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驱油菌SF67的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郝春雷 刘永建 +2 位作者 王大威 王广昀 王玮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31,124-125,共5页
从芳6区筛选以烃类为惟一碳源、兼性厌氧驱油微生物菌种,研究菌种与原油的作用、对原油物性的影响等性能,以及提高采收率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菌种具有产表面活性剂、产酸、产气活性,最适生长温度和矿化度同地层条件相近,在油层条件下... 从芳6区筛选以烃类为惟一碳源、兼性厌氧驱油微生物菌种,研究菌种与原油的作用、对原油物性的影响等性能,以及提高采收率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菌种具有产表面活性剂、产酸、产气活性,最适生长温度和矿化度同地层条件相近,在油层条件下能降解饱和烃类为繁殖所需碳源;并能明显改善原油物性,使原油黏度、油水界面张力、pH值及含蜡质量分数明显降低.菌种能显著提高采收率,并能在岩心中繁殖.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试验区块日产原油平均增长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驱油菌 菌种筛选 代谢产物 饱和烃 微生物 现场试验
下载PDF
饱和含水冻土区埋地管道水热力耦合数值模拟 被引量:7
2
作者 付俊鹏 马贵阳 《油气储运》 CAS 2012年第10期746-749,809,共4页
通过对饱和含水冻土区埋地管道周围冻土层的温度场、水分场和应变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管道穿越冻土区应力、应变不均匀分布和变化的一般规律。由于管道的散热作用,周围冻土层的结构、成分遭到破坏,土壤孔隙水减少,蓄热量低于融... 通过对饱和含水冻土区埋地管道周围冻土层的温度场、水分场和应变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管道穿越冻土区应力、应变不均匀分布和变化的一般规律。由于管道的散热作用,周围冻土层的结构、成分遭到破坏,土壤孔隙水减少,蓄热量低于融土,同时伴随水分的传热和传质作用而带走热量使土壤更加干燥。这些变化影响土壤变形及应力状态:管道上方土壤应变、应力变化剧烈;管道周围应变渐增,应力不断减小,易产生融沉;管道下方非融冻土应变小于上方融土、呈层状递减,土壤被加固,应力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冻土 温度场 水分场 应变 应力场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confining pressure and pore pressure on multipole borehole acoustic field in 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a
3
作者 赵志强 刘金霞 +1 位作者 刘建宇 崔志文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68-476,共9页
In-situ stress is a common stress i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reservoir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orehole acoustic waves in fluid-saturated por... In-situ stress is a common stress i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reservoir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orehole acoustic waves in 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a under stress.Based on the acoustoelastic theory of 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a, the field equation of 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a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confining pressure and pore pressure and the acoustic field formula of multipole source excitation in open hole are given. The influences of pore pressure and confining pressure on guided waves of multipole borehole acoustic field in 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a are investigat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ase velocity and excitation intensity of guided wave increase significantly under the confining pressure. For a given confining pressure, the phase velocity of the guided wave decreases with pore pressure increasing. The excitation intensity of guided wave increases at low frequency and then decreases at high frequency with pore pressure increasing, except for that of Stoneley wave which decreases in the whole frequency range. These results will help us get an insight into the influences of confining pressure and pore pressure on the acoustic field of multipole source in borehole around 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ining pressure pore pressure 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a multipole borehole acoustic field
下载PDF
基于Rogowski线圈电流互感器的研究和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何建文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9年第18期37-47,共11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广泛应用,互联网+能源将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也对断路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如要具备保护、测量、计量、通信、自诊断等功能,这就要求提高断路器的电流测量精度。对万能式断路器用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进...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广泛应用,互联网+能源将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也对断路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如要具备保护、测量、计量、通信、自诊断等功能,这就要求提高断路器的电流测量精度。对万能式断路器用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物理建模分析研究,针对影响电流互感器测量精度的Rogowski线圈骨架材料、绕线方式、空间磁场等因素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提高了电流互感器的测量精度。对铁心速饱和线圈的磁铁材质、绕线材质、输入/输出特性进行研究设计,研究优化了互感器的制造工艺方案。通过试验测试,验证了互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和互感器改进后的电流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圈 磁饱和 电磁感应 磁场
下载PDF
饱和砂土自由场地地震液化的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史旦达 王飞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6-102,共7页
为研究饱和砂土自由场地的地震液化过程,基于颗粒离散元与计算流体动力学耦合方法,在PFC3D程序中通过二次开发实现对自由场地基底不规则地震波的输入,研究在实测Kobe地震波激励下该液化过程的宏细观力学响应,并与已有的福建中细砂离心... 为研究饱和砂土自由场地的地震液化过程,基于颗粒离散元与计算流体动力学耦合方法,在PFC3D程序中通过二次开发实现对自由场地基底不规则地震波的输入,研究在实测Kobe地震波激励下该液化过程的宏细观力学响应,并与已有的福建中细砂离心机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试样发生液化的时刻对应于基底地震加速度峰值时刻,浅部土层先于深部土层发生液化,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是从深部土层逐渐向浅部土层发展的;伴随液化过程,各深度土层的有效应力路径均从初始应力状态向应力空间的原点移动;数值试验呈现出的上述规律均与实际砂土离心机模型试验呈现出的规律保持一致。数值试样宏观的液化特征在微观机理上可由流体对颗粒的归一化拖曳力、局部孔隙比、平均配位数、颗粒位移的变化规律来相应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砂土 自由场地 地震荷载 液化 离散元模拟
下载PDF
The Minimum Stable Pressure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ts of Supersilic Garnet in Continental Felsic Rocks: Constraints from HT-HP Experiments 被引量:2
6
作者 LIU Liang CHEN Danling +4 位作者 ZHANG Junfeng KANG Lei YANG Wenqiang LIAO Xiaoying MA Tu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S01期32-33,共2页
A lot of previous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ultramafic rocks(SiO2 unsaturated system)(Ringwood and Major, 1971;Irifune et al., 1986;Gasparik, 1989;Ono and Yasuda, 1996) have demonstrated that characteristics of Si-rich ... A lot of previous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ultramafic rocks(SiO2 unsaturated system)(Ringwood and Major, 1971;Irifune et al., 1986;Gasparik, 1989;Ono and Yasuda, 1996) have demonstrated that characteristics of Si-rich and Al-deficient in garnet are resulted from coupled substitution of SiⅥ+MⅥ=AlⅥ+AlⅥ and SiⅥ+NaⅧ=AlⅥ+MⅧ(M=Mg, Fe, Ca) at ultrahigh pressures(UHP)(>5 GPa). The degree of substitution will be enhanced by increasing pressure which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ontent of SiⅥ, but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ontent of AlⅥ in supersilic garnet.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establishe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exsolution of pyroxene in garnet observed in deep mantle xenoliths and some ultrahigh pressure rocks, and also for estimating the pressure conditions of the formation of supersilic garnet before exsolution(Haggerty and Sautter, 1990;Sautter et al., 1991;van Roermund et al., 1998;Ye et al., 2000). Although some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SiO2 saturated system have been reported(Irifune et al., 1994;Ono., 1998;Dobrazhinetskya and Green.,2007;Wu et al., 2009),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 of supersilic garnet are still lack of unified understanding. Therefore, HP-HT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felsic rocks under conditions of 6–12 GPa and 1000℃–1400℃. Combined with previous experimental data, we try to figure out the minimum stable pressure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ts of supersilic garnet in SiO2 saturated system.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SiO2 saturated system show the minimum stable pressure of supersilic garnet should be ≥10 GP of stishovite stability field. These results are similar as that from experiments using starting composition similar to average upper continental crust reported by Irifune et al(1994) who yielded that garnet gradually became supersilic and Al-deficient as pressures increased above 10 GPa, especially in a pressure interval between 13 and 18 GPa. Moreover,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silic garnet the minimum stable pressure SiO2 saturated system the mantle depth of stishovite stability field ultrahigh pressure rocks
下载PDF
饱和砂土吸力基础沉贯过程中渗流场分布 被引量:2
7
作者 亓义菘 李大勇 黄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50-55,共6页
针对不同长径比的传统吸力基础及裙式吸力基础,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其在饱和砂土内吸力沉贯过程中的土体渗流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吸力基础在沉贯过程中,土中渗流场均呈现层状分布,水头等值线密集分布于主桶内部土体... 针对不同长径比的传统吸力基础及裙式吸力基础,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其在饱和砂土内吸力沉贯过程中的土体渗流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吸力基础在沉贯过程中,土中渗流场均呈现层状分布,水头等值线密集分布于主桶内部土体,相对比较平缓;而主桶外部水头等值线变化较小且分布比较稀疏。裙式吸力基础渗流场主要存在于主桶内部和裙结构内部,并向外扩散至部分土体。吸力沉贯过程中土体的水头损失主要集中在主桶内部和裙结构内部,土体中的孔压分布和传统吸力基础规律一致,即成层状分布并未出现泡状的孔压分布形式。研究成果对揭示吸力基础沉贯机理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式吸力基础 饱和砂土 吸力沉贯 渗流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磁纳米流体对微细通道饱和沸腾CHF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罗小平 李海燕 +1 位作者 唐杨 吴迪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以去离子水和w(Fe_3O_4)=0.5%的磁纳米流体为实验工质,在3种不同尺寸的矩形微细通道内进行饱和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研究了流动沸腾传热过程中质量流速、有无磁场作用下的磁纳米流体对CHF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去离子水和0.5%的磁纳米流体的... 以去离子水和w(Fe_3O_4)=0.5%的磁纳米流体为实验工质,在3种不同尺寸的矩形微细通道内进行饱和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研究了流动沸腾传热过程中质量流速、有无磁场作用下的磁纳米流体对CHF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去离子水和0.5%的磁纳米流体的CHF值均随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且质量流速较小时,CHF值增幅较明显;无外加磁场时,0.5%的磁纳米流体的CHF值相比去离子水可提高71%~157%;0.5%的磁纳米流体的CHF值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增加幅度约为4%~17.4%;将实验值与Kosar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发现工质为去离子水和0.5%的磁纳米流体时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5%、30%,而对Kosar模型进行修正后,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5%,实验结果预测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通道 磁纳米流体 饱和流动 沸腾传热 磁场 质量流速 CHF
下载PDF
域上无限方阵的弱对角化
9
作者 张玉平 王世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用非标准分析中的技巧给出了复数域上无限方阵可弱对角化的一个充分条件。借助于模型论中的特殊模型,证明了饱和的域上无限方阵的可弱对角化的一个充分条件。
关键词 非标准分析 模型论 无限方阵 弱对角化
下载PDF
人工冻结作用下淤泥质黏土冻胀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唐益群 洪军 +2 位作者 杨坪 王建秀 胡向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2-776,共5页
冻结法施工在上海软土地区隧道附属设施建设中(如隧道旁通道、地下泵房等)得到较多地应用。上海地铁隧道一般位于第④层饱和淤泥质黏土层中,饱和淤泥质黏土层冻胀变形使地铁隧道管片破裂、渗水或漏泥,严重影响隧道管片质量与地铁安全运... 冻结法施工在上海软土地区隧道附属设施建设中(如隧道旁通道、地下泵房等)得到较多地应用。上海地铁隧道一般位于第④层饱和淤泥质黏土层中,饱和淤泥质黏土层冻胀变形使地铁隧道管片破裂、渗水或漏泥,严重影响隧道管片质量与地铁安全运营。以上海第④层饱和淤泥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冻胀试验,研究冷端温度对土体的冻胀力以及冻胀率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土样冻胀率以及冻胀力与冷端温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冻结温度试验测出了土体的冻结温度,同时建立了第④层饱和淤泥质黏土的冻结温度场,进一步揭示了冻结锋面的发展与时间的关系。研究成果为上海地铁隧道冻结法设计、施工与地铁安全运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淤泥质黏土 人工冻土 冻结温度 冻胀率和冻胀力 冻结温度场
下载PDF
两相饱和介质中的集中力点源位移场解与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丁伯阳 樊良本 吴建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00-808,共9页
通过两相饱和介质Biot方程变换,利用势场分解较好地解决了饱和两相介质中P1和P2波的耦合问题.再由Poisson方程和Helmhotz方程的特性,求解得到两相饱和介质在集中力点源作用下的位移场Green函数,进而通... 通过两相饱和介质Biot方程变换,利用势场分解较好地解决了饱和两相介质中P1和P2波的耦合问题.再由Poisson方程和Helmhotz方程的特性,求解得到两相饱和介质在集中力点源作用下的位移场Green函数,进而通过阶跃函数和Fourier逆变换,求得两相介质在集中力.作用下的波场.由上述结果,根据扩容进水模型,合理地解释了孕震前各主要阶段在地震记录中垂直向振幅与振幅比统计值的变化.最后结合工作实例,利用两相介质波场理论求得由一般弹性介质理论不易求得的骨架固体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介质 集中力 波场 位移场解 地震工程
下载PDF
岩体中饱和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仲秋 章青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5-600,共16页
在大坝渗流与控制、各种水工隧洞和交通隧道以及地下各种洞室开挖、采矿工程与油藏开采中的水力劈裂、岩坡和坝基的稳定性研究等领域中经常会遇到岩体的饱和渗流应力耦合问题.本文对这些领域中的渗流应力耦合问题分为6种力学模型:等效... 在大坝渗流与控制、各种水工隧洞和交通隧道以及地下各种洞室开挖、采矿工程与油藏开采中的水力劈裂、岩坡和坝基的稳定性研究等领域中经常会遇到岩体的饱和渗流应力耦合问题.本文对这些领域中的渗流应力耦合问题分为6种力学模型:等效连续介质模型、裂隙网络模型、双重介质模型、断裂力学模型、连续损伤力学模型和统计模型.前3种主要从经典的黏弹塑性本构着手考虑,着重对渗流场的处理,后3种则是从考虑岩体在耦合作用下发生损伤破裂行为方面切入,着重于岩体结构内部发生质的改变带来的更加复杂的耦合效应.对这些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了这些模型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给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对该研究领域中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渗流应力耦合 岩体 渗流场 破裂损伤
下载PDF
土工膜缺陷引起的土工膜防渗砂砾石坝渗漏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13
作者 孙丹 沈振中 崔健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73,共5页
为研究土工膜缺陷对土工膜防渗砂砾石坝渗流场的影响,基于某土工膜防渗砂砾石坝的实际情况,应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构建了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并对土工膜缺陷条件下坝体和坝基渗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拟定了不同缺陷部位、尺寸的... 为研究土工膜缺陷对土工膜防渗砂砾石坝渗流场的影响,基于某土工膜防渗砂砾石坝的实际情况,应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构建了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并对土工膜缺陷条件下坝体和坝基渗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拟定了不同缺陷部位、尺寸的计算方案,分析了在不同压力水头下复合土工膜发生不同程度的破损对渗流场的影响,获得了土工膜防渗砂砾石坝缺陷渗漏渗流场的特性。发现单个土工膜缺陷的发生部位和大小对砂砾石坝的渗流要素(浸润线、渗透坡降、渗透流量)影响不大,对缺陷附近局部渗流场的影响较大,随着缺陷处压力水头或缺陷尺寸的变大,局部饱和区变大。表明单个土工膜缺陷渗流影响区域仅为缺陷附近垫层内部较小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膜防渗砂砾石坝 缺陷渗漏 饱和-非饱和渗流 三维有限元法 渗流场
下载PDF
泄洪雾雨区裂隙岩质边坡饱和-非饱和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环玲 徐卫亚 童富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397-2403,共7页
岩质滑坡除与地质条件、降雨等因素有关外,泄洪雾雨也成为其不可忽视的催化剂。通过裂隙岩体渗透性与应力关系,裂隙岩体的弹塑性本构关系以及渗流场的控制方程,建立起饱和非饱和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编制了有泄洪雾... 岩质滑坡除与地质条件、降雨等因素有关外,泄洪雾雨也成为其不可忽视的催化剂。通过裂隙岩体渗透性与应力关系,裂隙岩体的弹塑性本构关系以及渗流场的控制方程,建立起饱和非饱和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编制了有泄洪雾雨影响的饱和-非饱和渗流与应力耦合三维有限元程序,通过迭代求解达到两场耦合目的。以实际工程为例,根据边坡的地表信息、开挖信息、岩层分界信息以及排水洞和帷幕信息等,建立起边坡地质模型。通过耦合计算,详细分析了耦合后边坡岩体的变形、应力以及塑性区等。计算结果表明,雾雨区的边坡稳定与渗流场变化有着重要关系,在评价边坡稳定与否时,要考虑渗流场对其影响。计算成果为实际工程的安全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洪雾雨 饱和-非饱和渗流 裂隙岩体 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 岩石边坡
下载PDF
粉煤灰和PAM改良沙土物理性质田间试验 被引量:19
15
作者 赵智 唐泽军 +1 位作者 宋满刚 杨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8-183,共6页
采用粉煤灰和聚丙烯酰胺(PAM)混合施用改善沙土的水分环境和物理化学性质,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研究PAM在粉煤灰混合沙土的复杂环境下,能否增强粉煤灰改良沙土的效果。试验于201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万通现代... 采用粉煤灰和聚丙烯酰胺(PAM)混合施用改善沙土的水分环境和物理化学性质,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研究PAM在粉煤灰混合沙土的复杂环境下,能否增强粉煤灰改良沙土的效果。试验于201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万通现代农业科技园进行,试验粉煤灰使用量为0%,5%,10%,15%(质量比),PAM的使用量为0,60,120mg/kg。结果表明,粉煤灰质量比为10%,同时使用120mg/kg PAM时,能够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18%,减小土壤饱和导水率26%,同时增加土壤有效水含量。粉煤灰和PAM混合使用于沙土会引起土壤有害元素含量升高,使用15%粉煤灰时土壤重金属含量仍符合国家标准。从而避免了使用过高比例粉煤灰而对土壤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PAM 沙土 土壤饱和导水率 田间持水量 重金属
下载PDF
青海高寒区水源涵养林土壤机械组成和理化性质对其饱和导水率和持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玮璐 贺康宁 +2 位作者 张潭 王先棒 张震中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7,共9页
以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Mayr)Pilg.〕、青杨(Populus cathayana Rehd.)、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组成的青海高寒区6类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类... 以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Mayr)Pilg.〕、青杨(Populus cathayana Rehd.)、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组成的青海高寒区6类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类型林分土壤的机械组成、理化性质、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的差异,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的主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类水源涵养林土壤的大多数机械组成和理化指标有显著差异,仅黏粒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的粉粒含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在白桦天然次生阔叶林中均最大,但在青杨人工阔叶林中均最小;而土壤的砂粒含量、容重和非毛管孔隙度均在白桦天然次生阔叶林中均最小,但在青杨人工阔叶林中均最大。表明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的水分渗透性和持水能力较强。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的砂粒含量和粉粒含量与多数土壤理化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仅黏粒含量与各理化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与多数土壤机械组成和理化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但土壤饱和导水率与砂粒含量和粉粒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土壤田间持水量与黏粒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土壤的毛管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的主要因子。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毛管孔隙度的直接通径系数大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毛管孔隙度的间接通径系数小于其直接通径系数,而有机质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小于其间接通径系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青海高寒区6类水源涵养林土壤中,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的主要因子是毛管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其中,毛管孔隙度具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寒区 水源涵养林 土壤饱和导水率 土壤田间持水量 土壤理化指标
下载PDF
关于传递矩阵法分析饱和成层介质响应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宇昕 陈少林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5-1158,共14页
水平成层土体的地震响应分析(自由场分析)是地震工程领域地震波散射问题的前提基础,由于饱和多孔方程的复杂性,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干土情形,对于饱和土情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实际工程中,地下水位以下,土体孔隙中充满流体,应考虑饱和... 水平成层土体的地震响应分析(自由场分析)是地震工程领域地震波散射问题的前提基础,由于饱和多孔方程的复杂性,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干土情形,对于饱和土情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实际工程中,地下水位以下,土体孔隙中充满流体,应考虑饱和多孔介质模型.基于Biot多孔介质模型,考虑饱和土中固液相对运动引起的衰减,采用Thomson--Haskell传递矩阵方法得到了饱和成层土体在地震波入射情形时的稳态反应,经傅里叶反变换,可得到时域暂态反应.通过SV波从基岩入射至上覆饱和土层的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发现和初步阐明了计算中出现的两类违背因果律(即响应先于输入)的现象:(1)当SV波入射角度大于导致基岩中反射P波为非均匀波的临界角时,会使得计算结果违背因果律.因此,当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时,非均匀波的表示尚需进一步完善;(2)由于P2波的衰减,当与稳态波衰减有关的渗透率、土层厚度、入射波频率等参数导致衰减系数超过计算机表示精度时,会出现结果违背因果律现象,并据此得到了满足因果律的参数范围,该范围可作为实际计算时的一个上界.该工作为采用传递矩阵法分析水平饱和土层自由场响应提供了指导依据,且地下水位以上可采用干土模型,水位以下采用饱和土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层饱和土 自由场响应 传递矩阵法 衰减波 因果律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西凸起北段锦州20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17
18
作者 田德瑞 吴奎 +2 位作者 张如才 潘文静 王鑫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0-417,共8页
辽西凸起是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目前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通过对辽西凸起北段锦州20油田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原油地球化学分析,明确了该区原油的物性、族组分、成熟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辽西凸起是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目前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通过对辽西凸起北段锦州20油田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原油地球化学分析,明确了该区原油的物性、族组分、成熟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凸起北段锦州20油田沙河街组和东营组的原油均属于低硫、轻质低成熟原油,饱和烃色谱完整,显示未遭受明显生物降解。原油母质为混合型,并且沙河街组原油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少,东营组原油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多,原油母质形成于还原—弱还原条件下的微咸水或咸水沉积环境。沙河街组原油主要来源于辽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和沙河街组一段烃源岩;东营组原油具有双洼混源的特征,主要来源于辽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和辽中凹陷东营组三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烃色谱 原油 生物标志物 油源对比 锦州20油田 辽西凸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集中力作用下的两相饱和介质位移场Green函数 被引量:13
19
作者 丁伯阳 丁翠红 孟凡丽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4-241,共8页
以复模两相饱和介质Biot动力学方程为基础,根据该方程D’Alembert解的Fourier变换所属的Homholtz方程特性,由Biot方程解的相容性条件及δ函数性质较好地解决了快、慢纵波位势的耦合问题,较为简便地... 以复模两相饱和介质Biot动力学方程为基础,根据该方程D’Alembert解的Fourier变换所属的Homholtz方程特性,由Biot方程解的相容性条件及δ函数性质较好地解决了快、慢纵波位势的耦合问题,较为简便地得到了两相饱和介质在集中力作用下低频(ω<ωc)时的频域和时域的Green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力 两相饱和介质 GREEN函数 位移场 Homholtz方程 Δ函数
下载PDF
不同土体构型土壤的持水性能 被引量:15
20
作者 崔浩浩 张冰 +1 位作者 冯欣 高业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GMS软件三维建模功能,将宁夏某葡萄基地土壤划分为4种土体构型:壤砂型、砂型、壤砂粘型和壤粘砂型结构,并对基地土壤的田间持水量、饱和导水率和容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土体构型下的土壤持水性能。结果表明,土壤土体构型不同,其... 通过GMS软件三维建模功能,将宁夏某葡萄基地土壤划分为4种土体构型:壤砂型、砂型、壤砂粘型和壤粘砂型结构,并对基地土壤的田间持水量、饱和导水率和容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土体构型下的土壤持水性能。结果表明,土壤土体构型不同,其容重、田间持水量、土壤饱和导水率也不同。砂型结构的田间持水量和容重最小,分别为13%和1.5 g·cm^(-3),而土壤饱和导水率最大,为3.2 m·d^(-1);壤粘砂型结构田间持水量和容重最大,分别为16.5%和1.63 g·cm^(-3),而土壤饱和导水率最小,为1.02 m·d^(-1);田间持水量与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相关系数为-0.92,呈显著负相关,与容重的相关系数为0.73,呈显著正相关。壤粘砂型土体构型上壤下粘,利于保水保肥,持水性能最好;砂型结构持水性能最差,其他土体构型持水性能一般,需要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的持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构型 土壤饱和导水率 田间持水量 土壤持水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