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7
1
作者 王青 马祥兴 +3 位作者 李传福 崔风玉 李笃民 齐滋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11-713,共3页
目的 研究 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 16层螺旋CT扫描机 (SiemensSensation 16 )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 4 9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层厚 3mm行胸部增强扫描。利用原始数据行层厚 1mm的轴面及多... 目的 研究 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 16层螺旋CT扫描机 (SiemensSensation 16 )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 4 9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层厚 3mm行胸部增强扫描。利用原始数据行层厚 1mm的轴面及多平面重建 (MPR)。比较层厚 3mm、1mm的轴面图像及MPR图像。结果 CT诊断肺栓塞 4 2例。病变共累及肺动脉 35 2支。对于主肺动脉及肺叶动脉栓塞 ,三种图像检出结果一致。但对于肺段及亚段动脉栓塞 ,层厚 1mm较 3mm显示率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1mm的MPR较轴面图像显示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无创、快速、敏感性高 ,应当作为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 肺血管造影 肺动脉栓塞 诊断
原文传递
16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行联合成像的技术优势 被引量:49
2
作者 夏爽 祁吉 +3 位作者 雷新玮 温连庆 李一鸣 刘继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64-1168,共5页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同时扫描肺动脉和下肢静脉的联合成像技术。方法  4 0例疑为肺动脉栓塞 (简称肺栓塞 )的病人于 16层螺旋CT上行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CT后处理包括最大密度投影 (MIP)、多平面重建 (MPR)及容积再现 (VR)...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同时扫描肺动脉和下肢静脉的联合成像技术。方法  4 0例疑为肺动脉栓塞 (简称肺栓塞 )的病人于 16层螺旋CT上行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CT后处理包括最大密度投影 (MIP)、多平面重建 (MPR)及容积再现 (VR)。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同时存在者 2 5例 ,单纯下肢静脉血栓者 8例 ,单纯肺栓塞者 2例 ,二者均正常者 5例。不同重建层厚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子。肺动脉、下肢静脉增强后的CT值显著高于栓子的CT值。MPR、MIP、VR三者对肺栓塞的显示率分别为 10 0 %、10 0 %、6 5 % ,下肢静脉血栓的显示率分别为 10 0 %、6 0 %、5 0 %。结论  16层螺旋CT联合肺动脉、下肢静脉成像将为肺栓塞的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16螺旋ct 肺栓塞 联合 肺动脉栓塞 栓子 显示率 VR 扫描 清晰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与常规冠脉造影对照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张竹花 金征宇 +16 位作者 李冬晶 林松柏 孔令燕 王怡宁 薛华丹 王云 王林辉 赵文敏 牟文斌 张立仁 朱文玲 张抒扬 倪超 任华 于洪泉 苗齐 方圻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72-776,共5页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3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 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用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测定 ,用增强图像行二维及三维重建 ,其中 4 0例患...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3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 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用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测定 ,用增强图像行二维及三维重建 ,其中 4 0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以常规造影为“金标准” ,得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CTA)诊断各类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用于诊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性为 95 .2 % ,特异性为 90 .2 % ;诊断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为 10 0 % ,特异性为97.3%。结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 ,高质量的CTA图像可作为一种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手段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16螺旋ct 冠状动脉 ctA 平扫 狭窄 螺旋ct 钙化积分 可靠 高质量
下载PDF
16层螺旋CT结肠三维成像与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杜秀琴 温平贵 +1 位作者 王峰 郭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三维成像与仿真内镜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应用Lightspeed 16CT对 2 6例纤维结肠镜活检证实的结肠癌 (19例 )和结肠息肉 (7例 )进行容积扫描 ,在AW4 .2工作站进行三维成像和仿真内镜观察 ,并...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三维成像与仿真内镜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应用Lightspeed 16CT对 2 6例纤维结肠镜活检证实的结肠癌 (19例 )和结肠息肉 (7例 )进行容积扫描 ,在AW4 .2工作站进行三维成像和仿真内镜观察 ,并与纤维结肠镜结果相比较。结果  2 5例三维成像效果良好 ,仿真内镜与纤维结肠镜显示基本一致 ,1例因肠道准备不彻底 ,成像效果欠佳 ,但不影响诊断 ;CT仿真结肠镜 (CTVC)结合 2D多平面重建(MPR)和透明显示 (RaySum)图像 ,可以提供更多信息 ,有助于病变的准确定位、定性。结论  16层螺旋CT仿真内镜结合三维成像能达到与纤维结肠镜同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加上M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内镜 16螺旋ct 三维成像 纤维结肠镜 诊断 临床应用研究 多平面重建 显示 准确 资料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被引量:41
5
作者 钟涛 于红光 +2 位作者 李月敏 王勇 杨思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CT仿真内窥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CT仿真内窥镜(CTVE),明确诊断后即行内窥镜摘取术。结果: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气管3例、右侧支气管13例、左侧支气管9例,内窥镜结果与CT诊断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能直观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多少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大大提高了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明确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MPR应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的首选后处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支气管异物 16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老年复杂骨关节骨折的显像效果及分型诊断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张琛 张丽霞 李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MSCT)对老年复杂骨关节骨折的显像效果及分型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复杂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数字X线(DR)检查及16-MSCT检查,其中MSCT扫描后行多平面(MPR)、三维表面(SSD)及容...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MSCT)对老年复杂骨关节骨折的显像效果及分型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复杂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数字X线(DR)检查及16-MSCT检查,其中MSCT扫描后行多平面(MPR)、三维表面(SSD)及容积(VR)重建,比较不同图像骨折线显示及骨折分型诊断。结果70例患者共215处骨折线,DR检出率77.2%,显著低于MSCT轴位图像、MPR、VR的97.7%、100.0%、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分型上DR误诊(包括漏诊)16例,其中胫骨平台骨折6例,脊柱骨折3例,髋臼骨折5例,踝关节骨折2例。结论相比DR,16-MSCT及其多种重建技术对老年复杂骨关节骨折的显像效果及分型诊断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 重建技术 复杂骨关节骨折 分型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女性骨盆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7
作者 苗英 钱玉娥 张月俏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女性骨盆中的应用。方法30例志愿者用16层螺旋CT行女性骨盆扫描,分别采用低剂量扫描(Care Dose)和传统方法扫描,将两组女性骨盆图像按各影像颗粒均匀性、解剖结构细节、界面清晰度和有无伪影等评定图像...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女性骨盆中的应用。方法30例志愿者用16层螺旋CT行女性骨盆扫描,分别采用低剂量扫描(Care Dose)和传统方法扫描,将两组女性骨盆图像按各影像颗粒均匀性、解剖结构细节、界面清晰度和有无伪影等评定图像质量。同样对两组的CT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扫描方法对女性骨盆图像质量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剂量扫描与传统扫描相比,辐射剂量大大降低(P<0.01)。结论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女性骨盆图像质量不下降的同时,可以较传统CT扫描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辐射防护 曝光 ct检查 骨盆 女性 低剂量扫描 16螺旋ct
原文传递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邱建星 唐光健 +2 位作者 高福生 刘建新 蒋学祥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判断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相关性狭窄(≥50%)的价值。方法对同时接受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扫描时采用16排探测器,机架转速为2周/s,使用后心电门控进... 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判断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相关性狭窄(≥50%)的价值。方法对同时接受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扫描时采用16排探测器,机架转速为2周/s,使用后心电门控进行横断面影像重建,结合三维重建影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冠状动脉CTA影像判断血液动力学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95.5%,准确度为94.7%,阳性预测值为77.6%,阴性预测值为98.2%。结论16层CTA判断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相关性狭窄(≥50%)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冠心病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16螺旋ct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临床诊断价值 螺旋ct血管成像 血液动力学 血管造影检查
原文传递
初步评估16层螺旋CT的Lung Care软件在肺结节研究中的辅助价值 被引量:24
9
作者 宋伟 金征宇 +6 位作者 严洪珍 王沄 张云庆 王林辉 朱海峰 梁继祥 齐兵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 探讨 1 6层螺旋CT的LungCare软件对肺结节的辅助诊断能力及适用范围。方法 低剂量CT扫描参数为 :1 2 0kV ,2 0emAs(effectivemAs ,有效毫安秒 ) ,床进 2 4或 36mm ,5 6例患者分为A、B 2组 ,采用准直 1 5mm ,重建间隔、重建层厚... 目的 探讨 1 6层螺旋CT的LungCare软件对肺结节的辅助诊断能力及适用范围。方法 低剂量CT扫描参数为 :1 2 0kV ,2 0emAs(effectivemAs ,有效毫安秒 ) ,床进 2 4或 36mm ,5 6例患者分为A、B 2组 ,采用准直 1 5mm ,重建间隔、重建层厚A组按 4、4mm ,B组按 2、2mm重建 ;1 2例患者为C组 ,采用准直 0 75mm ,重建间隔、重建层厚按 0 75、0 75mm重建图像序列。以A、B、C 3组横轴面图像发现的“肯定、模糊、难以判定”肺结节 ,再各分为 <5、5~ 1 0、>1 0~≤ 2 0mm组 ,用LungCare软件的旋转多平面重建 (r MPR)或感兴趣容积 (VOI)法三维显示功能观察结节是真的肺结节 ,还是肺血管断面等。将经三维显示确定的真的肺结节仍按 <5、5~ 1 0、>1 0~≤ 2 0mm组 ,用LungCare软件的快速测量肺结节容积及密度值分布功能进行测量 ,测量结果分为成功、失败。结果 LungCare软件分析聚集分布的多发肺结节困难 ;C组每个横轴面图像序列的图像过多 (达 381~ 4 72幅 ) ,阅读费时 ,不适于临床应用。LungCare软件的r MPR与VOI法三维显示模糊肺小结节存在一致性 ,但一致性不够理想 (Kappa =0 36 9,P =0 0 0 2 ) ;显示模糊肺结节 ,r MPR与VOI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 MPR法好于VOI法 (P =0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16螺旋ct 重建 MPR 肺小结节 患者 临床应用 软件测量 三维显示 模糊
原文传递
心率变化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减慢和稳定心率的方法与效果 被引量:24
10
作者 黄慧玲 潘爱珍 +2 位作者 郑建忠 陈秀玲 欧阳瑞英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化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和减慢与稳定心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181例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术,将原始数据送AW4.1工作站,对冠状动脉作容积再现(VR)、二维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心脏长、短... 目的探讨心率变化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和减慢与稳定心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181例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术,将原始数据送AW4.1工作站,对冠状动脉作容积再现(VR)、二维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心脏长、短轴重建等。图像质量的评价标准分能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和不能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两种。结果84例(46%)患者原来心率超过75次/min,经过采取减慢和稳定心率的综合措施后,心率降低至75次/min以下。181例患者中有150例(82.9%)的整体图像能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的要求;31例(17.1%)未能达到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的标准,其中2例(1.1%)是操作不当、4例(2.2%)是扫描过程中患者屏气不完全、25例(13.8%)是扫描过程中患者心率波动过大(变动幅度超过10次/min)所致。结论在正确选择患者的情形下,心率是影响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16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率变化 管腔 影响 效果 脉管 操作不当 屏气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与DR胸片在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林家健 黎洁飞 尚来换 《中国数字医学》 2015年第4期29-30,68,共3页
目的:探析16层螺旋CT与DR胸片在诊断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8例肋骨骨折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与DR胸片检查,分析患者肋骨骨折部位,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用于诊断肋骨骨折的准确率和漏诊情况。结果:本... 目的:探析16层螺旋CT与DR胸片在诊断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8例肋骨骨折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与DR胸片检查,分析患者肋骨骨折部位,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用于诊断肋骨骨折的准确率和漏诊情况。结果:本组68例患者经过16层螺旋CT与DR胸片检查及临床症状证实一共有138处肋骨骨折,16层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确诊率为97.10%,明显高于DR胸片诊断肋骨骨折确诊率78.99%,两种诊断方式确诊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6层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漏诊率为2.90%,明显低于DR胸片诊断肋骨骨折漏诊率的20.01%,两组诊断方式从漏诊率方面分析差异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确诊率及漏诊率均优于DR胸片,其临床推广价值极高,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 DR胸片 肋骨骨折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重建相位窗的优选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佩玲 徐克 +1 位作者 黎庶 王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 探讨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重建相位窗的优选。方法 本文收集接受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检查者69例,按心率分成小于60次/min、61~65次/min、66~70次/min和大于70次/min共四个组,将冠... 目的 探讨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重建相位窗的优选。方法 本文收集接受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检查者69例,按心率分成小于60次/min、61~65次/min、66~70次/min和大于70次/min共四个组,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根据冠状动脉伪影多少及血管连续性分为0~3分四个等级,评价不同心率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并分别优选出各组显示不同冠状动脉节段的最佳相位窗。结果 第1组至第4组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检查成功率分别为95%、93.3%、83.3%和50%,右侧冠状动脉分别为90%、93.3%、77.8%和50%。第3组和第4组间所有冠状动脉节段的成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组所有冠状动脉节段均以75%相位窗显示最佳;第2组显示两侧冠状动脉以75%为最佳显示相位窗者均占80%(12/15);第3组中左、右冠状动脉以75%为最佳显示相位窗者分别占72.2%和55.5%,右侧冠状动脉以45%为最佳显示相位窗者占33.3%;第4组病例显示左侧、右侧冠状动脉的最佳相位窗分布较分散,分别在75%~95%和35%~45%。结论 对于16层螺旋CT来说,心率低于70次/min时冠状动脉检查可获得较高的检查成功率。心率低于65次/min时,两侧冠状动脉的最佳显示相位窗通常为75%;心率超过65次/min,尤其超过70次/min时,心选择35%~45%和75%~95%两个节段的多相位窗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心率 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重建相位窗 图像质量 16螺旋ct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副肾动脉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彭令荣 韩希年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CT显示副肾动脉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0例中腹部扫描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获得的所有肾动脉原始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副肾动脉发生率... 目的:探讨16层CT显示副肾动脉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0例中腹部扫描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获得的所有肾动脉原始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副肾动脉发生率为25.9%,左、右侧分别为24.3%、27.3%,其中1支及2支副动脉发生率分别为24.2%(右25%,左23.3%)、1.7%(右2.3%,左1.0%);男、女分别为27.8%、23.5%,它们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1支及2支副肾动脉平均直径分别为2.5mm、2.2mm(右)和2.4mm、2.1mm(左)。结论:16层螺旋CT在显示副肾动脉方面可提供较详细的信息,可应用于外科肾脏手术、介入治疗及肾移植供肾术前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副肾动脉 ct血管造影术 16螺旋ct
下载PDF
16层螺旋CTA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应用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修凤 黄志鹏 陈松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7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科2004年5月~2005年9月期间,应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使用CTA软件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脑血管,诊断31例颅内血管性...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科2004年5月~2005年9月期间,应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使用CTA软件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脑血管,诊断31例颅内血管性病变。评价其诊断病变的价值。结果31例中诊断出颅内动脉瘤18例,动静脉畸形9例,静脉瘤2例,动脉狭窄2例。SCTA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对动静脉畸形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等特点,可作为颅内血管性病变的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 ctA 颅内血管病变 诊断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胃癌术前TNM分期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震 胡道予 +2 位作者 肖明 张进华 宋金梅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8期599-602,共4页
目的 :评价 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胃癌TNM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 9例胃癌患者 ,术前采用 16层螺旋CT平扫和动脉期、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 ,随后薄层重建 ,采用容积再现法 (VR)、多平面容积重建法 (MPVR)、表面遮盖显示 (SSD)和仿... 目的 :评价 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胃癌TNM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 9例胃癌患者 ,术前采用 16层螺旋CT平扫和动脉期、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 ,随后薄层重建 ,采用容积再现法 (VR)、多平面容积重建法 (MPVR)、表面遮盖显示 (SSD)和仿真内镜 (CTVG)技术重建 ,结合原始图像TNM分期 ,与术后病理对照 ,评价CT在胃癌TNM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2 9例胃癌患者T分期 :T1期敏感度为 5 0 % ,特异度 5 0 % ;T2 期敏感度 87.5 % ,特异度 70 % ;T3 期敏感度 85 .7% ,特异度 80 % ;T4期敏感度 10 0 % ,特异度 83 .3 %。N分期 :N0 期敏感度为 71.4% ,特异度 71.4% ;N1期敏感度 80 % ,特异度 66.7% ;N2 ~N3 期敏感度为 83 .3 % ,特异度 66.7%。M1期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 10 0 %。结论 :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重建技术能够较好地进行TNM分期 ,有效地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 胃癌 TNM分期 X线计算机 肿瘤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黄云华 郑佳 +1 位作者 陈建新 何德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7期46-48,共3页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1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1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后处理并分析、评估各分支血管。结果 30例肺栓塞患者中25例栓塞的范围、位置、血管狭窄程度等显示清晰,约占83.33%;肺动脉栓塞最直接影像学征象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完全阻塞、血管壁加厚,间接影像学征象包含肺梗死、肺动脉高压、马赛克征、胸腔积液、支气管扩张、右心室、右心房内栓塞等。结论 CT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迅速、无创、确诊率高等优点,有利于临床医师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 血管造影 肺动脉栓塞
下载PDF
肾动脉变异的16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21
17
作者 公佩友 耿军祖 +1 位作者 邹振兴 王福江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 3D(VR,M IP)重建技术,分析研究肾动脉的解剖变异及其规律。方法随机选择144例因为腹部病变而行16层螺旋CT增强的患者作回顾性肾动脉CTA分析。在AW 4.1工作站采用层厚1.25mm作3D(VR,M IP)图象重建。结果肾动脉变异分...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 3D(VR,M IP)重建技术,分析研究肾动脉的解剖变异及其规律。方法随机选择144例因为腹部病变而行16层螺旋CT增强的患者作回顾性肾动脉CTA分析。在AW 4.1工作站采用层厚1.25mm作3D(VR,M IP)图象重建。结果肾动脉变异分别占病例数和肾脏数的51.4%(74/144)和33.7%(97/288)。肾门前肾动脉分支(Ⅰ类)为最常见型,占变异数的56.7%(55/97),肾副动脉(Ⅱ类)次之,占35.1%(34/97),Ⅲ类(Ⅰ类和Ⅱ类混合存在型)少见,占7.2%(7/97)。肾动脉变异率在双肾及男女之间无差异。结论肾动脉变异颇为常见,表现形式多样,充分了解这些变异对腹腔镜肾脏切除术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 3D重建 肾动脉变异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宋长利 夏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讨论研究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X线检查。根据主要骨折数量及骨折端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及骨折端稳定性进行评估。... 目的讨论研究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X线检查。根据主要骨折数量及骨折端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及骨折端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所得结果与X线测量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手术中所测量结果更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螺旋CT三维重建对骨折端稳定性及骨折皮质连续性评估与X线所得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更加准确的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解剖学变化并更好的将骨折部位情况及其稳定性、骨折块数量进行显示。相对于常规X线检查更具有科学性与准确性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制定正确且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同时,为制定内固定方式或假体置换方式提供更有利的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治疗及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促进患者治疗及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 三维重建 股骨粗隆间骨折 应用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9
作者 卢春燕 杨志刚 +4 位作者 杨建 周翔平 余建群 刘荣波 李真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60-263,共4页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SCT)及其图象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16层SCT平扫、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其中手术确诊11例。观察内膜片、内膜破口、重要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以准确鉴...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SCT)及其图象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16层SCT平扫、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其中手术确诊11例。观察内膜片、内膜破口、重要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以准确鉴别夹层真假腔。结果45例中,16层SCT显示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内膜片及内膜初始破口分别为45例(100%)、45例(100%)和44例(97.8%),33例显示再破口(73.3%)。夹层累及右髂总动脉21例(46.7%),假腔内形成血栓29例(64.4%)。与手术、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比较,16层SCT显示患者初始破口的部位、大小与手术、DSA结果一致(11/11,100%)。结论16层SCT能准确、全面诊断主动脉夹层,为血管外科提供精细的影像学信息,对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术后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 主动脉夹 影像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与螺旋CT在小细胞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勇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738-741,共4页
目的比较1.5 T磁共振成像(MRI)和16层螺旋CT在小细胞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SHCC患者分别行16层螺旋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60例SHCC患者,共计175个... 目的比较1.5 T磁共振成像(MRI)和16层螺旋CT在小细胞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SHCC患者分别行16层螺旋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60例SHCC患者,共计175个病灶,CT共检出51例患者116个肝内病灶及32例患者103个肝外病灶,肝内、肝外病灶阳性率分别为85.00%、53.33%;MRI共检出58例患者168个肝内病灶及44例患者152个肝外病灶,肝内、肝外病灶阳性率分别为96.67%、73.33%,两组肝内、肝外病灶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大小(〈1 cm、2-3 cm)病灶的确诊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清晰显示与周围组织关系的病灶数及肿瘤内部病灶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螺旋CT相比,MRI诊断SHCC的准确率更高,应加以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 MRI 16螺旋ct 小细胞肝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