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3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56
1
作者 梁军 于建华 郑得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03-607,共5页
目的总结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5年3月~1999年6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82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58例进行分析。男36例,女22例;根据Weber-AO分类B型30例,C型28例。应用改良的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 目的总结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5年3月~1999年6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82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58例进行分析。男36例,女22例;根据Weber-AO分类B型30例,C型28例。应用改良的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并将骨折类型、骨折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时间与最终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3~52个月,平均17个月。58例疗效为:优31例,良18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84.5%。除4例长时间行走有轻微疼痛外,其余患者均无疼痛。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复位的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判断骨折类型和选择固定方法对于提高复位质量,改善远期疗效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支撑钢板固定后侧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4
2
作者 俞光荣 陈大伟 +4 位作者 赵宏谋 杨云峰 余霄 周家钤 李兵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目的回顾性评估支撑钢板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2月,通过支撑钢板治疗16例后侧pilon骨折,其中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37.6岁(23~62岁)。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检查。根据CT显示的骨折线... 目的回顾性评估支撑钢板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2月,通过支撑钢板治疗16例后侧pilon骨折,其中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37.6岁(23~62岁)。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检查。根据CT显示的骨折线累及范围选用后外侧人路或联合入路(后内侧加后外侧)复位固定后踝骨块。术后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片随访,临床评估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结果根据术前cT扫描将后侧pilon骨折分为三型。14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时间37.6个月(16~52个月),平均AOFAS评分为86.4分(70~98分),平均VAS评分为1.4分(0—3分)。1例术后2年仍有踝周肿胀和长期行走不适,其余患者均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现内固定失败。结论支撑钢板治疗后侧pilon骨折临床疗效肯定,患者可以早期负重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踝损伤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原文传递
Pilon骨折的解剖四柱理论与临床治疗的关系 被引量:80
3
作者 汤欣 吕德成 +8 位作者 唐佩福 刘沂 孙立众 黄辽江 刘谟震 于利 刘长剑 赵有光 王满宜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62-666,共5页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解剖四柱理论指导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91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4处Plion骨折,3例患者为双侧骨折).根据影像学表现出的病理解剖特点及受伤机制,将胫、腓骨干骺...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解剖四柱理论指导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91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4处Plion骨折,3例患者为双侧骨折).根据影像学表现出的病理解剖特点及受伤机制,将胫、腓骨干骺端按形态分为四柱:骨折发生时累及外侧柱67处,后柱34处,内侧柱65处,前柱37处;其中单柱损伤20处,双柱损伤49处,三柱损伤15处,四柱损伤10处.骨折复位固定术后的影像学评价采用Burwell和Charley评估标准;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结果 8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0~39.0个月,平均16.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0~5.0个月,平均3..7个月.术后随访复位固定情况:Burwell和Charley的影像学评估标准:复位优良率达到91%;术后随访踝关节功能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达到87.6%.结论 Pilon骨折四柱分型是一种既简单又全面的分型理论,有助于选择理想的治疗策略和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外科手术 PILON骨折 内固定 功能评价
原文传递
旋前、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5
4
作者 赵虬 王沛 马信龙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总结旋前、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6年3月~2002年10月,对48例旋前、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27例,女21例;年龄17~85岁,平均42.8岁。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 目的总结旋前、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6年3月~2002年10月,对48例旋前、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27例,女21例;年龄17~85岁,平均42.8岁。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20例,旋后外旋Ⅳ度三踝骨折28例。受伤距手术时间2h~21d。内侧采用标准内踝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外侧采用腓骨后缘纵行切口显露外踝骨折。如需行后踝骨折处理,则将内踝的切口延长,外侧采用经腓骨的Gatelli-er-Chastang手术入路同时切开显露内、外及后踝。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行踝部正侧位及踝榫(Mortise)位X线检查。满意复位的标准为:(1)踝榫的正常关系恢复,(2)踝的负重排列与下肢纵轴成直角,(3)关节面的外形轮廓光滑。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周。随访时疗效评定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26例,良15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5.4%。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但发生1例下胫腓三皮质固定螺钉断裂。结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结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前后外旋型 三踝骨折 治疗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与术后功能评估 被引量:68
5
作者 王栋梁 周之德 姜其为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8年第6期323-325,共3页
自1993年到1995年,我科连续收治了75例不稳定闭合性踝关节骨折病例,术后进行了平均2.3年的随访,结果59例参加随访者临床评估优良率为81.36%,与国外有关资料相似。术后评分与术后复位程度、损伤类型等相关。对于评估分值低于80分,严重影... 自1993年到1995年,我科连续收治了75例不稳定闭合性踝关节骨折病例,术后进行了平均2.3年的随访,结果59例参加随访者临床评估优良率为81.36%,与国外有关资料相似。术后评分与术后复位程度、损伤类型等相关。对于评估分值低于80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可考虑行踝关节融合术。不能保证坚强内固定者,术后患踝必须制动及避免负重6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不稳定 功能评估 骨折固定术 复位
下载PDF
后踝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4
6
作者 李永舵 刘书茂 +1 位作者 贾金生 周君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8-72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不同后踝关节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生物力学研究:根据后踝关节骨折模型制作后踝骨折标本18对,再根据后踝关节骨折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1/4、1/3和1/2,分成3大组,每大组6对(12个踝关节),然后...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不同后踝关节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生物力学研究:根据后踝关节骨折模型制作后踝骨折标本18对,再根据后踝关节骨折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1/4、1/3和1/2,分成3大组,每大组6对(12个踝关节),然后随机分为A、B两组,骨折复位后,A组以2枚4.0 mm钢质半螺纹拉力螺钉自后向前固定,B组以"T"型3孔桡骨远端钢板经塑型后以4枚螺钉固定(近端2枚为3.5 mm皮质骨螺钉,远端2枚为3.5 mm松质骨螺钉)。于踝中立位置于生物力学实验机上,做加载实验,记录后踝关节骨折经内固定后发生位移(内固定失效)时加载力的大小,单位以kN表示,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临床应用研究: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螺钉或钢板螺钉固定三踝骨折中的后踝骨折关节患者31例,均为初次、闭合性、三踝骨折,男16例,女15例;年龄19~65岁,平均55岁;其中对14例后踝关节骨折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者行2枚拉力螺钉内固定,对17例后踝关节骨折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者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应用Leeds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应用两枚螺钉由后向前固定1/4、1/3和1/2后踝骨折时,其固定失效的加载强度均显著低于3孔"T"型钢板组,分别为(4.10±0.13)kN vs.(4.60±0.27)kN、(3.20±0.12)kNvs.(4.12±0.14)kN和(1.98±0.18)kN vs.(3.72±0.18)kN,P<0.05。临床应用研究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疗效评定:评定为优的28例患者,良的为3例患者,优良率达100%。结论: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时拉力螺钉内固定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25%时钉板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能提供更为牢固的稳定性,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0
7
作者 戚晓阳 邱旭升 +1 位作者 施鸿飞 陈一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62-768,共7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111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4例,女57例;年龄18~75岁,平均43.5岁;按Broos&Bisschop分型:单踝骨折43例,...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111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4例,女57例;年龄18~75岁,平均43.5岁;按Broos&Bisschop分型:单踝骨折43例,双踝骨折38例,三踝骨折30例。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一后足评分评价关节功能,并将患者分为功能恢复佳组(优级)和功能恢复一般组(良、可、差级)进行比较,分析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收集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伤侧、骨折原因、Broos&Bisschop分型、是否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是否合并踝关节脱位、是否合并其他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分级、手术时间、早期功能锻炼、内固定物取出及术后并发症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术后关节功能的因素。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5个月(8—25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3.2个月(3~5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优58例,良48例,可5例,优良率95.5%。内固定物取出(P=0.001)、早期功能锻炼(P=0.002)和术后并发症(P=0.049)是影响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患者,加强术中精细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骨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均有利于患者踝关节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LOGISTIC模型 预后
原文传递
ERAS理念下踝关节骨折诊疗方案优化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64
8
作者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 +32 位作者 李庭 孙志坚 柴益民 张堃 东靖明 孙旭 周雁 赵霞 米萌 肖鸿鹄 王京 翟建坡 王倩 李旭 高志强 彭贵凌 王爱国 刘利民 胡三保 王剑 芮云峰 吴新宝 余斌 裴福兴 田伟 高鹏 刘璠 姜保国 唐佩福 王满宜 李宁 张英泽 邱贵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3-12,共10页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骨折之一。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对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诊疗效果。为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基于前期研究经验,以循...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骨折之一。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对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诊疗效果。为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基于前期研究经验,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制该专家共识,供全国创伤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该共识适用于所有进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成人新鲜踝关节骨折患者。共识共包含25条推荐意见,就踝关节骨折患者急诊处理、术前准备、术中处理以及术后恢复进行了全面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踝关节骨折 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处理
下载PDF
舒筋活血汤联合功能锻炼用于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8
9
作者 朱祥萍 吉辉 雷德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04-1706,共3页
目的:探讨舒筋活血汤联合功能锻炼用于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及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筋活血汤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舒筋活血汤联合功能锻炼用于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及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筋活血汤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疼痛、活动支撑、步行距离、地面步行、步态情况、前足活动、后足活动、肢体肿胀评分以及踝关节功能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背伸角度以及跖屈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给予舒筋活血汤联合功能锻炼能显著改善踝关节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筋活血汤 功能锻炼 踝关节骨折 功能恢复
下载PDF
修复三角韧带与不修复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术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57
10
作者 何河北 董伟强 +1 位作者 孙永建 白波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4期64-66,共3页
目的对修复三角韧带与不修复韧带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术后效果效果的评价。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下列数据库:Medline(1996/2014-03)、CNKI(1996/2014-03)、万方数数据库(1996/2014-03),维普数据库(1996/2014-03... 目的对修复三角韧带与不修复韧带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术后效果效果的评价。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下列数据库:Medline(1996/2014-03)、CNKI(1996/2014-03)、万方数数据库(1996/2014-03),维普数据库(1996/2014-03)并采用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会议文献。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7个临床对照实验共个395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修复三角韧带组较不修复三角韧带组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术后Mazur评分优等数高[OR=2.61,95%CI(1.66,4.12),P<0.01],两组术后优良率相比较修复三角韧带组较不修复三角韧带组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术后Mazur评分优良率高[OR=3.14,95%CI(1.34,7.39),P<0.01]。两组治疗踝关节引起术后关节僵硬的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不修复组较修复三角韧带组发生率较高[OR=0.30,95%CI(0.13,0.73),P<0.01]。结论修复三角韧带较不修复三角韧带对于踝关节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术后功能效果好以及Mazur评分更高,引起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11
作者 倪晨波 董森 钱晓晋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宁德市中医院骨科二区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宁德市中医院骨科二区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则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疗程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评估],以及踝关节背伸和跖屈的角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分别为(15.3±2.9)°、(31.4±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1±2.7)°、(28.3±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0.9±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应用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应用价值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中药熏洗 关节功能 功能锻炼 康复
下载PDF
舒筋活血汤配合渐进式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1
12
作者 张斌剑 王雷 +1 位作者 孙鹏军 封鹏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舒筋活血汤配合渐进式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踝关节骨折术后采用舒筋活血汤内服与中药外敷结合渐进式功能锻炼治... 目的探讨舒筋活血汤配合渐进式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踝关节骨折术后采用舒筋活血汤内服与中药外敷结合渐进式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在踝关节骨折术后联合外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并配合渐进式功能锻炼。2组均治疗2个月。采用Baird.Jackson量表评价踝关节功能,用量角器测量踝关节背伸角度、跖屈角度的主动活动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004,P=0.039)。治疗后,观察组背伸角度[(15.69±3.02)。比(13.50±2.36)。,t=6-314]和跖屈角度[(32.07±0.34)。比(27.95±5.40)°t=10.20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筋活血汤配合渐进式功能锻炼可改善踝关节主动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固定术 舒筋活血汤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0
13
作者 刘杰 宋才 +3 位作者 梁西俊 李俊 张伟 柴雷子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影响术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a应用...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影响术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a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踝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1 a AOFA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1)。112例患者中,踝关节功能优良78例(69.64%),踝关节功能不良34例(30.36%);术后发生伤口愈合延迟5例,切口感染3例,腓骨肌腱疼痛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术后1 a,17例患者形成创伤性关节炎,11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麻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是否坚持功能锻炼、是否取出内固定物与术后踝关节功能有关(P<0.05),而患者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骨折原因、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分型、是否开放损伤、是否跟骨牵引与术后踝关节功能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坚持功能锻炼是踝关节功能的保护因素(P<0.05),而术后并发症是踝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有效恢复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坚持功能锻炼是踝关节功能的保护因素,而术后并发症是踝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踝关节骨折术后应积极防治并发症,并坚持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66例老年踝关节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50
14
作者 季云瀚 马昕 +3 位作者 王旭 黄加张 张超 陈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性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其疗效,探讨有效手术技巧。[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依据Lauge—Hansen分型,对66例60岁以上老年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男20例,女46例;... [目的]通过对老年性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其疗效,探讨有效手术技巧。[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依据Lauge—Hansen分型,对66例60岁以上老年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男20例,女46例;年龄60~89岁,平均67.4岁;旋后-外旋Ⅰ度3例,Ⅱ度8例,Ⅲ度37例,Ⅳ度18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和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并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进行评估。[结果]6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伤口延迟愈合9例;2例轻度腓骨肌腱疼痛;1例内踝骨折延迟愈合;无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AOFAS疼痛评分(34.3±5.1)分,功能活动评分(41.4±6.9)分,后足排列(10.0±0.0)分,总分(83.6±6.3)分。[结论]手术治疗老年性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并发症少,是治疗的首选。但因骨质疏松、软组织条件差,手术难度增大。提高手术技巧,在确切固定的基础上尽量简化手术过程更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旋后-外旋型 老年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手法整复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型踝关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6
15
作者 曹建刚 张传开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型踝关节骨折早期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接诊的68例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对比分析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型踝关节骨折早期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接诊的68例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则进行手法整复外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两组患者术后的肿胀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分析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踝关节功能活动评分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在B1型和B2型的踝关节骨折分型中的治疗优良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B3型踝关节骨折中,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92.3%,显著高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治疗后肿胀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试验组患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组患者各骨折分组类型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复位方法对B1型和B2型踝关节骨折分型术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AOFAS各项分值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3型踝关节骨折中,对照组患者的AOFAS评分优于试验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1型和B2型的踝关节骨折方面在术后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手术内固定术在治疗B3型的踝关节骨折中更加有效,术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闭合性 踝关节 骨折固定术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移位性踝关节骨折延迟性手术的术式选择 被引量:44
16
作者 郭玉珠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移位性踝关节骨折延迟性手术的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对23例移位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施行延迟性手术,16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7例行踝关节融合术,并应用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随访25-173个月,平均8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 目的探讨移位性踝关节骨折延迟性手术的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对23例移位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施行延迟性手术,16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7例行踝关节融合术,并应用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随访25-173个月,平均8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均获得无痛性可负重关节。延迟1-3个月者,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的术后AOFAS评分有较大的提高。延迟3个月以上者,两种术式AOFAS评分提高的幅度相差不大。结论延迟1~3个月的骨折,如踝穴恢复完整并获得解剖复位,应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否则,可采用关节融合术。延迟3个月以上的骨折由于软骨和软组织的退变,获得解剖复位的难度增大,宜采用关节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术式
原文传递
舒筋活血汤联合中医康复治疗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4
17
作者 王琰 张华锴 +2 位作者 王丹 刘艳菊 曹世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2-105,共4页
目的观察舒筋活血汤联合中医康复治疗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9月—2019年7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常规... 目的观察舒筋活血汤联合中医康复治疗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9月—2019年7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给予舒筋活血汤联合中医康复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足趾甲襞微循环(FNM)指标及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踝与后足(AOFAS)评分变化,并统计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优良率(90.74%,49/54)高于常规组(72.22%,39/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β、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ALP、BGP、FNM指标及AOFAS评分较治疗前上升,联合组IL-1β、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ALP、BGP、FNM指标及AOFA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舒筋活血汤联合中医康复治疗对踝关节骨折可促进术后恢复,减轻炎症反应,促进骨折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筋活血汤 中医康复 踝关节骨折 术后恢复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后影响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18
作者 雷哲 赵亮亮 《安徽医学》 2019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后影响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末次评价结果分为优良组(80例)与可差组(2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后影响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末次评价结果分为优良组(80例)与可差组(2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踝关节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骨折分型、跟骨牵引、开始康复时间、手术方式、受伤至治疗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546)、C型骨折(OR=1.725)、开始康复训练时间>7d(OR=3.662)、未做跟骨牵引(OR=2.907)是影响手术治疗踝关节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过大、骨折类型、康复训练时间过晚、未做跟骨牵引等均影响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手术治疗 踝关节功能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韧带修复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2
19
作者 吴健波 朱敏华 余小冬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韧带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中山市中医院骨二科收治的5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韧带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中山市中医院骨二科收治的5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接受ORIF治疗,对照组术中不修补三角韧带,观察组术中使用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VAS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骨代谢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110.84±13.61)min vs.(99.16±9.59)min,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15.64±2.07)d vs.(18.69±2.42)d,(11.36±1.88)周vs.(13.52±2.04)周,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3±0.56)分vs.(3.62±0.71)分,(1.16±0.20)分vs.(2.23±0.28)分,P<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AOF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6.73±8.60)分vs.(77.50±7.94)分(P<0.05),且观察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明显高于对照组(139.34±16.70)U/L vs.(110.45±12.36)U/L,(7.45±1.05)μg/L vs.(5.98±0.78)μg/L,(131.46±12.76)μg/L vs.(114.74±10.01)μg/L,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明显低于对照组(0.33±0.05)μg/L vs.(0.49±0.06)μg/L,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29%vs.77.78%,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7%vs.3.70%,P>0.05)。结论联合韧带修复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ORIF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骨代谢,有助于促进骨质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好,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切开复位 修复 内固定 骨代谢
下载PDF
内倾型后踝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1
20
作者 陈龙 尹善青 +3 位作者 郭晓山 洪建军 陈华 杨雷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4-459,共6页
目的探讨内倾型后踝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75例资料完整的后踝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后踝骨折线延伸至内踝的损伤(内倾型后踝骨折)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5-75岁,平均40-3岁;坠落伤6... 目的探讨内倾型后踝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75例资料完整的后踝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后踝骨折线延伸至内踝的损伤(内倾型后踝骨折)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5-75岁,平均40-3岁;坠落伤6例,车祸伤4例,扭伤3例;均合并腓骨骨折;12例伴关节软骨面损伤。患者术前临床均表现为踝部及足背部肿胀、畸形、活动受限。正位X线片示骨折线呈冠状位走行,其中10例形成双边征。根据HaraguchiCT分型:I型8例(61.6%,8/13),Ⅱ型3例(23%,3/13),Ⅲ型2例(15.4%,2/13)。采用后内侧人路切开,骨折复位后空心钉固定。术后随访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Baird-Jackson评定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5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X线片均示胫骨远端关节面移位〈1mm,踝穴增宽〈1mm,骨折达到或者近似解剖复位。13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1周;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Baird.Jackson评分为93-100分,平均96.3分;其中优10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13/13)。末次随访,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骨折再移位、骨不连、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无需借助辅助工具即可行走。结论大部分内倾型后踝骨折伴有关节软骨的损伤,这可能是旋转应力合并垂直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后内侧切口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