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岸线提取技术研究 被引量:75
1
作者 申家双 翟京生 郭海涛 《海洋测绘》 2009年第6期74-77,共4页
海岸线位置的确定是海岸带和海岛礁测绘的重要内容。快速而准确地监测海岸线的动态变化对于海域的使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动态、大范围、宏观等突出优势。重点介绍了基本遥感影像提取瞬时水边线,通过潮位校正... 海岸线位置的确定是海岸带和海岛礁测绘的重要内容。快速而准确地监测海岸线的动态变化对于海域的使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动态、大范围、宏观等突出优势。重点介绍了基本遥感影像提取瞬时水边线,通过潮位校正进而提取海岸线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潮间带DEM和潮汐模型的海岸线提取方法,分析了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并就其存在的不足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测量 海岸线 水边线 潮间带 遥感 潮汐模型
下载PDF
南海潮汐的伴随同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28
2
作者 吴自库 田纪伟 +1 位作者 吕咸青 王丽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108,共8页
把利用正交潮响应方法对 2 4 8个周期超过 6年的南中国海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资料进行潮波分析提取的沿轨分潮调和常数同化到二维非线性潮汐数值模式中去 ,优化模型中的开边界条件和底摩擦系数 ,模拟了南海m1 和M2 分潮的潮汐。... 把利用正交潮响应方法对 2 4 8个周期超过 6年的南中国海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资料进行潮波分析提取的沿轨分潮调和常数同化到二维非线性潮汐数值模式中去 ,优化模型中的开边界条件和底摩擦系数 ,模拟了南海m1 和M2 分潮的潮汐。所用的同化方法是伴随同化。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m1 和M2 分潮的同潮图。计算结果与 5 9个验潮站资料的比较结果是 :m1 分潮的振幅和迟角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是 4.8cm和 8.7°;M2 分潮的振幅和迟角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是 4.3cm和 1 1 .0°,表明计算结果与验潮站资料符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数值模拟 伴随同化 底摩擦系数 潮汐模型
下载PDF
基于POM模式与blending同化法建立中国近海潮汐模型 被引量:30
3
作者 许军 暴景阳 +1 位作者 刘雁春 唐岩 《海洋测绘》 2008年第6期15-17,共3页
利用POM海洋数值模式建立了中国近海(2°N^41°N,99°E^132°E)分辨率为5′×5′的潮汐模型,模式采用b lend ing同化法同化了由10年TOPEX/Pose idon测高数据反演的潮汐参数与沿岸52个验潮站观测。精度分析表明建立... 利用POM海洋数值模式建立了中国近海(2°N^41°N,99°E^132°E)分辨率为5′×5′的潮汐模型,模式采用b lend ing同化法同化了由10年TOPEX/Pose idon测高数据反演的潮汐参数与沿岸52个验潮站观测。精度分析表明建立的潮汐模型的8分潮RSS为12.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潮汐模型 同化
下载PDF
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监控法的实例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雷 董玉磊 +1 位作者 曲萌 许军 《海洋测绘》 CSCD 2015年第4期36-39,共4页
介绍了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监控的水位改正法在成山角东侧近海区域定线制多波束测量中的应用情况。结合本实例应用,总结了依适用性检测、验潮站布设方案设计、水位改正值计算等的实施步骤及技术细节。在本次测量中,由沿岸成山角站实现... 介绍了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监控的水位改正法在成山角东侧近海区域定线制多波束测量中的应用情况。结合本实例应用,总结了依适用性检测、验潮站布设方案设计、水位改正值计算等的实施步骤及技术细节。在本次测量中,由沿岸成山角站实现了邻近无潮点附近整个测区的水位控制,水位改正中误差约为0.064m。这证明潮汐模型在近海区域已能满足水深测量工程应用需求,且在严密论证的前提下可在工程实践中完全代替传统水位改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测量 水位改正 潮汐模型 余水位 多波束测深 船舶定线制
下载PDF
基于验潮资料的CSR4.0模型和NAO.99b模型在中国海域的精度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佳龙 郭金运 +1 位作者 郭淑艳 刘新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87-2795,共9页
卫星测高资料可以提供全球海洋的海面地形、海面波浪及海面粗糙度的信息,探测洋流的边界和趋势,分析极区冰层厚度及变化,因此,深入研究卫星测高技术对于人类更好地认识地球和海洋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近海,由于卫星测高数据受到多种因素... 卫星测高资料可以提供全球海洋的海面地形、海面波浪及海面粗糙度的信息,探测洋流的边界和趋势,分析极区冰层厚度及变化,因此,深入研究卫星测高技术对于人类更好地认识地球和海洋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近海,由于卫星测高数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数据质量较差.其中,海洋潮汐模型在近海海域的精度是影响卫星测高数据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利用卫星测高数据常用的两种潮汐模型(CSR4.0和NAO.99b)和验潮站资料得到的海面高误差以及四个主要分潮的振幅、迟角误差,对两种潮汐模型在中国海域的精度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用CSR4.0潮汐模型和NAO.99b潮汐模型的海面高与中国近海11个验潮站的水位数据进行了比较,在中国大陆近海,CSR4.0模型的平均精度比NAO.99b模型好,其RMS分别为0.6493m和0.8967m.两种模型在中国台湾两个验潮站的精度都比较高,其RMS的平均值分别为0.3673m和0.3043m.与验潮站数据比较得到的振幅误差、迟角误差、潮高均方根误差以及相对误差中,NAO.99b模型的振幅误差均比CSR4.0潮汐模型的振幅误差小,其中O1分潮的振幅误差最小,仅为1.78cm,最大为M2分潮误差,为3.58cm.在潮高误差中,NAO.99b模型的潮高误差也均比CSR4.0潮汐模型要小.其中,最小潮高误差为O1分潮的潮高误差,仅为1.66cm,最大为M2分潮潮高误差,为4.35cm.对于相对误差,NAO.99b模型的相对误差也均比CSR4.0潮汐模型要小.两种潮汐模型相对误差最大的是S2分潮,其相对误差分别为0.16和0.48.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建议当利用卫星测高数据进行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时,在中国海域适宜采用CSR4.0模型进行海潮改正.当利用潮汐模型进行海洋潮汐分布特征的研究时,在中国海域适宜采用NAO.99b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R4 0潮汐模型 NAO 99b潮汐模型 验潮站 潮高 分潮
下载PDF
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精密潮汐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5
6
作者 许军 桑金 刘雷 《海洋测绘》 CSCD 2017年第6期13-16,共4页
基于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式与blending同化法,采用逐步同化卫星测高沿迹分析结果、中期验潮站成果与长期验潮站成果的方式,构建了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1'×1'的13个主要分潮的精密潮汐模型。精度评估表明11个主要分... 基于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式与blending同化法,采用逐步同化卫星测高沿迹分析结果、中期验潮站成果与长期验潮站成果的方式,构建了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1'×1'的13个主要分潮的精密潮汐模型。精度评估表明11个主要分潮(天文分潮与浅水分潮)的总体综合预报误差RSS优于9.7cm。分辨率及在中国沿海的精度都优于全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模型 卫星测高 中国近海 TOM模式 同化技术
下载PDF
珠江河口大型潮汐整体物理模型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小明 邓家泉 +1 位作者 吴天胜 刘琼轶 《人民珠江》 2002年第6期14-16,共3页
简要介绍珠江河口概况 ,指出“珠江河口大型潮汐整体物理模型”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河口的特点和研究目的要求 ,进行模型比尺的选择 ,提出模型试验的技术路线。实践证明 ,模型能达到水流运动相似 ,既可进行整体物理模型试验 ,又可进行局... 简要介绍珠江河口概况 ,指出“珠江河口大型潮汐整体物理模型”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河口的特点和研究目的要求 ,进行模型比尺的选择 ,提出模型试验的技术路线。实践证明 ,模型能达到水流运动相似 ,既可进行整体物理模型试验 ,又可进行局部海区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潮汐模型 物理模型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ADI潮汐模型的活动边界方法及其效应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燕初 蔡文理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前 言 ADI方法是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模拟浅水波方程的最有效数值方法之一.由于它的隐式特征,计算稳定性并不受Courant数的限制,使得ADI方法的时间步长可达显式格式的数倍(5~10倍)仍保持计算结果的精确性,这是ADI方法得以广泛应用的主要... 前 言 ADI方法是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模拟浅水波方程的最有效数值方法之一.由于它的隐式特征,计算稳定性并不受Courant数的限制,使得ADI方法的时间步长可达显式格式的数倍(5~10倍)仍保持计算结果的精确性,这是ADI方法得以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港湾河口海域的潮汐潮流数值计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模型 活动边界 扰动 潮汐
下载PDF
北部湾潮汐的伴随同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自库 王丽娅 +2 位作者 吕咸青 田纪伟 陈介中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8-135,共8页
1 引言 影响潮汐和潮流模拟精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对开边界条件和底摩擦系数的选取。如果能给出优化的开边界条件和底系数摩系数,则必将提高潮汐和潮流模拟的精度。
关键词 伴随同化 开边界 底摩擦系数 潮汐模型
下载PDF
引入差比关系法分析西北太平洋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测高数据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克修 马继瑞 +2 位作者 韩桂军 范振华 许崇金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0,共10页
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数据信息中存在周期成分混淆问题 .对其中的一类混淆引入差比关系方法对混淆的分潮进行分离 .卫星轨道交叉点资料包括升轨和降轨资料 ,资料量比沿轨点资料多 1倍 ,经分析发现 :在已有为期 6a多的观测资料... 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数据信息中存在周期成分混淆问题 .对其中的一类混淆引入差比关系方法对混淆的分潮进行分离 .卫星轨道交叉点资料包括升轨和降轨资料 ,资料量比沿轨点资料多 1倍 ,经分析发现 :在已有为期 6a多的观测资料时间序列中 ,在沿轨处混淆的分潮如K1和SSA在交叉点处不再混淆 ,可以直接分离 .因此首先对交叉点资料进行调和分析 .然后由交叉点的分析结果得到分潮间的差比关系 ,处理到相近的沿轨点处 ,从而得到沿轨点的调和常数 .用引入差比关系方法 ,对西北太平洋海区 6a多的T/P卫星高度计资料进行了潮汐分析 ,并与沿岸及岛屿验潮站资料进行了比较 ,所得结果较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高度计 测高数据 调和分析 TOPEX/OPSEIDON 西北太平洋 差比关系 潮汐模型
下载PDF
粤东船舶定线制测量中水位控制的实施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庆东 俞成明 许军 《海洋测绘》 CSCD 2015年第6期41-43,共3页
针对2014年粤东水域船舶定线制扫测项目海域范围大、潮汐类型变化明显、布站困难的现实,经分析论证和数据试验验证,采用基于潮汐模型和余水位监控法实施水位控制。验证表明,该方法所提供的测区水位数据不仅能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精度要求... 针对2014年粤东水域船舶定线制扫测项目海域范围大、潮汐类型变化明显、布站困难的现实,经分析论证和数据试验验证,采用基于潮汐模型和余水位监控法实施水位控制。验证表明,该方法所提供的测区水位数据不仅能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精度要求,而且可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与风险。水位控制的实施过程都贯穿着"分析论证、质量控制"的作业思路,可推广应用至其他测量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定线制 潮汐模型 水位改正 余水位 平均海面 深度基准面
下载PDF
长江口潮汐模型设计和验证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志昌 黄仁元 胡志峰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0-66,共7页
为研究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若干技术问题,交通部在上海建造一座长江口大型潮汐模型,以长江口外开敞海区的旋转流为主要特点,使相关水域的潮汐流场达到与原型相似。
关键词 长江口 潮汐模型 设计 验证 上海 控制 测量仪器 旋转流 整治工程
下载PDF
渤黄东海底摩擦系数数值研究(英文)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继才 祝建国 吕咸青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1-737,共7页
使用伴随同化方法探讨了四种底摩擦系数处理方法并模拟了渤黄东海的M2分潮.理想实验表明:伴随同化方法有很强的反演底摩擦系数的能力;为了得到较好的反演结果,反演策略必须与给定的分布一致;如果给定分布很复杂,则需要复杂的反演策略.... 使用伴随同化方法探讨了四种底摩擦系数处理方法并模拟了渤黄东海的M2分潮.理想实验表明:伴随同化方法有很强的反演底摩擦系数的能力;为了得到较好的反演结果,反演策略必须与给定的分布一致;如果给定分布很复杂,则需要复杂的反演策略.实际实验表明,底摩擦效应与地形密切相关,而海洋地形十分复杂,故需要较多的独立的底摩擦系数才能得到较好的模拟结果.本文的第四种方法将每一点均作为独立的底摩擦系数,在实验中获得了成功,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摩擦系数 潮汐模型 伴随同化方法 反演
下载PDF
潮汐模型对利用卫星测高数据研究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军 暴景阳 刘雁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3-507,共5页
利用T/P测高数据反演了中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潮汐参数,构造了CSR3.0、FES95.2和T/P反演的海潮模型改正下的海面高时间序列,通过海面高变化曲线及功率谱的比较确定了利用测高数据发现的海平面季节内变化主要是潮汐模型误差的贡献。
关键词 卫星测高 海平面变化 潮汐模型 潮汐混叠
下载PDF
渤、黄、东海二维潮汐模式底摩擦系数的反演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继才 吕咸青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0-435,共6页
一种新的底摩擦系数处理方法是假定底摩擦系数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即在海区中选取一些点作为独立底摩擦系数,计算区域中任意点的底摩擦系数都可由这些独立底摩擦系数通过线性插值得到。采用伴随同化方法对空间分布底摩擦系数的研究表明,... 一种新的底摩擦系数处理方法是假定底摩擦系数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即在海区中选取一些点作为独立底摩擦系数,计算区域中任意点的底摩擦系数都可由这些独立底摩擦系数通过线性插值得到。采用伴随同化方法对空间分布底摩擦系数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底摩擦系数处理方法相比,空间分布的底摩擦系数模拟精度更高。探讨了根据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选取独立底摩擦系数的做法,所做的孪生实验和实际实验均表明,与均匀选取的结果相比,在独立变量个数减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数值模拟的精度反而得以提高。得到的渤、黄、东海底摩擦系数分布表明,东海等深水区及地形复杂的区域底摩擦系数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模型 伴随同化 底摩擦系数
下载PDF
渤海海峡及附近水域水位控制的组织与实施 被引量:8
16
作者 边志刚 王冬 许军 《海洋测绘》 CSCD 2017年第3期45-48,共4页
针对渤海海峡及附近水域开展的检查测量与航路扫海测量面临的现实困难,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实施了水位控制:采用多站分区的最小二乘拟合法和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监控法等两套水位控制方案以降低作业风险;采用虚拟站技术实现海上定点... 针对渤海海峡及附近水域开展的检查测量与航路扫海测量面临的现实困难,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实施了水位控制:采用多站分区的最小二乘拟合法和基于潮汐模型与余水位监控法等两套水位控制方案以降低作业风险;采用虚拟站技术实现海上定点站的水位推算以提高作业效率。并对技术方案设计至水位改正数计算中的每个关键步骤都进行严密的论证分析,评估对应的量化精度指标,体现了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思想。评估结果表明,水位控制的精度满足规范与行业标准的要求,达到了方案设计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改正 余水位 最小二乘拟合法 虚拟站 潮汐模型
下载PDF
高精度瞬时水深模型的一种构建方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曹鸿博 张立华 +1 位作者 赵巍 贾帅东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113,共3页
高精度的水深表达是舰船安全、经济航行的先导和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构建高精度瞬时水深模型的方法,利用高密度的多波束水深数据作为静态水深,基于余水位订正的预报水位作为动态水位,通过高效集成静态水深和动态水位从而构建瞬时水深... 高精度的水深表达是舰船安全、经济航行的先导和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构建高精度瞬时水深模型的方法,利用高密度的多波束水深数据作为静态水深,基于余水位订正的预报水位作为动态水位,通过高效集成静态水深和动态水位从而构建瞬时水深模型。实验证明:本文所提的构建瞬时水深模型的方法较传统的方法,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瞬时水深模型的精度与格网尺度有关;余水位是影响瞬时水深模型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水深模型 海底数字水深模型 潮汐模型 精度分析
原文传递
Vertical displacement loading tides and self-attraction and loading tides in the Bohai,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被引量:7
18
作者 FANG GuoHong XU XiaoQing +2 位作者 WEI ZeXun WANG YongGang WANG XinY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1期63-70,共8页
The loading tides are calculated by means of the Green's function method based on a high-resolution regional ocean tide model, the TOPO7.0 global ocean tide model, and the Gutenberg-Bullen A Earth model. The resul... The loading tides are calculated by means of the Green's function method based on a high-resolution regional ocean tide model, the TOPO7.0 global ocean tide model, and the Gutenberg-Bullen A Earth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al amplitude of M2 vertical displacement loading (VDL) tide in the Bohai,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exceeding 28mm appears 150km off the Zhejiang coast; the second maximum exceeding 20mm appears in Inchon Bay; and the third maximum exceeding 14mm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North Yellow Sea. The maximal amplitudes of S2 VDL tide at the above three locations exceed 10, 8, and 4mm, respectively. The maximal amplitudes of the K1 and O1 VDL tides, exceeding 13 and 10 mm respectively, appear near the central and north Ryukyu Islands; the amplitudes tend to decease toward the inward areas. The phases of semidiurnal VDL tides are basically opposite to those of corresponding ocean tides. The phases of diurnal VDL tides are basically opposite to those of corresponding ocean tides in the most part of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This anti-phase relationship generally does not hold in the rest parts of the Bohai and Yellow Sea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elf-attraction and loading (SAL) tides a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of VDL tides. The SAL tides have amplitudes about 1.2-1.7 times of the corresponding VDL tides and their phases are basically opposite to the corresponding VDL tides. The maximal amplitude of M2 SAL tide also appears off the Zhejiang coast, with a magnitude exceeding 4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hai Sea Yellow Sea East China Sea ocean tides loading tides self-attraction and loading tides
原文传递
海岸带潮汐模型支持下的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海涛 申家双 +2 位作者 黄辰虎 翟京生 邱富刚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7,共5页
针对海岸带和海岛(礁)稀少控制区域的摄影测量定位问题,结合海道测量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潮汐模型支持下的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摄影时间利用精密潮汐模型计算摄影瞬间水边线上各点的高程值,然后引入水边线上这... 针对海岸带和海岛(礁)稀少控制区域的摄影测量定位问题,结合海道测量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潮汐模型支持下的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摄影时间利用精密潮汐模型计算摄影瞬间水边线上各点的高程值,然后引入水边线上这些高程已知的点,和其他控制点以及连接点一起参加平差,精确确定摄影时影像的空间方位。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海岸带和海岛(礁)稀少控制区域岛(礁)、滩涂等要素的几何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摄影测量 潮汐模型 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水边线 稀少控制
下载PDF
一种无人机影像点云提取海岛自然岸线的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忠磊 辛宪会 +2 位作者 滕惠忠 黄辰虎 张靓 《海洋测绘》 CSCD 2018年第3期35-38,共4页
针对从机载激光点云中提取海岸线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影像DSM点云数据,结合潮汐模型提取海岛自然岸线的方法。采用计算机视觉理论与方法处理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获取高分辨、高精度的DSM点云,并由DSM点云生成DEM;通过等值... 针对从机载激光点云中提取海岸线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影像DSM点云数据,结合潮汐模型提取海岛自然岸线的方法。采用计算机视觉理论与方法处理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获取高分辨、高精度的DSM点云,并由DSM点云生成DEM;通过等值线追踪法自动提取基于平均大潮高潮面的海岛岸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海岛自然岸线精度满足海道测量规范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影像 区域网平差 密集匹配 DSM点云 潮汐模型 海岛岸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