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d_2(MoO_4)_3:Yb^(3+),Ho^(3+),Ce^(3+)在980nm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及其温度传感特性
1
作者 黄崇葵 庞涛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13-17,共5页
以Gd_2(MoO_4)_3:Yb^(3+),Ho^(3+),Ce^(3+)上转换发光材料为对象,研究了980nm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及比值计算的发光温度传感特性.结果证实,Gd_2(MoO_4)_3:Yb^(3+),Ho^(3+)是一种良好的红色上转换发光材料,同时具有高灵敏的温度传感特性.... 以Gd_2(MoO_4)_3:Yb^(3+),Ho^(3+),Ce^(3+)上转换发光材料为对象,研究了980nm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及比值计算的发光温度传感特性.结果证实,Gd_2(MoO_4)_3:Yb^(3+),Ho^(3+)是一种良好的红色上转换发光材料,同时具有高灵敏的温度传感特性.前期研究显示,Ce^(3+)掺杂可以将Ho^(3+)的绿光调成红光,并改善发光温度传感的灵敏度.但在本研究中Ce^(3+)掺杂不但减弱Gd_2(MoO_4)_3:Yb^(3+),Ho^(3+)红光发射的强度和色纯度,而且降低发光温度传感的灵敏度.其原因在于Gd_2(MoO_4)_3:Yb^(3+),Ho^(3+),Ce^(3+)不寻常的红色发光机制及Ce^(3+)和Ho^(3+)之间的交叉弛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 2(moo 4)3 YB^3+ 上转换 温度传感 稀土
下载PDF
SO_4^(2-)/TiO_2-MoO_3催化剂催化合成缩醛(酮) 被引量:37
2
作者 杨水金 白爱民 孙聚堂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44-948,共5页
以固体超强酸SO42-/TiO2-MoO3为催化剂,对以环己酮、丁酮、正丁醛、异丁醛和乙二醇、丙二醇为原料合成缩醛(酮)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固体超强酸SO42-/TiO2-MoO3是合成缩醛(酮)的良好催化剂,较系统地研究了醛(酮)/醇摩尔比、... 以固体超强酸SO42-/TiO2-MoO3为催化剂,对以环己酮、丁酮、正丁醛、异丁醛和乙二醇、丙二醇为原料合成缩醛(酮)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固体超强酸SO42-/TiO2-MoO3是合成缩醛(酮)的良好催化剂,较系统地研究了醛(酮)/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n(醇)/n(酮或醛)=1.3/1或1.5/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25%~1.5%,反应时间为1.0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为82.7%,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收率为83.4%,丁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为74.1%,丁酮-1,2-丙二醇缩酮的收率为94.9%,丁醛-乙二醇缩醛的收率为68.1%,丁醛-1,2-丙二醇缩醛的收率为87.5%,异丁醛-乙二醇缩醛的收率为70.7%,异丁醛-1,2-丙二醇缩醛的收率为8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醛 缩酮 SO4^2-/TiO2-moo3环己酮 丁酮 正丁醛 异丁醛 乙二醇 催化合成
下载PDF
SO_4^(2-)/TiO_2-MoO_3催化合成丁酮乙二醇缩酮 被引量:34
3
作者 董镜华 白爱民 杨水金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6-38,共3页
首次报道了以固体超强酸SO4 2 - /TiO2 MoO3为催化剂 ,通过丁酮和乙二醇反应合成了丁酮乙二醇缩酮 ,探讨了SO4 2 - /TiO2 MoO3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 ,较系统地研究了酮醇物质的量比 ,催化剂用量 ,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 首次报道了以固体超强酸SO4 2 - /TiO2 MoO3为催化剂 ,通过丁酮和乙二醇反应合成了丁酮乙二醇缩酮 ,探讨了SO4 2 - /TiO2 MoO3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 ,较系统地研究了酮醇物质的量比 ,催化剂用量 ,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 :SO4 2 - /TiO2 MoO3是合成丁酮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 ,在n(酮 )∶n(醇 ) =1∶1 .2 5 ,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 0 .5 % ,环己烷为带水剂 ,反应时间 2 .0h的优化条件下 ,丁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 92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SO4^2-/TiO2-moo3 丁酮乙二醇缩酮 缩酮反应 催化活性 酮醇物质比
下载PDF
Eu^(3+)掺杂的α-Gd_2(MoO_4)_3荧光粉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国有 赵晓霞 +1 位作者 孟庆裕 王晓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4-728,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3+掺杂的α-Gd2(MoO4)3荧光粉。通过XRD、SEM以及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助熔剂为3%时样品的结晶较好,样品的发光强度最强,并且样品粉末不团聚。光谱测量的结果表明该荧光粉与其他商品荧光粉不...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3+掺杂的α-Gd2(MoO4)3荧光粉。通过XRD、SEM以及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助熔剂为3%时样品的结晶较好,样品的发光强度最强,并且样品粉末不团聚。光谱测量的结果表明该荧光粉与其他商品荧光粉不同,其最有效的激发波长不在电荷迁移带范围,其f-f跃迁的465,395nm吸收更强,这就意味着该类荧光粉可作为目前已商品化的白光LED的红色补偿荧光粉,也可作为近紫外LED和三基色荧光粉组合型白光器件的红色荧光粉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moo4)3 白光LED 荧光粉
下载PDF
电Fenton方法在甲基橙染料废水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何文妍 马红竹 +1 位作者 余婕 王静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22,共6页
考察了均相EF-Feox法(牺牲阳极法)、均相EF-Fere法和非均相电Fenton(Fe2(MoO4)3-kaolin-450)法3种电Fenton法对甲基橙偶氮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对比了各反应体系的优缺点。与均相EF-Feox体系和均相EF-Fere体系相比,非均相电Fenton-Fe2(Mo... 考察了均相EF-Feox法(牺牲阳极法)、均相EF-Fere法和非均相电Fenton(Fe2(MoO4)3-kaolin-450)法3种电Fenton法对甲基橙偶氮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对比了各反应体系的优缺点。与均相EF-Feox体系和均相EF-Fere体系相比,非均相电Fenton-Fe2(MoO4)3-kaolin-450体系对甲基橙的降解效果最好。当电流密度为65 mA/cm2、Fe2(MoO4)3-kaolin-450催化剂的加入量为6.6 g/L、初始pH为4.34、50 mmol/L的Na2SO4作为电解质、甲基橙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甲基橙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可以达到92.48%和99.3%。将此方法应用于铬蓝黑R、橙黄Ⅱ、以及吩噻嗪类物质亚甲基蓝等染料废水体系中,同样条件下电解10 min,3者的脱色率均可以达到93%以上,说明此方法在染料废水处理中具有普遍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芬顿 甲基橙 催化氧化 偶氮染料 Fe2(moo4)3-kaolin-450
下载PDF
白光LED用红色发射荧光粉Gd2(MoO4)3:Eu^3+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程丽红 仲海洋 +1 位作者 孙佳石 赵晓霞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9-233,共5页
以NH4F为助熔剂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3+掺杂的-αGd2(MoO4)3荧光粉。研究了引入不同含量助熔剂时对材料的结晶、荧光粉颗粒粒径、表面形貌及光谱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入重量比为3%时样品具有好的结晶和优良的光谱性质;同时,随... 以NH4F为助熔剂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3+掺杂的-αGd2(MoO4)3荧光粉。研究了引入不同含量助熔剂时对材料的结晶、荧光粉颗粒粒径、表面形貌及光谱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入重量比为3%时样品具有好的结晶和优良的光谱性质;同时,随着助熔剂量的增加Eu3+离子在晶体中所处的格位对称性发生了变化;另外,通过Eu3+掺杂浓度变化的结果讨论了Eu3+的浓度猝灭行为。光谱测量的结果表明,该荧光粉与其他商品荧光粉不同,其最有效的激发波长不在电荷迁移带范围,而是465和395 nm跃迁,该荧光粉可作为近紫外LED和三基色荧光粉组合型白光器件的红色荧光粉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moo4)3:Eu^3+ 白光LED 荧光粉 助熔剂 稀土
下载PDF
新固体酸SO_4^(2-)MoO_3-TiO_2催化合成癸二酸二丁酯 被引量:16
7
作者 何节玉 廖德仲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1,56,共3页
自制了一种新型固体酸催化剂SO42--MoO3-TiO2,FT-IR分析表明,催化剂表面具有强酸中心;吸附吡啶的FT-IR表明,催化剂表面主要存在Bronsted酸点。该催化剂对合成癸二酸二丁酯反应活性高,重复性好。考察了反应条件,并获得了该反应的优化条件。
关键词 固体酸 SO4^-2-moo3-TiO2 催化合成 癸二酸二丁酯 催化酯化 硫酸 氧化 二氧化钛
下载PDF
Luminescent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Eu^(3+)-activated Gd_2(MoO_4)_3 red-emitting phosphor with pseudo-pompon shape for solid-state lighting 被引量:14
8
作者 贺香红 关明云 +3 位作者 李中春 尚通明 连宁 周全法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878-882,共5页
Eu3+-activated Gd2(MoO4)3 pseudo-pompon-like red-emitting phosphors were prepared by solid-state method.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hese powder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 Eu3+-activated Gd2(MoO4)3 pseudo-pompon-like red-emitting phosphors were prepared by solid-state method.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hese powder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fluorescent spectrophotometry, respectively. The as-obtained phosphors were single crystalline phase with orthorhombic unit cell. The particles of the powder samples had the length of 5-12 m and width of 3-7 m with flake shape and large surface area, which is suitable for manufacture of white LEDs. The phosphor could be efficiently excited by the incident light of 348-425 nm, well matched with the output wavelength of near-UV (In,Ga)N chip, and re-emitted an intense red light peaking at 615 nm. By combing this phosphor with a ~395 nm-emitting (In,Ga)N chip, a red LED was fabricated, so tha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novel phosphor to white LEDs was confirmed. It is considered to be an efficient red-emitting conversion phosphor for solid-state lighting based on (In,Ga)N L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activated Gd2(moo4)3 phosphors pseudo-pompon-shaped red-emitting photoluminescem properties solid-state lighting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超强酸催化剂SO_4^(2-)-MoO_3-ZrO_2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碧纯 黄仲涛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4-37,共4页
合成了新型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SO42 - Mo O3 Zr O2 。考察了该催化剂在乙酸丁酯合成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用 XRD、AES、SEM、比表面测定等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形态和性质 ,并与 SO42 - Zr O2 、Mo O3 Zr O2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SO42... 合成了新型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SO42 - Mo O3 Zr O2 。考察了该催化剂在乙酸丁酯合成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用 XRD、AES、SEM、比表面测定等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形态和性质 ,并与 SO42 - Zr O2 、Mo O3 Zr O2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SO42 - Mo O3 Zr O2 的催化活性比 SO42 - Zr O2 和 Mo O3 Zr O2 高。Mo O3的存在明显地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 ,并且具有稳定介稳的四方相 Zr O2 ( t)、延迟晶化、提高催化剂表面含硫量的作用。 SO42 -和 Mo O3共存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酸 催化剂 结构
下载PDF
稀土改性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MoO_3-La_2O_3催化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水金 乐庸乾 白爱民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3,共4页
报道了以稀土改性固体超强酸SO42-/TiO2-MoO3-La2O3为多相催化剂,通过环己酮和1,2-丙二醇反应合成了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探讨了SO42-/TiO2-MoO3-La2O3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采用正交试验法系统地研究了酮醇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 报道了以稀土改性固体超强酸SO42-/TiO2-MoO3-La2O3为多相催化剂,通过环己酮和1,2-丙二醇反应合成了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探讨了SO42-/TiO2-MoO3-La2O3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采用正交试验法系统地研究了酮醇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稀土改性固体超强酸SO42-/TiO2-MoO3-La2O3是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环己酮)∶n(1,2-丙二醇)=1∶1.6,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4%,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1.0 h的优化条件下,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8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酮1 2-丙二醇缩酮 SO4^2-/TIO2-moo3-LA2O3 催化 缩酮反应
下载PDF
SO_4^(2-)/TiO_2-MoO_3催化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余建勇 杨水金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3年第7期4-6,9,共4页
报道了以固体超强酸SO4 2 - /TiO2 -MoO3为多相催化剂 ,通过环己酮和 1,2 -丙二醇反应合成了环己酮 1,2 -丙二醇缩酮 ,探讨SO4 2 - /TiO2 -MoO3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 ,较系统地研究了酮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 报道了以固体超强酸SO4 2 - /TiO2 -MoO3为多相催化剂 ,通过环己酮和 1,2 -丙二醇反应合成了环己酮 1,2 -丙二醇缩酮 ,探讨SO4 2 - /TiO2 -MoO3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 ,较系统地研究了酮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 ,SO4 2 - /TiO2 -MoO3是合成环己酮 1,2 -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 ,在酮醇摩尔比为 1∶1 5 ,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 1 5 % ,环己烷为带水剂 ,反应时间 1h的优化条件下 ,环己酮 1,2 -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83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4^2-/TiO2-moo3 催化合成 环己酮1 2-丙二醇缩酮 固体超强酸 多相催化剂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MoO_3催化合成α-萘乙酸甲酯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长增 宋晓平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03年第3期46-47,共2页
以固体超强酸SO2 -4-ZrO2 -MoO3 为催化剂合成α 萘乙酸甲酯 ,考察了MoCO3含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酯化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原料醇酸质量之比对酯化率的影响。在优惠反应条件下 ,α ... 以固体超强酸SO2 -4-ZrO2 -MoO3 为催化剂合成α 萘乙酸甲酯 ,考察了MoCO3含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酯化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原料醇酸质量之比对酯化率的影响。在优惠反应条件下 ,α 萘乙酸甲酯的转化率为 83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SO4^- -ZrO2-moo3 Α-萘乙酸甲酯 酯化
下载PDF
MOF-808/Bi_(2)MoO_(6)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晓燕 陈飘 +3 位作者 赵莹鑫 李雄建 杨水金 杨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5-814,共10页
采用简单的两步水热法制备出了锆基金属有机骨架和钼酸铋的复合材料MOF-808/Bi_(2)MoO_(6)。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N_(2)吸附-脱附测试和电化学... 采用简单的两步水热法制备出了锆基金属有机骨架和钼酸铋的复合材料MOF-808/Bi_(2)MoO_(6)。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N_(2)吸附-脱附测试和电化学测试对所制备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光学性质以及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效率进行了分析。与纯Bi_(2)MoO_(6)和MOF-808相比,0.5%-MOF-808/Bi_(2)MoO_(6)复合材料展示出了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照射120 min时对抗生素环丙沙星(CIP)的降解率达89.7%。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了·O_(2)^(-)是主要活性物种,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可能的光催化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808 Bi_(2)moo_(6) 光催化性能 环丙沙星
下载PDF
SO^(2-)_4 /TiO_(2-)MoO_3催化合成异丁醛1,2-丙二醇缩醛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水金 许娄金 孙聚堂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5-357,共3页
以固体超强酸SO2-4/TiO2 MoO3为催化剂,对以异丁醛(Ⅱ)和1,2 丙二醇(Ⅲ)为原料合成异丁醛1,2 丙二醇缩醛(Ⅰ)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SO2-4/TiO2 MoO3是合成异丁醛1,2 丙二醇缩醛的良好催化剂,较系统地研究了醛醇摩尔比、催化... 以固体超强酸SO2-4/TiO2 MoO3为催化剂,对以异丁醛(Ⅱ)和1,2 丙二醇(Ⅲ)为原料合成异丁醛1,2 丙二醇缩醛(Ⅰ)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SO2-4/TiO2 MoO3是合成异丁醛1,2 丙二醇缩醛的良好催化剂,较系统地研究了醛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收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n(异丁醛)∶n(1,2 丙二醇)=1∶1 3,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 0%,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1 0h。上述条件下,异丁醛1,2 丙二醇缩醛的收率可达8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醛1 2-丙二醇缩醛 SO4^2-/TiO2-moo3 催化合成 缩醛化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Fe_2(MoO_4)_3超微粒子催化剂 被引量:6
15
作者 石晓波 汪德先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7-80,共4页
以硝酸铁和钼酸铵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法和微波加热技术制备了 Fe2 ( Mo O4) 3超微粒子催化剂 ,使用DTA-TG,IR,XRD以及 BET比表面测试等手段 ,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复合氧化物超微粒子形成、晶相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同时测试了该样品对甲... 以硝酸铁和钼酸铵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法和微波加热技术制备了 Fe2 ( Mo O4) 3超微粒子催化剂 ,使用DTA-TG,IR,XRD以及 BET比表面测试等手段 ,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复合氧化物超微粒子形成、晶相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同时测试了该样品对甲苯选择性氧化制苯甲醛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制备 Fe2 ( Mo O4) 3超微粒子的适宜条件为 :初始溶液 p H=1 .0 ,mol柠檬酸 ∶ mol(铁 +钼 ) =0 .4。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干凝胶 ,经微波加热处理后粒子的比表面积为 36.4 m2 /g,粒径约为 3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钼氧化物 超微粒子 制备 溶胶-凝胶法 微波辐射 催化 甲苯 选择氧化 苯甲醛 Fe2(moo4)3 催化剂
下载PDF
白光LED用正交相Gd_2(MoO_4)_3:Dy^(3+)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9
16
作者 袁桃利 夏婉婉 +5 位作者 于宏柱 张成山 张方程 段佩华 王晓峰 付作岭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29-933,共5页
利用水热法并经过退火煅烧制备了白光LED用正交相Gd2(MoO4)3∶Dy3+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在389 nm的紫外光激发下,4F9/2→6H15/2跃迁产生的蓝光发... 利用水热法并经过退火煅烧制备了白光LED用正交相Gd2(MoO4)3∶Dy3+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在389 nm的紫外光激发下,4F9/2→6H15/2跃迁产生的蓝光发射和4F9/2→6H13/2跃迁产生的黄光发射最强。发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Dy3+的最佳掺杂量为x=16%。此时荧光粉最为接近白光,其色坐标和色温分别为(0.326,0.336)和6 389,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白光LED用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moo4)3∶Dy3+ 水热合成 白色荧光粉
下载PDF
2D/2D Bi_(2)MoO_(6)/g-C_(3)N_(4) S-scheme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t with enhanced visible-light activity by Au loading 被引量:9
17
作者 Qiaoqiao Li Wenli Zhao +4 位作者 Zicheng Zhai Kaixu Ren Tingyu Wang Hao Guan Haifeng Shi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1期216-226,共11页
A novel 2D/2D Bi_(2)MoO_(6)/g-C_(3)N_(4) step-scheme(S-scheme)composite by loading Au as cocatalyst was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using a photoreduction and hydrothermal route.The obtained Bi_(2)MoO_(6)/g-C_(3)N_(4)/Au ... A novel 2D/2D Bi_(2)MoO_(6)/g-C_(3)N_(4) step-scheme(S-scheme)composite by loading Au as cocatalyst was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using a photoreduction and hydrothermal route.The obtained Bi_(2)MoO_(6)/g-C_(3)N_(4)/Au photo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UV–vis),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photoluminescence(PL),photocurrent response(I-t),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The HRTEM images revealed that an intimate interface in composites were formed.The optimum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Rhodamine B degradation over Bi_(2)MoO_(6)/g-C_(3)N_(4)/Au was about 9.7 times and 13.1 times as high as those of Bi_(2)MoO_(6) and g-C_(3)N_(4),respectively.The notably improv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Bi_(2)MoO_(6)/g-C_(3)N_(4)/Au could be mainly ascribed to the abundant active sites and the enhanced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photogenerated carriers in Bi_(2)MoO_(6)/g-C_(3)N_(4) S-scheme system.Notably,Au nanoparticles could act as a co-catalyst to further promote electron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from the conduction band of g-C_(3)N_(4).Additionally,a possible step-scheme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mechanism of Rh B degradation over Bi_(2)MoO_(6)/g-C_(3)N_(4)/Au was tentatively proposed.PL and transient photocurrent analysis implied that Bi_(2)MoO_(6)/g-C_(3)N_(4)/Au photocatalysts possessed the lower recombination rate of photogenerated carriers compared with pure Bi_(2) MoO_(6) and g-C_(3)N_(4),respectively.The present work is expected to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in designing 2D/2D S-scheme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Bi_(2)moo_(6) 2D/2D S-scheme Au loading
原文传递
花簇状g-C_(3)N_(4)/Bi_(2)MoO_(6)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模拟染料废水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莉 李润泽 +3 位作者 张黎 姜晓雪 王瑞雪 田彬灿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0-1037,共8页
以酵母为生物模板,通过水热-牺牲模板法制备了花簇状g-C_(3)N_(4)/Bi_(2)MoO_(6)微球。利用XRD、SEM、TEM、FTIR、UV-VisDRS、光电流响应以及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光吸收和比表面积等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样... 以酵母为生物模板,通过水热-牺牲模板法制备了花簇状g-C_(3)N_(4)/Bi_(2)MoO_(6)微球。利用XRD、SEM、TEM、FTIR、UV-VisDRS、光电流响应以及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光吸收和比表面积等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样品可见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模拟染料废水的性能和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热-牺牲模板法可实现g-C_(3)N_(4)与Bi_(2)MoO_(6)在生物模板表面的成功复合,样品分散性良好,微球直径约为8μm,表面呈花簇状,比表面积达11.6007 m^(2)/g。可见光下g-C_(3)N_(4)负载量为10%的g-C_(3)N_(4)/Bi_(2)MoO_(6)(以Bi_(2)MoO_(6)的质量计,记为10CN/BM)微球对MB模拟染料废水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当10CN/BM添加量为1 g/L、可见光照射140min后,初始质量浓度为15mg/L的MB废水的降解率高达96%以上。机理分析证实,微球表面g-C_(3)N_(4)与Bi_(2)MoO_(6)形成的Z型异质结有效降低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显著提升了对模拟染料废水的可见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模板法 g-C_(3)N_(4) Bi_(2)moo_(6) 微球 光催化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适用于近紫外LED芯片的白光荧光粉Y_2(MoO_4)_3∶Dy^(3+)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龚慧 林林 +2 位作者 丘志海 黄兴勇 郑志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67-1470,1488,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纯相Y2(MoO4)3∶Dy3+荧光粉,并对其晶场及发光性质进行研究。晶场分析结果表明:Y3+格位晶场结构近似为对称性很低的C2,因此样品在近紫外区有很强f-f激发峰,适合于近紫外LED芯片。在387 nm激发下,主要发射峰为Dy3+的...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纯相Y2(MoO4)3∶Dy3+荧光粉,并对其晶场及发光性质进行研究。晶场分析结果表明:Y3+格位晶场结构近似为对称性很低的C2,因此样品在近紫外区有很强f-f激发峰,适合于近紫外LED芯片。在387 nm激发下,主要发射峰为Dy3+的特征发射487 nm(蓝光,4F9/2→6H15/2)和574 nm(黄光,4F9/2→6H13/2)。增大Dy3+掺杂浓度,黄光与蓝光的强度比值(Y/B)随之增大。387 nm激发下,不同Dy3+掺杂浓度荧光粉发射光的色坐标均在白光区域中。以上结果表明Y2(MoO4)3∶Dy3+是一种新型的适于近紫外LED芯片激发的白光荧光粉,发光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moo4)3∶Dy3+ 荧光粉 白光LED 发光性质
下载PDF
探究超薄Bi_(2)MoO_(6)纳米片高效光催化CO_(2)还原活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兰钰婕 梁卿 +2 位作者 黄晓卷 毕迎普 张亚军 《分子催化(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9,I0002,共10页
铋系层状半导体材料凭借其独特的表面特性在光催化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及应用,然而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光生电荷迁移及其表界面动态变化却鲜见报道.我们利用准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QIS-XPS)系统研究超薄Bi_(2)MoO_(6)纳米片光催化CO_(2... 铋系层状半导体材料凭借其独特的表面特性在光催化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及应用,然而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光生电荷迁移及其表界面动态变化却鲜见报道.我们利用准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QIS-XPS)系统研究超薄Bi_(2)MoO_(6)纳米片光催化CO_(2)还原过程中光生电荷迁移及其表界面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暗态条件下CO_(2)分子吸附于(010)暴露面Bi活性位,由于CO_(2)分子强的拉电子能力,导致内层出现高价态Mo^((6+x)+).当光照射至样品表面上时,*CO_(2)特征峰强度显著降低,*CO特征峰强度明显升高,表明CO_(2)分子在Bi活性位发生活化断键,并与光生电子反应形成*CO,使得高价态Mo^((6+x)+)含量增大.活性测试表明超薄Bi2MoO6纳米片的CO产量活性为41.8μmol·g^(-1)·h^(-1),其比块体Bi_(2)MoO_(6)活性高4.2倍,并且展现出优异的光催化稳定性.该工作为二维层状材料高效光催化CO_(2)还原机理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超薄纳米片 Bi_(2)moo_(6) CO_(2)还原 电荷迁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