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M(1,1|τ,r)模型的城市道路短时交通流预测 被引量:23
1
作者 郭欢 肖新平 Jeffrey Forrest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66,共7页
充分考虑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交通流存在的延迟性和非线性,本文基于灰色GM(1,1|τ,r)模型对城市道路短时交通流进行建模预测.首先,通过建立城市交通路段上交通流量大于通行能力时的速度-流量关系,得到交通系统延迟时间τ的计算模型.再针... 充分考虑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交通流存在的延迟性和非线性,本文基于灰色GM(1,1|τ,r)模型对城市道路短时交通流进行建模预测.首先,通过建立城市交通路段上交通流量大于通行能力时的速度-流量关系,得到交通系统延迟时间τ的计算模型.再针对交通流存在的非线性特征,以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优为目标,建立关于非线性因子的优化模型并利用粒子群算法寻找最佳的非线性参数r.最后对武汉市友谊大道某一路段进行交通实验,将灰色GM(1,1|τ,r)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灰色GM(1,1)模型和支持向量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M(1,1|τ,r)模型的预测精度有明显的提高,能为智能交通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GM(1 1 r)模型 短时交通流预测 速度-流量模型 延迟时间 非线性因子
下载PDF
京沪高铁隧道背景下列车车体动态气密性当量泄漏面积阈值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万有财 李明 +2 位作者 张雷 刘斌 梅元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8,共10页
针对静态气密参数无法真实反映动车组过隧道时的气密性能问题和车内压力舒适性问题。基于一维可压缩不等熵非定常流动模型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数值模拟车外压力;建立了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模拟车内压力波的“当量泄漏面积”法。以京... 针对静态气密参数无法真实反映动车组过隧道时的气密性能问题和车内压力舒适性问题。基于一维可压缩不等熵非定常流动模型的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数值模拟车外压力;建立了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模拟车内压力波的“当量泄漏面积”法。以京沪客运专线为背景,研究了中国某型号标准动车组的动态当量泄漏面积阈值随动车组编组长度、速度和是否交会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动车组在不同速度等级下符合不同舒适性标准时单节车厢动态当量泄漏面积建议值。研究表明:动车组的当量泄漏面积阈值的最小值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减小;头/尾车和中间车最严格的当量泄漏面积建议值分别为10.3 cm^2和18.9 cm^2,为高速动车组气密性设计及优化各部件气密性能提供基础性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 压力波 耳感舒适性 当量泄漏面积 一维流动模型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剖面物理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林 李忠勤 +2 位作者 王飞腾 李慧林 张明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8,共8页
冰芯中的化学成分,记录了古环境和古气候的诸多信息,已有广泛研究.而冰芯剖面的物理特征,由冰芯形成时的水热条件和冰川运动变质作用所决定,同样记录了气候、环境和冰川运动的诸多信息.根据在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钻取的6根冰芯的详尽资... 冰芯中的化学成分,记录了古环境和古气候的诸多信息,已有广泛研究.而冰芯剖面的物理特征,由冰芯形成时的水热条件和冰川运动变质作用所决定,同样记录了气候、环境和冰川运动的诸多信息.根据在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钻取的6根冰芯的详尽资料,结合冰流模式对冰芯冰龄的估算,分析研究了不同冰川带冰芯剖面的物理特征、形成机理和相应的水热条件.结果表明:积累区冰芯以粒雪-冰交替的原生沉积层为主,受冰川流动引起的动力变质作用影响较小,与该区成冰环境和冰川温度密切相关;平衡线附近的冰芯4.3 m以上主要是由渗浸冻结冰组成的原生沉积层,与附近的成冰环境相吻合,以下部分主要是经过动力变质作用的冰体,源于冰川上部的积累物;消融区冰芯主要由冰川上部下流的冰川冰组成,模拟显示该区冰芯冰龄较长,受局部成冰环境的影响很小.通过对不同区域冰芯特征比较,发现各成冰带的冰芯组成及污化层差别较大;在东、西支冰川同时期冰芯剖面的对比中,发现海拔相近点冰芯剖面组构相近,说明通过冰芯资料来探讨冰川内部特征以及该区域气候环境演变历史等较具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号冰川 冰芯剖面 物理特征 成冰过程 冰流模式
下载PDF
一维模型模拟局部溃坝洪水方法的合理性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芳丽 谢作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0-93,97,共5页
用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进行局部溃坝水流模拟计算时,由于坝址断面的水流存在间断,溃口处的流量不能通过模型本身算出,须引用水力学中的堰流流量公式。为验证宽顶堰流流量计算公式用于局部溃口流量过程计算的合理性,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 用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进行局部溃坝水流模拟计算时,由于坝址断面的水流存在间断,溃口处的流量不能通过模型本身算出,须引用水力学中的堰流流量公式。为验证宽顶堰流流量计算公式用于局部溃口流量过程计算的合理性,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了验证计算。一维数学模型与二维模型计算得到的溃坝流量过程符合良好,流量峰值差值在5%以内,与局部溃坝坝址最大流量计算经验公式结果也很接近。表明一维数学模型模拟局部溃坝时,溃口断面处的流量采用一般宽顶堰流量计算公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溃坝 溃坝洪水 堰流公式 一维模型 二维模型
下载PDF
一维元胞自动机随机交通流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黄乒花 孔令江 刘慕仁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6,共7页
依据概率论的定义 ,通过对稳态时关联函数的解耦 ,给出一维元胞自动机单速随机交通流模型中的关联函数与转入、转出及刹车概率之间的关系 ,继而进一步得出车辆的密度、速度、流量等物理量随这三个概率变化的理论值 ,理论结果与实验模拟... 依据概率论的定义 ,通过对稳态时关联函数的解耦 ,给出一维元胞自动机单速随机交通流模型中的关联函数与转入、转出及刹车概率之间的关系 ,继而进一步得出车辆的密度、速度、流量等物理量随这三个概率变化的理论值 ,理论结果与实验模拟相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交通流模型 空间关联函数 解耦近似 一维元胞自动机
原文传递
淮河中游洪水演进模型 被引量:8
6
作者 谈佩文 王船海 +2 位作者 顾大辛 李光炽 周奕梅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24-129,共6页
针对淮河流域的特点,建立了以水动力学方法为主的河道一维、行洪区二维及对无实测资料地区采用水文学方法为辅的流域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河道一维、行洪区二维耦合的求解方法。对占相当大比重的无资料地区径流流入干流作了技术处... 针对淮河流域的特点,建立了以水动力学方法为主的河道一维、行洪区二维及对无实测资料地区采用水文学方法为辅的流域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河道一维、行洪区二维耦合的求解方法。对占相当大比重的无资料地区径流流入干流作了技术处理,这对模型的成功建立起着重要作用。通过9次洪水的验算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较强的通用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为淮河流域的防洪规划提供了工具。模型的主要思路同样适用于其它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行蓄洪区 洪水 计算
下载PDF
大城市高架路实测数据分析与交通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吴正 郭明旻 +4 位作者 郑贤清 林展熙 吴胜春 赵昀杰 张英莹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9-797,共9页
对上海市中心延安高架路一个路段交通流进行长时间录像拍摄,提取到"车速-车头间距"有效数据26000余对.应用该批实测数据,对多种常见交通流速密关系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一维管流模型在我国高速道路交通流参数计算中具有优... 对上海市中心延安高架路一个路段交通流进行长时间录像拍摄,提取到"车速-车头间距"有效数据26000余对.应用该批实测数据,对多种常见交通流速密关系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一维管流模型在我国高速道路交通流参数计算中具有优势.提出采用变参数一维管流模型刻画交通流非线性特征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模型 实测数据 一维管流模型 交通状态指数 非线性
下载PDF
带二次流增推喷管的脉冲爆震发动机推进性能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郑华雷 邱华 +1 位作者 熊姹 郑龙席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02-1008,共7页
为了研究带二次流喷管的脉冲爆震发动机的推进性能,结合广义一维流动模型和等容循环模型建立了对应的数学模型,对在二次流影响下的喷管推力系数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定常流动中,若喷管几何构型不变,当喷管落压比小于一个临界值时... 为了研究带二次流喷管的脉冲爆震发动机的推进性能,结合广义一维流动模型和等容循环模型建立了对应的数学模型,对在二次流影响下的喷管推力系数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定常流动中,若喷管几何构型不变,当喷管落压比小于一个临界值时,注入二次流可以提高其性能。在爆震循环中,若燃烧后压力一定,存在一个最佳扩张比的喷管,使发动机平均推力系数达到最大值,若二次流连续注入,当喷管的扩张比大于一个临界值时,注入二次流会提高发动机性能,但是不能提高其最大平均推力系数;采用间断注入二次流的方案,可以提高此燃烧后压力对应的最大平均推力系数,当燃烧后压力为5MPa时,提升率可以达到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一维流动模型 等容循环模型 脉冲爆震发动机 二次流喷管 落压比 推力系数
下载PDF
城市电网输配全局最大供电能力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卢志刚 陈伟坤 +2 位作者 张晓辉 张丹 马丽叶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3-1630,共8页
城市电网是包含输电网和高压配电网的全局电力系统。传统电网供电能力分析中,往往分别对输电网和配电网单独求解,割裂了输配电网之间的统一协调关系。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城市电网全局最大供电能力分析模型。首先,针对输电网结构特点,... 城市电网是包含输电网和高压配电网的全局电力系统。传统电网供电能力分析中,往往分别对输电网和配电网单独求解,割裂了输配电网之间的统一协调关系。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城市电网全局最大供电能力分析模型。首先,针对输电网结构特点,结合改进的潮流计算模型,采用线性规划法求解输电网满足N-1约束的安全供电能力;其次,针对高压配电网的结构和负荷特性,建立基于需求侧分析的高压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分析模型;最后,进行电能阻塞分析,求取城市电网全局最大供电能力。通过算例证实了该分析体系能有效计算城市电网的全局最大供电能力,定位电网整体供电能力的薄弱环节,为电网规划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电网 全局最大供电能力 N-1安全约束 潮流改进模型 需求侧分析
下载PDF
测试不可靠条件下多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2
10
作者 方甲永 肖明清 +1 位作者 王学奇 禹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3-438,共6页
针对部队复杂系统故障诊断中存在的诊断精度低,虚警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测试不可靠条件下多故障诊断方法.为解决系统诊断贝叶斯网络结构和概率映射表建立困难的问题,通过建立系统的多信号流图模型,从而获得系统诊断贝叶斯网络.将测试不... 针对部队复杂系统故障诊断中存在的诊断精度低,虚警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测试不可靠条件下多故障诊断方法.为解决系统诊断贝叶斯网络结构和概率映射表建立困难的问题,通过建立系统的多信号流图模型,从而获得系统诊断贝叶斯网络.将测试不可靠度引入概率映射表,增加了算法工程应用中的鲁棒性.利用后验概率诊断推理将问题归结为不等式约束极值问题,采用0-1规划隐数法对不等式极值问题求解,从而获得最优解.以某型导弹制导系统电子部件为例,验证了该方法对复杂系统多故障诊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信号流图模型 诊断贝叶斯网络 贝叶斯后验概率 0-1规划隐数法
下载PDF
Fe-0.1C-5Mn中锰钢热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岑琼瑛 张本道 +1 位作者 严子杰 张梅 《上海金属》 CAS 2023年第5期34-40,共7页
通过Gleeble-3500热机械模拟机研究了Fe-0.1C-5Mn中锰钢在950~1150℃变形温度、0.001~1 s^(-1)应变速率下的高温变形行为。根据单道次热压缩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分析了变形条件对流变应力的影响,发现高温和低应变速率有利于动态再结晶... 通过Gleeble-3500热机械模拟机研究了Fe-0.1C-5Mn中锰钢在950~1150℃变形温度、0.001~1 s^(-1)应变速率下的高温变形行为。根据单道次热压缩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分析了变形条件对流变应力的影响,发现高温和低应变速率有利于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引入Zener-Hollomon参数,建立本构方程,得到钢的热变形激活能为256.317 kJ/mol。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建立了中锰钢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的分段流变应力模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证明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0. 1C-5Mn 中锰钢 热变形 本构方程 流变应力模型 动态再结晶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 within the Ning-Meng reach of the Yellow River,northern China 被引量:2
12
作者 DOU Shentang YU Xin +1 位作者 DU Heqiang ZHANG Fangxiu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7年第4期591-608,共18页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a river reach requires a sound understanding of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 generated by varying natural and artificial runoff conditions.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 within the Ning-Meng reach...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a river reach requires a sound understanding of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 generated by varying natural and artificial runoff conditions.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 within the Ning-Meng reach of the Yellow River(NMRYR), northern China are controlled by a complex set of factors/processes, mainly including four sets of factors:(1) aeolian sediments from deserts bordering the main stream;(2) inflow of water and sediment from numerous tributaries;(3) impoundment of water by reservoir/hydro-junction; and(4) complex diversion and return of irrigation water. In this study, the 1-D flow &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 developed by the Yellow River Institute of Hydraulic Research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 within the NMRYR from 2001 to 2012. All four sets of factors that primarily control the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 mentioned above were considered in this model. Compared to the measured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hydrological stations along the NMRYR, the simulated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 values were generally acceptable, with relative mean deviation between measured and simulated values of 〈15%. However, simulat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siltation values within two sub-reaches(i.e., Qingtongxia Reservoir to Bayan Gol Hydrological Station and Bayan Gol Hydrological Station to Toudaoguai Hydrological Station) for some periods exhibited relatively large errors(the relative mean deviations between measured and simulated values of 18% and 25%, respectively). These errors are presumably related to the inability to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quantity of aeolian sediment influx to the river reach and the inflow of water from the ten ephemeral tributaries. This study may provide som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 large watersheds and also provide a useful model for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NMRY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flow and sediment transport 1-D flow sediment model Yellow River
下载PDF
Ti_3Al基合金高温变形行为及其流动应力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上官姝哲 李鑫 +1 位作者 鲁世强 王克鲁 《精密成形工程》 2012年第6期41-44,94,共5页
在Thermecmastor-Z型热模拟试验机上对Ti3Al基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实验选取的变形温度范围为950~1350℃,应变速率范围为0.001~10s-1,高度压下量为70%。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出流动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Ti3Al基合金的高温变形... 在Thermecmastor-Z型热模拟试验机上对Ti3Al基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实验选取的变形温度范围为950~1350℃,应变速率范围为0.001~10s-1,高度压下量为70%。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出流动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Ti3Al基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并运用逐步回归方法构建出该合金的流动应力模型。结果表明,Ti3Al基合金的流动应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升高,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误差分析表明,该流动应力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指导Ti3Al基合金热加工工艺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AL基合金 流动应力-应变曲线 逐步回归 流动应力模型
下载PDF
2.25Cr-1Mo-0.25V钢高温流变应力的BP神经网络模型
14
作者 安红萍 刘俊林 +1 位作者 李婷 李占伦 《大型铸锻件》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以2.25Cr-1Mo-0.25V钢热压缩实验得到的数据为样本,采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以应变、应变速率、变形温度为输入和流变应力为输出的流变应力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了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的2.25Cr-1Mo... 以2.25Cr-1Mo-0.25V钢热压缩实验得到的数据为样本,采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以应变、应变速率、变形温度为输入和流变应力为输出的流变应力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了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的2.25Cr-1Mo-0.25V钢热变形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可行性较高,拟合程度是0.52%。该模型较精确地预测了2.25Cr-1Mo-0.25V钢的高温流变行为,为更加合理地制定热工艺参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5CR-1MO-0.25V钢 BP神经网络 流变应力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