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茯砖茶中优势Eurotium属孢子形态学分析及其分子鉴定 被引量:7
1
作者 吕嘉枥 雷晟 孟雁南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45-51,共7页
茯砖茶属于中国的传统发酵黑茶,起源于陕西泾阳,茯砖茶中的优势"金花菌"是评价其产品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也是茯茶地理品牌标志的重要特征.因此,对其中的种群及其特性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本文以从陕西... 茯砖茶属于中国的传统发酵黑茶,起源于陕西泾阳,茯砖茶中的优势"金花菌"是评价其产品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也是茯茶地理品牌标志的重要特征.因此,对其中的种群及其特性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本文以从陕西茯砖茶产区采集的10种不同品牌茶样品中分离纯化的Eurotium属的7株(E1-E7)优势金花菌为试验菌种,通过其有性产孢构造和无性产孢构造的显微观察与分析,7株菌的有性产孢构造和无形产孢构造的形态学特征差异不同,7株菌的种群关系分别为Eurotium属的Eurotium chevalieri(E1)、Eurotium cristatum(E2、E3、E4、E7)、Eurotium amstelodami(E5)、Eurotium costiforme(E6).同时,结合18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7株菌与Aspergillus glaucus、Eurotium herbariorum、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Aspergillus cristatus、Eurotium chevalieri、Eurotium amstelodami、Eurotium rubrum、Aspergillus amstelodami都有超过99%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Eurotium 孢子形态 显微分析 18S rdna序列分析
下载PDF
火丝菌科(盘菌目)部分属的系统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超洋 庄文颖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6-558,共13页
本文以核糖体小亚基(SSUrDNA)为分子标记,对28个属60个种的71个序列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探讨火丝菌科的属间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支持广义的火丝菌科概念,表明该科是单起源的,显示5个主要分支。腐生或与植物共生形成菌根、囊盘被表面具有毛... 本文以核糖体小亚基(SSUrDNA)为分子标记,对28个属60个种的71个序列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探讨火丝菌科的属间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支持广义的火丝菌科概念,表明该科是单起源的,显示5个主要分支。腐生或与植物共生形成菌根、囊盘被表面具有毛状物的15个属构成A分支,该分支中仅部分属之间的关系比较明确;与苔藓植物生长在一起的4个属构成B分支;C分支包括Otidea和Otideopsis两属,后者与Otidea的成员混杂在一起;D分支仅包括Acervus的成员;E分支由Geopyxis,Tarzetta,Paurocotylis等5个属组成。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系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依据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建立的亚科和族均未获得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系统学 18S rdna序列分析 单源性
下载PDF
工业大麻内生真菌HDM07挥发性成分分析
3
作者 邢翔宇 丛添玥 +6 位作者 关昕 祁可香 李宛儒 张赫 尤梦瑶 吴桐 郑春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0期103-113,共11页
旨在开发利用工业大麻内生真菌HDM07挥发性成分,探索工业大麻内生真菌HDM07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以工业大麻内生真菌HDM07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法和检索质谱数据库分析鉴定内生真菌HDM07发酵液和菌丝体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形态学... 旨在开发利用工业大麻内生真菌HDM07挥发性成分,探索工业大麻内生真菌HDM07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以工业大麻内生真菌HDM07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法和检索质谱数据库分析鉴定内生真菌HDM07发酵液和菌丝体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形态学观察法和18S 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菌种。结果表明,经GC-MS法和质谱数据库检索分析,从内生真菌HDM07发酵液中鉴定出11种挥发性成分,在内生真菌HDM07菌丝体中鉴定出14种挥发性成分,工业大麻叶中鉴定了12种成分,空白对照品溶液(PDB培养基)中鉴定了7种成分;经鉴定内生真菌HDM07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上述结果表明,HDM07发酵液挥发性成分与菌丝体中挥发性成分两者的合成途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内生真菌HDM07的发酵液及菌丝体中均含有与工业大麻相同或相似的挥发性成分,也含有其特有的挥发性成分,说明该菌株与宿主植物工业大麻在合成挥发性成分方面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工业大麻内生真菌HDM07 18S rdna序列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一株脉孢菌的鉴定及其挥发性物质GC-MS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利军 宁万光 +1 位作者 史洪中 田雪亮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2期279-282,共4页
脉孢菌(Neurospora spp.)是常见的霉菌,有气味,为了研究脉孢菌气味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分,采用18S rDNA序列分析对脉孢菌菌株FH-1进行鉴定,并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其挥发性物质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脉孢菌菌株FH-1的18S rDNA序列(... 脉孢菌(Neurospora spp.)是常见的霉菌,有气味,为了研究脉孢菌气味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分,采用18S rDNA序列分析对脉孢菌菌株FH-1进行鉴定,并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其挥发性物质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脉孢菌菌株FH-1的18S rDNA序列(登录号:KF312458)与粗糙脉孢菌(N.crassa)(登录号:AY046271.1)相似度为99%,被鉴定为粗糙脉孢菌;GC-MS从FH-1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到13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9个组分,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3.035%;挥发性物质主要由酯类和醇类组成,含量最高的组分为1-辛烯-3-醇,其相对含量为80.6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脉孢菌 1-辛烯-3-醇 挥发性物质 18S rdna序列分析
下载PDF
1株海洋真菌ZH2.1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5
作者 雷晓凌 李学恭 +3 位作者 佘志刚 蔡小玲 钟敏 杨志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3-56,共4页
从南海海域白姑鱼消化道分离到1株海洋真菌ZH2.1,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和生物学研究。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并结合18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归属。18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其与孔状短小茎点霉Phoma exigua var.exigua在进化位置上最为接近... 从南海海域白姑鱼消化道分离到1株海洋真菌ZH2.1,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和生物学研究。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并结合18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归属。18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其与孔状短小茎点霉Phoma exigua var.exigua在进化位置上最为接近,其18S rDNA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FJ450059。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可认为菌株ZH2.1为茎点霉属真菌。对该菌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ZH2.1为兼性海洋真菌,最适生长盐度为3%。此外,在微氧条件下也可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ZH2.1 鉴定 18Srdna序列分析 茎点霉属
下载PDF
西安枣园西汉早期墓葬出土古酒中菌害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健 吴晨 +2 位作者 赵凤燕 陈富林 李晶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9-865,共7页
针对2003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发现的西安枣园西汉早期墓葬出土古酒的菌害,分析微生物群落,并对照其成份判断菌种来源,为制定稳妥的古酒灭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培养分离微生物群落,16S r DNA/18S r DNA序... 针对2003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发现的西安枣园西汉早期墓葬出土古酒的菌害,分析微生物群落,并对照其成份判断菌种来源,为制定稳妥的古酒灭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培养分离微生物群落,16S r DNA/18S r DNA序列分析,根据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出4种优势菌种,其中真菌为淡紫拟青霉菌,3种细菌分别为微球菌、葡萄球菌和考克氏菌属细菌。鉴定出的4种优势菌种与空气微生物中的常见菌种一致;判定古酒菌害原因主要来源于外界空气的交流;提出通过菌落滤除,隔绝空气,以有效抑制古酒中微生物滋生的防治对策。该研究也是16S r DNA/18S r DNA序列分析首次成功在酒类液体文物菌害成份鉴定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古酒 菌害分析 16S rdna/18S rdna序列分析 保护与保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