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冲击对18CrNiMo7–6齿轮钢气体渗碳影响研究
1
作者 缪小吉 宋璐 +3 位作者 麻恒 顾晓明 孙斐 胡静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17期71-75,共5页
以18CrNiMo7–6齿轮钢为材料,首次探索激光冲击预处理对气体渗碳效率及组织与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旨在获得组织性能优良的高效气体渗碳新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粗糙度仪、维氏显微硬度计等对激光冲击及气体渗碳后表层特性及性能进行测... 以18CrNiMo7–6齿轮钢为材料,首次探索激光冲击预处理对气体渗碳效率及组织与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旨在获得组织性能优良的高效气体渗碳新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粗糙度仪、维氏显微硬度计等对激光冲击及气体渗碳后表层特性及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冲击预处理使气体渗碳效率显著增加。相同气体渗碳条件(910℃+4h强渗碳)下,渗碳层由1.24mm增加到1.49mm,即渗碳效率提高约20%。同时,激光冲击后气体渗碳试样表层硬度从680HV0.05提高到700HV0.05,且截面硬度梯度下降平缓,从而可提升渗碳层与基体结合力。对激光冲击后表层特性分析表明,激光冲击预处理对气体渗碳的促进作用机理为:试样表面粗糙度从0.12μm增大到0.57μm,且表层形成了厚度约220μm的变形层,同时表层晶粒显著细化,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促进了活性C原子在表面吸附及向内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 18crnimo76 气体渗碳 预处理 渗碳效率
下载PDF
渗碳热处理后18CrNiMo7–6合金钢表面变质层J–C损伤失效参数研究
2
作者 陈雷 张建伟 王冰冰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6-72,共7页
合金钢在经过渗碳热处理后会在表面形成变质层。在表面变质层内,材料的力学性能沿深度方向发生变化。针对渗碳热处理后的18CrNiMo7-6合金钢的表面变质层,提出了确定Johnson-Cook损伤参数分层测试方法。通过对材料变质层进行分层线切割,... 合金钢在经过渗碳热处理后会在表面形成变质层。在表面变质层内,材料的力学性能沿深度方向发生变化。针对渗碳热处理后的18CrNiMo7-6合金钢的表面变质层,提出了确定Johnson-Cook损伤参数分层测试方法。通过对材料变质层进行分层线切割,得到不同变质层深度下的薄板试样;为获得不同应力三轴度下的拉伸结果,预制了不同断裂方向的拉伸剪切试样,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考虑应变累积效应的应力三轴度并测定了材料失效应变与应力三轴度的关系;采用宽脉冲拉伸系统测定了拉伸试样的失效应变与应变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层材料的失效应变随应力三轴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同一应力三轴度水平下,失效应变随层深增大而增大;不同层深处的试样均具有明显的应变率弱化效应,且在同一应变率水平下,失效应变随层深增大而增大;基于测量参数的拉伸过程数值仿真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所测定参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热处理 18crnimo7-6合金钢 表面变质层 Johnson-Cook损伤模型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下载PDF
外圆纵向磨削工艺对18CrNiMo7-6钢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浩阳 郜伟 +2 位作者 张银霞 王子乐 王栋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0-306,共7页
为了探究工件转速nw、磨削深度ap和纵向进给速度v_(f)等磨削工艺参数对18CrNiMo7–6钢表面粗糙度和表层残余应力的影响,用端面外圆磨床开展其单因素外圆纵向磨削试验。结果表明:随着nw的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R_(a)先减小后增大,当nw为120... 为了探究工件转速nw、磨削深度ap和纵向进给速度v_(f)等磨削工艺参数对18CrNiMo7–6钢表面粗糙度和表层残余应力的影响,用端面外圆磨床开展其单因素外圆纵向磨削试验。结果表明:随着nw的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R_(a)先减小后增大,当nw为120 r/min时,R_(a)达到最小值,此时工件表面的残余压应力最大;当nw大于120 r/min时,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出现起伏。随着ap的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R_(a)先减小后增大,工件表面残余拉应力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v_(f)的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R_(a)先减小后增大,当v_(f)为210 mm/min时,R_(a)值最小;且随v_(f)的增大,工件表面残余压应力逐渐减小,并最终转变为逐渐增大的残余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圆纵向磨削 磨削工艺 表面粗糙度 残余应力 18crnimo76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