不同模式间差异的分析表明,一般而言,瞬时气候响应高(偏暖)的模式到达1.5和2℃温升的时间早,瞬时气候响应低(偏冷)的模式到达的时间晚,但其他因子也可能影响到达某个特定温升的时间.进一步对多模式集合的空间分布的研究显示,在达到同一温升值时,不同情景驱动下的全球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分布基本不存在差异,说明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特征和高低排放情景的定义(基于2100年的辐射强迫)基本无关.由此对RCP8.5情景下每升温0.5℃的模式结果分析表明,随着排放和辐射强迫的增加,全球气温和降水基本呈现出高纬温度增幅大于低纬、陆地增温大于海洋、湿润的地方降水增多、干旱的地方降水减少等未来气候变暖的普遍特征.气温每增加0.5℃的区域响应特征基本不存在差异.这说明,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这些变化基本都是线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 2℃ 温升 气温 降水 全球气候模式比较计划(CMIP5) 预估
原文传递
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内目标下中国能源与排放情景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姜克隽 庄幸 贺晨旻 《中国能源》 2012年第2期14-17,47,共5页
近几年来,全球到2100年将自工业化以来温度上升控制在2℃的目标已经达成共识。但是未来如何实现全球2℃升温控制目标是目前各国研究机构需要答复的问题,也是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重点。近期全球几个研究项目已经着重利用模型分析全球2... 近几年来,全球到2100年将自工业化以来温度上升控制在2℃的目标已经达成共识。但是未来如何实现全球2℃升温控制目标是目前各国研究机构需要答复的问题,也是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重点。近期全球几个研究项目已经着重利用模型分析全球2℃目标排放途径。中国在全球眼中的角色很重要。本文给出了我们利用模型分析中国在全球框架下实现2℃目标的排放情景的主要因素,同时讨论了中国实现2℃排放情景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如果全球要实现2℃升温控制目标,中国需要将CO2排放在2025年之前达到峰值,而且中国实现这样的排放途径也是可能的。近期技术进步、对低碳发展的投资潜力、中国走向低碳发展的政策环境,为中国在2025年实现排放峰值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升温控制 2℃ 预测排放 中国
下载PDF
Future changes in coverage of 1.5℃ and 2℃warming thresholds 被引量:10
3
作者 di tian wenjie dong +3 位作者 han zhang yan guo shili yang tanlong dai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1期1455-1463,共9页
The areas covered by 1.5 ℃ and 2.0 ℃ warming thresholds under RCP2.6, RCP4.5, and RCP8.5 were analyzed based on 22 CMIP5 models. More than 90% of the model runs are in agreement that by the end of the 21 st century,... The areas covered by 1.5 ℃ and 2.0 ℃ warming thresholds under RCP2.6, RCP4.5, and RCP8.5 were analyzed based on 22 CMIP5 models. More than 90% of the model runs are in agreement that by the end of the 21 st century, near-surface air temperature changes over ~5%(~2%), ~40%(~18%), and ~92%(~86%)of the globe will cross the 1.5 ℃(2.0 ℃) threshold under RCP2.6, RCP4.5, and RCP8.5, respectively. Under RCP8.5, nearly the whole of North America, Europe + Russia, Africa, and Asia–Russia will cross the 1.5 ℃(2.0 ℃) threshold in ~2050(~2060), while the coverage rates over South America and Oceania are ~80%(~75%) and ~50%(~30%), respectively. The threshold-onset time(TOT) for 2 ℃ warming is earliest over Europe + Russia and North America, followed by Africa, Asia–Russia, South America, and finally Oceania under the RCP4.5 and RCP8.5 scenarios. The TOT for 1.5 ℃ is ~10–30 years ahead of that for 2.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threshold 1.5℃ threshold CMIP5 Coverage rate
原文传递
Changes of heating and cooling degree days over China in response toglobal warming of 1.5℃, 2℃, 3℃ and 4℃ 被引量:8
4
作者 SHI Ying ZHANG Dong-Feng +1 位作者 XU Ying ZHOU Bo-Tao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CSCD 2018年第3期192-200,共9页
Future changes of heating degree days (HDD) and cooling degree days (CDD) 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and without considering populationfactor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four sets of climate change simulations over Ea... Future changes of heating degree days (HDD) and cooling degree days (CDD) 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and without considering populationfactor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four sets of climate change simulations over East Asia using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version 4.4 (RegCM4.4)driven by the global models of CSIRO-Mk3-6-0, EC-EARTH, HadGEM2-ES, and MPI-ESM-MR. Under global warming of 1.5℃, 2℃, 3℃,and 4℃,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HDD can be found over China without considering population factor, with greater decrease over high elevationand high latitude regions, including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east China, and Northwest China; while population-weightedHDD increased in areas where population will increase in the future, such as Beijing, Tianjin, parts of southern Hebei, northern Shandong andHenan provinces. Similarly, the CDD projections with and without considering population factor are largely different. Specifically, withoutconsidering population, increase of CDD were observed over most parts of China except the Tibetan Plateau where the CDD remained zerobecause of the cold climate even under global warming; while considering population factor, the future CDD decreases in South China andincreases in North China, the Sichuan Basin, and the southeastern coastal areas,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opulation changes. The differentfuture changes of HDD and CDD when considering and dis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population show that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plays animportant role in energy consumption,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CLIMATE model Global WARMING of 1.5 2℃ 3℃ and 4℃ Heating DEGREE DAYS Cooling DEGREE DAYS China
下载PDF
海洋对全球变暖的快慢响应与低温升目标 被引量:5
5
作者 龙上敏 谢尚平 +4 位作者 刘秦玉 郑小童 黄刚 胡开明 杜岩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8-570,共13页
最新研究表明,为了实现《巴黎协定》制定的1.5或2℃低温升目标,温室气体浓度需要在增长到某个峰值后逐渐下降.利用第五次国际间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气候模式和理想的一维两盒模型的模拟结果,研究了全球变暖下海洋混合层的快速响... 最新研究表明,为了实现《巴黎协定》制定的1.5或2℃低温升目标,温室气体浓度需要在增长到某个峰值后逐渐下降.利用第五次国际间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气候模式和理想的一维两盒模型的模拟结果,研究了全球变暖下海洋混合层的快速响应和深层海洋的缓慢响应及其对低温升目标的影响.多模式平均结果显示,在辐射强迫先增长后稳定情景(RCP4.5)下,全球表面平均温度(global mean surface temperature,GMST)会以先快后慢两种速率增长;而在辐射强迫先增长后减弱情景(RCP2.6)下,GMST会先快速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且在2050~2100年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不同情景下,GMST的变化特征由海洋快、慢响应在各个阶段的贡献比例所决定.RCP2.6情景下,GMST在2100年的温升值为1.83℃,对应辐射强迫下降阶段;而在RCP4.5情景下,GMST同样达到该温升值的时间为2033年,对应辐射强迫增长阶段.虽然两个时刻的GMST温升相同,气候系统在两种情景下的响应却有很大区别.其中,由热膨胀导致的全球海平面平均升高幅度在RCP2.6中要远高于RCP4.5,表面增温的空间结构也存在重要差异.在CMIP5使用的大多数未来情景中,多模式平均预估的1.5和2℃温升目标到达时间都远远早于2100年,这意味着如果利用这些情景下的结果来类比21世纪末低温升目标下的情况,会严重低估海洋慢响应过程的气候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全球表面平均温度 慢响应 1.5℃ 2℃ 温升目标 CMIP5
原文传递
基于BRIAM模型的“一带一路”国家低碳能源发展情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柴麒敏 傅莎 温新元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1,共11页
针对“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的长期问题决策支撑和研究需要,作者基于自主开发的“一带一路”综合评估模型(BRIAM)和最新可得数据,对“一带一路”国家自主贡献的实施及在《巴黎协定》温升2℃目标下低碳能源发展进行了情景分... 针对“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的长期问题决策支撑和研究需要,作者基于自主开发的“一带一路”综合评估模型(BRIAM)和最新可得数据,对“一带一路”国家自主贡献的实施及在《巴黎协定》温升2℃目标下低碳能源发展进行了情景分析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国家自主贡献,“一带一路”国家到2030年预期每年可减排32亿t左右的CO 2,但要最终实现全球2℃温升目标,如果没有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或额外的资金、技术和能力支持,“一带一路”国家将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一带一路”国家的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需要从2015年的约12.2%提升至2030年的21%以上、2050年的46%以上,同时碳捕获和封存技术(CCS)在化石能源中的使用比例将达到41%左右。到21世纪末,“一带一路”能源供给部门的总投资变化并不大,但投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低碳能源及其配套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绿色投资占比大大提高,累计投资将超过100万亿美元。化石能源领域的累计投资从BAU情景下的约71万亿美元分别急剧下降至NDC情景下的60万亿美元和2℃情景下的28万亿美元左右。此外,碳价格的变化还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电力、运输等要素价格产生影响。在逆全球化的挑战下,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和低碳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是充分展现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并将引领各方在绿色技术、绿色贸易、绿色产能和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发展与合作,共享低碳发展的绿色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综合评估模型 巴黎协定 国家自主贡献 2℃
下载PDF
Increased Tibetan Plateau vortex activities under 2℃warming compared to 1.5℃warming:NCAR CESM low-warming experiments 被引量:5
7
作者 LIN Zhi-Qiang GUO Wei-Dong +2 位作者 GE Jun WU Run-Qi DU Jun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CSCD 2021年第3期322-332,共11页
The Tibetan Plateau vortices(TPVs)are the major rain-producing system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TP).The activities of TPV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P's water source,which supplies fresh water to millions of people ... The Tibetan Plateau vortices(TPVs)are the major rain-producing system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TP).The activities of TPV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P's water source,which supplies fresh water to millions of people in Asia.Projection of the TPVs can increas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future of water supply in Asia under global warming.In this study,the possible activities of TPVs under 1.5℃and 2℃warming scenarios above the pre-industrial level are evaluated through the NCAR CESM(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Low-warming(CESM-LW)Experim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SM-LW well reproduces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PVs in the historical run from 1985 to 2000.The CESM-LW suggests TPVs in warm season(May-September)increase by 15%due to the additional 0.5℃warming by the end of this century(2071—2100).It implies the greater importance of TPVs to th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TP in the future.The changes of TPV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arge-scale circulations adjustments.The additional 0.5℃warming strengthens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P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which results in an enhanced convergence near the TP's surface and divergence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by about-0.1×10^(-6)and 0.22×10^(6)s^(-1),respectively.The assessment of future TPVs provides a synoptic dynamic perspective on the climate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vortex 2℃and 1.5℃warming Paris agreement Tibet plateau heating Low-warming scenarios
原文传递
Uncertainty in the 2℃ Warming Threshold Related to Climate Sensitivity and Climate Feedback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天军 陈晓龙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5年第6期884-895,共12页
Climate sensitivity is an important index that measu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rease in greenhouse gases and the magnitude of global warming.Uncertainties in climate change projection and climate modeling are... Climate sensitivity is an important index that measu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rease in greenhouse gases and the magnitude of global warming.Uncertainties in climate change projection and climate modeling are mostly related to the climate sensitivity.The climate sensitivities of coupled climate models determine the magnitudes of the projected global warming.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thoroughly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climate sensitivity,and discuss issues related to climate feedback processes and the methods used in estimating the equilibrium climate sensitivity and transient climate response(TCR),including the TCR to cumulative CO2 emissions.After presenting a summary of the sources that affect the uncertainty of climate sensitivity,the impact of climate sensitivity on climate change projection is discussed by addressing the uncertainties in 2℃ warming.Challenges that call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the research community,in particular the Chinese community,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sensitivity radiative forcing climate feedback 2℃ threshold greenhouse gases climate model
原文传递
国际温室气体减排进程和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9
作者 段红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65-270,共6页
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累积浓度稳定在450ppmCO_2eq,是控制全球温度在工业化前升高2℃以内的关键,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人类能够避免的气候变化造成的灾害性后果的最低限度。事实上,发达国家2020年的减排承诺以及发展中国家适当的减缓行... 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累积浓度稳定在450ppmCO_2eq,是控制全球温度在工业化前升高2℃以内的关键,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人类能够避免的气候变化造成的灾害性后果的最低限度。事实上,发达国家2020年的减排承诺以及发展中国家适当的减缓行动方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控制全球增温2℃的目标,而是导致全球向增温3-4℃的趋势发展。明确的引导世界走上控制升温2℃的路径,除了期待2011年底南非德班的气候谈判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气候协议外,全球2012年后的气候政策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形势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减排承诺 增温控制 2℃
下载PDF
Some Remarks on the Individual Contribution to Climate Change 被引量:1
10
作者 Andreas Oberheitmann 《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2013年第3期198-202,共5页
Climate chan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As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 of the atmosphere has reached the 400ppm threshold of a 2°C global warming on 9 May 2013 and irreversibl... Climate chan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As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 of the atmosphere has reached the 400ppm threshold of a 2°C global warming on 9 May 2013 and irreversible tipping points of the climatic system at some point of time have got even more likely, the question of the individual contribution to climate change becomes more and more virulent. For a long time, the ab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environment has been regarded as limitless, and based on this perception, the economic entities used the environment for hundreds of years without constraints. Today, with progres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we are now aware of the possible negativ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to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al systems on Earth. This awareness, however, did not lead to a significant change of individual behavior, because the perceived individual contribution to both the anthropogenic cause of climate change and its mitigation is still regarded as marginal. To encounter this misperception or “diffusion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lternative calculation of the individual contribution to climate change taking the incremental approach to a tipping point or a 2°C global warming threshold into accou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Individual Contribution Tragedy of the Commons Diffusion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Tipping Points 2℃ Global Warming
下载PDF
低碳经济:管理生态系统
11
作者 陈波 杨志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3-66,共4页
从目标、成本、增长模式等多个角度对低碳经济的核心要义进行分析,指出低碳经济本质上是对生态系统的全新管理模式,也是新一轮全球化革命的起点。文章对2℃目标的形成、贴现成本与行动成本、可控增长模型等关键概念进行了创新性解读,阐... 从目标、成本、增长模式等多个角度对低碳经济的核心要义进行分析,指出低碳经济本质上是对生态系统的全新管理模式,也是新一轮全球化革命的起点。文章对2℃目标的形成、贴现成本与行动成本、可控增长模型等关键概念进行了创新性解读,阐述了关于低碳经济的几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2℃ 成本 全球化
下载PDF
2℃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被引量:104
12
作者 姜大膀 富元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4-246,共13页
相对于工业化革命前期,全球年平均地表气温上升2℃的时间和相应的气候变化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包括欧盟成员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将避免2℃全球变暖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首要目标。为此,本文作者基于16个气候模式在20世纪气... 相对于工业化革命前期,全球年平均地表气温上升2℃的时间和相应的气候变化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包括欧盟成员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将避免2℃全球变暖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首要目标。为此,本文作者基于16个气候模式在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和SRESB1、A1B和A2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情景下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采用多模式集合方法预估研究了2℃全球变暖发生的时间、对应的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以及中国气候变化情况。根据模式集合平均结果,三种排放情景下2℃全球变暖分别发生在2064年、2046年和2049年,大气二氧化碳当量浓度分别为625ppm、645ppm和669ppm(1ppm=10-6)。对应着2℃全球变暖,中国气候变暖幅度明显更大。从空间分布形势上看,变暖从南向北加强,在青藏高原地区存在一个升温大值区;就整体而言,中国区域平均的年平均地表气温上升2.7~2.9℃,冬季升温幅度(3.1~3.2℃)要较其他季节更大。年平均降水量在华南大部分地区减少0~5%,而在其余地区增加0~20%,中国区域年平均降水增加3.4%~4.4%,各季节增加量在0.5%~6.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全球变暖 时间 二氧化碳当量浓度 中国气候 预估
下载PDF
2℃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 被引量:39
13
作者 李红梅 李林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7-164,共8页
利用CMIP5耦合模式RCP2.6、RCP4.5和RCP8.5情景预估结果,以1890一1900年为基准气候,确定了2℃全球变暖时间、对应时期青藏高原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幅度,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表明: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2℃全球变暖分别发生... 利用CMIP5耦合模式RCP2.6、RCP4.5和RCP8.5情景预估结果,以1890一1900年为基准气候,确定了2℃全球变暖时间、对应时期青藏高原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幅度,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表明: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2℃全球变暖分别发生在2063年、2040年和2036年;对应着2℃全球变暖,三种情景下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分别升高2.99℃、3.22℃和3.28℃,均超过全球2℃的升温水平;年降水量亦增加,分别增加8.35%、7.16%和7.63%。受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增多影响,RCP4.5情景下霜冻日数、冰封日数减少,暖夜日数、暖昼日数增多;RCP4.5情景下中雨日数、强降水量、降水强度均增加,持续干期天数减少。从各地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结果来看,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全球变暖 青藏高原 平均气候状态 极端气候事件
下载PDF
我国能源活动CO2排放在2020-2022年之间达到峰值情景和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姜克隽 贺晨旻 +4 位作者 庄幸 刘嘉 高霁 徐向阳 陈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7-171,共5页
全球到2100年实现将温度上升控制在和工业化前相比2℃以内,已经成为一个政策目标。本文结合中国能源环境政策综合评估(IPAC)模型的近期研究结果,分析了实现全球2℃温升目标下我国能源活动的CO_2排放情景,并对其关键因素进行研究,得到实... 全球到2100年实现将温度上升控制在和工业化前相比2℃以内,已经成为一个政策目标。本文结合中国能源环境政策综合评估(IPAC)模型的近期研究结果,分析了实现全球2℃温升目标下我国能源活动的CO_2排放情景,并对其关键因素进行研究,得到实现这些情景的可行性。研究表明,考虑到我国经济转型、能源效率提升、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的发展、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能源活动的CO_2排放是可以在2025年之前,甚至更早(如在2020—2022年)实现排放峰值,峰值总量在90亿t左右,之后开始下降,这和我国在全球2℃温升目标情景中给予的碳空间相一致,支持我国未来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国际合作路径,以及国内低碳发展政策的制定。实现这样的减排路径,需要在既有的环境和能源政策之外制定针对气候变化减缓的明确和长期的政策,如碳定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情景 温室气体 能源 峰值 2℃温升目标
下载PDF
全球变暖2℃情景下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预估 被引量:27
15
作者 郎咸梅 隋月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4-742,共9页
使用一个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IPCC SRES A1B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对东亚地区进行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试验数据,就备受关注的相对于工业化革命前期全球变暖2℃阈值情景下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届时中... 使用一个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IPCC SRES A1B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对东亚地区进行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试验数据,就备受关注的相对于工业化革命前期全球变暖2℃阈值情景下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届时中国年平均温度普遍上升而且幅度要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值约0.6℃,增温总体上由南向北加强并在青藏高原地区有所放大,各季节变暖幅度相似但空间分布有一定差别;年平均降水相对于1986~2005年平均增加5.2%,季节降水增加4.2%~8.5%,除冬季降水在北方增加而在南方减少之外,年和其他季节平均降水主要表现为在中国西部和东南部增加而在两区域之间减少.极端暖性温度事件普遍增加,而极端冷性温度事件减少;中国区域年平均的连续5天最大降水量、降水强度、极端降水贡献率和大雨日数分别增加5.1mm,0.28mmd-1,6.6%和0.4d,而持续干期减少0.5d,其中大雨日数和持续干期变化存在较大的空间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2℃阈值 区域气候模式 中国平均气候 极端气候事件 预估
原文传递
Changes in mean and extreme climates over China with a 2℃ global warming 被引量:28
16
作者 LANG XianMei SUI Yu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1453-1461,共9页
Based on a 153-year (1948-2100) transient simulation of East Asian climate performed by a high resolution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3) under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Special Report on Em... Based on a 153-year (1948-2100) transient simulation of East Asian climate performed by a high resolution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3) under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 (SRES) A1B scenario, the potential future changes in mean and extreme climates over China in association with a global warming of 2℃ with respect to pre-industrial times are assess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annual temperature rises over the whole of China, with a greater magnitude of around 0.6℃ compared to the global mean increase, at the time of a 2℃ global warming. Large-scale surface warming gets stronger towards the high latitudes and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hile it is similar in magnitude but somewhat different in spatial pattern between seasons. Annual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by 5.2%,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by 4.2%-8.5% with respect to the 1986-2005 climatology. At the large scale, apart from in boreal winter when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in northern China but decreases in southern China, annual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in western and southeastern China but decreases over the rest of the country. Nationwide extreme warm (cold) temperature events increase (decrease). With respect to the 1986-2005 climatology, the country-averaged annual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R5d, SDII, R95T, and R10 increase by 5.1 mm, 0.28 mm d -1 , 6.6%, and 0.4 d respectively, and CDD decreases by 0.5 d. There is a large spatial variability in R10 and CDD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地区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平均值 年降水量 区域气候模式 降水事件 专业委员会
原文传递
2℃和1.5℃目标对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和长期排放路径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崔学勤 王克 邹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共7页
在《巴黎协定》设置的混合减排机制下,中国的INDC尽管自主提出,但也受全球气候目标及全球减排进展的影响。本文基于气候公平的不同原则,建立了公平分配未来碳排放空间的综合性框架,并利用最新情景研究数据,分析了2℃和1.5℃目标对中国I... 在《巴黎协定》设置的混合减排机制下,中国的INDC尽管自主提出,但也受全球气候目标及全球减排进展的影响。本文基于气候公平的不同原则,建立了公平分配未来碳排放空间的综合性框架,并利用最新情景研究数据,分析了2℃和1.5℃目标对中国INDC力度以及长期排放路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比2℃目标,1.5℃目标对本世纪内全球累积碳排放空间、关键时点的减排目标、近期减排力度以及碳中和时间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根据公平分配方案的评估结果表明,2℃目标下,中国现有INDC在责任方案下能够满足减排要求,而在其他方案下存在排放差距。而在1.5℃目标下,中国在四个方案下均无法满足减排要求,且排放差距进一步扩大。第三,2℃和1.5℃目标对中国确定长期排放目标以及碳中和时间,也会产生显著影响。相比2℃目标,1.5℃目标下,中国2050年排放相对2010年下降率需要再增加约15个百分点,实现碳中和的时间需要提前15年左右。因此,中国需要根据公平分配研究给出的提高INDC力度要求的区间,提前准备《巴黎协定》后关于全球盘点和INDC更新议题新一轮谈判的应对策略,同时应尽早启动制定长期低碳发展战略的政策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和1.5℃目标 国家自主贡献 减排力度和公平性 长期排放路径
下载PDF
全球变暖1.5℃和2℃阈值时青藏高原气温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0
18
作者 吴芳营 游庆龙 +1 位作者 谢文欣 张玲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利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的21个气候模式的RCP4.5和RCP8.5情景预估结果,分析了全球变暖1.5℃和2℃阈值时青藏高原气温年和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应1.5℃和2℃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变暖幅度明显更大,就整体而言,在RC... 利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的21个气候模式的RCP4.5和RCP8.5情景预估结果,分析了全球变暖1.5℃和2℃阈值时青藏高原气温年和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应1.5℃和2℃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变暖幅度明显更大,就整体而言,在RCP4.5/RCP8.5情景下,高原区域平均的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暖分别为2.11℃/2.10℃和2.96℃/2.85℃、2.02℃/2.02℃和2.89℃/2.77℃、2.34℃/2.34℃和3.20℃/3.14℃,冬季平均气温的变暖幅度(2.19℃/2.31℃和3.13℃/3.05℃)较其他季节更大;从空间分布形势上看,年变暖呈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而春、冬变暖呈南高北低的分布,夏、秋变暖则呈西高东低的分布。到达同一温升阈值时,RCP4.5与RCP8.5情景下高原气温的响应也存在区域差异。高原年与各季平均气温对全球变暖1.5℃与2℃的响应差异均>0.5℃,其中冬季最明显,区域平均差异可达0.94℃,局地差异超过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青藏高原 全球变暖1.5℃和2℃
下载PDF
全球能源系统转型趋势与低碳转型路径--来自于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的证据 被引量:17
19
作者 魏一鸣 韩融 +3 位作者 余碧莹 康佳宁 刘丽静 廖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3-188,共26页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转化和使用与碳排放密切相关。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排放CO_(2) 、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快速上升,全球气候加速变暖。因此,控制能源系统...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转化和使用与碳排放密切相关。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排放CO_(2) 、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快速上升,全球气候加速变暖。因此,控制能源系统碳强度、增加非化石能源占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目前,全球约70%的碳排放来自于能源部门,21世纪中叶实现CO_(2) 的净零排放首先必须是实现能源系统的净零排放。2022年4月,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WGIII)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正式发布。报告指出,2010—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年平均排放量处于人类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增长速度已经趋缓。为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2℃和1.5℃温控目标,各行业都需要实施温室气体深度减排,其中,能源系统减排尤其重要和迫切。为实现1.5℃目标,整个能源系统都需要彻底转型和持续变革,包括大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建设由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广泛推行电气化等。在此,基于IPCC AR6第三工作组报告,综述了全球能源转型的特征与趋势,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球能源转型 2度目标和1.5度目标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
下载PDF
2℃和1.5℃目标下全球碳预算及排放路径 被引量:14
20
作者 崔学勤 王克 +1 位作者 傅莎 邹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53-4362,共10页
利用截止目前最新的全球情景研究结果,对《巴黎协定》提出的2℃和1.5℃目标下全球碳预算的区间进行分析,并比较了碳预算约束下不同排放路径对关键时间点的减排要求、实现排放峰值及碳中和的时间要求和对负排放技术的需求等方面的影响.... 利用截止目前最新的全球情景研究结果,对《巴黎协定》提出的2℃和1.5℃目标下全球碳预算的区间进行分析,并比较了碳预算约束下不同排放路径对关键时间点的减排要求、实现排放峰值及碳中和的时间要求和对负排放技术的需求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2℃目标,1.5℃目标下全球剩余碳预算将缩减一半以上,2020年以后需要立刻快速减排,且到21世纪末更依赖于负排放技术的应用;延迟近期(2030年以前)的减排行动,将会使得2030年以后的碳排放空间被压缩,中长期的减排要求提高,2030~2050年间年均减排率增加约1.2%,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近20a,给未来的低碳转型带来更大困难;全球碳预算可以通过不同的公平分配方案分配到各国,其地区分布与公平分配方案的选择密切相关.排放量分配方案对美欧较为有利,而减排量分配方案对中印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和1.5℃目标 全球碳预算 排放路径 公平分配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