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3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XCL16水平与卒中亚型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静静 潘旭东 +2 位作者 马爱军 王遐 王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18-822,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XCL16水平变化及其与脑梗死TOAST病因学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XCL16水平,按TOAST分型进行分组,将各亚组之间以及与3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血清C...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XCL16水平变化及其与脑梗死TOAST病因学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XCL16水平,按TOAST分型进行分组,将各亚组之间以及与3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血清CXCL1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29±0.21)ng/ml对(1.75±0.21)ng/ml,t=12.863,P=0.000];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血清CXCL16水平显著高于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组[(2.38±0.23)ng/ml对(2.21±0.11)ng/ml,q=5.743,P=0.000],而且两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q=20.501,P=0.000;q=13.527,P=0.000).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中,≥2条动脉狭窄组血清CXCL16水平与仅有1条动脉狭窄组无显著差异[(2.34±0.24)ng/ml对(2.46±0.19)ng/ml,t=-1.969,P=0.05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XCL16(OR=0.972,95% CI 0.956~0.978,P=0.001)和高脂血症(OR=3.547,95% CI1.160~10.848,P=0.020)足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CXCL16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升高,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且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显著高于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炎症趋化因子类 CXC CXCL 16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山羊痘病毒G9和A16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宏吉 张金花 +2 位作者 司朵朵 张珠明 李继东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9-67,共9页
为研究山羊痘病毒(goatpox virus,GTPV)G9、A16蛋白的功能,用PCR方法从山羊痘病毒弱毒疫苗毒株GTPV AV41中扩增出编码G9、A16蛋白的基因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目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G9蛋白有34个磷酸化位点,17个抗原... 为研究山羊痘病毒(goatpox virus,GTPV)G9、A16蛋白的功能,用PCR方法从山羊痘病毒弱毒疫苗毒株GTPV AV41中扩增出编码G9、A16蛋白的基因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目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G9蛋白有34个磷酸化位点,17个抗原表位位点;二级结构中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分别占36.61%和42.86%,有9个保守结构域,蛋白序列末尾有跨膜区域,包含15个半胱氨酸残基位点;三级结构中具有细胞凋亡和跨膜功能的结构。A16蛋白有36个磷酸化位点,19个抗原表位位点;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分别占25.46%和48.28%,有10个保守结构域,蛋白序列末尾有跨膜区域,包含21个半胱氨酸残基位点;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可以形成膜蛋白。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GTPV的G9、A16蛋白功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痘病毒 G9蛋白 A16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Ki67、Survivin、P16表达在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4
3
作者 何慧仪 卢丽娜 +3 位作者 杜洪 朱秋云 方艺川 陈倩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825-1827,共3页
目的:研究Ki67、Survivin、P16在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和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高危病人行阴道镜检并在镜下活检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67、Survivin、P16,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分析。结果:160例... 目的:研究Ki67、Survivin、P16在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和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高危病人行阴道镜检并在镜下活检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67、Survivin、P16,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分析。结果:160例患者中有96例宫颈炎、40例宫颈内瘤样变、24例宫颈癌,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83%、95.00%、100.00%;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90.00%、100.00%;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0%、60.00%、100.00%。Ki67、Survivin、P163种蛋白在宫颈内瘤样变、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宫颈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1);Survivin、P16与Ki67蛋白表达间存在正相关(r=0.599;P<0.01;r=0.540,P<0.01)。结论:Ki67、Survivin、P16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标记物,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 KI67 SURVIVIN蛋白 P16蛋白
下载PDF
P16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3
4
作者 郭山春 廖松林 +5 位作者 丁华野 吴霞 孟振行 柳剑英 皋岚湘 田玉旺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5-176,共2页
P16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郭山春廖松林丁华野吴霞孟振行柳剑英皋岚湘田玉旺一、材料和方法93例乳腺癌标本均为1986~1995年北京军区总医院外科切除标本,常规取材,10%福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按198... P16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郭山春廖松林丁华野吴霞孟振行柳剑英皋岚湘田玉旺一、材料和方法93例乳腺癌标本均为1986~1995年北京军区总医院外科切除标本,常规取材,10%福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按1982年WHO标准进行组织学分型,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16蛋白 基因表达 预后
原文传递
LRP16编码蛋白的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韩为东 楼方定 +4 位作者 于力 韩小平 王全顺 李楠 周春喜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 :探讨LRP16基因编码蛋白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方法 :以Internet为操作平台、以国际公共生物数据库为实验材料、应用生物学软件为研究工具对LRP16编码蛋白进行了全方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此基础上 ,将该基因... 目的 :探讨LRP16基因编码蛋白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方法 :以Internet为操作平台、以国际公共生物数据库为实验材料、应用生物学软件为研究工具对LRP16编码蛋白进行了全方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此基础上 ,将该基因的编码序列重组到pEGFP N1真核表达中 ,融合在绿色荧光蛋白 (GFP)的N端转染HeLa细胞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分布。结果 :LRP16编码产物主要与一些RNA病毒产生的与核酸结合的非结构蛋白有较高相似性 ,含有与功能未知的Motif:Hismacro、DUF2 7、A1pp相似的结构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发现GFP分布于细胞核内。结论 :LRP16基因编码一种起源古老、进化缓慢的核蛋白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胞定位 LRP16蛋白 NF-ΚΒ 医学信息学 蛋白质公共数据库
下载PDF
抑癌基因PTEN及P16蛋白在疣状胃炎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1
6
作者 丁世华 刘俊 +3 位作者 舒晴 王建平 邓联民 刘新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047-2049,共3页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及P16蛋白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疣状胃炎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疣状胃炎组PTEN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44.4%vs92%,χ2=14.47,P<0.01),而与胃癌组(2...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及P16蛋白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疣状胃炎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疣状胃炎组PTEN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44.4%vs92%,χ2=14.47,P<0.01),而与胃癌组(25.8%)比较无显著差异(χ2=2.51,P>0.05).疣状胃炎组P16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50%vs96%,χ2=14.56,P<0.01),但明显高于胃癌组(19.4%)(χ2=6.80,P<0.01).结论:抑癌基因PTEN及P16可能参与了疣状胃炎癌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胃炎 胃癌 PTEN蛋白 P16蛋白
下载PDF
胃癌组织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25
7
作者 赵怡 张学庸 +3 位作者 史宪杰 胡沛臻 张传山 马福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7例胃癌和癌旁粘膜组织、21例胃... 目的探讨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7例胃癌和癌旁粘膜组织、21例胃正常组织中P16,P53蛋白表达产物和PCNA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率为208%(16/77),明显低于癌旁粘膜组织597%(46/77)和胃正常组织905%(19/21,P<005);P53蛋白与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05%(62/77)和922%(71/77),明显高于癌旁粘膜组织416%(32/77),649%(50/77)和胃正常组织00%(0/21,P<005).P16,P53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无关(P>001).结论P16,P53蛋白和PCNA的异常表达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和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16蛋白 P53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高甲基化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8
作者 项一宁 张维元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高甲基化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90例鼻咽非角化性癌(NKC)组织p16蛋白的表达缺失,聚合酶链反应和甲基化酶切方法检测23例NKC组织p16基因缺失和高甲基化。结...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高甲基化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90例鼻咽非角化性癌(NKC)组织p16蛋白的表达缺失,聚合酶链反应和甲基化酶切方法检测23例NKC组织p16基因缺失和高甲基化。结果90例NKC中p16蛋白表达阴性率为46.7%(42/90),而对照组的阴性率为0(0/30),P<0.05。p16蛋白表达与NKC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明显的相关性,生存期5年内者,其缺失率为60.0%(36/60);生存期5年以上者,其缺失率为20.0%(6/30),P<0.05。有、无远处器官转移的病例p16蛋白阴性率分别为81.8%(9/11)和41.8%(33/79),P<0.05。而有、无颅底破坏和(或)颅神经侵犯病例p16蛋白阴性率分别为41.7%(10/24)和48.5%(32/66),P>0.05。23例NKC中未检测到p16基因外显子1的缺失,但有10例p16基因外显子2的缺失,缺失率为43.4%(10/23);同时检测到2例外显子1的异常甲基化,高甲基化率为8.7%(2/23);总突变率为52.1%(12/23)。结论在NK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16基因缺失起着重要的作用。p16蛋白表达与NKC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远处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NKC的局部组织侵犯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组织 高甲基化 临床意义 表达及 p16蛋白表达 ENVISION法 P16基因缺失 5年生存率 免疫组织化学 聚合酶链反应 P〉0.05 基因外显子1 NKC 非角化性癌 异常甲基化 阴性率 相关性 缺失率 表达缺失 方法应用 器官转移
原文传递
反义Bmi-1对Jurkat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卫红 孟秀香 +2 位作者 刘丹丹 单路娟 赵心宇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54-556,共3页
目的观察反义Bmi-1表达质粒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选择Bmi-1基因起始密码子及与锌指结构对应的171bp核苷酸片段,反向连接于pLNCX2质粒上,得到反义Bmi-1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将质粒导入Jurkat细胞中,... 目的观察反义Bmi-1表达质粒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选择Bmi-1基因起始密码子及与锌指结构对应的171bp核苷酸片段,反向连接于pLNCX2质粒上,得到反义Bmi-1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将质粒导入Jurkat细胞中,以G418进行筛选得到阳性克隆;以MTT法和体外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反义Bmi-1表达质粒对Jurk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采用免疫荧光组化法检测反义Bmi-1对Jurkat细胞P16蛋白的上调作用。结果转染反义Bmi-1表达质粒组与对照组(空白对照及空质粒组)相比较,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空白对照组Jurkat细胞集落数为(90.70±9.07)/103细胞,空质粒组Jurkat细胞集落数为(83.30±6.11)/103细胞,转染反义质粒组Jurkat细胞集落数为(56.00±5.56)/103细胞(P<0.01);P16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强。结论反义Bmi-1对Jurkat细胞的体外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上调了P16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系 Jurkat 寡核苷酸 反义 基因 Bmi-1 JURKAT细胞 生长抑制作用 转染反义 P16蛋白表达 T淋巴细胞白血病 体外集落形成 t细胞集落
原文传递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DNA检测联合宫颈脱落细胞p16蛋白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杭国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22期5569-5571,共3页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检测联合宫颈脱落细胞p1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以该院于2014年6月-2016年12月采用TCT和HPV-DNA联合检测至少一项检查异常者900例为研...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检测联合宫颈脱落细胞p1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以该院于2014年6月-2016年12月采用TCT和HPV-DNA联合检测至少一项检查异常者900例为研究对象,对剩余细胞学标本进行宫颈脱落细胞p1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病理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结果为对照,比较3种检测方法诊断宫颈病变的效能。结果患者宫颈病变越重,HPV-DNA的阳性率和p16表达阳性率越高。与单纯应用HPV-DNA或TCT诊断宫颈病变相比,HPV-DNA与TCT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等均较高。此外,HPV-DNA、TCT和p16蛋白联合检测宫颈病变的灵敏度(χ~2=18.596,P<0.001)和特异度(χ~2=16.826,P<0.001)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CT、HPV-DNA联合宫颈脱落细胞p1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减少漏诊或误诊,提高宫颈癌早期筛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 宫颈脱落细胞p1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宫颈癌
原文传递
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分析各期鼻咽癌组织p16的表达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林杰 方嬿 +4 位作者 黄必军 侯景辉 赵美卿 李辉梅 曾益新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 构建高通量组织微阵列 /组织芯片 (high throughputtissuemicroarray/tissuechip) ,明确p16基因表达与鼻咽癌的相关性及探讨组织芯片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用组织阵列仪制备按不同临床分期排布的组织芯片 ,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 目的 构建高通量组织微阵列 /组织芯片 (high throughputtissuemicroarray/tissuechip) ,明确p16基因表达与鼻咽癌的相关性及探讨组织芯片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用组织阵列仪制备按不同临床分期排布的组织芯片 ,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一张组织芯片上 2 5 9例鼻咽活检组织样本中p16蛋白表达 ,并分析p16蛋白表达在鼻咽癌组织的分布状况及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在正常鼻咽黏膜组织、Ⅰ~Ⅳ期及未分期鼻咽癌组织中p16蛋白的缺失情况分别为 0 / 18、3/ 3、86 3%(38/ 44 )、86 8% (5 9/ 6 8)、82 1% (2 3/ 2 8)、88 8% (87/ 98)。鼻咽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率低于鼻咽非癌组织 (χ2 =82 5 8,P <0 0 0 1) ,p1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 (χ2 =0 0 9,P =0 76 9)。结论 鼻咽癌中p16蛋白的高频缺失提示p16基因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而这种表达缺失在早晚期鼻咽癌中的一致性又提示p16蛋白缺失是鼻咽癌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 ,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p16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微阵列 组织芯片
原文传递
p16、Ki-67蛋白表达及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彤 崔莉 +2 位作者 许丽娟 胡艳萍 刘凤阁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p16、Ki-67联合应用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及分级中的意义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CIN的关系。方法分别对160例宫颈各类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Ki-67蛋白表达情况,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结果①宫颈上皮... 目的探讨p16、Ki-67联合应用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及分级中的意义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CIN的关系。方法分别对160例宫颈各类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Ki-67蛋白表达情况,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结果①宫颈上皮内低度瘤变(CINⅠ)中,p16阳性率为85.7%,Ki-67阳性率为67.8%,较宫颈良性病变的阳性率明显增加(P<0.01);宫颈上皮内高度瘤变(CINⅡ-Ⅲ)中,p16阳性率为100%,Ki-67阳性率为98.3%,两者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CINⅡ-Ⅲ中,p16、Ki-67表达呈正相关。②高危型HPV在宫颈良性病变、CINⅠ和CINⅡ-Ⅲ病变组感染者分别为30.6%、75.7%和93.3%,宫颈CINI和CINⅡ-Ⅲ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程度加重,HPV感染与p1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16、Ki-67联合应用可作为宫颈良性病变与CINⅠ以及CINⅠ与CINⅡ-Ⅲ鉴别的重要标记物;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在高危人员筛查与判断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良性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P16蛋白 Ki-67 HPV
下载PDF
久泄脾胃湿热证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柯晓 曾耀明 +5 位作者 杨春波 武一曼 王启国 陈朝元 周凡 葛振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久泄 (慢性结肠炎 )脾胃湿热证与结肠镜像、炎症细胞和 P16、转化生长因子 - α(TGF- α)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符合久泄脾胃湿热证患者 34例 ,脾胃气虚证 31例和正常对照组 11例进行结肠镜检查及炎性细胞和 P16、TGF- α测... 目的 :探讨久泄 (慢性结肠炎 )脾胃湿热证与结肠镜像、炎症细胞和 P16、转化生长因子 - α(TGF- α)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符合久泄脾胃湿热证患者 34例 ,脾胃气虚证 31例和正常对照组 11例进行结肠镜检查及炎性细胞和 P16、TGF- α测定。结果 :脾胃湿热证与脾胃气虚证有不同的结肠镜像 (P <0 .0 1)。肠粘膜苏木精 -伊红染色单个核细胞计数脾胃湿热组为 (32 .83± 7.0 1)个 /视野 ,明显高于脾胃气虚组 (17.71± 4 .79)个 /视野 (P <0 .0 1)及正常对照组 (14 .0 9± 5 .0 9)个 /视野 (P <0 .0 1) ,但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脾胃湿热组、脾胃气虚组、正常对照组 P1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17.6 5 %、4 1.94 %、6 3.6 4 % ;TGF- α则为 5 2 .94 %、2 5 .81%、9.0 9% ,P16和TGF- α表达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P <0 .0 1)。结论 :久泄脾胃湿热证有一定的炎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结肠炎 脾胃湿热 脾胃气虚 P16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Α
原文传递
叶酸与p16蛋白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相互效应 被引量:19
14
作者 贾吴琳 丁玲 +4 位作者 任志英 吴婷婷 赵维敏 樊石磊 王金桃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47-1652,共6页
目的 探讨叶酸与p16蛋白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相互效应。方法 选取经病理学确诊的80例正常宫颈(NC)妇女、55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患者、5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Ⅱ/Ⅲ)患者、6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为研... 目的 探讨叶酸与p16蛋白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相互效应。方法 选取经病理学确诊的80例正常宫颈(NC)妇女、55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患者、5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Ⅱ/Ⅲ)患者、6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微生物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其血清叶酸水平和p16蛋白的表达量。同时采用体外细胞实验研究方法,对HPV阴性的宫颈癌细胞C33A和HPV16阳性的宫颈癌细胞Caski进行不同浓度叶酸干预,检测两种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以及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NC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SCC组血清叶酸含量分别为(5.96±3.93) ng/ml、(5.08±3.43) ng/ml、(3.92±2.59) ng/ml、(3.18±2.71) ng/ml,p1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80±0.32、1.33±0.52、1.91±0.77、2.09±0.72;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血清叶酸含量逐渐降低(趋势检验 χ2=32.71,P〈0.001),p16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趋势检验 χ2=56.06,P〈0.001)。在CINⅠ、CINⅡ/Ⅲ、SCC组中血清叶酸缺乏与p16蛋白高表达均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叶酸浓度的增加,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C33A:r=0.928,P=0.003;Caski:r=0.962,P=0.001)和凋亡率(C33A:r=0.984,P〈0.001;Caski:r=0.986,P〈0.001)均上升,p16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C33A:r=-0.817,P=0.025;Caski:r=-0.871,P=0.011),且p16蛋白表达量与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C33A:r=-0.935,P=0.002;Caski:r=-0.963,P=0.001)和凋亡率(C33A:r=-0.844,P=0.017;Caski:r=-0.898,P=0.006)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叶酸缺乏与p16蛋白高表达均可增加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病风险,两者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补充叶酸可逆转p16蛋白的异常表达,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P16蛋白 宫颈癌变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液基薄层细胞学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与P16蛋白联合检查在宫颈癌早期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陆晓青 陈洁瑛 +1 位作者 朱晓萍 余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78-1480,共3页
目的研究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P16蛋白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宫颈癌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1 786例宫颈异常女性进行TCT、FQPCR检查,监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目的研究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P16蛋白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宫颈癌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1 786例宫颈异常女性进行TCT、FQPCR检查,监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检测P16蛋白表达,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786例患者中检测HPV阳性198例,阳性率为11.09%;其中高危型HPV占38.38%、低危型占61.62%;P16蛋白随着CINⅡ级、CINⅢ级、SCC变化表达率逐渐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异常患者HPV阳性检出率高,P16蛋白表达率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而提升,FQPCR、TCT、P16联合检查有助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16蛋白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中p16、p53、Rb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黄小让 赖日权 +2 位作者 王卓才 田野 罗祝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899-901,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中 p16、 p53、 Rb蛋白及 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法对 63例胃癌组织中 p16、 p53、 Rb和 PCNA进行检测。结果: 63例胃癌组织中 p16、 p53、 Rb蛋白和 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3.5%、 60.3%、... 目的:研究胃癌中 p16、 p53、 Rb蛋白及 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法对 63例胃癌组织中 p16、 p53、 Rb和 PCNA进行检测。结果: 63例胃癌组织中 p16、 p53、 Rb蛋白和 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3.5%、 60.3%、 65.6%和 71.4%。 p16蛋白阳性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恶性程度增加和浸润深度的加深, 其表达的阳性率逐渐降低,而 p53、 Rb蛋白及 PCNA的表达则相反。 p16与 p53、 Rb蛋白表达有明显负相关。结论: p16和 p53、 Rb基因蛋白和 PCNA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预测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RB蛋白 P16蛋白 P53蛋白 PCNA
下载PDF
p16和Ki-67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7
作者 文华清 耿源源 +4 位作者 蔡金凤 王海涛 尹伟 罗应彪 普苹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613-616,共4页
目的研究p16和Ki-67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正常宫颈或炎性病变组织20例、CINⅠ组织22例、CINⅡ组织20例、CINⅢ组织20例、宫颈腺体受累及组织20例(未见原发病灶)、宫颈... 目的研究p16和Ki-67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正常宫颈或炎性病变组织20例、CINⅠ组织22例、CINⅡ组织20例、CINⅢ组织20例、宫颈腺体受累及组织20例(未见原发病灶)、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20例中p16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和Ki-67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Ki-67蛋白阳性表达在良性宫颈组织与CINⅠ组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16阳性表达在宫颈基底细胞增生组织与CINⅠ组织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Ki-67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p16着色强阳性在CINⅠ与CINⅡ、CINⅢ、宫颈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p16蛋白能很好地鉴别宫颈良性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在鉴别宫颈基底细胞增生与CINⅠ时,p16能起辅助诊断作用;应用p16的着色强弱能够很好地区分CINⅠ与CINⅡ、CINⅢ,有助于CIN的判断与分级。Ki-67能很好地区分宫颈高度病变与宫颈癌,但不能区分宫颈良性病变与宫颈低度病变,需结合p16蛋白联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蛋白 KI-67蛋白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下载PDF
p16蛋白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曾谷清 周秀田 +3 位作者 程爱兰 邹飞燕 谷依学 高天舒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57-260,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 p16蛋白、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5 3例乳腺癌标本中p16蛋白及VEGF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4 .7%和 79.2 5 % ,其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 目的 探讨 p16蛋白、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5 3例乳腺癌标本中p16蛋白及VEGF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4 .7%和 79.2 5 % ,其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绝经状况、ER、PR的表达无关 (P >0 .0 5 ) ,p16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 ;VEGF的表达则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p16蛋白与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两者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并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蛋白 VEGF 乳腺癌 癌组织 基因表达 肿瘤
下载PDF
软组织平滑肌肉瘤中p16、细胞周期蛋白D1和pRb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9
作者 胥健敏 杨光华 +3 位作者 步宏 郭立新 张世羽 杨秀英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 探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LMS) 中p1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 和pRb 的蛋白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 例LMS患者组织中p16 、cyclin D1 和pRb的蛋白表... 目的 探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LMS) 中p1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 和pRb 的蛋白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 例LMS患者组织中p16 、cyclin D1 和pRb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42 例中p16、cyclin D1、pRb 的总异常率为97 .6% ,其中p16 和pRb 蛋白表达缺失分别为35.7 % 和47.6% ,cyclin D1 过表达57.1% 。cyclin D1 在平滑肌瘤中也有55% 呈过表达。20 例pRb 阴性的LMS中,有19 例p16 呈中至强阳性,1 例弱阳性;而15 例p16 阴性的LMS中,12 例pRb 中至强阳性,3 例弱阳性。低分化组的pRb 缺失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结论 (1)p16cyclinpRb通路异常与LMS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2)p16、pRb 蛋白缺失和cyclin D1 过表达三者可单独或共同参与LMS的形成;(3)p16 与pRb 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4)cyclin D1 过表达是常见的分子水平改变,且可能出现较早;(5)pRb 表达与LMS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6)p16、pRb 和cyclin D1 的表达与肿瘤发生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肉瘤 软组织肿瘤 LMS P16蛋白 PRB蛋白
原文传递
宫颈鳞状细胞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p16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雯 何勉 +4 位作者 曾建芳 夏金堂 陈连周 程杨 刘军秀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1-514,共4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16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blot,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1例宫颈鳞癌石蜡...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16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blot,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1例宫颈鳞癌石蜡标本的组织芯片以及3例正常宫颈上皮、3例CIN(Ⅲ级)、6例宫颈鳞癌(Ⅰb、Ⅱb各3例)新鲜标本中MIF、p16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宫颈、CIN和宫颈鳞癌中,MIF表达率分别为0、72.2%和93.5%,p16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0.0%、33.3%和71.0%,VEGF表达率分别为10.0%、44.4%和74.2%。MIF、p16蛋白和VEGF在宫颈鳞癌组的表达率及表达量均显著高于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F在低分化宫颈鳞癌组(17例)中的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组(14例,P=0.021),但与临床分期无关。VEGF在低分化、进展期鳞癌(17例)的表达率分别高于中、高分化和早期鳞癌组(14例;P=0.004,P=0.008)。p16蛋白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均无关。Westernblot结果显示,宫颈鳞癌组织中,MIF、VEGF和p16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结论MIF、VEGF和p16蛋白过表达在CIN向宫颈鳞癌发生过程中均起作用,MIF高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VEGF高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P16蛋白 宫颈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