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断需求预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33
1
作者 杨杰 张斌 华中生 《预测》 CSSCI 2005年第5期70-75,共6页
间断需求是一种随机需求,需求数据中存在着大量的零值。具有间断需求的物资如备件、贵重设备等对于企业生产运作非常重要,需要精确的预测才能很好地进行管理,但目前研究间断需求预测方法的文献不多,已有的间断需求预测方法适用范围有限... 间断需求是一种随机需求,需求数据中存在着大量的零值。具有间断需求的物资如备件、贵重设备等对于企业生产运作非常重要,需要精确的预测才能很好地进行管理,但目前研究间断需求预测方法的文献不多,已有的间断需求预测方法适用范围有限,还缺少比较通用的预测方法。本文对现有的间断需求预测方法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当前间断需求预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需求 需求间隔 0—1序列
下载PDF
基于不同产生机制的伪随机序列和DNA序列的随机性测量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巍琼 郑智捷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48-555,共8页
随机序列在现代网络通信中起重要作用,而随机性是衡量随机序列好坏的关键。利用2种标准算法DES和AES及改进,实现基于TDES、3-TDES、AES以及3-AES 4种不同机制的伪随机数生成器,并利用DNA序列转换机制形成0-1序列。对所有序列进行单比特... 随机序列在现代网络通信中起重要作用,而随机性是衡量随机序列好坏的关键。利用2种标准算法DES和AES及改进,实现基于TDES、3-TDES、AES以及3-AES 4种不同机制的伪随机数生成器,并利用DNA序列转换机制形成0-1序列。对所有序列进行单比特频数检测,通过P值形成分布直方图,采用相似性图示比较它们的分布特征。比较结果显示,3-AES生成的序列不显示更强的随机性,但DNA序列显示出良好的随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技术 伪随机数序列 DNA序列 0—1序列 单比特频数检测 P值
下载PDF
基于0-1序列的三相并网逆变器孤岛检测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晓寰 张修北 +1 位作者 董杰 张纯江 《电源学报》 CSCD 2014年第6期86-92,共7页
为了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IEEE Std.1547提出了孤岛后脱网运行的概念,传统孤岛保护的观念受到冲击。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的新型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该方法在不破坏逆变器孤岛运行条件的前提下,对并网逆变器的PWM调... 为了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IEEE Std.1547提出了孤岛后脱网运行的概念,传统孤岛保护的观念受到冲击。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的新型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该方法在不破坏逆变器孤岛运行条件的前提下,对并网逆变器的PWM调制波进行0-1序列调制,实时采集并网公共点电压,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提取输出电压的二次方差值,根据数学特征值在并网与孤岛模式中的变化判断孤岛,属于非破坏性孤岛检测方法。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逆变器 微电网 孤岛检测 二次方差 0-1序列
下载PDF
一种新的数据滤波算法
4
作者 高林 刘喜梅 顾幸生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88-93,共6页
针对常规数据一阶特征估计(滤波)算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滤波算法.算法基于0-1序列思想和时滞原理设计,充分考虑了数据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两个意义明确的估值器有效地降低了其他数据特征对一阶特征的影响.应用新算法对某电厂... 针对常规数据一阶特征估计(滤波)算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滤波算法.算法基于0-1序列思想和时滞原理设计,充分考虑了数据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两个意义明确的估值器有效地降低了其他数据特征对一阶特征的影响.应用新算法对某电厂风烟系统数据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波算法 0-1序列 时滞 数据特征
下载PDF
基于混沌序列的时序数字电路BIST技术
5
作者 朱敏 杨春玲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4-149,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混沌序列的时序数字电路的内建自测试(BIST)技术。采用混沌logistic映射模型迭代运算产生具有白噪声特性的"0-1"随机测试序列,将其作为数字电路内建测试的自动测试图形,并利用循环冗余校验(CRC)特征分析电路分析... 提出一种基于混沌序列的时序数字电路的内建自测试(BIST)技术。采用混沌logistic映射模型迭代运算产生具有白噪声特性的"0-1"随机测试序列,将其作为数字电路内建测试的自动测试图形,并利用循环冗余校验(CRC)特征分析电路分析输出响应,从而得到混沌序列测试图形的响应特征码,通过特征码的不同来检测故障。实验研究表明,由于混沌迭代序列测试图形的施加顺序不唯一,因此对于时序数字电路的故障检测而言,能够比普通M序列测试的故障检测率更高,易于BIST技术实现,并适合于FPGA等大规模可编程逻辑电路的自动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电路 混沌 0-1序列 内建自测试 循环冗余校验
下载PDF
前兆资料的预处理与0—1序列的自相关分析
6
作者 王海波 张玲 《防灾减灾学报》 1992年第3期79-83,共5页
介绍了维纳滤波和0—1序列在处理地震前兆资料中的应用。计算了海城7.3级和唐山7.8级地震前后辽宁省台安地电阻率和金县短水准观测资料。结果发现,地震前后它们的自相关系数有明显变化。
关键词 0-1序列 维纳滤波 自相关分析
下载PDF
利用内源性插入序列IS1构建thyA缺陷型大肠杆菌
7
作者 董慧 李晨 +4 位作者 谷新晰 寇田田 郭鑫 田洪涛 罗云波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9-45,共7页
为获得由大肠杆菌内源性IS1序列插入胸腺嘧啶合成酶基因thyA而产生的胸腺嘧啶营养缺陷型的菌株,利用4%的葡萄糖和1.25μg/mL链霉素的培养基提高IS1的插入频率,以三甲氧苄胺嘧啶(TMP)法定向筛选thyA缺陷型菌株。通过PCR扩增与DNA测序分... 为获得由大肠杆菌内源性IS1序列插入胸腺嘧啶合成酶基因thyA而产生的胸腺嘧啶营养缺陷型的菌株,利用4%的葡萄糖和1.25μg/mL链霉素的培养基提高IS1的插入频率,以三甲氧苄胺嘧啶(TMP)法定向筛选thyA缺陷型菌株。通过PCR扩增与DNA测序分析突变基因的结构;测定thyA缺陷型菌株在含或不含胸腺嘧啶的基础培养基上的生长曲线以研究其生长特性;转化大肠杆菌-乳酸菌穿梭载体衍生的含外源thyA基因的互补质粒pMG36e-thyA,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与质粒上互补的thyA基因两种方法筛选转化子,检测突变菌株在基础培养基上的恢复生长情况。诱导增加IS1的转座频率后,以含3μg/mL的TMP的GSCTt筛选培养基得到thyA缺陷型菌株,将该菌株命名为D8。PCR扩增结果显示,该突变株的thyA基因比正常基因长约800bp,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内部插入了完整的IS1序列。D8菌株需依赖外源胸腺嘧啶才能在基础培养基上生长,当转化入pMG36e-thyA后,可利用质粒上的互补基因恢复在基础培养基上的生长性能。大肠杆菌内源性插入序列IS1可插入thyA内部使该基因沉默,为利用内源性插入序列构建缺陷型菌株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突变 thyA基因 IS1序列
原文传递
基于SVM的0-1序列生成器
8
作者 李双 徐茂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100-101,114,共3页
提出一种0-1序列生成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Logistic映射得到一组对初始值具有敏感性、快速衰减的自相关性、长期不可预测性和伪随机性的随机序列;利用SVM对随机序列进行粗粒化,由于SVM的确定性和不改变随机序列的时序性,生成0-1随... 提出一种0-1序列生成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Logistic映射得到一组对初始值具有敏感性、快速衰减的自相关性、长期不可预测性和伪随机性的随机序列;利用SVM对随机序列进行粗粒化,由于SVM的确定性和不改变随机序列的时序性,生成0-1随机序列。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表明,该序列发生器具有良好的随机性,并且易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1序列 混沌 支持向量机 随机性
下载PDF
2007~2009年华南地区鸭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分离株的VP1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何冉娅 于淼 +3 位作者 张玉玲 张得玉 曹宗喜 张桂红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7-17,共11页
为了分析华南地区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的遗传进化情况,本试验对2007~2009年华南地区各鸭场发病雏鸭进行DHV的病原学检测以及VP1基因扩增、克隆和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VP1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 为了分析华南地区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的遗传进化情况,本试验对2007~2009年华南地区各鸭场发病雏鸭进行DHV的病原学检测以及VP1基因扩增、克隆和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VP1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的R、SS1、ZJ株为DHV-A、VP1 DHV-A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3.8%~100%、93.7%~99.6%、91.7%~98.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4.5%~100.0%、94.1%~99.2%、95.0%~99.2%。其余15株DHV-C分离病毒株与台湾新型DHV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在71.4%~72.0%和78.2%~79.0%之间,与韩国新型DHV相似性在94.0%~95.1%和91.6%~93.3%之间,与国内分离的新型DHV相似性均在97.9%~100.0%和97.5%~100.0%之间。VP1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VP1的高变区主要分布在46~64、95~149、180~223位,尤其是C′末端,存在点突变或连续变异。在第145~146位,15株新型DHV毒株比3株Ⅰ型DHV多2个氨基酸(G和G)。小RNA病毒科的VP1蛋白中保守的RGD基序,在DHV中分别显示为SGD和QSD。结果表明,危害华南地区鸭场的DHV已经发生变异,且存在两种基因型毒株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 变异 VP1序列分析
下载PDF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PCR快速检测 被引量:16
10
作者 赵立荣 廖金铃 钟国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61,共3页
利用PCR技术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与拟松材线虫B .mucronatus的rDNA的ITS1区和5 8S区核甘酸序列扩增.根据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ITS1序列区别,分别设计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特异性引物,实现了单条活的或FG(φ为4 ... 利用PCR技术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与拟松材线虫B .mucronatus的rDNA的ITS1区和5 8S区核甘酸序列扩增.根据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ITS1序列区别,分别设计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特异性引物,实现了单条活的或FG(φ为4 %的甲醛)固定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拟松材线虫 PCR 快速检测 ITS1序列 松材线虫病
下载PDF
普通小麦基因组最可能的4个供体的ITS1和ITS2序列及其亲缘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文驹 瞿礼嘉 +3 位作者 高巍 顾红雅 陈家宽 陈章良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11期994-1000,共7页
对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基因组(AABBDD)最可能的供体———T.urartuThum.(AA)、T.monococumvar.boeoticum(Bois.)MK(AA)、Aegilop... 对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基因组(AABBDD)最可能的供体———T.urartuThum.(AA)、T.monococumvar.boeoticum(Bois.)MK(AA)、AegilopsspeltoidesTausch.和Ae.tauschiCos.(DD)的核糖体RNA基因ITS区进行了PCR扩增和克隆,并测定了ITS1和ITS2的DNA序列,讨论和纠正了前人的结论。四个种中,ITS1长221~223bp,ITS2长216~217bp。ITS1序列的种间分化距离范围为0.0290~0.0640,ITS2的为0.0093~0.0580。根据ITS1、ITS2以及ITS1+ITS2序列都得出相同的一个最大简约树,所揭示的亲缘关系与这些种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相一致。在每一个分支树中,T.urartu和T.monococumvar.boeoticum构成一个单系类群,Ae.speltoides和Ae.tauschi构成另一个单系类群,前一分支的bootstrap值高于后一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 小麦 基因组 ITS1序列 ITS2序列
下载PDF
3个地区西施舌的ITS-1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林昕 梁君荣 +3 位作者 高亚辉 王鹏 杜琦 李振华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4-19,共6页
首次检测了西施舌的ITS-1基因序列片段.并利用ITS-1序列作为遗传标记分析了来自3个不同地区(江苏、福建长乐、福建深沪湾)的西施舌的遗传变异情况.地理位置较近的福建长乐和福建深沪湾的西施舌遗传距离较小,江苏和福建(长乐漳港和深沪)... 首次检测了西施舌的ITS-1基因序列片段.并利用ITS-1序列作为遗传标记分析了来自3个不同地区(江苏、福建长乐、福建深沪湾)的西施舌的遗传变异情况.地理位置较近的福建长乐和福建深沪湾的西施舌遗传距离较小,江苏和福建(长乐漳港和深沪)西施舌的遗传距离较大.基于ITS-1序列分析,作为品质突出的福建长乐西施舌和其他地区的西施舌相比,并未形成一个区别于其他地区西施舌的一个独特的种.还基于ITS-1序列分析了西施舌在蛤蜊科和双壳贝类中的分子系统进化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舌 ITS-1序列 基因差异 分子系统进化
下载PDF
栈序列及其生成算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唐保祥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3-35,共3页
设集合 N={ 1 ,2 ,… ,n} ,N中的元素按次序 1 ,2 ,… ,n入栈 ,所有不同的出栈序列的集合为 Sn,证明了 | Sn| =1n+ 12 nn ,并给出了生成
关键词 序列 Catalan0-1序列 栈排列 生成算法 线性表
下载PDF
轮虫同域性物种形成:来自萼花臂尾轮虫克隆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和生殖隔离的证据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化炳 席贻龙 +3 位作者 程新峰 项贤领 胡存兵 陶李祥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6-264,共9页
对采自芜湖市三个不同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17个克隆的线粒体COⅠ基因和rDNAITS1序列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不同克隆间COⅠ基因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14.0%,平均为5.1%;ITS1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7.4%,平... 对采自芜湖市三个不同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17个克隆的线粒体COⅠ基因和rDNAITS1序列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不同克隆间COⅠ基因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14.0%,平均为5.1%;ITS1序列差异百分比为0-7.4%,平均为2.2%。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树(NJ树、MP树、ML树和贝叶斯树)均支持将17个克隆划分为三个姐妹种,各姐妹种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为7.2%-14.0%。基于ITS1序列构建的同样四种分子系统树也支持将17个克隆划分为三个姐妹种,但其中的克隆HE5在姐妹种中的归属与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所得出的结果不同,各姐妹种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为1.9%-7.4%。混交雌体和雄体间的交配实验结果表明,轮虫各姐妹种间存在着明显的生殖隔离,克隆HE5在姐妹种中的归属应与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所得出的结果一致;ITS1序列进化速率较低,不宜用于轮虫姐妹种的准确甄别。COⅠ基因进化钟计算结果显示,三个姐妹种间,克隆LE9所属的姐妹种早在8百万年前便分化形成出来,HE1、HE2、HE4-7所属的姐妹种于5百万年前分化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姐妹种 COⅠ基因序列 rDNA ITS1序列 生殖隔离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trnL-F和rpoC1序列对当归及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罗沛宜 罗茂 +2 位作者 朱烨 庄元春 张春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40-845,共6页
目的研究叶绿体trn L-F和rpoC1基因序列在当归及其混伪品间的分子鉴定作用,建立其分子鉴别方法。方法对25份当归及其混伪品材料的trnL-F和rpoC1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计算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t... 目的研究叶绿体trn L-F和rpoC1基因序列在当归及其混伪品间的分子鉴定作用,建立其分子鉴别方法。方法对25份当归及其混伪品材料的trnL-F和rpoC1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计算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trnL-F序列在长度变化范围,变异位点和信息位点个数及遗传距离变异幅度上均大于rpoC1序列。trnL-F序列数据显示,当归及其混伪品材料具有显著碱基差别,具有1个特异鉴别SNP位点和1个A碱基重复的特异鉴别区域。当归与混伪品间遗传距离在0.002~0.231之间。通过trnL-F序列重建的系统发育树能将当归与混伪品有效地区分开。rpoC1序列比对结果无法找出当归及其混伪品间的差异位点,同时其构建系统进化树也无法区别当归及其混伪品。结论 rpoC1序列对当归及其混伪品间的鉴别作用不佳,而trnL-F序列能成功鉴定当归及其混伪品,可作为当归及混伪品的分子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叶绿体trnL-F序列 叶绿体rpoC1序列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深圳地区2014年柯萨奇病毒A组4型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姚相杰 何雅青 +2 位作者 蔡春林 卓菲 杨贵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5-568,573,共5页
目的对2014年深圳市罗湖区一起疱疹性咽峡炎疫情的病原体进行鉴定,并对鉴定的柯萨奇A4病毒(CVA4)的VP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特征分析。方法采集疫情中患儿的咽拭子样本8份,提取病毒核酸,利用荧光RTPCR法检测样本总肠道病毒(EV... 目的对2014年深圳市罗湖区一起疱疹性咽峡炎疫情的病原体进行鉴定,并对鉴定的柯萨奇A4病毒(CVA4)的VP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特征分析。方法采集疫情中患儿的咽拭子样本8份,提取病毒核酸,利用荧光RTPCR法检测样本总肠道病毒(EV)、人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l6)、CVA4、CVA6和CVAl0等,对CVA4阳性样本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VP1区全长序列,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引起此次疱疹性咽峡炎暴发的病原体为GIB亚型的CVA4病毒。同源性分析显示,深圳2014年CVA4病毒株与云南2004年分离株(AB268278)、以及台湾2008年分离株(AB571570)核苷酸同源性达94.1%~94.8%,而与CVA4原型株HIGHPOINT同源性最低,为84.3%。在氨基酸序列上与台湾2006年分离株(AB571563)、吉林2006年分离株(JQ715709)同源性最高,达99.3%;而与山东省2006年分离株(GQ253375)同源性最低,为97.1%。相比深圳2009年分离株(HQ728260),共有6个氨基酸突变位点:N22S,T34A,N63S,A165D,T200A和V126A;而进化树分析显示,深圳2014年CVA4病毒株虽属于CVA4的GIB亚型,但在进化走势上,已经不同于GIB亚型中其他地区早期的分离株。结论 2014年深圳地区CVA4病毒属于GIB亚型,但在VP1区变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柯萨奇病毒A组4型 VP1序列分析 亚型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第一高变区代表序列重组肽的交叉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修冰水 凌世淦 +3 位作者 宋晓国 张贺秋 陈坤 朱翠侠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3-95,98,共4页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 ,HCV)第一高变区 (hypervariableregion 1,HVR1)抗原的交叉反应性 ,获得适合我国HCV感染株的高交叉反应性HVR1序列及其组合。方法 :对我国报道的HVR1序列 ,用计算机进行同源性分析 ,从中选出...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 ,HCV)第一高变区 (hypervariableregion 1,HVR1)抗原的交叉反应性 ,获得适合我国HCV感染株的高交叉反应性HVR1序列及其组合。方法 :对我国报道的HVR1序列 ,用计算机进行同源性分析 ,从中选出可能具有高交叉反应的代表性HVR1序列 ,也选择文献报道的具有高交叉反应性的HVR1序列或HVR1模拟肽序列。用合成基因及重组表达技术 ,获得一系列重组HVR1肽 ,并用间接ELISA法研究这些重组HVR1对我国HCV阳性血清的交叉反应性。结果与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 12条重组HVR1肽抗原 ,用随机选择的2 7份我国HCV阳性血清进行交叉反应性检测 ,发现每条重组HVR1均和不止一份的阳性血清有反应。选择其中 4条适合我国的交叉反应性较好的重组HVR1,其交叉反应率可覆盖 2 7份阳性血清的 2 5份 (92 .5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第一高变区 交叉性 HVR1序列重组肽
原文传递
川贝母的本草考证与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安秋菊 黄斌翰 +4 位作者 田春尧 姬彧 黄诗琪 周嘉裕 廖海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18-222,共5页
通过分析GenBank数据库下载序列的种内与种间变异与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评价序列的鉴定能力。土贝母、老鸭瓣、浙贝母、湖北贝母与川贝母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贝母药材主流品种;贝母道地产区经历了中国北方向南方的迁移过程;不同... 通过分析GenBank数据库下载序列的种内与种间变异与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评价序列的鉴定能力。土贝母、老鸭瓣、浙贝母、湖北贝母与川贝母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贝母药材主流品种;贝母道地产区经历了中国北方向南方的迁移过程;不同贝母药材品种存在药效性味的差异获得历史验证。结合基于ITS1与ITS2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证实仅从形态学特征无法准确鉴定川贝母与其易混淆品,但能从DNA水平进行有效鉴定。为川贝母药材的质量控制、资源保护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确保了中医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基原物种 本草考证 ITS1序列 ITS2序列 系统发育树 道地产区 DNA条形码鉴定
原文传递
比较DNA序列分析不同猪苓菌种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开辉 邓百万 +3 位作者 陈文强 丁小维 彭浩 解修超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4,共4页
对不同形态猪苓(Polyporus umbellata)菌核(猪屎苓、铁蛋猪屎苓和鸡屎苓)的rDNA(18S r DNA,ITS1-5.8S rDNA-ITS2)和β-tub1进行扩增、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得rDNA和β-tub1序列完全相同。以Neighbor-joining(N-J)方法构建ITS(ITS1-5.8S... 对不同形态猪苓(Polyporus umbellata)菌核(猪屎苓、铁蛋猪屎苓和鸡屎苓)的rDNA(18S r DNA,ITS1-5.8S rDNA-ITS2)和β-tub1进行扩增、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得rDNA和β-tub1序列完全相同。以Neighbor-joining(N-J)方法构建ITS(ITS1-5.8S rDNA-ITS2)序列系统发育树,供试菌株同GenBank中收录猪苓(P.umbellata)类聚于同一分枝且序列完全相同,表明不同形态菌核的猪苓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菌核 RDNA序列 β-tub1序列 亲源关系
下载PDF
Genetic diversity of Tricholoma matsutake in Yunnan Province 被引量:8
20
作者 SHA Tao ZHANG HanBo +4 位作者 DING HuaSun LI ZongJu CHENG LiZhong ZHAO ZhiWei ZHANG YaP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9期1212-1216,共5页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richoloma matsutake,we studied ITS and IGS1 sequences and PCR polymorphism of a retrotransposon in 56 fruit bodies collected from 13 counties of 9 regions in Yunnan Province. W...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richoloma matsutake,we studied ITS and IGS1 sequences and PCR polymorphism of a retrotransposon in 56 fruit bodies collected from 13 counties of 9 regions in Yunnan Province. We found one and three haplotypes based on ITS and IGS1 sequences,respectively. Moreov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CR polymorphism of the retrotransposon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 Compared with Jilin Province(China) and Japanese populations,although Yun-nan was highly homogenous to Japanese populations,low genetic diversity of T. matsutake in Yunnan did not support the view that this species originated from Yunn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松口蘑 松茸 遗传多样性 ITS序列 IGS1序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