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重的回归之旅——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知识分子话语之一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新宇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6-101,共6页
文革结束之后,一些作品致力于为知识分子辩护和请命,虽然大都没有获得知识分子自己的话语,但一些作品已经摆脱权威话语的全面笼罩,显示了不同于权威叙述的新特征。当时的文坛存在着知识背景很不相同的三代作家。知识分子话语复苏受益于... 文革结束之后,一些作品致力于为知识分子辩护和请命,虽然大都没有获得知识分子自己的话语,但一些作品已经摆脱权威话语的全面笼罩,显示了不同于权威叙述的新特征。当时的文坛存在着知识背景很不相同的三代作家。知识分子话语复苏受益于受过五四新文化影响的老一代作家,同时也受益于50 年代那些“青年右派”作家昙花一现即被扼杀的声音。从不同话语之间的关系看,1980 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三种话语配合最为默契的一个时期。知识分子不仅支持了改革开放的意识形态,而且成功地充当了大众代言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从根本上决定着知识分子话语发展状况的因素已经不在外部,而在知识分子的角色意识和自觉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0年代中国文学 知识分子话语 复苏 重建
下载PDF
重返“人的文学”——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知识分子话语之四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新宇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2-30,共9页
1980年代中国文学知识分子话语回归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重返“人的文学”的过程。最先的基本内容是对极左政治的控诉与批判,但一些作家已着眼于极左政治对人的压抑、扭曲和摧残并开始呼唤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控诉与呼唤的潮流虽然遭... 1980年代中国文学知识分子话语回归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重返“人的文学”的过程。最先的基本内容是对极左政治的控诉与批判,但一些作家已着眼于极左政治对人的压抑、扭曲和摧残并开始呼唤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控诉与呼唤的潮流虽然遭遇挫折,但文学的人道主义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一些作家走向了个人,展示和肯定人的个性;一些作家走向人的生命,呼唤人的自然权利。“性大潮”的出现是人的自然权利在文学中的一次回归。文学因此而对人的表现有了新的开拓,但也意味着一种退缩性的转向。重返“人的文学”的障碍不仅来自以阶级论为中心的旧的权威话语,而且来自海外引进的新思潮。1980年代文学对此给予了有力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0年代中国文学 知识分子话语 “人的文学 人道主义
下载PDF
论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3
3
作者 汪树东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6-141,共6页
在革命意识形态渐趋消退的1980年代,中国文学终于又恢复了对大自然的诗意描绘,生态意识渐露端倪。孔捷生的《大林莽》、阿成的《树王》等知青题材小说对历史进行反思时,就有意无意地透露了生态书写的信息。而徐刚等人的生态报告文学对... 在革命意识形态渐趋消退的1980年代,中国文学终于又恢复了对大自然的诗意描绘,生态意识渐露端倪。孔捷生的《大林莽》、阿成的《树王》等知青题材小说对历史进行反思时,就有意无意地透露了生态书写的信息。而徐刚等人的生态报告文学对现实进行了较为自觉而彻底的生态批判。虽说人类中心主义倾向的人道主义话语制约了作家们对生态问题的全面呈现,但是那些有边疆体验或农村体验的作家们还是慢慢地写出了对大自然的理想追求,生态意识也初露华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0年代中国文学 生态意识 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文学编辑与1980年代中国文学生产——以先锋文学潮流的形成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黎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63,共12页
在1980年代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文学编辑作为一种独特力量介入文学生产,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则较为典型地体现了文学编辑之于文学的价值与功能。作为"同路人",新编辑群体引领了从"朦胧诗"到现代派小说、再到"寻根... 在1980年代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文学编辑作为一种独特力量介入文学生产,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则较为典型地体现了文学编辑之于文学的价值与功能。作为"同路人",新编辑群体引领了从"朦胧诗"到现代派小说、再到"寻根"文学等文学潮流的发展,为此后先锋文学浮出历史地表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新潮编辑的积极参与和引领下,一方面,借助主流期刊的力量,先锋文学实现了从文坛边缘向中心的转移;另一方面,一批年轻的先锋作家被发现与扶助,迅速闯入文坛,进而推动了先锋文学潮流的形成。文学编辑介入先锋文学生产时,不仅体现出"保姆"一样的热情,超越时代的审美境界和鉴赏力,敢于冲破陈规旧俗的气魄与胆识,而且还与作家、批评家建构起独特的文学共同体,在实现编辑、作家、批评家良性互动的同时,维系并延续了作家与刊物之间长时期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编辑 1980年代中国文学 先锋文学 重读80年代 《人民文学 《上海文学
下载PDF
论“新写实”思潮与1980年代后期的中国文学
5
作者 刘子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124,共4页
为什么1980年代后期的文学史会这样发展而没有那样发展?是什么使得我们的文学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样子?在“伤痕———反思/改革———寻根/先锋———新写实”这一新时期文学走向当中,“民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这一文学走向... 为什么1980年代后期的文学史会这样发展而没有那样发展?是什么使得我们的文学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样子?在“伤痕———反思/改革———寻根/先锋———新写实”这一新时期文学走向当中,“民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这一文学走向当中各种思潮的先后更替是民间的各种可能性之间互相消长制衡的结果,而且,“民间”本身也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步步强大起来,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日渐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 新写实 1980年代后期中国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