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ield Increasing and Quality Improving Effects of Smash-ridging Method("4453" Effects) and Its Potential in Benefiting the Nation and the People 被引量:4
1
作者 韦本辉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0期1767-1769,共3页
Yuan Longping proposed that smash-ridging technology could be extend-ed widely nationwide. ln the research, smash-ridging technology reconstruct cultiva-tion layers with loose soils in agricultural fields, creating "... Yuan Longping proposed that smash-ridging technology could be extend-ed widely nationwide. ln the research, smash-ridging technology reconstruct cultiva-tion layers with loose soils in agricultural fields, creating "4453" effects, as fol ows: "Four increases" include to increase loosen soil quantity in cultivation layers, soil nutri-ents use, "water pool" in soils, and "oxygen pool" in soils. Four reductions are to reduce soil erosion, carbon emission, salt content and heavy metal in soils. Five resistances refer to improve crop resistance capacity in terms of drought, high tem-perature, lower temperature, disease and lodging. Three improvements indicate to enhance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over 10%, yield in 10%-30% and quality over 5%. lt is researched that without additional chemical fertilizer, yield could increase by 10% by labor force, animal, tractor or smash-ridging machine. What’s more, by smash-ridging cultivation, the depth can be 20 times or higher compared with tractor cultivation, with looser soils. lt is estimated that if smash-ridging cultivation is applied once in agricultural lands in China, present soil layers can be twice as deep as present. Specifical y, the thickness of loose soil-layers could be extended from 10-18 cm at present to 25-35 cm, and natural rainfal would increase by 40 bil ion cm3. After vitalization of soil nutrients, chemical fertilizer would decrease by 7 bil ion kg, and the increased c rops would feed more than 300 mil ion population as per yield at 7 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sh-ridging technology Extension nationwide lncrease range in 10%-30 Supporting more 300 mil ion population"4453" effects Development potential
下载PDF
昆仑CI-410W-30在欧曼重卡上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段况华 蒲丽娜 +3 位作者 杨雪 王鹏 焦军平 金鹏 《润滑油》 CAS 2020年第3期9-12,43,共5页
在20辆同样配置、装配福田康明斯ISGE5的欧曼ETX牵引车上,装载昆仑CI-4 10W-30柴油机油完成12万公里行车试验,试验表明,昆仑CI-4 10W-30油品综合使用性能良好,在欧曼ETX牵引车上的换油里程可达10万公里。
关键词 长换油期 柴油机油 牵引车 10W-30
下载PDF
SD 10 W/30汽油机油实用性配方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金刚 《润滑油》 CAS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以HVIW 15 0和HVI 15 0为基础油 ,加入 4.5 %复合添加剂 ,研制出SD 10W /30汽油机油。调制的油品质量符合GB 1112 1- 1995中SD级油标准 ,剂量小 ,成本低。
关键词 汽油机油 SD-10W/30 基础油 添加剂 复配 配方
下载PDF
K_4Ce_2Ta_(10-x)Nb_xO_(30)-WO_3复合物的光催化储能特性
4
作者 曹铃林 陈铭夏 +2 位作者 田蒙奎 袁坚 上官文峰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0-294,共5页
为获得可见光响应的储能光催化材料,以离子交换法获得的钨酸溶液与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K4Ce2Ta10-xNbxO30(x=0,5,10)为原料,制备了K4Ce2Ta10-xNbxO30-WO3(x=0,5,10)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TEM,BET,UV-V is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 为获得可见光响应的储能光催化材料,以离子交换法获得的钨酸溶液与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K4Ce2Ta10-xNbxO30(x=0,5,10)为原料,制备了K4Ce2Ta10-xNbxO30-WO3(x=0,5,10)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TEM,BET,UV-V is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通过电化学方法和抗菌实验对其储能特性进行表征,分析和研究了K4Ce2Ta10-xNbxO30能带结构对其光催化储能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Ce贡献于K4Ce2Ta10-xNbxO30能带结构的调变,使得K4Ce2Ta10-xNbxO30-WO3复合光催化材料具有可见光储能特性,在黑暗中也显示出一定的储能抗菌效应。该材料的储能性能受Nb含量和K4Ce2Ta10-xNbxO30的导带位置的影响:随着Nb含量的增加,光生电子还原能力下降,导致储能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储能 能带结构 K4Ce2Ta10-xNbxO30 WO3 稀土
原文传递
利用加氢润滑油调合10W—30多级内燃机油
5
作者 李敬兰 《炼油与催化》 1989年第2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10W-30 内燃机油 加氢润滑油
下载PDF
小幽默
6
《时代金融》 2013年第10期58-59,共2页
要钱还是要命 一流浪汉行夜路,被一强盗拦下,抢匪晃着匕首喝道:“要钱还是要命。” 流浪汉想,我自己一条命都养不活,再要一条命干嘛,不如要点钱实在,于是对抢匪说道:“还是要钱吧。”
关键词 幽默 《要钱还是要命》 10分钟与30年》 《跟119的对话》
下载PDF
10EPN-30型泥浆泵前衬板修补试验研究
7
作者 董兆忱 王振海 张洪波 《山东机械》 2003年第3期29-30,共2页
10EPN-30型泥浆泵是黄河上进行吹填固堤的主要设备之一,由于施工性质和泵件材质的影响,泥浆泵过流部件磨损过快,更换频繁,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和效益的提高。为此,我们利用环氧树脂等材料对磨损部件进行涂抹修补,取得可喜成果,经济效益大... 10EPN-30型泥浆泵是黄河上进行吹填固堤的主要设备之一,由于施工性质和泵件材质的影响,泥浆泵过流部件磨损过快,更换频繁,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和效益的提高。为此,我们利用环氧树脂等材料对磨损部件进行涂抹修补,取得可喜成果,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吹填固堤 10EPN一30型泥浆泵 过流部件 磨损 环氧树脂 修补 前衬板 试验研究 吸泥船
下载PDF
10~30d延伸期预报研究进展和业务现状 被引量:39
8
作者 金荣花 马杰 毕宝贵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10~30 d延伸期预报在气象业务发展和国民经济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关于延伸期预报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概要介绍了国内外开展延伸期预报业务现状;结合目前气象科技发展水平,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开展延伸期... 10~30 d延伸期预报在气象业务发展和国民经济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关于延伸期预报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概要介绍了国内外开展延伸期预报业务现状;结合目前气象科技发展水平,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开展延伸期预报业务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旨在共同探讨和推动延伸期预报业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30 d延伸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ENSO对中国南方降水低频变率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文君 雷徐奔 +1 位作者 耿新 祁莉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5-595,共11页
利用1979—2012年Hadley中心海表温度、中国2 474个台站逐日降水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不同类型ENSO事件秋冬季和次年春季中国南方地区10~30 d降水低频变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地区10~30 d降水低频变率对不同类型E... 利用1979—2012年Hadley中心海表温度、中国2 474个台站逐日降水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不同类型ENSO事件秋冬季和次年春季中国南方地区10~30 d降水低频变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地区10~30 d降水低频变率对不同类型ENSO事件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EP型El Ni1o的冬季和次年春季,低频降水变率显著增强; CP型El Ni1o秋冬季低频降水强度呈现相反的异常,秋季低频降水偏弱,而冬季则偏强; La Ni1a事件期间中国南方低频降水变率的变化较小且不稳定。进一步分析发现,ENSO对南方地区10~30 d低频降水变率的影响与西北太平洋地区季节平均大气环流背景场对ENSO的响应密切相关。相比正常年份,EP型El Ni1o冬春季菲律宾反气旋性异常环流的强度较强且范围较大,其西侧的异常西南风向中国南方地区输送了大量水汽,从而有利于低频降水的增强; CP型El Ni1o年秋季西北太平洋表现为气旋性环流异常,抑制了热带水汽向东亚大陆的输送,而冬季却产生了与EP型El Ni1o年类似的异常反气旋环流,只是强度有所减弱,因此中国南方地区低频降水强度在秋冬季呈相反异常。La Ni1a年菲律宾附近虽然存在气旋性环流异常,但强度较弱,因而我国南方地区低频降水变率的响应也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地区 10~30 d低频降水变率 ENSO
下载PDF
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与10-30d低频振荡的联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庞玥 王黎娟 于波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2-750,共9页
利用1961--2010年中国756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与10~30d低频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梅雨偏多年降水具有明显的10~30d的周期变化,低频振荡经向上的北传和纬向上的西传与江淮流域梅雨... 利用1961--2010年中国756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与10~30d低频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梅雨偏多年降水具有明显的10~30d的周期变化,低频振荡经向上的北传和纬向上的西传与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的活跃及中断关系密切。在梅雨偏多年,低层10~30d振荡主要通过南海低频反气旋和日本海低频气旋对江淮流域降水产生影响,并调控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进、东退,进而影响输送到江淮流域的水汽强度及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的汇合;而高层,亚洲大陆中纬度地区东西向的低频气旋和反气旋影响着南亚高压的位置,从而形成江淮流域低频降水的强弱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梅雨期 副热带高压 10~30 d低频振荡
下载PDF
2007年夏季江淮强降水过程中10~30d低频变化及其与对流层上层波包活动的联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丹萍 管兆勇 +1 位作者 侯俊 奚子惠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7-188,共12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和全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一点滞后相关等方法,对2007年夏季江淮流域强降水期间低频振荡的波动活动特征及其与降水低频变化的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07年夏季降水中,降水低频分量起着重要作用。降水的低... 利用NCEP/NCAR再分析和全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一点滞后相关等方法,对2007年夏季江淮流域强降水期间低频振荡的波动活动特征及其与降水低频变化的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07年夏季降水中,降水低频分量起着重要作用。降水的低频振荡主周期为10~30 d,降水距平时间序列与10~30 d低频分量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低频扰动在对流层上层和低层都呈现波列状分布,且在降水活跃位相时,低频环流在高、低层具有斜压结构。在对流层上层,低频扰动有缓慢的东移倾向,相速度为每天2~3个经度。西风带中存在多次移动性波列向下游的传播,且在120°E以西以每天14经度的群速度向下游频散能量,表明10~30 d低频波动具有明显的下游发展特征。在强降水开始5 d前,低频波动与能量可起源于高纬的乌拉尔山附近,沿着西北—东南向的路径向下游传播。下游发展的低频波动为江淮流域带来了能量,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条件。这些结果加深了人们对低频波动在江淮流域强降水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可为寻找江淮流域强降水过程预报线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强降水过程 10~30 d振荡 Rossby波包
下载PDF
Analysis of stable components for extended-range (10-30 days) weather forecast:A case study of continuous overcast-rainy process in early 2009 over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被引量:8
12
作者 FENG GuoLin SUN ShuPeng +1 位作者 ZHAO JunHu ZHENG ZhiHa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1576-1587,共12页
A continuous overcast-rainy weather(CORW) process occurred over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MLRYR) in China from February 14 to March 9 in 2009,with a large stretch and long duration that was rarely see... A continuous overcast-rainy weather(CORW) process occurred over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MLRYR) in China from February 14 to March 9 in 2009,with a large stretch and long duration that was rarely seen in historical records.Using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we analyzed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anomaly field of the NCEP-DOE Reanalysis II in the same period,and defined the stable components of extended-range(10-30 days) weather forecast(ERWF).Furthermore,we defined anomalous and climatic stable components based on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io of EOF components.The climatic stable components were able to explain the impact of climatically averaged information on the ERWF,and the anomalous stable components revealed the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inuous overcast-rainy days.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ble components,especially the anomalous stable components,can maintain the stability for a longer time(more than 10 days) and manifest as monthly scale low-frequency variation and ultra-long-wave activities.They also behave as ultra-long waves of planetary scale with a stable and vertically coherent structure,reflect the variation of general circulation in mid-high latitudes,display the cycle of the zonal circulation and the movement and adjustment of the ultra-long waves,and are closely linked to the surface CORW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ysis of stable components for extended-range 10-30 days) weather forecast:A case study of continuous overcast-rainy process in early 2009 over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原文传递
热带西北太平洋10~30d振荡对南海夏季风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春晖 刘燕 +1 位作者 李霞 潘蔚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采用1958—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ERSST海温资料,分析热带西太平洋夏季对流10~30 d振荡对南海夏季风的影响。在年际变化尺度上,热带西北太平洋夏季10~30 d振荡强度指数(TWPI)与南海夏季风强度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在TWPI增强... 采用1958—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ERSST海温资料,分析热带西太平洋夏季对流10~30 d振荡对南海夏季风的影响。在年际变化尺度上,热带西北太平洋夏季10~30 d振荡强度指数(TWPI)与南海夏季风强度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在TWPI增强年份,海温主要呈El Ni?o分布,南海周边区域增强的异常西风产生强的正涡度切变,导致异常气旋性环流,为季风槽的增强提供了热量和水汽,从而增强南海夏季风强度。反之,在TWPI减弱年份,海温主要呈La Ni?a分布,南海夏季风强度减弱。在不同的年代际背景下,垂直切变和水汽-对流的总体变化是影响TWPI总体变化的重要因子,但不能影响南海夏季风强度的总体变化。海陆热力对比的总体变化是导致南海夏季风强度总体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西北太平洋 10~30 d振荡 南海夏季风 强度
下载PDF
超强台风“威马逊”近海加强与低频水汽输送的关系及前期信号 被引量:5
14
作者 魏晓雯 吴坤悌 +2 位作者 陈明 吴慧 李欣浩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7-272,共6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简称上海台风所)整编的《热带气旋年鉴》,分析了超强台风"威马逊"在南海加强过程中水汽输送的变化特征,着重探讨台风强度变化与10~30 d低频水汽输送的关系,并从低频场...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简称上海台风所)整编的《热带气旋年鉴》,分析了超强台风"威马逊"在南海加强过程中水汽输送的变化特征,着重探讨台风强度变化与10~30 d低频水汽输送的关系,并从低频场出发寻找台风强度变化的前期信号。研究结果表明:(1)"威马逊"有两条主要的水汽通道,分别为孟加拉湾通道和南海通道,孟加拉湾通道的水汽输送强度大于南海通道;(2)"威马逊"近海加强与10~30 d低频水汽输送有紧密的联系。在热带低频系统作用下,孟加拉湾通道的低频偏西水汽和南海通道的低频偏南水汽在南海汇聚,为"威马逊"的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3)对于在海南岛东部登陆的台风,其登陆强度与超前5~7 d孟加拉湾通道的低频偏西水汽输送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南海通道的低频偏南水汽输送有较弱的负相关。若前期从两个通道截面流入的低频水汽输送通量位于低频振荡的谷值时,则有利于其后5~7 d台风在南海加强,反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威马逊” 水汽输送 低频振荡 10-30 d 前期信号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地区4-6月强降水的低频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谭桂容 高萌 +1 位作者 张文君 徐邦琪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2,共8页
利用全国2 400多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东南部地区4—6月10-30 d低频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6月10-30 d低频强降水的方差大值区在中国的长江及其以南地区,中心位于江南的中东部,东南部地区4—6月10-30 d低频强降水... 利用全国2 400多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东南部地区4—6月10-30 d低频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6月10-30 d低频强降水的方差大值区在中国的长江及其以南地区,中心位于江南的中东部,东南部地区4—6月10-30 d低频强降水距平的第一模态反映该区域呈一致变化。功率谱分析表明第一模态时间变化的周期以10-30 d低频分量为主。根据区域强降水及其10-30 d低频强降水、区域强降水正交经验函数(EOF)分析的第一模态时间系数(PC1)及PC1的10-30 d低频分量的年际方差,结合它们两两之间逐年的相关系数,确定了区域强降水10-30 d强振荡典型年份。对典型年降水异常分布的方差分析,表明强振荡年区域总降水量异常主要是由10-30 d强降水的低频变化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南部 10-30 d低频振荡 强降水 4—6月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夏季高层纬向风季节内振荡特征
16
作者 王珺雨 陈丹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160,共9页
利用1979—2019年ECMWF提供的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滤波及合成分析等方法,探究了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高层纬向风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的主要周期及其传播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夏季高... 利用1979—2019年ECMWF提供的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滤波及合成分析等方法,探究了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高层纬向风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的主要周期及其传播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夏季高层纬向风季节内振荡的主要周期为10~30 d,其强度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在纬向风ISO强年,振荡过程持续时间长、振幅强,ISO方差中心从对流层高层向下影响到对流层中层,表现为相当正压结构。其传播在纬向上主要表现为ISO中心从高原东部3次向东传,可达西太平洋地区;经向上分别有4次自中高纬向南传播的10~30 d ISO中心与来自低纬地区的ISO中心在高原南侧汇合,其强度在高原南侧有所加强,强振荡中心可向南传播到达低纬地区。ISO的位相演变主要表现为低频反气旋和低频气旋中心在高原东部交替出现,引起东部地区上空低频东风和低频西风的强度变化。在ISO极端活跃位相,高原东部低频西风达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季节内振荡 纬向风 10~30d
下载PDF
谈谈“10+30”之类“少教多学”论调的致命伤——基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和教学论的教学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伟成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4年第9期69-72,共4页
针对现时颇为流行的"每节课老师讲课不超过10分钟,学生学习30分钟"之类"少教多学"甚至"不教自学"的论调,本文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和教学论的教学观对其进行剖析,指出这种论调基本上是错误的,其致... 针对现时颇为流行的"每节课老师讲课不超过10分钟,学生学习30分钟"之类"少教多学"甚至"不教自学"的论调,本文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和教学论的教学观对其进行剖析,指出这种论调基本上是错误的,其致命之处在于不尊重学科教学的实际,无视知识的不同分类;不理解教学过程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无视教师存在的价值;提出如果这种论调继续泛滥,将导致课堂教学劣质化、低效化、娱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类 教学观 少教多学 不教自学 10+30
下载PDF
《承保的损失》一课教学反思
18
作者 刘婧 《教育界(综合教育)》 2015年第1期90-91,共2页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本学期,学校提出学习洋思中学的“10+30”教学模式,以学案为导学,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10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学习了这种...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本学期,学校提出学习洋思中学的“10+30”教学模式,以学案为导学,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10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学习了这种新式课堂模式后,笔者上了一节以“10+30”为模式的推广课,在此,笔者对这节课作一个回顾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运保险的损失 10+30 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
下载PDF
江淮流域梅雨期持续性强降水及其10~30d低频环流特征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黎娟 庞玥 +1 位作者 于波 李业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1-860,共10页
利用1961-2010年中国556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江淮流域梅雨期持续性强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发生前后低频大气环流场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汀淮梅雨持续性强降水存在显著的10~ 30 d低... 利用1961-2010年中国556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江淮流域梅雨期持续性强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发生前后低频大气环流场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汀淮梅雨持续性强降水存在显著的10~ 30 d低频振荡特征.持续性强降水发生时,汀淮流域对流层高层受东海低频反气旋西北部的偏西气流控制,使得南亚高压位置偏东,加强了高层的辐散型流场;对流层中层,中高纬度地区存在“+、-、+”的低频位势高度中心,蒙古低频低压使得极地冷空气易于南侵;对流层低层,汀淮流域受低频P-J波列西段的台湾岛低频反气旋影响,并伴随强烈的对流活动,此反气旋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更西的位置伸展;因此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使得汀淮流域表现为强烈的低频上升运动,同时低频水汽从孟加拉湾-南海一带输送到汀淮流域,为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低频环流条件.另外,在持续性强降水发生前后,低层低频正涡度向北、向西传播,高层低频负涡度向南、向东传播,高低层斜压结构明显,共同作用于汀淮流域,维持持续性强降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持续性强降水 10 ~ 30 d振荡 低频大气环流特征
下载PDF
用渗流铸造法制备Zr_(55)Al_(10)Ni_5Cu_(30)非晶复合材料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邱克强 王爱民 +2 位作者 张海峰 丁炳哲 胡壮麒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用渗流铸造法制备出以Zr55Al10Ni5Cu30合金为基体,以W丝束为增强相的大块非晶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基体的相组成,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了反应界面的形貌,利用电子探针研究了元素的迁移情况.通过改变渗流温度和时间,研究了W... 用渗流铸造法制备出以Zr55Al10Ni5Cu30合金为基体,以W丝束为增强相的大块非晶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基体的相组成,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了反应界面的形貌,利用电子探针研究了元素的迁移情况.通过改变渗流温度和时间,研究了W丝和基体间界面的作用过程.选择适当的渗流温度和时间,可以制备出长65mm直径4.3 mm的大块W丝束增强Zr55Al10Ni5Cu30非晶复合材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渗流温度降低渗流时间或降低渗流温度延长渗流时间能得到同样的效果在渗流铸造前,液态金属的过热有利于提高基体的非晶形成能力,降低渗流铸造时产生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铸造法 制备 ZR55AL10NI5CU30 非晶复合材料 钨丝束 锆基合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