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女性小说的书写基点 被引量:1
1
作者 郝丹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7-52,共6页
在女性小说创作领域,家庭是女作家们无法规避的无解之思。家庭观念的产生会受到社会历史环境、性别属性、作家成长背景的影响。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担当体现了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女性作家对女性社会身份的着意辨析。这一时段,女性... 在女性小说创作领域,家庭是女作家们无法规避的无解之思。家庭观念的产生会受到社会历史环境、性别属性、作家成长背景的影响。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担当体现了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女性作家对女性社会身份的着意辨析。这一时段,女性小说的主要内容体现为作家对于女性主体徘徊于"去留两难"这一现实景况的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1920年代 1930年代 女性小说
下载PDF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女性小说性别意识的书写
2
作者 郝丹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7-12,共6页
性别意识包括先天的生物女性意识、女性后天形成的社会主体意识、女性的警醒意识和女性的社会自我体察意识。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知识分子在文学领域反映激烈。1920年代末以及整个1930年代,女性作家以其独特的性别意识书... 性别意识包括先天的生物女性意识、女性后天形成的社会主体意识、女性的警醒意识和女性的社会自我体察意识。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知识分子在文学领域反映激烈。1920年代末以及整个1930年代,女性作家以其独特的性别意识书写对其时社会现实做出了反馈。她们所创作出的女性小说一方面对"家庭"有了新的审视,另一方面也对"身体"有了新的思考。民族意识与女性性别意识的交叠是这一时段女作家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意识 1920年代 1930年代 女性小说
下载PDF
“身体”: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女性小说关键词
3
作者 秦艳华 郝丹 《职大学报》 2015年第6期1-7,68,共8页
"身体"是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女性小说书写的关键词之一。女性身体既是书写的宝藏,同时也促发了作家表达上的彷徨。解读女性小说中的"身体"既要注视到女性身体本身蕴含的诸多属性与特质,又要审慎地考量其作为被书... "身体"是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女性小说书写的关键词之一。女性身体既是书写的宝藏,同时也促发了作家表达上的彷徨。解读女性小说中的"身体"既要注视到女性身体本身蕴含的诸多属性与特质,又要审慎地考量其作为被书写对象的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存在样态。女性的欲求是女性身体本能派生之一种,应该被正视,性欲求和美欲求于其中最具性别倾向性。合理欲求的被挤压和被抑制造成了女性的性别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1920年代 1930年代 女性小说
下载PDF
文化结构的现代整合与戏剧主题的变迁——1920年代末话剧创作的中兴
4
作者 王雪芹 《艺术学研究(辑刊)》 2012年第1期417-436,共20页
1920年代末的两三年(主要指1928—1930年)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创作高产现象,可视作现代戏剧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本文认为,创作的中兴源于内在文化结构的现代整合、资本运作、国家社会机制与革命普遍观念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影响了创作的发展... 1920年代末的两三年(主要指1928—1930年)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创作高产现象,可视作现代戏剧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本文认为,创作的中兴源于内在文化结构的现代整合、资本运作、国家社会机制与革命普遍观念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影响了创作的发展方向,这意味着戏剧将发出不同于五四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年代 现代传媒 文化机制 革命 个人主义
下载PDF
从“抒情诗”到“普罗”:1920年代末戏剧的自白体对话问题
5
作者 王雪芹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5年第1期91-103,共13页
1920年代末是中国现代戏剧史的一个独特时期,不仅创作数量上高产,而且仅两三年,戏剧就完成了从"抒情诗"到"普罗"的转变,这和戏剧对话上的自白体现象密切相关,它既表明剧人对"自我"真理的偏执,也在一定条... 1920年代末是中国现代戏剧史的一个独特时期,不仅创作数量上高产,而且仅两三年,戏剧就完成了从"抒情诗"到"普罗"的转变,这和戏剧对话上的自白体现象密切相关,它既表明剧人对"自我"真理的偏执,也在一定条件下极易走向戏剧的反面,它决定了田汉等人创作转向的必然。实际上,自白体对话问题反映出这时期剧人在戏剧观念上的本土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年代 自白体 “抒情诗” “普罗”
下载PDF
文化结构的现代整合与1920年代末话剧创作的中兴
6
作者 王雪芹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4,共8页
1920年代末的两三年(主要指1928-1930年)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创作高产现象,可看作现代戏剧发展史的分水岭。本文认为,创作的中兴源于内在文化结构的现代整合,资本运作、国家机制与革命普遍观念之间三位一体,影响了创作发展方向,戏剧发出不... 1920年代末的两三年(主要指1928-1930年)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创作高产现象,可看作现代戏剧发展史的分水岭。本文认为,创作的中兴源于内在文化结构的现代整合,资本运作、国家机制与革命普遍观念之间三位一体,影响了创作发展方向,戏剧发出不同于五四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年代 话剧创作 现代传媒 国家机制 革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