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C6+重离子束辐照玉米后代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20
1
作者 周文期 周玉乾 +5 位作者 刘忠祥 连晓荣 王晓娟 何海军 杨彦忠 寇思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11-2318,共8页
为给玉米种质创新及品种改良创制优异的资源材料,采用不同剂量0(对照)、30、60、90、120 Gy的12C6+重离子束辐照自育骨干玉米自交系LY8405干种子,并对各剂量辐照后代植株的生物学效应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 为给玉米种质创新及品种改良创制优异的资源材料,采用不同剂量0(对照)、30、60、90、120 Gy的12C6+重离子束辐照自育骨干玉米自交系LY8405干种子,并对各剂量辐照后代植株的生物学效应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自交系LY8405 M1种子发芽率、株高、穗位高和花粉活力均低于对照组,相同剂量辐照的M2生理损伤检测指标较M1有较大程度的恢复,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而90和120 Gy剂量辐照后的M1、M2种子发芽率、株高和穗位高均与对照组表现出极显著差异;辐照剂量为30 Gy时,在M2、M3植株变异表型筛选中,创制出了多种农艺性状表型变异突变体,说明30 Gy是对自交系LY8405的生物学效应最为明显的辐照剂量,60 Gy影响效应次之,同时60 Gy是辐照半致死阈值;M2和M3突变类型包括植株矮化、穗位高度降低,叶片皱缩、叶色黄化、白化、花叶,穗型变大、变长,穗轴颜色由白变红,籽粒颜色由黄变为酒红色,粒型由马齿型变为硬粒型。生物学效应表明,30~40 Gy辐照剂量是0~120 Gy范围内重离子辐照选育玉米自交系LY8405的适宜剂量。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玉米自交系创制新的种质资源提供了方法,更为玉米选育新品种提供了稳定的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12c6+重离子 种质创新 遗传变异
下载PDF
^(12)C^(6+)离子束辐照紫苏干种子当代效应 被引量:14
2
作者 武振华 张红 +3 位作者 王新宇 薛林贵 牛炳韬 赵旭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5-340,共6页
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12C6+离子束辐照紫苏干种子(辐照剂量为40,80和120Gy,剂量率4Gy/min),探讨了重离子束辐照对紫苏M1代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发现,经不同剂量的12C6+离子束辐照后,紫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存活率、株... 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12C6+离子束辐照紫苏干种子(辐照剂量为40,80和120Gy,剂量率4Gy/min),探讨了重离子束辐照对紫苏M1代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发现,经不同剂量的12C6+离子束辐照后,紫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存活率、株高、分枝数、单株产量和千粒重等生物学性状均发生了变化,其中发芽势、单株产量和千粒重随辐照剂量的提高而降低,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发芽率、大田成活率、株高和分枝数却随辐照剂量的增大,呈现出明显的"抛物线"趋势;紫苏幼苗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随辐照剂量增加呈线性增加关系。这表明:12C6+重离子束辐照紫苏种子,具有明显的当代损伤效应,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低剂量辐照对发芽率和成活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12c6+离子束 诱变育种 生物性状 染色体畸变
原文传递
12C6+离子束辐照菘蓝干种子当代效应 被引量:12
3
作者 陆锡宏 石广亮 +2 位作者 李雪虎 梁剑平 辛志君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7-482,共6页
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12C6+离子束辐照菘蓝干种子(辐照剂量为10,35,60,90和140 Gy,剂量率20 Gy/min),探讨了重离子束辐照对菘蓝M1代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不同剂量的12C6+离子束辐照后,菘蓝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株... 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12C6+离子束辐照菘蓝干种子(辐照剂量为10,35,60,90和140 Gy,剂量率20 Gy/min),探讨了重离子束辐照对菘蓝M1代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不同剂量的12C6+离子束辐照后,菘蓝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株高、根长和根冠比等生物学性状以及对菘蓝中靛玉红和4(3H)喹唑酮含量均发生了变化,其中株高和根长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菘蓝叶和根中的4(3H)喹唑酮和靛玉红的含量随辐照剂量增加呈马鞍形增加关系。这表明:12C6+重离子束辐照菘蓝种子具有明显的当代损伤效应,并可显著提高菘蓝中靛玉红和4(3H)喹唑酮的含量,其辐照适宜诱变剂量为35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12c6+离子束 诱变育种 生物性状
原文传递
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对12C6+重离子束辐射致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凯 柴辉 +2 位作者 孙少伯 李应东 王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61-668,共8页
目的观察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抗^(12)C^(6+)重离子束辐射致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损伤的作用。方法 H22细胞皮下注射法构建H22荷瘤小鼠模型,以检测血液白细胞数目为评价标准确定^(12)C^(6+)重离子束辐射致H22荷瘤小鼠免疫损伤最佳辐射剂... 目的观察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抗^(12)C^(6+)重离子束辐射致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损伤的作用。方法 H22细胞皮下注射法构建H22荷瘤小鼠模型,以检测血液白细胞数目为评价标准确定^(12)C^(6+)重离子束辐射致H22荷瘤小鼠免疫损伤最佳辐射剂量及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药物干预最佳剂量。实验分正常对照组、肿瘤模型组、单纯药物组(给予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6.72 g/kg)、单纯放射组(照射剂量为4Gy)、药物(给予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6.72 g/kg)+放射(照射剂量为4Gy)组。测定各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补体C3、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光镜下观察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肿瘤模型组比较,单纯放射组血液白细胞数目、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液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血清补体C3、IFN-γ、IL-4含量明显下降(P<0.05),CD4+/CD8+比值、IFN-γ/IL-4比值明显下降(P<0.05)。病理形态学显示:肿瘤模型组小鼠脾脏形态结构如常,多数脾窦扩张淤血,脾小体清晰,可见动脉周围淋巴鞘,巨核细胞多见,与正常对照组小鼠脾脏形态无明显差异;单纯放射组脾脏脾小体及红髓脾索萎缩,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巨核细胞数量减少,纤维组织增生。与单纯放射组比较,药物+放射组血液白细胞数目、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液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血清补体C3、IFN-γ含量明显上升(P<0.05),CD4+/CD8+比值、IFN-γ/IL-4比值有明显上升(P<0.05),病理形态学损伤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有减轻^(12)C^(6+)重离子束辐射引起H22的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红芪 12c6+重离子束 H22荷瘤小鼠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黄芪超滤物对H22腹水瘤小鼠重离子放疗的增敏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汪彬彬 王小虎 +3 位作者 刘凯 孙少伯 宋鹏 李应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96-1602,共7页
观察黄芪超滤物(UEMAM)对H22腹水瘤小鼠重离子放疗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机制。小鼠腹腔内注射H22腹水瘤细胞悬液0.2 mL制备腹水瘤小鼠模型。成模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UEMAM(中药组)、6Gy^(12)C^(6+)离子束... 观察黄芪超滤物(UEMAM)对H22腹水瘤小鼠重离子放疗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机制。小鼠腹腔内注射H22腹水瘤细胞悬液0.2 mL制备腹水瘤小鼠模型。成模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UEMAM(中药组)、6Gy^(12)C^(6+)离子束外照射(放疗组)及UEMAM联合6Gy^(12)C^(6+)离子束外照射(中药+放疗组)处理。每天测量小鼠的体重、腹围,并观察其日常生活状态;统计各组小鼠的生存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及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p53、Bax、Bcl-2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观察H22细胞DNA的损伤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治疗组(中药组、放疗组及中药加放疗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体重与腹围较对照组明显减小;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干预后促进了H22细胞凋亡、周期阻滞及DNA损伤;中药加放疗组的平均生存时间较放疗组明显延长,体重与腹围较放疗组明显减小;此外,中药加放疗组还促进了H22细胞凋亡、周期阻滞及DNA损伤;蛋白表达结果分析治疗组(中药组、放疗组及中药加放疗组)明显激活了p53凋亡信号通路。通过该实验发现UEMAM对H22腹水瘤小鼠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作用机制与激活p53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超滤物 12c6+离子束外照射 放射增敏 P53
原文传递
12C6+离子束与电子束辐照对薰衣草当代诱变效应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瑞媛 王朴 +5 位作者 李文建 路喆 李欣 曲颖 金文杰 董喜存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采用100 MeV的^(12)C^(6+)离子束和1.2 MeV的电子束辐照薰衣草干种子,研究了2个品种的薰衣草干种子对不同辐射源的辐照生物学效应,以期找到薰衣草干种子的最佳诱变参数。结果表明:不论是薰衣草701还是702,经^(12)C^(6+)离子辐照后,其发... 采用100 MeV的^(12)C^(6+)离子束和1.2 MeV的电子束辐照薰衣草干种子,研究了2个品种的薰衣草干种子对不同辐射源的辐照生物学效应,以期找到薰衣草干种子的最佳诱变参数。结果表明:不论是薰衣草701还是702,经^(12)C^(6+)离子辐照后,其发芽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经电子束辐照后,发芽率随着剂量的升高而降低,电子束辐照后的发芽率要低于^(12)C^(6+)离子束。另外,2个品种的薰衣草经^(12)C^+离子辐照后,其胚轴胚根长度以及幼苗鲜重也较电子束辐照后的大。由此可知,重离子的辐照效果优于电子束的,有利于后期筛选出新的薰衣草突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 12c6+离子 电子束 诱变效应
原文传递
碳离子束辐照对甜高梁节间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董喜存 李文建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4-316,共3页
研究了碳离子柬辐照剂量对甜高粱节间数的影响及辐照后不同节间长度、节间重量及糖锤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的辐照剂量对节问数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2)和对照BJ0601相比,碳离子束辐照后,KFJT-1的节间长度、节间重量及... 研究了碳离子柬辐照剂量对甜高粱节间数的影响及辐照后不同节间长度、节间重量及糖锤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的辐照剂量对节问数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2)和对照BJ0601相比,碳离子束辐照后,KFJT-1的节间长度、节间重量及节间糖锤度的平均值均有所增加,增加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6cm,18.9g,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碳离子束 节间参数
下载PDF
^(12)C^(6+)辐照环境下酵母高产β-葡聚糖菌株筛选及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垄清 马良 李文建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共5页
利用80 MeV/u能量的^(12)C^(6+)重离子束辐照处理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经过发酵培养筛选,获得了9株高产β-葡聚糖的突变菌株,其中突变菌株YH-11的β-葡聚糖产量高达1.4833mg/mL,比出发菌株YS-00β-葡聚糖产量高73%。不... 利用80 MeV/u能量的^(12)C^(6+)重离子束辐照处理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经过发酵培养筛选,获得了9株高产β-葡聚糖的突变菌株,其中突变菌株YH-11的β-葡聚糖产量高达1.4833mg/mL,比出发菌株YS-00β-葡聚糖产量高73%。不同培养基条件碳源、氮源及金属离子浓度的改变对酵母菌β-葡聚糖产出能力影响的发酵实验表明,最佳培养条件是2%葡萄糖、1%牛肉膏,以及0.1%的KH_2PO_4和Mg_2SO_4,在此实验条件下,突变菌株YH-11的β-葡聚糖产量高达1.4833 mg/mL,较出发菌株YS-00产量提高了1.73倍。实验证明,重离子辐照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微生物诱变育种手段,在未来的微生物发酵工业应用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聚糖 12c6+重离子辐照 面包酵母 发酵
原文传递
黄芪汤对重离子辐射(12C^6+)所致大鼠放射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颜春鲁 安方玉 +7 位作者 刘永琦 苏韫 张利英 李佳蔚 王彩霞 王统香 王国文 李孟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6期38-47,共10页
探讨黄芪汤对受12C^6+离子束照射后大鼠大脑中Bax、Bcl-2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辐照模型组,黄芪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常规饲养7 d后,黄... 探讨黄芪汤对受12C^6+离子束照射后大鼠大脑中Bax、Bcl-2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辐照模型组,黄芪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常规饲养7 d后,黄芪汤高、中、低剂量组用黄芪汤(剂量分别为18 g/(kg·d)、9 g/(kg·d)、4.5 g/(kg·d))灌胃2周,正常对照组和单纯辐照模型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从第7天起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脑组织给予4 Gy 12C^6+离子束单次照射,辐照后第7天称量各组大鼠的体重,10%水合氯醛(3 mL/kg)麻醉各组大鼠后股动脉采血处死大鼠。计算各组大鼠的脑系数,HE染色法及TUNEL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并计算神经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Bcl-2、Bax和Caspase-3的基因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Bcl-2、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单纯辐射模型组体重和脑系数均降低,脑组织存在大量凋亡细胞,脑组织Bcl-2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降低,Bax和Caspase-3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黄芪汤中、高剂量组脑系数升高,黄芪汤高剂量组体重、脑组织Bcl-2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或p<0.01);而黄芪汤中、高剂量组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Caspase-3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高剂量组Bax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单纯辐射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稀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间隙增大;黄芪汤高剂量组脑组织稀疏,脑细胞数量减少及间隙增宽等情况较单纯辐射组明显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黄芪汤对12C^6+离子束辐射所致的Wistar大鼠脑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抗辐射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抑制大鼠脑组织Bax、Caspase-3的表达和促进其脑组织Bcl-2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汤 12c^6+离子束 脑损伤 凋亡蛋白
下载PDF
碳离子束辐照诱变选育丁醇耐受菌株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越 杨阳 +3 位作者 张苗苗 郭晓鹏 李文建 陆栋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1期44-49,共6页
利用^(12)C^(6+)离子束辐照诱变出发菌株丙酮丁醇梭菌CICC 8012,筛选获得了一株具有高产且高抗丁醇胁迫的丙酮丁醇梭菌突变株G01。通过比较两者的生理特性发现,突变株G01比出发菌株具有更好的丁醇耐受性,可在质量浓度19 g/L的丁醇培养... 利用^(12)C^(6+)离子束辐照诱变出发菌株丙酮丁醇梭菌CICC 8012,筛选获得了一株具有高产且高抗丁醇胁迫的丙酮丁醇梭菌突变株G01。通过比较两者的生理特性发现,突变株G01比出发菌株具有更好的丁醇耐受性,可在质量浓度19 g/L的丁醇培养基中良好生长,且突变株G01的丁醇产量相较出发菌株CICC 8012提高了33%。结果表明,^(12)C^(6+)离子束辐照诱变可有效地提高丙酮丁醇梭菌产丁醇和抵抗丁醇胁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6+离子束 辐照诱变 丁醇发酵 丁醇耐受
下载PDF
56Fe17+、12C6+重离子束与60Coγ射线对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原雅艺 张睿凤 +5 位作者 董娟聪 张忠新 刘红艳 王超 段志凯 左雅慧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2-576,共5页
目的比较56Fe17+、12C6+重离子束与60Coγ射线对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56Fe17+、12C6+重离子束和60Coγ射线分别照射人淋巴细胞系Peng—EBV,吸收剂量均为0、0.5和2.0Gy,56Fe17+重离子束剂量率为0.26~... 目的比较56Fe17+、12C6+重离子束与60Coγ射线对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56Fe17+、12C6+重离子束和60Coγ射线分别照射人淋巴细胞系Peng—EBV,吸收剂量均为0、0.5和2.0Gy,56Fe17+重离子束剂量率为0.26~0.55Gy/min,12C6+重离子束剂量率为0.30~0.50Gy/min,γ射线照射剂量率为0.75Gy/min。研究不同射线对染色体细胞畸变率、“双+环”畸变率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12C6+、56Fe17+重离子与60Coγ射线照射后细胞畸变率与0Gy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8~322.97,P〈0.05)。“双+环”畸变率与0Gy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05.37,P〈0.05)。其中,12C6+重离子束诱导的细胞畸变率和“双+环”畸变率最高,其次是56Fe17+重离子束,而且二者均高于60Coγ射线。56Fe17+、12C6+离子束与60Coγ射线均能诱导人淋巴细胞发生明显的G,期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0.17,P〈0.05),12C6+重离子、γ射线及56Fe17+重离子诱导的G2期阻滞程度依次降低。56Fe17+、12C6+离子束与“60Coγ射线均能促进细胞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5~0.87,P〈0.05),12C6+重离子、叮射线及。56Fe17+重离子诱导的早期凋亡率依次降低。结论56Fe17+、12C6+离子束与60Coγ射线均能诱导人淋巴细胞发生明显的染色体畸变、G2期阻滞及细胞凋亡。12C6+离子束诱导的染色体畸变、周期阻滞和凋亡程度最高。56Fe17+、12C6+离子束与叮射线的生物学效应与LET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6Fe17+ 重离子 12c6+重离子 60coγ射线 染色体畸变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射线对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睿凤 原雅艺 +6 位作者 任越 张忠新 董娟聪 党旭红 邢利虹 左雅慧 段志凯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目的比较铁-56(^(56)Fe^(17+))、碳-12(^(12)C^(6+))重离子束与钴-60(^(60)Co)γ射线对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将人淋巴细胞按照射剂量分为0.1、0.3、0.5、0.7、1.0、2.0 Gy照射组和0.0 Gy对照组,分别采用^(56)Fe^(17+)(传能... 目的比较铁-56(^(56)Fe^(17+))、碳-12(^(12)C^(6+))重离子束与钴-60(^(60)Co)γ射线对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将人淋巴细胞按照射剂量分为0.1、0.3、0.5、0.7、1.0、2.0 Gy照射组和0.0 Gy对照组,分别采用^(56)Fe^(17+)(传能线密度为400.0 ke V/μm)、^(12)C^(6+)(传能线密度为26.0 ke V/μm)重离子束和^(60)Coγ射线进行照射,照后48 h收获细胞,采用光学显微镜人工计数法检测人淋巴细胞染色体双着丝粒体加着丝粒环(以下简称"双+环")畸变率和畸变细胞率。结果人淋巴细胞经^(56)Fe^(17+)、^(12)C^(6+)重离子束和^(60)Co γ射线照射后,0.3~2.0 Gy照射组^(12)C^(6+)重离子束诱导的"双+环"畸变率均高于相同剂量组的^(56)Fe^(17+)重离子束和^(60)Co γ射线(P<0.05),0.1~2.0 Gy照射组^(12)C^(6+)重离子束诱导的畸变细胞率均高于相同剂量组的^(56)Fe^(17+)重离子束和^(60)Coγ射线(P<0.05)。3种射线诱导的人淋巴细胞畸变效应在0.0~2.0 Gy内均呈随剂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0.01)。^(56)Fe^(17+)重离子束的相对生物效应值低于相同剂量的^(12)C^(6+)重离子束。结论^(12)C^(6+)重离子束导致的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较^(60)Coγ射线和^(56)Fe^(17+)重离子束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6)Fe^(17+)重离子束 ^(12)c^(6+)重离子束 ^(60)co Γ射线 人淋巴细胞 染色体畸变 双着丝粒体 着丝粒环
原文传递
^(12)C^(6+)束辐照引起的实验猪皮肤急性损伤反应的研究
13
作者 武振华 张红 +9 位作者 杨荣 王小虎 刘斌 张保平 赵卫平 刘新国 马晓飞 刘玮 张录卫 顾怀安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探讨了正常皮肤对重离子辐照急性损伤反应的耐受性,为重离子治癌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检测的实验依据。实验前10min,实验猪肌肉注射复方氯胺酮1.2mg/kg进行麻醉,然后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辐照终端利用12C6+束照射,辐照剂量分别为0,... 探讨了正常皮肤对重离子辐照急性损伤反应的耐受性,为重离子治癌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检测的实验依据。实验前10min,实验猪肌肉注射复方氯胺酮1.2mg/kg进行麻醉,然后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辐照终端利用12C6+束照射,辐照剂量分别为0,12,21和27Gy,辐照分3次完成,剂量率约为1.2Gy/min,Bragg峰区照射,辐照后每隔7d对照射野拍照并活检取样,做HE组织病理学观察。不同剂量12C6+离子束辐照实验猪皮肤后,皮肤外观反应随辐照剂量增大而加快,表现为肿胀和色素沉积等;皮肤组织结构的变化明显,上皮细胞排列紊乱、萎缩、空泡变性;基本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也越长,且都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辐照剂量范围为0—27Gy时,重离子对正常皮肤的辐照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6+离子束 辐照剂量 皮肤 组织病理学
原文传递
^(12)C^(6+)离子束辐照对大鼠离体主动脉环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甘露 安晓晶 +3 位作者 李亚娟 孙超 王振华 张红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89,共6页
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高能12C6+离子束(能量为300 MeV/u,剂量率为0.5Gy/min)辐照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考察了12C6+离子束辐照对主动脉环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并采用NBT还原法测定血管环生成超氧阴离子(O 2)水平,加... 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高能12C6+离子束(能量为300 MeV/u,剂量率为0.5Gy/min)辐照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考察了12C6+离子束辐照对主动脉环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并采用NBT还原法测定血管环生成超氧阴离子(O 2)水平,加入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干预探讨了O 2在内皮功能损伤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4.0和6.0 Gy的12C6+离子束辐照大鼠胸主动脉环后,可致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剂量依赖性明显受损(P<0.01 vs control group),并可致血管环NBT还原能力剂量依赖性增加(4.0 Gy时,P<0.05;6.0 Gy时,P<0.01 vs control group)。辐照前加入外源性SOD对6.0 Gy12C6+离子束辐照所致血管环NBT还原能力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对血管环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0.01),但辐照后10 min加入外源性SOD,其保护作用明显不及前者。结论显示,12C6+离子束辐照大鼠胸主动脉环可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O 2清除剂SOD对内皮功能受损有保护作用,说明O 2介导了辐照所致内皮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环 12c6+离子束 内皮功能 超氧阴离子
原文传递
不同LET ^12C^6+离子对生防菌BJ1的辐射诱变效应
15
作者 马爽 李文建 +5 位作者 王菊芳 周利斌 余丽霞 董喜存 陆栋 刘敬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8-171,共4页
选取高低两个LET点(40和60keV/m),剂量点分别为50,100,200,400,600Gy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生防菌的存活率与突变率的关系,抑菌谱以及活性等。结果表明,在高LET条件下,低剂量辐照就可以得到较多的突变体,并且BJ1有较高的存活率和突变谱,... 选取高低两个LET点(40和60keV/m),剂量点分别为50,100,200,400,600Gy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生防菌的存活率与突变率的关系,抑菌谱以及活性等。结果表明,在高LET条件下,低剂量辐照就可以得到较多的突变体,并且BJ1有较高的存活率和突变谱,有利于筛选优良的正突变体。因此高LET较低LET有更为明显的辐射诱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能线密度 c离子 生防菌BJ1 辐射 诱变效应
下载PDF
^(12)C^(6+)离子束辐照番茄种子当代效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司婧 张红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9-353,共5页
利用辐射能量为80 MeV/u的12C6+重离子束辐照番茄种子,辐照剂量分别为30,60,90,120和160 Gy研究其对番茄M1代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番茄的发芽率和成苗率降低,且成苗率明显低于发芽率,发现辐照损伤主要抑制了根的... 利用辐射能量为80 MeV/u的12C6+重离子束辐照番茄种子,辐照剂量分别为30,60,90,120和160 Gy研究其对番茄M1代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番茄的发芽率和成苗率降低,且成苗率明显低于发芽率,发现辐照损伤主要抑制了根的生长;MDA和脯氨酸含量变化的总体趋势为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先升后降再升高,说明高剂量C离子辐照对生物膜造成更严重的损伤;APX活性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呈先升后降再升高的趋势,表明APX在清除活性氧中起主要作用;POD和SOD活性的总体趋势是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而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综合分析表明,12C6+重离子束辐照番茄种子,对M1代具有明显的损伤效应,高剂量辐照对番茄种子造成的损伤更大,使酶的活性降低,抑制植株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12c6+离子束 生物学效应 抗氧化酶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12)C^(6+) ion irradiation on mutant avermitilis
17
作者 王曙阳 陈积红 +4 位作者 李文建 梁剑平 薄永恒 马晓琪 刘敬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140-1144,共5页
The effects of 12C+6 ion irradiation on colony morphology and mycelia morphology, as well as on mutation rate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B1a high-product strains (ZJAV-Y1-203) mutated by heavy ion irradiation and com... The effects of 12C+6 ion irradiation on colony morphology and mycelia morphology, as well as on mutation rate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B1a high-product strains (ZJAV-Y1-203) mutated by heavy ion irradi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original strain (ZJAV-A-1). After irradiating the rate of a straw hat colony type having a high ability of producing B1a in ZJAV-Y1-203 strains was higher than that found in ZJAV-A-1 strains. When strains were cultured in a liquid medium for 24 hours, the mycelium becoming thinner could be observed in all of the irradiated ZJAV- Y1-203 groups, but only in the ZJAV-A-1 groups irradiated at the dose of 50 Gy or more. The early growth of mycelium was inhibited in the ZJAV- Y1-203 group irradiated with a high dose. The highest positive mutation rate (23.5%) of ZJAV - Y1 - 203 was reached at the lower dose of 30 Gy while the highest positive mutation rate of 34.2% in ZJAV-A-1 appeared at 50 G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ffects of heavy ion irradiation still exist even in the mutated 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and only the dose is lower and the effects not so strong compared with the one that is first irradiated with optimized heavy ion doses. This is evidence of the one directional mutation being controlled by many more factors in a org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12c6 ion beam progress irradiation influence
原文传递
碳离子束对甜高梁辐射诱变的当代效应 被引量:11
18
作者 董喜存 李文建 +5 位作者 何金玉 刘清芳 余丽霞 周利斌 曲颖 颉红梅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9-362,共4页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中能碳离子束对甜高粱品种BJ0601和BJ0602进行了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以期选育出生物学产量高、汁液糖锤度高及抗逆性强的品种。当代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甜高粱在田间的存活曲线均呈"类马鞍型",随...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中能碳离子束对甜高粱品种BJ0601和BJ0602进行了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以期选育出生物学产量高、汁液糖锤度高及抗逆性强的品种。当代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甜高粱在田间的存活曲线均呈"类马鞍型",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存活率先降后升再下降;(2)随着辐照剂量的变化,其茎秆亩产量、糖锤度和对照相比,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经过碳离子束辐照,出现了株高、单秆重、糖锤度高、早熟、茎粗等突变类型,为进一步的品种选育和诱变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碳离子束 诱变育种
下载PDF
^12C^6+重离子辐照油菜诱变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侯岁稳 孙兰弟 +7 位作者 张颖聪 吴大利 管利萍 李文建 党秉荣 颉红梅 周利斌 高清祥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9-454,共6页
用30Gy、90Gy和180Gy 12C6+重离子辐照油菜干种子,研究其对油菜M1代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剂量12C6+重离子辐照使油菜的出苗率、株高和开花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使开花期提早;30Gy辐照使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三... 用30Gy、90Gy和180Gy 12C6+重离子辐照油菜干种子,研究其对油菜M1代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剂量12C6+重离子辐照使油菜的出苗率、株高和开花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使开花期提早;30Gy辐照使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三种辐照剂量都造成了花粉生活力、千粒重和含油量的降低。RAPD扩增结果表明,42个随机引物中有13个引物扩增出差异条带,30Gy、90Gy和180Gy引起的RAPD变异率分别为22.1%、23.7%和36.2%。研究表明,12C6+重离子辐射能有效地引起油菜DNA序列发生改变,从而诱导基因变异,为油菜育种提供丰富的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6+重离子 油菜 生物学效应 RAPD
下载PDF
^(12)C^(6+)离子束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有效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拓蕾 李玉凤 +3 位作者 张宏瑜 徐媛 甘露 刘建莉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8期17-22,27,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12)C^(6+)离子束辐照大鼠C6脑胶质瘤的肿瘤局部控制效果,为^(12)C^(6+)离子束治疗脑胶质瘤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建立42只雄性SD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辐照前随机选取3只荷瘤鼠作为对照,其余随机分为0 Gy组(n=15)、1.0 Gy...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12)C^(6+)离子束辐照大鼠C6脑胶质瘤的肿瘤局部控制效果,为^(12)C^(6+)离子束治疗脑胶质瘤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建立42只雄性SD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辐照前随机选取3只荷瘤鼠作为对照,其余随机分为0 Gy组(n=15)、1.0 Gy组(n=12)及2.0 Gy组(n=12),每组前期预试验随机选取6只进行生存分析。不同剂量^(12)C^(6+)离子束辐照前及辐照后第7、14天进行CT能谱成像增强扫描,每组于辐照后各时间点随机选取3只荷瘤鼠心脏灌流采集脑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Ki-67、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0 Gy组与2.0 Gy组荷瘤鼠生存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0 Gy组辐照第7、14天肿瘤实体65 keV单能量CT值、碘浓度逐渐降低,1.0 Gy组辐照第14天明显降低,且均与0 Gy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0 Gy组辐照第7、14天肿瘤实体Ki-67增殖指数及CD34阳性细胞表达量逐渐降低,1.0 Gy组辐照第14天显著降低,且各组Ki-67增殖指数及CD34阳性细胞表达量与65 keV单能量CT值、碘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P<0.05)。结论^(12)C^(6+)离子束辐照大鼠C6脑胶质瘤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6+)离子束 辐照 胶质瘤 cT能谱成像 KI-67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