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eb2.0的含义、特征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61
1
作者 孙茜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70,74,共3页
从1993年至今,互联网已经从web1.0时代过渡到了web2.0时代,互联网的特征、应用与用户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也随之在不断演变中。研究数字图书馆所赖以生存网络环境的发展变化,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web2.0的含义,... 从1993年至今,互联网已经从web1.0时代过渡到了web2.0时代,互联网的特征、应用与用户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也随之在不断演变中。研究数字图书馆所赖以生存网络环境的发展变化,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web2.0的含义,总结了web2.0与web1.0的异同,以及web2.0的特性所在,最后,介绍了目前较为普遍的web2.0的一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WEB2.0 WEB1.0
下载PDF
板蓝根中的抗病毒活性成分 被引量:155
2
作者 徐丽华 黄芳 +1 位作者 陈婷 吴洁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59-360,共2页
目的:寻找板蓝根中的主要抗病毒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法和结晶法对成分进行分离,鸡胚法为抗病毒活性检验法。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2,4(1H,3H)喹唑二酮(Ⅰ)、表告依春(Ⅱ)、靛玉红(Ⅲ),其中Ⅱ显示出较强抗病毒活性。结论:表告依春为板... 目的:寻找板蓝根中的主要抗病毒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法和结晶法对成分进行分离,鸡胚法为抗病毒活性检验法。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2,4(1H,3H)喹唑二酮(Ⅰ)、表告依春(Ⅱ)、靛玉红(Ⅲ),其中Ⅱ显示出较强抗病毒活性。结论:表告依春为板蓝根抗流感病毒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表告依春 2 4(1H 3H)喹唑三酮 靛玉红 抗病毒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加味联合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21
3
作者 陈舟 黄和 陈其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91-2395,共5页
为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味联合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疗效及其对TGF-β1,MMP-2,TIMP-2的影响。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6例P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 为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味联合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疗效及其对TGF-β1,MMP-2,TIMP-2的影响。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6例P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3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试验组治疗后1,3,6个月阴道收缩肌电值、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阴道动态压力及盆底肌电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尿失禁改善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8%(P〈0.05)。试验组性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P〈0.05)。试验组治疗后1,3,6个月子宫脱垂、后壁脱垂发生率及前壁脱垂等级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TGF-β1,TIMP-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结果可知,对PFD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联合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身体恢复,改善性生活质量,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加味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TGF-β1 MMP-2 TIMP-2
原文传递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1和Pi-2基因改良两系不育系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109
4
作者 柳武革 王丰 +8 位作者 金素娟 朱小源 李金华 刘振荣 廖亦龙 朱满山 黄慧君 符福鸿 刘宜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8-1136,共9页
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的BL122为供体,温敏核不育系GD-7S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1、Pi-2基因导入温敏核不育系GD-7S中,获得5个携带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改良不育株系。利用34个广东代表性稻... 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的BL122为供体,温敏核不育系GD-7S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1、Pi-2基因导入温敏核不育系GD-7S中,获得5个携带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改良不育株系。利用34个广东代表性稻瘟病菌株接种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抗性频率为94.12%-97.06%,而对照GD-7S抗性频率仅为17.65%;自然病圃诱发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叶瘟和穗颈瘟均为0级,表现高抗。经自然条件和人工气候箱育性鉴定,改良株系与对照均为无或少花粉败育类型,自交结实率为0,说明不育起点温度与对照基本一致。统计分析表明,除剑叶长和每株穗数外,改良株系与对照在其他农艺性状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与恢复系L38杂交,改良株系的杂种F1与对照的F1大多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说明改良株系基本保持了GD-7S的农艺性状和配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基因聚合 Pi-1 Pi-2 两系不育系 稻瘟病抗性
下载PDF
丹参素对CD11b、P-selectin、ICAM-1、VCAM-1、E-select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2
5
作者 姜开余 顾振纶 阮长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82-685,共4页
目的 考察丹参素对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CD11b、P selectin、ICAM 1、VCAM 1、E selectin的影响 ,以期探明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由TNFα、fMLP和凝血酶诱导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的... 目的 考察丹参素对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CD11b、P selectin、ICAM 1、VCAM 1、E selectin的影响 ,以期探明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由TNFα、fMLP和凝血酶诱导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结果 人粒细胞受到fMLP刺激后 ,细胞表面CD11b表达明显增加。丹参素与粒细胞预孵30min后 ,则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D11b的表达。血小板与凝血酶 (1× 10 3U·L-1)共孵 2 0min ,可明显增加血小板表面P selectin的表达。丹参素 (10 0~ 30 0mg·L-1)与血小板预孵 30min ,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表面P selectin的表达未见明显抑制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经TNFα处理后 ,明显增加细胞表面ICAM 1、VCAM 1和E selectin的表达 ,不同浓度的丹参素与HUVEC预孵 2h ,对TNFα诱导HUVEC表面ICAM 1的表达未见明显抑制作用 ,对TNFα诱导的VCAM 1、E selectin表达则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丹参素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粒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这可能是丹参素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细胞粘附分子 CD116 抗血栓形成 ICAM-1
下载PDF
北疆牧区MODIS积雪产品MOD10A1和MOD10A2的精度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91
6
作者 黄晓东 张学通 +1 位作者 李霞 梁天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2-729,共8页
以北疆为研究区,结合气象台站记录的雪情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了2004年12月1日至2005年2月28日期间北疆地区90个时相的MODIS每日积雪产品MOD10A1和8日合成产品MOD10A2的积雪分类精度.研究表明:1)当积雪深度≤3 cm时,MOD10A1... 以北疆为研究区,结合气象台站记录的雪情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了2004年12月1日至2005年2月28日期间北疆地区90个时相的MODIS每日积雪产品MOD10A1和8日合成产品MOD10A2的积雪分类精度.研究表明:1)当积雪深度≤3 cm时,MOD10A1对积雪的识别率非常低,仅为7.5%;积雪深度为4~6 cm时,积雪识别率达到29.3%;积雪深度为15~20 cm,平均积雪识别率达到45.6%.当积雪深度〉20 cm时,平均积雪识别率为32.2%;2)MOD10A1产品的积雪分类精度受天气状况的严重影响.在晴空状况下,该产品的最大积雪识别率达到58.2%;但是在多云或阴天时,平均积雪识别率仅为17.8%;3)下垫面对MOD10A1的分类结果也会造成影响,在荒漠区MOD10A1的积雪识别率为39.8%,在草原和稀树草原区的积雪识别率为37.2%,农业用地的积雪识别率最低,为29.1%;4)MOD10A2产品可较好的消除云层对地表积雪分类精度的影响,平均积雪识别率达87.5%,可较好的反映地表积雪的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地区 MOD10A1 MOD10A2 精度分析
下载PDF
支原体肺炎患儿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_H1、T_H2细胞状况 被引量:82
7
作者 侯安存 卢炎 +3 位作者 沙莉 刘力戈 沈静 徐雍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52-656,共5页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的改变 ,为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FACS)检测了3 5例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和...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的改变 ,为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FACS)检测了3 5例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和B细胞 ,同时通过检测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 (IFN γ)、白细胞介素 4(IL 4)的CD+ 4细胞方法 ,测出相应TH1、TH2细胞的百分比 ,并与2 8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同时对 3 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 3 0例进行了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精制结核菌素 (PPD)皮肤试验。全部患儿均系在我院住院的患儿 ,男 15例 ,女 2 0例 ,年龄 3~ 13岁 ,平均 9岁。对照组男 14例 ,女 14例 ,年龄 3~ 12岁 ,平均 7岁。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 3 、CD+ 4T细胞百分率为 68 0 0± 6 66及 3 7 86± 5 84,较对照组 63 71± 7 92及 3 4 54± 6 2 3高 ,(P <0 0 5) ;患儿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为 14 13± 8 46,对照组为 2 0 77± 6 89,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NK细胞及TH1/TH2比值在患儿组降低 (P分别为 <0 0 1和 <0 0 5)。两组间CD8、TH2、B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3 0例患儿之血清免疫球蛋白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 ,IgG全部正常 ;IgA升高 7例 ;IgM升高 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小儿 T淋巴细胞亚群 TH1细胞 TH2细胞 免疫治疗 急性期
原文传递
苯酚降解菌红球菌PNAN5菌株(Rhodococcussp.strain PNAN5)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其开环双加氧酶性质研究 被引量:62
8
作者 沈锡辉 刘志培 +1 位作者 王保军 刘双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2-486,共5页
分离到一株能以苯酚、苯甲酸、对甲酚、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具有同时降解单环和双环芳烃能力的细菌菌株,经生理生化、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鉴定为红球菌PNAN5菌株(Rhodococcussp.strainPNAN5).在实验条件下和在温度为20~40℃、pH... 分离到一株能以苯酚、苯甲酸、对甲酚、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具有同时降解单环和双环芳烃能力的细菌菌株,经生理生化、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鉴定为红球菌PNAN5菌株(Rhodococcussp.strainPNAN5).在实验条件下和在温度为20~40℃、pH7 0~9 0范围内菌株PNAN5降解苯酚的效率保持在80%~100%之间,苯酚浓度在2~10mmol·L-1范围内变化对降解效率没有明显的影响.该菌株通过邻苯二酚1,2 双加氧酶催化的开环途径降解芳烃,不同于已知的浑浊红球菌(R.opacus)是通过邻苯二酚2,3 双加氧酶催化芳烃降解.以细胞裂解液测定该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Km值为35 94μmol·L-1,Vmax为0 84μmol·L-1·min-1·m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PNAN5 菌株 红球菌属 邻苯二酚1 2-双加氧酶 细胞裂解液 污泥 污水处理工艺
下载PDF
牡丹皮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70
9
作者 张树蓉 赵宏苏 +7 位作者 佟沫儒 熊俊伟 王雪 巫梦莹 翟宏焱 吴德玲 张村 张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215-5224,共10页
牡丹皮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是临床常用的清热凉血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乙酮类、萜类及其苷类、有机酸类以及其他类成分,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功能、保护心血管等作用。通过分析牡丹皮植物亲缘学、化学... 牡丹皮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是临床常用的清热凉血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乙酮类、萜类及其苷类、有机酸类以及其他类成分,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功能、保护心血管等作用。通过分析牡丹皮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特有性证据、化学成分可测性等的关系,对牡丹皮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分析,并预测丹皮酚、芍药苷、没食子酸、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氧化芍药苷、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原苷、丹皮酚新苷、牡丹皮苷C、苯甲酸等可作为其Q-Markers,以期为牡丹皮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质量标志物 丹皮酚 芍药苷 没食子酸 苯甲酰芍药苷 苯甲酰氧化芍药苷 氧化芍药苷 1 2 3 4 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 丹皮酚原苷 丹皮酚新苷 牡丹皮苷C 苯甲酸
原文传递
TiSiW_(12)O_(40)/TiO_2催化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 被引量:68
10
作者 杨水金 陈露春 +1 位作者 梁永光 孙聚堂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00-605,共6页
以固载杂多酸盐TiSiW1 2 O4 0 /TiO2 为多相催化剂 ,通过环己酮和 1 ,2 丙二醇反应合成了环己酮 1 ,2 丙二醇缩酮 ,探讨TiSiW1 2 O4 0 /TiO2 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 ,较系统地研究了酮醇量比 ,催化剂用量 ,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 以固载杂多酸盐TiSiW1 2 O4 0 /TiO2 为多相催化剂 ,通过环己酮和 1 ,2 丙二醇反应合成了环己酮 1 ,2 丙二醇缩酮 ,探讨TiSiW1 2 O4 0 /TiO2 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 ,较系统地研究了酮醇量比 ,催化剂用量 ,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 :TiSiW1 2 O4 0 /TiO2 是合成环己酮 1 ,2 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 ,在n(酮 )∶n(醇 ) =1 0∶1 5 ,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 0 6 % ,环己烷为带水剂 ,反应时间 40min的优化条件下 ,环己酮 1 ,2 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 92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IW12O40/TIO2 催化合成 环己酮1 2-丙二醇缩酮 杂多酸盐 催化 缩酮
下载PDF
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T辅助细胞1、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55
11
作者 邱丽华 林其德 +2 位作者 洪燕 李东至 丁传伟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08-410,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 (UHA)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血清T辅助细胞 (TH) 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3 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 (正常非孕组 )、3 0例正常妊娠妇女 (正常妊娠组 )和 3 3例UHA患者 (流产组 )...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 (UHA)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血清T辅助细胞 (TH) 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3 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 (正常非孕组 )、3 0例正常妊娠妇女 (正常妊娠组 )和 3 3例UHA患者 (流产组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前后血清TH1型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IL) 2、IL 12、γ干扰素 ]和TH2型细胞因子 (IL 4、IL 10、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 结果( 1)流产组治疗前血清IL 2、IL 12的水平分别为 ( 13 3± 13 8)ng/L、( 5 0 5± 2 5 8)ng/L ,明显高于正常非孕组的 ( 4 6± 6 4 )ng/L、( 2 0 3± 2 8 2 )ng/L(P <0 0 1) ;IL 4、IL 10的水平分别为 ( 13 8± 1 0 )ng/L、( 13 5± 0 7)ng/L ,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的 ( 14 5± 1 2 )ng/L、( 14 9± 2 4 )ng/L(P <0 0 1) ;γ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 β1的水平分别为 ( 4 5 4± 10 4 8)ng/L、( 3 1 8± 2 6 6) μg/L ,与正常非孕组的 ( 15 2±3 6)ng/L、( 3 0 3± 2 7 9) μg/L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 2 )流产组治疗后血清IL 2 [( 5 6±9 0 )ng/L]、IL 12 [( 2 8 5± 4 0 3 )ng/L]水平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IL 4 [( 14 7± 1 2 )ng/L]、IL 10 ( 15 0± 1 8)ng/L]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性流产 免疫疗法 TH1细胞 TH2细胞 细胞活素类
原文传递
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白芍饮片中9个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64
12
作者 李伟铭 赵月然 +3 位作者 杨燕云 张振秋 赖静怡 庄丽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08-2212,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对白芍中9个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henomsil O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对白芍中9个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henomsil O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7 nm(0~12 min,测定没食子酸)、258 nm(12~30 min,测定氧化芍药苷、儿茶素)、230 nm(30~38 min,测定芍药内酯苷、芍药苷)、223 nm(38~42 min,测定苯甲酸)、275 nm(42~56 min,测定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230 nm(56~70 min,测定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结果:白芍中9个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进样量分别在0.13~0.87μg(r=0.9991),0.13~0.85μg(r=0.9991),2.50×10-3~17.50×10-3μg(r=0.9993),0.26~1.78μg(r=0.9995),0.46~3.20μg(r=0.9991),0.83×10-3~5.77×10-3μg(r=0.9997),0.28~1.92μg(r=0.9994),11.00×10-3~77.00×10-3μg(r=0.9994),5.88×10-3~41.12×10-3(r=0.9994)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8.7%,96.7%,98.0%,97.8%,98.9%,98.3%,97.6%,96.7%,96.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白芍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没食子酸 氧化芍药苷 儿茶素 芍药内酯苷 芍药苷 苯甲酸 1 2 3 4 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 苯甲酰芍药苷 丹皮酚 饮片 高效液相色谱 波长切换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Nesfatin-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1
13
作者 徐海波 闫晓光 钟威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新诊断T2DM患者血清Nesfatin-1、TNF-α水平与IR的关系。方法 ELISA测定新诊断T2DM组(n=64)和体检健康者(NC组,n=41)空腹血清Nesfatin-1、TNF-α水平。同期测定FPG、HbA_1c、TG、TC、FIns等指标,计算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目的探讨新诊断T2DM患者血清Nesfatin-1、TNF-α水平与IR的关系。方法 ELISA测定新诊断T2DM组(n=64)和体检健康者(NC组,n=41)空腹血清Nesfatin-1、TNF-α水平。同期测定FPG、HbA_1c、TG、TC、FIns等指标,计算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T2DM组血清Nesfatin-1、TNF-α水平高于NC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Nesfatin-1水平最显著的因素为TNF-α、ISI(β=0.005、-6.847,P<0.05);影响TNF-α水平最显著的因素为HbA_1c(β=26.652,P<0.01)。结论新诊断T2DM血清Nesfatin-1、TNF-α水平升高,并均可能通过胰岛素信号通路影响糖脂代谢,从而参与T2DM及IR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SFATIN-1 肿瘤坏死因子-Α 糖尿病 2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参苓白术散通过ERK/p38 MAPK信号通路干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的表达 被引量:58
14
作者 李姿慧 王键 +2 位作者 蔡荣林 刘晓丽 蒋怀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83-1888,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p38MAPK)信号通路在参苓白术散调控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3、AQP4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正常组、模型...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p38MAPK)信号通路在参苓白术散调控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3、AQP4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化钠注射液)、参苓白术散组、U0126+参苓白术散组、SB203580+参苓白术散组。除正常组外,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结合环境与饮食干预复制。14 d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AQP3、AQP4蛋白表达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参苓白术散组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蛋白及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B203580+参苓白术散组及U0126+参苓白术散组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蛋白及mRNA表达较模型组有较小幅度升高,与正常组和参苓白术散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显著改善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蛋白及mRNA表达,ERK/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表达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p38 MAPK) AQP3 AQP4 1 4-二氨基-2 3-二氰基-1 4-双(邻氨基苯巯基)丁二烯(U0126) 4-(4-氟苯基)-2-(4-甲基亚磺酰基苯基)-5-(4-吡啶基)-1H-咪唑(SB203580)
下载PDF
2,5-二取代基-1,3,4-噁二唑及噁二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56
15
作者 刘方明 于建新 +3 位作者 王玮 刘罡 刘育亭 陈耀祖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6-320,共5页
2-苯基-1,2,3-连三唑-4-甲酰肼(1)与芳酸在POCl_3催化下得到6种新的2-芳基-5-(2’-苯基-1’,2’,3’-连三唑-4’-基)-1,3,4-噁二唑(2)。1与羰基化合物缩合得到相应的酰腙(3),在Ac_2O作用下环化成2-取代基-3-乙酰基-5-(2’-苯基-1’,2’,... 2-苯基-1,2,3-连三唑-4-甲酰肼(1)与芳酸在POCl_3催化下得到6种新的2-芳基-5-(2’-苯基-1’,2’,3’-连三唑-4’-基)-1,3,4-噁二唑(2)。1与羰基化合物缩合得到相应的酰腙(3),在Ac_2O作用下环化成2-取代基-3-乙酰基-5-(2’-苯基-1’,2’,3’-连三唑-4’-基)-1,3,4-噁二唑啉(4)。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 连三唑 恶二唑 恶二唑啉 合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三七传统功效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6
16
作者 武琦 林娟 +6 位作者 刘耀晨 韩彦琪 许浚 龚苏晓 张洪兵 张铁军 郭海彪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3717-3727,共11页
目的探索三七活血止血、消肿止痛传统功效的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选取三七药材中12个入血成分为研究对象,依据反向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化合物靶点,借助String 10数据库与Omicsbean在线分析软件对靶点进行信号通路分析、基因本体(gene ontol... 目的探索三七活血止血、消肿止痛传统功效的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选取三七药材中12个入血成分为研究对象,依据反向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化合物靶点,借助String 10数据库与Omicsbean在线分析软件对靶点进行信号通路分析、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结果 12个化合物(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k1、三七素、槲皮素)可通过65个相关靶点作用于65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抑制血栓生成、纤溶、血管新生、舒张血管、凝血、抗炎以及镇痛等方面,进一步得到三七"化合物-靶点-通路-药理作用-功效"的网络药理图。结论三七通过作用于F2、F10、PLAT、VEGFA、NOS2、IL6、PTGES、OPRD1等关键蛋白干预了多个与活血止血、消肿止痛相关的生物过程,初步揭示了其传统功效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网络药理学 活血 止血 消肿 止痛 三七皂苷R1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E 人参皂苷RH1 人参皂苷RG2 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D 人参皂苷F2 人参皂苷Rg3 人参皂苷Rk1 三七素 槲皮素
原文传递
Diabetes mellitus: The epidemic of the century 被引量:58
17
作者 Akram T Kharroubi Hisham M Darwish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CAS 2015年第6期850-867,共18页
The epidemic nature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different regions is reviewed.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region has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adults(10.9%) whereas,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has the hi... The epidemic nature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different regions is reviewed.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region has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adults(10.9%) whereas,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has the highest number of adults diagnosed with diabetes and has countries with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diabetes(37.5%). Different classes of diabetes mellitus, type 1, type 2, gestational diabetes and other types of diabetes mellitus are compared in terms of diagnostic criteria, etiology and genetics. The molecular genetics of diabete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y many prominent investigators and research groups in the biomedical field. A large array of mutations and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 genes that play a role in the various steps and pathways involved in glucose metabolism and the development, control and function of pancreatic cells at various levels are reviewed. The major advances in the molecular understanding of diabetes in relation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diabetes in comparison to the previous understanding in this field are briefly reviewed here. Despite the accumulation of extensive data at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levels, the mechanism of diabetes development and complications are still not fully understood. Definitely, more extensive research is needed in this field that will eventually reflect on the ultimate objective to improve diagnoses, therapy and minimize the chance of chronic complications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ES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Type1 DIABETES Type 2 DIABETES GESTATIONAL DIABETES Diagnosis ETIOLOGY GENETICS
下载PDF
血栓前状态标志物F1+2、TAT、AT-Ⅲ、D-Dimer对早期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8
18
作者 祝丽琼 陈慧 +5 位作者 杜碧君 谭剑平 刘颖琳 王蕴慧 张睿 张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6-48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F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与早期复发性流产(RSA)的关系,及各分子标志物对血栓前状态(PTS)引起的RSA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10...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F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与早期复发性流产(RSA)的关系,及各分子标志物对血栓前状态(PTS)引起的RSA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103例RSA已孕者(AEP组)、103例有RSA病史现未孕者(ANP组)及40例正常早孕者(NEP组)及40例健康未孕者(NNP组)血清中F1+2、TAT、AT-Ⅲ、D-Dimer水平;并以ROC曲线方法判断PTS引起的RSA发生时以上各个指标的最佳临界值。【结果】1.ANP组血浆F1+2、D-Dimer水平显著高于NNP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8);而且流产3次者较2次者指标水平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7)。F1+2与D-Dimer判断RSA未孕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的最佳筛查界值分别为55.11nmol/L(AUC=0.767)及233.50μg/L(AUC=0.636)。2.ANP组血浆TAT水平高于NNP组,AT-Ⅲ水平低于NNP组,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08)。AEP组血浆F1+2、TAT、D-Dimer水平高于NEP组,AT-Ⅲ水平低于NEP组,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RSA与PTS存在相关性;RSA患者在孕前已经表现为PTS,PTS的标志物F1+2、D-Dimer可用于RSA未孕人群流产原因的筛查,其水平越高,流产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血栓前状态 F1+2 TAT AT-Ⅲ D-DIMER
下载PDF
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临床实践及筛查模式研究 被引量:56
19
作者 韩冰 李倩 +7 位作者 纵亮 兰兰 赵亚丽 王大勇 赵翠 刘楠 关静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0-383,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全国多中心数据,探讨建立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临床推广的标准模式。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全国13个省市出生的106,513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听力及常见致聋基因的同步筛查。其中,听...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全国多中心数据,探讨建立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临床推广的标准模式。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全国13个省市出生的106,513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听力及常见致聋基因的同步筛查。其中,听力筛查方法采用OAE和AABR两步筛查,采集新生儿脐带血或足跟血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热点筛查,突变筛查方法包括测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检测、四引物扩增受阻PCR试剂盒检测和质谱分析,所有阳性样本通过直接测序方法进行验证和确认,对联合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标准化模式与规范。结果 106,513例新生儿中,听力筛查通过率为91.48%(97,433/106,513),未通过率为8.52%(9,080/106,513)。基因筛查突变率为:GJB2 c.235delC未通过25例,GJB2 c.235delC携带者1647例,占1.55%(1647/106,513);SLC26A4 c.919-2 A>G未通过11例,SLC26A4 c.919-2 A>G携带者1203例,占1.16%(1203/103,798);MTRNR1突变m.1555A>G未通过157例,占0.15%(157/106,064),m.1494C>T未通过12例,占0.01%(12/83,299);四个筛查位点未通过共205例,携带者共2850例,基因筛查阳性者共3055例。其中,GJB2 c.235delC突变未通过的25例中,听力筛查未通过21例,4例听力初筛通过;SLC26A4 c.919-2 A>G突变未通过的11例中,听力筛查未通过7例,4例听力初筛通过;MTRNR1突变未通过169例中,m.1555A>G突变者听力筛查通过147例,占93.6%(147/157),m.1494C>T突变者听力筛查通过10例,占83.3%(10/12),MTRNR1总体突变者中听力筛查通过157例,占92.9%(157/169)。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具有临床可行性,对筛查结果的联合解读可以在听力筛查的基础上提供更多迟发性或潜在耳聋的遗传信息,为推广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提供了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并通过临床实践建立了聋病防控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筛查 耳聋基因筛查 联合筛查 GJB2 SLC26A4 MTRNR1
下载PDF
香菇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53
20
作者 王嵘 易敏 潘贤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2-574,共3页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MTT法观察香菇多糖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对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ERK1/2蛋白激酶磷酸化的作用。结果:香菇多糖能够显著抑制SGC-7901胃癌细...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MTT法观察香菇多糖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对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ERK1/2蛋白激酶磷酸化的作用。结果:香菇多糖能够显著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的生长。香菇多糖作用于SGC-7901胃癌细胞后能够引起S期细胞周期阻滞,激活ERK1/2磷酸化。结论:香菇多糖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激活ERK1/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肿瘤 细胞周期 ERK1/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