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 ℃增暖对全球和区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翟盘茂 余荣 +3 位作者 周佰铨 陈阳 郭建平 卢燕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5-472,共8页
《巴黎协定》明确提出将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2 ℃以内,并努力将其控制在1.5 ℃以内,以降低气候变化的风险与影响。随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邀请IPCC筹备关于1.5 ℃增暖影响及温室气体排放途径的特别报... 《巴黎协定》明确提出将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2 ℃以内,并努力将其控制在1.5 ℃以内,以降低气候变化的风险与影响。随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邀请IPCC筹备关于1.5 ℃增暖影响及温室气体排放途径的特别报告,为UNFCCC谈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回顾近期发表的一些成果发现,在1.5 ℃到2 ℃的不同升温条件下,很多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将增加。2 ℃条件下一些易受威胁的系统,如生态系统和农业系统,将承受全球变暖带来的严重后果;海平面明显上升,珊瑚礁锐减,季风降水减弱等影响将进一步加强。同时,不同地区对全球不同程度增暖的响应也存在很大差异。总的说来,相较于2 ℃增暖而言,将增暖控制在1.5 ℃以内能进一步减小气候变化影响的风险。然而,要把全球增暖控制在1.5 ℃内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并且目前对1.5 ℃增暖的影响认识仍然十分不足。定量分析2 ℃和1.5 ℃增暖对不同区域自然和人类系统造成的影响差异,需要更高分辨率的模式以及更多针对2 ℃和1.5 ℃增暖影响而设计的专门试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增暖 全球气候变化 区域气候变化 影响 风险
下载PDF
CMIP5多模式预估的1.5℃升温背景下中国气温和降水变化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晓欣 姜大膀 郎咸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58-1170,共13页
本文使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中39个全球气候模式的试验数据,预估了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期全球1.5℃升温背景下中国气温和降水变化。根据多模式中位数预估结果,在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情景下,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期全球1.5... 本文使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中39个全球气候模式的试验数据,预估了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期全球1.5℃升温背景下中国气温和降水变化。根据多模式中位数预估结果,在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情景下,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期全球1.5℃升温分别发生在2034年(RCP2.6)、2033年(RCP4.5)和2029年(RCP8.5)。全球升温1.5℃时,中国年和季节气温平均上升1.8℃和1.6~2.1℃,其中冬季最强。增温总体上由南向北加强,青藏高原为高值中心。年和各季节增温均超过其自然内部变率,区域平均的信噪比分别为3.4和1.6~2.7。年和季节降水整体上在中国北方增加、华南减少;区域平均的年降水增加1.4%,季节降水增加0.1%~5.1%,冬季增幅最大。年和季节降水变化要远小于其自然内部变率,区域平均的信噪比仅为0.1和0.01~0.2。总体上,模式对气温预估的不确定性较小,对降水的偏大,其中对季节尺度预估的不确定性要高于年平均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1.5℃升温 气候变化 信噪比 预估 中国
下载PDF
1.5和2℃升温阈值下中国温度和降水变化的预估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梦子 周广胜 +2 位作者 吕晓敏 周莉 汲玉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8-744,共17页
基于CMIP5耦合气候模式模拟结果对1.5和2℃升温阈值时中国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分析表明,1.5℃升温阈值时,中国年平均升温由南向北加强且在青藏高原地区有所放大,季节尺度上升温的空间分布与其类似,就区域平均而言,RCP2.6、RCP4.5和RCP8.5... 基于CMIP5耦合气候模式模拟结果对1.5和2℃升温阈值时中国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分析表明,1.5℃升温阈值时,中国年平均升温由南向北加强且在青藏高原地区有所放大,季节尺度上升温的空间分布与其类似,就区域平均而言,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中国年平均气温分别升高1.83、1.75和1.88℃,气温的季节变幅以冬季升高最为显著;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增多,降水的季节差异明显,以夏季降水的分布模态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最为相似,区域平均的年降水量分别增加5.03%、2.82%和3.27%,季节尺度上以冬季降水增幅最大。2℃升温阈值时,RCP4.5和RCP8.5情景下中国年平均温度的空间分布与1.5℃升温阈值基本一致,中国年平均气温分别升高2.49和2.54℃,季节尺度上气温的变化以秋、冬季增幅最大;中国范围内年平均降水量基本表现为增多趋势,其中,西北和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表现为明显的季节差异,区域平均的年降水量分别增加6.26%和5.86%。与1.5℃升温阈值相比较,2℃升温阈值时中国年平均温度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升高0.74和0.76℃,降水则分别增加3.44%和2.59%,空间上温度升高以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最为显著,降水则在东北、华北、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区增加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耦合气候模式 气候变化 预估 1.5℃升温阈值 2℃升温阈值
下载PDF
长江流域径流对全球升温1.5℃与2.0℃的响应 被引量:8
4
作者 徐文馨 陈杰 +2 位作者 顾磊 朱碧莹 专美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0-705,共16页
全球变暖影响着以流域径流要素为主导的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变化。长江流域未来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对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意义重大。为探究全球升温1.5℃和2.0℃对长江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使用基于偏差校正的气候模式集合数据驱... 全球变暖影响着以流域径流要素为主导的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变化。长江流域未来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对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意义重大。为探究全球升温1.5℃和2.0℃对长江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使用基于偏差校正的气候模式集合数据驱动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比较两种升温情景下径流量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基于偏差校正的气候模式集合数据可以较好地代表长江流域历史时期(1976—2005年)的年平均降水和年平均蒸散发情势。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与参数区域化方法相结合能较好地模拟长江流域各子流域的月径流量。升温1.5℃时,无论是年径流量还是季节径流量均呈上升趋势,与历史时期相比,50%以上三级子流域的增幅超过5%;升温2.0℃时,增幅超过8%。这表明升温2.0℃情景下长江流域水资源量将进一步增加。相对于历史时期,升温1.5℃与2.0℃情景下长江流域北部降水量增幅较大;径流量增幅分布格局基本与降水量一致。汉江流域是全流域径流量增幅最显著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温1.5℃ 升温2.0℃ 长江流域 偏差校正法 全球气候模式 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
下载PDF
全球升温1.5和2℃时中国特困区干旱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雪晴 李瑷蔚 +4 位作者 邵晓华 高淑媛 林镔雷 杨陈心怡 姜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基于15个CMIP6全球模式在4个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及典型浓度路径的组合情景(SSP1-2.6,SSP2-4.5,SSP3-7.0,SSP5-8.5)下的模拟结果,对全球升温1.5和2℃目标下中国连片特困区干旱频次、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全球... 基于15个CMIP6全球模式在4个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及典型浓度路径的组合情景(SSP1-2.6,SSP2-4.5,SSP3-7.0,SSP5-8.5)下的模拟结果,对全球升温1.5和2℃目标下中国连片特困区干旱频次、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全球升温1.5和2℃时,特困区年均温较基准期分别平均增加约1.1和1.8℃,快于全球升温速率,年降水增幅明显,在特困区西北部尤为显著;2)升温1.5℃时,特困区平均干旱强度由基准期的轻微干旱转变为中等干旱,面积占比74%地区的干旱频次减少,面积占比61%地区的干旱持续时间缩短;3)升温2℃时,特困区干旱强度仍以中等干旱为主,干旱频次整体上保持减少,部分地区减少最多可达0.6次/a,但极端干旱事件发生概率增加,干旱持续时间有南部增加和北部减少两极化的发展趋势,面积占比约55%地区的干旱持续时间预计减少1.3个月;4)全球升温从1.5℃增加到2℃时,特困区干旱变化特征在空间上存在相似性,干旱频次和持续时间在南部区域均表现为增长、北部区域为减少,干旱强度则在特困区大部分地区均有增强.相较于升温1.5℃,升温2℃时,特困区很可能将面临更大的干旱风险,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能有效减少干旱事件对特困区的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中国特困区 干旱变化特征 全球升温1.5℃ 全球升温2℃
下载PDF
全球增暖1.5℃下东亚气候系统的响应及其情景预估研究进展
6
作者 江志红 刘征宇 +3 位作者 乐旭 郭维栋 孙岑霄 李梅 《中国基础科学》 2020年第3期31-40,共10页
巴黎协定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较工业化前2℃之内,并力争限制在1.5℃。因此,准确理解刻画增暖1.5℃下东亚气候系统响应机理及其精细结构,提高中国气候和极端事件预估的可靠性,设计增温1.5℃目标下我国碳减排方案,已成为全球变... 巴黎协定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较工业化前2℃之内,并力争限制在1.5℃。因此,准确理解刻画增暖1.5℃下东亚气候系统响应机理及其精细结构,提高中国气候和极端事件预估的可靠性,设计增温1.5℃目标下我国碳减排方案,已成为全球变化及应对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紧迫全新挑战之一。基于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全球增暖1.5℃下东亚气候系统的响应及其情景预估"于2017年7月正式立项。项目围绕"全球增暖1.5℃下东亚气候系统的区域响应机制和精细结构、未来预估及其对我国碳减排放方案的影响"这一核心主题开展多学科交叉集成研究,旨在揭示海气系统年代际变化机理基础上进行年代际预测,开展全球增暖1.5℃目标下碳排放路径簇的模拟与预估试验;阐明增暖1.5℃下东亚季风系统的响应特征及其机理;揭示增暖1.5℃下东亚气候响应的精细结构,甄别极端事件响应的高敏感区;获得增暖1.5℃下中国气候和极端事件变化的优化集成预估及其不确定性评估。本文对该项目2017~2020年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增暖1.5℃ 东亚气候 响应 情景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