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汶川M_S8.0与2010年玉树M_S7.1地震前电磁现象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范莹莹 解滔 +4 位作者 安张辉 杜学彬 谭大诚 刘君 陈军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5-291,340,共17页
应用全局小波能谱法对2008年四川汶川MS8.0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地电、地磁场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汶川地震震中周围的台站观测到震前地电、地磁场全局小波能谱值增大的现象;②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代乾等3个地... 应用全局小波能谱法对2008年四川汶川MS8.0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地电、地磁场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汶川地震震中周围的台站观测到震前地电、地磁场全局小波能谱值增大的现象;②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代乾等3个地电、地磁台站在玉树地震前均发生显著的小波能谱增大的现象,震后恢复;③对于上述两次大震周边地区的不同台站的不同测道,在震前多次出现谱值时间上同步增大或减少的现象;④距玉树地震震中距离相同的山丹和古丰地电场台站,北南、北西测向长极距在地震前后能谱值的变化几乎一致.基于上述分析,初步研究认为震源孕育激发的电磁辐射是造成震前电磁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 0地震 玉树Ms7 1地震 地电场 地磁场 变化
下载PDF
玉树M_S7.1地震前电离层异常扰动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姚璐 申旭辉 张学民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85,共12页
本文基于美国JPL实验室提供的全球电离层GPS TEC(GIM)数据和COSMIC掩星探测电子密度剖面,利用滑动四分位异常检测方法,综合分析了2010年4月13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后15天内电离层异常的时空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震前11天电离层TEC... 本文基于美国JPL实验室提供的全球电离层GPS TEC(GIM)数据和COSMIC掩星探测电子密度剖面,利用滑动四分位异常检测方法,综合分析了2010年4月13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后15天内电离层异常的时空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震前11天电离层TEC开始出现扰动异常,4月13日出现了明显的TEC增强现象,且峰值电子密度也存在相似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空间活动水平等因素,认为这些异常很可能与玉树地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异常 GPS TEC COSMIC 电子密度剖面 玉树MS7 1地震
下载PDF
2008年于田M_S7.3和2010年玉树M_S7.1两次地震前中波红外遥感异常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晓 张元生 +1 位作者 魏从信 钟美娇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5-183,共9页
以静止卫星中波红外亮温为数据源,应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对2008年新疆于田MS7.3和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次地震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率谱信息增强现象,特征周期分别为64和13天;两次地震前特征功率谱幅值... 以静止卫星中波红外亮温为数据源,应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对2008年新疆于田MS7.3和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次地震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率谱信息增强现象,特征周期分别为64和13天;两次地震前特征功率谱幅值达到近几年来的相对最大值或极值,且功率谱幅值均在6倍以上;两次地震前、后功率谱幅值大于2倍的持续时间均为近80天,异常极值时功率谱幅值大于6倍的范围面积分别达12万和4万平方千米.上述结果与长波辐射通量和热红外亮温资料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为将来实现多波段同时监测热辐射变化进行地震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烈地震 热辐射 功率谱 于田Ms7 3地震 玉树Ms7 1地震
下载PDF
青海玉树地区小学生认知地震灾害现状的描述统计特点 被引量:9
4
作者 仵焕杰 苏桂武 +2 位作者 魏本勇 田青 刘峰贵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5-849,共15页
以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对该地区小学生认知地震灾害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其防震减灾教育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当地小学生对地震灾害基本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掌握差;对地震是自然现象认识不清,甚至... 以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对该地区小学生认知地震灾害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其防震减灾教育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当地小学生对地震灾害基本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掌握差;对地震是自然现象认识不清,甚至有严重的错误;基本不知道只有政府部门才有权发布地震预报;大部分小学生不能辨别地震谣言;对紧急避震注意事项的了解差,对各具体注意事项的知晓率均在50%以下。加强针对该地区小学生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2)亲身经历了玉树MS7.1地震发生的全过程后,当地小学生对地震灾害知识与防震减灾技能的求知欲明显提高,应抓紧时机,加强针对性的教育与宣传。3)玉树小学生学习和了解地震灾害知识与防震减灾技能的途径主要来自课堂、书本及老师的传授;其次是学校针对性的宣传;寺院、政府和科普书籍的作用大致相当;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短信和网络等没有优势。因此需要强化学校教育,同时推动当地政府的宣传教育工作,并恰当地发挥宗教人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认知 小学生 玉树MS7 1地震
下载PDF
2010年玉树Ms7.1地震同震破裂、余震分布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邵志刚 马宏生 +2 位作者 张浪平 黄建平 闻学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800-3810,共11页
针对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MS7.1地震,本文利用InSAR数据给出同震视线向位移确定出的发震断层空间展布,并以该同震位移为约束反演得到主震和最大余震的同震位错分布.结果表明,主震同震位错发生在东玉树断裂,最大余震同震位错发生在西玉... 针对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MS7.1地震,本文利用InSAR数据给出同震视线向位移确定出的发震断层空间展布,并以该同震位移为约束反演得到主震和最大余震的同震位错分布.结果表明,主震同震位错发生在东玉树断裂,最大余震同震位错发生在西玉树断裂东端;基于位错分布计算了同震库仑应力变化与西部余震集中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反映玉树主震后最为活跃的余震活动可能受控于近东西向的次级断层(走向约为85°),而非玉树主干断裂;玉树断裂带整体呈现为左旋走滑运动,但其具体断层运动形式表现出主干断裂典型走滑运动、走滑断裂间的拉张和逆冲性质的次级运动、次级断裂与主干断裂相互作用下更为复杂的多方向次级断层活动等等不同变形特征,而主震同震破裂与余震空间分布均与这些不同断层变形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MS7 1地震 同震位错 余震 地震构造
下载PDF
巴东Ms5.1地震前的潮汐形变观测异常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吕品姬 张燕 +1 位作者 赵莹 陈志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4,58,共4页
用倾斜应变固体潮数据的异常识别方法对巴东Ms5.1地震震中附近400 km范围内的潮汐形变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之前这些观测资料无明显异常变化,通过进一步解算得到的异常变化台项较为零散,无法从中获取震中信息。
关键词 潮汐形变 异常 巴东Ms5 1地震 倾斜应变 固体潮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M_S6.1地震序列及震前部分地震学异常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寅 聂晓红 《内陆地震》 2014年第2期156-165,共10页
介绍了2013年1月29日哈萨克斯坦MS6.1地震基本参数、地震序列特征、震源机制解,分析地震前震源区周围的地震活动结果表明该地震序列是主余型、余震活动呈间隙式,衰减迅速,震源断错性质为走滑型。震前震源区存在4级地震围空、地震平静、... 介绍了2013年1月29日哈萨克斯坦MS6.1地震基本参数、地震序列特征、震源机制解,分析地震前震源区周围的地震活动结果表明该地震序列是主余型、余震活动呈间隙式,衰减迅速,震源断错性质为走滑型。震前震源区存在4级地震围空、地震平静、中等地震增强和小震群等中短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Ms6 1地震 地震序列 地震学异常
下载PDF
一体化低功耗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研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彭朝勇 杨建思 +4 位作者 薛兵 陈阳 朱小毅 张妍 李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6-155,159,共10页
流动观测台网与固定观测台网的结合是当前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发展的一个趋势.针对流动观测时地震计与地震数据采集器互相独立、携带不方便、功耗高的问题,自主研发了一款适合流动观测的集地震信号提取、数据采集、记录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 流动观测台网与固定观测台网的结合是当前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发展的一个趋势.针对流动观测时地震计与地震数据采集器互相独立、携带不方便、功耗高的问题,自主研发了一款适合流动观测的集地震信号提取、数据采集、记录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地震仪.该仪器具有频带宽(60s—80Hz)、动态范围高(>140dB)、功耗低(0.6W)、携带方便(整机重量在15kg左右,包括供电系统、GPS天线和包装箱)等特点.详细介绍了该地震仪的外观结构、整体硬件结构、低功耗处理技术和所采用的灵敏度校正、标准方位和正交校正技术.对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指标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并给出了具体的测试结果.该仪器研制完成后,投入到了青海玉树MS7.1地震震后流动观测中.从半年的实际使用结果来看,该仪器能够满足流动观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宽频带地震 低功耗 仪器校正 流动观测 玉树Ms7 1地震
下载PDF
玉树7.1级地震强震动流动观测记录初步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田秀丰 张璇 +2 位作者 姚凯 张晓芳 蒲举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4-280,共7页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M7.1地震。震后在地震现场架设了7台强震动流动观测仪,记录了大量强震动记录。本文收集整理了该次流动观测所获得的强震动记录,对典型记录进行了初步处理,并对记录特点和相关问题进行了分...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M7.1地震。震后在地震现场架设了7台强震动流动观测仪,记录了大量强震动记录。本文收集整理了该次流动观测所获得的强震动记录,对典型记录进行了初步处理,并对记录特点和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M7 1地震 流动观测 强震动记录 数据处理
下载PDF
2012年4月15日福建仙游M_L 4.1地震震源机制解及震源深度 被引量:3
10
作者 邱毅 李军 +1 位作者 袁丽文 肖丽明 《华南地震》 2014年第1期26-32,共7页
从2010年8月4日至2013年4月24日在福建仙游共发生记录到地震667次,其中最大地震为2012年4月15日发生的ML 4.1级地震。本文利用矩张量反演方法,反演得到2012年4月15日ML 4.1、2012年11月25日ML 3.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这两次地震的震源... 从2010年8月4日至2013年4月24日在福建仙游共发生记录到地震667次,其中最大地震为2012年4月15日发生的ML 4.1级地震。本文利用矩张量反演方法,反演得到2012年4月15日ML 4.1、2012年11月25日ML 3.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这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都为走滑断层,断层走向为北西向,主压应力轴方向为近南北向。分别利用波形拟合和sPL深度震相方法确定2012年4月15日ML 4.1地震的震源深度,认为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在8~9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福建仙游ML4 1地震 矩张量反演
下载PDF
两次M_S6地震前乌什台水位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赖爱京 史勇军 +2 位作者 潘振生 张锦萍 蒋志英 《内陆地震》 201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研究洛浦MS6.0地震和哈萨克斯坦MS6.1地震前乌什台水位异常。对比分析发现,两次MS6地震前,乌什台新46井静水位、体应变的辅助测项钻孔水位震前反向、加速上升、下降的短期异常明显,且2套水位观测震前异常时间同步性,形态相似性较好。
关键词 乌什台新46井 洛浦Ms6 0地震 哈萨克斯坦Ms6 1地震 异常特征
下载PDF
大震应急与科学产品的自动产出——以巴东5.1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坚 李盛乐 +2 位作者 戴苗 刘珠妹 陈晓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58,共4页
基于中国地震信息网站最新地震速报数据,采用自编程序,实现了地震应急与科学产品的后台自动加工处理与自动发布。以巴东5.1级地震为例,说明用该方法提供的地震科学产品与应急服务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可行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地震科学产品 大震应急 产品加工 自动发布 巴东5 1地震
下载PDF
理塘M_S5.1和杂多M_S6.2地震热红外亮温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治广 张元生 +1 位作者 王在华 徐衍刚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8-186,共9页
利用相对功率谱方法对风云卫星热红外亮温数据进行处理,发现理塘M_S5.1和杂多M_S6.2地震前存在明显的前兆异常。异常时空演化特征为2016年8月12日在嘉黎—察隅断裂带、怒江断裂带和澜沧江断裂带开始出现亮温功率谱高值聚集现象,随后幅... 利用相对功率谱方法对风云卫星热红外亮温数据进行处理,发现理塘M_S5.1和杂多M_S6.2地震前存在明显的前兆异常。异常时空演化特征为2016年8月12日在嘉黎—察隅断裂带、怒江断裂带和澜沧江断裂带开始出现亮温功率谱高值聚集现象,随后幅值和面积逐渐增大,持续至9月1日异常面积和幅度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弱,2016年9月21日后基本恢复正常,异常持续近40天。异常结束后,分别于9月23日和10月17日在异常区域内发生理塘M_S5.1和杂多M_S6.2地震。两次地震震中区域平均相对功率谱值时序曲线与异常区域时间演化过程类似,地震发生在平均相对功率谱值恢复正常背景值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温异常 地震前兆 理塘Ms5 1地震 杂多Ms6 2地震
下载PDF
日本3.11地震能量释放状况分析
14
作者 田野 田翠勤 《中国科技成果》 2012年第4期37-38,52,共3页
在目前,地震还不能预知,但在地震(主震)发生通过监测能够已知主震级与震源深度大小条件下,通过能够反映地震过程(释放能量过程)中量能关系的基本公式可以分析已发生地震的能量释放状况,能够求出已发生地震还需要通过余震继续释... 在目前,地震还不能预知,但在地震(主震)发生通过监测能够已知主震级与震源深度大小条件下,通过能够反映地震过程(释放能量过程)中量能关系的基本公式可以分析已发生地震的能量释放状况,能够求出已发生地震还需要通过余震继续释放多少能量,相应可知能够导致最大余震震级的大小(需要通过余震继续释放的能量一次性全部释放所能达到的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3.1 1地震 汶川5.12地震 地震 主震 余震 地震预报 震源深度 释放能量
原文传递
2010年玉树M_S 7.1级震区上地壳三维P波速度层析成像 被引量:1
15
作者 莘海亮 杨卓欣 +4 位作者 张元生 刘巧霞 贾宇鹏 李源 沙成宁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45-1853,共9页
综合利用震后应急流动台阵和青海台网部分固定台站观测数据,采用多震相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对玉树震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玉树MS7.1级地震余震震源位置参数进行了联合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图像和余震序列重新定位结果.结... 综合利用震后应急流动台阵和青海台网部分固定台站观测数据,采用多震相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对玉树震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玉树MS7.1级地震余震震源位置参数进行了联合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图像和余震序列重新定位结果.结果显示:玉树MS7.1级地震余震整体沿北西向玉树-甘孜断裂呈条带状分布,长约120km;以隆宝镇为界,呈现两段不同的分布特征;震区上地壳速度分布存在横向非均匀性;沉积层厚约6~7km,壳内存在厚约为7~8km的低速层;地震多发生于低速层上方即高、低速过渡区域,区内多条断裂走向与高低速过渡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MS7 1地震 三维速度成像 震源参数 联合反演
下载PDF
湖北巴东Ms5.1地震前宜昌台洞体应变观测资料变化原因分析
16
作者 蒋玲霞 孙伶俐 +2 位作者 李明 罗俊秋 戴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2,共4页
采用常规数值方法与小波变换方法对巴东Ms5.1地震前宜昌台洞体应变资料的异常变化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存在超过2倍均方差现象,异常起始时间与台站附近土石方开挖起始时间一致。用地表集中荷载模型计算土石方开挖引起的荷载变化对应变... 采用常规数值方法与小波变换方法对巴东Ms5.1地震前宜昌台洞体应变资料的异常变化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存在超过2倍均方差现象,异常起始时间与台站附近土石方开挖起始时间一致。用地表集中荷载模型计算土石方开挖引起的荷载变化对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理论值比实际观测值小一个数量级,因此该异常变化不能仅归结于土石方开挖引起的荷载变化,可能存在其他干扰因素或地壳应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体应变 小波变换 荷载模型 巴东Ms 5 1地震 地壳应力变化
下载PDF
CT-1地震计传递函数测试仪的设计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云耀 蔡亚先 +1 位作者 吕永清 程骏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3期117-121,共5页
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到甚宽频带地震计的传递函数测试中。讨论了基本的测试方法和原理 ,阐述了传递函数测试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给出了测试系统的应用实例。该测试系统具有正弦波自动扫频、阶跃信号法和脉冲信号法等标定方法 ,满足了... 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到甚宽频带地震计的传递函数测试中。讨论了基本的测试方法和原理 ,阐述了传递函数测试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给出了测试系统的应用实例。该测试系统具有正弦波自动扫频、阶跃信号法和脉冲信号法等标定方法 ,满足了甚宽频带地震计的传递函数测试在观测频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1地震 传递函数 甚宽频带地震 模数转换 数模转换
下载PDF
V形墩连续刚构桥静动力行为及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程炜钢 徐伟 冯东明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16,共6页
以新洋港V墩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采用结构分析软件Midas/civil 2010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计算主桥各个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不利荷载组合下的内力、应力和变形情况;同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并分别用反应谱法和一... 以新洋港V墩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采用结构分析软件Midas/civil 2010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计算主桥各个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不利荷载组合下的内力、应力和变形情况;同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并分别用反应谱法和一致时程激励法计算主桥在E1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响应.计算表明,施工及运营阶段主桥受力合理,满足规范要求;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较小,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对V墩轴力和主跨跨中内力影响较大,计算结果可为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形墩连续刚构桥 静力分析 动力特性 E1地震作用 地震响应
下载PDF
用钻孔应变数据探测2011年日本Tohoku大地震激发的低频地球环型自由振荡及其谱峰分裂
19
作者 张赓 徐建桥 +3 位作者 陈晓东 张凌云 孙和平 龚立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3-1397,共15页
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中,环型自由振荡(特别是低频环型自由振荡)的精确探测相比于球型自由振荡更加困难.环型自由振荡对SH波速度结构更加敏感,能更好地监测走滑断层运动,因此精确估算环型自由振荡的谱峰参数可为地球内部大尺度SH波速... 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中,环型自由振荡(特别是低频环型自由振荡)的精确探测相比于球型自由振荡更加困难.环型自由振荡对SH波速度结构更加敏感,能更好地监测走滑断层运动,因此精确估算环型自由振荡的谱峰参数可为地球内部大尺度SH波速度结构和大地震的震源机制提供更强约束.本研究利用2011年日本Tohoku地震后四分量钻孔应变仪的观测资料,提取了该地震激发的1.3 mHz以下低频环型和球型自由振荡信号,与STS-1宽频带地震仪的结果相比较,发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对1 mHz以下的环型自由振荡具有更强的探测能力.本研究还采用频率域自回归方法精确估计了0T2—0T6的简并频率,结果与PREM模型理论值相差非常小,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52×10^(-4).此外还用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探测到了0T2谱峰分裂现象.研究结果表明,钻孔应变仪能有效探测到大地震激发的低频地球环型自由振荡信号,可为地幔大尺度各向异性结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型自由振荡 钻孔应变仪 Tohoku地震 简正模谱峰分裂 STS-1地震
下载PDF
重力仪与地震计记录的地震波信号频谱特征比较——以芦山7.0地震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范文华 申重阳 +1 位作者 谈洪波 韦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1-415,共5页
以芦山MS7.0地震的地震波记录为例,比较分析我国12个地震台的同址gPhone重力仪与CTS-1地震计记录的地震波信号的频谱特征。观测结果表明,震中距大于2 000km时,两种仪器记录的P波波形基本一致,只在幅度上稍有区别。P波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以芦山MS7.0地震的地震波记录为例,比较分析我国12个地震台的同址gPhone重力仪与CTS-1地震计记录的地震波信号的频谱特征。观测结果表明,震中距大于2 000km时,两种仪器记录的P波波形基本一致,只在幅度上稍有区别。P波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震中距较小时gPhone重力仪会遗失一些高频信号,震中距大于2 000km时,两种仪器记录的P波优势频带均为0~0.3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hone重力仪 CTS-1地震 地震 频谱分析 芦山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