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家族民俗事象的影像书写与文化迷思——基于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罗翔宇 彭晨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4-168,共5页
人类进入媒介社会,电影为民俗事象通过影像叙事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传播提供了有效路径。但是,民俗事象在电影中的呈现也必然会受到电影叙事框架的影响和改变。植根于土家族民俗文化语境的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选取了"跳丧"&... 人类进入媒介社会,电影为民俗事象通过影像叙事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传播提供了有效路径。但是,民俗事象在电影中的呈现也必然会受到电影叙事框架的影响和改变。植根于土家族民俗文化语境的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选取了"跳丧""哭嫁"等土家族民俗事象作为影像叙事的文化符号,体现了民族地区电影的一种文化自觉,也为土家族民俗文化的现代传播提供了值得关注的影像文本。但从更大视阈来看,少数民族民俗事象与电影叙事的融合依然存在着基于不同价值逻辑的博弈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俗事象 影像 1980年代爱情
下载PDF
《1980年代的爱情》:从文学到电影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涵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67-69,共3页
从处女作《赢家》开始,霍建起就不断凭借着自己独特的导演风格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在霍氏电影中,人们几乎总能寻觅一个乌托邦式的,迥异于现实社会的生存净土,精神家园,或是一段纯真的,人们在社会发展中遗失了的情感。其新作《1980年代的... 从处女作《赢家》开始,霍建起就不断凭借着自己独特的导演风格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在霍氏电影中,人们几乎总能寻觅一个乌托邦式的,迥异于现实社会的生存净土,精神家园,或是一段纯真的,人们在社会发展中遗失了的情感。其新作《1980年代的爱情》也不例外。电影改编自野夫带有半自传色彩的同名原著,电影在对原著的价值取向、情节梗概进行了忠实还原之外,也根据当代观众的审美倾向,以及电影艺术自身的特色对原著进行了改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0年代爱情 霍建起 改编
下载PDF
《1980年代的爱情》的空间审美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盛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126,共3页
电影是一种时空艺术,时间和空间二者密不可分。不同导演对时间和空间的关注有所侧重,而霍建起对空间的依赖是一以贯之的。从《那山那人那狗》《暖》到《1980年代的爱情》,霍建起电影中的空间始终秉承其独特的美学气质。《1980年代的爱... 电影是一种时空艺术,时间和空间二者密不可分。不同导演对时间和空间的关注有所侧重,而霍建起对空间的依赖是一以贯之的。从《那山那人那狗》《暖》到《1980年代的爱情》,霍建起电影中的空间始终秉承其独特的美学气质。《1980年代的爱情》讲述了属于特定年代的纯美爱情故事,影片中的空间质朴而又具有诗意,是分析霍建起电影创作的一个良好切入点。文章从唯美性、叙事性、隐喻性出发,探讨影片的空间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0年代爱情 霍建起 电影空间 审美特征
下载PDF
语言顺应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1980年代的爱情》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亚 陈钰婷 《语文学刊》 2016年第20期43-44,129,共3页
电影字幕翻译已成为影响外国观众认识、认知、认可和认同中国电影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电影界和译界都已认识到了它在促进电影业发展、传播民族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拟从语言顺应论对《1980年代的爱情》字幕... 电影字幕翻译已成为影响外国观众认识、认知、认可和认同中国电影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电影界和译界都已认识到了它在促进电影业发展、传播民族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拟从语言顺应论对《1980年代的爱情》字幕翻译进行研究,以期对电影字幕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顺应论 电影字幕翻译 1980年代爱情
下载PDF
隐忍而伟大: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艺术探析
5
作者 郭超丽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33-36,共4页
《1980年代的爱情》是根据野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上映前引得众多大腕如俞敏洪、易中天、柳传志、潘石屹等亲自到场为其宣传,上映后取得诸多骄人的口碑,原因除了那拨动心弦的纯美爱情故事外,更多的还取决于与当下社会的喧嚣与浮躁对... 《1980年代的爱情》是根据野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上映前引得众多大腕如俞敏洪、易中天、柳传志、潘石屹等亲自到场为其宣传,上映后取得诸多骄人的口碑,原因除了那拨动心弦的纯美爱情故事外,更多的还取决于与当下社会的喧嚣与浮躁对立的那种诗意的展现和淡然的情调,那种毫无肆意的张扬以及毫无做作的煽情。文章从人物身上体现的两重困境看人性美、富含诗意的意境美及其他艺术手法,对影片进行影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0年代爱情 霍建起 唯美 成全
下载PDF
悬浮在历史记忆中的精神创伤——读野夫长篇小说《1980年代的爱情》
6
作者 张羽华 谢雯 《三峡论坛》 2014年第5期92-95,共4页
野夫近作《1980年代的爱情》正是对这个时代的见证,它刻记着作家自身甚至是这一代人的情感创伤记忆。它褪去了20世纪80年代初文学怀抱创伤记忆的激愤与发泄的情感质素,而是把个体的情感波澜、人生经历以及生存命运还原到历史的具体语境... 野夫近作《1980年代的爱情》正是对这个时代的见证,它刻记着作家自身甚至是这一代人的情感创伤记忆。它褪去了20世纪80年代初文学怀抱创伤记忆的激愤与发泄的情感质素,而是把个体的情感波澜、人生经历以及生存命运还原到历史的具体语境中,重新寻找曾经拥有的那份美好情愫。前世的爱情构成了野夫心中隐秘的骄傲,也是他怀旧与抒写个体苦难的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0年代爱情 野夫 情感记忆 怀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