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2005年冬季强寒潮事件与大气低频波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5
1
作者 马晓青 丁一汇 +1 位作者 徐海明 何金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0-394,共15页
2004/2005年冬季中国出现了两次大范围寒潮过程,造成长时期的降温和严寒天气,从而改变了从1986年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连续出现18个暖冬的局面。利用2004年10月1日~2005年3月31日中国740站逐日平均温度和NCEP/NCAR的逐日高度场和风场资料... 2004/2005年冬季中国出现了两次大范围寒潮过程,造成长时期的降温和严寒天气,从而改变了从1986年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连续出现18个暖冬的局面。利用2004年10月1日~2005年3月31日中国740站逐日平均温度和NCEP/NCAR的逐日高度场和风场资料,分析了2004/2005冬季的强寒潮事件,并对寒潮爆发的周期、低频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寒潮爆发的可能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5年冬季两次主要强寒潮事件(12月22日~1月1日和2月14~21日)是在强10~20天低频振荡背景下发生的。在一次季节内低频振荡过程中,寒潮经历了高空形势相似的3个阶段,它们分别是乌拉尔东侧阻塞脊建立、阻塞脊下游横槽发展、横槽转竖与南支槽耦合重建东亚大槽最后导致寒潮爆发。进一步分析表明,乌拉尔东侧阻塞脊和里海高度脊是导致这两次寒潮的主要系统。研究还表明在寒潮爆发过程中,10~20天低频波动在40°N南北独立传播,南北波列耦合寒潮全面爆发;寒潮爆发后期低频波动引起我国东南部低空辐散异常、高空辐合异常,从而导致我国南部地区偏北风增强,使寒潮向南爆发程度和高空东亚急流明显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10~20振荡 阻塞脊 低频波动
下载PDF
热带大气10~20天振荡的大气环流模式数值模拟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崇银 Smith,I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3-72,共10页
利用大气环流模式对热带大气10~20天振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其结果同观测资料分析基本一致。模式资料的功率谱及动能的分析表明,10~20天振荡确实比30~60天振荡更突出地存在于热带大气中。同热带大气30~60天振荡... 利用大气环流模式对热带大气10~20天振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其结果同观测资料分析基本一致。模式资料的功率谱及动能的分析表明,10~20天振荡确实比30~60天振荡更突出地存在于热带大气中。同热带大气30~60天振荡的结构有些不同,对于在热带10~20天振荡,除纬向1波外,纬向2波也很明显;流动的斜压结构特征欠佳;系统以较快速度沿赤道西移。暖SST事件对热带大气10~20天振荡的影响也进行了模拟,对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暖STT将使10~20天大气振荡减弱,使其结构更趋正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20振荡 大气环流模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海市夏季降水延伸期的预报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慧娟 郭品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利用1998—2007年上海站降水资料和NCEP逐日700hPa再分析风场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强降水发生日,在10~20天滤波的合成低频流场上,我国沿海30°N附近地区纬向风明显加强,浙江福建沿海地区为一致的偏南风,故定义这两个区域为... 利用1998—2007年上海站降水资料和NCEP逐日700hPa再分析风场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强降水发生日,在10~20天滤波的合成低频流场上,我国沿海30°N附近地区纬向风明显加强,浙江福建沿海地区为一致的偏南风,故定义这两个区域为影响区.通过单点相关方法,在10~20天滤波的经纬向风场上分别找到一个与影响区风速超前15~20天相关性好的关键区域:110~130°E,0°~10°N和160~140°W,45~55°N.研究表明,关键区域的10~20天低频经纬向风有明显向上海附近地区传播的趋势,并且与15~20天后上海降水有显著正相关,对上海市6—8月未来15天的降水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期预报 10~20低频振荡 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