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受精周期中不同原核数发育囊胚使用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马水英 李梅 +2 位作者 李城 吴克良 陈子江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4年第6期452-454,共3页
目的:比较3种受精卵来源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和冻胚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初步探讨异常受精来源囊胚的使用价值。方法: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比较2PN、1PN和0PN来源胚胎的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和在冻融胚... 目的:比较3种受精卵来源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和冻胚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初步探讨异常受精来源囊胚的使用价值。方法: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比较2PN、1PN和0PN来源胚胎的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和在冻融胚胎移植(CET)周期中的临床妊娠率。结果:IVF周期中,2PN来源胚胎的囊胚形成率与0PN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PN来源胚胎的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0PN、2PN来源(P<0.01)。ICSI周期中,1PN、0PN来源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均显著低于2PN来源(P<0.05);3种受精卵来源的优质囊胚在CET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PN、0PN来源的囊胚可视为与2PN来源的囊胚同等价值,可在患者接受产前检查的基础上用于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pn 1pn 0pn 囊胚
下载PDF
PGT周期中0PN和1PN来源胚胎的整倍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石小丹 李明 +3 位作者 王云 赵楠 刘平 黄锦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26-828,832,共4页
目的:通过array-SNP技术分析1PN和0PN(2pb)来源的囊胚染色体的整倍性,探讨其移植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至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PGT助孕,且1pn和0pn(2pb)来源的胚胎有囊胚形成的患者,共92个PGT取卵周期,。结... 目的:通过array-SNP技术分析1PN和0PN(2pb)来源的囊胚染色体的整倍性,探讨其移植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至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PGT助孕,且1pn和0pn(2pb)来源的胚胎有囊胚形成的患者,共92个PGT取卵周期,。结合PGT检测,比较1pn和0pn(2pb)胚胎来源与2PN胚胎来源活检囊胚的染色体整倍性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2PN来源、1PN来源、0PN来源的活检囊胚的染色体整倍体率分别为46.53%(161/346)、63.33%(19/30)、28.21%(22/78)。1PN来源和2PN来源的活检囊的胚染色体整倍体率均高于0PN来源的活检囊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PN来源的活检囊胚的染色体整倍体率高于2PN来源的活检囊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PN与1PN来源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PGT周期患者,行ICSI后的0PN(2pb)以及1PN来源的胚胎培养后形成囊胚,通过芯片技术检测其染色体正常的囊胚仍占一定比例,可作为可移植囊胚进行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pn 1pn 染色体整倍性 囊胚培养
下载PDF
体外受精中单原核胚胎临床使用价值的探讨
3
作者 李廉洁 徐凯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3年第10期34-37,共4页
目的:比较单原核(1PN)胚胎与正常受精(2PN)胚胎囊胚形成率及染色体整倍体比例的差异,初步探讨单原核胚胎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患者,比较1PN、2PN胚胎的囊胚形成率... 目的:比较单原核(1PN)胚胎与正常受精(2PN)胚胎囊胚形成率及染色体整倍体比例的差异,初步探讨单原核胚胎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患者,比较1PN、2PN胚胎的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以及所形成囊胚PGS结果的染色体整倍体比例。结果:1PN受精的胚胎在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33.42%,22.02%)方面均显著低于2PN受精囊胚(72.32,57.37%)(P<0.05)。1PN胚胎囊胚期胚胎整倍体率(37.70%)与2PN胚胎(33.8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PGS周期的1PN胚胎在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形成率方面远低于2PN胚胎,但两者形成的优质囊胚具有相近的胚胎整倍体比例。因此,1PN囊胚具有与2PN囊胚相近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pn PGS 优质囊胚形成率 染色体整倍体率
下载PDF
同核盘菌菌株Ep-1PN弱毒性状相关的RNA及其属性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国庆 姜道宏 +3 位作者 王道本 易先宏 朱斌 S.R.Rimmer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9年第A12期1245-1249,共5页
研究了同核盘菌自然弱毒株Ep-1PN弱毒性状相关的双链RNA及其属性。结果表明3种RNA同Ep-1PN的弱毒性状有关,其片段大小分别为7400bp,6420bp和1090bp。这些RNA分子对RNA酶十分敏感,高浓度的NaCl不能协助其抵抗RNA酶的降解。但它们对专一... 研究了同核盘菌自然弱毒株Ep-1PN弱毒性状相关的双链RNA及其属性。结果表明3种RNA同Ep-1PN的弱毒性状有关,其片段大小分别为7400bp,6420bp和1090bp。这些RNA分子对RNA酶十分敏感,高浓度的NaCl不能协助其抵抗RNA酶的降解。但它们对专一性降解单链核酸的S_1核酸酶不敏感。因此,同Ep-1PN弱毒性状相关的RNA是双链(ds)RNA。研究还发现核盘菌强致病性菌株Clone38也含有属性类似于Ep-1PN特异性RNA的双链RNA片段。但片段数量和大小不同于Ep-1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盘菌 弱毒性 Ep-1pn DSRNA 植物 病原菌 RNA
下载PDF
受精方式、女方年龄、生育史和取卵数对体外异常受精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习海涛 陈华 +2 位作者 葛红山 单丹 吕杰强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46-750,共5页
目的:探讨人卵子体外受精后单原核(PN)和多原核胚胎形成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正常受精率探寻可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 004个IVF周期和250个ICSI周期,共计15 364个卵细胞资料,研究胚胎原核形成与体外受精方式、女方年龄、生育史、获卵... 目的:探讨人卵子体外受精后单原核(PN)和多原核胚胎形成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正常受精率探寻可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 004个IVF周期和250个ICSI周期,共计15 364个卵细胞资料,研究胚胎原核形成与体外受精方式、女方年龄、生育史、获卵数的关系。结果:①ICSI周期的1PN率明显高于IVF周期,而3PN和4PN形成率则明显低于IVF(P<0.05)。②当女方年龄>35岁时,1PN、3PN和4PN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年龄≤35岁者(P<0.05);当女方年龄在28 ̄35岁时2PN(正常受精率)生成率最高(P<0.05),此年龄段的患者施行ICSI时3PN生成率也最高(P<0.05)。③女方无生育史的1PN形成率上明显高于有生育史患者(P<0.05)。④获取6 ̄10枚卵组,2PN形成率明显高于1 ̄5枚卵组和>20个卵组(P<0.05);而对于1PN、3PN、4PN形成率,获11 ̄15枚卵组明显高于其他获卵数组(P<0.05);而在获卵数>20枚时ICSI组2PN(正常受精率)生成率显著降低。结论:人体外受精正常与否受到受精方式、女方年龄、生育史和取卵数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辅助生殖技术(ART)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有助于提高正常受精率,降低异常受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胚胎 单原核(1pn) 3原核(3pn)
原文传递
体外受精中1PN及0PN(2PB)胚胎发育潜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亚楠 殷宝莉 +4 位作者 张翠莲 韦多 郝好英 宋小兵 谢娟珂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1PN及0PN(2PB)胚胎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发育潜能,以探寻提高卵母细胞利用率的可行性方法。方法对787个IVF周期和298个ICSI周期患者授精后18~20h观察到的1PN及0PN(2PB)胚胎继续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 目的初步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1PN及0PN(2PB)胚胎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发育潜能,以探寻提高卵母细胞利用率的可行性方法。方法对787个IVF周期和298个ICSI周期患者授精后18~20h观察到的1PN及0PN(2PB)胚胎继续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原核及卵裂情况,序贯培养至D6,观察囊胚形成情况;并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1PN及0PN(2PB)胚胎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1)1PN及0PN(2PB)胚胎可卵裂并形成囊胚,但卵裂率(分别为90.16%和88.11%)和囊胚形成率(17.09%和30.03%)均显著低于2PN胚胎(分别为98.40%和45.71%)(P均〈0.05);(2)1PN胚胎的形成随患者的年龄、体外受精方式及获卵数的不同而不同,而0PN(2PB)胚胎的形成只随患者年龄不同而异(P〈0.0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1PN和0PN(2PB)胚胎的形成与患者选择的受精方式、MII卵数、2PN胚胎数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基础内分泌水平及获卵数无关(P〉0.05)。结论患者的体外受精方式、获得的MII卵数以及受精后的2PN胚胎数可能影响到1PN和0PN(2PB)胚胎的形成;1PN及0PN(2PB)胚胎有一定发育潜能,但较2PN胚胎低;在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以降低1PN和0PN(2PB)胚胎的发生率,提高卵母细胞的临床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单原核(1pn)胚胎 囊胚 发育潜能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核盘菌Ep-1PN菌株中存在可传染的弱毒因子 被引量:3
7
作者 姜道宏 李国庆 +3 位作者 付艳平 易先宏 王道本 周启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20-623,共4页
采用传染试验和子囊孢子单孢分离物群体分析等方法对核盘菌 (deBary)弱毒株Ep_1PN的毒力衰退原因作了探讨 .当正常菌株Ep_1PN183的菌落与Ep_1PN的菌落接触后 ,它的菌落边缘异常扩展 ,与Ep_1PN的扩展特性相似 ,自该菌落顶端获得的培养物... 采用传染试验和子囊孢子单孢分离物群体分析等方法对核盘菌 (deBary)弱毒株Ep_1PN的毒力衰退原因作了探讨 .当正常菌株Ep_1PN183的菌落与Ep_1PN的菌落接触后 ,它的菌落边缘异常扩展 ,与Ep_1PN的扩展特性相似 ,自该菌落顶端获得的培养物具有Ep_1PN的弱毒特性 ,而且这些分离物是稳定的 ,并可传染其他正常菌株 .自Ep_1PN的子囊柄中可获得致病力介于Ep_1PN与正常菌株之间的一系列培养物 ,经分离获得的 2 0 0多个囊孢子单孢分离物属于正常菌株 .这即表明Ep_1PN中存在核外可传染的弱毒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盘菌 弱毒株 弱毒因子 Ep-1pn 作物 病原真菌
原文传递
Transmissible hypovirulent element in isolate Ep-1PN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被引量:3
8
作者 Daohong Jiang Guoqing Li +2 位作者 Yanping Fu Xianhong Yi Daoben W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8年第9期779-781,共3页
The cause of virulence decline of hypovirulent isolate Ep-1PN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has been studied through transmitting test and analysing its offsprings derived from single ascospore. When the ... The cause of virulence decline of hypovirulent isolate Ep-1PN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has been studied through transmitting test and analysing its offsprings derived from single ascospore. When the colony of a normal strain Ep-1PNA 183 intermingled with the colony of Ep-1PN, its margin became abnormal, just like Ep-1PN. Cultures isolated from top-tip of the colony of Ep-1PNA 183 showed the hypovirulence and its associated properties of Ep-1PN. Moreover, a series of cultures which hav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Ep-1PN and normal strain could be isolated from stipes of Ep-1PN. More than 200 offsprings derived from single ascospore of Ep-1PN were normal strains. According to those results, there exists a transmissible cytoplasmic hypovirulent element in hypovirulent isolate Ep-1PN of S. sclerotio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hypovirulent STRAIN hypovirulent ELEMENT Ep-1pn.
全文增补中
IVF-ET周期中单原核胚胎的形态学及体外发育潜能 被引量:1
9
作者 袁萍 王文军 +5 位作者 李瑞岐 郑灵燕 区颂邦 欧阳能勇 麦美琪 朱玉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3-829,共7页
【目的】探讨IVF-ET周期中单原核(1PN)胚胎形态学及继续体外培养潜能,指导其临床利用价值。【方法】对受精后16~18 h观察到的486个1PN胚胎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原核大小、极体及卵裂情况;通过囊胚序贯培养法将其中374个1PN胚胎培养至囊胚... 【目的】探讨IVF-ET周期中单原核(1PN)胚胎形态学及继续体外培养潜能,指导其临床利用价值。【方法】对受精后16~18 h观察到的486个1PN胚胎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原核大小、极体及卵裂情况;通过囊胚序贯培养法将其中374个1PN胚胎培养至囊胚期,观察囊胚形成情况。【结果】374个1PN胚胎共形成囊胚179个(47.86%),其中优质囊胚41个(22.91%)。行囊胚培养的374个1PN胚胎原核直径为(27.64±3.30)μm,大于未达囊胚培养标准的81个胚胎的(26.22±3.38)μm,以及对照组2PN胚胎(24.08±1.85)μm(P<0.05);且原核直径大的1PN胚胎,囊胚形成率:76.04%、41.79%、28.57%(P<0.05);和优质囊胚率高:27.40%、22.62%、9.09%(P>0.05)。IVF来源的1PN胚胎原核直径为(27.80±3.44)μm大于ICSI组(26.77±2.29)μm(P<0.05),且前者囊胚形成率(IVF,50.96%;ICSI,31.67%;P<0.05)和优质囊胚率(IVF,24.38%;ICSI,10.53%;P>0.05)均高于后者。不同极体数目(不确定、2PB、1PB)的1PN胚胎间原核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优质囊胚率有统计学差异(39.39%,20.00%,17.65%;P<0.05)。D3评分级别越优、卵裂球数目越多者,其囊胚形成率(P<0.05)和优质囊胚率(P<0.05)越高。【结论】对于IVF来源的1PN(2PB)胚胎,可通过对其形态学和胚胎发育潜能进行初步筛选,冷冻发育良好的1PN囊胚,在无可利用的2PN胚胎情况下,可选择进行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1pn胚胎 原核 囊胚 发育潜能
下载PDF
核盘菌Ep-1PN菌株弱毒特性的自我修复
10
作者 姜道宏 李国庆 +2 位作者 付艳平 王道本 周启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9年第A12期1355-1357,共3页
比较了96个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弱毒株Ep-1PN单菌核分离物的生长、菌落形态和致病作用等特性,发现20个分离物与弱毒株有显著差异。其中分离物SSD5完全恢复了正常的生长和致病力,有12个分离物接近正常,但仍携带能轻微影响... 比较了96个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弱毒株Ep-1PN单菌核分离物的生长、菌落形态和致病作用等特性,发现20个分离物与弱毒株有显著差异。其中分离物SSD5完全恢复了正常的生长和致病力,有12个分离物接近正常,但仍携带能轻微影响核盘菌生长的传染性胞质因子,分离物SSB9不但接近正常,且对弱毒因子有免疫特性。这些结果表明:Ep-1PN菌株可以借助休眠体菌核不同程度地恢复生长和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盘菌 弱毒株 Ep-1pn 自我修复 植物 病原菌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单原核(1PN)胚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亚楠 殷宝莉 +3 位作者 张翠莲 姜李乐 韦多 谢娟珂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73-477,共5页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常常有单原核(1PN)胚胎出现。这类胚胎最终发展为非整倍体的比例偏高,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极差。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1PN胚胎的研究进行总结,认为1PN胚胎的形成可能有多种机制,但尚无明确定论。因...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常常有单原核(1PN)胚胎出现。这类胚胎最终发展为非整倍体的比例偏高,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极差。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1PN胚胎的研究进行总结,认为1PN胚胎的形成可能有多种机制,但尚无明确定论。因1PN胚胎的染色体组成多异常,多数研究不建议移植1PN胚胎;然而,国内外也有不少研究已证实,1PN胚胎中染色体正常者也占有一定比例,尤其是IVF-1PN胚胎,可能是正常受精的胚胎,移植IVF-1PN胚胎可获得健康的子代个体。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那些无可利用胚胎的患者,在充分告知患者知情同意后,选择IVF-1PN胚胎进行移植不失为一个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pn胚胎 体外受精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染色体 非整倍体
下载PDF
1511-1 PN CPU在磨床及上下料装置中的应用
12
作者 尹梦超 《智慧工厂》 2022年第5期55-61,共7页
机床的上下料装置是将待加工工件送装到机床上的加工位置和将已加工工件从加工位置取下的自动或半自动机械装置,又称工件自动装卸装置。根据加工工件坯料的不同,机床的上下料装置规格大小也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计。当坯料体积、质量... 机床的上下料装置是将待加工工件送装到机床上的加工位置和将已加工工件从加工位置取下的自动或半自动机械装置,又称工件自动装卸装置。根据加工工件坯料的不同,机床的上下料装置规格大小也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计。当坯料体积、质量过大或过小,都不适用于人工进行上下料,需要一套可靠的机械装置代替人工实现这项工作。该上下料机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因此在今后的机床应用中会越来越广泛。本项目中使用CPU S7-1511-1 PN作为控制器,搭配V90伺服驱动及电机控制无心磨床的导轮进给,S120多轴变频驱动控制无心磨床的导轮电机、上料机构的输送电机以及下料电机的输送电机的变频调速控制,以及远程I/O ET200SP进行上下料装置的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11-1 pn、S7-1500 ET200SP S120多轴 V90伺服
下载PDF
利用原生质体再生恢复核盘菌菌株Ep-1PN毒性的研究(英文)
13
作者 姜道宏 李国庆 +3 位作者 冉鸿昌 付艳平 王道本 周启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43-548,共6页
分析了69个随机挑选的核盘菌弱毒菌株Ep-1PN原生质体再生后代的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和毒性。结果表明:其中的35个再生后代在PDA平板上均匀扩展,形成典型的核盘菌菌落,生长速度大于18mm/d。在离体莴苣杆上,这些后代的培养物引起较... 分析了69个随机挑选的核盘菌弱毒菌株Ep-1PN原生质体再生后代的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和毒性。结果表明:其中的35个再生后代在PDA平板上均匀扩展,形成典型的核盘菌菌落,生长速度大于18mm/d。在离体莴苣杆上,这些后代的培养物引起较大的病斑。当它们同亲合性菌株Ep-1PNA183在PDA平板上接触时没有发现Ep-1PNA183菌落发生异常变化,说明这些后代已失去了Ep-1PN的弱毒因子,恢复了正常核盘菌的特性。10个再生后代同Ep-1PN的生长及致病性等没有差异。其他的24个再生后代在菌丝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和毒性等方面介于Ep-1PN和35个完全恢复的后代之间,因而是部分恢复的后代。这些后代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核盘菌弱毒现象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盘菌 原生质体再生 毒性恢复 Ep-pn 油菜
下载PDF
结构域酵母三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酵母转化
14
作者 马云 李斌元 +3 位作者 徐向红 刘慧婷 贾瑜 何淑雅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2期1-3,共3页
目的脆性X相关蛋白(FXR1P)是一种RNA结合蛋白,本研究构建了其N-端结构域、KH结构域的酵母三杂交诱饵载体并转化酵母菌株L40 ura3/pHyblex/Zeo-MS2,为筛选这2种结构域的相互作用RNA作基础。方法根据Genebank提供的序列设计引物,以pYESTrp... 目的脆性X相关蛋白(FXR1P)是一种RNA结合蛋白,本研究构建了其N-端结构域、KH结构域的酵母三杂交诱饵载体并转化酵母菌株L40 ura3/pHyblex/Zeo-MS2,为筛选这2种结构域的相互作用RNA作基础。方法根据Genebank提供的序列设计引物,以pYESTrp3/FXR1质粒作为模板,扩增分别包含FXR1P N-端结构域、KH结构域的编码区序列,连接到用于酵母三杂交文库筛选的pYESTrp3质粒,得到诱饵质粒,导入大肠杆菌Top10扩增,筛选阳性克隆并提取其中的重组质粒,再转化酵母菌L40 ura3/pHyblex/Zeo-MS2。结果经过测序验证,该重组诱饵质粒构建成功,转化酵母菌之后对宿主菌无毒性,无自激活现象。结论成功构建了能用于酵母三杂交文库筛选的FXR1P蛋白N-端结构域、KH结构域酵母三杂交诱饵载体,为研究这两个结构域的RNA结合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XR1P KH结构域 FXR1pn-端结构域 酵母三杂交 脆性X综合征
下载PDF
与扇图相关的2类图的超边优美标号 被引量:14
15
作者 贾慧羡 左大伟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6-9,共4页
利用递归方法构造了扇图和图K1×2Pn的超边优美标号,证明了这2类图是超边优美图.
关键词 超边优美 扇图Fn+1 图K1×2pn 图分解 轮辐标号 路标号
下载PDF
IVF-ET周期中1原核(PN)及0PN(2Pb)胚胎的染色体组成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亚楠 殷宝莉 +4 位作者 张翠莲 谢娟珂 韦多 宋小兵 刘琦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初步探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高发育潜能的1原核(PN)及0PN(2Pb)胚胎的方法。方法:观察787个IVF周期患者的PN及卵裂情况,培养至第6日,观察其囊胚形成情况。取囊胚滋养层细胞活检,采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技术检测... 目的:初步探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高发育潜能的1原核(PN)及0PN(2Pb)胚胎的方法。方法:观察787个IVF周期患者的PN及卵裂情况,培养至第6日,观察其囊胚形成情况。取囊胚滋养层细胞活检,采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技术检测0PN(2Pb)、1PN及2PN囊胚的染色体组成。结果:787个IVF周期共获卵8 352枚,2PN、0PN(2Pb)、1PN胚胎的形成率分别为64.35%、4.93%、3.65%,囊胚形成率分别为45.71%、30.03%、18.18%。PGS结果显示,1PN及0PN(2Pb)囊胚染色体正常的比例明显低于2PN囊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PN(2Pb)囊胚的染色体正常比例较1PN囊胚的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发育至第6日的0PN(2Pb)囊胚及1PN囊胚较第5日胚胎的正常染色体比例高。结论:对于本周期无可利用胚胎的患者,建议移植1PN及0PN(2Pb)来源的第6日评分较好的囊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IVF) 1原核(pn)胚胎 0pn(2Pb)胚胎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 染色体组成
原文传递
中药Ⅰ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隋小龙 梁良 +8 位作者 张玲 朱华 徐艳峰 黄澜 徐玉环 韩云林 姚志刚 秦川 邓巍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9-53,I0004,I0005,共7页
目的研究中药I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中药Ⅰ号方低剂量组(0.6 g/kg)、中剂量组(1.2 g/kg)和高剂量组(2.4 g/kg),并以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 目的研究中药I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中药Ⅰ号方低剂量组(0.6 g/kg)、中剂量组(1.2 g/kg)和高剂量组(2.4 g/kg),并以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ild-type,WT),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给药小鼠每天灌胃一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灌胃。给药四个月后,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其代谢产物和分解酶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能显著降低APP分解酶(ADAM10和BACE1)(P<0.01)及APP的分解产物的量,如:β-CTF(C99)、α-CTF(C83)、s APPα、s APPβ(P<0.01)。结论中药I号方通过影响APP的分解过程减少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的生成,减少脑内老年斑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Ⅰ号方 阿尔茨海默病 APP分解酶 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
下载PDF
中药Ⅰ号方对阿尔兹海默病的多靶位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良 刘羽 +6 位作者 曹子青 杨亚军 朱华 黄澜 盛树力 秦川 邓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6-29,共4页
目的应用高通量抗体芯片技术(KinexTM Antibody Microarray)来研究中药I号方(PN-1)对阿尔兹海默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只,每天给予双蒸水灌胃,给药组8只每天给予中药提取物灌胃,给药3个月后,利... 目的应用高通量抗体芯片技术(KinexTM Antibody Microarray)来研究中药I号方(PN-1)对阿尔兹海默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只,每天给予双蒸水灌胃,给药组8只每天给予中药提取物灌胃,给药3个月后,利用KinexTMAntibody Microarray筛选出两组的差异表达蛋白,然后用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及查阅文献找到其中与阿尔兹海默病相关的蛋白分子。结果给予中药I号方(PN-1)的阿尔兹海默病小鼠与空白对照小鼠比较,差异表达蛋白其中与阿尔兹海默病相关,且存在变化的为:p-tau(T522)、COX2,caspase6和caspase9下降;bcl-xl和CaMK4升高。结论中药Ⅰ号方(PN-1)能从抗tau蛋白高磷酸化、抗炎、抑制凋亡和提高记忆力等多靶位改善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的病理生理表现,可能成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 中药Ⅰ号方 多靶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