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的显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盛才 丁义 +4 位作者 秦朝军 章忠明 龙耀斌 马加强 颜李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8)F-FDG PET/CT显像特征,并探讨^(18)F-FDG PET/CT对DLBCL的诊断价值。方法 48例经病理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化疗前均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PET/CT融合...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8)F-FDG PET/CT显像特征,并探讨^(18)F-FDG PET/CT对DLBCL的诊断价值。方法 48例经病理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化疗前均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PET/CT融合图像及同机CT图像诊断淋巴结和结外组织、器官受累的敏感性。结果DLBCL肿大淋巴结在PET/CT融合图像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部分淋巴结内见钙化点,边界清楚,部分肿大淋巴结相互融合成形状不规则的肿块时,边界欠清楚;累及的结外组织器官大多数结构改变较为隐秘或无明显改变;病灶摄取^(18)F-FDG明显增高,呈结节样或团块样放射性浓聚;淋巴结或结外受累病灶内部出现坏死时,坏死部位形成圆圈样的^(18)F-FDG摄取增高灶。PET/CT融合图像与同机CT图像诊断DLBCL淋巴结受累敏感性分别为94.85%、82.35%;诊断结外组织器官受累敏感性分别为95.23%、21.43%,两者比较P均<0.05。结论DLBCL^(18)F-FDG PET/CT显像典型的影像特征是:淋巴结显示为单个或多个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并摄取^(18)F-FDG明显增高,肿大的淋巴结相互融合或呈融合趋势,部分形成不规则的肿块,少数肿大淋巴结内可见钙化点;受累结外组织器官出现或不出现结构改变,但摄取^(18)F-FDG明显升高。PET/CT融合图像较同机CT图像诊断DLBCL累及的淋巴结或结外组织器官更加敏感,但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标准摄取值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对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具有诊断价值
2
作者 杨易 潘博 汪世存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303-1307,共5页
目的探讨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3年3月经病理确诊的14例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患者,用手划感兴趣区法分析全身肌肉摄取程度,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14),... 目的探讨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3年3月经病理确诊的14例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患者,用手划感兴趣区法分析全身肌肉摄取程度,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14),测量对照组肌肉摄取值,比较二者肌肉摄取值的差异。结果14例皮肌炎患者,伴发胃癌4例,卵巢癌3例,淋巴瘤2例,肺癌、食管癌、鼻咽癌、乳腺癌各1例,不明来源低分化腺癌1例;以上皮肌炎患者的肌肉摄取平均值为3.5±1.8,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值(1.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不仅能通过肌肉的弥漫性摄取程度判断疾病活跃程度,为病变的活检提供依据,还能够对伴发的恶性肿瘤进行分期和评估,为临床精确诊治提供重要的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 皮肌炎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131)I显像阴性中的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潘博 汪世存 +2 位作者 展凤麟 倪明 刘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术后131I治疗后、131I全身显像阴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5年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131I治疗后、131I全身显像阴性伴或不伴甲状腺球蛋白,怀疑复发或转移的患者PET/CT检查资料...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术后131I治疗后、131I全身显像阴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5年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131I治疗后、131I全身显像阴性伴或不伴甲状腺球蛋白,怀疑复发或转移的患者PET/CT检查资料,根据摄取程度分为良性或恶性,所有病变最终有病理确认或经随访证实。结果 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发生在左叶4例,右叶8例,双叶2例。18F-FDG PET/CT显像提示术区及全身阴性5例,术区和/或淋巴结异常摄取9例,其中真阳性7例。转移部位分别为:双侧颌下、右颈部、右锁骨上1例;右颌下、左颈部、双肺1例;右锁骨上、右口咽旁1例;左颈部、气管左旁、胸1~4椎体1例;气管右旁1例;右颌下、左颈部、左鼻咽旁1例;左颈部、左锁骨上、右锁骨上1例;1例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SUVmax最大值39.6,SUVmax最小值3.1,平均SUVmax 11.12±8.57。Tg升高患者8例,其中Tg最大值为1398.0ug/L,TG最小值为117.0ug/L,平均值为(377.31±488.89)ug/L,1例Tg Ab升高大于500IU/L,TG为1.38 ug/L。SUVmax与Tg之间线性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2=0.495,自变量系数为0.012。结论当131I全身显像阴性、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增高大于32.7ug/L时,18F-FDG PET/CT显像则能发现转移或复发灶,优于131I全身显像。而131I全身显像阴性时、血清Tg小于3.9ug/L时,18F-FDG PET/CT显像并不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131碘治疗 ^131碘全身显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核医学影像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袁志斌 马寄晓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3年第4期162-164,共3页
核医学影像检查,包括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99Tcm-MIBl(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201Tl、标记抗体和其他多种显像剂,对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有一定价值,是X线摄片、CT和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有益的补充。核医学影像检查可以了解全... 核医学影像检查,包括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99Tcm-MIBl(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201Tl、标记抗体和其他多种显像剂,对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有一定价值,是X线摄片、CT和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有益的补充。核医学影像检查可以了解全身骨骼的状况,用于疾病的分期和判断疗效,但仍需结合其他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核医学影像 诊断 临床价值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下载PDF
^(18)FDG PET/CT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伴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洋 程欣 +3 位作者 石希敏 党永红 刘宇 刘小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7-590,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皮肌炎(DM)/多发性肌炎(PM)伴恶性肿瘤中的影像特点,为DM/PM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7例DM/PM并发肿瘤的患者和3...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皮肌炎(DM)/多发性肌炎(PM)伴恶性肿瘤中的影像特点,为DM/PM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7例DM/PM并发肿瘤的患者和39例同期未并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18FDG PET/CT影像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56例DM/PM患者中并发肿瘤17例,包括淋巴瘤5例(其中3例为T细胞淋巴瘤),肺癌7例,甲状腺癌、乳腺癌、宫颈癌、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胸腺瘤各1例,肿瘤病灶的18FDG摄取较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1.47~22.93(7.67±6.60)。全部患者中22例患者18FDG PET/CT显像示全身肌肉弥漫性摄取升高,肌肉的SUVmax为0.71~2.93(1.43±0.68),其中9例患者(40.91%)伴有恶性病变;26例患者18FDG PET/CT显像示局部肌肉摄取升高,肌肉的SUVmax为1.06~8.74(2.62±1.65),其中6例患者(23.08%)伴有恶性病变;8例患者的18 FDG PET/CT显像示全身肌肉18FDG未见摄取升高,其中3例患者(37.50%)伴有恶性病变。15例并发间质性肺炎,其中2例患者(13.33%)伴有恶性病变。结论:肿瘤相关性DM的18FDG PET/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中全身肌肉弥漫性摄取升高者肿瘤发病率最高;对可疑DM/PM伴恶性肿瘤患者,18 FDG PET/CT可以作为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恶性肿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变中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段丽 张文军 +1 位作者 孙静涛 张晓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9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骨骼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经骨髓穿刺或病理活检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全身骨骼18F-FDG PET/CT检查中,1例呈阴性,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骨骼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经骨髓穿刺或病理活检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全身骨骼18F-FDG PET/CT检查中,1例呈阴性,15例检出多发阳性病灶(标准摄取最大值SUVmax 3.4~13.8,标准摄取平均值SUVave 2.0~11.5)。在检出呈阳性的15例中,共显示骨髓瘤病灶211处,其中PET有172处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占81.5%),同机CT检出呈虫蛀状、颗粒状、穿凿样溶骨性改变病灶185处(占87.7%)。PET和CT同时检出病灶为146处(占69.1%),表现为相匹配的18F-FDG高摄取灶及溶骨性病变;PET检出而同机CT未检出病灶26处(占12.3%),表现为18F-FDG在病灶摄取增高而CT未见异常;同机CT检出而PET未检出病灶39处(占18.5%),病灶表现为小灶状骨质破坏区而未见18F FDG高摄取。结论 18F-FDG PET/CT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病变累及范围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临床分期、治疗及疗效评价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PET CT 18氟-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L1蛋白表达与^(18)F FDG-PET/CT显像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付立武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蛋白的表达和^(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先对患者行^(18)F FDG-PET/CT检查,并在其...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蛋白的表达和^(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先对患者行^(18)F FDG-PET/CT检查,并在其行肿瘤切除术后进行组织病理检查,观察PD-L1在病理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avg)、PD-L1阳性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低分化组、中分化组SUVmax值、SUVavg均高于高分化组(P <0. 05),低分化组病灶内PD-L1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高分化组(P <0. 05))。非小细胞肺癌病灶SUVmax值与PD-L1指数在相关性散点图上存在明显直线相关关系,Spearman分析显示病灶SUVmax值与PD-L1指数呈正相关(r=0. 705,P <0. 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SUV max值和组织PD-L1表达呈正相关性,病灶SUV max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肿瘤组织PD-L1水平,可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18氟-脱氧葡萄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value of PET using 18- fluoro-2-deoxyglucose, CT and MR1 in detecting skull base invasion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s 被引量:3
8
作者 Xiumei Ma Ming Ye Taifu Liu Li Li Liyan Dai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9年第8期456-459,共4页
Objective: We compare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using 18-fluoro-2-deoxyglucose (FDG),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detecting skull base invasion of nasop... Objective: We compare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using 18-fluoro-2-deoxyglucose (FDG),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detecting skull base invasion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s (NPC) and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these three methods in determining the existence of skull base invasion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s. Methods: The images of enhanced CT, MRI and PET-CT scans, performed at intervals -〈 20 days on 57 NPC patients from July 2004 to February 2007, were selected and reviewed. The endpoints of the comparison wer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ccurac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 of Enhanced CT, MRI and PET-CT, based on histopathologic findings or clinical imaging follow-up for at least 6 months. Results: For detecting skull base invasion of NPC, the sensitivity of enhanced CT, MRI and PET-CT were 68.18%, 84.09%, 97.67% respectively; speci- ficity were 76.92%, 69.23%, 57.14% respectively; accuracy were 70.18%, 80.7%, 87.72% respectively; PPV were 90.9%, 90.24%, 87.5% respectively; NPV were 41.67%, 56.25%, 88.8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PET-CT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sensitivity over CT (P 〈 0.05) and MRI, better than the two methods in accuracy and NPV and may be more valuable for new patients in detecting skull base invasion of NPC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18-fluoro-2-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skull base invasion
下载PDF
^(18)F-FDG PET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董爱生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4年第1期12-14,共3页
18F鄄FDGPET在结直肠癌原发、复发及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结直肠癌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结合CT、MRI和CEA(癌胚抗原)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18F鄄FDGPET在对结直肠癌的疗效监测以及评价手术效果方面也有比... 18F鄄FDGPET在结直肠癌原发、复发及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结直肠癌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结合CT、MRI和CEA(癌胚抗原)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18F鄄FDGPET在对结直肠癌的疗效监测以及评价手术效果方面也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 结直肠癌 临床应用 原发性肿瘤 肿瘤复发 肿瘤转移 诊断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18)F-FDGPET/CT显像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国雄 刘志军 +4 位作者 杨秀蓉 谢丽璇 张海捷 李中泉 刘魏伟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18氟-脱氧葡萄糖(18 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的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18氟-脱氧葡萄糖(18 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的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作者医院诊治的AIP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分析其胰腺局部及胰腺外器官的形态改变及代谢特征,并计算胰腺病变的平均滞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分析早期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延迟SUVmax之间的差异。结果 14例患者中,男5例,女9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9岁。11例患者胰腺弥漫性肿大,3例患者胰腺头部增大,病变部位代谢活性均增高。10例患者的主胰管呈弥漫性狭窄,3例为局限性并多灶性狭窄,1例病变部位胰管局限性狭窄伴近端胰胆管扩张。5例患者出现胰腺周围鞘膜征;3例患者胰腺周围出现渗出。14例AIP患者胰腺早期SUVmax与延迟后SUV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P<0.05)。3例胰腺局灶性增大患者的早期SUVmax与延迟后SUV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5,P=0.05)。胰腺弥漫增大患者与胰腺局部肿大患者的早期SUVmax、延迟SUVmax、RI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AIP患者均出现胰腺外器官的改变;PET/CT的诊断正确率为71.4%(10/14),其中3例误诊为胰头癌,1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结论 AIP的18F-FDG PET/CT显像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其特征及其鉴别诊断特征,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在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患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飞 胡瑶 +1 位作者 丁重阳 李天女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或转移的49例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并与同期传统影像学检查资料、血清肿瘤标记物和病理及...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或转移的49例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并与同期传统影像学检查资料、血清肿瘤标记物和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6%、90.9%、83.7%、96.9%和58.8%。在血清肿瘤标记物升高的30例患者中,18 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100%、86.7%、100%和50.0%。依据^(18)F-FDG PET/CT结果,73.5%患者更改了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PET/CT能有效评估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病例,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PET-CT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12
作者 李天然 钱根年 +2 位作者 高荣光 郑春雨 李铭山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5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PET-CT一体机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已经明确诊断的全身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病例62例,经PET-CT检查后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目测和半定量分析方法。结果62例肿瘤病人共检出142个病灶,PET图像阳性率93.55%(58/62);PET图... 目的探讨PET-CT一体机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已经明确诊断的全身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病例62例,经PET-CT检查后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目测和半定量分析方法。结果62例肿瘤病人共检出142个病灶,PET图像阳性率93.55%(58/62);PET图像阴性率6.45%(4/62);PET发现病灶而CT未完全发现病灶率19.4%(12/62);CT发现而PET未见浓聚率6.45%(4/62);原发灶未能找到率1.61%(1/62)。标准化摄取值(SUV)大于2.5占78.2%(111/142);SUV2.5~2.0占14.8%(21/142);SUV小于2.0占7%(10/142)。结论PET-CT与单纯PET,CT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精确定位、定性,但PET-CT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CT 氟代脱氧葡萄糖 标准化摄取值 肿瘤
下载PDF
MRI、增强CT和PET-CT对鼻咽癌颅底侵犯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马秀梅 陈涛 +3 位作者 李莉 刘滔 戴立言 叶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95-798,共4页
目的:比较MRI、增强CT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对鼻咽癌颅底侵犯的诊断价值,为鉴别诊断鼻咽癌病灶是否有颅底侵犯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57例鼻烟癌患者同时行鼻咽MRI、增强CT和P... 目的:比较MRI、增强CT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对鼻咽癌颅底侵犯的诊断价值,为鉴别诊断鼻咽癌病灶是否有颅底侵犯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57例鼻烟癌患者同时行鼻咽MRI、增强CT和PET-CT,3种检查均在20d内完成。以组织病理学或至少6个月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为诊断病灶性质的标准,比较这3种方法诊断鼻咽癌颅底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及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结果:增强CT、MRI和PET-CT诊断鼻咽癌颅底侵犯的敏感度分别为68.18%、84.09%和97.67%;特异度分别为76.92%、69.23%和57.14%;准确度分别为70.18%、80.70%和87.72%;PPV分别为90.90%、90.24%和87.50%;NPV分别为41.67%、56.25%和88.89%。PET-CT在敏感度方面较增强CT和MRI有明显优势(P<0.05),准确度和NPV等方面优于增强CT(P<0.05),其NPV也优于MRI。结论:在3种影像学方法中,PET-CT对初治鼻咽癌患者颅底是否累及的判定可能更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图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 摄影 颅底侵犯
下载PDF
GLUT1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FDG摄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昆 孙玉鹗 汪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 1(GLUT1)的表达及其与1 8F 2 脱氧葡萄糖 (FDG)摄取之间的关系。方法 术前对 2 4例NSCLC患者进行1 8FDG PET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肺组织中GLUT1的表...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 1(GLUT1)的表达及其与1 8F 2 脱氧葡萄糖 (FDG)摄取之间的关系。方法 术前对 2 4例NSCLC患者进行1 8FDG PET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肺组织中GLUT1的表达 ,并使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肺癌组织中GLUT1表达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 ,并与术前FDG PET检查所得标准化摄取值 (SUV)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 4例NSCLC标本GLUT1蛋白染色全部阳性。相应正常肺组织中 ,正常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细胞均无GLUT1蛋白染色。肺癌组织中GLUT1平均光密度值与SUV值之间呈直线相关 (r =0 .86,P <0 .0 5 )。结论 GLUT1蛋白在NSCLC肿瘤组织中广泛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CLC 肺肿瘤 葡萄糖转动蛋白 ^18F-2-脱氧葡萄糖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前FDG-PET/CT检查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岚 陈芳源 +7 位作者 钟华 黄洪晖 肖菲 韩晓凤 钟璐 朱坚轶 倪蓓文 陈涛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评估治疗前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PET)/CT的最大标化摄取值(SUVmax)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6例新发DLBCL患者初次PET/CT检查中最大SUVmax与疾病分期、乳酸脱氢酶... 目的:评估治疗前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PET)/CT的最大标化摄取值(SUVmax)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6例新发DLBCL患者初次PET/CT检查中最大SUVmax与疾病分期、乳酸脱氢酶(LDH)、校正国际预后指数(R-IPI)等预后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预后分析。结果:初发DLBL患者PET/CT的SUVmax与疾病分期、B症状、LDH、β2微球蛋白(β2-MG)、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呈正相关。R-IPI3个预后组中的SUVmax有显著区别,R-IPI预后差的一组SUVmax均值明显高于前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SUVmax=10.25预测疾病进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4.4%和68.2%。以此为标准分2组,SUVmax<10与SUVmax≥10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和55.8%(P<0.05),3年PFS率分别是86.4%±6.4%和45.9%±9.8%(P=0.004),3年总生存(OS)率无统计学差异。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显示IPI、LDH和SUVmax均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DLBCL患者治疗前PET/CT中FDG摄取强度可以预测患者的生存情况,SUVmax越低患者预后越好,反之,SUVmax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FDG-PET 预后
原文传递
复发性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前^(18)F-FDG PET-CT对治疗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琳 郑容 +4 位作者 吴令英 吴宁 李晔雄 张雯杰 刘瑛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3期18-22,共5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18)F-FDG PET)-CT对复发性宫颈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方案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治疗后复发的宫颈癌患者,在行IMRT前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并在3周之内行CT或MR等常规影像... 目的:回顾性研究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18)F-FDG PET)-CT对复发性宫颈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方案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治疗后复发的宫颈癌患者,在行IMRT前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并在3周之内行CT或MR等常规影像学检查,分别根据常规影像(CI)及^(18)F-FDG PET-CT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靶区,对比二者的体积差异。结果:在36例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复发宫颈癌患者中,^(18)F-FDG PET-CT诊断复发宫颈癌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7.1%,100%和97.2%。^(18)F-FDG PET-CT改变了61.1%(22/36)患者的治疗方案,其中14例患者仍进行了IMRT,但放射治疗靶区因PET-CT而发生了改变。结论:^(18)F-FDG PET-CT对于复发的宫颈癌患者,是一项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较高的治疗前再分期诊断手段,改变了部分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PET-CT 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调强放射治疗 大体肿瘤体积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对淋巴瘤分期和预后评估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玮 常乃柏 +2 位作者 李江涛 范芸 刘辉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2年第5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DG-PET)对淋巴瘤患者分期及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对初诊的41例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和化疗4个疗程后行FDG—PET,中位随访30个月,比较化疗前FDG.PET分期和化疗4个疗程后FDG.PET结...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DG-PET)对淋巴瘤患者分期及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对初诊的41例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和化疗4个疗程后行FDG—PET,中位随访30个月,比较化疗前FDG.PET分期和化疗4个疗程后FDG.PET结果对预后的影响。结果41例患者治疗前结内、外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别为9.7±6.9和8.4±6.8。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惰性NHL比较,结内、外病灶的SUVmax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侵袭性NHL分别为10.3±7.5和9.1±6.5,惰性NHL分别为4.7±2.1和2.4±0.6,均P〈0.05)。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B细胞和T细胞NHL、活化B与生发中心来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前FDG.PET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化疗前22例(54%)患者FDG—PET检出结外器官病变;6例(15%)因FDG—PET发现CT等其他检查未显示的淋巴结或结外病变而提高临床分期。治疗前经FDG.PET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15例(37%),Ⅲ、Ⅳ期的患者26例(63%)。随访期间,FDG—PET分期Ⅰ、Ⅱ期的患者中1例(7%)因疾病进展死亡,Ⅲ、Ⅳ期的患者中6例(23%)因疾病进展死亡。41例患者化疗4个疗程后行FDG—PET检查,FDG—PET阴性的患者17例(41%)中,随访期间1例(6%)因疾病复发死亡,FDG-PET阳性的患者24例(59%)中,随访期间6例(25%)因疾病进展死亡。结论化疗前FDG-PET检查有助于对淋巴瘤患者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化疗4个疗程后FDG.PET检查有助于评估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指导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淋巴瘤 肿瘤分期 预后
原文传递
PET/CT不同判读方法对霍奇金淋巴瘤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微 江旭峰 +1 位作者 赵维莅 王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54-959,共6页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摄影技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PET/CT,简称PET/CT)已成为淋巴瘤分期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因淋巴瘤各亚型...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摄影技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PET/CT,简称PET/CT)已成为淋巴瘤分期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因淋巴瘤各亚型的生物学特性、治疗反应和预后差异较大,该文主要对PET/CT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d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预后评估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治疗中期PET/CT在HL预后评估中的积极意义,以及在DLBCL预后评估作用中存在的争议,并论述了半定量法在未来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摄影技术一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评估 半定量法
下载PDF
温度对乳腺癌小鼠棕色脂肪18F-FDG Micro-PET/CT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涂清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8-562,共5页
【目的】利用Micro-PET/CT成像技术观察不同温度对肿瘤小鼠棕色脂肪(BAT)摄取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的影响。【方法】同一批BALB/c乳腺癌模型小鼠先后分为30℃保温组、25℃保温组和20℃室温组,均禁食8 h,尾静脉注射18F-FDG 45 mi... 【目的】利用Micro-PET/CT成像技术观察不同温度对肿瘤小鼠棕色脂肪(BAT)摄取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的影响。【方法】同一批BALB/c乳腺癌模型小鼠先后分为30℃保温组、25℃保温组和20℃室温组,均禁食8 h,尾静脉注射18F-FDG 45 min后经Micro-PET/CT成像,分析小鼠颈部深处及肩胛处BA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结果】测得小鼠BAT SUVmax值分别为0.63±0.16(30℃保温组)、1.29±0.17(25℃保温组)和2.21±0.11(20℃室温组),肿瘤组织SUVmax值分别为2.36±0.11(30℃保温组)、1.85±0.10(25℃保温组)和1.51±0.17(20℃室温组),脑组织SUVmax值分别为2.35±0.19(30℃保温组)、2.34±0.14(25℃保温组)和2.38±0.11(20℃室温组)。【结论】在室温(20℃)状态下,小鼠BAT代谢明显加强,肿瘤组织代谢减弱,保温后,小鼠棕色脂肪等非特异性区域摄取显著降低或消除,肿瘤组织代谢增强。温度对小鼠BAT18F-FDG摄取影响显著,控制温度才能够获得更好的肿瘤小鼠18F-FDG Micro-PET/CT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ET/CT 温度 棕色脂肪 18F-FDG SUVMAX
下载PDF
^(18)F-FDG PET/CT与MRI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远高 李昌松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1期3044-3047,共4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与MRI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川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31例,根据患者梗阻原因将其分为良性梗阻性黄疸组(n=13)和...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与MRI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川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31例,根据患者梗阻原因将其分为良性梗阻性黄疸组(n=13)和恶性梗阻性黄疸组(n=18)。两组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及MRI扫描,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18)F-FDG PET/CT检查及MRI检查中的图像特征,对比^(18)FFDG PET/CT、MRI检查对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检出率和准确率。结果 17例(54.84%)患者MRI检出中胆总管、肝内胆管呈稍轻度扩张,14例(45.16%)呈重度扩张,并可见"软藤征"。12例(38.71%)恶性胆道梗阻者增强MRI扫描中出现近端结节状信号影。良性梗阻性黄疸组:8例(61.54%)患者PET图像呈胆道中下段梗阻,呈现条片状代谢轻度增高者5例(38.46%),结节状轻度代谢增高者3例(37.50%);出现胰腺水平梗阻者3例(23.08%),其FDG呈多发条块状增高。恶性梗阻性黄疸组:15例(83.33%)患者PET图像呈结节状代谢活性明显增高,11例(61.11%)患者原发灶CT图像示胆道梗阻近端结节状且密度较低。恶性梗阻性黄疸组原发灶SUVmax为(6.91±2.90),明显高于良性梗阻性黄疸组的(4.13±1.6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8)F-FDG PET/CT对良性梗阻性黄疸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31%、84.62%,明显高于MRI的53.85%、38.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94.44%,明显优于MRI的72.22%、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检出率、诊断准确率高,可为临床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提供准确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梗阻性黄疸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